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國本土沒有獅子,為什麼那麼多地方用獅子來做標志
你所說的圖案和標志英文作"coat of arms",我們一般譯作「盾形紋章」,顧名思義,它是一種形狀像盾牌一樣的紋章(heraldry)。紋章在西方封建社會是貴族家族的標志,「紋章學」在西方歷史上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比如紋章官在戰場上通過辨識對方旗幟上的紋章以確認參戰的各個家族。紋章是屬於某一個家族而不是某一個國家的,因而一個君主制國家的國徽取決於統治者的家族紋章。今天我們所見到的英國國徽的盾形紋章始自維多利亞時代,因為維多利亞作為女性沒有資格繼承漢諾威王位,從此維多利亞這一支失去了漢諾威國王的頭銜(是該家族而不是英國君主失去了漢諾威,因為英國和漢諾維本就是互不統屬的兩個國家)。因而原先處於盾形紋章中央的漢諾威紋章被去掉,這樣盾形紋章中實際剩下三個紋章,英格蘭紋章,蘇格蘭紋章和愛爾蘭紋章。愛爾蘭的紋章我們很熟悉,是一把豎琴,它同時也是當今愛爾蘭共和國的國徽。英格蘭的紋章是紅底三金獅,它起源於諾曼底家族紋章——紅底雙金獅,諾曼征服後諾曼家族的紋章一度被用於英格蘭,其間曾被金雀花王朝的紅底單金獅所取代,獅心理查繼位後採用現在的紅底三金獅,有人解釋在諾曼底家族的紋章上增加一隻金獅意為盎格魯與諾曼的聯合。蘇格蘭的紋章是黃底紅獅,這一紋章始自十二世紀的蘇格蘭國王威廉一世(獅子),一直沿用至今。鷹和獅子是歐洲貴族紋章上最常見的兩種動物圖案,這是古代尚武精神的體現。經歷了近千年的變遷,今天英國國徽上的獅子早已與英國是否出產獅子沒有關系了。
B. 英國王室的標志,為什麼是紋章
當今英國王室的徽章主要來源於漢諾威王朝的標志。
其實西歐社會各國王室都有紋章的,其中世紀法國王室的鳶尾花或百合花紋章。其實新浪愛問和網路文庫有許多關於紋章學的書。你可以查查看。
C. 普通人在英國怎麼才能獲得爵位
普通人在英國可以通過「政治途徑」與「社會途徑」被冊封得到功績勛位。
在英國有三種常見的途徑可以獲得真正貴族身份的「勛爵」稱號:
第一個方式是古老的世襲制度,這一類貴族爵位由歷史原因獲得,並在其家族中世代相傳;
第二是政治途徑,通過在英國某個政黨內工作,作出傑出貢獻,由所在黨派推薦進入上議院,並獲得女王授予稱號,通過這種途徑獲得的爵位只限於本人,不能傳給下一代;
第三是社會途徑,通過在社會上作出傑出貢獻,由專門的委員會推薦進入上議院,並獲得女王授予稱號,這一類的爵位也不能世襲。
(3)英國紋章轉讓擴展閱讀:
在英國,貴族大概可分為世襲貴族、終身貴族和「平民貴族」(從男爵爵位和騎士爵位)三大類。
貴族金字塔上,位於塔尖的當然是王室,王室成員以下,便是傳統世襲貴族「公、侯、伯、子、男」五級爵位了。
在當下這個時代,英王已經很少冊封新的世襲貴族。英國最近一次冊封公爵是在2011年,當時,威廉王子被冊封為劍橋公爵。
傳統世襲貴族爵位代代相傳。例如,黛安娜王妃的哥哥斯潘塞伯爵,就是其家族爵位的第九代傳人,父親過世後,他繼承了父親的爵位,成為新一代斯潘塞伯爵,而在此之前,他的稱號是奧爾索普子爵,現在這一頭銜封給了他的兒子路易斯。
目前,英國非世襲終身貴族的冊封爵位是「男爵」。1992年,撒切爾夫人被冊封為終身貴族,成為林肯郡凱斯蒂文區的女男爵,她的丈夫丹尼斯·撒切爾,則在1991年被封為從男爵;2003年,丹尼斯·撒切爾的兒子馬克·撒切爾繼承該爵位,這也是1965年以來唯一冊立的從男爵爵位。
從男爵爵位高於大部分的騎士爵位,但和騎士一樣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貴族」,仍屬於平民階級。
"騎士」也分三六九等
終身貴族之下就是騎士爵位,冊封後名字前也可冠以Sir/Dame(爵士/女爵士)的尊稱。
騎士爵位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獲得爵士級的騎士勛章,一種是獲得下級勛位爵士,獲得騎士勛章的人可以在名字前冠以Sir/Dame的尊稱,名字後配以勛章的縮寫。
騎士勛章中最高等級的是英格蘭的嘉德勛章,撒切爾夫人就於1995年獲得了該勛章,其地位要高於從男爵。
騎士勛章的最末等是大英帝國勛章,此勛章的獲封人士也最多。
大英帝國勛章包括5個級別:爵級大十字勛章GBE、爵級司令勛章KBE/DBE、司令勛章CBE、官佐勛章OBE、員佐勛章MBE,但只有前兩級——爵級大十字勛章和爵級司令勛章的獲封人,才可以被冠以爵士頭銜。
2013年,「憨豆先生」扮演者羅溫艾金森就獲頒CBE勛章,雖然沒有獲得「爵士」頭銜,但比歌壇天後阿黛爾獲得的MBE勛章高兩級。
獲得「騎士」爵位的另一途徑是獲得下級勛位爵士,這是英國最古老的一種騎士爵位。
獲封下級勛位騎士的大多是最高法院的法官,維珍集團創始人布蘭森先生和廣受尊敬的TVB創始人邵逸夫先生就是下級勛位爵士,曼聯主教練「老爵爺」弗格森獲得的也是下級勛位爵士。
D. 尋找某個英國的徽章的資料,圖片.
英國有好的城堡! 你說的是溫莎堡吧?
你說的徽章是指Coat of Amrs吧! 那我勸你還是死心吧!因為在英國,這些徽章上萬個,每個都代表一個地區,一直隊(足球之類的)或一個組織~。看你描述的應該那一個徽章應該是商店裡的特色貨品吧!沒有什麼意思和資料的!因為那隻是騙錢的英國特色~像這樣的(你描述的徽章)徽章在英國是很常見的!我自己在美術設計也做過一個!只是沒電腦畫的好而已!
Sorry for不能幫到你~如果你想知道比較有名的徽章我到知道一些資料~不過不多!如果你需要可以通過網路消息留言給我! 我會盡量幫你的!
我先給你一些中文資料,不過不多!要英語的我就有好的!呵呵~
紋章(Coat of Arms),指一種按照特定規則構成的彩色標志,專屬於某個個人,家族或團體的識別物。在歐洲中古時代就有自己的紋章體系。
亦稱盾章,指誕生於12世紀戰場上,主要是為了識別因披掛盔甲而無法辯認的騎士;而認為紋章是貴族專利的普遍觀點就源自於此。
從13世紀起,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只要遵守紋章術的規則,任何人都可以擁有和使用紋章。至今,它用以識別個人、軍隊、教會、機關團體和公司企業的世襲或繼承性標記的使用、展示和規則的科學和藝術。
希望能幫到你!
E. 大英帝國勛章的組成
英國君主是本勛章的元首(Sovereign),並任命所有獲勛的人士(但慣例上是根據政府所作的建議任命)。元首下一級是大團長(Grand Master),迄今曾有三人出任,他們分別是威爾士親王愛德華 (1917—1936)、皇太後瑪麗 (1936—1953)、愛丁堡公爵殿下 (1953— )。
大英帝國勛章的各級受勛人數均有限額,爵級大十字勛章只限100位;爵級司令勛章只限845位,而司令勛章則只限8960位。就官佐和員佐兩級而言,人數雖不設限額,可是此兩級在每年授勛的人數分別不可多於858位和1464位。獲勛的人選往往是由英國政府以及一些英聯邦王國政府提出,而依照慣例,所以獲委任到英格蘭及威爾士高等法院供職的女性法官都可獲得DBE勛銜,但相反,同等的男性法官則只獲冊立為下級勛位爵士。
盡管大英帝國勛章是眾騎士勛章之中人數最多的,但能夠憑此勛章而取得騎士爵位的人數卻相對較少。在英國本土,取得大英帝國爵級司令勛章的人士其實只屬少數,獲勛人士向以外國公民和居於海外的英國公民居多。可是在另一方面,大英帝國女性爵級司令勛章卻是英國榮譽系統之中最普遍的女爵士級別,一般而言,如果有男士因功成為下級勛位爵士,那麼同等的女士就可獲爵級司令勛章。
本勛章大多數的獲勛人士都是英國公民,或是奉英女王為首的英聯邦王國子民。至於如果外籍人士獲勛,則只可當作「榮譽會員」,這類人士並不設限,亦不受上面的數字所限制,不過,即使這類外籍人士獲授爵級大十字勛章或爵級司令勛章,他們都不可以在英文名稱前冠上「Sir/Dame」,或在中文名稱後冠上「爵士/女爵士」頭銜。然而,假如這類外籍人士日後入籍成為英國或英聯邦王國的公民,那麼他們便自動成為「正式會員」,可以冠上頭銜。
在大英帝國勛章設立之初,喬治五世曾一並設立了「大英帝國勛位獎章」(Medal of the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到1922年,該獎章更名為大英帝國獎章,雖然獲授此獎章的人士並非大英帝國勛章的成員,但他們仍然會按民事和軍事分類。大英帝國獎章一般授予低級別的政府官員或軍官,至於高級別的政府官員則通常直接獲授大英帝國勛章。自從1992年起,英國政府不再提名任何人士接受大英帝國獎章,但部份英聯邦王國政府至今卻仍然有作出提名。
本勛章共設6位職員:高級教士、司祭長、秘書、注冊官、紋章院長及傳令官。勛章的高級教士由英國聖公會內高級別的倫敦主教擔任;而司祭長則由聖保羅座堂的司祭長出任。本勛章的紋章院長與不少司職紋章的官員一樣,並非英國紋章院的成員;至於傳令官則名叫紫杖傳令官,紫杖傳令官不同於嘉德勛章所附設的黑杖傳令官,他無須在上議院供職。
F. 為什麼紋章會成為英國王室的標志
紋章是一種識別標記,後來代表著家族的血統、起源和地位。你的問題有歧義,或許你想問的是三獅、豎琴等的那個為何成為英國國徽?其實西歐社會各國王室都有紋章的,其中世紀法國王室的鳶尾花或百合花紋章。其實新浪愛問和網路文庫有許多關於紋章學的書。你可以查查看。
G. 英國貴族的徽章怎麼區別
在歐洲的歷史上,徽章可以稱作是榮耀與血統的象徵。幾乎所有的頂級奢侈品與私人家邸,都是以徽章作為家族最高的證明,從而成為全世界無數貴族群堅守的血脈標簽。因為代表著貴族的等級身份,所以對徽章有著嚴格的規定,而且也會隨著貴族的身份與等級的變更而變更。嚴格地說,徽章不能算是王室貴族的專署,但它的存在猶如名片,雖然可以人皆有之,含義卻大不相同。 在17至19世紀,英國紳士對它的迷戀甚至到了連寫信或寫便箋也要用印有英國紳士俱樂部徽章的紙,以此來體現他與他人的身份區別。這樣一來,2004年5月鮑威爾曾為了他的蘇格蘭望族血統,向英國蘇格蘭愛丁堡司章委員會申請過一枚族徽的事,也就不足掛齒了。 猛獸之威 最初,徽章於12世紀在戰場上誕生時,主要是為了從遠處識別因身上穿戴的鎖子甲風帽(直到下巴)和頭盔護鼻遮住了面部變得難以辨認的騎士們。據統計,有三分之一的徽章採用動物為主體的圖案。 其中,鷹和獅子是歐洲貴族徽章上最常見的兩種動物圖案,這是古代尚武精神的體現。中世紀歐洲保存下來的100萬個徽章圖案中,約有15%使用了獅子圖案。或許這種現象與整個西方傳統中,獅子一直是百獸之王以及勇氣、高貴、雄壯、王者之氣的象徵有關。徽章中的獅子常常是直立的或舉起前爪,鬃毛聳立,張嘴大吼,整個身體出奇地瘦削而多毛;顏色常為紅色或金色,舌頭和爪子在色彩上相互映襯。也有很多是兩只獅子相對直立的。喜歡使用獅子徽章的地區包括法國、比利時、盧森堡、丹麥等等。有趣的是,當獅子的頭朝正面時,它就不是獅子,而是豹子了…… 在獅子圖案興起之前,在歐洲很大一部分地區,包括日耳曼、克爾特、以及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一帶,曾經熱衷於以熊為徽章圖案,寓意勇猛。狼的地位也差不多,西班牙和義大利一些地區都喜歡以狼為徽章圖案,寓意英勇和頑強 鷹的圖案在所有徽章中約佔2%,而它在貴族徽章中的使用尤為突出。一直喜歡使用鷹的國家主要有俄羅斯、奧地利、德國、 義大利北部地區。徽章中的鷹一般體正頭側的直立展翅狀,嘴與爪明顯凸起。寓意崇高,尊貴。 貴族中喜歡使用的徽章還有鹿和野豬(他們狩獵的獵物);昆蟲圖案在徽章中使用較少,相對多一些的就是蜜蜂圖案了…… 怪獸,傳說生物在徽章中的使用也不算多。至於馬,則是徽章動物圖案中的重大缺席者,其中原因不得而知,有可能與馬在西歐社會的特殊地位有關,馬作為戰士的夥伴,有的情況下是與人有同等地位的。 「紋章為正在重新組織的社會帶來了新的身份象徵。它有助於將個人置於團體之中,並將團體置於整個社會體系之中。」於是,至13世紀初,各中小貴族都擁有了徽章,徽章的使用同時向非武士、非貴族以及其他不同類型的人群延伸。 2004年5月,當時的國務卿鮑威爾為了彰顯他的蘇格蘭望族血統,曾向英國蘇格蘭愛丁堡的司章委員會申請過一枚族徽,因為鮑威爾的父親雖然是牙買加黑人移民,但母親卻有著直接的蘇格蘭血統。鮑威爾為自己的和家族尋根的行為,後來被許多功名成就的美國、加拿大和澳洲人所接受和效仿,紛紛回到歐洲為自己的家族尋根。 花瓣之美 在各種各樣的徽章圖案中,植物也是貴族們鍾愛的可以入畫的元素之一。其他的非動物類圖記的題材,還包括權杖、水桶、弓箭、戰斧、馬掌、馬刺、鐵錘、星星,還有月牙等,均取自中實際生活的各個方面。正因為內容的紛繁熱鬧,16世紀以後,徽章便成為了充滿炫耀色彩的貴族裝飾品。 素有香氣女王之稱的紅玫瑰,是花的代表。它馥郁濃密而且優雅的香味,容易讓人產生幸福感。所以一直被視為愛與純潔的象徵,花瓣之美甚至被當作英國貴族的徽章來使用。 另一個將花卉用入徽章圖案的國家,是日本。除了歐洲貴族社會之外,世界上只有日本自古用徽章,而且比歐洲更普遍。徽章在歐洲是個人的標識,而日本是家族、家世的記號,所以叫「家紋」,譯作家徽更便於理解。家徽起源於11世紀前半葉,那時候大臣們上朝乘坐「私家車」——牛車,都塗成流行色——黑色,四方輻輳,黑壓壓一片難辨認,有人在車上畫一個記號。在重視門閥的年代,誰干出這種事也不足為奇。子孫們敬祖守成,延續下來固定為家族的徽記,也藉以炫耀門第。 和歐洲的徽章有所不同,日本的家徽基本是單色白底,多構成圓形的對稱。圖案大都取自植物,不像歐洲那麼愛用可怕的動物,也不用魚類。桐最多,雖然是日本的白桐,但緣起想來是中國的傳說梧桐棲鳳凰。13世紀初的太上皇「後鳥羽」多才多藝,甚至親自去捕盜捉賊,他喜愛菊花,採用了菊花圖案,但皇權衰微,葯鋪也敢拿它做招牌。1871年(明治四年)官方規定菊花為皇家所有,從此民間禁用。 喜歡樓主喜歡~ 謝謝~
H. 英國大量出現紋章盤的經濟原因
我考察資產階級經濟制度是按照以下的順序:資本、土地所有制、僱傭勞動;國家、對外貿易、世界市場。在前三項下,我研究現代資產階級社會分成的三大階級的經濟生活條件;其它三項的相互聯系是一目瞭然的。第一冊論述資本,其第一篇由下列各章組成:(1)商品,(2)貨幣或簡單流通,(3)資本一般。前兩章構成本分冊的內容。我面前的全部材料形式上都是專題論文,它們是在相隔很久的幾個時期內寫成的,目的不是為了付印,而是為了自己弄清問題,至於能否按照上述計劃對它們進行系統整理,就要看環境如何了。我把已經起草好的一篇總的導言壓下了,因為仔細想來,我覺得預先說出正要證明的結論總是有妨害的,讀者如果真想跟著我走,就要下定決心,從個別上升到一般。不過在這里倒不妨談一下我自己研究政治經濟學的經過。我學的專業本來是法律,但我只是把它排在哲學和歷史之次當作輔助學科來研究。1842——1843年間,我作為《萊茵報》的編輯,第一次遇到要對所謂物質利益發表意見的難事。萊茵省議會關於林木盜竊和地產析分的討論,當時的萊茵省總督馮·沙培爾先生就摩塞爾農民狀況同《萊茵報》的官方論戰,最後,關於自由貿易和保護關稅的辯論,是促使我去研究經濟問題的最初動因。另一方面,在善良的「前進」願望大大超過實際知識的當時,在《萊茵報》上可以聽到法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帶著微弱哲學色彩的回聲。我曾表示反對這種膚淺言論,但是同時在和《奧格斯堡總匯報》的一次爭論中坦率承認,我以往的研究還不容許我對法蘭西思潮的內容本身妄加評判。我倒非常樂意利用《萊茵報》發行人以為把報紙的態度放溫和些就可以使那已經落在該報頭上的死刑判決撤銷的幻想,以便從社會舞台退回書房。為了解決使我苦惱的疑問,我寫的第一部著作是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批判性的分析,這部著作的導言曾發表在1844年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鑒》上。我的研究得出這樣一個結果:法的關系正像國家的形式一樣,既不能從它們本身來理解,也不能從所謂人類精神的一般發展來理解,相反,它們根源於物質的生活關系,這種物質的生活關系的總和,黑格爾按照18世紀的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先例,概括為「市民社會」,而對市民社會的解剖應該到政治經濟學中去尋求。我在巴黎開始研究政治經濟學,後來因基佐先生下令驅逐移居布魯塞爾,在那裡繼續進行研究。我所得到的、並且一經得到就用於指導我的研究工作的總的結果,可以簡要地表述如下: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築豎立其上並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這只是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於是這些關系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在考察這些變革時,必須時刻把下面兩者區別開來:一種是生產的經濟條件方面所發生的物質的、可以用自然科學的精確性指明的變革,一種是人們藉以意識到這個沖突並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藝術的或哲學的,簡言之,意識形態的形式。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根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據;相反,這個意識必須從物質生活的矛盾中,從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現存沖突中去解釋。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所以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經濟的社會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是社會生產過程的最後一個對抗形式,這里所說的對抗,不是指個人的對抗,而是指從個人的社會生活條件中生長出來的對抗;但是,在資產階級社會的胎胞里發展的生產力,同時又創造著解決這種對抗的物質條件。因此,人類社會的史前時期就以這種社會形態而告終。自從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批判經濟學范疇的天才大綱(在《德法年鑒》上)發表以後,我同他不斷通信交換意見,他從另一條道路(參看他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得出同我一樣的結果,當1845年春他也住在布魯塞爾時,我們決定共同闡明我們的見解與德國哲學的意識形態的見解的對立,實際上是把我們從前的哲學信仰清算一下。這個心願是以批判黑格爾以後的哲學的形式來實現的。兩厚冊八開本的原稿早已送到威斯特伐利亞的出版所,後來我們才接到通知說,由於情況改變,不能付印。既然我們已經達到了我們的主要目的——自己弄清問題,我們就情願讓原稿留給老鼠的牙齒去批判了。在我們當時從這方面或那方面向公眾表達我們見解的各種著作中,我只提出恩格斯與我合著的《共產黨宣言》和我自己發表的《關於自由貿易問題的演說》。我們見解中有決定意義的論點,在我的1847年出版的為反對蒲魯東而寫的著作《哲學的貧困》中第一次作了科學的、雖然只是論戰性的概述。我用德文寫的關於《僱傭勞動》一書,匯集了我在布魯塞爾德意志工人協會上對於這個問題的講演,這本書的印刷由於二月革命和我因此被迫離開比利時而中斷。1848年和1849年《新萊茵報》的出版以及隨後發生的一些事變,打斷了我的經濟學研究工作,到1850年我在倫敦才能重新進行這一工作。不列顛博物館中堆積著政治經濟學史的大量資料,倫敦對於考察資產階級社會是一個方便的地點,最後,隨著加利福尼亞和澳大利亞金礦的發現,資產階級社會看來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這一切決定我再從頭開始,批判地仔細鑽研新的材料。這些研究一部分自然要涉及到似乎完全屬於本題之外的學科,在這方面不得不多少費些時間。但是使我所能夠支配的時間特別受到限制的,是謀生的迫切需要。八年來,我一直為第一流英文的美國報紙《紐約每日論壇報》撰稿(寫作真正的報紙通訊在我只是例外),這使我的研究工作必然時時間斷。然而,由於評論英國和大陸突出經濟事件的論文在我的投稿中占著很大部分,我不得不去熟悉政治經濟科學本身范圍以外的實際的細節。我以上簡短地敘述了自己在政治經濟學領域進行研究的經過,這只是要證明,我的見解,不管人們對它怎樣評論,不管它多麼不合乎統治階級的自私的偏見,卻是多年誠實研究的結果。但是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在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這里必須根絕一切猶豫;這里任何怯懦都無濟於事。」參考資料: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
I. 歐洲中世紀的"紋章院"是怎麼回事
紋章院(The College of heraldrys)
英國紋章院建立於1484年。事實上,早在12世紀就有紋章官(Herald)的出現。開始時,紋章官類似依附於貴族之奴僕,地位相當於魔術師及吟遊詩人。後來被當成比武會上的司儀,宣布比武項目及騎士名單。為識別騎士,必須對盾牌上之盾紋有所膫解及認識,因而產生了紋章藝術的知識和技能。13世紀時,紋章官主要的工作是處理貴族事務。到了14世紀,紋章官之權力有所擴大。15世紀初,最高紋章官(King of heraldrys)已能授命給低級貴族頒贈封號。到了國王停止直接授與紋章時,此一權力便由紋章院代行。
英國紋章院院長為世襲制,下轄13名紋章官,其中3名為高級紋章官。而葡萄牙、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典、英格蘭、愛爾蘭及蘇格蘭皆設有紋章官。君主制度消滅後,紋章仍繼續發展,美國於獨立後仍使用紋章1966年成立紋章院,美國總統約翰遜、尼克森及副總統阿格紐等人之紋章皆是經由該院所批准。
紋章是一種按照特定規則構成的彩色標志,專屬於某個個人、家族或團體的識別物。任何時候,每個人,每個家族,每個人群或團體,始終而且到處可以按照自己的選擇自由地採用紋章,並且根據自己的意願去使用它,唯一應該遵守的條件是不得盜用他人的紋章。並不是只有騎士和貴族才有。
一種紋章由三種要素構成:色彩、盾牌和圖樣。
紋章流傳下來的足足有一百萬種(沒錯,一百萬種)。國王為了亂收費甚至成立了紋章管理局,呵呵
紋章於12世紀誕生在戰場上,主要是為了從遠處可以識別因身上穿戴的鎖子甲風帽(直到下巴)和頭盔護鼻遮住了面部變得難以辨認的騎士們。當時歐洲最大的盔甲產地是米蘭和歌特,質量最好也是這里,歐洲各地的騎士都使用這兩地產的盔甲(GOTHIC PLATE),因此也無法從外觀的盔甲式樣上辨認敵我雙方的騎士。於是騎士們逐漸養成了在自己盾牌的正面展示扁桃狀圖案的習慣,作為在混戰中以及在早期比武時辨認的符號,從而引發了紋章的發展和流行,為了從遠處容易辨認,他們大多採用對比強烈的純色,以及十分明顯的單線條勾勒圖案,這些圖案通常呈幾何、動物或花草形狀,而為了顯示主君在戰場上的位置,不同的圖案還表明紋章使用者的身份。
人們對紋章的認識有一個誤區,人們常常將歸屬於貴族階層與佩戴紋章兩者混同起來。很多外行人始終認為紋章是貴族的標記,只有貴族才能佩戴紋章。然而事實卻是,在歷史上任何時候,每個人,每個家族,每個人群或團體,始終而且到處可以按照自己的選擇自由地採用紋章,並且根據自己的意願去使用它,唯一應該遵守的條件是不得盜用他人的紋章。
當然,盡管人人擁有使用紋章的權力,卻並不是說人人都佩戴紋章,某些階級和社會階層(尤其在古代),相對於其他階層或階級使用紋章的頻率更高,如貴族、高層行政官員與商人、富有的手工藝者(行會)等。這如同現代社會地名片,人人都可以擁有名片,但並非人人都會去製作自己的名片。
紋章興起的時間在第二次十字軍東征與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期間,其出現與封建時代西方社會新秩序密切相關,「紋章為正在重新組織的社會帶來了新的身份象徵。它有助於將個人置於團體之中,並將團體置於整個社會體系之中。」至13世紀初,各中小貴族都擁有了紋章,紋章的使用同時向非武士、非貴族以及其他不同類型的人群延伸。教會本身起初對這一完全在其影響之外形成的體系持謹慎的懷疑態度,直到14世紀紋章的使用已經深入各行各業(有些自耕農也使用紋章了),教會也也轉而完全認同。從此,教會建築成為名副其實的紋章博物館。在地面、牆面、彩繪玻璃、天花板、祭祀物品和主教服裝上到處可見。中世紀的宗教藝術和巴洛克時代藝術中,紋章均佔有重要的地位。
J. 請問英國房屋出租中£350 pcm中的pcm是什麼意思啊
意思是per calendar month。
就是說不管這個月多長,你都得支付350英鎊。
per
prep. 每,每一;經;按照;(紋章)依……的方向
adv. 每,每個
abbr. 時期 (period);人 (person)
雙語例句:
Whatsalarydoyouexpectpermonth?
你期望你每個月的薪水多少?
calendar
n. 日歷;[天] 歷法;日程表
vt. 將…列入表中;將…排入日程表
雙語例句:
There was a calendar on the wall above, with large squares around the dates.
牆的上方曾有一本日歷,日期框在大方格里。
month
n. 月,一個月的時間
雙語例句:
She was here for a month.
她在這里呆了1個月。
(10)英國紋章轉讓擴展閱讀:
英鎊是英國國家貨幣和貨幣單位名稱。英鎊主要由英格蘭銀行發行,但亦有其他發行機構。最常用於表示英鎊的符號是£。國際標准化組織為英鎊取的ISO 4217貨幣代碼為GBP(Great Britain Pound)。除了英國,英國海外領地的貨幣也以鎊作為單位,與英鎊的匯率固定為1:1。
英鎊紙幣主要由英格蘭銀行發行。截止2017年的流通的英格蘭銀行版紙幣分為5英鎊、10英鎊、20英鎊與50英鎊四種。此外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地區也有多家銀行同時發行英鎊,但設計圖案與面額配置各不相同。
在國際上,英鎊的結算上普遍只承認英格蘭銀行版本。在我國,外幣兌換銀行也不兌換且不接收除英格蘭銀行以外其他各銀行發行的英鎊。英格蘭發行的英鎊在新版發行後,普遍情況下舊版的同面值英鎊會在不久後停止流通。
但英格蘭銀行則無期限地接受民眾用舊版紙幣兌換成新版紙幣。即使幾百年前發行的英鎊,英格蘭銀行也會在確認其為真幣的情況下無條件兌換為新版紙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