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文藝復興對近代西方科學技術有何影響
1、文藝復興是一場資產階級在思想文化領域領導的反封建文化運動。它的本質是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在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名義下發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的運動。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文藝復興運動作為一場弘揚新興資產階級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在傳播過程中為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奠定了深厚基礎,也同時為早期的資產階級積累了原始財富。
2、文藝復興運動使正處在傳統的封建神學的束縛中慢慢解放,人們開始從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價值,作為人,這一個新的具體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時代。
3、文藝復興恢復了理性、尊嚴和思索的價值。雖然文藝復興在哲學上成就不大,但是它摧毀了僵化死板的經院哲學體系,提倡科學方法和科學實驗,提出「知識就是力量」,開創了探索人和現實世界的新風氣。文藝復興促進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和發展~
㈡ 列舉文藝復興時期文學,藝術,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 初三歷史
1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名人及其成就:文藝復興時期的自然科學成果及其代表人物。
人物 類別 主要成就 榮譽稱號
但丁 詩人 《神曲》 文藝復興的先驅
喬托 畫家 通過壁畫刻畫人
物復雜的個性 歐美繪畫之父
彼特拉克 詩人和學者 提出以「人學」對
抗「神學」 人文主義之父
薄伽丘 文學家 《十日談》
達·芬奇 畫家 《蒙娜麗莎》、
《最後的晚餐》 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
米開朗琪羅 雕刻家、畫家、 建築師 《大衛》
拉斐爾 畫家、建築師 《西斯廷聖母》
馬基雅維利 政治思想家、歷史學家、
軍事著作家、詩人 《君主論》 其思想被稱為馬基雅維利主義
2.西歐諸國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人 物 國籍 主要思想 代表作
莎士比亞 英國 反映社會現實,體現人文主義思想 《羅密歐和朱麗葉》、《哈
姆雷特》、《奧賽羅》
拉伯雷 法國 提倡人的個性解放 《巨人傳》
伊拉斯謨 德意志 揭露教皇、教士和貴族的愚昧和貪婪 《愚人頌》
塞萬提斯 西班牙 揭示教會的專橫和社會的黑暗 《堂吉訶德》
㈢ 明清科技成果與西方近代自然科學各自的影響
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其它事物一樣,有著一定的歷史繼承性。今天的科學技術,正是由過去的科學技術發展而來的。研究和了解科技發展的歷史,探討它的發展規律,可以起到借鑒歷史,溫故知新的作用。地質學作為一門科學,經歷了自身的產生、發展、成熟的歷程,有著一定的發展規律。作為一門知識,地質學在人類發展進程中起源很早,但直到18世紀才真正作為一門獨立科學建立起來,並在19世紀達到成熟階段。公元15世紀-20世紀初的五百年間,即大致相當我國明清時期,是地質學作為一門科學成長、發展、成熟的關鍵時期,而這五個世紀也是中西方科技發展的關鍵轉折時期:過去一直遙遙領先於世界的中國傳統科技衰落了,而在西方則誕生了近代科學並繁榮發展,中國科技在明清時期大大落後於西方先進水平。地質學作為科學的一個分支,明清時期在中西方也經歷了各自迥然不同的發展歷程,從而造就近代中西方地質科學的不同成就和懸殊地位。本論文通過對明清這段時期中西方地質學發展歷程的回顧和比較,找出差距所在,分析原因,總結近代中西方整個科技發展大勢和經驗教訓,並以史為鑒,從而對當代我國科技發展策略提思獻議,期望以此能對我國科技在新世紀的騰飛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有所助益。 第一部分簡要介紹了論文研究目的和寫作意義,並對國內外相關的研究狀況作了簡單的總結,最後還介紹了文章寫作的思路、研究方法擬解決的科學問題等。 第二部分分別對明清時期中西方社會背景概況作了回顧。通過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及科技發展等幾個方面情況的較詳細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明清這五個多世紀中西方經歷了截然不同的發展歷程。縱觀明、清兩朝五百多年的歷史,與中國前期封建社會相比,其最重要的特徵是:強盛的中國封建社會已不可挽回地走向了衰亡。這種衰亡是全面性的、總體性的,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得十分明顯。中國封建社會進入到明、清時期以後,從整體上講,已是搖遙遙欲墜、每況愈下了。特別是較之突飛猛進的西方各國,更顯得腐敗不堪。當然,這並不排斥中國科學技術在這一時期仍然取得某些局部性的進展。不過,通過全面地分析比較不難看出,中國的科學技術比西方已開始落後,並且差距越來越大。而明清這500多年西方社會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明代(1368—644)正是文藝復興浪潮全面席捲歐洲的時代,歐洲大陸發生了一系列在人類歷史上有深遠影響的重大事件:文藝復興,宗教改革,遠航探險和地理大發現等。在科學領域則發生了第一次科學革命,導致了近代自然科學在西方誕生。清代(1644—1911)則是西方近代社會發展突飛猛進的黃金時代:政治上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西歐各國普遍建立和實行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經濟上出現產業革命,極大地解放了社會生產力,開辟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個新紀元-大工業時代;科學上兩次技術革命,近代自然科學建立成熟並得到飛速發展,各種科技成果發明創造層出不窮,碩果累累,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生活的面貌,西方在世界上率先進入了現代社會。從清朝中葉開始,西方科技水平已大大領先於中國,西方國家國力已全面超過中國,從而也開始了近代西方列強對中國這個昔日東方超級富庶大國的侵略,掠奪和瓜分的罪惡史。 第三部分對明清時中西方地質學發展狀況進行了介紹和回顧。從中可以看出,地質學在西方作為一門科學自文藝復興時期由達·芬奇奠基後穩步發展,自成體系,在一系列地質學家和地質愛好者的共同努力促進下,到十八世紀已作為一門獨立科學成長起來,並在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上半葉經歷了所謂地質學的英雄時代(1790—1830)成熟起來,其標志就是近代地質學的奠基人賴爾的《地質學原理》的出版。近代地質學作為一門獨立科學在西方誕生並成熟了!而明清時期的中國地質學如同其它許多科學知識一樣,仍是零碎而不成體系地只在某些方面和環節取得些成就,如《徐霞客游記》和清初全國地圖繪制。直到1840年鴉片戰爭後由於社會巨變,西方科學技術傳入的影響,中國地質學發展出現一些新特點,近代地質學也慢慢在中國孕育成長了。明清時期,成為中西方科技進程的一個分水嶺,轉折期。地質學作為一門科學知識,明清時期在中西方不同的發展里程和成就鮮明對比正是這一歷史時期科技發展趨勢和科技史特點的實質反映,真實寫照。 第四部分提出問題:「明清以前,中國古代科技成就一直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為什麼到了明清開始衰落,造成明清時中西方科技水平懸殊的主要因素是什麼,近代科學為什麼產生在西方而不是中國?具體地質學方面,近代地質科學為什麼沒能在中國產生?造成明清時期中西方地質學水平的巨大差異原因何在?」,進而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索和解答,認為近代中國科技落後於西方這個問題實質是和近代中國沒能實行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制度,中國沒有成為資產階級共和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造成近代中國科技落後於西方的首要因素就在於明清時中國仍是封建社會,且是極端專制集權的晚期,明清時中國腐朽沒落又專制極端的封建制度是造成近代中國科技遠遠落後西方的罪魁禍首。詳細從「極端皇權專政」「官僚體制」「思想禁錮」「閉關鎖國政策」及「科學家個人命運對比」等六個方面分析了明清封建專制是怎樣阻礙了近代科學在中國的誕生和發展。 第五部分以史為鑒,對我國當代科技發展提出了些建議,主要有四條:一是呼籲解放思想,大力弘揚科學精神,破除一切教條對思想的禁錮,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二是希望健全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倡導自由民主學術之風;三是渴望建立實行現代教育制度和現代考試制度,改革招生體制,讓真正的人才脫穎而出;四告誡在學習汲取西方先進經驗的同時,要密切結合中國實際,發揚中國優秀文化傳統,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科技發展之路。總之,今天我們只有大力弘揚科學精神,保障自由民主,改革教育體制,鼓勵創新行為,扶持科研事業,走中國特色科技體系發展創新之路,中國科技才能獲得真正的解放和騰飛,才可能在新世紀後來居上,趕超西方先進水平!
㈣ 歐洲文藝復興對近代歐洲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哪些貢獻
1、對天文學
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1543年出版了《天體運行論》,在其中提出了與托勒密的地心說體系不同的日心說體系。
義大利思想家布魯諾在《論無限性、宇宙和諸世界》《論原因、本原和統一》等書中宣稱,宇宙在空間與時間上都是無限的,太陽只是太陽系而非宇宙的中心。
伽利略1609年發明了天文望遠鏡,1610年出版了《星界信使》,1632年出版了《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通過對其師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觀測數據的研究,在1609年的《新天文學》和1619年的《世界的諧和》提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判定行星繞太陽運轉是沿著橢圓形軌道進行的,而且這樣的運動是不等速的。
2、對數學
代數學在文藝復興時期取得了重要發展,三、四次方程的解法被發現。義大利人卡爾達諾在他的著作《大術》中發表了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但這一公式的發現實應歸功於另一學者塔塔利亞。
四次方程的解法由卡爾達諾的學生費拉里發現,在《大術》中也有記載。邦貝利在他的著作中闡述了三次方程不可約的情形,並使用了虛數,還改進了當時流行的代數符號。
符號代數學是由16世紀的法國數學家韋達確立的。他於1591年出版了《分析方法入門》,對代數學加以系統的整理,第一次自覺地使用字母來表示未知數和已知數。
韋達在他的另一部著作《論方程的識別與訂正中,改進了三、四次方程的解法,還建立了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方程根與系數之間的關系,現代稱之為韋達定理。
三角學在文藝復興時期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德國數學家雷格蒙塔努斯的《論各種三角形》是歐洲第一部獨立於天文學的三角學著作。
書中對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進行了系統的闡述,還有很精密的三角函數表。哥白尼的學生雷蒂庫斯在重新定義三角函數的基礎上,製作了更多精密的三角函數表。
法國人笛卡兒於1637年,在創立了坐標系後,成功地創立了解析幾何學。費馬建立了求切線、求極大值和極小值以及定積分方法,對微積分做出了重大貢獻。
其將不定方程的研究限制在整數范圍內,從而開始了數論這門數學分支。在和帕斯卡在相互通信以及著作中建立了概率論的基本原則——數學期望的概念
3、對物理學
在物理學方面,伽利略通過多次實驗發現了自由落體、拋物體和振擺三大定律,使人對宇宙有了新的認識。他的學生托里拆利經過實驗證明了空氣壓力,發明了水銀柱氣壓計。
法國科學家帕斯卡發現液體和氣體中壓力的傳播定律;英國科學家波義耳發現氣體壓力定律。笛卡兒運用他的坐標幾何學從事光學研究,在《屈光學》中第一次對折射定律提出了理論上的推證。
他還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動量守恆定律:物質和運動的總量永遠保持不變。笛卡兒對碰撞和離心力等問題曾作過初步研究,給後來惠更斯的成功創造了條件。
4、對生理學和醫學
比利時醫生維薩留斯發表《人體結構》一書,對蓋倫的「三位一體」學說提出挑戰。西班牙醫生塞爾維特發現血液的小循環系統,證明血液從右心室流向肺部,通過曲折路線到達左心室。
英國解剖學家哈維通過大量的動物解剖實驗,發表《心血運動論》等論著,系統闡釋了血液運動的規律和心臟的工作原理。
他指出,心臟是血液運動的中心和動力的來源。這一重大發現使他成為近代生理學的鼻祖。
5、對地理學
航海技術產生了一次革命性地飛躍,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的探險家們開始了一系列遠程航海活動。哥倫布和麥哲倫等人在地理方面的發現,為地圓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印刷術在歐洲的再發現,以及從東方傳過來的造紙、指南針、火葯(中國的四大發明),促使科學思想的迅速傳播。
㈤ 總結隋、唐宋、元、明、清、時期科技與文化成就
一、科技
1、 建築:
(1)隋唐建築的特點:規模宏大,氣魄雄偉,整齊而不呆板,華美而不纖巧。
(2)隋唐代表建築:趙州橋 隋朝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比歐洲早七百多年。長安城(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明宮含元殿,氣勢恢弘,富麗堂皇。
(3)明清代表建築:紫禁城和明長城
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北京城由宮城、皇城和京城三個部分組成,城中心的紫禁城,是皇帝居住之地,北京城布局嚴整,城牆高大雄偉,街道寬廣筆直,是古代城市建築的傑作,是我國也是世界建築之林的瑰寶。
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蜿蜒六千餘公里,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跡(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2、 印刷術:
(1)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2)發展:隋唐時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詩歌等。唐朝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3)傳播及意義:經濟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活字印刷術後來
陸續傳到世界各地。15世紀,歐洲才出現活字印刷,比我國晚了約400年。
3、醫學: 唐代 「葯王」──孫思邈 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著作《千金方》。
明代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葯物學巨著,被譯為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葯學的重要文獻。
4、指南針和火葯:
(1)指南針:戰國時期,製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期,製成指南針,並且開始應用於航海。南宋海外貿易發達,指南針廣泛應用於航海,由阿拉伯商人傳到歐洲,為歐洲國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
(2)火葯:最早由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唐朝末年,火葯開始應用於軍事上。宋朝時期,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主要出現了突火槍、火箭、火炮等火葯武器。
(3)指南針、火葯、印刷術和造紙術,並稱為我國「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
5、天文歷法:
(1)「十二氣歷」:我國北宋時期科學家沈括在他所著的《夢溪筆談》中創制。它是當時一種先進、合理的歷法。800多年後,英國才出現相似的歷法。另外,沈括還預言石油在未來「必大行於世」。石油這一名稱,就是他開始使用的。
(2)《授時歷》: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水利學家郭守敬編制。它與現行公歷基本相同,但比現行公歷的確立早約300年。郭守敬還主持開鑿大運河的一端──通惠河。
6、明代古典科技巨著
作者 著作
李時珍 價值 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葯物學巨著,被譯為多《本草綱目》
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葯學的重要文獻。
宋應星 《天工開物》 總結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等,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徐光啟 《農政全書》 農業網路全書,我國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書籍。
二、文學
1、唐詩
(1)唐朝是我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流傳至今的有兩千多位詩人的近五萬首詩歌。
(2)代表詩人:李白,人稱「詩仙」,他的詩特點: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代表作《早發白帝城》、《蜀道難》等。杜甫,人稱「詩聖」,詩被稱作「詩史」。他的詩特點:或氣魄雄渾,或沉鬱悲愴,語言精練凝重,藝術技巧高超。代表作「三吏」、「三別」。白居易,他提倡詩歌要更多的反映現實生活,達到教育的目的。他的詩特點:直白如話,通俗易懂。代表作《秦中吟》、《新樂府》等。
2、宋詞 (1)詞,唐朝已出現,宋朝時成為主要文學形式。
(2)傑出詞人:蘇軾,北宋文學家。他的詞特點:氣勢豪邁,雄健奔放,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李清照,兩宋之交的女詞人。她的詞特點:風格委婉,感情真摯,清新自然。辛棄疾,南宋詞人。他把豪放風格的詞加以發揚光大,詞中經常傾吐對祖國山河分裂的悲痛。
3、元曲 包括劇曲和散曲,在當時稱為雜劇。代表人物:關漢卿,最出色代表作《竇娥冤》等。
4、明清小說
《三國演義》羅貫中 元末明初 描寫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水滸傳》施耐庵元末明初描寫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
《西遊記》吳承恩 明朝中期 根據民間流傳唐僧取經故事創作。 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
《紅樓夢》曹雪芹、高鶚 清朝 描寫賈、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揭示封建社會必然崩潰趨勢。 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 一
5、明清戲劇——湯顯祖是明朝後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代表作是《牡丹亭》。
清朝中後期以徽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了其它劇種的一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一個新的劇種──京劇。
三、藝術
1、書法
(1)唐朝 顏真卿,創立雄渾敦厚的新書體,稱「顏體」。他是繼王羲之之後,在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柳公權,博採眾長,別出新意,成「柳體」,他的字特點;方折峻麗,骨力勁健。
(2)宋朝 盛行隨意揮灑的行書,著名書法家有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人稱「宋四家」。
(3)元朝 趙孟頫的書法,勁秀雄健,功力深厚。
(4)明朝 1、明朝書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顏骨趙姿」之美。
2、繪畫
(1)唐朝 閻立本,擅長人物故事畫,代表作《歷代帝王像》和《步輦圖》。吳道子,畫藝高超,後世稱他為「畫聖」。名作《送子天王圖》等。另有隋唐時期的石窟藝術。著名代表:莫高窟,堪稱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2)宋朝 張擇端,北宋畫家,代表作《清明上河圖》。
(3)元朝 趙孟頫,元朝著名畫家。當時人稱他的畫屬「神品」。
(4) 明末畫家徐渭擅長潑墨,擅長潑墨,其作品《墨葡萄圖》; 清朝畫派「揚州八怪」,最著名者鄭板橋,其作品有《蘭竹圖》。
3、音樂和舞蹈 ——唐朝著名的歌舞大麴有唐初的《秦王破陣樂》和盛唐的《霓裳羽衣曲》等。
四、史學——北宋 史學家司馬光,他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
部編年體通史巨著。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對研究我國古代歷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㈥ 歐洲文藝復興對近代歐洲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哪些貢獻
自然科學 :
天文學
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1543年出版了《天體運行論》,在其中提出了與托勒密的地心說體系不同的日心說體系。義大利思想家布魯諾在《論無限性、宇宙和諸世界》、《論原因、本原和統一》等書中宣稱,宇宙在空間與時間上都是無限的,太陽只是太陽系而非宇宙的中心。伽利略1609年發明了天文望遠鏡,1610年出版了《星界信使》,1632年出版了《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通過對其師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觀測數據的研究,在1609年的《新天文學》和1619年的《世界的諧和》提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判定行星繞太陽運轉是沿著橢圓形軌道進行的,而且這樣的運動是不等速的。
數學
代數學在文藝復興時期取得了重要發展,三、四次方程的解法被發現。義大利人卡爾達諾在他的著作《大術》中發表了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但這一公式的發現實應歸功於另一學者塔爾塔利亞。四次方程的解法由卡爾達諾的學生費拉里發現,在《大術》中也有記載。邦貝利在他的著作中闡述了三次方程不可約的情形,並使用了虛數,還改進了當時流行的代數符號。符號代數學是由16世紀的法國數學家韋達確立的。他於1591年出版了《分析方法入門》,對代數學加以系統的整理,第一次自覺地使用字母來表示未知數和已知數。韋達在他的另一部著作《論方程的識別與訂正中,改進了三、四次方程的解法,還建立了二次和三次方程方程根與系數之間的關系,現代稱之為韋達定理。 三角學在文藝復興時期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德國數學家雷格蒙塔努斯的《論各種三角形》是歐洲第一部獨立於天文學的三角學著作。書中對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進行了系統的闡述,還有很精密的三角函數表。哥白尼的學生雷蒂庫斯在重新定義三角函數的基礎上,製作了更多精密的三角函數表。
物理學
在物理學方面,伽利略通過多次實驗發現了落體、拋物體和振擺三大定律,使人對宇宙有了新的認識。他的學生托里拆利經過實驗證明了空氣壓力,發明了水銀柱氣壓計。法國科學家帕斯卡爾發現液體和氣體中壓力的傳播定律。英國科學家波義耳發現氣體壓力定律。
生理學和醫學
比利時醫生維薩留斯發表《人體結構》一書,對蓋倫的「三位一體」學說提出挑戰。西班牙醫生塞爾維特發現血液的小循環系統,證明血液從右心室流向肺部,通過曲折路線到達左心室。英國解剖學家哈維通過大量的動物解剖實驗,發表《心血運動論》等論著,系統闡釋了血液運動的規律和心臟的工作原理。他指出,心臟是血液運動的中心和動力的來源。這一重大發現使他成為近代生理學的鼻祖。
「地理大發現」
航海技術產生了一次革命性地飛躍,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的探險家們開始了一系列遠程航海活動。哥倫布和麥哲倫等人在地理方面的發現,為地圓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印刷術在歐洲的再發現,以及從東方傳過來的造紙、指南針、火葯(中國的四大發明),促使科學思想的迅速傳播。
文學
各地的作家都開始使用自己的方言而非拉丁語進行文學創作,帶動了大眾文學,替各種語言注入大量文學作品,包括小說、詩、散文、民謠和戲劇等。
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前期出現了「文壇三傑」。但丁一生寫下了許多學術著作和詩歌,其中著名的是《新生》和《神曲》。彼特拉克是人文主義的鼻祖,被譽為「人文主義之父」。他第一個發出復興古典文化的號召,提出以「人學」反對「神學」。彼特拉克主要創作了許多優美的詩篇,代表作是抒情十四行詩詩集《歌集》。薄伽丘是義大利民族文學的奠基者,短篇小說集《十日談》是他的代表作。
在法國,文藝復興運動明顯地形成兩派,一是以「七星詩社」為代表的貴族派,二是以拉伯雷為代表的民主派。「七星詩社」以龍沙和杜貝萊為代表,在語言和詩歌理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最早提出統一民族語言的主張,促進了法國民族語言和民族文學的發展。然而,他們排斥民間詩歌,只為少數貴族服務。拉伯雷是繼薄伽丘之後傑出的人文主義作家,是法國文藝復興民主派的代表。他用20年時間創作的《巨人傳》是一部現實與幻想交織的現實主義作品,在歐洲文學史和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在英國,代表人物有托馬斯·莫爾和莎士比亞。托馬斯·莫爾是著名的人文主義思想家,也是空想社會主義的奠基人。1516年他用拉丁文寫成的《烏托邦》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第一部作品。莎士比亞是天才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同荷馬、但丁、歌德一起,被譽為歐洲劃時代的四大作家。他的的作品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豐富精煉,人物個性突出,集中地代表歐洲文藝復興文學的最高成就,對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在西班牙,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塞萬提斯和維加。塞萬提斯是現實主義作家、戲劇家和詩人。他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戲劇和小說,其中以長篇諷刺小說《堂·吉訶德》最著名,它對歐洲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維加是戲劇家、小說家和詩人,西班牙民族戲劇的奠基人,被譽為「西班牙戲劇之父」。 他是世界上罕見的多產作家,一生共創作了兩千多個劇本,留傳至今的有600多個,有宗教劇、歷史劇、神話劇、袍劍劇、牧歌劇等多種形式,深刻反映了西班牙的社會現實,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最傑出的代表作是《羊泉村》。
㈦ 16世紀以前,西方科學,科技的主要成就
16世紀前後,近代科學在西方興起,曾領先於世的中國科技卻停留在總結以前技術的水平之上,是古典科技﹑傳統科技,沒有轉化成近代科學。
那麼,近代科技與古典科技有何不同呢?兩者區別在於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在內容上,中國科學的主要成就大多屬於應用科學,如《本草綱目》。西方科學家研究的重點則是對事物及其規律的探索,屬於理論科學,如哥白尼的「日心說」;在研究方法上,中國主要採用傳統的整理典籍和總結經驗的方法,而西方科學家則注重試驗的方法。
16世紀前後,中西科技呈現不同的發展趨勢是由中西資本主義發展﹑思想狀況﹑對外政策的不同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經濟因素。在西方,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成長刺激了對技術的需求,為科學技術的發展積累了物質基礎﹑提供了動力。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解放了思想,為科技的發展提供了思想武器。資產階級革命為科技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因而,近代科技迅速發展;在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自然經濟仍佔主導地位,科技發展缺乏物質基礎和動力。儒家思想禁錮人才,阻礙科技的發展。閉關政策隔絕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總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礙中國近代科技發展的根本原因。
㈧ 中西科技成果的對比分別反映了怎樣的歷史階段特徵
中西科技成果比較
問題:(10分)
(1)根據圖示,指出3世紀以來中西方在科技發展史上的不同趨勢。(2分)
(2)根據圖示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種不同趨勢產生的原因。(8分)
答案】
(1)不同趨勢:15世紀為轉折點,中國從領先到落後,西方從落後到領先。(寫出轉折點15世紀1分,中西不同趨勢1分)
(2)本題評分要求:能從中國與西方且選擇兩個時期進行全面分析,各得4分,共8分;不能較全面的或僅從一個時期分析,酌情給分或不得分。
參考:中國:15世紀以前,中國國家統一,政局長期穩定;生產力發展,農耕文明發達;各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取長補短;教育和科舉的發展;對外開放等。15世紀以後:封建制度日趨腐朽;重農抑商政策;文化專制統治;閉關鎖國。西方:中世紀封建割據、神學束縛等。15世紀以來,民族國家形成、君主專制推行重商主義政策以及新航路的開辟有利於資本主義的興起、發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對思想的解放等促進了近代科技的興起。)
【解析】
試題分析:第(1)問,要正確析圖,找出關鍵點:3世紀和15世紀;正確認識曲線圖的趨勢。第(2)問,要結合這一時期中西雙方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解答。
考點:古代中國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
㈨ 總結歸納中國歷史科技文化方面的相關知識點,成就及相關代表人物 急急急急!!!!!!!!
提供一歌訣:
1.朝代順序歌
夏朝殷商與西周
東周列國分兩段
春秋戰國烽火起
秦朝一統又兩漢
三國鼎立魏蜀吳
西晉東晉前後傳
南朝北朝兩並亡
隨唐一統後五代
宋元明清九百年
辛亥革命皇朝完
2.中國歷史科技文化主要成就
(一)夏商周
炎黃子孫創奇跡,五千年中華文明史。
奴隸社會夏商周,始有文化與科技。
夏朝已經有歷法,人們開始用銅器。
商朝發明甲骨文,記載日食與月食。
商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造型奇。
工藝高超花紋秀,青銅鑄造興盛期。
西周織機能提花,前776(年)月食記。
(二)春秋
春秋文化發達始,《詩經》最早詩歌集,
全書三百零五篇,多為西周春秋詩。
道家老聃《道德經》,儒家學派孔子始;
大軍事家名孫武,《孫子兵法》早著世;
九九乘法口訣表;慧星早歐兩千餘;
發明創造數魯班,攻城器械木雲梯,
木人木鳥木車馬,後世木工尊祖師。
(三)戰國
戰國時期數七雄,屈原《離騷》負盛名,
《孫臏兵法》名著作,司南指向已發明。
神醫扁鵲反迷信,望、聞、問、切診疾病,
丸、散、膏、丹湯葯液,華夏中醫祖師稱。
《黃帝內經》經典書,病理病侯三百種。
馳名中外都江堰,設計主持秦李冰。
三十七次日食測,魯國三十三次證。
魏人石申楚甘德,《甘石星經》定恆星,
八百恆星書中載,一百三十位測定。
天文歷法利農業,春夏秋冬季分清。
思想學派各主張,墨、儒、道、法百家爭。
古代文化瑰寶最,宴樂銅壺銅編鍾。
(四)秦朝
前221(年)秦統一,築接燕趙城萬里,
統一字幣度量衡,秦兵馬俑世奇跡。
(五)漢朝
前202(年)西漢立,兩漢長達四百餘,
文化科技成就多,各族經濟有聯系。
《史記》巨著司馬遷,敘史黃帝——漢武帝。
《九章算術》專書著,二百四十六個題。
蔡倫改進造紙術,原料易找價便宜。
天文歷法張衡精,渾天儀和地動儀,
比歐洲早一千七。
「醫聖」 尊稱張仲景,《傷寒雜病論》醫理。
華佗最早麻醉術,創造體操「五禽戲」。
王充唯物著《論衡》,自然現象日、月食。
劉邦建漢王莽敗,班固《漢書》斷代史。
(六)三國
東漢結束三國續,魏蜀吳國三鼎立,
科技文化促交流,發展生產與經濟。
馬鈞翻車指南車,攻城輸轉發石機。
鍾繇精心研書法,隸書轉化楷字體。
劉徽計算圓周率,一四一六近似值。
(七)晉朝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魏晉各家集精華,
創立獨特書風格,行草若雲驚天下。
顧愷之,擅繪畫,線條優美形神佳,
《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體物精微」妙技恰。
(八)南北朝
民族融合南北朝,各族人民都勤勞,
科學文化得發展,社會生產有提高。
南朝數學祖沖之,前輩成果多吸取,
天文歷法機械學,發明創造出奇跡;
一四一五九二六,一四一五九二七,
精確推算圓周率,比歐洲早一千一(百年);
《綴術》數學專書著,作為教材傳朝日。
北魏農學賈思勰,研究農諺和農業,
最早耕作栽培法,《齊民要術》全總結。
唯物思想數范縝,發表著名《神滅論》,
繼承荀況王充等,思想遺產多寶貴。
北魏雕刻高水平,雲崗石窟規模雄,
藝術寶庫圖精巧,洛陽龍門也著名。
(九)隋朝
雄偉壯觀趙州橋,隋朝王匠李春造,
拱肩加拱減壓力,殃存(世界)最好最古老。
歷經一千三百年,中外橋史位重要。
隋朝發明雕版術,印《金剛經》質量好。
605(年)鑿大運河,南北交通立功勞,
三次派人到流求,五層樓在戰艦造。
(十)唐朝
唐朝分科辦醫校,政府編寫《唐本草》
比歐洲早八百年,著名「葯王」孫思邈,
醫學著作《千金方》,五千處方八百葯。
唐朝已經制火葯,唐末軍事始用早。
燒制著名「唐三彩」,工藝技術顯著高。
天文學家僧一行,子午線長最早定。
隨唐南北又統一,繁榮經濟廣疆域,
封建文化達高峰,成就最大數唐詩;
傳世詩人二千二,留詩四萬八千餘,
內容藝術都完美,李白、杜甫、白居易……
散文韓愈柳宗元,「泰山北斗」名聲譽。
顏真卿,柳公權,「顏筋柳骨」書法奇。
著名畫家閻立本,「畫聖」尊稱吳道子,
隋唐敦煌莫高窟,藝術寶庫世珍異。
(十一)宋朝
宋史學家司馬光,《資治通鑒》世流芳;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汴京繁華全都裝;
北宋遍用指南針,各國大船敢遠航。
《夢溪筆談》沈括著,十二氣歷史首創,
早於英國八百年,自然科學最輝煌;
北宋畢升印刷術,亞歐非洲傳播廣,
比歐洲早四百年,世界文化貢獻長。
宋朝散文進步大,思想現實確表達;
文壇領袖歐陽修,反對空虛辭藻華,
蘇洵、蘇軾和蘇轍,王安石、曾鞏文章佳,
唐代韓愈柳宗元,合稱唐宋八大家。
(十三)元朝
元朝戲劇最發達,涌現大批劇作家,
關漢卿寫《竇娥冤》,思想藝術閃光華。
元科學家郭守敬,創新編制《授時歷》,
精密推算與今同,比公歷早三百年。
元紡織家黃道婆,學習新技實踐中,
創造發明軋棉機,革新工藝適棉農,
傳授黎族紡織術,「烏泥涇被」遠近名。
(十三)明清
明成祖時國力強,鄭和七次下西洋,
1405—1443年,遠洋航行世首創。
《本草綱目》李時珍,葯物研究再創新,
行醫走訪集驗方,詳述各種色彩味。
明末清初宋應星,《天工升物》農工經,
工藝網路全書譽,巨著暢銷日、法、英。
近代科學徐光啟,知識廣博學外技,
《農政全書》農學論,有注有圖有道理。
明清小說最繁盛,眾多作品都著名;
施耐庵寫《水滸傳》,《三國演義》羅貫中,
吳承恩作《西遊記》,曹雪芹著《紅樓夢》
《儒林外史》吳敬梓,《聊齋志異》蒲松齡。
黃宗羲,顧炎武,潛心學術向進步,
封建腐朽敢抨擊,學問踏實名書著;
王夫之,講唯物,重視實踐事學術;
明末清初思想家,一代宗師尊「三儒」。
㈩ 請列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我國在科技教育文藝體育領域取得的各項
尼瑪的這誰知道 你腦子有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