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比丘尼戒證書

比丘尼戒證書

發布時間:2021-11-29 19:37:30

『壹』 什麼是比丘尼戒

又作比丘尼律儀,通常稱五百戒。
「尼戒,」與「僧戒」相對稱。指正式成為比丘尼之具足戒。
凡是僧尼,應經過完整的受戒作法,方能取得正式僧尼之資格,此稱具足戒。
比丘尼應受持之具足戒,依四分律為三四一戒,南山律師更加七滅諍,遂成三四八戒,故通常雖舉其大數而稱為五百戒,實則僅為三四八戒。
南山律宗之三百四十八戒,即:八波羅夷、十七僧殘、三十舍墮、一百七十八單提、八提舍尼、百眾學、七滅諍。
又依《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戒經》,分舉出:八波羅市迦、二十僧殘、三十三舍墮、一百八十單墮、十一提舍尼、數十條眾學、七滅諍等。
依此戒法,相應修學。一心一說,歡喜無諍,光顯聖教,令安樂住。
竭煩惱海,增長清凈,福利有情,共成佛道。

『貳』 哪裡受比丘尼戒

河南少林寺。盡快和少林寺聯系。
農歷三月開始

『叄』 請問什麼是比丘尼戒,什麼是中國的比丘尼戒

比丘尼就女性出家人或女性僧人,比丘尼戒就是女性僧人所應持守的戒律,共有三百四十八戒。比丘尼戒沒中國外國之分,在佛教里都是一樣的,是佛陀親自製定的,是出家人在僧團中或修行中以及日常言行舉止中必須注意的問題或紀律或制度,不能破犯或違反。
要詳細了解,需要去看經典特別是律藏方面的經典。
阿彌陀佛

『肆』 戒牒證和皈依證有什麼區別

一、簽發機構不同

皈依證是在家(居士)佛教徒的重要證明。到寺院拜一位師傅,請求傳授三皈,舉行皈依儀式,便可獲得。

戒牒則是由僧官機構及傳戒師簽發給受戒僧尼以證明其所取得的資格的憑證。戒牒並不象度牒那樣具有官方色彩,它是佛教內部的一種管理制度,由僧官機構及其僧官直接簽發,或由傳戒師發給。

二、樣式不同

標準的《皈依證》要有三章並存:

1、「寺院公章」最標準的是鋼印,要是紅公章的話,有些寺院是不允許免費進入的(例如:大相國寺);

2、「三寶印」上書「佛法僧寶」或「XXXX寺院佛法僧三寶印」。寺院和寺院不一樣。象徵是三寶發給;

3、「授皈依師私章」。通常是方丈的章子。

戒牒上一般要寫明受戒人,戒名(如菩薩戒等)、日期、傳戒和尚,證戒師、教授師、壇頭、和尚、同學伴侶、同受戒人及受戒發願文,未署僧錄等名,或蓋僧官機構的印章。其中證戒師、教授師、伴侶等有時象徵性地以佛、菩薩代之,簽署者一般為僧錄等高級僧官。

三、用途不同

皈依證代表本人已經正式皈依到佛陀身邊。弟子帶著時常有提醒的作用。皈依證可以證明本人是皈依弟子。出入寺院是為了正常的佛教活動而不是參觀旅遊。可以有別於一般遊客。

戒牒只給三種人看,一是寺廟的管理者,這主要是針對外出掛單的僧人;二是公安機關;三是給自己的師父看。

(4)比丘尼戒證書擴展閱讀:

古代度牒一般由尚書省下的祠部頒發,故亦稱祠部牒。

唐代的度牒都用綾素、錦素、鈿軸製成,其形質與官吏的任命狀「綸誥」相似,宋代一度改用紙造,至南宗仍舊用綾。度牒上一般寫明所度僧尼的法名,俗名 、身份(指明童子或行者及其職銜)、籍貫、年齡、所住或請住持寺院(入何寺院 名籍)、所誦經典、師名等,並有祠部的批文,簽署日期和官署署名等。

僧尼有了度牒,便取得了合法的身份,留居本寺或行游他方都不被為難,可獲免賦稅和勞役、兵役等義務,得到政府的保護。

『伍』 比丘尼戒律是哪些

相信您不是比丘尼,因為比丘授了大戒,每月會誦戒的。
如果您不是比丘尼,建議還是不要去研究戒律,佛制訂的出家戒律有些是在家居士不能看的,不能看的原因倒也不是有什麼秘密,是因為如果在家居士了解了比丘戒律,就會用嚴格的眼光去挑剔出家人的言行,畢竟出家人大部分也是在輪回中流轉,肯定也會有些習氣,這樣不僅不利於僧團的延續發展,也會令在家居士造下重業。
如果您是有心出家的話,您可以先去想發心出家的寺院了解下,當一段凈人,看看自己是否能有出家的福報,這樣還是比較妥當的。
世尊宣講的三百餘會經典看都看不過來,建議還是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學習經典上面,如果想持戒,可以持五戒,八關齋,還有兩種菩薩戒。
阿彌陀佛

『陸』 關於比丘尼的戒律

1.波羅夷:有斷頭、無余、極惡、不共住等義,為戒律中的根本極惡戒。是開除不共住的棄罪,比丘(尼)若犯此法(殺、盜、淫、妄),則喪失其比丘(尼)的資格,無法再生活於僧團之中,死後並墮地獄。此罪如同斷首之刑,不可復生,永被棄於佛門之外。
2.僧伽婆師沙:意譯為眾余、眾決斷、僧初殘,簡稱僧殘。僧眾犯了這方面的戒,等於一位殘廢者一樣,是次於波羅夷的重罪。《毘尼母論》說:「僧殘者,如人為他所斫,殘有咽喉,名之為殘。」犯此罪者,若得清凈大眾為如法說懺悔除罪之法,此罪可除;若無清凈大眾,不可除罪,是名「僧殘」。譬如不真實的情況,隨便誣賴別人、毀謗別人,就犯了僧殘罪。
3.不定:謂實犯與否及所犯何戒猶未審明,尚在懷疑判斷之中。有屏處不定戒、露處不定戒二種。為比丘受持具足戒的部分,比丘尼戒中沒有這一類。
4.舍墮:音譯為尼薩耆波逸提,波逸提的一種。此戒乃警戒由於貪心而集貯無用的長物,助長生死之業,於是墮落三途,故舍棄此等的財物、貪心、罪業,稱為舍墮。犯此罪皆與衣、缽等物品有關,故罰以沒收物品,並於大眾中懺悔。例如把多餘的缽或衣服收藏起來,不肯轉送給他人,超過十日以上不用,就犯了這條戒。
5.單墮:為波逸提之一。與前述舍墮不同的是,此法無物可舍,但乞懺悔,故名單墮。也就是說,舍墮必須捨去犯戒的財物,而單墮則只要向他人懺悔,即可以得到清凈。
6.波羅提提舍尼:簡稱提舍尼。意為向彼悔、對他說。犯此過錯者,必須向一人發露懺悔,是輕罪的一種。
7.眾學:規定有關服裝、食事、威儀等細則,其數眾多,應常習學,故稱眾學;又此戒難持,應加細心注意,故特以學為名。屬突吉羅的輕罪。眾學法相當於今日的生活須知,是我們日常生活的規范。
眾學的數目及內容,因事多而細小,因此諸律所載相異之處不少,其中《四分律》總為百戒,故一般稱百眾學法。又比丘所持及比丘尼所持的百眾學法不相同。
8.滅諍:止滅僧尼諍論所設的方法規定。因有七種,又稱七滅諍。所謂滅諍法即大家意見不合,爭執起來時,要面對面坦誠布公地互相表白說明,解除彼此之間的誤解。一旦化除爭執,事後則不可再有議論,不可背後再搬弄是非。

『柒』 戒牒證和皈依證有什麼區別

皈依證是皈依佛子的證明,約束力較小,戒牒這是菩薩戒和比丘戒、比丘尼戒的證明等級要高於皈依證,約束也較多,日常行持也苦於皈依弟子,受戒後要恪守戒律,不得違反。否則有地獄業報!阿彌陀佛!

『捌』 那些寺院可以授比丘尼戒一個女眾,從出家,沙彌尼,到受比丘尼戒律,都要經過多久,需要達到什麼條件,

1,證件方面:要有身份證,離婚證明,單身者要身份證自己那一頁的復印件(受大戒用)。健康體檢表(受大戒用)。當地派出所證明(這個女眾剛到寺院發心用),證明不是逃犯。
2,以居士身份:佛制,女眾發心出家,到剃度,要至少一年(怕出家後,帶來另一個新生個體。說白了就是怕懷孕)。在這一年內,在寺院發心,學習規矩。
3,以沙彌尼身份:經過至少一年考核,由法師剃度。可以受沙彌尼戒,學習戒律。
4,式叉摩尼(也叫式叉摩諾)身份:女眾獨有的一個戒律,叫「學戒女」,也叫「正學女」。是指,已經出家受了沙彌尼戒的女眾,在成為比丘尼之前,必須要學習的戒律。
5,比丘尼身份:經過了「學戒女」,就可以受三壇大戒了,正式成為一位比丘尼法師。
其中,剃度,受沙彌尼戒,受式叉摩尼戒,都可以在所在寺院,內部受戒,學戒。
6,比丘尼戒:准備身份證,離婚證(或戶口本那頁復印件),健康體檢表,寺院號條(由你師父給開的證明),全國統一的受戒表(寺院會幫你復印好,自己填好,寺院會幫你拿著去宗教局蓋章,本寺院也蓋章。)。
,7,有了證件,帶好戒費(2000--4000),到指定戒場,要經過40--45天左右。到戒場裡面,就聽引禮師安排了。
8,拿到戒牒後,回到本寺院,頂禮,供養你的師父,感謝她。
9,比丘尼受戒後,要在本寺院學習至少五年,學習戒律的 開遮持犯,學會了以後,才可以出外參學,如果五年內沒有學會,要繼續學習。(這點比丘僧是,不知道比丘尼是不是也這樣)
10,女子出家只能一次,所以要珍惜,絕對不要還俗。
11,條件:學歷無限。生活能自理。
12,好像是,四肢不全,等,不能受具足戒,這個請問一下你師父。
13,時間方面:居士到剃度,至少一年;剃度即可受沙彌尼戒。沙彌尼到式叉摩尼,不定,隨緣。式叉摩尼到比丘尼不定,隨緣。
14,戒場:每年全國都有指定大寺院,開戒場,這個,上網一查就知道。
15.,程序:必須由居士發心到剃度,再由寺院推薦去受比丘尼戒。如果自己沒有師父,沒有寺院幫忙,很難的。
基本這樣,如有那裡沒看懂,再發,看到即回。

『玖』 佛家的比丘戒與比丘尼戒二者有何不同

呵呵~~您的問題說好答是非常容易答.說不好答也難以啟齒說明的.為什麼呢?因為牽涉到一個問題.以下就略為說明: 1.比丘戒與比丘尼戒又叫具足戒.也就是出家戒.有一種說法是:出家戒佛制不得與居士知,未免興謗破戒僧眾挑僧眾毛病.以若興毀謗罪在無間永不得出,斷滅佛法. 2.能不能看出家戒好像有正反不同的爭論(反對閱讀的佔大部分).具我所知.泰國那邊的在家居士並沒有這方面的顧忌.至於在大乘佛教地區.如果閱讀過後不要將內容拿來當成批判師父的標准.基本上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現在我就簡述比丘戒與比丘尼戒的大致戒律.至於每條戒律的內容.恕不能在此詳細條陳.請見諒, 具足戒。又稱「三壇大戒」。是東亞(現今日本已經沒有傳授具足戒。)大乘佛教的僧侶應受持之戒律。

顧名思義,具足戒分為三個部份:

沙彌戒:分為十戒
不殺生
不偷盜
不淫泆
不妄語
不飲酒
不著華鬘香油塗身
不歌舞觀聽
不坐卧高廣大床
不非時食
不捉持生像金錢寶物
比丘戒或比丘尼戒:比丘戒有二五○戒,比丘尼戒有三四八戒。以性質分為:
波羅夷(比丘四,比丘尼八)
僧殘(比丘十三,比丘尼十七)
不定(比丘二)
舍墮(比丘三十,比丘尼三十)
單墮(比丘九十,比丘尼一七八)
波羅提提舍尼(比丘四,比丘尼八)
眾學(比丘一百,比丘尼一百)
滅諍(比丘七,比丘尼七)。
菩薩戒:依梵網經,有十重四十八輕戒。
受具足戒有其一定的規矩在。首先,求受戒者應年滿二十歲,身心俱無障礙且有心求受戒者,方可允准受戒。受戒前應如法恭請「三師七證」作為十方戒子之得戒、羯磨、教授三師和尚以及尊證七師。受具足戒之後,才正式具備了比丘或比丘尼的身分。

閱讀全文

與比丘尼戒證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