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女科學家張俐娜科學研究成果有哪幾項
你可以拿他的張麗娜,她的科技研究成果還是有識相的,我覺得他的美香還都是非常成功的,我們大家非常喜歡接受吧。
② 中科院院士張俐娜去世,你為此感到惋惜嗎,你對張院士了解多少
據武漢大學官方微博10月18日消息,我國著名化學家,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麗娜院士因病就治無效,於10月17日20時逝世,享年80。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惋惜和痛心的一則消息,我國又一位院士隕落。其在高分子領域的貢獻非常之大,她的研究成果在海內外產生影響。
受評中科院院士後,張麗娜院士表示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強烈的使命感促使她進行這項研究。即使年逾七十,張麗娜教授仍然站在三尺講台講授知識,同時進行著科研任務。她培養一百多名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經常深夜了還和同學們一起奮戰在實驗室,抑或是幫助學生們修改論文。她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教育和我國的科研事業。她是一個值得我們尊敬人,是中國的脊樑,希望張麗娜院士一路走好。
③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的研究領域是什麼
張俐娜院士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涉及高分子物化、農業化學、環境材料和生物學交叉學科,其成果的原始創新性以及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已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
同時她還發現了一種嶄新的低溫溶解法,開創了高分子低溫溶解的技術及新機理,並已初步實行工業化試驗;開辟了構建基於天然高分子新材料的途徑及揭示其結構與性能之間的構效關系,創建了無污染、價廉、生產周期短的人造絲和玻璃紙生產新方法;揭示了多糖鏈構象及其構效關系,可推動食品和生命科學的發展。
張俐娜是共和國在2020年送別的第30位兩院院士——作為國家分別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均為終身榮譽,並稱「兩院院士」。
(3)張俐娜成果擴展閱讀: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病逝
武漢大學張俐娜院士治喪委員會18日發布訃告,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
張俐娜祖籍江西萍鄉,1963年7月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曾在北京鐵道科學研究院金屬及化學研究所工作10年;曾獲日本學術振興會獎學金(JSPS)赴大阪大學做客座研究員,從事高分子溶液理論研究。2011年11月,她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9年6月退休。
④ 張俐娜院士的逝世,對我國科研有何重大影響
人從出生開始就一步一步的走向死亡,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生活,珍惜生活的每一天。對於每個人而言,都只有一次,每個生命生存者都有自己的意義,這個宇宙中也沒有永恆的存在,所以當我們還在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對生命有意義的事情。張俐娜院士的逝世,對我國的科研有重大影響。
我能夠把你變得越來越好,時間和精力遲遲賠償著稱,你變得越來越好,這是你堅強的意志修養品行,以及不斷的反思和修正。生命只有一次,我們都要做著對生命有意義的事情,我們要學習張俐娜院士的精神,要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貢獻給國家。
⑤ 80歲的張俐娜院士因病去世,她生前得了什麼病
80歲的張俐娜院士因病去世,他生前得了什麼病?據我了解張俐娜為了響應號召,填報了師范學校,初中老師馬叔南認為張俐娜當小學老師,有可能埋沒他的天賦,然後向校長舉薦說張俐娜是塊當科學家的料,所以組織決定要張俐娜改為南昌市第一高中當未來的科學家,張俐娜初中剛入學時身體很差,常常生病,為了增強體質,他開始跑步,結果一發不可收拾,越跑越快,初三時參加全校運動,拿了短跑第三名也激發了他的跑步熱情,高中後他成為學校田徑隊和體操隊的隊員到後來參加了青島舉行的全國首映少年運動會當時體育運動對張俐娜成績沒有影響,運動鍛煉的張俐娜的身體也磨練了他的意志力在學習方面,張俐娜不僅肯下功夫,而且講究技巧,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么好的一位科學家,其實我也感覺到比較惋惜畢竟用自己的身體換來了咱們人類的需求。
⑥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去世,她生前都有哪些突出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去世,張俐娜女士永遠離我們而去了。武漢大學發布公告表示著名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女士因病去世。張俐娜是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同時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她在我國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材料領域有突出貢獻。
張俐娜院士不僅只是發明了可以方便溶解纖維素的用尿素,她還在探索人造絲和玻璃紙的生產新方法。張俐娜始終堅持用科學造福人類的目標,她也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理念,張俐娜院士是偉大無私的。
⑦ 張俐娜的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天然高分子與高分子物理,天然高分子改性材料,天然多糖溶液性質及生物活性。
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涉及高分子物化、農業化學、環境材料和生物學交叉學科,其成果的原始創新性以及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已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發現了一種嶄新的低溫溶解法,開創了高分子低溫溶解的技術及新機理,並已初步實行工業化試驗;開辟了構建基於天然高分子新材料的途徑及揭示其結構與性能之間的構效關系,創建了無污染、價廉、生產周期短的人造絲和玻璃紙生產新方法;揭示了多糖鏈構象及其構效關系,可推動食品和生命科學的發展。
主講本科生的「高分子物理」和研究生的「高分子近代研究方法」等課程。
⑧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逝世,她為我國做出來多大的貢獻
10月18日日凌晨,武漢大學發布訃告,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張俐娜曾為我國高分子做出傑出貢獻。
三、中國傑出人物綜上所述,張俐娜院士為我國高分子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她生前囑咐喪事從簡,所以沒有開追悼會,我們應該向這位貢獻大,卻為人做事低調的院士致敬,向她學習攻克難題的不屈精神,努力把國家放在第一位的偉大愛國主義情懷,真心願她在天堂安息,珍惜她為我們國家在高分子的研究與應用所做出的科研成果。
⑨ 巨星隕落!張俐娜院士去世,生前都獲得過哪些獎項
張俐娜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化學家,是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她於2020年10月17日晚不幸離世。她對我國的化學研究,有著突出貢獻。曾經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技術發明一等獎等,她研究成果的創新性、價值、前景在國內外,都有著重要影響。
3、張俐娜院士張俐娜院士出生於1940年,今年已經有80歲的高齡。自己在2019年退休之後,本身應該過上幸福的生活,可是自己常年工作積累了不少疾病。在退休一年後,於中南醫院醫治無效去世。我國化學領域,從此少了一位巨星。
⑩ 張俐娜院士一生致力於哪方面的研究都有哪些研究成果
今年10月份,武漢大學的張俐娜院士因病逝世,享年80歲。張俐娜院士畢業於武漢大學的化學系,早年從事化學研究,隨後轉戰物理研究。
1940年,張俐娜出生於福建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皆是讀書人,每日書香為伴,因此張俐娜從小就愛讀書、愛思考。年輕的她,和我們一樣走著平凡的道路,上學、考試、畢業、工作,人生轉折發生在46歲那年,她第一次有了想要研究的科研方向。
於是此時已是中年的她,開始積極地投入科研工作中。2000年,張俐娜已經成為了武大教授,雖然此時她已經60歲,同齡人都已經頤養天年,可她的科研生涯,才剛剛開始——她想要找到能夠取代塑料的可以講解的新材料。這一課題,對於世界環境的發展意義,不言而喻。
71歲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後,張俐娜仍然在科研一線,她說:
我從事這項研究,是有強烈的使命感。我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黃土地上,所以我們只有一條路,就是盡我們所能建設好這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