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轉讓隸書

轉讓隸書

發布時間:2021-12-08 15:22:02

㈠ 關於鼎,請告訴我比較有名氣的鼎的名字和背景

九鼎。

夏代的青銅鑄造業,已相當發達。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熔點低,便於鑄造冶煉。夏代的煉銅業。古文獻中亦有記載。

《越絕書》卷十一日:「禹穴之時,以銅為兵。」關於鑄造九鼎,《墨子·耕柱》曰:「昔日夏後開(啟)使蜚廉折金於山川,而陶鑄之於昆吾,……九鼎既成,遷於三國。」

三國指夏、商、周。《左傳》宣公三年曰:「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即言此事。據考古材料證明,當時的奴隸在鑄造象九鼎這樣的大型器件時,一般是首先用質細的泥土製成器范,再用木炭作燃料,用銅制的坩鍋冶煉銅,錫礦塊,最後將銅錫溶液注入范中,就成為青銅器。

但《左傳》中談到九鼎鑄造的情況是這樣的:夏朝初年,大禹劃天下為九州,州設州牧。後夏啟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

事先派人把全國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後派精選出來的著名工匠,將這些畫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所刻圖形亦反映該州山川名勝之狀。

九鼎象徵九州,反映了全國的統一和王權的高度集中,顯示夏王已成為天下之共主,是順應「天命」的。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從此,九州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定鼎」,成為全國政權建立的代名詞了。

(1)轉讓隸書擴展閱讀:

變遷

商湯逐走夏桀後,將九鼎遷至其都。盤庚定都於殷後,九鼎遷移至此。周武王滅商後,曾公開展示九鼎。周成王即位後,周公旦營造雒邑,將九鼎遷至該城,依武王之願定鼎雒邑,並請成王親自主持祭禮,將九鼎安放在太廟之中。

東周開始後,周朝王室衰落,各諸侯開始覬覦王權。周定王時,楚莊王首次「問鼎之輕重」,被周大夫王孫滿駁回。後楚靈王一度也動心問鼎,因國內發生叛亂,未果。

秦惠王時,張儀制定策略,希望能奪得九鼎以號令諸侯,楚頃襄王與齊王亦希望爭奪寶鼎。周赧王周旋兩國以及魏國、韓國之間,使其相互制約,保九鼎不失。

㈡ 收到方正字體律師函說店鋪使用其字體侵權,其後改掉字體卻還收到律師函,該如何處理

要麼卸載字體庫,要麼去方正公司購買使用權。既然他們給你發函,就證明他們已經掌握你們的沒有經過授權就使用他們字體庫了。如果你們不盡快處理,下次收到的可能是律師函或者法院傳票了。

【方正對於字體使用的相關說明】:

一、計算機字型檔是典型的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使用他人作品應當同著作權人訂立許可使用合同。著作權人未明確許可、轉讓的權利,未經著作權人同意,另一方當事人不得行使。

二、計算機字型檔的使用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內部使用:指個人或單位在其內部使用的終端設備上安裝並使用字型檔的行為。該使用行為包括在屏幕上顯示和臨時從列印機上輸出兩種。

2、內置使用:指將字型檔文件整體或部分、直接或格式轉換後,以嵌入的方式應用到網站、計算機程序或帶有可視化顯示功能的電子產品中的行為。

3、商業發布:指以直接營利或者間接營利為目的,將字體作為視覺設計要素,進行復制、發行、展覽、放映、信息網路傳播、廣播等使用字體的行為。

三、根據法律,任何使用方式都必須事先獲得著作權人得授權。未經授權使用字體將面臨侵權的風險。上述三種方式中 「商業發布」行為是字體應用最重要的一種方式。方正公司僅針對商業發布內容的最終所有者提供授權。由於商業發布行為涉及的用戶種類多,范圍廣,形式復雜。為了最大程度的滿足最大多數用戶最通常的使用,同時又能保障字體創作者的勞動價值,方正公司針對「商業發布」行為將方正字體分為「免費字體」、「基礎字體」和「精選字體」三類:

1、免費字體:包括四種字體:方正黑體、方正書宋、方正仿宋、方正楷體。針對「商業發布」這種使用方式免費。

2、基礎字體:包括二十二種字體:方正超粗黑體、方正宋黑體、方正大黑體、方正細黑一體、方正中等線體、方正細等線體、方正粗圓體、方正准圓體、方正細圓體、方正報宋體、方正宋三體、方正宋一體、方正大標宋體、方正小標宋體、方正彩雲體、方正琥珀體、方正隸變體、方正隸書體、方正魏碑體、方正行楷體、方正姚體、方正綜藝體。

3、精選字體:包括免費字體、基礎字體類以外的其它全部方正字體。如方正蘭亭黑系列、博雅宋系列、正黑系列、倩體系列等。

㈢ 急啊! 七年級上歷史題

初一級歷史(上冊)復習題
(編寫:南庄中學 羅瑞玲)

第一單元
第一課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1、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距今約170萬年的 。
2、距今約 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類被稱為「北京人」。
3、 還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徵,但他們已經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備了現代人的特點。
4、 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5、 ,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取得的重大進步。
6、北京人已經使用 。 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類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促進了體質的發展和腦的進化。
7、人類最原始的社會組織形式是:原始人往往幾十個人在一起, ,過著群居的生活。

第二課 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
1、距今約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華大地星力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黃河流域的 和長江流域的 。
2、距今約 年的半坡聚落位於 ,現存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半坡聚落居民已種植 、 、 ,飼養 、 ,還經常去 、 。他們開墾耕地用 、 ,收割莊稼用 、 ,加工穀物用 、 等。
3、 是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4、我國是最早種植 和 的國家之一。其中,最早種植 的是半坡居民;最早種植 的是河姆渡居民。
5、距今約 年的河姆渡聚落位於 ,是長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種植 ,飼養 、 、 等家畜。
6、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還用動物骨骼製作工具,他們在這些工具上 , ,這是工具製作技術的又一進步。
7、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 式的。幾千年來, 一直是江南地區的主要建築形式之一。
8、大汶口居民時期,出現了私有財產,聚落的成員之間產生了貧富分化。

第三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1、相傳 改進農具,教人農耕,嘗遍百草,發明醫葯,是中化原始農業和醫葯學的創始人,因此號稱 。他還發明 ,開辟 ,使人們互通有無。
2、相傳 造出宮室、車船、兵器、衣裳,還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他的妻子 發明了 。
3、距今約 多年前,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已經出現部落聯盟。
4、 和 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5、黃帝之後過了很久, 、 、 先後成為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
6、通過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後人稱之為「 」。
7、 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他採用 的方法,把洶涌的洪水引入大海;又領導人民 , ,化水害為水利,發展農業生產。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1、 公元前21世紀,王位世襲制的實行及國家機構的設置,標志著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的出現。
2、 夏商西周時期,燦爛的青銅文明是以 、 和
為代表。
3、 夏朝開始進入奴隸制階段。西周實行宗法分封制。
4、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進入鐵器時代。也開始確立了封建生產關系。在思想方面形成了學術繁榮、百家爭鳴的局面。
5、四大文明古國的有 、 、 和 。

第5課 夏商西周的更迭
1、約 年, 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 ,定都 。並組建 ,制定 ,設置 ,建立起 。
2、夏朝最後一個國王是 。夏朝滅亡的原因是:夏桀施行暴政;商部落日益強大。
3、約 年,商部落首領 ,聯合周邊各部落起兵打敗了桀,建立 ,建都在 。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4、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 把都城遷到 ,此後商朝的統治穩定下來。因此,後代又把商朝稱為 。
5、商代, 已經具備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文字。
6、公元前1046年, 擊敗商朝軍隊,建立 ,定都 ,史稱西周。
7、西周的經濟進一步發展,各級貴族和平民可以從周王那裡分到土地,只有使用權,但不能轉讓和買賣。農業上已有人工灌溉。手工業分工較細,原始瓷器製作比較普遍,建築物上開始使用瓦。
8、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公元前770年, 遷都 ,歷史上稱為東周。

第6課 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
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是 ,稱為「授民授疆土」, 。
2、分封制規定了受封者的義務,即必須 , ,

3、西周實行分封制的意義在於:(1)諸侯國是周設在各地的據點,起著 的作用。(2)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3)密切了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
4、夏商西周社會以 區分尊卑等級。
5、夏商西周時期, 是農業和手工業生產部門的主要勞動者;王和大小貴族擁有很多奴隸,奴隸主要來源於
和 。
6、為了對外征戰和對內鎮壓反抗,夏商西周國家都建立了強大的 ,制定了嚴酷的 。
7、 配合暴力鎮壓,是統治人民的另一種手段,起著調節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統治階級通過
的禮儀活動,教育感化民眾,起到維護等級制度和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

第7課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1、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國歷史上的 時期。當時出現了 、 、 、 、 等五個霸主,史稱「春秋五霸」。其中最先稱霸的是 。
2、 穩定內政以後,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積極開展對外活動。公元前651年,在葵丘舉行的諸侯盟會上,周天子派代表參加,正式承認 在中原霸主地位。
3、楚軍在 打敗晉國,楚莊王跌升為霸主。
4、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歷史上的 時期。晉國分裂成 、 、 三個國家,與原有的 、 、 、 並稱「戰國七雄」。
5、 稱為「合縱」; 稱為「連橫」。
第8課 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
1、人們通常在貴族的田地中集體耕作,古書中把這種大規模的集體耕作描寫為「 」。
2、鐵器的廣泛使用,極大地促進了 的發展。鐵梨鏵的出現,是耕作技術的一大進步。
3、 ,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使個全生產成為可能。
4、「 」、「 」,反映個體生產取代大規模強制性集體耕作,個體小農逐漸成為社會的基本生產單位。
5、公元前356年, 開始變法。
6、 簡述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以及意義。

第9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
1、甲骨文是指 。
2、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 開始的。
3、 是銅、錫、鉛的合金。
4、 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第10課 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
1、 是偉大的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 」、「 」兩部分。
2、「 」就是要愛人,要廣泛地理解和體貼別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應強加於人。
3、「 」就是要求人們能夠約束自己,加強個人修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規范。
4、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 」,主張以「 」教化人民,以「 」治國。
5、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教學時採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學生的潛能教得到發展的是 ,他的弟子們把他的言 論整理成《 》一書。
6、請簡述「百家爭鳴」。

7、儒家主張教化百姓,以「 」治國;法家強調用「 」加強統治;道家既反對「 」治,也反對「 」治,他們提出「 」。

第11課 先民的智慧與創造
1、都江堰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 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2、兩千年前的都江堰的作用在於灌溉、分洪,是我國古代規模最大、效益最好、歷時最久的水利工程;他代表了我國當時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3、 稱為編鍾。
4、編鍾的出現表明 。
5、 請簡述為什麼都江堰能夠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第三單元 大一統的秦漢帝國
1、公元前221年, 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2、世界范圍內,與秦漢帝國先後並存的主要有歐洲的 、西亞的 等古代國家。 與 的文明最為輝煌。

第13課 秦帝國的興亡
1、 秦國能兼並六國實現統一的原因是:(1)統一成為大勢所趨;(2)人們苦於戰爭,渴望和平;(3)秦國變法比較徹底,實力最強;(4)秦採取正確的軍事方針,長平之戰後,六國皆無力御秦。
2、 公元前260年,秦在 大破東方六國中實力最強的趙國軍隊。
3、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國先後兼並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 國家,定都 ,秦王贏政自稱始皇帝。
4、 請簡述秦的統一有什麼意義。

5、 公元前209年夏, 、 率先發起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它 。

第14課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
1、 什麼是中央集權制度?

2、 請簡述秦始皇做一些什麼來發展經濟?

3、 秦始皇規定以小篆作為標准文字,頒行天下,後來又推行一種新的字體——「隸書」。請簡述統一文字的意義。

4、秦國以貨幣圓形方孔錢為標准樣式。
5、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目的是加強思想統治。

第15課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
1、公元前 年, 稱帝,建立漢朝,定都 ,歷史上稱為西漢。 就是漢高祖。
2、漢武帝時期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他建議漢武帝排斥和抑制其他學說,把儒家學說定為治國的指導思想。
4、 請簡述什麼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5、漢武帝通過頒布「 」的方法削弱封國勢力,其巧妙之處在於漢武帝不費一兵,不損寸土,就削弱了諸侯王封國的勢力。
6、漢武帝大力加強監察制度的措施是,在中央設立 ;在地方將全國分為 ,稱為「十三州部」。
7、 時期,中央集權空前加強,大一統帝國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第16課 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
1、公元前 年,漢武帝為了聯合西域的大月氏夾擊匈奴,派 出使西域。公元前 年,漢武帝為了開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再次派其出使西域。
2、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是以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為開始的。
3、「絲綢之路」是從長安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通往中亞、西亞,直至歐洲的交通線,因
而得名。
4、請簡述「絲綢之路」的開辟有什麼意義。

第17課 先進的科學技術
1、西漢前期,人們從「 」中得到啟示,發明了紙。
2、東漢時期, 在前人造紙經驗的基礎上,改進造紙術,後人將他改進的紙稱為「 紙」。
4、公元 世紀,紙的使用在我國就已經相當普遍。
5、 是東漢時期傑出的醫學家,他著有《 》一書,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後世尊稱他為「 」。
6、 擅長針灸和外科手術,並研製成全身麻醉葯劑「 」,這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後人尊稱其為「 」。
7、《 》成書於東漢時期,它總結了周秦到漢代的數學成就。其中 等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數學運算方法。其出現標志著以計算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

第18課 昌盛的文化
1、佛教起源於 ,自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佛教教義有利於 ,對「來世天國」的期待,也在貧苦民眾中產生了極大的引力。佛教的傳播為中國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對後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2、道教產生於 ,他是 與
的結合。道教的思想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關注現實、重現世的特點。
3、東漢以後,思想領域逐漸形成了以 為主, 三家並立互補的局面。
4、 撰寫的《 》,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130篇,52萬多字,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3000年的主要史事。它體例完備,史料翔實,敘事簡潔,文筆生動,成為後世編寫史書的典範。
5、秦漢時期, 是我國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
6、氣勢恢弘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反映出 ,生動展現出 。

第四單元 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

第20課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1、東漢末年,政局混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招賢納士,實行屯田。200年,曹操打敗袁紹,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後曹操率軍北渡黃河,消滅袁紹的殘余勢力,統一了黃河中下游地區。
2、 年,曹軍與孫權、劉備聯軍決戰,爆發了著名的 。
3、填表題
戰役名稱 時間 交 戰 雙 方 結 果
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4、三國鼎立局面是怎樣形成的?

第21課 南方經濟的發展
1、東漢末年,北方人口開始南遷; ,大批北方民眾紛紛渡江南下,形成了南遷浪潮。
2、北方人口的大量南下,不但 ,而且 ,使本來自然條件十分優越的江南地區迅速發展起來。
3、請簡述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給江南地區帶來了哪些進步。(你認為東晉南朝時江南經濟為什麼會得到發展?)

第22課 北方的民族匯聚
1、 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2、 你怎樣看待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

第23課 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
填表題
項目 人 物 成 就 意 義
祖沖之
賈思勰
酈道元

第24課 異彩紛呈的藝術成就
1、請簡述王羲之的書法成就與藝術特點。
2、王羲之的書法代表作品是 。為什麼王羲之被後人尊稱為「書聖」?

4、東晉時期繪畫藝術成就最高的是 。其代表作是 。
5、請說一說顧愷之的繪畫風格。

6、石窟藝術綜合了雕塑和繪畫的特點,體現了
;是 而發展起來的。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 、河南洛陽的 等。

㈣ 書字各種字體寫法

㈤ 隸書欣賞:門面轉讓,虧本洗貨

㈥ 急求,2012年濟寧歷史、生物、地理 結業考試復習總提綱

2012年地理結業考試要點
地球地圖(10分)
註:(以淺層次知識為主)
1、地球球體的例證、某點經緯度的表示方法、半球的劃分(月食,帆船,登高望遠;數字+°+字母;20°W、160°E)
2、地球運動產生的不同現象(自轉和公轉)、五帶的劃分及不同的地理現象(直射和極晝極夜)
3、比例尺含義,指向標的表示方法。(數字式單位厘米)
4、山體不同部位等高線的表現形式(小河、瀑布、療養院、水庫的選址)

世界地理(40分)
一、綜合部分
1、大洲大洋的空間分布及主要的分界線,板塊運動不同形式產生的不同現象(注意巴西,南極所屬的板塊)
2、世界氣溫和降水分布規律的應用,及主要的氣候類型(巴西的熱帶雨林、濟寧的溫帶季風、中東的熱帶沙漠)
3、世界人口分布特點及原因(中低緯度、近海、平原地區)
二、區域的部分
1、南北極地區;
2、巴西、美國(以巴西為主---位置,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混血種人、環境問題、熱帶作物、人口城市的分布);
3、撒哈拉以南非洲從以下幾個方面考察:礦產、河流、地形、經濟、氣候。
中國地理(40分)
一、綜合的部分
1、我國地理位置及優越性的體現(鄰國,山東、新疆、西藏等省區的位置)
2、地形地勢特點及優越性的體現(主要地形區及山脈的相對位置---三山夾兩盆)
3、中國的氣溫和降水特點(秦嶺-淮河一線的意義)
4、水資源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南水北調東線),土地的利用類型及空間分布特點
5、四大工業基地的分布及優勢與不足,高新技術產業特點
二、區域的部分
1、西北地區(全面考查,尤其是降水少乾旱和資源豐富的開發及環境保護,綠洲河谷及灌溉農業分布)
2、南方地區(滬寧杭地區結合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工程)
3、黃土高原環境問題(結合黃河流經地形區綜合考查)
4、我國主要鐵路線的分布(結合滬寧杭和西北地區,真正體現線的作用----京滬、隴海-蘭新)

濟寧地理(10分)
考的內容以學業水平指導上第十七單元原題為主,可能有適當的整合。望老師做好知識的梳理!

㈦ 「宋體、仿宋、黑體、楷體、隸書、新宋」等這些字體有版權保護嗎

沒有版權保護,這類年代久遠的字體是沒有版權一說的。

㈧ 古錢一般採用馬定祥先生的十級評定,哪么處於一級的是

當代大收藏家馬定祥先生根據各種錢幣的珍稀程度,並以現在錢幣收藏市場的行情為依據,把古錢幣分為十個檔次,即:一級大珍、二級列、三級罕貴、四級罕、五級稀罕、六級稀、七級甚少、八級少、九級較多、十級多泛。
珍貴錢幣有

1、十布,是王莽恢復貝、布、刀布所鑄十種布幣的總稱。其特徵為嚴格遵循從小到大的形制,以求與其面文相符。即: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壯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黃千。時下,十布中大布黃千較為習見,其它九布均為珍品。

2、愛金,愛是戰國時期楚國金幣重量標度。此幣多鑄成方形、餅狀或長方版狀,每版重0.5公斤,含金量大多96以上,有的達99,上面多鑄壓成帶有「郢愛」、「陳愛」、「少卣」、「鬲愛」、「壽春」等文字的小方戳,所以又稱「印子金」、「餅金」或「金愛」。愛金流通於河南、湖北、河北、山東、江蘇、安徽等省,流通時間直至西漢。

3、清康通寶,北宋欽宗趙桓靖康年間所鑄年號錢,直徑3.3厘米,重6.7克,此錢為北宋最後一套錢幣,剛鑄成適逢金兵南下,故流傳甚少。

4、貞佑通寶,金宣宗貞佑年間所鑄,隸書,直徑3厘米,它有小平、折二兩種,即大小二品,均罕見。大珍品原為方葯雨收藏,後轉讓陳仁濤,解放前夕陳攜寶物赴港,因經濟拮據有意賣給祖國,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惟一發現一枚孤品小貞佑通寶,現為日本收藏家平島春水珍藏。

5、咸豐通寶,清咸豐三年福建寶福局當十型試鑄錢。青銅質,直徑3.9厘米,穿孔0.7厘米,重16克,因其「咸」字兩側有「大清」國號,在我國歷代孔方圓錢中實屬罕見。大收藏馬定祥1940年在蘇州購得一枚,現藏上海博物館。

㈨ 本人有一枚五代時的開平元寶欲轉讓,誰知道價位是多少

開平元寶是五代後粱開平年間所鑄,徑約4厘米,錢文隸書近真體,直讀光背,這種錢存世量很少,不知道品相如何,如果是真品,那你發了,價位在10萬元左右,你可以到北京找中央電視台鑒寶欄目,讓專家給你鑒定,然後給出市場價格的定位,至於怎麼交易,我想你最好是自己收藏著,因為這東西的價格是越來越高的.如果你實在要賣,那你最好是找專家聯系.

閱讀全文

與轉讓隸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海信濮塘 瀏覽:376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