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公司發生政策性搬遷,在搬遷期間發生的裁員支出屬於搬遷支出定嗎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布<企業政策性搬遷所得稅管理辦法>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40號)規定:「第八條 企業的搬遷支出,包括搬遷費用支出以及由於搬遷所發生的企業資產處置支出。
第九條 搬遷費用支出,是指企業搬遷期間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安置職工實際發生的費用、停工期間支付給職工的工資及福利費、臨時存放搬遷資產而發生的費用、各類資產搬遷安裝費用以及其他與搬遷相關的費用。
第十條 資產處置支出,是指企業由於搬遷而處置各類資產所發生的支出,包括變賣及處置各類資產的凈值、處置過程中所發生的稅費等支出。
企業由於搬遷而報廢的資產,如無轉讓價值,其凈值作為企業的資產處置支出。」
因此,企業發生政策性搬遷,在搬遷期間裁員支出的費用不屬於搬遷支出。
② 誰能提供一篇關於移民搬遷個案的調研報告
重慶市萬州區政協為移民後續發展獻策
為破解三峽工程百萬大移民難題,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搬得出、安得穩、逐步能致富」的三步走總體思路。曾為移民「搬得出」作出貢獻的重慶市萬州區政協,今年以來又向後移民時期的「安穩、致富」發起沖擊,在日前舉行的萬州區政協三屆八次常委會議上,提出了破解難題的意見和建議。
自三峽工程上馬以來,萬州區政協始終堅持「移民為先為重」的思想,先後圍繞移民安置、企業遷建、庫底清理、地質災害防治、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等難題,開展大型調研和專題調研37次,累計建言立論逾30萬字。他們提出的農村移民安置實施就地安置與外遷安置相結合,加強移民專項資金監管,推進三峽庫區青山綠水工程建設等意見建議,得到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和採納,為促進移民工作順利開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隨著三峽工程移民總體搬遷任務完成,移民「搬得出」的階段性目標基本實現。萬州區政協又把目光瞄準了後移民時期的「安得穩、逐步能致富」的新目標上,並於今年年初啟動了專題調研工作。
從3月上旬開始,萬州區政協發動和組織了區級部門、區政協專門委員會、各參加單位等共50餘個,部分市、區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等共70餘人,組成移民生產生活現狀、移民企業搬遷及產業發展、移民就業與穩定、生態環境建設、移民後期扶持5個課題組,深入有關部門、鎮鄉街道、移民村社、居委會和移民戶家中開展調研。6月下旬調研成果初步形成。各課題組在認真分析提煉的基礎上形成了1份綜合調研報告和5份子課題報告,分別對移民生產生活現狀及後續發展中存在問題及原因進行深入剖析,提出推進移民後續發展,促進移民安穩致富的對策建議70餘條。
調研報告分析認為,歷經十餘年移民大搬遷、大建設,三峽庫區移民總的生產生活水平有一定提高。但也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表現為:地方經濟基礎薄弱,工業支撐能力不強,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仍然滯後;就業崗位不足,移民就業困難,落實社會保障壓力大;不少移民受搬遷影響,收入水平總體下降,貧困問題有所加劇;庫區穩定形勢嚴峻,矛盾隱患較多,維穩壓力較大;生態環保建設任務繁重,環境治理有待進一步加強。
對此,萬州區政協建議:要堅持開發性移民方針,推進移民安穩致富與庫區建設和環境保護有機統一;及時研究解決移民搬遷後的遺留問題,對城市功能恢復、移民統計漏項、因其他政策法規出台增大與移民補償的差口等問題的加強個案研究,補充政策,解決落實;加大對移民社會保障的政策支持,增加對城市移民低保資金的轉移支付額度,建立完善的移民社會保障制度,建立貧困移民救助專項基金;制定針對性強的三峽移民後期扶持專項政策,對庫區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基礎條件改善和對移民生產生活等明確扶持標准,規范工作體系;盡快制定《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專項規劃》、《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條例》,設立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建設的常設管理機構及生態環境建設專項基金,統攬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建設協調、管理和監測;進一步深化對口支援工作,真正使對口支援在促進移民安穩致富、加快庫區發展上見到實效等。
③ 整體搬遷報告怎麼寫
模板給你了:
尊敬的區政府、鎮政府、村委會、淮海中聯水泥有限公司領導:
孔家村(含上、下孔兩個自然村) 隸屬銅山區柳泉鎮前象村管轄,位於柳泉鎮西南, 緊鄰淮海中聯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泥廠」)西側,全村現有居民300多戶,人口1000多人。
上世紀80年代初,淮海水泥廠徵用了全村土地,在村東側建廠投產。建廠以來,各級領導都非常關心失地農民生產、生活問題,按國家規定辦理了「農轉非」,安置了部分勞動力。但是,多年來,由於水泥廠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受粉塵、噪音等污染的影響,原本山清水秀的孔家村環境不斷惡化,已經不適合村民居住生存。
一、主要污染情況及危害
目前,水泥廠污染主要為粉塵、噪音和廢氣污染。粉塵污染主要有四個污染源,分別是位於村口的粘土破碎站,位於村南的堆放場、下料口,以及位於村東的排污量最大的粉塵排污口。粉塵排污口距離居民區一牆之隔,粘土破碎站與居民區僅有100米距離,堆放場和居民區僅有一路之隔。噪音污染主要為24小時不間斷的各種機器轟鳴聲,各種大型礦山車輛的噪音以及附近山上開山放炮的爆破聲。廢氣污染主要為水泥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對人體有害的各種廢氣。
1、對身體的危害
武漢理工大學曾在名為《水泥工業對環境的污染》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在水泥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粉塵、廢氣、噪音、廢水、重金屬等污染源會對人體造成重大傷害,使人容易得癌症、支氣管疾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更會威脅植物生長,使莊稼減產甚至絕收。」這份報告的研究成果在孔家村也得到了印證。水泥廠生產量巨大,現在的產量是日產2萬噸,長年累月排放粉塵、噪音和廢氣。由於多年來高粉塵、強噪音、毒廢氣的污染,孔家村村民身體健康已經受到嚴重損害,導致多種慢性病頻發。據統計,近20年來孔家村死亡的村民中,80%以上死於癌症,約10%死於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支氣管等肺部疾病頻發。這與每天生活在大量水泥粉塵、強噪音、毒廢氣的環境中有著直接關系。值得警惕的現象是,上述病症近年來逐漸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村民普遍心生畏懼、人心惶惶、坐立不安。受污染的威脅,現在老人、小孩和身體差的居民基本不敢出門,天天悶在屋裡。
2、對生活的危害
受粉塵的影響,村民家中晾曬衣物上,院子里總有掃不完的灰。粉塵大量飄落,加上雨水的浸泡,房頂出現不同厚度的水泥層,如果長時間不清理,碰上下雨,水泥灰塵凝固,會腐蝕樓頂的太陽能、電視接收器等設施,房頂遭遇腐蝕也會漏雨。院外菜園里的蔬菜和作物表面也都落滿了灰塵,不僅造成減產,吃到身體里還會影響健康。由於粉塵積累量多,造成居民區的粉塵濃度超標,能見度差,一年四季煙霧不散,到處是灰濛蒙的。藍天白雲成了一種奢望,只是一些年長村民記憶里的美好畫面。受噪音的影響,95%以上的村民反映無法正常休息,90%以上的村民感覺煩躁不安,50%以上的村民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現象。
以上是村民看的見、聽的到的污染,此外,還有看不見、摸不著的2.5微米左右的粉塵污染,這就是人們常說的PM2.5污染。PM2.5體積小、重量輕,在大氣中滯留時間長, PM2.5通過呼吸道進入肺泡,危害人體健康。據專家研究,PM2.5對環境的影響范圍和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比PM10和PM100更大、更嚴重,是影響孔家村村民健康的「看不見的殺手」。
二、村民的訴求
環境是人類的生存之本、社會的發展之基。環境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發展問題,更是政治問題、民生問題。30多年來,淳樸善良的孔家村村民為了確保水泥廠正常生產,支援國家經濟建設,舍小家,為大家,以自身的身體健康和生活環境為代價,默默忍受了這么多年,可以說整整犧牲了一代人。但是,我們的子孫還要繼續生息繁衍,我們要為子孫後代著想,在此,我們強烈要求孔家村整體搬遷到一個適宜生存的地方。
首先,這是村民追求健康的合理要求。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村民的需求已從單一解決溫飽向全方位多層次的生活需求轉變,工作環境、生活及居住環境意識日益增強,健康保障意識不斷提高。
第二,這是水泥廠改善民企關系的需要。由於環境污染,孔家村村民怨聲載道,從黃發垂髫的小孩到滿頭白發的老人對此意見都很大。一些村民由於忍無可忍,甚至做出了攔車堵路的不理性行為,出現了民企關系緊張的不良的局面,既影響水泥廠的正常生產,對國家經濟建設也不利。水泥廠已經欠了孔家村村民30年的環保舊賬,不能再欠新賬了。眼下正是水泥廠改善民企關系,實現企業利益和村民利益雙贏的大好時機。
第三,這是是法律賦予公民的合法權利。《民法通則》第九十八條規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政府作為公民的「守夜人」,依法維護公民的健康是政府應盡的權利和義務。
第四,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的發展,絕不能以犧牲環境和人類健康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的發展。中共中央總書記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綜上所述,孔家村環境惡化的情況是客觀的,村民身體健康和生產生活受到的嚴重危害是真實的,代價是慘痛的,追求宜居生活環境的願望是迫切的,要求整體搬遷的訴求是合情、合理、合法的,這也與全市「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群策群力造美麗徐州」的口號是合拍的。
孔家村整體搬遷,代表了廣大村民的長遠利益,反映了村民的內在要求,我們請求區政府對村民的訴求予以重視,兼顧當前與長遠,兼顧質量、效益和生態環境,既要算好「經濟賬」,更要算好「環保賬」和「民生賬」,懇請盡快將孔家村整體搬遷事宜提上議事日程,不能讓孔家村村民「流血又流淚」。「金杯銀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們相信,在區、鎮、村各級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水泥廠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只要上下齊心、政企協力,孔家村整體搬遷工作一定能早日啟動並順利展開。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孔家村子孫後代,不僅對政府和企業心存感激,也一定會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幸福美好地生活下去!
以上情況,特此報告。
孔家村全體村民
2014年2月24
④ 費縣搬遷後汽車百姓看法成果怎麼樣
車站遷向城西由西向東發車橫貫縣城確實合理,過路車拾人的情況會少許多,這個不存在費縣向哪發展的問題,城西頭到東頭也就那麼幾里路,說不上什麼和臨沂對接,畢竟還隔著四十公里
⑤ 近3年內新農村建設會有怎麼樣的成果
近三年內新農村建設會取得怎麼樣的成果,各地進展不一樣,措施不一樣,版成效不一樣,但從全國概權括來說,主要有這幾個方面:一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也就是硬體建設會有長足進展,公路(縣級、鎮村組公路)建設得更好,有條件的地方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連接了斷頭路;飲水灌溉工程方面,通過建設自來水,人工水井,池塘堰壩修建,解決了人畜飲水問題,大部分地區解決了農業灌溉水源,好的地方實現了自動灌溉;二是民生建設方面,稅費減免,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村合作醫療實現全覆蓋,老年群體、貧困群體等農村弱勢群體得到政府的進一點重視和制度保障,婦女兒童身體健康進一點引起重視,區域性疫情和疾病得到控制和防治。條件艱苦,不宜居住的村落在政府垢幫助下進行了搬遷,建了移民新村,生產和生活得到了妥善安置。三是人文建設有了新成果,民族特色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和開發,新的農村文化生活方式出現並得到政府倡導、鼓勵和扶持,文化場所大大改善,農村傳統文化得到發掘和弘揚。以上不全面,僅供參考。
⑥ 拆遷如何談判
一、找准目標,合理定位。
這是談判的最基礎工作,恰又是難度最大的一件事,要求過高,脫離實際,必將適得其反;要求過低,擔心吃虧還被別人笑。所以,選則一個最好方案和底線很關鍵,這就看被拆遷人是否熟悉拆遷法律和房屋評估知識,如房產為居住,市場價值100萬,加上搬遷費、過渡費等105萬,這就是談判尺碼,上下浮動,貨幣補償或價值相等的房產調換均可。對於一些復雜的,如面積爭議、住改商價值認定、違章建築等問題盡量作出對自己有利的認識追求更大利益,適當時候再讓步靠籠。
二、談判中要善於傾聽、分析和判斷。
因為談判中要有一半左右的時間要聽對方說話。常言說「鑼鼓聽聲,聽話聽音」。會不會傾聽?能不能聽出對方的「音」?聽了能不能做出正確地分析和判斷?能不能找出對方的「軟筋」或「破綻」?從而拿出應對的策略,這些都是能不能實現談判目的的關鍵。所以,高明談判者不僅善於傾聽,還善於在不顯山露水的情形下,啟發對方多多地說,詳細地說。最好把他們要說的話、想說的話盡量地都說出來。在對方說的時候,不要打斷對方,不要怕「冷場」。在對方有一種「言多有失」的警覺時,要盡力地「諄諄善誘」。還要盡量判斷出對方真實意圖和水份。然後根據自己方面的原則立場,拿出一套應對的謀略。同時,還要隨著對方策略的轉換而轉換,或者是設法把對方思路引向自己的策略中來。這樣才能談笑風聲之中,掌握談判的主動權。
三、抓住拆遷人心裡談判。
拆遷人尤其是商業開發的拆遷,他們希望被拆遷人早日拆遷,不願作過多糾纏,通常在非原則性問題上,還是願意讓步,所以靈活掌握談判中讓步和堅持的火候。就像琴弦一樣,鬆了彈不成曲子,緊了就會拉斷。
四、抓住拆遷人弱點談判。
拆遷人有時自己都不知錯在何處,如主體不符、許可證不合法、評估程序違法等,其懼怕一旦敗訴,整個拆遷損失極大,於是,在你點出它破綻與弱點時,往往會使談判利益增大。總之,拆遷談判與其它談判有許多共同點,但必須在懂得補償安置法律政策基礎上才能知己知彼,不畏權勢,不錯過時機。追求利益最大化。
⑦ 國家發改委稱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全面完成,這對群眾產生了什麼影響
關於這次扶貧搬遷事務的完成,真的不得不說是一個非常高興的喜訊。因為這對更多的人民群眾來說,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意味著有很多貧困山區,特別是那種比較危險山區的一些貧困戶,已經脫落脫離了比較危險的一些高風險地區。他們已經搬到了,比較安全的這種房子裡面去居住。
特別是會幫助他們做一些就業的指導,讓更多的人過上小康的好生活,讓他們有病看得起,有房住的好,有吃的可以吃的溫飽。
特別是對於小孩的教育這一塊可以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資源政策。
真的很希望在更多的一些貧困山區能夠享受到更多的福利,也希望他們能夠早日搬遷到比較平緩的地帶。
⑧ 農用地分等成果在新農村建設規劃中的應用
甘草店鎮位於蘭州市榆中縣東南部,處於榆中盆地的東部邊緣與北部黃土高原區的銜接帶,宛川河由南向北穿過河谷中央。從農用地分等成果來看,中部川塬河谷區有一定的水資源灌溉條件,地勢較平坦,利用等別較高,而西南山半乾旱區和東北山乾旱區氣候乾燥、荒山面積大、土壤肥力差,耕地的利用等別大部分為 1 等,質量較差(圖 5-11)。
圖 5-11 農用地分等成果在新農村建設規劃中的應用位置示意圖
甘草店鎮的新農村村鎮建設用地規模控制與布局規劃編制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為依據,結合甘草店鎮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正確處理內涵挖潛與外延擴張、全面利益和局部利益、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的關系,通過合理配置土地資源、優化土地利用結構,以嚴格保護耕地為前提,統籌安排各項建設用地,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不能只單純考慮建設的需要而降低保護耕地的要求,規劃應該集約用地、合理緊湊布局村莊的各項建設用地。
規劃編制中以農用地分等成果對耕地質量的評定作為規劃的重要參考資料,從合理利用和集約利用建設用地的角度出發,對城鎮建設用地發展進行預測和規劃。村鎮建設用地的開發建設要充分利用丘陵、緩坡和其他非耕地,嚴格禁止佔用優質耕地。
通過對各村等級體系分析和功能結構的研究,結合各村建設用地利用現狀和產業結構,確定村莊建設用地發展類型為擴展型、內部挖潛型、縮減型、整村搬遷型 4 類。對於處於耕地質量較好的川區村,嚴格限制為內部挖潛型,充分利用現有空閑地,解決農戶建新不拆舊、一戶多處的現象,加大村莊用地的集約化程度,保護村莊周邊的優質耕地(圖 5-12)。
圖 5-12 農用地分等成果在新農村建設規劃中的應用分析圖
根據農用地分等過程中收集到的耕地地形坡度、灌溉條件、土壤有機質、土壤 pH 值等一系列自然狀況因素,分析不同區域的農業生產特點,確定了川區重點發展蔬菜、林果及農副產品加工工業,山區側重發展畜牧養殖業、百合、洋芋種植的農業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