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川省科學技術研究成果檔案館的檔案館地址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成科路8號
㈡ 王黎的科技成果
在電氣化鐵路安全檢測技術領域,應用光電檢測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並取得國內本行業特別突出的經濟、社會效益。
①「弓網狀態動態檢測裝置」是鐵道部立項和鑒定的科研項目(排名第一),它採用光電反射式感測器檢測接觸導線拉出值,空氣隔離的光電信號傳輸系統實現高低電壓隔離的信號傳輸,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裝置獲國家級重點新產品,2000年發明專利,2000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鐵道部機務系統重點推廣新技術、新產品,已在全國10個電氣化鐵路局、50多個機務段推廣應用200台次,運行線路覆蓋全國電氣化里程98%以上,安裝車型包括國內運營的各類電力機車,四川電視台「科海星空」欄目和中央二台做了專題報道。
②「弓網故障快速自動降弓裝置」是鐵道部立項和鑒定的科研項目(排名第一),可在電氣化鐵路發生惡性弓網故障時實現快速自動降弓,最大程度地保護接觸網和受電弓,鑒定意見「……屬於國內領先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獲兩項實用新型專利,2002年獲國家級重點新產品。作為鐵路機務系統的新三項安全檢測設備,根據鐵道部要求2001年起在全部新造機車和既有機車上加裝,目前已在全路8個電氣化鐵路局和7個電力機車工廠安裝運用2048套,其中,既有機車(鄭州、北京、成都、昆明、柳州、上海鐵路局、廣鐵集團等)共1466套,新造機車(株洲、大同、大連、資陽)556套,大修機車26套,為保障電氣化鐵路安全運行發揮出了重大作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③「內燃、電力機車通用電線路檢測儀」,2000年鐵道部科技發展計劃項目,2001年通過四川省科學技術成果鑒定,川科鑒[2001]第327號,排名第一,2002年國家級重點新產品(項目號:2002ED810019)。目前已在全路8個鐵路局、40多個機務段運用120台,為機車狀態修提供了技術參數。
④「機車入庫受電弓及車頂狀態檢測裝置」,2000年鐵道部科技發展計劃項目(2000J49),2001年通過鐵道部技術評審。該裝置採用了先進的光電檢測技術,光位置感測器檢測滑板磨耗、光反射式感測器檢測受電弓升降弓時間等,在電力機車入庫,接觸網不斷電條件下自動檢測受電弓及車頂狀態的主要技術參數,代替目前斷電、登車頂、目測等人工檢測方法。已列為鐵路機務系統的新三項安全檢測設備,評為2004年國家級重點新產品,目前在北京、成都、昆明、蘭州、福州、柳州、廣鐵等鐵路局等安裝運用。
⑤「機車車輛輪對動態檢測裝置」是2002年鐵道部項目,2003年9月通過鐵道部技術成果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排名第一),已在蘭州鐵路局投入運用,是國內唯一進入日常運用階段的輪對動態檢測裝置,列為2004年國家級重點新產品。
㈢ 四川省有哪些科技成果獎
9月14日,四川省科技廳科技獎勵辦公室在省科技廳網站上,對擬獲得「四川省科技進版步獎」的220項科技成果發權出評審公告,廣泛徵求各界對該次評獎的意見和建議。
參評本次「四川省科技進步獎」的220個科技成果項目中,將有13項成果獲得一等獎,52項獲二等獎,155項三等獎。
在這些參評項目中,有草坪種植、視網膜病變研究、直腸癌治療研究、火車動力學研究、新式挖掘機、名茶品質研究、玉米雜交等項目涵蓋了物理、生物、化學等幾乎所有學科,具有涵蓋面廣的特點。
此次擬獲獎項目中,大學科研機構、各種研究院所仍然是科研項目的主力,其中僅涉及四川大學就有20多項成果。
企業科研力量正在逐步壯大。在220項成果中,幾乎全部科研成果都是由科研人員聯合開發。大學科研院所之間,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已經開始成為科學研究成功的必由之路。
㈣ 四川省科技成果登記公共服務平台的介紹
四川省科技成果登記公共服務平台是在四川省科技廳領導下,依託四川省科學技術研究成果檔案館,充分利用其全省科技成果登記機構資源,充分利用其信息資源和網路資源,廣泛集成全省科技成果信息資源與服務而建立的一個面向終端用戶、統一服務界面的信息共享平台。
㈤ 四川省科技廳的科技計劃
省級科技計劃1、科技攻關計劃(該計劃始於1981年)。以政府投資為主導的指令性計劃,其宗旨是通過攻關解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中長期重大科學技術問題,促進傳統產業的現代化和產業結構的優化;支持發展高科技並使其產業化;不斷提高我省經濟素質和人民生活質量;增強我省科學技術實力。
應用基礎研究計劃(該計劃始於1984年)。根據我省實際設立的指令性計劃,其宗旨是建立專項資金,用於資助四川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具有應用前景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項目,著眼於科技發展的長遠儲備和高級人才的培養。
軟科學研究計劃(該計劃始於1984年)。以決策科學化服務為目的,綜合運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科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內在聯系及其發展規律,為科學決策提供可選擇方案的指令性科技計劃。
火炬計劃(該計劃始於1986年)。是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指導性計劃,其宗旨是促進高科技成果商品化,高科技商品產業化和高科技產業國際化。
星火計劃(該計劃始於1986年)。是指導性科技開發計劃,其宗旨是把先進適用的科學技術引向農村,引導億萬農民依靠科技發展農村經濟,促進鄉鎮企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村勞動生產率,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重點新產品試制鑒定計劃(該計劃始於1988年)。是為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鼓勵和引導企事業單位積極開發新產品,推動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加強對產品開發的宏觀指導和管理而制訂的專項科技計劃。 (該計劃始於1994年)。是為培養和造就傑出青年科技人才和學科帶頭人,為推動四川省經濟發展、社會繁榮和科技進步培養後備人才和創新團隊。
㈥ 四川省科技成果登記實施細則屬規范性文件嗎是四川省科技廳制定的。
屬於地方政府規章。
地方政府規章的法律效力低於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內,地方性法規與部門容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地方政府規章可以規定的事項包括: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屬於本行政區域具體行政管理的事項。
㈦ 四川省科學技術研究成果檔案館的介紹
四川抄省科學技術研究成果檔案館成襲立於1984年,是四川省科學技術廳直屬事業單位,是四川省和西南地區唯一的科技成果專業檔案館。我館發揮自身獨特的科技成果檔案資源優勢,集成社會各方優勢資源,組織業務骨幹組成專業隊伍,深入開展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服務工作,曾經獲國家檔案局、省科技進步獎、省檔案局一等獎等多項獎勵,為我省科技事業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㈧ 四川省科學技術研究成果檔案館的工作職責
四川省科學技術研究成果檔案館自成立以來,在省科技廳領導下,致力於為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各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提供科技成果登記和統計、技術合同登記和統計、科技成果收集和保管、科技成果信息的發掘、利用和轉化等綜合服務,並且承擔了各類科技服務平台建設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負責四川省科技成果的登記和統計工作,頒發科技成果登記證書,經審查合格登記的科技成果,可以獲得申報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的基本資格,並優先推薦申報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編輯、出版、發行《四川省科學技術成果公報》,向省科技廳、國家科技成果網提供每年科技成果中各種數據的統計報表。
(2)承擔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和統計工作。根據國家科技部《技術合同認定規劃》及相關政策,對符合條件的技術合同進行認定登記;開展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及延伸服務,經認定登記的技術合同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可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撰寫《四川省技術合同統計分析報告》,為科技主管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3)負責全省科技成果檔案的收集、整理、編排、縮微、檔案保存、庫房管理等工作,並進行系統化、信息化、科學化管理。
(4)通過各種方式發掘、交流、利用科技成果檔案中的信息資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轉移和知識流動,提高科技成果檔案信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通過各類科技服務平台建設,整合全省科技成果資源,形成科技創新網路環境,面向全社會提供優質、高效的科技服務。
㈨ 李迦納的科技成果
1、油菜優質高產育種的有關遺傳規律研究,獲1994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1完成人
2、油菜新品種雜油05示範推廣,獲1997年度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第1完成人
3、甘藍型油菜細胞核+細胞質雙重不育系選育研究,獲2002年度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第2完成人
4、甘藍型黃籽油菜新材料的選育與研究,獲2002年度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完成人
5、甘藍型優質雜交油菜「渝雜18」的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獲2000年度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完成人
6、黃籽羽衣甘藍新材料研究與利用,獲2006年度重慶市自然科學三等獎,第1完成人
7、甘藍型黃籽雜交油菜示範推廣,獲2006年度農業部豐收計劃三等獎,第1完成人
8、甘藍型黃籽油菜粒色形成機理及調控技術研究,2005年6月通過重慶市科委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第1完成人
9、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微量花粉調控研究,2000年3月通過四川省科委和重慶市科委共同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第2完成人
10、甘藍型油菜高蛋白材料「輻油一號」,1994年4月通過四川省科委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第1完成人
11、甘藍型黃籽雜交油菜新品種「渝黃3號」,2004年12月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渝審油2005001),第3完成人
12、甘藍型黃籽雜交油菜新品種「渝黃2號」,2004年10月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國審油2004022),第1完成人
13、甘藍型黃籽雜交油菜新品種「渝黃1號」,2001年5月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渝審油2001005),2003年11月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國審油2003024),第1完成人
14、甘藍型油菜新品種「渝油19」,2001年11月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第2完成人
15、甘藍型雜交油菜新品種「渝雜18」,1998年1月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第1完成人
16、甘藍型雜交油菜新品種「渝油12」,1995年5月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第2完成人
17、甘藍型雜交油菜新品種「渝雜09」,1995年3月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第2完成人
18、甘藍型雜交油菜新品種「雜油05」,1994年9月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第2完成人
19、國家發明專利 「甘藍型黃籽油菜粒色調控方法」(專利號ZL200310110898.x),第2發明人
20、國家發明專利「甘藍型油菜含油量調控方法」(專利號ZL200310110899.4),第2發明人
㈩ 退休後獲得的四川省科技成果三等獎,對退休金有影響嗎
沒有影響,如果是退休前獲得的科技成果三等獎,退休後退休金會增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