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修訂的《煤礦安全生產標准化》有哪些重
煤礦安全生產標准化新標准,「新」在哪?
1月24日,《煤礦安全生產標准化基本要求及評分方法》和《煤礦安全生產標准化考核定級辦法》(以下簡稱「新標准」)正式印發。新標准將於2017年7月1日起試行,2013年頒布的《煤礦安全質量標准化基本要求及評分方法(試行)》和《煤礦安全質量標准化考核評級辦法(試行)》同時廢止。
作為煤礦安全生產的基準線,煤礦安全生產標准化在煤礦安全生產中具有基礎性地位,新標准一出爐,便引起煤炭行業從業人員的密切關注。
與原標准相比,新標准究竟「新」在何處?執行的難點在哪?執行時需要重點把握什麼……近日,帶著相關問題,記者采訪了負責新標准起草工作的有關業務司局負責人——國家煤礦安監局行業安全基礎管理指導司司長辛廣龍。
由「安全質量標准化」改為「安全生產標准化」,
新增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兩部分
問:與原標准相比,新標准做了哪些重要調整?基於何種考慮?
辛廣龍:根據《安全生產法》第四條關於「生產經營單位必須推進安全生產標准化工作」的規定,新標准將原有的「煤礦安全質量標准化」改名為「煤礦安全生產標准化」。最重要的調整是新增了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兩部分。
自國家煤礦安監局成立以來,我國煤礦事故死亡人數逐年減少,已從10年前的每年幾千人減至2016年的538人。就像擰毛巾一樣,死亡人數再往下減難度增加。推動安全生產關口前移成了防範事故、減少死亡人數的重要舉措。但如何前移,卻一直沒有系統的理論可供指導,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法可供操作。
「對易發重特大事故的行業領域,要採取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推動安全生產關口前移。」這是總書記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的要求。這給安全生產關口前移指明了道路。鑒於「危險源——安全風險——事故隱患——事故」的推演,我們在具體工作實踐中,逐漸體會到總書記提出的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既是安全生產方面的重大理論創新,又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為了推進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在煤礦落地生根,新標准研究提出了在煤礦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的具體方法,並將其和標准化工作相結合,形成了「三位一體」工作體系,實現了對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落實情況的量化考核。
問:對於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執行時的難點在哪?需要把握的要點是什麼?
辛廣龍:絕大多數煤礦尤其是小煤礦在實踐中並不能嚴格區分安全風險與事故隱患,對安全風險概念不清晰。對大多數煤礦而言,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是一個全新的,沒有相應的工作基礎。
考慮到煤礦現狀,我們認為現階段工作重點應該是督促煤礦決策層盡快樹立安全風險意識,而不是「一竿子捅到底」,要求所有從業人員尤其是一線職工都去參與風險辨識、管控。所以,在內容設置上,我們把相關工作的責任主體直接明確為礦長、總工程師和礦級分管負責人,不涉及煤礦操作層面的人員,全部工作內容均集中在煤礦決策層(副總工程師以上,約15人,各礦存在差異)。新標准實質上是要抓住關鍵人物,明確工作責任。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主要包括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和安全風險管控兩個部分。
關於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實際上是「1+4」的概念。
「1」是必須做的,即年度辨識評估:每年底礦長組織開展年度安全風險辨識,重點對容易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危險因素進行安全風險辨識評估。
「4」是選做的,不要求全部同時做,煤礦應根據生產布局和生產組織情況來組織開展。「4」又可分為「3+1」。「3」是根據新《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提煉歸納出來的,「1」是事故之後的舉一反三。
具體來說,以下情況要進行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新水平、新采(盤)區、新工作面設計前;生產系統、生產工藝、主要設施設備、重大災害因素等發生重大變化時;啟封火區、排放瓦斯、突出礦井過構造帶及石門揭煤等高危作業實施前,新技術、新材料試驗或推廣應用前,連續停工停產1個月以上的煤礦復工復產前;本礦發生死亡事故或涉險事故、出現重大事故隱患,或所在省份其他煤礦發生重特大事故後。
辨識的目的是為了應用。辨識後,如果不用,束之高閣,就起不到任何作用。每項辨識都要列出重大安全隱患清單,出台安全風險管控措施,以指導後續工作。
關於安全風險管控,要求礦長每月組織對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和管控效果進行一次檢查分析,分管負責人每旬組織對分管范圍內月度安全風險管控重點實施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分析。
在制度設計上,為了兼顧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我們將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相關工作的周期設為一致。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方面,雖然都明確要求採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但沒有就信息化管理的實現方式做統一規定,目的是兼顧煤礦現有設備,避免部分基層單位向煤礦「吃拿卡要」,給煤礦增加負擔。
考核由「評級」變「定級」,更重客觀描述,可動態變化
問:新標準的考核定級工作有何變化?
辛廣龍:新標准將原來的考核評級改為考核定級,以突顯對煤礦工作狀況的客觀認定,避免考核人員的主觀評判。簡單說,這項工作就像單位每年對職工的考核,不是主觀評價,是客觀描述。
新標准明確了煤礦安全生產標准化工作定位與責任主體,以及工作的時間節點特徵和工作屬性。煤礦生產是持續的動態過程,標准化考核結果僅能反映當時的安全生產狀況,不能代表永遠。為了督促煤礦持續保持標准化等級對應的工作標准,實現動態達標,新標准增加了「煤礦是創建並持續保持標准化達標的責任主體」的內容,明確煤礦是標准化工作的責任主體。煤礦取得的安全生產標准化等級,是煤礦安全生產標准化工作主管部門在考核定級時對煤礦按照新標准開展標准化創建工作已有成果的測定,是對煤礦執行《安全生產法》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情況的考核認定,反映煤礦當時的安全生產狀況。
問:考核定級是行政許可嗎?
辛廣龍:《安全生產法》第四條明確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必須推進安全生產標准化工作」,所以推動標准化工作是的責任與義務。部門有責任監督按照《安全生產法》推行標准化工作。煤礦取得的安全生產標准化等級,是煤礦安全生產標准化工作主管部門對煤礦執行《安全生產法》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情況的考核認定,是標准化主管部門對煤礦實行分類監管的一種有效手段,其實質是一項政管理措施,不是行政許可。
問:對標准化達標煤礦的日常監管,與原來相比有何區別?
辛廣龍:與原來相比,日常監管更清晰規范,有了詳細具體的規定,明確了監管責任主體、工作頻率。
第一,對於已經獲得標准化等級的煤礦,任何一級主管部門都有權對其監管。第二,任何一級主管部門都有權降低或撤銷其等級。
鑒於煤礦有責任保持其獲得的標准化等級,新標准要求標准化達標煤礦加強日常檢查,每月至少組織開展一次全面的自查,並在等級有效期內每年由隸屬的煤礦(和煤礦一體的由煤礦組織)組織開展一次全面自查,並形成自查報告。
問:礦井發生事故後,標准化等級將會如何變化?
辛廣龍:取得等級的煤礦在考核定級後如果思想麻痹,管理鬆懈滑坡,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工作不到位,是有可能發生事故的。一旦發生事故,應當對其等級進行降低或撤銷處理。一級、二級煤礦發生一般事故降為三級,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時撤銷其等級;三級煤礦發生一般及以上事故,撤銷其等級。
新標准對誠信有嚴格要求,試點煤礦將率先推行
問:新標准對煤礦有何特殊要求?
辛廣龍:從近兩年發生的幾起煤礦重特大事故不難看出,絕大多數事故涉及違法違規生產行為。為此,新標准在制度設計上,對誠信有嚴格的要求。
對自評材料弄虛作假的煤礦,煤礦安全生產標准化工作主管部門應取消其申報安全生產標准化等級的資格,認定其不達標。煤礦整改完成後方可重新申報。除了在制度設計上,在後續考核上,也要有誠信記錄,要求煤礦對自查報告等出具承諾書。
問:新標准明確了適用范圍,這是出於什麼考慮?
辛廣龍:新標準是為了考核定級的,只針對生產礦井,不涉及新建、技改(包括重組整合)等礦井。新建、技改等礦井在建設、改造期間可以參照新標准開展標准化基礎工作,一旦驗收合格自然就轉為生產礦井,進入新標準的規范范圍。
問:新標准將於7月1日起執行,目前採取什麼措施推進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的建立?
辛廣龍:一是國家煤礦安監局正在指導督促各省級主管部門加大新標準的貫徹落實力度。二是已經讓各省級主管部門推選了3個至5個試點煤礦,全國共116個煤礦納入國家煤礦安監局組織的試點范圍。我們會密切跟蹤試點煤礦的執行情況,及時給予政策指導。三是將在4月或5月組織對試點煤礦進行巡查、調研,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四是建立溝通機制,要求各省級主管部門定期匯報試點煤礦進展情況。五是計劃在今年年中召開煤礦安全生產標准化現場會,總結試點煤礦經驗,全面安排部署新標准實施工作。
2. 煤礦四新技術指的是什麼
所謂「四新」科技,即用於煤礦安全生產中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以及新產品。
3. 主要礦種勘查成果——煤
新發現礦產地117處(圖12),完成階段性勘查礦產地302處(圖13)。全國新增查明資源儲量(333及以上)1519.5億噸。
圖13 2006年煤礦完成階段性勘查礦產地個數及勘查程度結構圖
內蒙古自治區巴爾虎左旗諾門罕盆地煤炭資源勘查,新增煤炭資源量(333+334)205億噸;西烏珠穆沁旗五間房盆地煤炭資源普查,新增煤炭資源量(333+334)115.7億噸。
新疆准東煤田將軍廟煤礦普查,新增煤炭資源量(333+334)57.86億噸,奇台縣大井-將軍廟煤礦區普查-勘探,新增煤炭資源量(331+332+333)36.04億噸;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沙吉海井田勘探,新增煤炭資源量(331+332+333)18.17億噸;准南煤田瑪納斯縣大白楊溝井田勘探,新增煤炭資源量(331+332+333)5.43億噸。
寧夏寧東煤田鴛鴦湖礦區清水營井田勘探,探獲煤炭資源量(331+332+333)13.2億噸。
甘肅正寧縣南部煤炭詳查,探獲資源量18.47億噸;寧縣南部煤炭資源普查,探獲資源儲量12.92億噸。
4. 貴州省威寧縣格目底煤礦區新寨井田勘探
(1)概況
新寨井田位於威寧縣城南東約40千米,距貴(陽)—昆(明)鐵路線上的羅盤地火車站約10千米。行政區劃屬威寧縣新發鄉管轄。
(2)成果描述
通過區內各可採煤層資源量估算,所獲得成果如下:本井田總資源量為0.86億噸,其中,(331)資源量0.11億噸、(332)資源量0.20億噸、(333)資源量0.55億噸。資源儲量已通過評審。
(3)成果取得的簡要過程
貴州省威寧縣格目底煤礦區新寨井田勘探,共完成工作量地質圖填繪25平方千米,勘探工作鑽孔施工實際完成12個鑽孔,累計實際完成工作量5026米。
5. 礦產勘查成效顯著
2006~2009年,全國礦產勘查力度不斷加大,西部重點成礦區帶地質找礦進展較大,中東部老礦山深部及外圍找礦成果突出,煤炭、銅、鉛、鋅、鉬、金等礦產新增查明資源儲量增幅較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有力地支撐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快速發展。
2006~2009年,全國礦產勘查工作共完成鑽探5300.48萬米、槽探4891.26萬立方米、坑探357.38萬米、淺井955.99千米。鑽探、槽探和淺井工作量呈連年攀升之勢(圖6)。
圖10 2006~2009年全國完成階段性勘查礦產地個數及勘查程度結構圖
2006~2009年,全國主要礦種新增一批資源/儲量(333及以上,表1)。
表1 2006~2009年全國主要礦種新增查明資源儲量
6. 煤礦工作業績與成果總結怎麼寫
安全、檢查與管理的重要。
沒有範文。
以下供參考,
主要寫一下主要的工作內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績,最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總結就是讓上級知道你有什麼貢獻,體現你的工作價值所在。
所以應該寫好幾點:
1、你對崗位和工作上的認識2、具體你做了什麼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動腦子去解決的。就算沒什麼,也要寫一些有難度的問題,你如何通過努力解決了
4、以後工作中你還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實哪些知識
5、上級喜歡主動工作的人。你分內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備,即事前准備工作以下供你參考: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評價、總分析,分析成績、不足、經驗等。總結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是對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理性的思考。
總結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
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主要內容。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產生的,都應寫清楚。
3.經驗和教訓。為了便於今後工作,必須對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並形成理論知識。
總結的注意事項:
1.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基本不誇大,缺點基本不縮小。這是分析、得出教訓的基礎。
2.條理要清楚。語句通順,容易理解。
3.要詳略適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寫作時要突出重點。總結中的問題要有主次、詳略之分。
總結的基本格式:
1、標題
2、正文
開頭:概述情況,總體評價;提綱挈領,總括全文。
主體:分析成績缺憾,總結經驗教訓。
結尾:分析問題,明確方向。
3、落款
署名與日期。
7. 中國煤炭工業地震勘探技術的新進展
時作舟唐建益方正
(中國煤田地質總局,河北涿州072750)
摘要地震技術在中國煤炭工業中的應用已有40年歷史。以往,用這一技術在中國發現了幾十個新煤田和煤產地,並與鑽探配合,對200個以上地區的煤田、井田進行了普查、詳查、精查勘探。形成了一套適合於中國地質情況的獨特的綜合勘探技術。近年,為適應各大型、特大型煤礦區淮南、淮北、平頂山、兗州、神木、潞安、開灤等綜合機械化採煤的需要,發展了一種專門為采區設計服務的地震技術,在為煤炭工業生產和建設提供更高精度的地質成果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本文以實例,簡要論述了近年來中國煤炭工業地震勘探技術的新進展,包括高解析度地震、煤礦采區地震、高解析度三維地震、煤層橫向預測、VSP以及岩溶地震勘探技術。
關鍵詞煤炭地震新進展地震勘探中國
1引言
中國是世界上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少數國家之一,煤炭在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耗結構中約佔76%。中國的煤炭主要產自石炭二疊系、侏羅系,少部分產自第三系。煤礦的地質構造比較復雜,煤層的穩定性也較差,給開發開采帶來了困難。中國東部、中部大型綜合機械化採煤工作面,常因地質構造影響正常生產或使採掘接替失調。一些基建礦井對設計作重大修改或重新調整采區設計或增加井巷工程量,使巷道報廢,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用鑽井加密的方法更細微了解地質構造周期太長、成本太高,經濟上很不合算,有時甚至是不可能的。
近年,中國東、中部地區的大型礦井,因依靠深入的地震工作及其進步技術,進行了成功勘探,在100多個煤礦采區取得了突出的地質效果和經濟效益。使這100多對礦井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煤礦建設和生產上由於地質構造問題引起的被動局面,促進了中國煤炭工業的發展。
現今的地震技術,在煤炭工業中已可成功地完成以下地質任務。
(1)查明落差大於10m以上的斷層(二維地震);查明落差大於5m以上斷層、查出落差大於3m的斷點(三維地震);
(2)查明主要可採煤層中幅度大於10m(二維地震)和5m(三維地震)以上的褶曲,主要可採煤層底頂板深度誤差小於2%(二維地震)和1%(三維地震);
(3)確定和預測主要可採煤層分叉合並帶、沖刷帶、天然焦化帶;
(4)確定廢棄巷道位置;
(5)探測陷落柱;
(6)探測煤層隱伏露頭位置、平面位置誤差<50m。
2高解析度地震技術
煤礦高解析度地震技術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包括野外工作方法、儀器和資料處理技術的全面改進。提高解析度能力的關鍵是增強信號的高頻成分,當然僅提高頻率是不夠的,還必須加寬頻帶和兼顧改善高頻訊號的信噪比,以及對環境高頻雜訊的抑制。這就帶來了以下問題:
(1)如何激發頻率較高、頻帶寬的地震信號;
(2)如何接收和盡量避免接收過程中的高頻信號的損失;
(3)在記錄時如何將反射波中的高頻信息記錄下來;
(4)如何提高信噪比,還要盡可能保留反射波中的高頻信息;
(5)如何補償地震波傳播中高頻的衰減;
(6)如何在處理中提高解析度。
在中國東部、中部特大型煤礦,通過野外試驗確定的方法是:
2.1激發
在兼顧信噪比的基礎上,採用高速成型炸葯,小炸葯量一般為0.5~1kg,按各地區潛水位和地層條件選擇激發高頻成分、高信噪比的最佳地層來激發地震波,井深8~15m或30m,礫石區採用可控震源(10~125Hz,8~10次掃描)。
2.2接收
(1)採用60Hz檢波器或100Hz檢波器或水聽器或渦流檢波器,安置在深0.3m或2m的淺坑或8m淺井中,以防止地表高頻雜訊和避免低速帶對高頻反射信號的吸收;
(2)時間采樣率0.5ms、1ms;空間采樣率2.5m、5m、10m;
(3)採用24位A/D轉換,超低雜訊超低畸變的地震資料採集系統;
(4)野外地震儀器前置放大器用30Hz或60Hz或90Hz的低通濾波器;
(5)12次、24次或48次疊加;
(6)單點多檢波器接收。
2.3資料處理
野外採集的原始地震記錄,主要煤層反射波的頻率一般僅在60Hz左右。不能達到要求的解析度,事實上不大可能在採集階段完全解決解析度問題,而且也是不經濟的。精細處理可以使解析度得到很大提高。眾所周知,處理中除有提高解析度的有力手段之外,也有很多環節包括疊加在內降低了解析度。因此,在處理中各地區十分注重以下問題:
(1)精細靜校正,應用初至折射資料估算靜校正量;
(2)高精度動校正,以減小拉伸畸變,減小高頻校正誤差;
(3)雜訊衰減;
(4)壓縮和緩和子波作用;
多道最小平方統計反褶積、Q補償、子波處理、串聯反褶積、反Q濾波;
(5)連並約束反演;小波變換。
採用以上方法,使1000m以上主要可採煤層反射波主頻達到100Hz左右,優勢信噪比頻率達到10~200Hz,在地震剖面上能分辨落差大於5~10m的斷點,厚約0.7m的煤層。
2.4實例
(1)圖1是淮南礦區一張典型的高解析度地震剖面,圖中左下角的斷層和中部的褶曲構造清晰可見。
圖1典型的高解析度地震剖面
圖2連井約束反演地震剖面
a—約束反演前地震剖面;b—約束反演後地震剖面
(2)圖2連井約束反演地震剖面,經連井約束反演處理後,主要反射頻率由60Hz提高到約100Hz。
3三維高解析度地震勘探技術
3.1三維地震勘探技術特點
前已敘及,由於開採煤炭的深度較淺(垂深1000m以內),對地質構造查明的程度要求又很高。因此,中國煤炭工業中的三維地震勘探技術與石油工業中的三維地震勘探技術有著以下不同的特點:
(1)排列長度較短,一般約500~700m,非縱距不超過600m;
(2)CDP網格很密,一般為(5~10)m×(10~20)m;
(3)採用高頻檢波器接收,其自然頻率在60Hz、100Hz,埋置在深0.2~0.3m的淺坑中;
(4)通常以4線6炮或8線3炮製獲取12次覆蓋共深度點反射地震數據;
(5)在資料處理中通常用每平方公里5~10個鑽井數據對反射層位進行標定;
(6)採用鑽孔標定速度,使主要解釋精度達到1%;
(7)對地震成果數據進行動態管理,即使用採掘過程中的新獲得數據對,地震解釋成果進行實際修正,重新解釋。
近年,在中國的淮南、淮北、濟寧、開灤、永夏、大屯等礦區已完成15塊三維地震勘探,每塊面積2~7km2。
其主要效果:
(1)查明了采區內落差大於5m的斷層,落差3m的斷點在地震剖面上顯示明顯;
(2)主要可採煤層底板埋藏深度誤差,經巷道驗證<1%;
(3)查出運輸大巷的位置。
3.2典型實例
(1)圖3是淮南礦區LB礦3.4采區三維地震數據盒。
圖3淮南礦區LB礦3、4采區三維地震數據盒
(2)圖4是淮南礦區PS礦A采區三維地震水平切片的一部分。小斷層斷距5m,在圖中黑框內清晰可見。
圖4淮南礦區PS礦三維地震水平切片小斷層斷距5m
4煤層橫向預測的地震技術
4.1煤層預測
煤層橫向預測的地震技術是以地震信息為主結合鑽井地質成果和測井成果,研究煤層橫向變化。煤層橫向預測採用以下幾項技術:
(1)煤層層位精細標定技術;
(2)煤層底板空間幾何形態描述技術;
(3)主要可採煤層厚度變化預測技術;
(4)煤層分叉、合並帶、沖刷帶描述技術;
(5)主要可採煤層露頭預測技術。
橫向預測煤層的依據是地震反射波的振幅變化、相位變化、頻率變化和速度變化。
通常預測煤層是利用人工合成記錄,VSP資料對地震剖面上反射波的層位進行精確標定後用下述方法實現:
(1)波形分析法;
(2)特徵參數法;
(3)穩健迭代法反演;
(4)積分地震道技術和波阻抗反演;
(5)子波振幅譜總能量法;
(6)道振幅譜比法。
4.2典型實例
(1)圖5是一段典型的處於煤層分叉、合並地段的地震剖面、圖中T3波為3號煤層反射波,T3L波為三號石灰岩反射波。
圖5典型的煤層分叉、合並地段的地震剖面(引自劉天仁)
(2)圖6是用地震資料解釋的3號煤層分叉、合並成果平面圖。該成果經三批38個鑽井驗證成功率達84%。圖中地震解釋與鑽探不一致的鑽孔為T17-9、T8-3、T14-2、T15-3、T23-1、T10-3。
5煤礦采區地震技術
5.1采區地震技術特點
礦井初步設計前後,或煤礦投入生產後為合理布置采區、預備采區或工作面,而應用的地震技術稱之為采區地震技術。它是90年代發展起來的為煤礦生產服務的技術,主要特點是:
圖6用地震解釋的3號煤層分叉、合並成果平面圖(引自朱華榮、楊奎)
該成果經三批38個鑽井驗證成功率達84%,圖中●為地震解釋成果經鑽探驗證不一致鑽孔
(1)普遍採用二維、三維高解析度地震技術。
(2)二維勘探測網較密一般175m×250m,構造復雜區125m×200m;三維測線網(20~40)m×(40~60)m。
(3)采區地震技術要完成以下主要地質任務:
①二維勘探查明落差10m以上的斷層,查出落差5m的斷點;三維勘探則查明落差5m以上的斷層,查出落差3m以上的斷點;②主要煤層底板的深度誤差<1%(三維)、2%(二維);③查明主要可採煤層沖刷帶范圍;④查明陷落柱的范圍。
(4)具有一整套適應各地區不同地質情況二維地震數據時深轉換,三維偏移歸位技術。
5.2實例
(1)淮南LB礦井
該礦井設計年產300萬t,在即將建成前進行采區高解析度地震勘探。原礦井設計區內只有一條原F39斷層,設計兩個采面。地震勘探後煤系地層起伏形態與精查地質報告基本一致,但斷層變動較大如圖7。可見兩個采區均為采區地震勘探查出的延伸很長的F39斷層切剖,為此對設計采面進行改動,新工作面可推進2000m。1993年投產至今已產原煤200萬t以上。
圖7淮南LB礦井高解析度地震勘探前後斷層構造對比圖
圖中原F39為精查勘探查出的斷層,F39、Fs為采區地震勘探查出的斷層,巷-541/震-537分別為巷道對13-1煤層底板標高驗證結果和地震解釋結果
(2)河南LE礦井
該礦井設計年產240萬t,原設計采區內無斷層采區,采區地震勘探後查明斷層17條。原設計三個采面中的兩個采面被斷層切斷,見圖8。後只好修改設計,避免了經濟損失。
圖9是一張典型的煤礦采區地震時間剖面,圖中T3為3號煤層反射波,由F12和八里鋪斷層切割,而形成的地質構造清晰可見。
6垂直地震剖面(VSP)
VSP主要用於確定反射波的地質層位;提高地震資料處理解析度和了解鑽井周圍及井底以下的地質構造。
7奧灰岩溶地震勘探技術
奧灰岩溶水一直是中國邢台、峰峰、焦作、鶴壁、邯鄲等煤礦生產防治水和開采太原組煤層的主要障礙。據估算至少有5億t煤受水的威脅無法開采。以往,靠鑽井的方法予以探測成本高、周期長、成功率低。奧灰岩溶地震勘探技術主要藉助於中、低頻勘探,高覆蓋次數的地震數據的特殊處理,來完成對奧陶灰岩內幕、岩溶發育帶和奧灰頂界的埋深,斷層的導水性的勘查。
圖8LE礦井高解析度地震勘探前後斷層構造對比圖
1—地質精查查出的斷層;2—高分辨地震查出的斷層;3—二1煤層底板等高線
圖9典型的采區地震時間剖面
圖中TQ為新生界底界面反射波,T3為3號煤層反射波
8結論
本文簡要論述了中國煤炭工業地震勘探技術的新進展,可以看到它在煤炭工業中的應用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高解析度二維、三維地震;地震道反演;VSP等等技術,特別是高解析度三維地震,由於技術成果精度高,勘探周期短,因此把它作為煤礦設計和開采中高度現代化的工具,正在成為中國東部地區一些煤礦的標准作法。
今後,中國東部、中部地區仍將是中國的主要產煤基地,開采深度將更深(1000~1200m)。為煤炭工業服務的地震技術將向勘探細小構造3m或更小斷層的,高解析度、高精度三維地震勘探和煤層勘探的目標發展。在綜合利用各種資料和技術時,煤層橫向描述,煤層頂底板岩性變化描述,地壓預測,瓦斯富集帶預測,斷層導水性預測技術也將在礦井中起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唐建益.煤田波阻抗剖面.煤田地質與勘探,1985,3:51~61.
[2]方正.中國煤田勘探地球物理技術.地球物理學報,1994,37(增41):396~407.
[3]唐建益.中國煤田地震勘探剖面圖集.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