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沒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裝備部軍械保障部另外這些部門出具的產品使用報告怎樣才能鑒定真實性
證明真實性的辦法,一是到打電話進行咨詢,二是到地方武裝部門進行咨詢。
具體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裝備部軍械保障部是否存在我們是不清楚的。
『貳』 工程兵裝備保障論文
網路文庫一大堆的
『叄』 求一篇有關於四項建設和警務保障的調研報告
深入調查研究,扎實推動機制建設
近年來,隨著政法轉移支付力度不斷加大,江西省基層公安機關裝備配備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縣級公安機關裝備配備基本達到要求。但由於耗資巨大、管理維護負擔較重、使用頻率不高等原因,縣級公安機關對「高精尖」裝備建設熱情不高。然而,與縣級公安機關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地市級公安機關業務裝備建設資金則處於「飢渴」狀態。「高精尖」裝備如由省、市級公安機關建設,一方面可以覆蓋更廣闊的區域,有效避免裝備閑置,提高裝備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為基層提供技術支撐服務,偵辦更多疑難案件,解決「不時之需」。為此,我們在全省政法部門中率先提出實施裝備共建共享的思路,即集中一部分縣級公安機關政法轉移支付資金用於省、市兩級裝備共建,並實現共享共用,並得到了省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省委政法委、財政廳於2011年底出台了《政法部門共建項目實施管理辦法》,並專題召開推進政法部門裝備設施共建工作座談會,確立了江西省政法裝備共建共享工作機制。這一機制明確了裝備共建共享的資金來源、實施原則、操作流程和監督管理,為全省公安裝備共建共享提供了政策支撐,搭建了工作平台。
明確資金來源,暢通經費保障渠道
裝備共建資金的籌措是重點,也是難點。我們主要通過提高兩個「比重」來籌集,即在保障縣級辦案經費不減少的前提下,減少縣級裝備經費,使省級預留資金達到全省轉移支付資金總量的5%,市級裝備經費達到全省裝備經費的20%。同時,對資金安排作出以下具體規定:一是將縣級籌集的共建項目資金作為待定項目資金,不分部門列出具體指標,只能用於公安機關購置各類業務裝備支出。二是資金可以在省、市之間調劑使用,也可以在各市之間調劑使用。對於一些共建項目好、可行性程度高、缺乏資金的項目,還可以申請調劑使用其他政法部門的資金。三是原則上在上一年度要完成下一年度的項目申報工作,否則,公安機關的共建項目資金將被調劑給其他政法部門使用。申報共建項目時,不受本部門資金測算數限制,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項目,如當年資金籌集不足的,可在下一年度繼續安排。
嚴格規范操作,確保共建共享實效
為確保公安裝備共建共享符合政策規定,執行起來不走樣,真正出成效,我們從項目建設程序、管理使用、監督檢查等環節上狠下功夫,做到流程規范、管理科學、監督嚴格。
流程規范。在申報環節上,省、市公安機關主建單位出具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包括項目具體內容,列明項目實施的必要性,與國內外同類型設備比較的技術性、先進性、實用性、可操作性,項目建設總投資和經費來源,預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內容。在審批環節上,主建單位要將共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送同級政法委和財政部門審核同意後,上報到省公安廳,經省委政法委審核,再送省財政廳審批。在批復環節上,省財政廳對上報的共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評估、論證,並根據經費支付能力及公安工作需要的輕重緩急,對共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批復。在建設環節上,共建項目按程序申報批准並落實資金後,必須在6個月內完成采購。省級共建項目由省公安廳統一組織實施采購,市級共建項目根據不同情況採取相應的采購方式:對於個別單獨的項目或一些個性化及零星的項目,由設區的市公安局自行組織采購;對一些帶有普遍性及大批量的項目,由省公安廳統一采購。兩種采購方式相結合有利於節約資金,加快采購進度,提高裝備到位率。
管理科學。資產管理責任明確。共建項目形成的資產,由省、市公安機關主建單位登記入賬,並按照有關國有資產管理規定進行管理,做到賬實相符。項目實施結束後,主建單位要及時下發共建項目財務核銷通知單。出資的縣級公安機關應依據核銷通知單相應進行財務核銷,不記固定資產賬目。設備維護責任明確。主建單位負責管理共建設備,提供設備運行所需的場所和設施,配備符合技術要求的專業技術人員,對設備進行日常維護、管理和使用,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行。設備使用方便。縣級公安機關使用共建設備時,分別向省、市公安機關提出申請,辦理登記手續即可。除使用過程中發生的耗材費用由出資部門支付外,不再收取其他費用。
監督嚴格。多管齊下加強監督,一是備案查。要求共建項目實施結束後1個月內,省公安廳將共建項目實施完成情況報送省財政廳、省委政法委。設區的市公安局將共建項目實施完成情況報送同級財政局和政法委,並抄送省公安廳。二是同級查。要求主建的省、市公安機關以及同級財政部門、政法委加強對共建項目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共建項目按規定用途使用。三是上級查。省委政法委、省財政廳對各地共建項目使用情況進行實地督察,檢查結果作為今後申報共建項目的主要參考因素。
著力解決問題,推動裝備建設科學發展
共建共享是公安裝備建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適應當前公安工作和任務的要求,順應了基層公安機關的呼聲。通過公安裝備共建共享,有效解決了以下問題:一是裝備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共建共享可以集中有限資金建設工作中急需、必需的「高精尖」裝備項目,不僅使裝備建設調整了結構、提升了水平,而且能有效防止重復建設,避免資金浪費,最大限度發揮資金效益。二是配備不成體系問題。共建共享可以做到整體規劃、統一建設,有利於形成省、市、縣級公安裝備配備體系,構建裝備配備梯隊,從而有效避免各地各部門僅從自身需求出發,不考慮全局,各自為戰,自行盲目建設的問題。三是基層公安機關對「高精尖」裝備需求問題。共建共享裝備建設前廣泛徵求基層意見,資金使用需徵求基層同意,使用方便,能滿足基層公安機關需求,同時省去了基層公安機關對「高精尖」裝備場地設置、後期維護保養、專門人才配備的負擔。(作者為江西省公安廳警務保障部主任
『肆』 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的方法
一、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的條件:
1、凡在廣東省境內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生產的產品及其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屬於《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均可申報。
2、申報的產品應經過國家授權部門的認定或經市場檢驗並得到認可的新產品。
3申報產品的知識產權歸屬明晰,產品技術成熟、市場潛力大,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4、產品及其生產過程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安全和環境保護的要求。
二、提供的紙質材料包括:
1、《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申請表》。
2、申請單位的《營業執照》或《事業法人登記證書》(副本復印件)
3、反映企業申報的產品及其核心技術符合《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200-300 字說明。
4、反映知識產權的材料:申報產品有關的專利證書、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新葯證書、植物新品種登記證書;非自主專利的專利權轉讓合同證書等相關材料。
5、反映產品的證明材料:經政府部門授權的檢測報告、生產許可或銷售發票(用戶使用報告、產品出口合同)等。
6、產品及其生產過程涉及對環境造成較大影響的,需要提供環境保護部門的檢測報告或相關文件。
7、產品市場前景預測分析報告:從產品技術水平、產品市場佔有率分析、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符合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敘述。
8、反映產品技術水平的材料:科技成果鑒定、產品獲獎證書。
9、反映企業的管理:質量體系認證的須提供質量體系認證證書。
10、企業上年度資產負債表、企業上年度損益表、企業上年度現金流量表。
11、反映企業創新能力:企業承擔政府科技項目立項證書。
12、其他證明材料
其中2~6 為必須提供的佐證材料;7~12 的附件材料。
除了紙版的材料之外,還需要電子材料:
申報單位電子文件包括:《申請表》和《申報單位匯總表》
1、《申請表》用於申報產品的填寫,每一件產品填寫一份《申報表》。
2、《申報單位匯總表》要求將本單位申報的所有產品按要求匯總。
3、電子文件只需提供word 格式的《申請表》和Excel格式的《匯總表》,佐證材料和附件材料可不錄入電子文件。每一個申報單位將電子文件打包在一個文件夾並以「XX 單位高新產品申報材料」命名。申報企業可將電子版的《申請表》和《申報單位匯總表》發到所在地級以上市高新技術產品申報聯系人郵箱中。
『伍』 什麼是裝備保障
裝備保障是指為使裝備處於戰備完好狀態並能持續完成作戰任務所需的保障工作。裝備保障不僅包括大量的保障資源,而且這些保障資源的有效性還與裝備研製過程中所做出的與裝備保障工作有關的各種決策(例如維修方案、設計方案以及可靠性、維修性、安全性等設計特性)的綜合影響有關。綜合保障工程主要是研究如何規劃和實施對裝備本身的保障,使新裝備和與之相適應的保障系統互相匹配,發揮出最佳的使用效能。
『陸』 成果報告的編寫
電法勘探成果報告是電法勘探成果質量的最終體現。在工作過程中必須理論聯系實際,認真分析研究,提出反映客觀實際、地質效果好的物探成果。
成果報告應由組長或由組長指定專人編寫,並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討論修改。成果報告經過批准後,電法組才算完成任務。
物探成果報告一般可分為單項(或專題)成果報告、綜合成果報告和階段性成果報告。
成果報告要求內容全面,實事求是,重點突出,立論有據,文字簡潔,結論明確,附圖附表齊全。
單項(或專題)物探成果報告是指採用單項物探方法完成一個工區的一項或幾項工程地質任務的成果報告(如××工區高密度電法勘探成果報告)。
綜合物探成果報告是指用幾種物探方法,綜合解決一個工區有關地質任務的成果報告(如××工區綜合物探成果報告)。綜合物探成果報告的特點是要突出綜合物探方法在解決地質問題方面的應用,將所取得的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研究,以提高物探解決地質問題的能力和效果。
1.成果報告的內容
成果報告的編寫可參照下列內容要求:
1)概況:簡述工區的物探任務(目的、要求、工作范圍及工作比例尺),工作期間,主要儀器設備、工作量完成情況,以往進行過的地質勘測工作(尤其是與本次物探任務有關的勘測工作),以及在本次工作中與其他勘測方法的配合。
2)地形、地質簡況及地球物理特徵:簡述與物探工作有關的地形、地貌和地質情況,物探地質條件(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和物性特徵。
3)工作方法與技術:敘述外業生產工作布置、工作方法及依據,儀器性能及儀器因素選擇。
4)資料解釋與成果分析:簡述採用的解釋方法及選用參數的依據,敘述成果分析及其地質解釋。
5)結論與評價:闡明任務解決的程度,提出物探成果的地質結論;敘述檢查觀測質量、成果解釋精度,通過與已有鑽孔及其他勘測資料對比分析、鑽孔驗證情況,對本次物探成果做出評價。
6)問題與建議:提出本次物探工作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補充和需要開展的其他物探工作和驗證工作的建議。
對於工程物探的單項專題電法測試工作,如地基、樁基檢測、灌漿效果檢測、鑽孔電磁波透視和鑽孔電視觀察等,可不受以上成果編寫內容的限制,應結合具體任務要求和專題物探工作的需要,編寫專題測試成果報告。
階段性綜合物探成果報告是指一個工區在一個勘測階段內所完成的物探工作成果的綜合(如××工區可行性研究階段綜合物探成果報告)。階段性綜合物探成果報告的編寫基礎是單項物探成果和綜合物探成果報告。
報告應在物探隊技術負責人或技術組的指導下組織有關人員編寫。
2.成果報告附圖、附表
成果報告附圖、附表,應根據任務要求與實際工作的需要,可以選擇與解決地質問題有關的圖件,需要綜合而且能夠綜合到一張圖上的內容盡可能繪在一張圖上。
階段性綜合物探成果報告的附圖、附表,應將本階段歷年所作成果圖、表進行匯總。通常物探成果報告應附下列圖件和圖表:
1)物探工作布置圖;
2)物探成果平面圖(如電測深曲線類型分布圖、異常分布圖、覆蓋層等厚度圖、地下水等水位線圖、基岩等高線圖);
3)物探成果剖面圖(如AB/2視電阻率剖面圖、物性-地質剖面圖等);
4)物探成果表(如物性表、各種解釋成果表、物探點高程及坐標測量成果表等)。
『柒』 項目成果報告
完成了所有一級項目來及自子項目的成果報告編寫,編制4 579幅圖件和8 171份表格。其中,常規油氣資源評價完成3 11 1 幅圖件和3 187份表格,編寫了10個二級項目成果報告,編寫了常規油氣資源評價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煤層氣資源評價編制各種圖件450幅、表格2 666份,編寫了4個二級項目報告,編寫了煤層氣資源評價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油砂資源評價編制各種圖件530 幅、表格548份,編寫了5個二級項目報告,編寫了油砂資源評價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油頁岩資源評價編制各種成果圖件91張、成果表格1 044張,編寫了油頁岩資源評價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油氣資源可采系數研究與應用編制各種圖件38張、表格147張,編寫成果報告15餘萬字;油氣資源發現趨勢預測編制各種圖件55幅、表格200份,編寫了5個二級項目成果報告,編寫了油氣資源發現趨勢預測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油氣資源評價系統建設共編制各種成果圖件38張、成果表格37 張,編寫報告43萬余字。在一級項目成果的基礎上,編寫了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
『捌』 成果報告
7.2.1 編寫原則
1)遙感地質解譯成果報告是遙感地質調查成果系統全面的總結。報告的編寫應以現代先進地質理論為指導,報告的基本內容應根據各具體任務要求和測區豐富翔實的實際資料為基礎,實事求是地總結客觀地質規律。報告編寫必須在各種資料高度綜合整理的基礎上進行,內容要求全面、重點突出,既不煩瑣,又要避免簡單化,既要實事求是地反映測區地質研究水平,又要敢於從地球科學國際先進領域的高度和深度揭示深層次規律問題。因此,它既是實際工作成果的總結,同時又是基礎地質科學研究成果的體現,具有很高的理論性和很強的實用性。
2)遙感地質解譯報告編寫前,必須組織全體調查人員對測區內主要地質構造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在統一觀點、認識的基礎上編制出詳細編寫提綱,然後按照詳細提綱所列內容,按項目技術人員各自業務特長分工負責進行編寫。
3)報告編寫要有綜合性、邏輯性和藝術性,應做到內容真實、文字通順、主題突出、層次清晰、圖文並茂、插圖美觀、圖例齊全、各章節觀點統一。
7.2.2 編寫提綱
第一章 緒言
簡要說明上級下達的任務與要求、工作起止時間、完成工作量(編制工作量分布圖)、研究區自然地理概況(附交通位置圖)、研究程度(附研究程度圖)、工作方法及技術路線(附技術流程圖)及主要技術成果和貢獻等。
第二章 方法技術
第一節 衛星影像圖製作方法
詳細論述遙感數據種類及質量,數據處理、幾何糾正與配准、數據鑲嵌等方法、技術、控制指標,標准影像圖生成過程中的整飾與注記,以及檢查與驗收的技術要求和質量評價。
第二節 遙感地質解譯調查方法
詳細論述宏觀影像分區、影像單元、影像岩石單元建立劃分的方法與技術,信息增強處理法的方法與技術及填圖單位劃分方案和填圖單位種類。
第三章 區域遙感地質特徵
按地層、侵入岩、構造、礦產、生態地質環境分別介紹。
第一節 地層
介紹測區地層系統,岩性特徵、組合特點、影像規律、解譯程度、形成環境、相互關系、時空展布與變化規律等。
第二節 侵入岩
按基性-超基性岩和中酸性侵入岩,依時代從老到新分述侵入岩的特徵,出露面積、數量、產狀、形態;岩石類型、礦物成分、結構構造,接觸關系;岩石化學、岩石地球化學特徵;蝕變、內外接觸帶特點,單元劃分、影像特徵變化、解譯程度,以及節理、岩脈、岩牆的發育情況和產狀變化規律等。
第三節 地質構造及構造發展史
按類型分別介紹影像標志、形態、規模、展布、序次與組合關系,進行構造運動學和動力學分析,以及構造運動歷史與沉積作用、沉積環境、岩漿活動、成礦作用等的關系和新構造特徵及其影響。
第四節 礦產
按礦產種類分別介紹成因類型、成礦規律、影像特徵、遙感找礦模式,不同層次控礦、成礦信息解譯、提取方法及找礦預測等。
第五節 專項調查與專項研究
視具體情況,根據任務書編寫。如屬於與遙感地質解譯同時開展的生態環境地質等專項調查,則應在總體報告中增加此章節進行敘述。
第四章 結論
敘述取得的重大成果、存在的問題和工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