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損失成果

損失成果

發布時間:2021-12-08 23:42:02

㈠ 壞賬損失對企業經營成果有什麼影響

壞賬損失對企業的經營成果有什麼影響?

㈡ 工作失誤給公司帶來的損失,該如何妥善處理

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都對員工的違約責任作了規定,工作失誤造成的損失不屬於員工賠償責任范圍。同時, 對於勞動者故意造成的損失,不工作失誤造成公司損失是工作失誤,而是破壞公司財物,不但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情節嚴重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


如果勞動者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但對於履行職務過程中的失誤或者失職,只要不是故意的,那相應的責任主要應當由單位來承擔,勞動者最多隻能承擔小部分責任,即次要責任。

㈢ 計算經濟損失一般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嗎

是的 "間接損失是違法行為對處於增值狀態中的財產損害的結果"。處於增值狀態的財物是指正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以生產、 經營資料的面目出現的財物。沒有處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財物不會發生增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資料並不創造價值,同樣,處於增值狀態的財物本身也並不會增值。增值狀態的財物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只把原有的價值轉移到生產、經營的成果當中。創造增值的人,是與該財物結成一定的生產、經營關系的人。因此,間接損失產生的機制,是不法行為破壞了生產者、經營者與作為生產、經營資料的財物構成的生產、經營關系中的物質條件,使生產、經營者(即受害人)不能正常地利用這一生產、經營資料進行生產、經營活動,造成了可得利益的減少和喪失。對財物損害的間接損失的賠償,不是對該財物價值損失的賠償,而是對該財物的所有者利用該財物在經營中應創造出但因遭受損害而未創造出的新價值這種損失的賠償。對間接損失的賠償,賠償的是人的損失,而不是物的損失。

㈣ 損失的特點

收入不能抵補其成本費用就是損失了
收大於支的部份就是利潤,
而向所有者分配利潤是在有了盈利的情況下,對盈利所作的處理

你說的營業外支出,它是與經營沒有直接關系的支出

它所處的損益表的位置,以凈利為分界點的話,凈利以上就是收入費用(是得出凈利的過程)

而凈利以下就是對最終經營成果(凈利)的分配,你所謂的"向所有者分配利潤"就是對結果的分配

㈤ 請問形容損失慘重,虧了很多錢的成語是什麼,改如何表達

答案是【血本無歸】

建議提問的朋友遇到正確答案時,能夠及時將最快回答正確的答案採納,免得其他朋友以為前面還沒正確的答案而費盡腦筋。

採納他人的答案,既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肯定,對答題者也是一種鼓勵,且提問者和答題者雙方都能獲得財富值,正所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如果覺得我的回答未徹底解決你的問題或有其它疑難,盡可向我發起追問,亦可求助於我的團隊。

㈥ 請問形容損失慘重,虧了很多錢的成語是什麼,改如何表達

答案是【血本無歸】
建議提問的朋友遇到正確答案時,能夠及時將最快回答正確的答案採納,免得其他朋友以為前面還沒正確的答案而費盡腦筋.
採納他人的答案,既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肯定,對答題者也是一種鼓勵,且提問者和答題者雙方都能獲得財富值,正所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如果覺得我的回答未徹底解決你的問題或有其它疑難,盡可向我發起追問,亦可求助於我的團隊.

㈦ 凈損益與凈損失的區別

凈損益與凈損失的區別:
凈損益是指:凈損失與凈收益(或稱凈盈利);
凈損失只指凈損失(或稱凈虧損);

㈧ 計算經濟損失主要計算什麼經濟損失

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計算經濟損失主要計算直接經濟損失。直接經濟損失,是指與違紀行為有直接因果關系而造成財產損毀的實際價值。

經濟損失有兩種計算方法,即權利人的所失與侵權人的所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0條規定:「侵害商業秘密給權利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侵害的權利人的損失難以計算的,其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並應當承擔被侵害的經營者因調查該經營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這里的賠償額計算方法即是權利人的所失與侵權人的所得。


"間接損失是違法行為對處於增值狀態中的財產損害的結果"。處於增值狀態的財物是指正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以生產、 經營資料的面目出現的財物。沒有處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財物不會發生增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資料並不創造價值,同樣,處於增值狀態的財物本身也並不會增值。增值狀態的財物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只把原有的價值轉移到生產、經營的成果當中。創造增值的人,是與該財物結成一定的生產、經營關系的人。因此,間接損失產生的機制,是不法行為破壞了生產者、經營者與作為生產、經營資料的財物構成的生產、經營關系中的物質條件,使生產、經營者(即受害人)不能正常地利用這一生產、經營資料進行生產、經營活動,造成了可得利益的減少和喪失。對財物損害的間接損失的賠償,不是對該財物價值損失的賠償,而是對該財物的所有者利用該財物在經營中應創造出但因遭受損害而未創造出的新價值這種損失的賠償。對間接損失的賠償,賠償的是人的損失,而不是物的損失。

㈨ 損害與損失的區別

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

財產的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這兩種不同的損失,在司法實踐中必須仔細加以區分; 直接損失是受害人現有財產的減少,也就是加害人不法行為侵害受害人的財產權利、人身權利,致使受害人現有財產直接受到的損失。例如財物被毀損而使受害人財富的減少,致傷、殘後受害人醫療費用的支出,人格權受到侵害後支出的必要費用,等等,都是直接損失。

間接損失就是可得利益的喪失,即應當得到的利益因受侵權行為的侵害而沒有得到,包括人身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和財物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這兩種間接損失有所不同,應當加以說明:

(一)財物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

財物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的情況比較復雜,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頗有爭論。《民法通則》第117條第3款規定:"受害人因此遭受到其他重大損失的,侵害人並應當賠償損失。"這里的其他重大損失,指的就是財產的間接損失。財物損害的間接損失是指加害人侵害受害人所有的財物,致使受害人在一定范圍內的末來財產利益的損失,它屬於"其他重大損失"的范圍。這種間接損失有3個特徵:一是,損失的是一種未來的可得利益,在侵害行為實施時,它只具有一種財產取得的可能性,還不是一種現實的利益;二是,這種喪失的未來利益是具有實際意義的,而不是抽象的或者假設的;三是,這種可得利益必須是一定范圍的,即損害該財物的直接影響所及的范圍,超出這個范圍,不能認為是間接損失。

對於財物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的賠償,關鍵在於兩個方面:一是間接損失的確定,二是間接損失的計算。把這兩個問題弄清楚以後,即可按照賠償原則予以賠償。

"間接損失是違法行為對處於增值狀態中的財產損害的結果"。0處於增值狀態的財物是指正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以生產、 經營資料的面目出現的財物。沒有處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財物不 會發生增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資料 並不創造價值,同樣,處於增值狀態的財物本身也並不會增值。增值 狀態的財物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只把原有的價值轉移到生產、經0 吳小華:《試論間接損失的賠償責任》,《法學季刊》1982年第1期。

營的成果當中。創造增值的人,是與該財物結成一定的生產、經營關 系的人。因此,間接損失產生的機制,是不法行為破壞了生產者、經 營者與作為生產、經營資料的財物構成的生產、經營關系中的物質條 件,使生產、經營者(即受害人)不能正常地利用這一生產、經營資料 進行生產、經營活動,造成了可得利益的減少和喪失。對財物損害的 間接損失的賠償,不是對該財物價值損失的賠償,而是對該財物的所 有者利用該財物在經營中應創造出但因遭受損害而未創造出的新價 值這種損失的賠償。對間接損失的賠償,賠償的是人的損失,而不是 物的損失。

(二)人身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

它是指加害人侵害受害人的人身權利,致使受害人在·--定范圍 內的未來財產利益的損失。它同樣具備財物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的三個特徵,所不同的是,財物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是由於侵權行為侵害財產權利而造成的間接損失,而人身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是由於侵權行為侵犯了人身權利,諸如生命權、健康權、名譽權等等而造成的間接損失。這種間接損失與人身損害造成的直接損失的區別是,前者是未來的可得利益的減少。例如因健康權受損害不能參加勞動而少收人的工資等。後者則是現有財產的減少,如因人身損害支出的醫葯費等。

在司法實務中,應當著重對財物損害的間接損失進行研究,因為法律將財物損害的間接損失賠償的裁量權賦予了一個具有相當大的彈性的賠償原則,而對於人身損害的間接損失,立法已經作了明文規定,是很容易掌握的。

閱讀全文

與損失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海信濮塘 瀏覽:376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