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人參科研成果

人參科研成果

發布時間:2021-11-30 01:34:34

1. 周俊的貢獻

周俊領導其助手、學生系統地進行了中國山毛櫸科、薯蕷科、人參屬、重樓屬、白前屬、天麻屬、烏頭屬及石竹科中10個屬的酚類、甾體、萜類、配糖體、生物鹼和環肽的植物化學研究,並將上述植物化學與植物親緣系統及植物地理分布相結合,發現18個有應用前景或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天然葯物研製成果已在生產上長期應用(如盾葉薯蕷的薯蕷皂素、秋水仙鹼、天麻素和宮血寧),這些研究富有學術意義和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代表性研究工作有如下:1961年他和同事在推廣木本糧油食品的實踐中,根據對山毛櫸科的澱粉、油脂和鞣質的分析結果,在《雲南學術研究》5期發表了《植物體內有用物質積累和親緣關系的探討:鞣質在山毛櫸科植物中的分布規律》,是國內正式發表的最早的植物化學分類研究論文,並收入馮國楣、周俊編著的《橡子》一書,這一成果被國內木本糧食植物書籍大量引用。1959年,國家急需合成甾體激素和避孕葯原料薯蕷皂苷元(即薯蕷皂素)的國產原料。周俊等承擔了這一任務。終於在1959~1963年完成國產薯蕷屬植物皂苷元的化學成分及分布規律研究,首次發現盾葉薯蕷、正三角葉薯蕷和黃山葯為合成甾體激素的理想原料。1962年他和吳征鎰在上海有機化學所召開的一次天然產物化學討論會上,首次提出薯蕷屬根莖組是中國乃至世界尋找薯蕷皂苷元最有希望的一組,這一推斷為長期生產實踐證明,並在1964年獲科學院優秀成果獎,1978年與江蘇植物所等共獲科學大會獎。1962~1964年完成秋水仙鹼國產資源麗江山慈菇的化學和生產工藝研究,1973年這一成果為昆明制葯廠接受投產。1975年周俊、伍明珠、楊崇仁、馮國楣、吳征鎰發表《人參屬的三萜成分及分類系統和地理分布的關系》研究,首次從化學上揭示三七與人參和西洋參的皂苷化學組成近似,在植物形態上人參、西洋參和三七的根莖是直立型根莖,化學成分不隨地理分布而影響。而人參屬的另一組植物,如珠子參、竹節參、羽葉竹節參的根莖為橫卧型根莖,其皂苷的化學組成以齊墩果烷皂苷為主,葯用價值低,化學成分、植物形態與地理分布有一定關系,這一研究成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及葯學界採用,澄清了人參屬植物研究上的混亂,從而推動了三七及人參屬植物的研究與開發利用。1978~1980年周俊、楊雁賓、楊崇仁相繼發表天麻及同屬植物的化學成分及天麻素合成研究5篇論文,合成的天麻素應用至今,其合成中間體活性更好。與上述研究類似,他在研究蘿摩科牛皮消屬C21甾體配糖體化學的基礎上,與分類學家合作,提出牛皮消屬細根類植物的成分與粗根類不同,應恢復蘿摩科白前屬這一屬名,這一觀點很快為國內外植物分類學家接受。這樣將來新版葯典的中葯白前、白薇和徐長卿的屬名必須據此修改。同樣,中國油脂植物分布規律的研究,亦未發現國內外有相同研究。1988年周俊、呂春朝發表《發展雲南潛在優勢生物資源的若干設想》,他是最早提出《國產紅豆杉植物資源的利用保護的建議》的科學家,此意見為省和國家採納實施。

2. 瑞得生這種人參皂苷膠囊對哪些腫瘤癌症有輔助效果

瑞得生膠囊同時富聚16種稀有人參皂苷成分,是加拿大皇家以諾的重大科研成果,也是全球人參皂苷領域重大科研成果,產品符合加拿大衛生署、美國葯典(USP)標准。

◇產品有效成分清晰,質量穩定,無毒副作用,是功效顯著的純天然現代植物產品。

◇5項重金屬污染檢測、5項細菌感染檢測、60項農葯殘留檢測。

◇每粒瑞得生膠囊所含稀有人參皂苷總量≥60mg,功效成分≥15%。

同時富聚16種稀有人參皂苷成分

瑞得生膠囊同時富聚Rk2、Rg3(S型、R型)、Rh2(S型、R型)、Rg5、Rk1、Rk3、Rh1(S型、R型)、Rh3、Rh4、aPPT(S型、R型)、aPPD(S型、R型)這16種稀有人參皂苷成分,形成協同功效。

瑞得生膠囊三大核心功效

◇降低對化療葯的耐葯性,減少放療、化療對人體正常細胞的傷害。

◇阻滯惡變細胞周期,使活躍的惡變細胞進入G0期休眠狀態。

◇觸發惡變細胞Ca2+/鈣蛋白酶通路,開啟惡變細胞凋亡途徑。

提升患者生存品質

◇修復手術治療後的肌體創傷,體力精力快速恢復。

◇減輕放療、化療後的各種近期或遠期毒副反應。

◇緩解睡眠障礙、飲食障礙、負面情緒、疼痛等各種影響治療與康復的消極因素。

抑制復發轉移

◇遏制惡變細胞增殖,降低體內惡變細胞數量。

◇抑制惡變細胞新生血管生成,切斷惡變細胞營養來源,控制發展。

◇提升免疫力,增強免疫細胞監管惡變細胞的能力,抑制惡變細胞四處遊走而致轉移。

3. 陳星旦的研究成果

五、六十年代,陳星旦做過多項當時屬國內開創性工作,為國家經濟建設與國防科研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我國第一次核試驗中,負責測定爆炸的光輻射威力。在沒有任何資料可循的情況下,獨創性地構思測量方案。提出無需人操作的通量測量系統,可自動顯示「光沖量」積分值,不需外接電源、布點不受場地限制,不受環境干擾、安全可靠,便於核爆後數據回收。設計研製不同工作方式的光輻射感測器,解決大量程、高靈敏度、短時間常數等參數的合理分配。提出定天鏡定標系統,模擬核爆輻射,研製絕對輻射計,實現准確定標。研製的幾種光沖量計,在我國第一次核試驗中取得成功,並被遴選為以後歷次大氣層核試驗必用的輻射測量設備,為光輻射的殺傷效應、殺傷范圍,光沖量隨當量、天氣、距離和爆高等因素的變化規律提供了准確的測試數據。
七十年代中,在中國開拓短波(真空紫外到軟X射線)光學技術研究領域,提出具有先導性和系統性的科研項目,主持研製紫外真空紫外壁穩氬弧標准光源及稀有氣體電離室標准探測器,建立短波光譜輻射強度標准。主持研製軟X射線Penning光源,雙等離子體光源及真空紫外空陰極光源,形成覆蓋8nm-200nm高性能光譜光源系列。主持研製一系列不同波段、不同應用的正入射、掠入射單色儀及攝譜儀。提出開展軟X射線多層膜及其配套技術研究,通過國際合作培養人才,研製鍍膜與檢測設備,研究超光滑光學表面加工及正入射軟X射線成像。在短波光學技術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在軟X射線光源、元件、計量測試及正入射顯微成像等方面,建立起完整配套的技術基礎。為後來承擔的空間短波光學遙感儀器、同步輻射光束線、軟X射線顯微成像、軟X射線空間望遠鏡、軟X射線投影光刻等重大應用研究奠定了技術基礎。為此,先後獲1989年、1991年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1995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均為第一獲獎者。九十年代末至今,致力於近紅外光譜技術與應用研究,在過去主持「七五」、「八五」國家科技攻關專題的基礎上,主持完成了「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課題「糧食品質快速檢測技術和儀器的研究與開發」,先後研製了「三代」濾光片型近紅外漫反射光譜分析儀。近幾年,有幾位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後畢業或出站,擴展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茶葉、人參、燃煤及生化等領域的應用。

4. 楊紅的科研方向及成果

(一)主要研究領域:
1. CFTR氯離子通道相關疾病病理生理學研究
2. CFTR氯離子通道化學遺傳學研究
3. 以膜通道為葯靶的葯物發現
(二)近年來主持的主要科研項目
1.遼寧省重點實驗室項目「CFTR激活劑在慢性胰腺炎疾病預防和治療中的應用」(LS2010094),10萬元,2010-2012。主持人。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CFTR氯離子通道在慢性胰腺炎發病機理及治療中的作用」(No. 30973577),32萬元,2010-2012。主持人。
3.2009年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973項目)「腦血管疾病發生和防治的基礎研究」課題「新的天然活性化合物在腦卒中研究與防治中的應用」(2009CB521908),課題骨幹,主持其中60萬元,2009-2013。主持人。
4.2008年大連市科技局科技計劃項目「基於高通量篩選技術的中葯現代化研究平台建設及腦卒中防治葯物發現」(2008E11SF162),10萬元,2008-2010。主持人。
5.2007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cAMP激活的氯離子通道在遺傳性多囊腎病發病機理中的作用」(NCET-07-0406),50萬元,2007-2009。主持人。
6.2006年遼寧省「高等學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氯離子通道蛋白CFTR在ADPKD中的作用」(2006R33),10萬元,2007-2009。主持人。
7.大連市科學技術基金項目「CFTR在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發病機理中的作用」(2006J23JH018),5萬元,2007-2009。主持人。
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CFTR氯離子通道在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發病機理中的作用」(No. 30570864),26萬元,2006-2008。主持人。
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CLC-7 氯離子通道小分子調節劑的高通量篩選及應用」(No.30470405),21萬元,2005-2007。主持人。
10.國家自然基金委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CFTR氯離子通道在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發病機理中的作用」(30681240605),0.4萬元,2006。主持人。
11.遼寧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CFTR氯離子通道功能敲除豬模型的建立及表型研究「(20060492)。2萬元,2007-2009。主持人。
12.教育部歸國留學人員啟動基金項目「氯離子通道小分子調節劑的高通量篩選及應用」,2萬元人民幣,2004-2006。主持人。
(三)發表的SCI學術論文(*為通訊作者)
1.李坤,刁雲鵬,王明東,楊鬆鬆,張厚利,黃珊珊,楊紅*. 錦燈籠果實的化學成分研究. 有機化學, 2010, 30:128-131.
2.劉軍,於波,金伶伶,麻彤輝,楊紅*。20(S)-原人參二醇促進CFTR氯離子通道開放。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08,29:731-735.
3.劉軍, 石琳琳, 楊紅, 麻彤輝. 細胞運動中的水通道蛋白——細胞遷移及相關生理和病理機制的新視點.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2005, 32:583-586.
4.麻彤輝, 楊紅. 。膜通道研究再獲諾貝爾獎. 特邀評論. 生物物理學報, 2003, 19: 343-346
(四)鑒定成果
1.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cAMP激活的氯離子通道在遺傳性多囊腎病發病機理中的作用」(NCET-07-0406),結題等級為優秀,主持人。
2.大連市科學技術基金項目「CFTR在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發病機理中的作用」(2006J23JH018),2009年通過大連市科技局鑒定,主持人。
3.基因工程新葯——「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2000年通過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審評鑒定,獲得國家新葯證書(國葯證字(2002)S-38號),主要完成人。
4.「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2002年通過教育部鑒定,第三完成人。
5.「纖溶酶原的結構與功能」,2004年通過吉林省科技廳鑒定,第二完成人。
6.「基因工程新葯——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研製」項目,獲2002年度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三完成人。
(五)發明專利
「嘧啶(硫)酮類化合物在制葯中的應用」。發明人:麻彤輝,楊紅。專利號ZL200510017135.X。授權時間:2009年2月15日。
(六)國際學術交流
1.2010年10月在吉林大學主辦的「Channelopathy and Drug Discovery」國際研討會上作題為「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from natural procts」大會特邀報告。
2.2009年11月在德國慕尼黑大學(Ludwig Maximilians University of Munich, LMU)葯學與化學系作題為「A HTS-based Strategy for Discovery of Natural Compound Drug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報告。
3.2007年10月在東北師大主辦「Channelopathy and Drug Discovery」國際研討會上作題為「A High Hit-Rate Strategy to Discover Therapeutic Natural Compound Drugs from Medicinal Chinese Herbs」大會特邀報告。
4.2006年11月在韓國首爾舉行的中韓生物技術雙邊論壇上作題為「The Natural Anthranoids Activate CFTR Chloride Channel ——A New Molecular Mechanism Of Laxative Herbs」大會報告。

5. 楊貴貞的科研成果

《醫學免疫學》 專著 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主編
《人類紅細胞血型學應用理論與實驗技術》 專著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12月 主編
《中華內科學》「臨床免疫學基礎」篇 專著 人民衛生出版社 主編
《21世紀學科發展叢書-免疫學:生命的雙刃劍》專著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 主編
《免疫中葯學》中葯葯理與臨床 專著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9年 主審編委編寫
《人參皂甙對手術應急大鼠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及免疫靶器官中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素、ACTH陽性細胞數的影響》論文 中國神經免疫及精神病學雜志1998,5(1):12教委三等獎
《海馬中一氧化氮通過NPY-PAA調節細胞免疫功能》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志1998,14(1):37 教委三等獎
《抗APO-1單抗促進SEB活化的淋巴細胞凋亡及其與細胞內游離Ca+濃度相關性研究》 論文 解剖學報1998,29(3):275
《神經肽Y基因在哺乳動物CHO中的穩定表達》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志1998,14(5):353 教委三等獎
《神經營養素對小膠質細胞分泌的血漿蛋白溶酶原及其激活因子的調節作用》 論文 中風與神經病雜志1998,15(1):22
《大鼠血纖酶原的純化和鑒定》 論文 中國生物製品雜志1998,15(1):22
《中葯免疫學研究由啟蒙到升華-我與中西醫結合事業》 論文 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
《老齡個體的免疫狀態》 論文 老年醫學與保健1998,4(1):3
《開展博士生免疫學公開課的嘗試》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志1998;14(1):77
《大鼠腦內膠質細胞神經營養素受體的表達》論文 細胞生物學雜志1998,20(4):187
《Preparation of peptide mimicking lipid A epitope using phage display peptide library》 論文 U.S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1999,1:43
《APO-Ⅰ/Fas及其配體介導超抗原SEB誘導的淋巴細胞凋亡》論文 基礎醫學與臨床1999,13(3):57
《試用ICAM-1相關小分子肽抑制角元細胞介導的共刺激反應》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志1999,15(9):402
《IgY抗體對幽門螺旋菌菌體抗原細胞活性的中和作用》論文 中國生物製品雜志1999,12(3):139
《人紅細胞免疫小鼠促腎上腺皮質釋放激素受體的表達特徵》 論文 中國微生物和免疫學雜志1999,19(6):501 教委二等獎
《用原位雜交方法檢測NPYmRNA在PC12細胞中的表達》 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志1999,15(9):66
《炎性細胞因子對人胚胎胰島功能及其分泌IL-6的調控效應》 論文 中華微生物免疫學雜志1999,19(5)42
《中葯免疫學研究的走向》論文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9,10(5)59
《中葯免疫學之我見》研究論文 上海免疫學雜志1999,10(5):257
《神經免疫學進展動向之一-細胞因子神經生物學》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志1999,22(5):17
《噬菌體表達短肽模擬脂多糖類脂A表位的研究》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志1999,15(2):49
《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BPI23-Fcrl fusion protein in E.coli.》 論文 U.S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2000,2:13
《The expression and its specification of the Ku70 gene transferred in LCA.》
論文 U.S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2000,2:71
《變應原卵清蛋白核心表位類似物對小鼠哮喘模型的實驗性研究》 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志2000,16(1)42
《Ku70基因導入人肺癌細胞後的表達及意義》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志2000,16(4):203
《rBP23基因克隆及鑒定》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志2000,16(6):312
《髓磷脂鹼性蛋白促進單核細胞對內皮細胞的粘附效應》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志2000,16(8):423
《VCAM-1核心表位的噬菌體短肽用於EAE的實驗治療》 論文 中國神經免疫學及神經病學雜志2001,8(3):145
《髓磷脂蛋白提純及其對PBMC產生TNF和IFN的影響》 論文 中國神經免疫學及神經病學雜志2001,8(3):148
《膈下迷走神經切斷降低LPS所致大鼠發熱及室旁核、孤束核c-Fos蛋白表達》 論文 中國免疫學雜志2001,17:201
《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大鼠腦血管內皮細胞VCAM-1和MHC-II類分子表達》論文 解剖學報 2002,33(2)
《脂多糖通過誘導白介素-1的生成引起迷走傳入神經活動》論文 生理學報 2002,54(2):111-114
《盛會後的思考》-記第二屆全國中醫葯免疫學術研討會 述評 中國免疫學雜志 2002,1

6. 楊貴貞的人物成就

中葯免疫調節
20世紀50年代楊貴貞教授留蘇回國後,主要從事抗感染免疫和免疫生物學研究,在免疫細胞化學及胸腺功能的研究方面均屬當時國內領先。發現胸腺中可出現免疫應答,有關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通報》(後因文化大革命此項研究中斷)。同時進行了針灸和傳染與免疫關系的研究。60年代初,她已成為中國微生物學、免疫學領域頗有建樹的後起之秀。
自70年代以來,楊貴貞瞄準了發展祖國醫葯與現代免疫學相結合這個重要研究方向,立志為祖國醫學走向世界做出貢獻。曾系列地研究了多種中葯的體內外免疫調整效應。如甘草多糖、樹舌多糖及溫陽方劑、吉林人參、西洋參等水煎劑及提取物有效成分等。為探明中葯免疫調節的作用機制,楊貴貞應用了現代生理學、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等技術。首次用「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網路」的理論指導人參免疫調節機理的研究,發現人參皂甙可通過影響下丘腦-肽能神經元(神經肽Y、CRF)調整應激期動物的免疫功能受抑狀態。1985年以來楊貴貞又首次將當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引入中葯免疫調節的研究,先後從mRNA和DNA 水平探討了人參三醇皂甙對IL-1、2、3、4、5、6等多種細胞因子基因表達的調節作用,使中葯免疫調節機制的研究由整體和細胞水平步入分子和基因水平。這是中葯免疫調節研究的重大突破。《科學通報》曾連續刊載了這一成果。由於楊貴貞在這一領域的豐碩成果及不斷開拓創新的研究思路,《中西醫結合雜志》、《中葯通報》等雜志相繼特邀撰文暢談。楊貴貞現已成為國內該研究領域的學術帶頭人。由於其卓越的工作,1984年、1988年兩次分別被中國葯學會、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推薦並被邀請參加「中日天然葯物學術討論會」和日本「第6回東方醫學會議」,作學術報告及特別講演,引起較大反響,受到國際同行的贊譽。主持召開了第一、二屆全國中醫葯免疫學術研討會,「盛會後的思考——記第二屆全國中醫葯免疫學術討論會」,刊於中國免疫學雜志。楊貴貞在這一領域為開發祖國醫學寶藏,使祖國醫葯走向世界、提高祖國醫學研究水平做出了突出貢獻。
免疫生物工程
楊貴貞教授縱觀現代醫學與免疫學的發展趨勢,創造性地提出了「免疫生物工程」這一概念,並建立了免疫生物工程研究體系,以免疫細胞工程和免疫分子生物學兩個方面為基礎,將其引入到各項免疫學研究中,使科研工作又躍上了一個新台階。
1.細胞工程研究
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開展了多種抗原單克隆抗體的研製工作,獲得了抗白喉類毒素、抗乳鼠星形細胞、抗髓鞘鹼性蛋白、抗大鼠及人IL-2受體、抗人腦膠質瘤細胞、抗人膠質瘤相關抗原獨特型及抗ACTH、抗CRF、抗sIL-2R等單克隆抗體的雜交瘤十餘種。
楊貴貞從事單抗雜交瘤工作有以下特點:①為課題方向服務,使細胞工程成為某一課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圍繞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網路課題,制備了抗MBP、抗星形細胞、抗膠質瘤細胞、抗CRF、抗NPY、抗ACTH等單抗,促進了從不同角度對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的研究;②與臨床相結合,為臨床提供可能的診治制劑,如制備的抗MBP、抗ACTH、抗CRF 單抗可用於臨床診斷,將抗人膠質瘤單抗與抗癌葯(阿黴素)偶聯制備的「導向葯物」對腫瘤細胞有較特異的殺傷活性,制備的內影像型抗獨特型抗體也為研製獨特型疫苗提供了實驗依據。此外,研製成功了sIL-2R檢測試劑盒,曾在國內百餘個科研單位推廣使用,收到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免疫分子生物學研究
在探針標記技術方面,建立了化學法標記生物素探針和發光探針標記技術。以此在國內首次制備了c-fos和c-jun等原癌基因探針,開展了原癌基因與細胞因子相關性的研究,並發現cfos硫化反義寡核苷酸可通過抑制c-fos原癌基因的表達,而對細胞因子表達起抑製作用。採用制備出的小衛星DNA單位點和多位點探針,在白血病與惡性腫瘤中發現小衛星DNA存在多態性變化。此外,圍繞IL-2R鏈基因表達和信息傳遞開展了系列性工作,證實了IL-2R表達在轉錄水平調節、sIL-2R可對IL-2依賴性增殖起雙向調節效應等;同時還探討了IL-2和IL-2R的內在化。這些成果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也為國際上IL-2R研究補充了新資料。
免疫生物工程是免疫學研究的發展趨勢,楊貴貞已率先在這一領域邁出了卓有成效的一步。目前,該教研室已將免疫生物工程作為科研主攻方向。
由於楊貴貞教授的卓越工作,在免疫學的諸多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其深度和廣度在國內均佔有一定位置,在國際上也有一定影響,共發表研究論文200餘篇,並形成了上述三個系列的穩定研究方向,這三個方向是以發展祖國醫學和國力條件為前題,以高技術研究為手段,橫向聯系基礎醫學中眾多學科,如葯理學、分子生物學,構成了一個大的交叉學科,三個研究方向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形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研究體系。這個體系既保證了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又保持了研究工作的連續性,體現了楊貴貞的學術思想和科研風格。楊貴貞的卓越成績和貢獻奠定了她在國內免疫學領域的學術地位。由她主持領導的白求恩醫大免疫學教研室在1989年被國家教委評為全國高校免疫學專業唯一的重點學科點,成為中國重要的免疫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的研究
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免疫學的研究也不僅局限於免疫系統本身,而且越來越重視神經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的相互調節作用,這已成為當代免疫學發展的新分支。國內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尚屬薄弱環節,楊貴貞及時注意了這一發展前景,在國內最早開展了這一課題的研究,現已形成了系列性和連續性的工作,並將該研究與「中葯免疫調節」和「免疫分子生物學」研究相結合,取得了一些開創性的成果。
1.中樞神經系統(CNS)的免疫調節效應:在國內首次闡明了「應激」的免疫生物學效應規律,並發現大腦皮層(左、右半球)對免疫系統有分區管理現象,證實杏仁核、海馬等中樞核團對免疫系統調節的異質性,並探討了其作用機制。
2.發現神經系統的星形細胞是CNS和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的細胞基礎之一,且從星形細胞培養物中檢測到IL-1。
3.免疫細胞表面神經內分泌肽類受體研究:利用放射配基技術,先後對不同類型免疫細胞表面的β-腎上腺素能受體、ACTH受體、CRF受體、NPY受體、血管緊張素Ⅱ(AⅡ)受體等進行了研究,許多結果為國內或國際首次報道。
4.胸腺-神經-內分泌網路研究:在國內首次建立胸腺上皮細胞培養系統,證實胸腺與內分泌系統發育成熟密切相關,同時證實神經-內分泌系統也可影響胸腺的功能。

7. 皇封參是什麼模式

皇封參是國內具有種植、研發、精深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模式的人參飲片製品企業。

皇封參是一種人參製品,共有人參護膚品套盒和紅參蜂王漿兩款產品,其生產方為長白山皇封參股份有限公司,是新三板上市企業。而陸雪則在廣州成立廣州今朝健康產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皇封參的推廣方,以五級分銷的方式大肆宣傳皇封參。

長白山皇封參業有限公司,國內唯一集人參種植、科研開發、精深加工、終端銷售、文化旅遊五位一體的全產業鏈人參企業集團,是目前中國歷史最悠久、產業鏈最完善的有機人參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

自有200萬平方米的皇封參GAP種植基地,科研成果多次榮獲國際、國內頒發的各種榮譽稱號並榮獲39屆布魯塞爾尤里卡世界發明博覽會金獎,產品順利通過中國、歐盟、美國權威機構有機認證,被國家授予國家長白山人參地理標識。

清皇室後裔末代皇帝弟弟愛新覺羅·溥傑先生評價:「皇封參能使康熙和乾隆健康長壽,使歷代皇室貴族終身受益,更應該福澤人類」並親筆為皇封參寫下祝福「祝皇封參走向世界」。

8. 在央視經濟半小時節目看見我們吉林大學葯學院孫德軍教授了,誰知道他的主要研究成果是什麼

人參中最主要的成分就是皂苷提取物,它具有防癌抗腫瘤的葯用功效。多年來吉林大學葯學院孫德軍教授一直在研究如何提高人參皂苷含量。他說:「人參轉化以後,就成了紅參了,那麼用的就是稀有皂苷,或者是苷源,那麼能不能通過這樣一種手段,使人參裡面稀有皂苷或者是苷源的含量提高一些。」孫德軍通過生物轉化技術提高了了人參皂苷含量以後,沒有像很多醫葯專家一樣用它來製造抗腫瘤葯物。他嘗試選用當地30多種新鮮蔬菜、水果分別進行實驗分析,提純出營養成分,製成果蔬提取液。和人參皂苷混合後,再加入大量益生菌,經過發酵。再通過多道過濾、蒸餾後形成可以食用的口服溶液,用來增進腸胃蠕動。

9. 再山上種植人參國家有什麼政策

10. 人參分幾個類別分別有什麼功效

除了人參(野山參)外,市面上常見的參類還包括紅參、花旗參、高麗參,這四種參究竟有何不同?今天,「問上醫中醫堂」就跟大家講講。

人參(野山參)
野山參,味甘微苦,性溫,能補氣、安神、生津。所謂的補氣,也就是增強人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主要用於各種勞傷虛損,倦怠乏力、神經衰弱。

慢性胃炎、胃痛、胃酸過低者食用野山參可使症狀消失,食慾增強,大便正常。

經常感到口渴、虛弱的糖尿病患者服用野山參後能減輕症狀。而且,野山參對於高血壓、心肌營養不良、心絞痛,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都有一定的的輔助作用。

食用方法:

人參江米雞:野山參(鮮)一支30克左右,加黃芪(干)30克左右,加大棗6-10個,江米2-3兩,把參、黃芪、大棗裝在雞肚裡,把雞放在瓷盆里封好後,放在水裡慢火煮之,雞脫骨後,每天早晚食之,約7天吃完。

注意事項:

食用人參時,實症、熱症忌服。由於突然氣壅而得的喘症,或燥熱引起的咽喉乾燥症,一時沖動引發的吐血鼻衄等,均忌用人參。

紅參
紅參是經過清洗、分選、蒸制、晾曬、烘乾等工序加工而成的人參熟用品,為的是能長久保存。

根據2015年的《中國葯典》,紅參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多用於體恤欲脫、肢冷脈微,氣不攝血、崩漏下血。也就是說,經過加工的紅參效果更好,能解除疲勞,保護血管,強壯心臟,增強免疫力。

如果你有怕冷、手腳不暖、眩暈倦怠、四肢乏力、易疲勞、氣短喘促、時感胃中寒冷、長期腹瀉、失眠多夢、陽痿尿頻等,都可選用紅參進補。

食用方法:

泡茶飲用:將紅參切成薄片,取2-3克放在碗內或杯中,加開水沖泡,悶蓋5分鍾後即可服用,反復幾次後將參片嚼服咽下。

注意事項:紅參比人參更容易上火且要看到效果需要長期服用。

花旗參
花旗參也叫西洋參,原產於加拿大的魁北克和美國五大湖區,一般來說,加拿大產的叫西洋參,美國產的叫花旗參。

西洋參性寒,味甘微苦,具有補氣養陰、清火除煩、養胃生津等功效。其優點就在於補氣不生熱,一般用於肺虛、久咳、口咽乾燥、心煩失眠、四肢倦怠、失血氣短等症狀。不過,面色蒼白、臉浮肢腫、心跳緩慢、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脹、舌苔白膩的人忌用花旗參。總的來說,相較於人參,西洋參的補氣作用更溫和一些,但是體質比較好的青年人食用後容易漲肚,建議不要食用。

食用方法:將無皮西洋參放在飯鍋內蒸一下,使其軟化,然後用刀將其切為薄片備用,每次口含幾片,每天用量2~4克。

高麗參
高麗參與吉林延邊、長白山的人參同屬一個品種,僅僅是生長在兩個不同的國家,因此在叫法上有所不同,但同樣有補元氣、生津止渴、寧神益智作用。

食用方法:

將高麗參切成薄片,放在碗內或杯中,用開水沖泡,悶蓋5分後即可服用。

最後,不管是哪種參,都屬滋補之佳品,有輔助治療的功效,絕不等同於葯物,不可替代葯物治療疾病。

閱讀全文

與人參科研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