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形容保守的成語
安常守故 習慣於日常的平穩生活,保守舊的一套。指守舊不知變革。
出處:明·海瑞《申軍門吳堯便宜五事文》:「本院非安常守故人也。至任以來,千萬人以鼓舞作興,翻然改革望之矣。」
安常習故 習:習慣;故:舊例。安於常規,習慣舊例。形容按照常規和老套辦事,守舊而不思變革。
出處:宋·劉挈《論人才》:「有安常習故樂於無事之論,有變古更法喜於敢為之論。」
保殘守缺 ①指漢代今文經學派儒生墨守殘缺不全的今文經典而拘執一家之言。後常用以比喻泥古守舊,不知改進。②指保藏殘缺的古籍文獻。
出處:《漢書·劉歆傳》:「信口說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猶欲保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或懷妒嫉,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抑此三學。」
抱殘守缺 抱著殘缺陳舊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進。
出處:參見「保殘守缺」。
抱殘守闕 ①守著殘缺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謂篤守古學古道。③喻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堅持著做。
出處:清·江藩《漢學師承記·顧炎武》:「二君以瑰異之質,負經世之才……豈若抱殘守闕之俗儒,尋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闕,一本作「缺」。
閉關自守 關閉關口,不和外人來往。比喻因循保守,不願接觸外界事物。
出處:《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上》:「無事則民勤於耕稼,以廣軍儲;有事則民習於弓矢,以蒞武事。此真霸王之資也。閉關自守,又何憂乎?」
不合時宜 時宜:當時的需要和潮流。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習尚。
出處:《漢書·袁帝紀》:「皆違經背古,不合時宜。」
不入時宜 時宜:當時的需要和潮流。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習尚。
出處:《漢書·袁帝紀》:「皆違經背古,不合時宜。」
不識時務 時務:當前的形勢和潮流。指不認識當前重要的事態和時代的潮流。現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出處:《後漢書·張霸傳》:「鄧騭當朝貴盛,聞霸名行,欲與結交,霸逡巡不答。眾人笑其不識時務。」
不曉世務 不知曉當前重要的事態和時代的潮流。現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出處:《宋史·王安石傳》:「拜參知政事,上謂曰:『人皆不能知卿,以為卿但知經術,不曉世務。』」
待兔守株 比喻墨守成規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同「守株待兔」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序》:「刻舟求劍,體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寧遠。」
蹈常襲故 蹈:踩,引伸為遵循;常:常規,老規矩;襲:沿襲;故:老辦法。因循守舊,照老規矩辦事。
出處:明·焦竑《焦氏筆乘·(尚書)敘錄》:「學者蹈常襲故,漫不復有所尋者。」
蹈襲前人 蹈襲:因襲,沿用。因襲前人,缺乏創新。
出處:《宋史·米芾傳》:「芾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
耳目閉塞 比喻少見寡聞,對於世事情況了解甚少。
封己守殘 指固步自封,抱殘守缺。
出處:清·黃宗羲《留別海昌同學序》:「言理學者……薄文苑為辭章,惜儒林於皓首,封己守殘,摘索不出一卷之內。」
甘貧守分 甘貧:甘願貧困。守分:保守本分,不思非分之想,不作非分之事。甘受貧困,遵守本分。
梗頑不化 指十分頑固,無法感化。
出處:《續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目下山東有名綠茶,可知道他們形狀否;內中可有能勸化改行的,還有梗頑不化,本事十分利害的否?要一一請教。」
固執成見 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同「固執己見」。
出處:茅盾《子夜》九:「如果蓀甫一定要固執成見,那就拉倒。」
固執己見 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
出處:《舊唐書·李綱傳》:「時左僕射楊素、蘇威當朝,綱每固執所見,不與之同,由是二人深惡之。」《宋史·陳宓傳》:「固執己見,動失人心。」
怙頑不悛 猶言頑固不化。堅持錯誤,不肯改悔。
出處:《明史·廣西土司傳二·思明》:「帝曰:『蠻人怙頑不悛,終必取禍,姑待之。』」
久束濕薪 長期捆著的潮濕柴草。比喻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橛守成規 拘守已有的規章制度。
出處:黃人《(清文匯)序》:「然則操斯文進退去取之枋者,其猶橫分區域,橛守成規。」
恪守成憲 恪守:謹守。謹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
出處:《元史·完澤傳》:「元貞以來,朝廷恪守成憲,詔書屢下,散財發粟,不惜巨萬,以頒賜百姓,當時以賢相稱之。」
牢不可破 牢:牢固。異常堅固,不可摧毀。也用在指人固執己見或保守舊習。
出處:唐·韓愈《平淮西碑》:「並為一談,牢不可破。」
秘而不宣 宣:公開說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出處:《三國志·魏志·董昭傳》:「秘而不露,使權得志,非計之上。」
墨守成法 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同「墨守成規」。
墨守成規 墨守: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成規:現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規則、方法。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
出處: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鍾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未嘗墨守一家以為準的也。」
泥古不化 泥:拘泥,固執。拘泥於古代的成規或古人的說法而不知變通。
出處:《宋史·劉幾傳》:「儒者泥古,致詳於形名度數間,而不知清濁輕重之用。」
泥古拘方 拘守成規、舊說而不知變通。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結構》:「恐以一定陳言,誤泥古拘方之作者。」
食古如鯁 猶言食古不化。指對所學的古代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於按現在的情況來運用,跟吃不東西不消化一樣。
守缺抱殘 守住殘缺的東西不放。比喻泥古守舊,不思變革。亦作「守闕抱殘」。
守闕抱殘 比喻泥古守舊,不思變革。同「守缺抱殘」。
踏故習常 指因襲守舊,安於現狀。
體規畫圓 猶言依樣畫葫蘆。指墨守成規,一味模仿。
玩故習常 因循守舊,安於現狀。
頑梗不化 形容非常頑固而不知變通。
出處: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三幕第一場:「你往年同嚴仲子做過朋友,他的頑梗不化,你是明白的。」
頑固不化 化:改變。堅持錯誤,不肯改悔。
出處:梁信《從奴隸到將軍》上集第六章:「說我頑固不化,為游擊主義翻案;蔑視中央,攪亂軍心等待。」
襲故蹈常 襲:沿襲;故:老辦法;蹈:踩,引伸為遵循;常:常規,老規矩。因循守舊,照老規矩辦事。
出處:宋·蘇軾《伊尹論》:「後之君子,蹈常而襲故,惴惴焉懼不免於天下。」
小腳女人 因用以指思想保守的人。
出處:毛澤東《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一:「我們的某些同志卻象一個小腳女人,東搖西擺地在那裡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說:走快了,走快了。」
循常習故 循常:遵循常規。習故:學習陳舊的作風。遵守舊規,沿襲先例。形容因襲保守,不願變通。亦作「循故襲常」、「履常蹈故」、「遵常守故」。
循規蹈矩 循、蹈:遵循,依照。規、矩是定方圓的標准工具,借指行為的准則。原指遵守規矩,不敢違反。現也指拘守舊准則,不敢稍做變動。
出處:宋·朱熹《答方賓王書》:「循塗守轍,猶言循規蹈矩雲爾。」
一把死拿 比喻因循守舊,不肯變通。
以古制今 按照古代的成規來處理當今的事務。
出處:《戰國策·趙策二》:「諺曰:『以書為御者,不盡於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達於事之變。』」
因陋守舊 陋:不合理;守舊:保持舊的。指因襲不合理的老一套而不加改進。
出處:《宋史·歐陽修傳》:「宋興且百年,而文章體裁,猶仍五季余習……士因陋守舊,論卑氣弱。」
因襲陳規 沿用老規章。因襲:繼續使用。陳規:過時了的規章制度。
因循守舊 因循:沿襲;守舊:死守老的一套。死守老一套,缺乏創新的精神。
出處:《漢書·循吏傳序》:「光因循守職,無所改作。」
榆木圪垯 堅硬的榆樹根。比喻思想頑固。
榆木疙瘩 堅硬的榆樹根。比喻思想頑固。
出處:葛洛《衛生組長》:「人人都是封建迷信腦袋,像榆木疙瘩一樣,三斧子五斧子劈不開。」
榆木腦袋 比喻思想頑固。亦作「榆木腦殼」。
出處:谷峪《新事新辦》:「你娘不是那榆木腦袋!娶親不坐轎,這年頭凈這么辦,俺也贊成。」
榆木腦殼 比喻思想頑固。同「榆木腦袋」。
出處:劉紹棠《柳傘》三:「『大叔,謝謝您老人家!』黃金印淌下了熱淚,『您敲開了我脖腔子上這顆榆木腦殼。』」
禹行舜趨 原指僅模仿聖賢之外表而不注意內在的品德修養。後亦用以形容舉止循規蹈距。
出處:《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趨,是子張氏之賤儒也。」楊倞註:「但宗聖人之威儀而已矣。」
六耳不同謀 原意是三個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後也比喻輕信傳聞的話沒有益處。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六耳不同謀。且去,來日來。」
安於故俗,溺於舊聞 俗:習俗。溺:沉溺,陷入。拘守於老習慣,局限於舊見聞。形容因循守舊,安於現狀。
出處:《史記·商君列傳》:「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
⑵ 形容文化凝重導致人們保守的成語
墨守成規 墨守: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成規:現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規則、
方法。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
近義詞:頑固不化 墨守陳規
⑶ 比喻保守的成語
安常守故
習慣於日常的平穩生活,保守舊的一套。指守舊不知變革。
秘而不宣
宣:公開說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循常習故
循常:遵循常規。習故:學習陳舊的作風。遵守舊規,沿襲先例。形容因襲保守,不願變通。亦作「循故襲常」、「履常蹈故」、「遵常守故」。
牢不可破
異常堅固,不可摧毀。也用在指人固執己見或保守舊習。
小腳女人
因用以指思想保守的人。
六耳不同謀
原意是三個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後也比喻輕信傳聞的話沒有益處。
墨守成法
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同「墨守成規」。
抱殘守闕
①守著殘缺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謂篤守古學古道。③喻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堅持著做。
⑷ 形容人思想保守的成語 形容人細心的成語
形容人思想保守:規行矩步,恪盡職守,兢兢業業,固執己見,食古不化,不苟言笑,墨守成規,抱殘守缺,循規蹈矩,固步自封
形容人細心:心細如塵,精細入微,洞察秋毫,絲絲入扣,無微不至,謹言慎行,小心翼翼,一絲不苟,心細如發
暫時只想到這么多,希望有幫助.
⑸ 形容成果 成語
卓有成效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zhuó yǒu chéng xiào,形容有突出的成績和效果。也指做事效率很高,辦事方式很有效果。
⑹ 形容取得了豐富成果的成語有哪些
1、華結實
【拼音】: kāi huā jié shí
【解釋】: 生出花朵,結成果實。比喻工作、學習等有進展,並取得了成果。
【出處】: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萬壽普信禪師》:「無影樹栽人不見,開華結果自馨香。」
2、開華結果
【拼音】: kāi huā jié guǒ
【解釋】: 比喻修養、學習、工作等有了成績,取得效果。
【出處】: 《續傳燈錄·萬壽普信禪師》:「無影樹栽人不見,開華結果自馨香。」
⑺ 形容成果的成語
春花秋實 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現也比喻學習有成內果。
出處:清·錢泳容《履園叢活·夢幻·永和銀杏》:「楊州鈔關官署東隅,有銀杏樹一株,其大數圍,直干凌霄,春花秋實。」
春華秋實 華:花。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現也比喻學習有成果。
出處:《三國志·魏志·刑顒傳》:「而楨禮遇殊榮,顒反疏簡,私懼觀者將謂君侯習近不肖,禮賢不足,采庶子之春華,忘家丞之秋實。」《後漢書》卷五十二:「春發其華,秋收其實,有始有極,愛登其質。
開花結果 原指經播種耕耘後有了收獲。現比喻工作有進展,並取得了成果。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十:「開花結果自馨香。」
⑻ 形容取得很多成果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取得很多成果的成語有個:
1、碩果累累[ shuò guǒ léi léi ] 本義是指秋天豐收時樹上的果實茂盛的樣子。現在常引申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出處:霍達《補天裂》第十三章:七百年來,子孫不息,人才輩出,歷代科舉,碩果累累。
2、滿載而歸[ mǎn zài ér guī ] 載:裝載;歸:回來。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很大。
出處:宋·倪思《經堂雜志》:徒有而出;滿載而歸;里人無不羨之。
翻譯:空手出去,裝得滿滿地回來,鄰居沒有不羨慕他的。
3、卓有成效[ zhuó yǒu chéng xiào ] 有顯著的突出的成績和效果。
出處:明·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訪勸諭著有成效者;縣官備禮親造其廬;重加獎勵。」
翻譯:如果巡訪勸勉曉喻有效果,縣官就准備禮物親自去拜訪,重重的給予獎勵。
反義詞:
1、顆粒無收[ kē lì wú shōu ] 收:收成。連一粒米也沒收獲到。多指因災禍造成絕收。
出處: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第15章:「定額租稍輕,但不論蟲傷天旱,顆粒無收均須照納。」
2、一無所獲[ yī wú suǒ huò ] 一無:全無。什麼東西都沒有獲得。
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顥亦懷疑,因命搜壽兒懷袖,一無所得,顥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翻譯:顥也有所懷疑,因此讓人搜查壽兒的懷抱,什麼東西也沒有找到,顥只能自己動手。
⑼ 形容人很保守的四字詞語 - 百度
抱殘守缺、因循守舊、墨守成規、食古不化、頑固不化
一、抱殘守缺 [ bào cán shǒu quē ]
白話譯文:抱住殘缺的東西,不肯放棄。比喻因循守舊,不願接受新事物。
出處:《移書讓太常博士》:「猶欲保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亡(無)從善服義之公心。」
朝代:漢
作者:劉歆
翻譯:還想抱住殘缺的東西,不肯放棄;懷著害怕被打敗的私心;而死亡(無)信服善良正義的公正之心。
二、因循守舊 [ yīn xún shǒu jiù ]
白話譯文:不求變革,沿襲老的一套。
出處:《漢書·循吏傳序》:「光因循守職;無所改作。」
朝代:東漢
作者:班固
翻譯:不求變革,沿襲老的一套,沒有改動。
三、墨守成規 [ mò shǒu chéng guī ]
白話譯文:墨守,戰國時墨子善於守城,後稱善於防守者為墨守。成規,現成的規則、方法。形容死守老規矩,保守固執,不求改進。
出處:·《錢退山詩文序》:「固朱嘗墨守以為準的也。」
朝代:明
作者:黃宗羲
翻譯:當然朱曾墨守認為標准了。
四、食古不化 [ shí gǔ bù huà ]
白話譯文:指學了古代的文化知識不善於理解和應用,跟吃了東西不能消化一樣。
出處:《玉幾山房畫外錄》卷下載惲向《題自作畫冊》:可見定欲為古人而食古不化。
朝代:清
作者:陳撰
翻譯:可以被定為了古人文化知識不善於理解和應用。
五、頑固不化 [ wán gù bù huà ]
白話譯文:堅持保守或反動的立場觀點,拒不改變。
出處:梁信《從奴隸到將軍》上集第六章:「說我頑固不化,為游擊主義翻案;蔑視中央,攪亂軍心等待。」
⑽ 形容女孩子保守的詞語
朴實無華_成語解釋
【拼音】:pǔ shí wú huá
【釋義】:質朴實在而不浮華。
【出處】:巴金《〈爝火集〉後記》:「他只是平鋪直敘,朴實無華地講會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