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濟寧

成果濟寧

發布時間:2021-12-09 05:12:14

❶ 董恩林的主要科研成果

1.《唐代老學:重玄思辯中的理身理國之道》,被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組編的《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2.《唐代老子詮釋文獻研究》,齊魯書社2003年版。
3.《隋唐韜略》,長江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 1.主編《中國傳統文獻學概論》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3月版。
2.副主編《中國歷史文選》(鄭鐵鉅主編)中央民院出版社1993年版。
3.主編《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論集》,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版。
4.主編《歷史文獻與文化研究》(第一輯),湖北辭書出版社2002年6月版。
5.主編《中小學生標點符號手冊》,湖北崇文書局2005年版。 1.《張居正集校注》(張舜徽主編),荊楚書社1987年第一版。
2.《中華掌故類編》(朱祖延主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三國志辭典》(張舜徽主編),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後漢書辭典》(張舜徽主編) ,山東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資治通鑒全譯》(張舜徽主編),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爾雅詁林》(朱祖延主編)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版。
7.《二十四史全譯·魏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版。 (一) 古籍整理與歷史文獻學方面
1.論傳統文獻學內涵、范圍、體系諸問題 《史學理論研究》2008年第3期
2.窳寙辯正 中華書局《文史》2001年第1期;
3.《舊五代史》考證 中華書局《文史》2002年第1期;
4.文獻之我見——兼與單柳溪同志商榷 《文獻》1986年第4期
5.爾雅郭注版本考 《文獻》2000年第1期;
6.求真去故 心裁別識――章學誠國際學術討論會述評 《光明日報》2004年1月13日
7.歷史編纂學論綱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4期;
8.《史記·天官書》與星象學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年增刊
9.博觀約取 推陳出新--評張舜徽先生《清儒學記》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年增刊
10.一代宗師 風范永存--紀念張舜徽先生逝世五周年學術研討會綜述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年第1期
11.傳統文獻學幾個理論問題再探討 《陝西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12.簡論古籍整理的方式與方向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9年第6期
13.《舊五代史》校讀札記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1年第6期
14.論王念孫父子的治學特點與影響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7年第3期
15.唐玄宗《老子註疏》特點簡析 《歷史文獻研究》2001年第20輯
16.簡述汪中的經學成就 《歷史文獻研究》2007年第26輯
17.張舜徽與清代揚州學派研究 《張舜徽學術研究》第一輯,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18.簡論王念孫《史記雜志》-兼與《史記志疑》、《史記考異》比較 載《逐鹿中原――史記論叢》第三集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9.《爾雅》研究述評 《湖北大學學報》1987年第1期
20.《爾雅》及其研究 《圖書館與讀者》1986年第2期
21.采眾家之長 繪一方麗色——全國民族院校專用教材《中國歷史文選》編後瑣語 《西北第二民院學報》1994年第2期
(二)道家道教經典研究方面
1.論唐代老學的理論特色 《哲學研究》2004年第1期
2.葛洪道論辨析:諸家道論比較 《哲學研究》 2006年第5期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哲學》2006年第8期
3.《道藏》四卷本《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經疏》辨誤 《宗教學研究》2005年第1期
4.論郭象與成玄英獨化思想的異同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第6期;
5.試論重玄學的內涵與源流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哲學》2002年第10期;
6.成玄英的道論 《歷史文化研究論集》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版;
7.唐代《老子》詮釋文獻述論 《歷史文獻與文化研究》湖北辭書出版社2002年5月版;
8.簡論唐代《老子》詮釋文獻的文化價值 《中國典籍與文化》2002年第4期;
9.論成玄英的庄學思想 《歷史文獻學論集》崇文書局2003年版
10.論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的詮釋宗旨 《歷史文獻研究》第22輯,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1.唐玄宗《老子註疏》特點簡析 《歷史文獻研究》2001年第20輯
(三)史學理論、古代史及其他
1.試論歷史正統觀的起源與內涵 《史學理論研究》2005年第2期
人大復印資料《歷史學》2005年第8期
2.秦始皇與隋文帝比較研究 《江漢論壇》2002年第5期;
3.周代分封制與國家統一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98-5;《新華文摘》98-12摘轉
4.五代中央財政體制考 《湖北大學學報》1986年第2期
5.五代樞密院考 《中國歷史文獻研究》(二)1988年
6.五代政治體制考略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89年第4期
《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89年第6期轉載
7.《五代史話》評介 《山東濟寧師專學報》1989年第1期
8.近代國計外侮錄 《湖北社會科學》1990年第2期
9.華工出國與近代國情 《湖北社會科學》1990年第3期
10.歸有光水利思想初探 《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
11.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初探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0年第6期
《學術研究動態》1991年第1期轉載
12.檔案學概論二題 《檔案學通訊》1992年第3期
13.馬士英簡論 《貴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簡論井岡山道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在聯系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人民日報》2005年6月24日第15版「學術動態」摘轉
15.簡論以德治國的內涵與途徑 《山東煙台師院學報》2002年第3期;
16.以戰求和:唐代邊塞詩的主旋律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並收入《中國文學與地域風情》,學苑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17.黃石天主堂隨訪 《中國宗教》2006年第2期
18.制度之良與運作之失――歷代科舉制演變檢討《「科舉制與科舉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華中師大出版社2006年版

❷ 濟寧學院附屬高中的成果

學校成立短短幾年,就為國家培養上千名藝術人才。2003級學生徐帥、孟令其兩位同學,在全國第二屆藝術教育選秀大賽中分別榮獲第3名和第7名的好成績,徐帥同學同時獲取該大賽銀獎。2005年該校又與省外40餘所高校外簽訂協議,學校成為魯西南唯一處省外高校藝術特長生在魯的專業測試點。同時,學校按照省級規范化學校的建設標准,加大資金投入,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學校逐步形成了健康、活潑、求實的校園文化氛圍。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各兄弟學校的親切關懷下,學校發展走向了健康穩定的快車道。學校先後被省教育廳命名為省級規范化學校,被濟寧市委和濟寧學院黨委命名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濟寧市遵紀守法光榮校、全市優秀交通安全示範校。2006年又被教育部命名為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

❸ 濟寧市育才中學的教學成果

十多年的實踐和探索,育才中學在素質教育方面走出了一條既順應時代發展又具有鮮明特色的辦學之路。自99年育才中學有第一屆畢業生參加高考以來,一年一個大台階,穩步前進,99年高考在生源質量差,教室設備簡陋的情況下,以435名本科上線人數居全市重點高中第二名,2000年更是以637名本科上線生,魏濤、邱敬義等五名同學被北京大學同時錄取的驕人成績穩居全市各學校之首;2001年高考中一次上線本科817人,重點本科佔全市三分之一;2002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達到1076人,其它各學校已是望塵莫及。2003年祝峰同學為山東省理科狀元,4名同學同時被清華大學錄取。2004年杜斌同學為濟寧理科狀元,2008年張學超同學為濟寧市理科狀元。每年都有數十名同學通過重點高校名牌高校的自主招生。
另外,幾年來,共有四百多人次在市級競賽中獲獎,三百多人次在省級競賽中獲獎
,獲全國級大賽的共41人次。近年來,獲高校自主招生錄取資格的同學有300餘名,小語種招生錄取130餘人,藝術特長生錄取120餘人。2000年王萌同學在全國英語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特等獎,2001年遲丞同學在英語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全省第一名,徐欣同學在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全省第一名,並被復旦大學提前錄取;2002年祝峰同學在全國英語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全省第三名。2014年,郭珩同學榮獲濟寧市理科狀元。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礦大等高校陸續授予學校「生源基地」稱號。
另外學校還先後被評為全國校園文化先進單位、全國奧林匹克競賽十佳學校、全國中學外語教改實驗學校、山東省首批高中教學示範學校、山東省規范化學校、省級財會先進單位、山東省高考第一名培養學校、山東省科普示範學校、山東省衛生先進單位、山東省德育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學習能力培養研究」實驗工作先進單位以上榮譽34項,連續十年被評為濟寧市優秀學生培養先進學校、濟寧市高中教學先進單位、濟寧市十佳文明單位。素質教育有力推進了各項教育事業的強勁發展。

❹ 王俊法的獲得成就

科研成果總匯
1. 七旬老人獻藏書,路途遙遙赴泉城 山東體育報1983 .4
2. 精武體育會的山東拳師 山東體育報1983 .3
3.」十三太保」健身功 《知識與生活》1984 .6
4. 為國揚威的王子平 《知識與生活》1984 .9
5 .武林老將劉俊芳 山東體育報1984 .10
6 .查拳故鄉記 《山東體育史科》1985 .6
7.「藝人」拳師聶玉勝 濟寧日報1985 .3
8.太極拳名家馮殿貝 濟寧日報1986 .1
9.查拳三派,相映成輝 山東體育報1986 .2
10.聾啞拳師劉東海 濟寧日報1986 .7
11.訪日見聞 濟寧日報1986 .6
12.查拳源流考 《中國體育報》1987 .12
13.查拳 (書(第七八章) 人民體育出版社1993 .6
14.中國武術名人詞典(編委) 人民體育出版社1994 .4
15.少兒武術運動員柔韌素質的發展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996 .1
16.武術動作「旋風腳」技術教學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996 .5
17.武術運動員肩部損傷的按摩治療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996 .5
18.武術運動員中的腰部訓練 《山東體育科技》1996 .2
19.武術運動員中的節奏訓練 《山東體育科技》1996 .2
20.模里西斯授武散記 《齊魯學刊》1996 .5
21.武術教學在毛島 《齊魯學刊》1996 .2
22.論武武術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山東體育科技》1997 .8三等獎
23.論《周易》道德思想對中華武德的影響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7 .8
24.武術推向世界芻議 《齊魯學刊》2000 .7
25.武德教育與精神文明建設 《齊魯學刊》2000 .7
26.武術散打運動員打「沙包」訓練的幾點思想 《山東體育科技》2000 .9
27.柔韌與動作規格 《中華武術》2003 .2
28.論太極文化對其競技的影響 《山東體育科技》2003 .5
29.少兒習武五不要 《中華武術》2003 .5
30.中華氣功與運動員自信心 《山東體育科技》2003 .6
31.試談武術動作「側空翻」技術教學 《山東體育科技》2003 .6
32.武術套路運動節奏教學探析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核心期刊)2003 .6
33.模里西斯島國的武術情結 《體育文化導刊》2003 .10(核心期刊)
34.用矛盾對比嘗試武術運動節奏 《體育教學》2003 .5
35.中國武術進軍奧運會的爭鳴 國際武術論文報告會(三等獎)2003 上海
36.現代武術套路的運動現狀與趨勢之研究 全國武術論文報告會(三等獎)2003 武漢
37.武術運動的靈魂之窗——「眼神」 中華武術2003 .11
38.武術發展之路趨勢探索 四川體育科學2004 .1 第三期
39.上海市一二三線武術套路運動員選材標准研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 .1(核心期刊)
40. 河圖洛書推足麵筋手法治療距小腿關節損傷 《中國臨床康復》 2003 .1(核心期刊)
41,《漢英對照武術常用詞彙》(書) 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6
42,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發展關系 《武術科學》 2005,5第五期
43,影響武術裁判員評分的綜合因素分析 《武術科學》 2005,7第七期
44,南亞島國上的明珠《斯里蘭卡授武漫記》 《中華武術》 2005,8第八期
45. 十運會女子武術套路預賽取勝技術分析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 第四期(核心期刊)
46. 中國武術進軍奧運會的爭鳴 《武術研究》書,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5,9
47.中華武術入賽前景展望 《曲阜師大報》 2005,10,26第27期
48. 中華武術入賽前景展望 《曲阜師大報》 2005,11,2第28期
49. 武術散手運動員常見損傷與處理 《武術科學》 2005,12。
50. 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 《教育科研》 2005,3 第三期
51. 論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教育科研》 2005,4 第四期
52. 武術雙語教程 (書)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05,11
53. 武術文化與奧林匹克文化之差異 《曲阜師大報》 2005,12,7
54.國外武術教學漫談 《中華武術》 2005,11第11期
55.優秀跆拳道運動員注意瞬脫現象分析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06.1第一期
56.太極拳運動與老年人平衡能力培養 《中華武術》 2006,第四期
57. 我在模里西斯教武術 《濟寧日報》2008.10.24.第221期
參演作品
1979年參加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奇功異彩》,主練通臂拳和單刀對劍;
1986年山東省電視台拍攝的《魯智深》中扮演「小霸王」——周通
1988年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的《九黃七珠》中扮演反面主角一號——「活閻王」
1989年山東電視台拍攝《泰山女俠》中扮演男主角——鄭亮
1995年濟寧電視台名人專訪欄目製作了《出國歸來話武術》專訪15分

❺ 濟寧市第十五中學的教學成就

學生褚曉佳、張子涵、王樞等6位在全省英語競賽中獲特等獎,張子涵榮獲全國特等獎,王樞、姚姜源同學代表濟寧市參加全國英語綜合能力競賽,雙雙獲得全國特等獎,學生郭永強在全國化學競賽中獲市第一名,英語、數學、物理獲體育團體競賽第一名,連續多年獲體育總分第一名。2001年中區召教學成果表彰大會,十五中榮獲語文、數學、英語、政治、物理等學科6塊金牌。2002年,語、數、外、物、化、歷、體等七科又獲城區第一名。2003中考,城區前十名有該校4人,其中許可同學以567分的好成績獲城區第二名。2004年中考又取得了十一科城區第一,重點高中升學率居城區首位,有9人進入中區前十名。2005年中考七科第一,有4 人進入城區前10 名。2008年中考,孫嘉京(一班)和陳眾(三班)以706的高分並列城區第一。07級12班孫浩天同學於2011年被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錄取。自九六年以來,中考升學率一直在城區名列前茅,省、市、區舉行的各項比賽中,十五中學生一直處於遙遙領先地位。學校被評為省級校本研究示範校、省級課改實驗基地、省級航海、航模示範學校、市級文明單位、教學先進單位、師德建設先進單位等等。濟寧十五中學第一學雷鋒小組二十年如一日,照顧孤寡老人孫奶奶,培養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學雷鋒標兵,成為十五中學德育成績的一個縮影,其先進事跡被省、市、區等新聞媒體報道,引起強烈反響。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十五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濟寧十五中吳天一:15歲少年「躍入」象牙塔
濟寧十五中副校長孫振介紹,少年班採用「預科—本科—碩士」貫通培養。其中,預科兩年(第一年委託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和江蘇省蘇州中學培養,第二年起在大學培養),本科四年、碩士兩年,實行「預科+基礎通識+寬口徑專業+創新能力」的培養模式。
李敬東認為,即使是特長生也要按照教育規律和身心發展規律進行培養。他眼中的優秀中學生是合格加特長型的中學生。學校為特長生提供發展特長的舞台,比如舉辦英語課本劇表演、學科競賽等活動,進一步挖掘他們的潛力,不阻礙他們發展特長。

❻ 王志安的主要成果

1. 兒童散光眼與視盤形態發育相關研究 1995年6月獲山東省醫學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位
2. 掌心生孔法用於兒童雙眼視覺檢測的臨床研究 1997年8獲山東省醫學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位
3. 部分調節性內斜視對兒童雙眼視覺發育影響的臨床研究 1999年3月獲山東省醫學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位
4. 兒童角膜曲率半徑在曲光不正中的作用探討 1994年1月獲濟寧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位
5. α2受體、咪唑啉受體激動劑和拮抗劑對家兔眼壓的影響 2006年獲濟寧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位
6. 1995年獲濟寧市優秀科技工作者
1996年被選拔為第五批濟寧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2007年7月被選為第二批濟寧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97年獲濟寧市優秀黨員教育工作者
1999年獲山東省人事廳、衛生廳二等獎
2004年獲山東省優秀醫院院長
2005年獲濟寧市勞動模範稱號
2005、2006年獲濟寧市委、市政府嘉獎

❼ 濟寧市有多少高中

截止至2021年8月18日,濟寧市中區一共有1所高中: 濟寧師專附屬高級中學(山東省濟寧市市中區金宇西路25號)。

濟寧學院附屬高級中學的前身是濟寧師范學校,2000年濟寧師范撤銷承建制並入濟寧師專。二00二年五月在原濟寧師范學校的基礎上成立濟寧師專附屬高中,後改名為濟寧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學校現佔地面積42934.6平方米,校舍面積15423.29平方米,學校辦學規模為30個教學班,在校人數1762人。

辦學成果

學校成立短短幾年,就為國家培養幾百名藝術人才。2005年該校又與省外40餘所高校外簽訂協議,學校成為魯西南一處省外高校藝術特長生在魯的專業測試點。同時,學校按照省級規范化學校的建設標准,加大資金投入,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學校逐步形成了健康、活潑、求實的校園文化氛圍。

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各兄弟學校的親切關懷下,學校發展走向了健康穩定的快車道。學校先後被省教育廳命名為省級規范化學校,被濟寧市委和濟寧學院黨委命名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濟寧市遵紀守法光榮校、全市優秀交通安全示範校。2006年又被教育部命名為 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濟寧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❽ 主要成果和創新點

(一)對深部找礦鑽探技術理論有了新的提升

(1)運用技術經濟學原理,創造性地提出了鑽機優選指數e概念。深部找礦鑽探首先面臨的問題是鑽探設備的選擇,其中最關鍵的是鑽機的選擇。運用技術經濟學原理,對具有不同技術性能特點的動力頭鑽機和立軸鑽機進行計算分析,首次提出了鑽機優 選指數e概念,並在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得出不同可鑽性地層條件下選擇鑽機的優選指 數e=1.0297;e=1.0303;e=1.0402,成為優選鑽機的重要依據。當動力頭鑽機與立軸鑽 機的台月效率比Ed/El/E1>e時,選擇動力頭鑽機才能取得更好的綜合技術經濟效果。

對這兩種鑽機來講,不能簡單地說哪種鑽機適用於深孔鑽探。當前的動力頭鑽機,雖 然技術性能先進,施工效率一般比立軸鑽機高,且事故率低,安全性好,但是,由於其過 高的購置成本和提下鑽速度慢的缺點,嚴重製約著其優良性能在深孔鑽探中的發揮。目前 市場條件下,動力頭鑽機適用的孔深應根據地層的可鑽性確定,一般情況下,中等可鑽性 地層,適用於1500m以淺的深孔;高可鑽性地層,適用於1200m以淺的深孔;可鑽性較低 的地層,可用於3000m以淺的深孔。只有將動力頭鑽機與鑽塔組合使用,才能在深孔鑽探 中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2)確立了深孔鑽探方法體系。深孔鑽探方法是事關深孔鑽探的成敗和鑽探效率、鑽探質量的關鍵。鑽探技術首先是一項生產實用技術,要求鑽探方法必須具有可靠性和良好 的實用性。在現實中,不能幻想有一種神奇的鑽探方法來完全解決深孔鑽探問題,而實際 上,無論哪種鑽探方法都有其一定的實用條件和優勢。對當前技術較成熟的取心鑽探方法 進行研究,通過計算對比證明,WL鑽探方法仍然是目前深孔鑽探中完善可靠、適用高效、綜合地質效果最佳的鑽探方法。當前,先進實用的深孔鑽探技術就是以WL鑽探為首選方 法,根據不同情況優化組合其他方法而形成的鑽探技術優化組合。將液動錘與WL鑽探技 術組合形成液動錘WL鑽探技術,可進一步發揮二者優勢,成為目前深孔取心鑽探效率最 高、技術先進的鑽探方法,應進一步完善並推廣應用。在特殊環境和地層條件下,結合實 際組合應用定向鑽探、氣動錘RC或泡沫鑽進技術等,可有效解決深部找礦鑽探諸多施工 難題,取得更好的綜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對深孔鑽探防斜有了新的認識。對一般各向異性和傾角小的非造斜地層,採取常規WL鑽探技術、工藝即可控制孔斜,滿足地質要求;對各向異性和傾角大的較強致斜地 層而言,鑽孔發生彎曲是必然的,應研究掌握並利用礦區鑽孔彎曲規律,採用滿眼鑽具、防斜鑽頭和液動錘沖擊回轉鑽探(或組合採用)等防斜技術加以預防控制,以減輕孔斜,達到地質目的;但對嚴重強造斜地層,應研究採用人工受控定向鑽探技術,方能從根本上 有效控制鑽孔彎曲。

(4)優選了深孔鑽探沖洗液體系。深孔鑽探用沖洗液雖與淺孔用沖洗液沒有本質的區別,但深孔鑽探用沖洗液應具有更優的性能,即具有良好的潤滑性、護壁性、流變性和 低固相或無固相,最終要根據地層特性來確定。LBM泥漿具有低密度、低黏度、低切力、低失水和高分散性等「四低一高」特性,是一種深孔鑽探性能優良的新型泥漿,尤其在破 碎、漏失等復雜地層中應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創建了深部找礦鑽探技術組合方案,並形成典型鑽探技術組合體系

根據深部找礦鑽探的特點,針對影響深孔鑽探的7種主要客觀因素:鑽孔深度和地層硬度、破碎程度、造斜強度、水敏性、漏失程度、研磨性,運用試驗優化技術原理,採取 正交試驗法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因素組合共18種,運用技術經濟學原理和大量生產試驗對比 對每種組合各因素不同水平進行具體分析、研究,從鑽機、鑽探方法和工藝措施等方面創 建了18種鑽探技術優化組合方案。

深孔鑽探,應根據實際施工條件採用相應的鑽探技術優化組合。譬如,堅硬、破碎地 層深孔鑽探,岩心堵塞和鑽頭壽命短,使WL鑽探技術不提鑽取心的技術優勢大打折扣。將WL鑽探技術與液動錘組合,形成液動錘WL沖擊回轉鑽探技術,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岩 心堵塞並延長了鑽頭壽命,這樣就能充分發揮二者的技術優勢,大大提高深孔鑽探效率。如2000m深孔鑽探,在中等可鑽性較完整地層和高可鑽性破碎地層分別可節約鑽探總時間 26.36%和38.81%以上。

當受地表特殊條件限制或因地層、礦體復雜,採用常規鑽探技術難以達到地質目的,或者基於節省鑽探成本、縮短勘探周期考慮,應在WL鑽探技術基礎上,組合應用受控定 向鑽探技術,一可避開地表特殊條件限制;二可有目的地控制鑽孔彎曲,從根本上解決因 自然彎曲而無法鑽穿礦體的難題;三可有效解決孔內復雜事故,從而提高地質找礦成果質 量,節約鑽探工作量和成本,縮短勘探周期。如一個設計孔深1500m、施工10個分支孔的礦 區,採用受控定向+WL鑽探技術優化組合,可節約工作量11800m,節約直接成本381萬元。

當礦區上覆岩層堅硬且其岩性、構成已較清楚而無需取心的情況下,可採用氣動錘 RC與WL鑽探技術組合,分別用於同一深孔的淺孔段和深孔段。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兩種技 術的優勢,尤其是發揮氣動錘RC鑽進速度快、成本低的優勢,以提高鑽探效率、縮短工 期、降低成本。如本溪鐵礦區,24個深孔,共35940m鑽探工作量,若每個孔上部600m采 用氣動錘反循環施工,可節約成本324萬元,節約時間22512h,合938d。

(三)指導生產實際,解決技術難題,取得新的突破

(1)利用和控制強造斜地層鑽孔彎曲取得突破。在濟寧鐵礦典型強造斜復雜地層,研究掌握了礦區鑽孔彎曲原因及其規律,並利用礦區鑽孔彎曲規律,採用滿眼鑽具、防斜鑽 頭、液動錘WL沖擊回轉等鑽探防斜技術組合,有效減輕鑽孔彎曲,取得明顯效果,鑽孔 頂角彎曲強度分別比前期施工降低53.46%,61.66%,42.24%。保證了該礦區深孔鑽探的 正常進行,共完成深孔41個,2000m以深的4個,最深達到2100.18m,曾創造國產機具固 體礦產鑽探孔深全國紀錄。

(2)液動錘WL沖擊回轉深孔鑽探取得新的進展。在濟寧強造斜鐵礦區,應用液動錘 WL沖擊回轉鑽探防斜、降斜效果明顯,有效減輕孔斜,平均鑽孔彎曲強度下降42.24,並成功應用至1870.12m。在玲瓏東風金礦區硬脆碎酥地層,採用液動錘WL鑽探技術,在 克服硬脆碎復雜地層鑽進方面取得明顯效果,完成深孔6個,工作量6910.88m,平均時 效2.10m、台效508.52m、回次進尺1.91m、鑽頭壽命39.27m,分別比同礦區常規WL提高 43.84%、12.88%、13.93%和20.89%。在本溪鐵礦區堅硬打滑地層,克服堅硬打滑地層 鑽探,試驗完成進尺477m,平均時效1.03m、鑽頭壽命17.7m,分別比常規WL平均提高 41.9%和88.8%。

(3)動力頭鑽機合理選擇應用效果明顯。在玲瓏金礦東風礦區及周邊礦區硬脆碎漏復雜地層,應用動力頭鑽機完成深孔15個,鑽探工作量18043.16m,平均機械鑽速1.55m/h,台 月效率462.65m,分別比該礦區立軸鑽機施工同類深孔提高6.2%和2.7%。

❾ 韓建業的學術成果

1. 《駐馬店楊庄——中全新世淮河上游的文化遺存與環境信息》(合著),科學出版社,1998年。
2.《岱海考古(一)——老虎山文化遺址發掘報告集》(獨著),科學出版社,2000年。
3.《岱海考古(二)——中日岱海地區聯合考察報告集》(合著),科學出版社,2001年。
4.《中國文明起源的人地關系簡論》(合著),科學出版社,2002年。
5.《岱海考古(三)——仰韶文化遺址發掘報告集》(獨著),科學出版社,2003年。
6.《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研究》(獨著),文物出版社,2003年。
7.《西北地區水資源配置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自然歷史卷·合著),科學出版社,2004年。
8.《五帝時代——以華夏為核心的古史體系的考古學觀察》(第一作者),學苑出版社,2006年。
9.《新疆的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文化》(獨著),文物出版社,2007年。
10.《中國西北地區先秦時期的自然環境與文化發展》(獨著),文物出版社,2008年。
11.《北京先秦考古》(獨著),文物出版社,2011年。
12.《先秦考古研究:文化譜系與文化交流》(獨著),文物出版社,2013年。
13.《先秦考古研究:聚落形態、人地關系與早期中國》(獨著),文物出版社,2013年。 1. 《墓葬的考古學研究——理論與方法論探討》,《東南文化》1992年3-4期。
2. 《什麼是民族考古學》,《東南文化》1993年2期。
3. 《大汶口墓地分析》,《中原文物》1994年2期。
4. 《禹征三苗探索》,《中原文物》1995年2期。
5. 《河南駐馬店市楊庄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95年10期。
6. 《中國上古時期三大集團交互關系探討——兼論中國文明的形成》,《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1期。
7. 《河南駐馬店市黨樓遺址的發掘》,《考古》1996年5期。
8. 《西山古城興廢緣由試探》,《中原文物》1996年3期。
9. 《苗蠻集團來源與形成的探索》,《中原文物》1996年4期。
10. 《試論豫東南地區地考古學文化與古農業形態》,《中原文物》1996年4期。
11. 《王灣三期文化研究》,《考古學報》1997年1期。
12. 《殷墟西區墓地分析》,《考古》1997年1期。
13. 《試論豫東南地區龍山時代的考古學文化》,北京大學考古學系編:《考古學研究》(三),科學出版社,1997年6月。
14. 《夏文化的起源與發展階段》,《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4期。
15. 《先商文化探源》,《中原文物》1998年2期。
16. 《河南駐馬店楊庄遺址龍山時代環境考古》,《考古與文物》1998年2期。
17. 《湖北隨州市西花園早期遺存分析》,《考古》1999年3期。
18. 《唐伐西夏與稷放丹朱》,《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4期。
19. 《斜腹杯與三苗文化》,《江漢考古》2002年1期。
20. 《涿鹿之戰探索》,《中原文物》2002年4期。
21. 《先周文化的起源與發展階段》,《考古與文物》2002年增刊(先秦考古)。
22. 《略論中國銅石並用時代社會發展的一般趨勢和不同模式》,《古代文明》第2集,2003年7月。
23. 《朱開溝文化研究》,《考古學研究》(五),2003年8月。
24. 《論雪山一期文化》,《華夏考古》2003年4期。
25. 《論新石器時代中原文化的歷史地位》,《江漢考古》2004年1期。
26. 《先秦時期長城沿線陶器遺存的北界線及相關問題》,《中國歷史文物》2004年2期。
27. 《內蒙古朱開溝遺址有關問題的分析》,《考古》2005年3期。
28. 《新疆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文化的分期和譜系》,《新疆文物》2005年3期。
29. 《論早期中國文化周期性的「分」「合」現象》,《史林》2005年增刊。
30. 《中國古代屈肢葬譜系疏理》,《文物》2006年1期。
31. 《晉西南豫西西部廟底溝二期-龍山時代文化的分期與譜系》,《考古學報》2006年2期。
32. 《距今5000年和4000年氣候事件對中國北方地區文化的影響》,《環境考古研究》(第三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159~163頁。
33. 《老虎山文化的擴張與對外影響》,《中原文物》2007年1期。
34. 《半山類型的形成與東部文化的西遷》,《考古與文物》2007年3期。
35. 《中國先秦洞室墓譜系初探》,《中國歷史文物》2007年4期。
36. 《試論北京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文物春秋》2007年5期。
37. 《試論作為長城「原型」的北方早期石城帶》,《華夏考古》2008年1期。
38. 《仰韶文化的研究》,《中國考古學研究的世紀回顧——新石器時代考古卷》,科學出版社,2008年4月。
39. 《中國西北地區先秦時期的人地關系特徵》,《北京聯合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2期。
40. 《大汶口文化的立鳥陶器和瓶形陶文》,《江漢考古》2008年3期。
41. 《春秋戰國時期長城沿線游牧民族的地下世界》,《南方文物》2008年4期。
42. Different Traditions of Flexed Burials in Ancient China. Chinese Archaeology volume 8, 2008.
43. 《論二里頭青銅文明的興起》,《中國歷史文物》2009年1期。
44. 《裴李崗文化的遷徙影響與早期中國文化圈的雛形》,《中原文物》2009年2期。
45. 《全新世黃土:早期中國文明的物質基礎》,《中國文物報》2009年4月24日。
46. 《重讀<仰韶文化研究>——嚴文明先生仰韶文化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南方文物》2009年3期。
47. 《試論嵩山文化圈在早期中國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中華文明與嵩山文明研究(第一輯)》,科學出版社,2009年。
48. 《試論北京地區夏商周時期的文化譜系》,《華夏考古》2009年4期
49. 《晚期紅山文化南向影響的三個層次》,《文物研究》第十六輯,黃山書社,2009年。
50. 《試論北京地區夏商周時期的文化譜系》,《華夏考古》2009年4期。
51. 《良渚、陶寺與二里頭——早期中國文明的演進之路》,《考古》2010年11期。
52. 《初期仰韶文化研究》,《古代文明》(第8卷),文物出版社,2010年。
53. 《試論跨湖橋文化的來源和對外影響——兼論新石器時代中期長江中下游地區間的文化交流》,《東南文化》2010年6期。
54. 《龍邱庄文化的北上與大汶口文化的形成》,《江漢考古》2011年1期。
55. 《以考古學為基礎,全方位研究中國古代文明——嚴文明先生聚落考古和文明起源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南方文物》2011年1期。
56. 《略論北京昌平白浮M2墓主人身份》,《中原文物》2011年4期。
57. 《北京市地下文物保護現狀與對策研究》,《北京聯合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4期。
58. 《重建中國遠古史的創舉——讀<中國遠古時代>》,《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2011年卷(總第9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59. .《廟底溝時代與「早期中國」》,《考古》2012年3期。
60. 《中國新石器時代早中期文化的區系研究》,《考古學研究》(九),文物出版社,2012年。
61. 《雙墩文化的北上與北辛文化的形成——從濟寧張山「北辛文化遺存」論起》,《江漢考古》2012年2期。
62. 《5000年前的中西文化交流南道》,《社會科學戰線》2012年6期。
63. 《略論中國的「青銅時代革命」》,《西域研究》2012年3期。
64. 《「彩陶之路」與早期中西文化交流》,《考古與文物》2013年1期。
65. Han Jianye. 「The Painted Pottery Road」 and Early Sino-Western Cultural Exchanges, ANABSASIS-Studia Classica et Orientalia 3(2012): 25-42. 《中國古代錢幣》,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❿ 陳國忠的成果

從1995年開始從事旅遊規劃和研究工作,主要規劃成果如下:
一、作為主要參加人員完成的規劃成果:
1.東平縣旅遊產業發展規劃(1996)
2.博山區旅遊發展規劃(1997)
3.臨沂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1998)
4.蒙山旅遊區旅遊總體規劃暨詳細規劃(1999)
5.桓台縣旅遊產業規劃(1999)
6.榮成市槎山旅遊建設規劃(1999)
7.蓬萊市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00)
8.淄博市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00)
9.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1)
10.濟南卧龍峪旅遊開發規劃
11.郯城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1)
12.章丘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1)
13.莒南縣天佛旅遊區建設性規劃(2001)
14.泰安市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02)
15.曲阜市石門山旅遊開發建設規劃(2002)
16.曲阜市尼山旅遊區開發建設規劃(2002)
17.山東省旅遊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02)
18.山東半島城市群旅遊發展規劃(2003)
19.濟寧市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02)
20.山東省海濱度假規劃(由世界旅遊組織主持,個人作為國內專家參加)
二、作為主持人主持並完成的規劃
1.西藏江孜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1)
2.臨沭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3)
3.海陽市招虎山旅遊開發建設規劃(2003)
4.新泰市蓮花山旅遊開發建設規劃(2004)
5.淄博市孝婦河流域旅遊開發規劃(2003)
6.濟南長清雙泉庄旅遊建設規劃(2003)
7.河南省林州天平山旅遊開發建設規劃(2004)
8.山東省高唐縣旅遊總體規劃
9.東阿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
10.平邑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
11.山東省德州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
12.冠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
13.淄博市2006—2010年旅遊產業行動計劃
14.滕州微山湖濕地紅荷旅遊區開發建設規劃
15.滕州市龍陽旅遊區開發規劃
16.日照市太陽城海濱度假區規劃(主持人,與世界旅遊組織專家合作)
17.孟良崮旅遊區建設規劃
18.山東沂水縣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
19.山東省政府誕生地及八路軍115師紀念地旅遊建設規劃
20.長清區旅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21.山水聖人旅遊區綜合規劃
22.沂水彩虹谷旅遊項目策劃
23.冠縣梨園旅遊詳細規劃
24.樂陵樂福洲旅遊開發規劃
25.武城神農谷旅遊開發規劃
26.濰坊金寶生態家園旅遊開發規劃
27.滕州市紅荷煙雨濕地漂流項目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28.泗水縣旅遊發展規劃
29.萊蕪市船廠旅遊開發建設規劃
30.惠民縣魏集旅遊開發總體規劃
三、主要論著和研究成果
1.《山東地理》副主編 山東地圖出版社
2.山東省中專通用教材《地理》副主編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3.山東半島城市群旅遊空間布局研究
4.中國旅遊報文章十餘篇
5.山東省軟科學規劃課題《市場主導型旅遊目的地建設研究》主持人
6.山東省軟科學規劃重大課題《山東省做大做強旅遊業的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副主持人
7.《濟南市沿黃河帶旅遊開發對策與規劃》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5年
8.山東省人民政府項目《山東半島城市群旅遊規劃》主要執筆人

閱讀全文

與成果濟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
貝倫斯發明 瀏覽:242
馬鞍山匯通大廈地址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