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展示幼兒園課題研究成果
一、展示會 通過成果展示會可以快速地向同行或家長展示研究的成果。這種形式可以包括如下類型: 1.專題研討會。以專題研討的方式發布課題成果,這樣還可以聽到其他人對這一專題的高論,通過分享、互動,共同提高。 2.課題成果介紹會。詳細介紹課題取得的具體成效,如矯正了幼兒的不良行為、使幼兒擺脫了入園焦慮等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成果,以及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園長管理水平提高和家長滿意度提高等。 3.課題研究經驗介紹與交流會。由教師或課題組負責人介紹自己園所課題開展的經驗,如選題的經驗、組織實施課題的經驗以及研究報告撰寫的經驗等。 4.課件、課例觀摩。如果是涉及教學的課題,就可以通過精心製作的課件、教學活動錄像帶以及現場教育教學觀摩課等形式向同行展示。 二、教育展覽 通過教育展覽可以較大范圍地向同行和家長展示研究的成果,瑞吉歐教育展覽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1981年馬拉古茲率團在瑞典舉辦《如果眼睛能越過圍牆》的教育展覽,當時這個教育成果展覽轟動了整個歐洲。命名為《孩子的一百種語言》的瑞吉歐教育展覽已經巡迴全球展出多次,不斷向世界各國展示他們的成果,也正是通過這種展板展覽的形式,引起全球教育界的矚目。用展板展示課題成果時要注意突出展示活動的標題,使正標題盡可能醒目,然後用副標題分塊展示,使展示清楚明了,展板上可以展示活動照片、幼兒作品和教師的感想和評論等。 三、論文和書籍 論文和書籍是理論化的課題成果,通過這種形式不但展示了課題的研究成果,而且提升了教師對課題成果提煉、表達的能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1.發表論文。一是通過在期刊上發表論文展示課題的研究成果,如《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9年第8期刊登的《開展感覺統合訓練,促進幼兒健康成長》,以實例的形式介紹了廣州市第一幼兒園開展課題研究的成果;二是介紹課題開展的經驗,如《山東教育》2007年Z6期刊登的《如何讓家長參與幼兒園課題研究》,介紹了江蘇省張家港市東萊幼兒園開展課題研究的經驗。 2.出版書籍。就研究的結果進行分類整理,編輯成書出版發行。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了一套園本課程理論與實踐探索叢書,介紹了北京市一些幼兒園課題研究的成果,包括《根深方能葉茂:幼兒養成教育經驗薈萃》、《數學教育走進幼兒生活的探索與研究》、《幼兒健康生活教育》和《幼兒自我保護教育的實踐探索》等,這套叢書大約有20本,向我們展示了幼兒園課題研究的豐碩成果。 四、活動材料 幼教界對蒙台梭利的教具和學具都不陌生,家長也都希望能夠給孩子買上樂高和孩之寶等品牌的好玩具。但是,現有的材料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自製的活動材料,卻能夠滿足一些人的特殊需求,具有它的獨特價值,這些自製的材料可以向幼教界和家長展示,有的材料也可以通過玩具公司開發並投入生產,使得成果展示的范圍更廣。 五、課程 如果課題研究項目比較大,且課題研究成果涉及的面比較寬,就可以把成果轉化為幼兒園的活動課程或教師培訓課程。 1.幼兒園活動課程。我國幼兒園與中小學相比擁有更多的課程自主權,可以自主選擇各類課程。因此,課題研究的成果不但可以形成園本課程,還可以更大范圍的展示和推廣幼兒園的特色課程,如安全教育課程、體育特色課程等等。 2.教師培訓課程。如果在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的課題,如果想要幼兒學習、遵守禮儀,教師必須展現自己的良好修養和規范、嚴謹、專業、有禮、有節的良好印象,這也就需要對教師進行禮儀課程的培訓。有需要就有市場,幼兒園教師也要不斷學習各種課程。假如幼兒園環境教育的課題開展的比較好,那麼就可以形成環境教育的教師培訓課程,介紹幼兒園環境教育的目標與內容;環境教育的實施途徑與方法;環境教育主題活動的設計;國內外環境教育的信息介紹等。 六、家長開放日 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夥伴,在家長開放日活動中,向家長介紹幼兒園的課題研究成果,讓家長切實感受課題研究如何能更好地促進他們孩子的健康成長,能夠爭取到家長對課題的理解、支持並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 七、環境設備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很多到過幼兒園的人都能感受到環境與人對話的力量,通過環境展示能夠使到過幼兒園的每一個人都能夠了解幼兒園課題的研究成果。 1.環境布置。幼兒園的每一根柱子、每一面牆都可以用來展示課題研究的成果。 2.設施設備。幼兒園課題開展離不開幼兒園的設施設備,同樣設施設備也能展示課題研究的成果。如一個開展體育特色課題研究的幼兒園,必然少不了要有多種多樣的體育器材,或者對日常設施設備的特別的用法,這些也可以作為課題研究的成果來展示。 3.幼兒的作品。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那麼課題實施中幼兒的作品正是課題的成果之一,向外界展示幼兒的作品也就達到了展示課題成果的目的。 八、媒體 現在媒體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採用媒體形式展示和推廣課題成果有覆蓋面廣、 1.網路媒體。很多幼兒園都建有自己的網站,例如在育兒網上(http://ping.ci123.com/)點擊可以進入廣州市的600所幼兒園,進入全國的上萬所幼兒園。現在已經有不少幼兒園對他們的特色課程和活動以及課題成果進行了簡單介紹,但是介紹的不是很詳細,沒有充分利用網路這個工具。 2.電視媒體。相信大家都看過愛心傳遞、孝敬父母的經典公益廣告「媽媽洗腳」,並且對這個廣告印象深刻。如果幼兒園開展了養成教育課題,完全可以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聯系生活,把幼兒生活中的好習慣、好行為進行提升放大,以公益廣告或教育短片的形式由電視台播放,寓教於樂,傳播的范圍也廣。 九、廣場活動 大型戶外親子活動、大型親子晚會等廣場活動不但能展示幼兒園課題的卓越成果,還能展示幼兒園教師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能夠使幼兒園的教育走進社區,走向社會,使更多的人了解幼兒園,了解幼兒教育。 十、評比活動 積極參加優質課評比、優秀幼兒教師評比、幼兒教師論文評比和教育科研獎評選活動等,不僅可以展示課題的創新性成果,而且可以提供互動與交流的舞台。這些評比活動不僅為教師快速成長搭建了舞台,更是實現教育教學質量可持續提高的有效手段。
B. 幼兒園研究課題有哪些
幼兒園可參考的課題研究題目有哪些
2019-11-13 分類:課題研究
幼兒園可參考的課題研究題目有哪些?
幼兒園課題題目是幼兒園教師課題研究的點睛之處,一個好的課題研究題目,預示著課題申報成功的幾率高。但課題題目不能盲目地進行,要從實際出發,要從價值出發,要從實力從發。那幼兒園可參考的課題研究題目有哪些?
1.如何通過幼兒看圖說話來增強口語表達能力的研究
2.探究優化幼兒-日生活活動細節的過渡
3.0-3歲嬰幼兒教育機構環境的融合與優化
4.如何加強區域性體育游戲情境化的研究
5.早期閱讀促進大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研究
6.創造數學區促進幼兒操作能力發展的研究
7.托班幼兒入園適應性的實踐研究
8.如何培養幼兒提出問題的能力
9.實施科學的早期閱讀培養,讓孩子自主快樂成長
10.幼兒數學智能在區域活動中的開發
11.對小班幼兒進行性教育的探索
12.家園共育 助教活動的研究
13.動畫片對幼兒思維發展的影響探索
14.城鄉互動-促進鄉鎮園保教質量的實踐與探究
15.中班幼兒晨間體育活動區材料投放及指導的實踐
16.幼兒繪畫和語言整合教學的實踐研究
17.淺析影響小班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因素及對策
18.中班幼兒早期閱讀指導策略的實踐研究
19.如何對小班幼兒進行閱讀興趣的培養
20.大班早期閱讀指導策略
幼兒園可參考的課題研究題目有哪些,更多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免費咨詢我們蘭竹文化網的在線編輯。
C. 幼兒園良好傾聽習慣培養課題成果的主要內容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很讓人頭痛的是孩子的不注意傾聽,沒有安靜「傾聽」的好習慣。不管是在聽老師還是小朋友講述時,都喜歡爭相發表自己的意見,還有的是不停做小動作,甚至和小朋友打鬧。這樣,就導致其餘同伴無法聽,造成活動混亂。讀王愛軍老師《教師與幼兒成功溝通細節》,讓我對孩子學會傾聽有了深入的認識。 一、傾聽的重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在幼兒期培養傾聽習慣尤為重要。善於傾聽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修養,學會傾聽不但能正確完整的聽取自己要的信息,而且給人留下認真、踏實、尊重他人的印象。 二、辯證地看待孩子的不注意傾聽的現象。喜歡插嘴的孩子思維活躍,反應敏捷,對語言的理解力較強。不注意傾聽,孩子就不能正確完整地獲取知識。積極對待孩子的「插嘴」現象,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幼兒進行合理的指導,讓幼兒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最終改掉「插嘴」的不良習慣。 三、培養傾聽的策略 1、以表揚和鼓勵為主,讓孩子充分感受成功和快樂。日常教學活動中,讓幼兒知道,傾聽別人說話也是有禮貌、尊重別人的好行為。老師也適時表達自己觀點:「老師最喜歡認真聽別人發言的孩子」,引導幼兒傾聽。當一名幼兒回答問題後,可以請另一名幼兒復述答案,或者請幼兒重復我在活動中所說的重點內容,並積極暗示、引導孩子:「今天聽得多認真啊!這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這樣,不僅表揚了認真聽的小朋友,還為其他小朋友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從而激發他再次認真傾聽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漸漸地,幼兒的傾聽意識、傾聽能力就會有明顯提高。 2、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想讓孩子學會傾聽,教師首先要做一個認真傾聽的人。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幼兒的表率。課堂上要注意傾聽每個幼兒的發言,不論是對錯,不管表達得是流暢還是吞吞吐吐。當孩子向老師訴說心事、「告狀」,老師一定要認真傾聽幼兒的訴說,特別要用心聆聽,然後幫他們解決遇到的問題。 3、訓練幼兒聽的能力,有意識地進行「聽」的能力的訓練。 在游戲中培養傾聽習慣,進行「傳話游戲」「糾錯游戲」等。 4、有趣教學是培養幼兒傾聽習慣的關鍵。在教學活動中注意採用生動、有趣的教育模式,利用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他們的 注意力和傾聽習慣。.比如:游戲激趣,開展「小小錄音機」游戲。故事激趣,通過教師繪聲繪色的故事講述,並加上手指玩偶道具,邊講故邊演示,引導幼兒學會傾聽。 教師用心傾聽幼兒,在生活的細節中教幼兒學會傾聽,幼兒才能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從而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隨之提高。幼兒只有善於傾聽,才能理解語言,收獲知識,才能與別人很好地溝通、交流。
D. 幼兒園性教育課題研究預期成果形式和內容怎麼寫
研究預期成果形式
可以分為開題--階段成果--結題---發表論文
E. 幼兒園微型課題以什麼方式展示課題成果
據悉,此課題於2011年6月通過「泉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第一批)立項研究課題」,並於2012年2月由市級推選評為「福建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立項課題」。自課題立項以來,在課題負責人何玉珊副園長的帶動下,課題組成員立足本園特色,針對教師需求,扎實有效地推進課題研究,在微型課題研究中全體教師針對教育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從班級幼兒的學習為切入點記錄、分析、反思教育實踐中有價值的教學故事,加強教學反思,提升教育智慧。 兩年來老師們以「教學敘事案例」的方式記錄課題研究的過程性成效和階段成果,在「發現問題,擬定計劃,實施研究——分析反思,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施微型課題研究,匯集了一系列的優秀教學敘事案例成果,具有很好的推介價值,很好的提升了幼兒園園本教研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得到專家組成員的一致好評。
F. 幼兒園課題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小課題研究是相對於規劃立項的大課題研究而言的,是教師基於教育教學實際,以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具體問題為任務,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自查、反思、內省、探究的一種研究方式。
小課題研究具有「小、實、活、細」的特徵,它與幼兒園保教工作的性質與特點相契合,與當前幼兒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程度相接近,與幼兒園教科研工作現狀相適應。筆者認為,在學前教育領域,以幼兒園為單位開展卓有成效的小課題研究,切實可行,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小課題「小」,便於幼兒園入題研究
所謂「小」,就是指研究范圍小,周期一般為一年,研究人員一般為一至三人,研究內容一般只針對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展開,較為具體,可以是問題的某一點、某個細節,也可以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某個要素、某種現象、某個案例等。
在幼兒園,幼兒一日活動環節居多,生活學習內容細碎,保育教育兼容,教師跟班時間較長,集中教研時間有限等特點,決定了以小見大開展小課題研究更為適宜。小課題由教師個人或小團隊共同確定,屬於園本研究,且具有一定規范性。
幼兒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在組織幼兒生活活動、區域戶外活動等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典型問題、疑難問題進行篩選梳理,形成小課題,從而展開研究。例如,小班幼兒入園情緒問題研究、中班幼兒告狀行為分析與研究等,這些來源於日常教育實踐的小問題,便於一線教師入題研究,是貼近幼兒園實際工作的「草根研究」。
小課題「實」,利於幼兒園解決實際問題
所謂「實」,就是指研究內容從實際工作出發,貼近教師、貼近教學、貼近實際。教師既是研究主體,也是受益主體,是研究的真正實踐者。
在學前教科研領域,多數幼兒園承擔過不少大課題研究,但行政需求突出,功利色彩濃厚,通常是極少數的領導或具備職級職稱的骨幹教師參與工作,服務於單位形象和晉級晉職。絕大多數教師並不清楚課題研究該怎麼做,感覺課題研究是少數人的事。尤其是對於新入職的青年教師來講,課題研究也就成為「高不可攀」的空中樓閣。所以,不受職務、職稱、教齡等限制的面向全體教師的小課題研究,在幼兒園有更為適宜的環境和土壤。
對於幼兒教師來講,小課題低起點、低要求、低重心,能引領教師直接奔入教育教學「反思與實踐」的層面,能使幼兒教師真正參與到課題的實踐中,體會到做小課題研究對解決問題的促進以及帶給自身職業生涯的成就感。對於幼兒園來講,小課題研究解決的是日常保教工作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是幼兒園提高保教質量的載體,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地氣研究」。
小課題「活」,易於幼兒園操作實施
所謂「活」,就是指小課題選題自由靈活,人員組合自定,時間可長可短,成果形式多元,可行性強,容易見效,更方便操作實施。
幼兒園開展小課題研究,選題由研究教師自主擬定,選題范圍廣泛,研究內容豐富,可以是教育教學方面的,可以是保育保健方面的,可以是環境創設方面的,可以是營養膳食方面的,還可以是安全教育、家園合作等諸多方面的。研究教師可以是獨立完成,可以是強強聯手,可以是青藍結對,可以是跨年級組合,還可以是相同興趣特長等各種組合。
小課題研究時間、成果、形式均可根據課題研究內容而定,研究成果可以是園本課程、調查報告、經驗論文、教育案例、活動設計,也可以是實地環境、材料實物等,因題而異,不拘一格,是幼兒園易接受、易操作、容易見效的「應用研究」。
小課題「細」,益於幼兒教師專業成長
所謂「細」,就是小課題研究的整個過程需細之又細。發現問題需細心,問題轉換為課題需細心,研究方案設計需細心,研究過程實踐需細心,研究成果形成需細心,研究成果反思需細心。
幼兒園的教育對象是3—6歲的兒童,「有愛心,有熱心,有耐心,有細心」是幼兒教師應具有的基本職業素養。在實際研究中,教師要樹立「小孩子大教育」「小課題真研究」的理念,對小問題進行細心梳理,將有意義的問題形成小課題;對小課題研究方案的各個細節進行具體設想,確定研究步驟,預見可能存在的障礙及解決辦法;細心分析利弊得失,細心收集活動資料,細心撰寫文本資料等。
小課題研究是規范幼兒教師做課題研究的得力抓手,它發展了教師專業水平自主提升的思維,豐富了教師教育教學的實踐智慧,是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孵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