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村莊建設規劃成果除五圖一書外還可以畫什麼圖
好多圖,供排水、基礎設施、分項等圖。
B. 根據浙江省城市設計編制導則,詳細城市設計成果中規劃圖包括哪些圖紙內容
圖紙由現狀圖、規劃圖和導則圖三部分組成,可增加分析圖。
1、現狀圖。包括區點陣圖、土地使用現狀圖、現狀建築分析圖、現狀特色景觀資源分析圖等。 2、規劃圖: 包括空間景觀結構規劃圖; 土地使用規劃圖; 總平面圖;道路交通規劃圖;開放空間、重要界面、天際線、 濱水空間、夜景照明、地下空間等要素系統規劃圖;規劃控制指標圖;體現空間景觀意向的效果圖等。規劃圖應在1:500-1:2000 的地形圖基礎上繪制。 3、導則圖: 以街區或地塊為基本單元,對重要的控制與引導要求的圖形化表達。圖紙比例宜為1:1000-1:2000。
主要內容包括:
a、在總平面圖基礎上表達的內容: 各類界線 (如地塊界線、建築建設區域引導線、 特殊建築輪廓線及保護范圍線、 特殊區域界線等); 開放空間范圍; 重要界面; 步行(慢行)通道;標志性景點及觀景視廊;各類標注。
b、空間景觀效果圖或三維形態示意圖。可在其基礎上標注建築高度。
c、文字說明: 難以用圖形方式表達的重要控制和引導內容,如建築或開放空間的特殊功能、 特色建築的風格與材質、特殊的交通組織要求等。
d、規劃控制指標表:包括地塊編號、用地性質、用地面積(以公頃為單位)、 容積率、建築密度、建築高度、綠地率等項目, 如詳細城市設計與控制性詳細規劃同時編制,且城市設計的規劃控制指標已反饋至控制性詳細規劃,可取消該指標表。
4、分析圖,其它能夠反映設計意圖的分析圖。
C. 修建性詳細規劃的成果
修建性詳細規劃的文件和圖紙
(一)修建性詳細規劃文件為規劃設計說明書;
(二)修建性詳細規劃圖包括:規劃地區現狀圖、規劃總平面圖、各項專業規劃圖、豎向規劃圖、反映規劃設計意圖的透視圖。圖紙比例為1/500--1/2000。 1、現狀條件分析;
2、規劃原則和總體構思;
3、用地布局;
4、空間組織和景觀特色要求;
5、道路和綠地系統規劃;
6、各項專業工程規劃及管網綜合;
7、豎向規劃;
8、主要技術經濟指標,一般應包括以下各項:
1)總用地面積;
2)總建築面積;
3)住宅建築總面積,平均層數;
4)容積率、建築密度;
5)住宅建築容積率,建築密度;
6)綠地率。
7)工程量及投資估算。 1、規劃地段位置圖。標明規劃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圍地區的關系;
2、規劃地段現狀圖。圖紙比例為1/500~1/2000,標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綠化、工程管線及各類用地和建築的范圍、性質、層數、質量等;
3、規劃總平面圖。比例尺同上,圖上應標明規劃建築、綠地、道路、廣場、停車場、河湖水面的位置和范圍;
4、道路交通規劃圖。比例尺同上,圖上應標明道路的紅線位置、橫斷面,道路交叉點坐標、標高、停車場用地界線;
5、豎向規劃圖。比例尺同上,圖上標明道路交叉點、變坡點控制高程,室外地坪規劃標高;
6、單項或綜合工程管網規劃圖。比例尺同上,圖上應標明各類市政公用設施管線的平面位置、管徑、主要控制點標高,以及有關設施和構築物位置;
7、表達規劃設計意圖的模型或鳥瞰圖。
D. 簡述城市總體規劃的內容及成果
總體規劃綱要成果包括綱要文本、說明、相應的圖紙和研究報告。
城市總體規劃的成果應當包括規劃文本、圖紙及附件(說明、研究報告和基礎資料等)。在規劃文本中應當明確表述規劃的強制性內容。
城市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包括:
(一)城市規劃區范圍。
(二)市域內應當控制開發的地域。包括:基本農田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濕地、水源保護區等生態敏感區,地下礦產資源分布地區。
(三)城市建設用地。包括:規劃期限內城市建設用地的發展規模,土地使用強度管制區劃和相應的控制指標(建設用地面積、容積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類綠地的具體布局;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布局。
(四)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城市幹道系統網路、城市軌道交通網路、交通樞紐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護區范圍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礎設施;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
(五)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包括:歷史文化保護的具體控制指標和規定;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區的具體位置和界線。
(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目標,污染控制與治理措施。
(七)城市防災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標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與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設施布局;地質災害防護規定。
E. 城市總體規劃成果包括哪些內容.請一一說出成果圖的名稱及主要表達的內容
(自1)城市總體規劃文本和附件
2)城市總體規劃的圖紙
市(縣)域城鎮布局現狀圖
城市現狀圖
用地評定圖
市(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圖
城市總體規劃圖
道路交通規劃圖
各項專業規劃圖
(3)圖紙比例:
大中城市為1/10000~1/25000,
小城市為1/5000~1/10000,
其中建制鎮為1/5000;
(4)期限
總體規劃20年
建制鎮總體規劃10至20年
F. 一份完整的城市規劃成果包括那些東西
城市規劃也有分類。最主要的就是法定規劃與其它各類概念規劃。
一般在政府部門來講,城市規劃即指城市總體規劃。成果為 文本和附件。附件包含圖紙,說明書以及基礎資料匯編(小項目可沒有匯編)
G. 規劃成果整理
一、標准條款
1 規劃報告
1.1 基本情況
a)自然條件:地貌、水文、氣象、土壤(地面組成物質)、植被。
b)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光熱資源、礦藏資源。
c)社會經濟:人口、勞力、土地利用、農村各業生產情況、群眾生活水平。
d)水土流失:流失形態、程度、分布、危害、成因等。
e)水土保持:發展過程、治理現狀、成就、主要經驗、存在問題。
1.2 規劃布局
a)指導思想與防治原則:針對規劃范圍的具體特點和問題,因地制宜地提出不同的指導思想與防治原則。
b)水土保持分區:大面積規劃應進行分區闡述基本特點與發展方向。小面積規劃中,如規劃范圍內幾部分情況有明顯差異的也應進行分區。
c)土地利用評價:提出規劃依據,明確農林牧副漁各業用地和其他用地的數量和位置。
d)治理措施規劃:應提出坡耕地、荒地、溝壑、風沙等水土流失地類的防治措施,以及小型蓄排引水工程等輔助措施的具體部署。在大面積規劃中,還應分別提出不同類型地區的治理措施組成及其部署的典型小流域規劃,作為附件。
1.3 技術經濟指標
a)提出規劃期間年均治理進度與規劃期末累計治理程度,以及相應的各項治理措施數量,並簡述計算依據。
b)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務需要投入的勞工、物資和經費,並簡述計算依據。
c)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務後可能獲得的基礎效益(保水或調水、保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
1.4 保證實施規劃的措施
應根據規劃范圍內的實際情況和存在問題,提出在組織領導、機構、經費、政策、科學研究、技術培訓等方面需要採取的具體措施。所提措施應具有針對性、現實性和可操作性。
2 附表
2.1 基本情況表與規劃成果表見本標准附錄D列出的14個表格,反映了附表所需主要項目和內容,具體運用應按附錄D中的D.2進行。
2.2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計算過程表。
a)根據計算工作需要,各地可採取不同表式,以能全面反映計算過程、說明計算依據為原則,本標准不作統一規定。
b)當技術經濟指標計算作為規劃的附件時,此項計算過程表應納入該附件中。
3 附圖
3.1 小面積規劃附圖。
a)水土流失現狀圖;
b)土地利用與水土保持措施現狀圖;
c)土地利用與水土保持措施規劃圖。圖的比例尺為1∶10000~1∶5000。
3.2 大面積規劃附圖。
a)行政區劃圖;
b)水系分布圖;
c)水土流失類型分區圖(或水土保持工作分區圖);
d)重點防護區、重點監督區與重點治理區分布圖;
e)重點治理小流域與治理骨幹工程分布圖。
根據不同的規劃面積,附圖應分別採取不同的比例尺,見表1-10。
表1-10 附圖的比例尺
3. 3 根據需要和可能,大面積規劃中應附不同類型地區的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評價與水土保持措施規劃圖。
3. 4 有條件的還可編制地貌類型圖、土壤分布圖、植被分布圖、降雨分布圖、侵蝕模數分布圖等附圖供深化研究。
3. 5 附圖的圖例。
3. 5. 1 常規通用圖例包括行政區界、村莊、道路、河流等,可按國內一般地圖圖例繪制。
3. 5. 2 水土保持專業圖例,如梯田、壩地、引洪漫地、水土保持林、經濟林、果園、人工草地等,見本標准附錄 E ( 資料性附錄) 。
4 附件
4. 1 重點工程的規劃設計。對大型淤地壩、治溝骨幹工程和小 ( 二) 型以上水庫等重點工程根據有關技術標准進行專項規劃設計,並將其規劃設計報告和圖紙作為水土保持規劃的附件。
4. 2 大面積規劃中不同類型區的典型小流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及其有關圖表。
4. 3 大面積規劃中重點防護區、重點監督區、重點治理區的專項規劃及其有關圖表。
4. 4 投入、進度、效益三項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 或可行性論證報告) 的計算依據與計算過程。
二、理解與實施
這是水土保持規劃的最後成果整理階段,整個規劃工作最後要體現在規劃報告、附表、附圖、附件這四項上。本節主要介紹了這幾個方面所包含的具體內容。新標准主要修改了一下幾個方面:
( 1) 刪除原標准中本段開頭部分解釋的文字。即: 「規劃成果包括規劃報告、附表、附圖、附件等四項。大面積總體規劃與小面積實施規劃的成果整理大致部分有共同要求,但也有某些不同要求。」綜述性質的語言,刪除使得標准更簡潔。
( 2) 原標准 9. 1. 1 基本情況中的 「a) 自然條件: 地形、降雨、土壤 ( 地面組成物質) 、植被、主要農業氣象」改為 「a) 自然條件: 地貌、水文、氣象、土壤 ( 地面組成物質) 、植被」。更改之後新標準的措辭更嚴謹,更符合國家標准和國際標准術語。
( 3) 原標准 9. 1. 3 技術經濟指標中的 「c) 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務後可能獲得的基礎效益( 保水、保土) 、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改為 「c) 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務後可能獲得的基礎效益 ( 保水或調水、保土) 、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新標准措辭更嚴謹,考慮更全面。
三、示 例
由於規劃成果涉及的內容較多,此處不詳細一一列舉,以下只列出 《浙江省水土保持規劃》中涉及的附表及附圖目錄:
附表有:
1. 浙江省地面坡度組成表 ( 略)
2.浙江省主要水系特徵表(略)
3.浙江省土地利用現狀表(略)
4.浙江省社會經濟情況表(略)
5.浙江省水土流失面積分布表(略)
6.浙江省1997年累計完成各項治理措施面積表(略)
7.1999~2005年水土保持規劃治理任務表(略)
8.1999~2010年水土保持規劃治理任務表(略)
9.2011~2020年水土保持規劃治理任務表(略)
10.2021~2030年水土保持規劃治理任務表(略)
11.坡耕地面積在5萬畝以上的縣(市、區)一覽表(略)
12.1999~2005年水土保持工程量匯總表(略)
13.1999~2010年水土保持工程量匯總表(略)
14.2011~2020年水土保持工程量匯總表(略)
15.2021~2030年水土保持工程量匯總表(略)
16.天目山、千里崗山重點預防保護區范圍(略)
17.仙霞嶺、洞宮山重點預防保護區范圍(略)
18.浙北重點監督區范圍(略)
19.浙東南沿海重點監督區范圍(略)
20.錢塘江中上游重點治理區范圍(略)
21.浙東丘陵山地重點治理區范圍(略)
22.浙江省近期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重點工程項目表(略)
23.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入定額表(略)
24.1999~2005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規劃表(略)
25.1999~201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規劃表(略)
26.2011~202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規劃表(略)
27.2021~203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規劃表(略)
28.1999~2005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資規劃表(略)
29.1999~201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資規劃表(略)
30.2011~202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資規劃表(略)
31.2021~203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資規劃表(略)
32.1999~2005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總投入規劃表(略)
33.1999~201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總投入規劃表(略)
34.2011~202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總投入規劃表(略)
35.2021~203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總投入規劃表(略)
附圖有:
1.浙江省水土保持分區圖(略)
2.浙江省水土流失圖(略)
3.浙江省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圖(略)
H. 如何看一張城市規劃圖
城市規劃圖是完成規劃編制任務的主要成果之一。規劃圖所顯示的區域面積很大,常用小比例繪制,而上述的各項規劃意圖、城市布局及指導思想又必須准確、直觀、形象、簡練地表達在圖紙上。所以,在編制城市規劃圖時,要把規劃內容包括的各種項目(如工業、倉庫、居住、綠化等用地、道路、廣場、車站、港口等位置,以及給水、排水、電力、電信等工程管線)用最簡單、最明顯的符號或不同的顏色表達在圖紙上,採用的符號和顏色就叫做規劃圖例。圖例的作用不但是繪圖的基本依據,而且是幫助閱讀和使用圖紙的工具,在圖紙上起著語言和文字的作用。每一圖例都賦有特定的表達內容。
正確地選擇和使用規劃圖例,可使規劃圖能夠更准確、清晰、全面地提示和描述某一特定條件下城市建設的面貌和遠、近期發展的規劃設想。 2.圖例分類
圖例分為用地圖例和工程設施圖例。
1)用地圖例(1)按照城市建設現狀和將來建設意圖可分為現狀圖例和規劃圖例
(2)按照表示的方法和繪制特點可分為單色圖例和彩色圖例。單色圖例即運用符號和線條的粗細、虛實、黑白、疏密的不同變化構成圖例;彩色圖例即運用各種顏色的深淺、濃淡繪出由不同色塊、寬窄線條和彩色符號構成的圖例,彩色用地圖例一般採用的顏色是:
①熟褐色表示工業用地及工廠;
②紫色表示倉庫用地;
③紅色表示公共建築物;(黨政機關、大中專學校可註上文字)
④白色表示道路廣場;
⑤藍色表示河、湖、水面;
⑥褐色表示鐵路、鐵路站場;
⑦灰色表示飛機場、停車場等交通運輸設施用地;
⑧綠色表示各種綠帶、果園、苗圃、農田、菜地和牧場。
2)工程設施圖例
工程設施圖例也分為單色圖例和彩色圖例。
(1)單色工程設施圖例包括用地分析圖例、工程設施及其構築物圖例和各類工程管線圖例等,主要供繪制城市用地分析圖及有關工程設施規劃圖使用;
(2)彩色工程設施圖例習慣用色:黑色表示道路、鐵路、橋梁、涵洞;藍色表示水塔、水閘、泵站等;藍色表示給水管線;綠色表示雨水管線;褐石色表示污水管線;紅色表示電力電信管線;黑色、灰色、黃色表示工業管線。
上述各種彩色圖例在實際繪圖中可不必強求與參考圖例上的色彩及濃淡完全一致,應視其內容、表現的重點和整體構圖的色調來決定,如公共建築用紅色來表示,它可以是棗紅、朱紅、粉紅等,只要屬於紅色系列即可。每張圖使用的圖例多少不限。為便於識讀,一般應在總圖的左下角或其他位置標示出本圖使用的各種圖例。
用計算機繪制規劃圖,其色彩圖例的顏色,待新標准頒布後執行。
單色圖例和彩色圖例的各項是一一對應的,在適用范圍、表達方法上完全相同,只是顏色不同。 二、其他 1)圖名 圖名即圖紙的名稱(大標題)。 在規劃圖上沒有標題欄、會簽欄等。圖名一般橫寫在圖紙的上方或其他適宜的位置。通常採用仿宋體字、黑體字或隸書書寫。字體較大,一般大於14號字,大小要與圖幅幅面協調。顏色一般與圖紙邊框用色相同,參見本節所附各規劃圖。
2)圖箋 標明圖紙編繪的單位和時間,一般放在圖紙的右下角。 3)風向玫瑰圖 表示該城市主導風向和風向頻率等,一般應放在圖紙的右上角。 4)比例尺和比例 規劃圖上一般應畫比例尺,並註上比例數字。一般放在右上角風向玫瑰圖下邊,也可放在圖幅內的其他位置。 5)規劃年度 說明實施規劃期限,一般在規劃總圖和近期建設圖上標注,如1995~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