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詠北的代表成果及獲獎情況
課題:教育部課題《面向二十一世紀高師音樂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國家「十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子課題)《新編音樂教育學》、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十五」規劃課題(第二負責人)《高師音樂專業現代職業教育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核心組成員)《音樂教師培養國際比較研究》;
著作:《21世紀高師音樂教育研究》、《步入音樂的聖殿》、《中學音樂學科教育比較研究》;
獲2002年湖南省十佳德藝雙馨音樂家稱號。
1977年,以優異的成績被湖南師范學院藝術系錄取,1982年大學畢業留校任教,主要從事音樂教育學、鋼琴以及音樂心理學等課程的教學科研工作。
期間,在學校及校領導的重視和培養下,他成為湖南師范大學第一批獲得雙學位的教師;隨後於1985年到上海音樂學院進修鋼琴教育;1988年赴德國柏林大學進修音樂教育,1997年至1999年,先後赴加拿大、美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考察學習。
在學術上,朱教授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並於2005年繼續深造,攻讀音樂高等教育的博士,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理論修養。
「十五期間」,主持完成教育部教科規劃課題《面向21世紀高師音樂教育研究》,主持國家級、省級課題8項,參與國家級課題、省級課題5項。2004年,組織對湖南部分地區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調查,並撰寫了4篇調查報告,完成國家重點課題「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與高師音樂教育教學改革」的子課題,課題成果獲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此課題在許多研究領域作了許多開創性研究,為國家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完成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合格考試研究」,被載入成果集《高師教育論》。
出版專著《21世紀高師音樂教育研究》、《步入音樂的聖殿》、《新編音樂教育學》等七部,主編教材《鋼琴必修教材》、《音樂教師用書》等二十餘冊,發表論文《台灣高師音樂教育的辦學特色》、《教育民主與學生個性培養》、《從教師資格制度看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化和社會化》等三十餘篇,翻譯教材《音樂欣賞》二冊,獲省級以上獎多項。
2. 優秀成果匯編需要哪些內容
題目不是是匯編語言一類吧
3. 把一年的科研成果匯編成書,什麼書名好
《**************科研成果匯總》
4. 2008年TI DSP大獎賽獲獎成果匯編目錄的介紹
上篇 演算法實現篇 基於DSP的印刷數字水印認證演算法 基於人臉識別的疲勞駕駛報警技術 基於Gabor小波的人臉識別演算法及其在達芬奇平台上的實現 視頻跟蹤演算法在Davinci SoC上的實現與優化 手持式人臉識別器 一種新型彩色圖像安全水印演算法及其在OMAP上的實現 基於Davinci平台的智能視頻檢測跟蹤與編碼實現 寬覆蓋高分辨海底探測演算法及其DSP陣列實現 面向時變信號模型的科氏質量流量計數字信號處理方法實現 嘈雜背影下的機器人聽覺定位與視覺跟蹤技術研究 基於DM642的矢量量化演算法研究及應用 基於AVS標準的IP機項盒終端演算法軟體實現 基於TMS320DM6446的AVS視頻版權保護系統 基於TMS320DM6446的AVS演算法實現 用於遠程立體視頻會議系統的立體視頻分割及跟蹤演算法在DM642上的實現 數字視頻修補演算法研究及其在DSP上的實現 基於PCNN的不規則區域編碼在DSP上的實現 基於軟體無線電的OFDM系統基帶信號處理模塊的設計與實現 單通道地空通信干擾抑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AC-3音頻編解碼演算法研究、 下篇 系統應用篇 基於TI-DM642的疲勞駛實時臨測系統 用於海洋搜救的多片DSP圖像處理識別系統研究 基於DSP的智能實時目標跟蹤系統 基於DM642的智能視頻臨控系統
5. 朱巧明的主要成果獲獎
[1] 手持設備系列軟體,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5年(4)
[2] LZS系列IC卡冷水水表及售水系統,蘇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04.12(1)
[3] 嵌入式MCU在線編程集成開發系統,蘇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04年(3)
[4] 崇遠系列網路管理軟體---機房總管」,蘇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02年(2)
鑒定成果
[1] 基於園區網的IP控制網關集群系統,江蘇省科技廳,2006.6,項目負責(1)
[2] 漢語新詞彙自動抽取和發布信息網格,江蘇省科技廳,2006.6,項目負責(1)
[3]CCM3118應用開發套件的研製,江蘇省科技廳,2005.12,項目負責(1)
[4]協同編輯器Z-OFFICE(Core V1.0),江蘇省科技廳,2005.12,項目負責(3)
[5]分布式NetAccount綜合計算費系統,江蘇省科技廳,2004.12
[6]通用網關,江蘇省科技廳,2004.12
[7] LZS系列IC卡冷水水表及售水系統,2002年12月,項目負責人
[8]嵌入式MCU在線編程集成開發系統,2002年12月,項目主要參加(3)
[9]醫療價格信息管理與發布平台,2003年12月,項目負責人
[10]職業類學院校園信息化平台,2003年12月,項目主要參加(2)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證
[1] 基於網格的中文信息處理和服務平台v1.0,登記號:2007SR20223,2007年12月17日
6. 樊明方的獲獎成果
《唐努烏梁海歷史研究》,第三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提名獎, 2007、12
《清朝對唐努烏梁海地區的管轄》,中國史學會中國古代史優秀論文獎(東方獎),1999、1
《唐努烏梁海》, 陝西省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998、12
《辛亥革命前後中俄關於修訂〈伊犁條約〉的交涉》,陝西省第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990、10
《中國近代邊界史》,第二屆中國政府出版獎圖書獎,2011、2
《中國近代民主史》, 陝西省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998、12
《個中原委——中國邊疆諸問題》, 陝西省教委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996、5
《唐努烏梁海歷史系列論文》, 陝西省教委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998、5,
《唐努烏梁海歷史資料匯編》, 陝西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3、3
《中國北部邊疆史若干問題研究》,陝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2013、5
7. 黨的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成果匯編評職稱有用嗎
兩者針對的對復象不同,目的制也不同 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簡稱,亦稱思想工作或思想教育。是對普通人民的,是教育人民,啟發人們的覺悟,提高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動員人們為實現當前和長遠的目標而奮斗的實踐活動。 黨的思想建設指黨為保持自己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而在思想理論方面所進行的一系列工作。是對黨自身的建設和完善。
8. 方少明的主要成果及獲獎情況
1.「大單體技術制備耐高溫高強度透明高分子材料」通過省級鑒定,2006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完成人)
2.「納米二氧化鈦/ABS抗紫外線母料的研製」通過省級鑒定,2003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完成人)
3.「高聚物微泡化GPM母料的研製」 通過省級鑒定,1998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完成人)
4.「聚氨酯噴頭的研製」 通過省級鑒定,1995年獲中國輕工業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5.「神馬實業公司紡絲工序清潔生產工藝的研究」參加2005年中國鄭州先進適用技術交流會,獲金牌獎(第一完成人)
6.「紡絲工序油煙廢氣凈化工藝的研究」,2008年通過省級鑒定,國際先進(第一完成人)
7.「紡絲工序油劑廢水處理工藝的研究」,2008年通過省級鑒定,國內領先(第二完成人)
8.「乳液型丙烯酸壓敏膠生產技術」 通過省級鑒定,1995年獲中國輕工業科技進步三等獎 (第二完成人)
9.「密封鉛酸蓄電池正極活性物質研究及其應用」 通過省級鑒定,2002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二完成人)
10.「層疊式注塑模具研究」 通過省級鑒定,1998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三完成人)
11.「高填充阻燃型PVC電纜料研究」 通過省級鑒定,1998年獲河南省輕工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二完成人)
12.「玉器工業品仿形內包裝材料的研究和應用」 通過省級鑒定,2003年獲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成果二等獎(第三完成人)
9. 熊才平的成果獲獎
1、2013年3月,獲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人文社會科學)回(教社科[2013]2號),獲獎項目:答基於網路教學平台的城鄉教師教研互動研究
2、2010年3月,獲浙江省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浙政發[2009]79號),獲獎項目:
教育信息化新視界(叢書)共8冊
3、2008年3月,獲得浙江省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學術進步獎(浙社科規辦〔2008〕3號),獲獎項目:基礎教育信息化城鄉均衡發展:問題與對策(教育研究,2006第3期)排名:1/2
4、2007年9月,獲得2007年度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獎,獲獎項目:「基礎教育信息化區域性均衡發展理論與實踐」,排名:1/3
5、2005年9月,獲得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獲獎項目:「面向教師教育的信息化環境創建與應用」,排名:3/5
10. 北京大學中文系的獲獎成果匯編
■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34項)
1. 第一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995年/8項)
王 力(一等獎):工具書《同源字典》;
徐通鏘(一等獎):著作《歷史語言學》;
林 庚(一等獎):著作《天問論箋》;
孫欽善(一等獎):著作《中國古文獻學史》;
陳貽焮(二等獎):著作《杜甫評傳》;
蔣紹愚(二等獎):著作《古漢語詞彙綱要》;
樂黛雲(二等獎):著作《比較文學原理》;
陳平原(二等獎):著作《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
2. 第二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998年/9項)
何九盈(二等獎):著作《中國現代語言學史》;
王福堂(集體,二等獎):著作《漢語方言詞彙(第二版)》;
裘錫圭(二等獎):論文《釋殷墟卜辭中的「▲」等字》;
溫儒敏(二等獎):著作《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
袁行霈、孟二冬(二等獎):著作《中國詩學通論》;
陳保亞(三等獎):著作《語言接觸與語言聯盟》;
沈 陽(三等獎):著作《現代漢語空語類研究》;
陳平原(三等獎):著作《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
樂黛雲(集體,三等獎):著作《世界詩學大辭典》。
3.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03年/2項)
陳平原(一等獎):著作《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
陳保亞(三等獎):著作《二十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
4.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06年/6項)
袁行霈(一等獎):著作《陶淵明集箋注》;
沈 陽(二等獎):著作《生成語法理論與漢語語法研究》;
袁毓林(二等獎):著作《漢語語法研究的認知視野》;
李 楊(三等獎):著作《50-70年代中國文學經典再解讀》;
孟二冬(三等獎):著作《登科記考補正》;
夏曉虹(三等獎):著作《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
5.中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2009年/9項)
陳平原(一等獎):著作《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
嚴紹璗(一等獎):著作《日藏漢籍善本書錄(三卷)》;
袁行霈(集體,二等獎):著作《中華文明史(四卷)》;
汪 鋒(二等獎):著作《Comparison of Languages in Contact-The Distillation Method and the Case of Bai》;
孔江平(二等獎):著作《Laryngeal Dynamics and Physiological Model》;
劉勇強(三等獎):著作《中國古代小說史敘論》;
陳泳超(三等獎):著作《中國民間文學研究的現代軌轍》;
陸儉明、沈陽(普及獎):著作《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
李 零(普及獎):著作《兵以詐立——我讀〈孫子〉》。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67項)
1. 第一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87年/8項)
王 瑤(榮譽獎):論文《魯迅〈故事新編〉散論》;
朱德熙(一等獎):論文《自指和轉指》、《漢語方言里的兩種反復問句》;
裘錫圭(一等獎):論文《戰國貨幣考》;
陳貽焮(一等獎):著作《杜甫評傳(上卷)》;
嚴家炎(二等獎):著作《求實集——中國現代文學論集》;
徐通鏘(二等獎):論文《寧波方言的『鴨』[e]類詞和兒化的殘跡》;
孫玉石(二等獎):著作《〈野草〉研究》;
葛曉音(二等獎):論文《論初盛唐詩歌革新的基本特徵》。
2.第二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1年/7項)
裘錫圭(特等獎):著作《文字學概要》;
袁行霈(一等獎):《中國詩歌藝術研究》;
褚斌傑(二等獎):教材《中國古代文體概論》;
葛曉音(二等獎):著作《八代詩史》;
張少康(二等獎):著作《古典文藝美學論稿》;
呂德申(二等獎):著作《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發展史》;
陸儉明(二等獎):論文《「V來了」試析》、《「VA了」述補結構語義分析》;
3.第三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4年/6項)
徐通鏘(一等獎):著作《歷史語言學》;
孫欽善、倪其心(集體,一等獎):古籍整理《全宋詩》;
金開誠(一等獎):著作《屈原辭研究》;
錢志熙(一等獎):著作《魏晉詩歌藝術原論》;
方錫德(二等獎):著作《中國現代小說與文學傳統》;
張雙棣(二等獎):工具書《呂氏春秋詞典》;
4.第四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6年/5項)
何九盈(一等獎):著作《中國現代語言學史》;
商金林(一等獎):著作《葉聖陶傳論》;
沈 陽(一等獎):著作《現代漢語空語類研究》;
蔣紹愚(二等獎):著作《近代漢語研究概況》;
夏曉虹(二等獎):著作《晚清文人婦女觀》。
5.第五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8年/9項)
張雙棣(一等獎):著作《淮南子校釋》;
錢志熙(一等獎):著作《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
孟 華(羅芃等,集體,一等獎):著作《法國文化史》;
張聯榮(二等獎):著作《漢語詞彙的流變》;
徐通鏘(二等獎):著作《語言論》;
佘樹森(二等獎):著作《中國當代散文報告文學發展史》;
馬 真(二等獎):著作《簡明實用漢語語法教程》;
沈 陽(二等獎):論文《漢語句法結構中名詞短語部分成分移位現象初探》;
郭 銳(二等獎):論文《過程和非過程》。
6.第六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0年/7項)
袁行霈(集體,特等獎):著作《中國文學史》;
王洪君(一等獎):著作《漢語非線性音系學》;
張 健(二等獎):著作《清代詩學研究》;
袁毓林(二等獎):著作《語言的認知研究和計算分析》;
張少康(二等獎):著作《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教程》;
孫玉石(二等獎):著作《中國現代主義詩潮史論》;
褚斌傑(二等獎):著作《詩經全注》。
7.第七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2年/7項)
張少康(一等獎):著作《文心雕龍研究史》;
沈 陽(一等獎):著作《生成語法理論和漢語語法研究》;
詹衛東(一等獎):著作《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現代漢語短語結構規則研究》;
杜曉勤(張燕瑾等,集體,一等獎):著作《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叢書》;
張 健(二等獎):著作《元代詩法校考》;
傅 剛(二等獎):著作《文選版本研究》;
王岳川(二等獎):著作《中國鏡像:90年代文化研究》。
8.第八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4年/7項)
袁行霈(一等獎):著作《陶淵明集箋注》;
郭 銳(一等獎):著作《現代漢語詞類研究》;
孟二冬(一等獎):著作《登科記考補正》;
董秀芳(二等獎):著作《詞彙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展》;
胡敕瑞(二等獎):著作《〈論衡〉與東漢佛典詞語比較研究》;
李 楊(二等獎):著作《50-70年代中國文學經典再解讀》;
顧永新(二等獎):著作《歐陽修學術研究》。
9.第九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6年/4項)
陳平原(一等獎):著作《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
韓毓海(二等獎):論文《所謂無詞的言語》;
陸儉明、沈陽(二等獎):著作《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
楊榮祥(二等獎):著作《近代漢語副詞研究》。
10.第十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8年/4項)
袁行霈(集體,特等獎):著作《中華文明史》;
嚴紹璗(一等獎):著作《日藏漢籍善本書錄》;
溫儒敏(二等獎):著作《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概要》;
汪 鋒(二等獎):著作《Comparison of Language in Contact》。
11.第十一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10年/3項)
陳平原(二等獎):著作《歷史、傳說與精神——中國大學百年》;
陳曉明(二等獎):著作《中國當代文學主潮》;
袁毓林(二等獎):著作《基於認知的漢語計算語言學研究》。
■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1. 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及指導教師(5項)
孫玉文(導師郭錫良):博士論文《漢語變調構詞研究》(1999年);
詹衛東 (導師陸儉明):博士論文《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漢語短語結構規則研究》(2000年);
張 赬(導師蔣紹愚):博士論文《漢語處所介詞片語和工具介詞片語詞序變化》(2001年);
陳 劍(導師裘錫圭):博士論文《殷墟卜辭的分期分類對甲骨文字考釋的重要性》(2002年);
姜 濤(導師溫儒敏):博士論文《「新詩集」與新詩的發生研究》(2003年)。
2. 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3項)
陸儉明:第一屆國家教學名師(2003年);
蔣紹愚:第二屆國家教學名師(2006年);
溫儒敏:第四屆國家教學名師(2008年)。
3.國家級精品課程(7項)
陸儉明等:《現代漢語》(2003年);
蔣紹愚等:《古代漢語》(2005年);
溫儒敏等:《中國現代文學》(2005年);
洪子誠等:《中國當代文學》(2006年);
袁行霈等:《中國古代文學史》(2006年);
商金林等:《中國現代名著導讀》(網路課程/2008年);
陳保亞等:《理論語言學》(2009年)。
4.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4項)
陸儉明等(一等獎):「現代漢語系列課程建設理論與實踐」(1996年);
王福堂等(二等獎):「漢語方言學系列課程」(2004年);
蔣紹愚等(一等獎):「古代漢語系列課程建設的新開拓」(2005年);
溫儒敏等(二等獎):「建立嚴格的博士生教育管理制度」(2005年)。
5.國家級教學團隊(1項)
沈 陽等:「現代漢語」國家級教學團隊(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