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始地籍調查與變更地籍調查有何異同
同:調查內容基本一致(宗地權屬狀況調查、界址點認定調查、土地使用情況、地籍測量等內容)異:初始地籍調查是在土地登記前進行的一次性調查,而變更地籍調查是為了地籍資料的現勢性而進行的日常性調查。
❷ 地籍測量
你這是問問題 還是考試啊!
1.先控制後細部 2。無法回答 不知道界線沒有沒變動 沒變動則是地物 有變動則是界線
3.地物,界址點 4你問的應該是地籍初步測量成果吧 肯定是界址點啦
4.宗地圖,地籍圖,面積計算資料等等
5.測量變更後的土地權屬界線,位置,宗地內部地物變化,並計算面積,繪制宗地圖,地籍圖
❸ 地籍測量學的目錄
前言
修訂說明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地籍與地籍測量
第二節 地籍和地籍測量的歷史
第三節 地籍測量學
第二章 土地權屬調查
第一節 土地權屬
第二節 土地劃分與編號
第三節 土地權屬調查
附錄一 城鎮土地利用分類及含義(1989年標准)
附錄二 地籍調查表樣式
第三章 土地利用調查與監測
第一節 土地利用現狀分類
第二節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
第三節 土地利用變更調查
第四節 土地利用動態監測
附錄三 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及含義(1984年標准)
附錄四 全國土地分類(試行)(2002年標准)
附錄五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的編寫
附錄六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檢查驗收
第四章 土地等級調查概述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土地性狀調查
第三節 土地分等定級概述
第四節 土地稅收情況調查
第五章 房屋調查
第一節 房屋調查
第二節 共有面積的分攤
第三節 建築面積計算
第四節 房屋調查的技術要求
第六章 地籍控制測量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地籍測量坐標系〖
第三節 地籍控制測量的基本方法
第七章 界址測量
第一節 界址點的測量方法
第二節 界址點測量的外業實施
第三節 用高精度攝影測量方法加密界址點坐標
第四節 勘界測繪
第八章 地籍圖的測繪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地籍圖的測制
第三節 宗地圖的測制
第四節 土地利用現狀圖與農村居民地地籍圖的編制
第五節 房產圖的測繪
第九章 土地面積測算
第一節 土地面積測算方法
第二節 土地面積測算與平差
第三節 土地面積測算程序與統計
第四節 城鎮宗地面積測算的項目及關系
附錄七 數字求積儀的使用
第十章 變更地籍調查與測量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變更界址測量
第三節 界址的恢復與鑒定
第四節 土地分割測量
第十一章 數字地籍測量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數字地籍測量的軟硬體環境
第三節 野外數字地籍測量
第四節 地籍圖原圖數字化
第十二章 全球定位系統與地籍測量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GPS全球定位系統定位技術
第三節 GPS定位技術的實施
第四節 GPS全球定位系統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
第十三章 土地勘測技術與方法
第一節 地形圖的應用概述
第二節 地形圖的基本應用
第三節 土地測設的基本技術和方法
第四節 土方計算方法
課間實驗指導書
課間實驗一 房屋面積調查
課間實驗二 全站儀的認識和使用
課間實驗三 界址點的測量
課間實驗四 數字測圖軟體的學習和使用
課間實驗五 求積儀的認識和使用
課間實驗六 膜片法及幾何要素圖解面積量算
課間實驗七 地形圖的基本應用
課間實驗八 點的位置的測設
地籍測量集中實習指導書
一、實習目的和內容
二、實習准備
三、流程和基本技術要求
四、控制測量
五、地籍圖測繪
六、成果資料的檢查、上交和驗收
主要參考文獻
❹ 變更地籍測量的特點有什麼
變更地籍測量的特點:
(1)區域分散、范圍小。變更地籍測量一般不進行控制測量及測繪地籍圖,而利用原界址點或原控制點作為控制,利用原地籍圖作為基礎圖件。
(2)變更地籍測量精度要求高。變更地籍測量精度應不低於變更前地籍測量精度。
(3)變更地籍測量任務急。在接受變更權屬調查移交的資料後,應立即進行變更地籍測量,才能滿足變更土地登記或設定土地登記的要求。變更權屬調查和變更地籍測量,通常由同一個外業組一次性完成。
❺ 房產測繪工作主要內容有哪些
不動產測繪 工作
。
不動產測繪是測繪學科的重要部分,其測繪成果具有法律效力,按行業來看,從事不動產測繪與管理的部門和人員最多。不動產測繪所採用的理論、技術與方法和工程測量學的基本相同。
中文名 不動產測繪 外文名 Real estate surveying and mapping 別 稱 地籍測繪 歸 類 測繪學科
測繪有那些證或考
工程測量員,攝影測量員,不動產測繪員,大地測量員
初級,中級,高級,技師,高級技師
概念
不動產(俗稱房地產)是指具有權屬性質的地塊和其上建築物的總稱。不動產與地籍有非常密切的關系。不動產測繪一般稱地籍測繪。地籍有地理性功能經濟功能、產權保護功能、土地利用規劃和管理功能、決策與管理功能。按發展階段可劃分為稅收地籍、產權地籍和多用途地籍。按特點和任務可劃分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初始地籍是指在某一時期內,對其行政轄區內全部土地進行全面調查後,最初建立的冊簿和地籍圖。日常地籍是對土地分布、數量、質量、權屬及其利用的動態變化進行修正和更新。按土地的分布可劃分為城鎮地籍和農村地籍。城鎮地籍的對象是城鎮,農村地籍的對象是城鎮郊區及農村。前者一般採用1:500的大比例尺地籍圖,後者一般採用1:2000 比例尺的地籍圖。
地籍調查
地籍調查是對土地及其附著物的位置、權屬、數量、質量和利用現狀等基本情況進行的技術性工作。地籍調查的內容主要有:土地權屬調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土地等級調查和房產調查。地籍測量是地籍調查的最重要的技術手段。地籍調查應遵循以下原則:實事求是的原則;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則;符合多用途的原則;符合國家土地、房地產和城市規劃等有關法律的原則。地籍調查的程序包括調查准備,調查的組織方案和技術方案,收集資料,外業測量,內業工作,檢查驗收和成果整理。
地籍測繪
地籍測繪主要包括地籍控制測量、界址點測量和地籍圖測繪。其技術與方法與工程測量學中的控制測量和地形圖測繪基本相同。
地籍控制測量
地籍控制測量遵循從整體到局部、由高級到低級布設的原則,可分為基本控制測量和加密控制測量。基本控制測量分一、二、三、四等,可布設相應等級導線網和GPS網。地籍控制網的建立方法與工程式控制制網的相同,可採用常規地面測量方法、衛星定位方法以及衛星和地面測量技術的綜合方法。
界址點測量
界址點是宗地的輪廓點。界址點坐標的精度可根據測區土地經濟價值和界址點的重要程度加以選擇。在我國,對界址點精度的要求也分為不同等級,最高為±5cm。界址點測量方法可採用工程測量學中的各種測量方法,也可用攝影測量方法。
地籍圖測繪
地籍圖是按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關系和專用符號描述地籍及有關地物、地貌要素的圖,是地籍的基礎資料之一。地籍圖覆蓋整個國土,具有國家基本圖的特性。
房產圖測繪
房產圖是全面反映房屋基本情況和權屬界線的專用圖件,也是房產測量的主要成果。按管理需要,分為房產分幅平面圖(簡稱分幅圖)、房產分宗平面圖(簡稱分宗圖)和房產分戶平面圖(簡稱分戶圖)。
房產分幅平面圖
房產分幅平面圖是全面反映房屋及其用地的位置和權屬等狀況的基本圖,是測制分宗圖和分戶圖的基礎資料。分幅圖可以在已有地籍圖的基礎上加房產調查成果製作,也可以以地形圖為基礎測制,還可以單獨測繪。分幅圖,上主要標示的地籍要素和房產要素有:控制點、行政境界、宗地界線、房屋.房屋附屬設施和房屋維護物、宗地號、幢號、房產權號、門牌號、房屋產別、結構、層數、房屋用途和用地分類等。
分宗圖
分宗圖是繪制房產權證附圖的基本圖。分宗圖是分幅圖的局部圖件,其坐標系與分幅圖的坐標系一致。比例尺可根據宗地圖面積的大小和需要在1:100~1:1000之間選用,可在聚酯薄膜上測繪,也可選用其他圖紙。分宗圖的測繪精度一般要求是分宗圖地物點相對於鄰近控制點的點位誤差不超過0.5mm。
分戶圖
分戶圖是在分宗圖的基礎上繪制局部圖,以一戶產權人為單位,表示房屋權屬范圍內的細部圖,以明確異產毗鄰房屋的權屬界線,供核發房屋產權證的附圖使用。
面積量算
地籍測量中的土地面積量算是一種多層次的水平面積測算。例如:一個行政管轄區的總面積、圖幅面積、街坊面積、宗地面積、各種利用分類面積以及土地面積的匯總等。土地面積量算方法有兩種,即解析法與圖解法。
解析法是根據實測的數值計算面積的方法,主要是坐標法,即按地塊邊界拐點的坐標計算地塊面積。其坐標可以在野外直接實測得到,也可以是從已有地圖上圖解得到,面積的精度取決於坐標的精度。當地塊很不規則,甚至某些地段為曲線時,可以增加拐點,測量其坐標。曲線上加密點越多,就越接近曲線,計算出的面積越接近實際面積。
變更測量
變更測量包括地籍變更測量、日常地籍測量、界址變更測量和界址的恢復與鑒定。
地籍變更測量
地籍變更測量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調查與測量之後,為適應日常地籍測量的需要,使地籍資料保持現勢性而進行的土地及其附著物的權屬、位置,數量、質量和土地利用現狀的變更調查。地籍變更的內容主要是宗地信息的變更,又包括更改和不更改宗邊界地信息的變更兩種情況。地籍變更測量包括地籍變更申請、地籍變更測量准備、變更地籍要素的調查和變更登記等流程。變更測量後,應遵循用高精度資料取代低精度資料,用現勢性好的資料取代陳舊資料的原則,對有關地籍資料包括宗地號、界址點號、宗地草圖、地籍調查表、地籍圖、宗地圖及其面積以及房屋的結構、層數、建築面積等作相應的變更,做到各地籍資料之間的一致性、規范性和有序性。上述地籍變更完成後,才可履行房地產變更手續,在土地登記卡或房地產登記卡中填寫變更記事,然後換發土地證書或房地產證書。
日常地籍測量
日常地籍測量主要針對的是未登記發證的土地或房地產的地籍測量。內容包括:土地出讓中的界址點放樁和製作宗地圖;房地產登記發證中的地籍測量;房屋預售調查和房改的房屋調查;工程驗線;竣工驗收測量;征地拆遷中的界址測量和房屋調查。
界址變更測量
界址變更測量是在變更界址調查過程中,為確定變更後的土地權屬界址、宗地形狀、面積及使用情況而進行的測繪工作。界址變更測量包括更改界址和不更改界址的界址變更測量,其中又分原界址點有坐標和沒有坐標兩種情況。它包括界址點檢查和變更測量兩個步驟。
界址的恢復與鑒定
界址點埋設有界標,若界標因人為的或自然的因素發生位移或遭破壞,需及時恢復。恢復界址點的放樣方法同工程測量學中的方法,有直角坐標法、極坐標法和各種交會法。
依據地籍圖或界址點坐標成果在實地確定土地界址是否正確的測量工作稱界址鑒定。通常是在實地界址存在問題或者雙方有爭議時進行。如有坐標成果,且附有地籍控制點時,可採用坐標放樣的方法鑒定。鑒界測量結果核對無誤後,要報請土地主管部門審核備案。
發展歷史
我國和埃及、希臘、羅馬等文明古國都存在古老的地籍記錄。當時的地籍是一種以土地為對象的征稅簿冊,這也就是稅收地籍階段。到了18世紀,土地利用更加多元化,出現了農業、工業、居民地等用地類型。測量技術的發展,使地塊的精確定位、面積計算和圖形描述成為可能。地籍的內容包含了土地及其上附著物的權屬、位置、數量和利用類別。19 世紀,出現了城市地皮緊張和土地交易興隆的狀況,產生了在法律.上保護產權的要求,地籍又擔當起產權保護的任務,產生了產權地籍。進入20世紀,由於人口增長及工業化等因素,地籍涉及房地產管理、土地開發整理、法律保護、財產征稅等各種規劃設計和政府決策,於是形成了多用途地籍。 [1]
❻ 恢復界址點的放樣方法主要有哪些實際作業時,主要包括哪些工作
第二節 變更地籍測量的分類
變更地籍測量包括界址未發生變化宗地的變更地籍測量、界
址發生變化宗地的變更地籍測量及新增宗地的變更地籍測量三種
測量。
一、界址未發生變化宗地的變更地籍測量
界址未發生變化宗地的地籍變更一般不需要到實地進行變更
地籍測量,可在室內依據變更土地登記申請書進行地籍變更。
不需要到實地進行變更地籍測量的地籍變更情況有:繼承土
地使用權、交換土地使用權、整宗地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收回
國有土地使用權、違法宗地經處理後的變更、土地權利人更名、
土地利用類別和土地等級的變更、行政管理區 ( 縣、鄉、鎮 ) 和
地籍管理區名稱的改變、宗地編號和土地登記冊上編號的改變、
宗地所屬地區的區劃的變動、宗地位置名稱的改變等情況。
因宗地內新建建築物、拆遷建築物等情況發生的地籍變更,
也不需要到實地進行變更地籍測量,但實地應重新繪制宗地草
圖。重新繪制宗地草圖時,應充分利用原勘丈數據繪制或修改新
建建築物和拆遷建築物。
土地權利人或國家行政管理部門要求對原宗地進行精確測量
界址點的坐標或精確測算宗地面積時,應實地採用解析法重新進
行地籍測量,並利用變更地籍測量成果取代原成果。
二、界址發生變化的宗地變更地籍測量
界址發生變化宗地的地籍變更應到實地進行變更地籍測量。
變更地籍測量一般採用解析法,暫不具備條件的可以採用《城鎮
地籍調查規程》中規定的其他方法。屬出讓、轉讓國有土地使用
權等對測量精度要求較高的,應當採用解析法進行變更地籍
測量。
無論採用何種方法,測量人員都應首先檢測原控制點及界址
點的精度,確認無誤後再進行變更地籍測量。
( 一 ) 檢查恢復界址點
對界址發生變化宗地的變更地籍測量,在增設新的界址點
前,應利用原宗地草圖的勘丈數據及界址點坐標,檢查原界標是
否移動或丟失。如界標移動、丟失,應利用原測量數據恢復界
標,然後取得有關指界人同意後埋設新界標。對雖已丟失,但變
更後是廢棄的界址點不需恢復。對界址未發生變化宗地的變更地
籍測量,一般不需要檢查界址點位。對新增宗地的變更地籍測
量,若利用原勘丈資料,應對原勘丈資料進行檢查。
界址點的檢查方法一般有:檢查界址點與鄰近界址點或鄰近
地物點的距離、解析法檢查界址點坐標。
1 .檢查界址點與鄰近界址點或鄰近地物點的距離 採用經
檢驗過的鋼尺或電子測距儀在現場直接丈量界址點與鄰近界址點
或鄰近地物點的距離,用檢測數據與原勘文數據或原坐標反算數
據比較 ( 表 5-1) 。採用公式 (5-1) 計算間距中誤差,間距較
差允許誤差是間距中誤差的 2 倍,其間距中誤差及較差允許誤差
應滿足 ( 表 5 — 2) 的要求。
❼ 什麼是變更地籍測量
變更地籍測量 在變更地籍調查過程中,對依法變更後的土地權屬、界址、宗地形狀、面積及其使用狀況所進行的測繪工作。變更地籍測量的主要任務是及時跟蹤土地權屬變更的現狀,為保持地籍資料和土地檔案的現勢性提供測繪技術保障。
❽ 變更地籍調查程序是什麼
變更地籍調查是變更土地登記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變更土地調查工作主要分為資料器材准備、發送變更地籍調查通知書、變更地籍權屬調查、變更地籍測量、地籍資料修正和更新五個階段。
一、資料器材准備內容
(1)土地變更登記申請書;
(2)變更宗地及相鄰宗地的地籍檔案;
(3)變更宗地附近的地籍平面控制點資料;
(4)變更宗地所在的地籍圖;
(5)變更地籍調查通知書;
(6)變更地籍調查所需的表格;
(7)所需的器材用品。
二、發送變更地籍調查通知書
根據變更土地登記申請,發送變更地籍調查通知書,通知申請者及相鄰宗地土地使用者按規定日期到現場指界。有界址變更情況的,應通知申請者預先在實地設立界址標記。
三、變更地籍權屬調查
界址變更必須由變更宗地申請者及相鄰宗地使用者按指定的日期同時到場,共同確認變更界址位置。
相鄰宗地使用者屆時不到現場指界或指界後不簽名確認的,按違約缺席指界處理。
四、變更地籍測量
根據變更權屬調查結果,對變更地籍要素進行實地測量。
五、地籍資料修正與更新
依據變更地籍調查測量結果,對原登記資料中的有關數據進行修正,並對地籍圖及有關匯總統計表冊進行更新。
❾ 恢復界址點的放樣方法主要有哪些實際作業時,主要包括哪些工作回答第二問 不要ctrl+v
第二節 變更地籍測量的分類
變更地籍測量包括界址未發生變化宗地的變更地籍測量、界
址發生變化宗地的變更地籍測量及新增宗地的變更地籍測量三種
測量。
一、界址未發生變化宗地的變更地籍測量
界址未發生變化宗地的地籍變更一般不需要到實地進行變更
地籍測量,可在室內依據變更土地登記申請書進行地籍變更。
不需要到實地進行變更地籍測量的地籍變更情況有:繼承土
地使用權、交換土地使用權、整宗地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收回
國有土地使用權、違法宗地經處理後的變更、土地權利人更名、
土地利用類別和土地等級的變更、行政管理區 ( 縣、鄉、鎮 ) 和
地籍管理區名稱的改變、宗地編號和土地登記冊上編號的改變、
宗地所屬地區的區劃的變動、宗地位置名稱的改變等情況。
因宗地內新建建築物、拆遷建築物等情況發生的地籍變更,
也不需要到實地進行變更地籍測量,但實地應重新繪制宗地草
圖。重新繪制宗地草圖時,應充分利用原勘丈數據繪制或修改新
建建築物和拆遷建築物。
土地權利人或國家行政管理部門要求對原宗地進行精確測量
界址點的坐標或精確測算宗地面積時,應實地採用解析法重新進
行地籍測量,並利用變更地籍測量成果取代原成果。
二、界址發生變化的宗地變更地籍測量
界址發生變化宗地的地籍變更應到實地進行變更地籍測量。
變更地籍測量一般採用解析法,暫不具備條件的可以採用《城鎮
地籍調查規程》中規定的其他方法。屬出讓、轉讓國有土地使用
權等對測量精度要求較高的,應當採用解析法進行變更地籍
測量。
無論採用何種方法,測量人員都應首先檢測原控制點及界址
點的精度,確認無誤後再進行變更地籍測量。
( 一 ) 檢查恢復界址點
對界址發生變化宗地的變更地籍測量,在增設新的界址點
前,應利用原宗地草圖的勘丈數據及界址點坐標,檢查原界標是
否移動或丟失。如界標移動、丟失,應利用原測量數據恢復界
標,然後取得有關指界人同意後埋設新界標。對雖已丟失,但變
更後是廢棄的界址點不需恢復。對界址未發生變化宗地的變更地
籍測量,一般不需要檢查界址點位。對新增宗地的變更地籍測
量,若利用原勘丈資料,應對原勘丈資料進行檢查。
界址點的檢查方法一般有:檢查界址點與鄰近界址點或鄰近
地物點的距離、解析法檢查界址點坐標。
1 .檢查界址點與鄰近界址點或鄰近地物點的距離 採用經
檢驗過的鋼尺或電子測距儀在現場直接丈量界址點與鄰近界址點
或鄰近地物點的距離,用檢測數據與原勘文數據或原坐標反算數
據比較 ( 表 5-1) 。採用公式 (5-1) 計算間距中誤差,間距較
差允許誤差是間距中誤差的 2 倍,其間距中誤差及較差允許誤差
應滿足 ( 表 5 — 2) 的要求。
❿ 什麼是變更地籍測量變更地籍測量與初始地籍測量有什麼不同簡述變更地籍測量的工作程序。
變更地籍測量
一、變更地籍測量概念:是接受變更權屬調查移交的資料後,測量變更後的土地權屬界線、位置、宗地內部地物地類變化,並計算面積、繪制宗地圖、修編地籍圖,為變更土地登記或設定土地登記提供依據。其技術、方法與初始相同。
二、變更地地籍測量的特點:區域分散、范圍小;精度要求高;任務急。
三、變更地籍的資料准備:原有地籍圖和宗地圖的復製件;本宗地及鄰宗地的變更地籍調查表及原有地籍調查表的復製件(包括宗地草圖);有關界址點坐標數據;必須的變更數據的准備;本宗地附近測量控制點成果;
四、變更地籍測量的分類:
1、界址未發生變化的:不需要實地測量,若宗地內建築物等發生變更的,需實地重新繪制宗地草圖。
2、界址發生變化的:檢查恢復界址點;宗地分割或邊界調整測量;宗地合並測量。
界址點的檢查方法:檢查界址點與鄰近界址點或鄰近地物點的距離;解析法檢查界址點坐標。精度:P136。
宗地分割及調整邊界測量放樣數據准備及新增界址點放樣:極坐標法、長度交會法、截距法。
3、新增宗地的。按《城鎮地籍調查規程》進行。
五、宗地面積變更:精度高的取代低的;解析法取代勘測丈法;精度指標2、3、、5、7、1/300。
六、地籍圖變更:用數字法的,要保留歷史每一暑期的數字地籍圖現狀;用模擬法的,地籍鉛筆原圖做永久保存資料完整,在地籍二底圖變更,用紅色筆標明,但一宗地變更兩次或全圖變更數量超過1/3時,應重新繪制二底圖;當一幅圖內或一個街坊宗地變更面積超過1/2時,應進行基本地籍圖的更新測量,重新測繪地籍鉛筆原圖。
七、宗地圖變更:都要依據變更後的地籍圖或宗地草圖,按《城鎮地籍調查規程》重新繪制宗地圖,對原宗地圖不得劃改,加蓋「變更」印保存。
八、其他資料變更:坐標冊變更、面積匯總表、相鄰宗地變更。
成果的整理、歸檔和驗收
成果資料包括:初始地籍調查技術設計書、技術總結、工作報告、土地權屬成果、地籍測量成果等。
地籍調查成果的應用
一、地籍調查成果的特徵:顯著的空間特徵,豐富的屬性描述,強烈的時態性和現勢性。
二、地籍調查成果的應用方式:直接應用(查詢檢索統計)和間接應用(加工後應用和附加信息)。
三、地籍調查成果為城市規劃、土地管理、房地產管理、城市各項管理事業和決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