A. 山東水利科技是核心期刊嗎
我是山東的,不知朋友需要發表哪類論文?
如果是職稱論文,可幫你推薦。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不想花錢就算了。
B. 長江科學院院報和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哪一個比較好中
長江科學院考研試題
鏈接:
提取碼:y132
--來自網路網盤超級會員V1的分享
若有問題歡迎追問
C. 煩請共享2005-2007年河北科技廳的課題立項紅文電子版
評職稱的話,立項文件有沒有不重要。關鍵的是結題證書。這個必須要有的。06年由於沒有電子申報系統,所以自己沒有存檔的話很難找到。不過結題時也可以補一份立項申請書。
D. 李麗娟的主要學術成就
對流域水資源時空演化規律、氣候變化與土地利用變化的水文效應、我國水問題與出路、水資源開發對水環境影響、水資源承載力、流域生態需水理論與定量方法、雨水利用潛力分析、飲水安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等進行了深入研究。曾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1994年),雲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2年),水利學會大禹水利科技一等獎(2005年)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已培養碩士畢業生4名,博士畢業生5名,現有在讀博士生3名,博士後1名。
E. 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怎麼樣
簡介: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成立於1993年12月,其前身是水電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條件處,是經中編辦批準的水利部綜合事業局所屬具有法人地位的差額補貼事業單位 。
F. 水利科學技術檔案管理規定的水利科學技術檔案管理規定
第一條 為進一步加強水利科學技術檔案(以下簡稱水利科技檔案)管理工作,充分發揮水利科技檔案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科學技術檔案工作條例》、《水利檔案工作規定》等法律、法規以及規范性文件,結合水利科技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水利科技檔案,是指在水利科技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形式與載體的歷史記錄,是應歸檔保存的水利科技文件材料。
第三條 水利科技檔案管理遵循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在水利部的統一領導下,水利科技檔案由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單位(以下簡稱各單位)的檔案業務機構分級進行管理,以確保其完整、准確、系統、安全和有效利用。
第四條 各單位應認真履行檔案管理與保護的法律責任和義務,加強對檔案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水利科技檔案工作制度,統籌安排業務經費,依法保障水利科技檔案工作的正常開展。
第五條 本規定適用於各單位的水利科技檔案管理工作。 第六條 水利科技文件材料的歸檔范圍,應全面、系統地反映水利科學技術研究、勘測與規劃設計、基礎數據觀測與分析、項目建設與運行維護、設備儀器製造等水利科技活動的過程與結果。具體內容見附件《水利科技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表》。
第七條 應歸檔的水利科技文件材料,須由文件材料產生、經辦部門或項目(課題)組,指定專人進行收集整理後,按規定移交給本單位檔案工作機構集中管理,任何部門與個人均不得據為己有或拒絕按時歸檔。
第八條 各單位應認真執行國家有關「同步管理」規定,把項目文件材料管理納入項目管理工作程序,列入有關部門及人員的職責范圍。在下達項目計劃或簽訂項目合同、協議時,應同時明確項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歸檔要求;在檢查項目進度時,應同時檢查項目相關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情況;在進行項目鑒定(驗收)時,應先期或同步檢查、驗收項目文件材料的整理與歸檔情況;在科技人員考核與職稱評審涉及有關項目時,應有該項目已按要求完成歸檔工作的證明材料。
第九條 完整、准確、系統的水利科技檔案是進行項目鑒定(驗收)的必備條件。各單位科技、基建、檔案等業務主管部門要密切配合,嚴格把好項目的鑒定(驗收)關。凡水利科技檔案檢查、驗收不合格項目,不得進行或通過項目的鑒定(驗收),更不能申報科技獎勵。
科研項目在申請驗收(鑒定)前,其檔案應先通過本單位檔案部門的審查、驗收;重點科研項目和基本建設項目檔案驗收,由項目驗收主持單位的檔案業務主管部門負責組織。
水利部要加強對各單位檔案驗收情況的監督檢查,如發現未經檔案部門審查、驗收或檔案不符合要求的科研項目,已獲得獎勵或正在上報科研成果,科技部門將按規定推遲或撤消對該項目成果的獎勵。
第十條 水利科技文件材料的歸檔時限:反映水文、水資源、水土保持、勘測、規劃設計等基礎業務工作的科技文件材料,一般應按年度,在第2年上半年完成歸檔工作;各專業項目產生的科技文件材料,應在項目實施完成後3個月內完成歸檔工作(周期較長的項目,可分階段或分單項計算歸檔時限);重要儀器設備的隨機文件材料,應在安裝調試或開箱驗收後1周內完成歸檔工作;項目鑒定或驗收形成的文件材料,應在鑒定或驗收後1個月內完成歸檔工作。
第十一條 各單位應結合實際,制定本單位或系統水利科技檔案分類方案,細化歸檔范圍,明確整編要求。歸檔的水利科技文件材料應為正本,重要或有專門需要的水利科技文件材料,可適當增加保管份數,其相應的電子文件材料應按有關要求同步歸檔。
第十二條 由若干單位協作或合作完成的項目,主持單位應負責項目重要文件材料的收集、歸檔工作;協作或合作的單位,應負責其承擔項目產生水利科技文件材料的收集、歸檔工作,並將階段或結論性文件材料,報主持單位歸檔。
第十三條 水利科技文件材料的整理應符合《科學技術檔案案卷構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8)。其中整理錄音、錄像、照片等聲像材料時,應註明材料反映的事由、時間、地點、人物、背景及作者等內容。
第十四條 電子文件歸檔,參照《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規范》(GB/T18894—2002)、《CAD電子文件光碟存儲、歸檔與檔案管理要求》(GB/T17678.1—1999、GB/T17678.2—1999)執行。重要的電子文件歸檔時,應形成相應的紙質文件材料一並歸檔。
第十五條 水利科技文件材料歸檔時,應編制歸檔文件材料移交目錄(一式2份),由項目或課題的部門負責人審簽,交檔案部門查驗,交接雙方應認真履行交接手續。對不符合要求的,檔案部門應不予接收。 第十六條 對已接收的水利科技檔案,檔案部門應及時進行分類、編目、入庫等管理工作,為檔案的保管利用創造條件。
第十七條 各單位保管的水利科技檔案,應使用檔案專用庫房和裝具,採取相應防護措施,確保水利科技檔案的保管、保護條件滿足規范要求。
第十八條 各單位應建立健全水利科技檔案庫房管理制度,定期檢查檔案保管狀況,對破損或變質的檔案應及時修復,最大限度地延長檔案的價值時限。
第十九條 各單位應建立健全水利科技檔案利用制度,配備必要的檔案利用設施設備,積極開展水利科技檔案的利用與編研工作。
第二十條 各單位應做好水利科技檔案的統計工作,認真執行檔案年報的統計、報送制度。
第二十一條 各單位應積極開展水利科技檔案信息化建設,確保水利科技檔案管理與本單位信息化建設同步發展,不斷提高水利科技檔案的現代化管理水平。
第二十二條 各單位撤銷或合並時,應按照國家有關檔案歸屬與流向的要求處置原單位的檔案;專業技術人員在工作調離時,須交清應歸檔的水利科技文件材料或借閱的檔案,不得擅自留存或處理。
第二十三條 各單位應依據《水利部保密工作管理規定》(水辦[2005]380號)和《科學技術保密規定》(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家保密局令第20號)的要求,建立健全保密制度,加強對水利科技檔案的保密管理。
第二十四條 各單位應建立健全水利科技檔案鑒定、銷毀制度,並按要求對水利科技檔案進行鑒定,提出保存或銷毀意見,報本單位領導批准後實施。銷毀檔案,應到國家指定場所進行監銷,並由2名監銷人員在銷毀清冊上簽字。銷毀清冊應歸檔保存。
第二十五條 水利科技檔案保管期限劃分為永久和定期(30年、10年)兩種。劃分原則與標准,參照《水利科技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表》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六條 各單位應按水利科技檔案移交進館要求,向有關檔案館移交檔案。 第二十七條 對在水利科技檔案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部門或個人,上級主管部門或本單位應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十八條 對於違反本規定的單位或個人,上級主管部門或本單位應予以通報批評,限期整改;對逾期未改的,應按規定對相關單位或直接責任人給予處罰。造成嚴重後果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 水利部設有專門的檔案工作部門,在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指導下,依法對水利科技檔案工作履行如下職責:
(一)貫徹落實國家檔案法規制度,制定、完善水利科技檔案規劃與規章制度;
(二)督促水利檔案法規制度的貫徹落實;
(三)檢查、指導水利科技檔案工作;
(四)組織重點項目(課題)的檔案專項驗收。
第三十條 各單位應結合工作職責與任務,明確檔案工作部門和人員,依法加強檔案管理、認真履行檔案管理職責,為促進水利科技檔案工作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保障。
第三十一條 水利科技檔案工作人員應具備檔案專業和水利等相關專業知識,愛崗敬業,忠於職守,並應保持相對穩定。
第三十二條 各單位應有計劃地開展對水利科技檔案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逐步提高檔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 第三十三條 本規定由水利部負責解釋。
第三十四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原水利部1988年9月2日發布的《水利科學技術檔案管理暫行規定》和《水利科學技術檔案保管期限表》(水辦[1988]7號)同時廢止。
附件:水利科技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表(略)
G. 中國水利百科全書的簡介
《中國水利網路全書》第一版於1991年3月出版,受到了水利界、出版界普遍的關注,曾榮膺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和水利科技進步二等獎。十多年來,水利事業和水利科學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國際和國內形勢也發生了一系列巨大的變化。為進一步適應我國水利事業的發展,及時增訂出版《中國水利網路全書》新的版本,是時代賦予的一項神聖責任,也是新世紀廣大讀者的熱切企盼。
出版第二版的必要性,突出地反映在四個方面:第一,需要擴充和完善內容,要在原有大水利概念和多學科兼收並蓄的基礎上,努力充實現代水利方面的知識和技術內涵。第二,需要補充最近十多年來出現的水利科學技術的新成就、新資料,更新數據。第三,需要增添新的載體,出版電子版本(光碟),體現出信息時代的特色,給讀者提供更多方便。第四,需要適時彌補和修正第一版的疏漏和錯誤,進一步提高內容質量和編輯出版質量。
與第一版相比較,第二版在諸多方面做了改進,具體的變化表現為:第一,增加了地方水利和著名水利工程兩個學科分支,進一步突出了網路全書的概述性和指南性作用。全書分支由19個擴充為21個。第二,對第一版所有的條目做了保留、修改、合並、撤消等類別的梳理處置,使條目和內容中的重復和矛盾大為減少,同時根據實際需要新增了一批條目,總條目數由4121條增至5219條(其中新增約1600條,約占總條數的30%)。第三,全書字數由原來的599萬字增至近800萬字,卷冊由4卷改為3卷正文和1卷彩圖,插圖由2524幅(其中彩色463幅,黑白2061幅)增至3030餘幅(其中彩色820餘幅,黑白2211幅)。開本、版式、字體、分卷等也盡可能切近時代和切合實用。第四,與全書相配合,出版了眾多的,按學科獨立的分冊本,以適應專業讀者的需要。第五,加密了作為網路全書最重要的檢索手段的內容索引,索引主題明顯增詳加密,釋文內參見的數量也適度增多和更趨合理,以期進一步提高全書的檢索功能。第六,為保持知識主題的完整性,撤消和合並了一批條目,在專業網路全書編纂技術特別是條目化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第七,刪簡了內容過於艱深的條目,以突出網路全書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即主要供水利科學技術人員、有關院校水利專業師生、水利系統職工使用,也供其他相關部門和社會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求知解惑。
第二版保持並深化了中國第一部水利網路全書力求體現的幾個特色:第一,學科包容和傳承完整的水利概念,使我國歷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界定的,近代水利科學家、教育家李儀祉高度概括的,中國特有的大水利概念一脈相承,綿延兩千餘年,熠熠生輝。第二,體現專業網路全書特點,除闡述基本知識、基本理論之外,盡可能多地設置了技術性條目和資料性條目,在技術內容上努力做到盡可能詳實和更具有權威性,以提高全書的資料性和檢索率。第三,全書條目按字順編排(全字順),即全部條題按漢字拼音字母順序編排,努力向現代標准型網路全書模式邁進。第四,檢索系統力求齊全完備,除了讀者不藉助任何其他手段直接查檢網路全書條目的全字順編排之外,還編制了條目分類目錄、彩圖目錄等目錄系統,條題漢字筆畫索引、條題外文索引、內容索引、外國人名索引、外國(國際)組織機構及學術團體索引等索引系統,水利大事年表,以及廣布於釋文內的參見系統,旨在形成路路通的讀者檢閱門徑。
在第一版使用有年,聽取了各種意見的基礎上,2000年2月16日,水利部以水辦[2000]49號文向全國近200個水利有關單位發出了關於開展《中國水利網路全書》修訂再版工作的通知。經汪恕誠部長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國水利網路全書》第二版編委會,領導編纂的全面工作。各分支設主編、副主編,負責本分支的撰寫、初審和復審工作。
編纂工作井然有序。各分支對第一版逐條審讀,判斷條目的保留、修改或重寫、合並、刪除,以及增加條目,設計出分支的條目系列表。經全書主編、副主編審查,協商調整了重大遺漏或不必要的重復,匯總成全書的框架。2000年10月完成《條目總表》的編制。
各分支的編寫工作實行分支主編責任制。撰稿人由分支主編遴選推薦,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與撰稿人簽訂委託編撰合同書。審稿包括分支內的初審、復審和由全書主編、副主編分別為主審人和輔審人的終審,以及全書相關相近條目的組群審稿。2002年7月組群審稿結束。至此,《中國水利網路全書》第二版歷時3年完成定稿。2004年1月和2005年1月,分兩批出版了21本分冊。
《中國水利網路全書》貫徹標准化的原則,嚴格執行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積極採用國家統一頒布的名詞術語。國內外地名的採用,以國家正式出版的地圖和新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為准。對於一般習慣使用但不夠標準的稱謂,盡可能予以正名統一。同一概念或相近的概念,不同專業使用不同名稱,或暫無統一名稱的,則遵從專業習慣。不強行統一。
編纂出版《中國水利網路全書》是水利科技事業的一項基本建設。第二版編纂工作一如既往地得到了全國(包括台灣省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水利、水電、交通、建設、農業、林業等部門的有關院校、科研、生產、管理等單位及學術團體的熱情支持和大力幫助,全國包括20多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在內的1 360位專家和學者直接參與了撰稿、審稿活動,他們殫精竭慮,字斟句酌,付出極大的心血,他們是水利事業的有功之臣。在此,謹向一切關懷和支持編纂出版活動的領導和同志們,表示誠摯的感謝,並衷心地祈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以期異日能有更加完美的水利專業網路全書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