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您好,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項目情況表中取得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主要寫什麼
這個一般復都是跟你的項目制掛鉤的吧,要麼就是你說的專利、論文、獲獎情況這些;如果是軟體的話就取得軟體著作權、軟體產品這些,社會效益感覺跟項目成果關系不是很大,經濟效益可以說一說,沒有規定你要面面俱到,只需要列出主要的幾點即可,有時寫一個點也行的。。我們以前有寫過取得軟體著作權,編號多少,或軟產品,登記號多少,這樣也是可以的。。當然如果項目還沒完成,也可以寫完成了項目測試,解決了項目的什麼問題,預計什麼時候能投產等等,其實沒有規定的模板,可以自由發揮,跟你項目的成果有關即可。
⑵ 2019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研究成果發布會會上都有哪些研究成果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和中國指數研究院主版辦,中國房地產TOP10研究組、中權國指數研究院承辦的「2018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研究成果發布會暨第十五屆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家峰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發布了2018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研究報告及中國房地產百強優秀企業名單
⑶ 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研究成果發布會發布了什麼研究成果是怎麼樣研究出來的
一、研究單位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和中國指數研究院(微博)三家單位共同主辦的「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研究」,自2004年來已連續進行了九年,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相關研究成果已經成為評判房地產企業經營實力及行業地位的重要標准。
二、研究成果
中國房地產TOP10研究組在百強企業研究的基礎上,基於對企業規模性、盈利性、成長性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評價產生了2012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綜合實力TOP10」、「規模性TOP10」、「盈利性TOP10」、「成長性TOP10」、「穩健性TOP10」、「融資能力TOP10」、「運營效率TOP10」和「年度社會責任感企業」。
三、研究方式
企業披露報告、資金報告、銷售報告、行業評測、媒體評價等等
⑷ 黃董良的研究成果
(一)主要論文
[1]多稅種所得課稅制度的成因和改革初探,《財政與金融》(人大復印資料)1987年第11期。
[2]試論稅收管理體制改革,《浙江財經學院學報》,1987年第3期。
[3]亞當·斯密與瓦格納稅收原則論比較與啟示,《稅務學習》,1989年第1期。
[4]國內避稅與防治對策初探,《浙江財經學院學報》,1989年第1期。
[5]試論稅收的重疊度與履蓋面,《浙江財經學院學報》,1990年第1期。
[6]略論稅收立法規范化,《中國稅務》,1989年第8期。
[7]初探稅制改革對會計核算的影響,《浙江財稅與會計》,1994年第2期。
[8]稅收成本芻論,《財經論叢》,1991年第1期。
[9]國內避稅與防治對策再探,《財經論叢》,1995年第6期。
[10]稅務會計及其准則問題,《財經論叢》,1996年第6期。
[11]改革我國企業所得課稅制度的策略思考,《浙江社會科學》,1997年第5期;
[12]兩岸所得稅會計之比較,《會計改革問題研究》,中國財經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13]「稅收活動中的尋租問題」,《稅務研究》,2002年第4期;
[14]「我國稅務會計模式的選擇」,《稅務研究》,2002年第8期;
[15]「企業稅收籌劃的目標定位與風險問題探討」,《稅務研究》,2004年第3期;
[16]「資源流動與稅收政策整合」,《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2年第1期;
[17]「關於會計誠信討論中若干問題的商榷」,《財務與會計導刊》,2004年第4期;
[18]「兩岸增值稅的比較與評價」,《財經論叢》,2001年第6期;
[19]「英國增值稅會計准則及其借鑒」,《財經論叢》,2002年第3期;
[20]「基於公共財政框架的若干稅收問題探討」,《財經論叢》,2004年第2期;
[21]「農業勞動力轉移與我國農業現代化」,《生產力研究》,2002年第5期;
[22]「財會人員是否創造價值」,《浙江財稅與會計》,2000年第4期;
[23]「稅收籌劃的理論界定與實踐方法」,《浙江財稅與會計》,2001年第1期;
[24]「中小企業稅務籌劃的現狀調查分析」,《浙江財稅與會計》,2001年第12期;
[25]「WTO規則下的中國稅制改革」,《浙江財稅與會計》,2002年第10期;
[26]「會計政策與稅收政策的差異及其影響」,《浙江財稅與會計》,2003年第5期;
[27]「關於會計誠信討論中若干問題的商榷」,《浙江財稅與會計》,2003年第12期;
[28]「基於公共財政框架的若干稅收問題探討」,《財政與稅務》,2004年第7期;
[29]「共同知識、會計信息供求與會計信息質量」,《財經論叢》,2005年第3期;
[30]「所得稅會計准則的國際比較」,《商業經濟與管理》,2006年第6期。
(二)著作
[1]副主編:稅務管理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1月;
[2]副主編:稅收大辭典,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3]副主編:國家稅收教程,中國財經出版社,1991年1月;
[4]主編:實用稅收檢查,電子工業出版社,1992年3月;
[5]副主編:集體商業財務會計,電子工業出版社,1991年4月;
[6]主編:股份制企業財務會計,浙江大學出版社,1993年2月;
[7]副主編:會計學原理,電子工業出版社,1993年4月;
[8]主編:新編國家稅收,航空工業出版社,1994年1月;
[9]總纂:企業納稅會計,電子工業出版社,1995年11月;
[10] 總纂:稅收政策與企業決策,中國稅務出版社,1997年8月;
[11]主編:《稅務會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12月;
[12]副主編:《財務會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年9月;
[13]副主編:《企業財務會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7月;
[14]副主編:《會計誠信與新會計法規(2003)》,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7月;
[15]副主編:《會計基礎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7月;
[16]副主編:《新會計准則·會計制度(2004)》,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7月;
[17]副主編:《小企業會計制度講解》,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8月;
[18]副主編:《新會計准則 會計制度(2005)》,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年5月。
(三)主要完成項目
[1]主持「稅收籌劃與中小企業發展研究」,省社科規劃項目M95D23,2000-2001年;
[2]主持「稅制設計研究」,省社聯項目,1996-2001年;
[3]主持「會計政策與稅收政策的協調機制研究」, 省社聯項目03Z24,2003-2004年;
[4]主持「稅務會計研究」,2004-2005年;
[5]主持「會計誠信問題研究」,2003-2004年;
[6]主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務會計制度研究」,2004-2005年。
(四)獲獎情況
[1]財稅實習基地建設初探,浙江省教委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93年;
[2]實用稅收檢查,國家稅務總局,優秀教材中青年獎,1995年;
[3]新編國家稅收,國家稅務總局,優秀教材成果獎;
[4]企業納稅會計,浙江省教委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996年;
[5]初探稅制改革對會計核算的影響,中國會計學會優秀論文三等獎,1995年;
[6]稅務會計及其准則問題,浙江省會計學會優秀成果一等獎,1997年。
⑸ 2019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研究成果發布會上都有哪些研究成果
019年3月19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中指研究院主辦,中國房地產TOP10研究組、中指研究院承辦的2019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研究成果發布會暨第十六屆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家論壇在北京舉行。會議發布了2019年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研究報告及2019年中國房地產百強優秀企業名單。莫天全、劉洪玉、袁東明、黃瑜等嘉賓發表主題演講,全國多家房企代表及媒體精英參會。
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研究,由TOP10研究組對中國最好的開發企業進行研究,已經進行了16年。研究成果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已經成為評判房地產企業經營實力及行業地位的重要標准。
16年以來,研究成果非常顯著,為中國房地產的發展做出了非常好的貢獻:一是百強企業研究促進政府對百強企業的全面了解;二是幫助企業獲得國內外金融機構的特別支持;三是百強企業研究成果被上市公司廣泛引用;四是國內外媒體全方位報道。
我們看一下「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十六年變遷:16年以前百強的名單18家依然還在這個名單裡面,淘汰率是82%;百強企業總資產的均值16年的變遷非常大,增長了76倍;土地儲備規劃建築面積均值增長了近8倍;營業收入的均值16年增長了48倍,凈利潤均值增長了68倍。
我作為兩會的參與者,跟大家談一談兩會過程中房地產方面的幾個感受和一些體會。總的來說,五個方面,宏觀政策、樓市調控、房地產稅立法、土地政策、城市群建設。
-----菁英客服
⑹ 我國現有科技型企業的研究成果有哪些謝謝
作為我國重要科研基地,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轉化近年來明顯提速:大批被束之高閣的成果快步走向生產領域,成果轉化率從40%左右提高到90%,名列全國各省市前茅。其「政策聚焦、政府服務、投資風險社會共擔」的發展模式,專家認為值得各地借鑒和推廣。
來自上海市科委的統計顯示,5年前上海科技成果轉化率在40%左右。經專家評估,最近5年上海有2126項成果達到產業化要求,其中90%的項目已向產業轉化,70%的項目形成規模生產,累計新增產值600多億元,新增就業崗位約10萬個。5年來,上海有1700多個單位,包括研究所、高校、企業參與成果轉化。其中國有企業佔20.3%,民營企業佔68.7%,三資企業佔11%。科技轉化項目年收入超過億元的企業已有20家,年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21家,具備到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或已上市企業40多家。成果轉化項目涉及的電子信息、生物醫葯、新材料和先進製造業四大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分別佔23%、22%、27%、25%左右。
上海產業結構隨著成果轉化加快更為優化。新興科技產業產值已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0%以上。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3%,首次實現了科技對經濟增長從「助推器」到「火車頭」的轉換。
科技成果轉化「上海模式」的核心經驗在於:
(一)集中使用最有激勵作用的政策。《上海市促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的若干規定》率先出台,其中包括18條鼓勵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的優惠政策。根據該規定,凡經專家評估達到成果轉化要求的科技成果,優先貸款並進行融資擔保、允許優先從國內外引進人才、優先徵用土地、優先供電供水。同時,分配製度大膽改革,出台多項分配改革的政策措施,實現技術資本化、資本人格化、要素分配細分化。把報酬與員工的貢獻緊密掛鉤,包括企業可自行決定員工的薪酬;科技成果轉化採用股權分配和效益獎勵,成果轉讓收入可提取20%作為獎金獎給主要研究人員,也可提取成果轉讓收入的30%左右作為科技人員個人持有的股份。
(二)政府向服務要效率。上海市政府於建立了專門進行成果轉化的服務機構-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其任務是:組織專家對申請轉化的科技成果進行鑒定,符合轉化要求的給於認定證書,提供成果轉化所需的相關服務;督促有關部門落實優惠政策。
(三)上海市政府還在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建立了一個由19個政府部門合作辦公的「一門式」服務窗口。包括工商、稅務、海關、土地批租、財政、人事等政府部門在內的這些單位,在一個辦公樓面聯合辦公,使成果轉化企業從項目評估、立項、工商登記、貸款到用水、用電等必辦的手續,一般只要1天辦妥。該服務中心同時創建了整合各類信息資源的平台,為企業、研究所、高校溝通成果轉讓、受讓信息。其中有面向全國高校、研究所、企業的科技項目轉讓和需求的科技網、成果轉化咨詢服務網、投資者信息庫、中介機構信息庫、政策落實信息庫等,使不少原先不為人知的成果較快找到受讓單位。
(四)投資風險共擔。上海市政府、各區縣政府聯合出資設立了成果轉化基金,專門用作科技轉化貸款貼息、股權投資、融資擔保。
⑺ 盧昌崇的研究成果
在《經濟研究》、《中國工業經濟》、《改革》、《財貿經濟》、《經濟學家》、《光明日報》等報刊雜志發表論文80餘篇。代表作《公司治理結構與新老三會關系論》,作為該年度理論經濟學的精華收入《中國經濟學——1994》。出版著作4部,代表作:《企業治理結構——一個組織制度的演進與設計》。譯著3部,代表作:《退出、呼籲與忠誠:對企業、組織和國家衰退的回應》。主持和參與國家級課題8項,代表作:《喬家字型大小:一個蘊含著現代企業本質特徵的經濟組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⑻ 企業公司科研成果在醫院有用嗎
企業公司科研成果,
在醫院不一定有用,
要看成果所在的領域,
是否能夠配合醫院的需要。
⑼ 企業在對研究成果進行保護的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是
企業在對研究成果進行保護的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風險是:1、未能有效識別和保護知識產權,權屬未能得到明確規范,開發出的新技術或產品被限制使用;2、核心研究人員缺乏管理激勵制度,導致形成新的競爭對手或技術秘密外泄。因此,該題目應選擇:D.核心研究人員缺乏管理激勵制度導致秘密外泄。
⑽ 怎麼做到企業需求與科研成果有效對接
啊!
從管理科學來講:不是問題。
但是,從我國來講,真的是個最好的問題。:
這么來講這個問題,會比較清楚和清晰:
定義一: 工廠
我國的工廠,是領導決定生產何種產品的,單純生產領導指示產品的生產車間。
定義二:企業
現代管理科學裡面,定義的企業,是全部產品周期的輪動的生產圈。包括:
1、研發;
2、市場促銷;
3、生產;
4、銷售。
這四個標準的企業運營的部份和流程的管理的部份。
就是說:
現代化的企業的概念,包括的企業運營,第一個環節,就是研發。
而:
我國的傳統,來自前蘇聯老大哥的計劃經濟的模式,工廠和科研院所,是脫節的。工廠只負責生產;研究所負責研究,但是沒有生產機構。產研;研發。都是脫節和不銜接的。於是,最終的壽終正寢,就是前蘇聯的死去;和蘇聯模式的死去。導致了全部東歐所有幾十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死去;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的先驅佛拉吉米爾伊里奇列寧同志領導的工人階級領導的城市領導農村取得革命勝利的革命失敗了。正如:戈爾巴喬夫同志,在蘇聯電視的星台上講的最無奈的話:我們的中央銀行沒有錢了。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失敗了。企業,對於國家,對於主義,對於領袖,對於人民,對於民族,於此。
所以,從100多年前開始於美國的管理科學,把美國,從一個奴隸主和農產主和罪犯流放地的幾個州的工業流放地,演變成了偉大的後工業化的,世界最先進的國家。就是這樣,完全優化,全社會一切的結構和進化程序。使全人類,在所有的不完美里,有了最完美的一門科學的分支:管理科學。為人類創造著幾近完美的產品和生活。萬歲:管理科學。!
領袖教導我們:落後,就要挨打。!
學習,世界最先進的管理科學,是唯一的生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