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草莓簇生植原體病是怎樣檢驗與檢疫的
分子生物學檢測:JosephPostmanandNahlaBassil曾用兩組引物進行巢狀PCR檢測,初始PCR的通用引物P1/P7和巢狀反應用引物R16F2n/R16R2,可檢測草莓簇生植原體,以9月中病株的葉柄為最合適的檢測材料。
電鏡和熒光顯微鏡觀察:草莓病株葉柄切片,電鏡見韌皮部有類似菌體。DAPI染,熒光顯微鏡下顯示篩管有熒光。
檢疫危險性評價:草莓簇生病病原為草莓簇生植原體。草莓無性繁殖材料遠距離傳播,介體、危害情況不明。有資料認為引入,定居、擴散的潛在險系性小,經濟危害小,季良進行危險性評價時,危險度值4分,為低危檢疫性有害生物,國內尚無發生,鑒於已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2007年)。
地理分布:美國。
檢疫國家地區:中國。
應檢植物:草莓無性繁殖材料。
檢疫措施:進口時須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特許審批,限量進口,並要求附有出口國《檢疫證書》,保證不帶此類病毒。入境後須經指定的隔離檢疫站進行一年以上生育期檢驗,確認無病者,交還進口貨主,並在隔離條件下繁殖無病毒種苗,才允許用於生產種植。
B. 草莓皺縮病毒病是怎樣檢驗與檢疫的
鑒別寄主:生物測定法是通過嫁接或蚜蟲傳播到感病指示植物而進行的。
弗吉尼亞草莓UC-4、UC-5、UC-6等品種和高山草莓Alpine品種,具有很高感病性,以叢林草莓VC5檢出率最高(檢出率100%)。被害後表現為條紋花瓣和葉柄病斑,其他症狀還有葉脈褪綠後產生不規則壞死斑,葉片偏上生長、皺縮、畸形以及異常增生。
血清學檢測:病毒的純化能順利進行(Hunter等,1990;Leone等,1991),但尚未制備可靠的抗血清。
電鏡觀察:應用電鏡觀察,病毒粒子為桿狀,具彈狀病毒組的典型特徵(Richardson等,1972;Yoshikawa&Inouye,1989)。在蚜蟲中也發現病毒粒子。這種病毒粒子有被膜,其大小為69±6nm*190~380nm。
檢疫危險性評價:本病的病原草莓皺縮病毒,可通過草莓繁殖材料進行遠距離傳播,並可經草莓釘蚜等進行持久性傳播,容易形成流行。季良進行危險性評價時,危險度值8分,為中危檢疫性有害生物。國內雖有發生,因對草莓生產可構成相當經濟損失,應列入國內防治重點和內檢對象。
地理分布:本病在世界各地廣泛分布。中國(遼寧、甘肅、陝西、河北、山東)、日本、以色列、比利時、前捷克斯洛伐克、法國、德國、以色列、義大利、荷蘭、英國、加拿大、美國、智利、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它的實際分布要比上面所列的廣泛。只要發現Chaetosiphon屬草莓蚜蟲地區就有SCV的分布(Frazier等,1988)。
檢疫國家地區:阿爾及利亞、保加利亞、荷蘭、克羅埃西亞、秘魯、挪威、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土耳其、匈牙利、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冰島、摩洛哥等。沒有任何地區性植保組織將SCV列為檢疫性病害。SCV在歐洲有介體使得它廣泛分布,是該地區常見病害之一。EPPO正在制訂的草莓無毒生產計劃中要求不帶該病毒。
應檢植物及部位:草莓繁殖材料。
檢疫措施:進口草莓繁殖材料時要求附有出口國《檢疫證書》,保證不帶此類病毒。入境後經檢驗,確認無病後才允許用於生產種植。
C. 草莓潛隱C病毒病是怎樣檢驗與檢疫的
鑒別寄主:歐洲野草莓及弗吉尼亞草莓的有些品種,始發症是新生葉和葉柄嚴重偏上性,接著葉片變小,而其他品種表現為和性或暫時性症狀。
體外穩定性:無報道。
電鏡觀察:通過電鏡觀察歐洲草莓被害組織中發現類似病毒粒子,具有彈狀病毒屬的特徵。該病毒集中分布於細胞核及其周圍,而草莓皺縮病毒主要是在細胞質中分布(Yoshikawa等,1996)。
檢疫危險性評價:本病的病原草莓潛隱C病毒,可通過草莓的繁殖材料進行遠距離傳播,並可經草莓釘蚜擴大蔓延,對草莓生產可構成一定經濟損失。季良進行危險性評價時,危險度值7分,為中危檢疫性有害生物。國內尚無發生。EPPO列為A1類名單,因還未分離得到該病原,無法檢測,我國尚未定為外檢對象。
地理分布:日本、美國、加拿大。
檢疫國家地區:保加利亞、荷蘭、克羅埃西亞、拉脫維亞、羅馬尼亞、摩洛哥、南斯拉夫、挪威、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突尼西亞、匈牙利、印度尼西亞、英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奧地利、澳大利亞、秘魯、阿爾及利亞、冰島、摩洛哥等。草莓潛隱C病毒病,是EPPOA1名單中的檢疫性病害(OEPP/EPPO,1984)。在EPPO地區,該病害能夠造成草莓早期衰退和嚴重減產。而歐洲草莓多數品種對普通草莓病毒具有一定程度的耐病性。草莓釘蚜介體在EFFO地區廣泛分布。如果該地區廣泛種植無毒繁殖材料,這種病害的檢疫重要性將會減小。
應檢植物:草莓繁殖材料。
檢疫措施:EPPO要求(OEPP/EPPO,1990)對進口植物材料必須進行室內檢疫。繁殖材料應附有檢疫證書,證書上列出不帶該病毒的侵染源和常見病毒名單。其母本必須在過去三個生長季節未發生該病毒,種植地區在上一生長季節未發現該病毒。
D. 草莓即將上市了,想要檢測一下,應該去哪個部門要檢測哪些項目需要多少費用
每個地區都有農產品檢測中心或者各地的檢測服務公司,可以做這些檢測。草莓檢驗的項目:衛生指標,理化指標、感官指標、轉基因成份、農葯殘留、獸葯殘留、抗生素、激素及內外源污染物等常規和特殊項目的檢驗分析、質量評價及研究。 各地視不同情況而定。檢測費用1000-2000元。
E. 下雨天對草莓花成果有影響嗎
沒什麼影響如果你做畦種植的哈 做好排水就行
F. 如何進行草莓病毒病鑒定和檢驗
鑒定檢驗草莓無病毒苗,常採用小葉嫁接法、蚜蟲接種鑒定法和電子顯微鏡檢測法。利用電子顯微鏡檢測草莓病毒比前兩種更直觀,而且速度快。其方法是,利用負染色法及超薄切片法處理待測葉片,然後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如果被測葉片中含有較多病毒顆粒,可被直接觀察到。
G. 草莓開花挺多的,為什麼成果律低呢
雖然草莓是雌雄同株的,可以自花授粉但是這樣坐果率低,很容易結果減少,甚至不結果可以用毛筆之類的進行人工異花授粉,這樣坐果率會比較高
H. 草莓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草莓園應選光照充足,地勢稍高、地面平坦、灌排方便、土壤肥沃疏鬆。
前茬作物為豆類或蔥蒜類蔬菜地為宜,園地應先行除雜草、滅地下害蟲。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灑(濕潤土層5-6厘米),防治蠐螬、螻蛄、地老虎。1周後,根據種植的數量適當施肥,結合深翻園地,精細整地,做成高20厘米,寬50厘米的畦面,畦溝寬30厘米。
2、選草莓苗:做好草莓幼苗的選擇,盡量選擇一些比較好的幼苗,最好選擇一些當面就可以開花結果的草莓幼苗,最好草莓的幼苗帶著一些根系或者盡量多帶一些草莓幼芽或者草莓葉子。
3、選擇種植時間:草莓的種植季節的選擇,最好選擇在春季,或者初春,或者春末夏初,或者清明前後種植,這些季節或者時令都比較適合種植。
4、灌排方法:在開花與漿果生長初期,分別灌水1次。宜用溝灌,使水灌到溝高2/3處為好,讓水漸漸滲入畦土,溝內余水排出。
若天旱,應5-7天灌水1次。草莓是喜大水大肥的植物,但是用不同的泥土有不同的澆水法,比如我養花,大多是用山土調配,有點點的粘性,表面干結就會出現絲絲的裂縫,說明就要澆水了。
種草莓我用的是園土混合木屑,珍珠岩等,很疏鬆透氣,這種土,經常保持濕潤,甚至水大點也不會傷根。
5、加蓋塑膜:地膜覆蓋有顯著的早熟、增產效果,還能提高果實質量,增加商品果率。一般在3月中下旬開始蓋膜。注意蓋膜前一定要摘除植株上的枯葉、老葉。
6、通風操作:草莓苗生長的土壤濕度應在70%-80%為宜。棚內空氣濕度以60%--70%為好。因此,當棚內氣溫超過30℃時,應通風。
11月至12月應於上午10時至下午3時揭開大棚及中棚兩頭塑膜通風。當棚內濕度超過70%時,也應通風,以降低棚內空氣濕度。花期棚內放養蜜蜂,可在大、中棚兩頭另做尼龍絲網,便於順利通風。大棚通風的另一作用,是防治草莓白粉病。
7、採收:草莓苗開花、坐果到漿果著色,軟化,釋放特有香味,時間約 30天。草莓漿果成熟後,應分批採收上市。一般畝產草莓1500千克。
(8)草莓成果驗收擴展閱讀: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莖低於葉或近相等,密被開.展黃色柔毛。葉三出,小葉具短柄,質地較厚,倒卵形或菱形,稀幾圓形,長3-7厘米,寬2-6厘米,頂端圓鈍,基部闊楔形。
側生小葉基部偏斜,邊緣具缺刻狀鋸齒,鋸齒極尖,上面深綠色,幾無毛,下面淡白綠色,疏生毛,沿脈較密;葉柄長2-10厘米,密被開展黃色柔毛。
草莓花呈聚傘花序,有花5-15朵,花序下面具一短柄的小葉;花兩性,直徑1.5-2厘米;萼片卵形,比副萼片稍長,副萼片橢圓披針形,全緣,稀深2裂,果時擴大;花瓣白色,近圓形或倒卵橢圓形,基部具不顯的爪;雄蕊20枚,不等長;雌蕊極多。
草莓的果實呈聚合果大,直徑達3厘米,鮮紅色,宿存萼片直立,緊貼於果實;瘦果尖卵形,光滑。果期6-7月。
I. 草莓種植
草莓高效種植技術
草莓是一種根系發達,適應性強,結果早,產量高,而且省肥,易管理,效益好的經濟作物。在一般管理條件下,當年8月下旬或9月上旬種植,第二年5月底採摘結束,果實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產可達1500~2000千克,畝收入5000~7000元。據杭州市幾年來種植草莓的經驗,要種好草莓,首先要選擇適宜的土壤,即應選擇地勢高,地面平整,田塊南北向長方形,灌排方便,土壤質地疏鬆,最好是江、溪沖積土,屬培泥沙田或泥砂田的田塊。這類田塊土壤肥力水平較高,供肥性能好,保肥作用強,易早發。因此,在栽培技術方面應抓好以下各個環節。
1.選擇優質品種 選擇早熟,休眠淺,適合溫室栽培,高產耐貯運的優質品種,如豐香、章姬等。
2.培育壯苗 草莓通常為葡匐莖分株繁殖和地下莖分株繁殖。育苗首先要建立繁殖苗圃。苗圃地要求土壤疏鬆,無雜草和有充足的肥水條件。一般繁殖苗圃要提前半個月翻耕,整地時,每畝施腐熟欄肥2500千克,餅肥30千克作基肥,再開溝作畦,畦寬2米。選擇健壯母株,按200厘米×70厘米密度移栽,使匍匐莖的生長有充足的空間和光照。如農戶不設立專門繁殖苗圃,也可於當年5月底果實採收後,在生產地中選留一塊條件好的作繁殖基地,並每3行刪2行留1行,以加大行株距。然後鬆土整平,並將新發出的匍匐莖引向母株周圍空間處,將莖節上的葉叢基部就地埋入土中,待莖節上形成有3~4張葉片的新苗時,即可將幼苗切離母株移植。要盡量選用離母株近的壯苗集中移栽,一般離母株越近的新生苗生根越早,生長越健壯,長勢越旺盛。
3.提高移栽質量 一般於8月上旬~9月上旬,選擇陰天或小雨天進行移栽,盡量避開晴天炎熱中午,以防灼苗。移栽前,每畝本田施腐熟欄肥2500千克、餅肥5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三元復合肥(氮、磷、鉀各含15%)50千克作基肥。然後作成壟頂寬30厘米、壟底寬60厘米、壟高30厘米、溝寬30厘米的高壟。移栽前每畝用50%丁草胺200克兌水60千克噴霧防除雜草。壟面鋪黑色膜,以提高土溫和防止果實接觸地面受沾污而影響著色與品質。每壟栽植2行,株距18~20厘米,每畝種植7000~8000株。
4.科學管理
(1)培土 如壟面沒有鋪黑色薄膜,則在9月下旬,結合鬆土除草進行一次厚培土,以促使幼苗多生根和防止老苗根外露。
(2)覆蓋越冬 到10月中下旬,氣溫下降至白天最高溫度低於15℃或者晚上溫度低於8℃時,盡快搭建大棚,棚寬6~9米,中心高度2.5米。覆蓋材料為厚度0.08厘米聚氯乙烯膜。第二年3月下旬~4月上旬,隨著氣溫回升,開始揭開大棚兩側薄膜,以降低棚內溫度,提高通風透光程度,要求白天棚內溫度在30℃以內,開花後白天的溫度在20~25℃,晚上不低於5℃。
(3)疏花 草蔥花序上第3級和第4級枝梗上的花常不孕或只形成無效果實,在開花前花蕾開始彼此分離時要將這些花蕾疏去,疏蕾時間最遲不遲於第1朵花開放期。有條件的農戶,最好從草莓始花期開始,棚內放一群蜜蜂,以利於開花授粉,提高結果率。
(4)追肥 在草莓漿果形成後,果實膨大到約成果的一半大小時,畝施三元復合肥(氮、磷、鉀各含15%)10千克,每隔15~20天施一次,連續施3~4次。
(5)精細採摘12月上旬開始採收,每隔1~2天採摘一次,一個品種的採收期一般可延續至5月底。一天中,採摘的適宜時間為上午,露水干到炎熱來臨前。露水未乾或在雨中採摘的果實容易腐爛,應盡量避免。採摘動作要輕,手捏果柄,帶柄採下,不要損傷花萼,否則易腐爛。
參考資料:兵民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