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21年中國取得了哪場戰爭的勝利這場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麼
1921年中國發生了什麼?
中國共產黨誕生、粵漢鐵路工人罷工。
1、1921年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年份。在中國歷史上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件。因此,1921年也是中國共產黨全部歷史的開端,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創建於1921年7月23日,歷經多年國共內戰,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和絕大多數沿海島嶼取得全面勝利,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打敗中華民國國軍,迫使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台澎金馬。
2、10月13日,粵漢鐵路武昌、長沙段工人在武漢黨組織領導下,為增加工資、改善生活待遇舉行罷工。10月25 日,上海英美煙廠工人9000多人,在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的領導下,反對廠方無故開除和欺壓工人,舉行罷工。
2. 國民大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麼
國民大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
國民革命,也稱大革命,第一次革命。國民革命在共產國際與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孫中山順應世界潮流,適應時代步伐,著手對國民黨進行改組,並於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民黨改組的完成和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國民大革命的意義:
①通過工農運動蓬勃發展、軍閥內部的分化和革命,孫中山北上宣言和國民會議運動以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擴大,國民革命開始興起。
②從1924年1月開始到1927年7月失敗,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中國人民同代表帝國主義封建地主利益的北洋軍閥的矛盾,革命的主要對象就是北洋軍閥,革命的主要任務是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國人民的政治基礎是新三民主義。
③鑒於力量對比的懸殊,廣州國民政府北伐採取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在工農運動的積極促進和配合下基本消滅孫、吳兩大軍閥,打敗了奉系軍閥。革命高潮由南向北,由珠江流域迅速席捲到長江流域。
④革命有四個突出特點:a、四個階級結成統一戰線,全力(規模大)進行革命;b、中共直接領導的工農運動蓬勃發展,此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都沒有這樣廣泛的群眾基礎;c、有正規的新式的革命軍隊,並進行了空前規模的北代戰爭,這是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所無法比擬的;d、大革命取得了空前的勝利。上述四點足以說明這是一場國民大革命。
⑤由於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反動勢力的瓦解破壞和蔣汪叛變革命以及中共的右傾妥協,北伐雖然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但又出現了充當中外反動勢力代理工具的蔣介石集團,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仍未改變,民主革命任務仍未完成,大革命最後失敗了。
3. 國民革命取得怎樣的成果
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
4. 社會主義革命的成果
社會主義革命成果:使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 進入了社回會主義初級階段 為國家政權鞏答固奠定了經濟基礎 新民主主義革命成果:推翻了帝國主義 封建主義 官僚資本主義 三座大山,人民翻身當家作主,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取得了民族獨立 擺脫了殖民統治
5. 第一次科學革命的成果包括哪些
第一次科技革命(工業革命)開始於18世紀60年代,以牛頓力學體系為基礎,始於紡織工業,並依靠蒸汽機的改良和使用,使人類社會進入了蒸汽時代。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1765年英國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
1765-1787年英國瓦特改良蒸汽機,並用作紡紗機的動力
1777年法國拉瓦錫提出燃燒的氧化學說,並正式確立質量守恆定律
1800年義大利伏特發明伏特電堆,英國赫歇爾發現紅外線
1822年法國安培發現安培定律
1826年德國歐姆發現歐姆定律
1831年英國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1838—1839年德國施旺、施萊登提出細胞學說
1842年奧地利多普勒發現多普勒效應
1859年英國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奠定了達爾文進化論的基礎
1865年奧地利孟德爾提出遺傳學兩大基本定律
6. 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
辛亥革命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標,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正如毛澤東指出的:「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開始的。」辛亥革命的領袖們,則認識到要救國必須革命,要想救亡圖存,只能是推翻封建皇權。
辛亥革命沖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籠。自漢代董仲舒以來的中國思想文化,君臣關系是「三綱五常」中三綱之首。皇帝不僅是政治上的權威,也是文化中諸多價值觀念的重要依據與合法性的來源。
辛亥革命不但從行動上堅決地打倒皇帝,並從輿論上對君權神授觀念和皇權思想進行鞭撻和批判,極大地促進了人民的思想解放,為探索救國興邦的道路打開了新的思想境界
辛亥革命促進了社會習俗的除舊布新。辛亥革命的實際政治影響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料。政治體制的革故鼎新帶來了民國初年的中國社會面貌為之一新。正是這些新的變化,打開了中國通向現代化的閘門。
(6)第一種革命取得了怎樣的成果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鴉片戰爭為標志,中國歷史進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代。鴉片戰爭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訂立,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遭到破壞,開始喪失了政治上的獨立地位。
辛酉政變後,隨著太平天國的失敗,清廷政局逐漸穩定下來,慈禧太後的統治地位也日趨鞏固。1895年中日戰爭後,英、俄、美、日、法、德等國爭先恐後地奪取侵華權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國的局勢。
1894年11月(光緒二十年十月),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1895年2月,孫中山在香港建立興中會總部,規定誓詞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建立合眾政府,鮮明地提出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第一個綱領。
7.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勝利成果是什麼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回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答由的權利。從此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2.辛亥革命推翻了 「洋人的朝廷」,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3.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4.它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成為這一時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力推動力量。
8. 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
辛亥革命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關於辛亥革命,目前有多種解釋,其中之一便是把它界定為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爆發的武昌起義。尤其在人們的一般觀念中,作如是觀者不在少數。與此相關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解釋,即把辛亥革命定義為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或「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這後一種解釋顯然比前一種解釋界域要寬,它可以不必把辛亥革命限定為武昌起義,因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外延要比「武昌起義」廣泛得多。但另一方面,由於特定時間(即「1911年10月10日」)的限制,這里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實際上又成為對「武昌起義」的性質的界說。這樣一來,它又很難與前一種解釋劃清界限。現在不少人往往把「武昌起義」——「辛亥革命」——「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或「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這幾個既密切聯系又有一定區別的概念混為一談,其症結就在於對「辛亥革命」缺乏一個准確的理解和把握。那麼,究竟應該怎樣界定辛亥革命呢?
筆者認為,所謂「辛亥革命」,確切地說,是指以孫中山為首的中國資產階級政黨——同盟會所領導的、以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武昌起義為主要標志的推翻清王朝專制統治的革命。這一革命,雖然以武昌起義為主要標志,但卻不能簡單地等同或歸結於武昌起義。它始自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延及同年11、12月湖南、陝西、江西、山西、雲南、上海、江蘇、貴州、安徽、浙江、廣西、廣東、福建、四川等省市響應武昌起義而宣告獨立(脫離清政府)的行動,終至1912年初清王朝的覆滅和中華民國的成立。至於1907年至1911年10月前孫中山等領導的一系列武裝起義——潮州黃崗之役、惠州七女湖之役、防城之役、鎮南關之役、欽廉之役、河口之役、廣州新軍之役和廣州起義,以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存續期間和解體之後資產階級革命派為維護共和而展開的一系列斗爭,包括孫中山發動的「二次革命」和「護法戰爭」等,雖然都屬於中國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一部分,但卻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辛亥革命的范疇。
辛亥革命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談及辛亥革命,在人們的觀念中,往往留下「辛亥革命失敗」的印象。之所以如此,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我們的研究和宣傳中,長期以來始終沒有把辛亥革命本身的勝利同辛亥革命勝利後的失敗這兩個問題區分開來。「辛亥革命失敗論」的一個典型的論據就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篡奪,中國資產階級沒有能夠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而且,「辛亥革命的失敗」成了普遍運用於論證舊民主主義革命何以必然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依據。
無庸諱言,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篡奪是事實,中國資產階級沒有能夠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也是事實。然而,這並不足以成為論證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據。把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看作就是辛亥革命的失敗,其根源仍在於把近代中國的整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辛亥革命混為一談。
筆者認為,辛亥革命既然是「以孫中山為首的中國資產階級政黨——同盟會所領導的、以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武昌起義為主要標志的推翻清王朝專制統治的革命」,那麼,「推翻清王朝專制統治」,就意味著革命取得了成功。馬克思主義認為,革命的根本問題是政權問題。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的革命政權,這既是它的偉大歷史功績,也是它取得勝利的根本標志。辛亥革命以後,中國資產階級沒有能夠鞏固革命的成果,進一步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而是在強大的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勢力的進逼下喪失了政權,這本身已不屬於辛亥革命的范疇,而是整個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挫折和失敗。我們切不可因為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最終失敗而否定辛亥革命本身的成功,就像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不能因為後來的「熱月政變」而否定其本身的勝利一樣
9.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果
1、工業革命首先出現於工廠手工業最為發達的棉紡織業。
2、機械師凱伊發明了「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的速度,紡紗頓時,供不應求。
3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織機」的出現首先在棉紡織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4、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得到迅速推廣,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了「蒸汽時代」。
5、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機車」。等
(9)第一種革命取得了怎樣的成果擴展閱讀:
第一次工業革命大大密切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大范圍的大肆殺戮搶占商品市場,搶占原料產地,奴役當地農民,加劇了當地農民的貧困落後,使得東方從屬於西方。
第一次工業革命在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先進的生產經驗,同時,猛烈地沖擊著舊思想和舊制度,是全世界各國人民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