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河南省成果轉化

河南省成果轉化

發布時間:2021-11-28 13:35:04

A. 河南省科技廳的重點任務

「十一五」期間,我省科技工作要緊緊圍繞建設創新型河南,加快實現中原崛起。在凝煉科技發展戰略重點中,圍繞「攻克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提升競爭力」、「加強科技基礎條件建設」和「加大社會公益性科技研究」三個方面,動員全社會科技資源高效配置,實現關鍵領域的集成創新和突破。
優化科技力量布局,構建並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發展高新技術、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解決現代農業和社會公益性事業發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建立和優化研發支撐體系和資源服務系統,加快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力爭在相對優勢領域或關鍵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一)突出戰略重點,實施重大科技專項
為進一步突出戰略重點,發揮我省優勢,篩選出若乾重大科技專項和重大科技工程,力爭近期取得突破,努力實現科技發展的局部躍升帶動生產力的跨越發展。其目的一是突出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具有重大推動作用的新興先導產業;二是突出對整體提升產業競爭力具有全局性影響,帶動性強的優勢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三是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瓶頸問題;四是突出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加強科技創新基礎性工作。重大科技專項是通過全社會科技資源集成,力爭取得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突破,解決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重點領的關鍵共性技術和制約發展的重大瓶頸問題,並加快實現產業化。
圍繞全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結合《河南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確定的11個重大科技專項,充分論證、分步實施、動態調整。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選育。重點研究農業生物種質資源的創新利用,利用生物、物理、化學等多種方法和手段創造新的種質資源,建立、充實我省優勢作物品系基因資源庫;以改善品質為主,培育專用、優質、高產農作物品種。支持專用小麥、飼料玉米、優質棉花、高蛋白大豆、保健型花生、雙低油菜、出口型芝麻以及地方特色作物新品種選育和配套優質豐產高效栽培技術;支持蔬菜、花卉、經濟林新品種選育,特別是適合保護地栽培的新品種選育引進。到2010年,選育150個左右符合市場要求,加工品質和營養品質優良,適宜不同生態區域、不同熟制、不同加工要求、抗逆能力強、單位面積產量平均提高10%左右的農作物新品種(系)。
農副產品精深加工。 主要研究糧食精深加工技術研究與開發、果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究與開發、肉製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究與開發。「十一五」期間研究開發一批市場前景好、競爭力強、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產品,並實現產業化;開發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中急需的關鍵技術,使我省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先進。超高壓輸變電裝備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重點研究超高壓輸變電和直流輸變電工程中保護技術、控制技術以及閥、開關設備等產品的研究開發與產業化,主要包括高壓直流輸電換流閥及控制保護系統、超高壓輸變電控制保護系統及開關設備。到2010年,在光學互感器、特高壓直流輸電控制保護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實現在我國超高壓直流輸變電控制、保護和開關裝備上的完全國產化;河南省的超高壓及直流輸變電控制、保護和開關裝備占國內市場的50%以上。
數字化裝備關鍵技術。重點研究高檔數控機床設計與製造技術、超高壓輸變電技術及裝備研製、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用裝備設計技術研究開發。「十一五」期間,通過攻關基本實現數控機床、工作母機和重大成套技術裝備的自主設計製造,在高速磨用電主軸及數控機床製造技術、高精度特高壓光學電流互感器實用化關鍵技術、新型高壓開關設備製造等方面取得技術突破。有色金屬精深加工工藝技術及裝備。重點研究鋁合金生產工藝技術與加工裝備研究、鎂合金研究開發、銅合金及製品關鍵技術。到「十一五」末,研製出的新型鋁鎂硅基合金汽車車身板材的力學性能達到或超過美國的汽車車身板材的性能指標,實現快速近終成型鎂合金板材、大型鎂合金鑄件的高效能低成本生產,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鋁基合金和高強、高韌鎂合金及相關的生產技術,完成年產10萬噸無鉛易切削銅合金管棒生產,實現高性能耐蝕銅合金和特種銅合金管件規模化生產。
新型功能材料及製品關鍵技術。主要開展電子玻璃及液晶顯示器件關鍵技術研究、高檔超硬材料製品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和高效優質耐火材料的開發應用研究。「十一五」期間建立國內最大的電子玻璃及液晶顯示器件的生產基地和特種玻璃生產基地。加快提高超硬材料及製品產業規模,高檔產品基本齊全,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50%以上;人造金剛石單次合成量提高2倍以上,高品級金剛石產出率提高1倍以上。開發以礬土合成氮化物為原料的優質高效耐火材料製品。
硅材料及光伏技術。重點研究多晶硅工業化生產技術及裝備、晶硅及硅薄膜太陽能電池。24、36對棒多晶硅還原爐投入工業化使用,建好國內產能最大、自動化水平最高的年產三千噸的多晶硅工業化生產線。圍繞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形成一個包含單晶硅、切片、封裝等企業的產業鏈。實現硅薄膜電池的產業化生產。汽車及零部件設計與製造關鍵技術。重點研究高檔客車及其開發平台、車輛動態性能測試系統、重型專用車等高效運輸裝備,混合動力、替代燃料、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汽車和新型汽車動態參數監視系統、制動系統,汽車自動變速器、水泵、減振器等。開發系列達到國際標准、符合我國實情的高檔新型客車,在重型專用車設計及製造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加速新型專用車研發,建立完善的汽車動態性能測試試驗系統;在CAN匯流排技術的客車應用、汽車部件總成技術上取得突破,以減振器、水泵國內知名汽車配件為基礎,拓展雙功率流轉向操縱系統、自動變速器、動態參數監視系統、制動系統等新型汽車部件等配件體系。
新葯創制及中醫葯現代化。重點開展生物診斷葯物、新型疫苗和新生物葯物的研究;開展中醫葯的診療評價技術標准和治療腫瘤、艾滋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免疫功能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疾病新型中葯的研發,加強中葯資源的利用保護和中葯材的規范種植。開展新型化學合成葯物、抗生素葯物、手性小分子葯物的研究。動物重大疫病預防控制關鍵技術。重點開展禽流感等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禽流感等新型疫苗、快速診斷技術研究與開發和禽流感等綜合防治技術研究,研製出新型高效疫苗,為禽流感等綜合防治提供良好的疫苗。研製出快速檢測試劑盒和試紙條;為綜合防控提供特異、敏感、快速、簡便的診斷和檢測方法。將特異、敏感的檢測診斷方法和新型、高效、安全的疫苗應用於臨床,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篩選疫苗的免疫效果;探索中葯在禽流感等防治中的作用;制定在飼養模式、流通環節中合理有效的防治技術。
清潔能源與節能技術。重點開展電解鋁節能技術研究及推廣、燃料電池工業化生產技術和煤熱解多聯產技術研究。「十一五」末,研製出集成化、智能化的生物質緻密成型成套設備,提高生物質原料密度。建立大型沼氣工業化生產應用示範基地,提高產氣穩定性。分離、純化出產氫速率高的混合菌種,完成可連續產生氫氣的裝置設備的試制。
(二)發揮調控作用,推動實施重大科技工程
重大科技工程是通過政府組織推動和科技資源整合,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促進成果轉化及應用,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結合全省發展需要和實施條件的成熟程度,分批啟動實施科技富民強縣及新農村建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培育、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工程、科技成果轉化及應用推廣和知識產權優勢培育等重大科技工程。科技富民強縣及新農村建設。圍繞新農村建設的重點、熱點問題,加快發展區域特色支柱產業,壯大縣域經濟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加大力度解決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大示範帶動作用且具有廣泛市場開發前景的重大科技難題。支持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扶持發展具有區域特色優勢的科技型產業;加強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依託科技產業帶動農村勞動力轉移;支持對新型農民的科技培訓;加強農村社區和小城鎮科技開發。
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培育。圍繞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以推進實施自主創新跨越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河南為根本目標。加快企業研發中心建設,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研發投入的主體和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結合攻克企業核心技術,支持科研院所與高等院校積極圍繞企業技術創新需求開展產學研多種形式的結合,逐步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符合科技和經濟發展規律的企業創新機制。統籌項目、基地和人才隊伍建設,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通過引導和示範,帶動更多企業走創新主導型發展道路。
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搭建科技人才信息平台,建立健全高層次人才專家庫和各類人才資源信息庫,充分利用網路技術發布人才資源狀況,預測技術需求和人才供求信息。搭建創新創業平台,結合研發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優勢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促進高層次人才流動、聚集高層次人才和優秀科研項目。通過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傑出人才創新基金的支持和引導,大力引進國外智力,培養和造就一批素質高、結構合理的學科帶頭人和人才梯隊,支持、培養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為中原崛起提供人才支撐。
科技成果轉化及應用推廣。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求,加快篩選凝煉科技創新性強,技術關聯度高,產業帶動性大,輻射影響面廣的重大關鍵共性科技成果,組織實施轉化和產業化。依託具備資源、技術和人才優勢的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建設產學研相結合的綜合性和專業化服務平台。按照組織網路化、功能社會化、服務產業化的方向,統籌規劃、整合集成、突出特色,形成服務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科技中介網路。知識產權優勢培育。以增強我省企業和區域知識產權創造、佔有、管理、運營和保護能力為核心,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支持知識產權產出、促進知識產權轉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培養知識產權人才、構建知識產權信息平台等為手段,以形成知識產權制度優勢、資源優勢、運營優勢、保護優勢、文化優勢為目標。促進自主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結合,提升全省綜合競爭力,推動創新型河南的建設步伐。

B. 河南有國家級科技成果評價機構嗎

河南省中創科技抄評價研究院是在國家政策指導和河南省有關部門批准成立的、專業從事於第三方科技成果評價的權威法人機構,研究院得到省市科技部門、教育部門的認可,研究院主要開展科技成果評價(原科技成果鑒定)、高新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科技人才評估及對接等業務。
地址:鄭州市東風路豐慶路交叉口西北角瀚海海尚辦公室區
咨詢:趙老師18638559388

C. 河南省科學發展的基本思路是什麼

自2008年以來,河南省把構建「一個載體三個體系」(以產業集聚區為主的科學發展載體和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城鎮體系、自主創新體系)作為推動科學發展、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基本思路,反映了河南科學發展的本質要求,體現了河南科學發展的總體指向。

一個載體」,就是建設產業集聚區,通過產業的集聚促進生產要素的規模集聚和優化組合,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動力,打造資金、技術和人才高地。
「三個體系」:一是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現代農業、工業主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基礎產業相互支撐、互動發展的產業體系,加快工業化進程;二是現代城鎮體系,按照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著力構建中心城市、縣城、中心鎮、中心村協調發展的城鄉布局結構,以城鎮基礎設施的集中建設,引導產業的集聚發展,實現資源的集約利用,促進人口向城鎮集中,加快城鎮化進程;三是自主創新體系,重點抓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建設一批工程研發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建立健全產學研有效結合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為率先實現崛起提供科技支撐。

河南省在「一個載體三個體系」思路的指導下的做法:
●按照「一個載體三個體系」總體工作布局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把「一個載體三個體系」作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核心支撐
●積極推動「一個載體三個體系」在相互融合中上層次上水平
●把改革創新作為豐富完善「一個載體三個體系」的根本動力
●緊密圍繞「一個載體三個體系」聚焦優質資源增添發展動力
●以更加開放的理念持續拓展「一個載體三個體系」發展空間

「一個載體三個體系」帶來的巨大成果:
●有效的總體工作布局是破解科學發展難題的重要保障
●河南科學發展的一系列深層次矛盾正在被一一破解
●產業集聚區已成為縣域經濟的增長極就業增收的主渠道
●「三個體系」建設促進了河南承接高層次產業轉移能力快速提升
●河南經濟結構逐步得到優化過渡依賴投資局面得到扭轉
●資源環境約束得到有效緩解美麗河南建設展現廣闊前景

D. 河南省高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怎麼樣

簡介:河南省高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是河南省科學技術廳直屬事業單位,是「全國專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服務聯盟」屬會員單位。是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養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家為宗旨的科技創業服務機構。
法定代表人:周延卿
成立時間:1993-06-06
注冊資本:1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100001000280
企業類型:全民所有制
公司地址:鄭州市緯二路73號

E. 河南省科技廳的發展規劃

「十一五」是我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自主創新跨越發展戰略,奮力實現中原崛起進程的重要時期,為此要全面貫徹全省科學技術大會精神,落實《關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建設創新型河南的決定》,實施《河南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創新型河南奠定基礎。
一、取得的成就與面臨的形勢
(一)「十五」期間科技工作取得的成就
「十五」期間,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科技工作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機遇,真抓實干,加快發展。在「科教興豫」、「人才強省」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及「創新、產業化」方針指導下,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應用開發研究水平顯著提高,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發展加快,科研基礎設施和科技創新基地建設逐步加強,初步建立了科技創新體系,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為促進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做出了突出貢獻。
科技創新環境進一步優化
為加強科技創新,促進科技經濟一體化,我省先後出台了關於加強科技創新促進中原崛起的意見、關於加強企業技術創新的意見、關於貫徹農業科技發展綱要(2001-2010年)的實施意見、關於實施河南省專利戰略推進工程意見的通知等一系列旨在提高科技、經濟競爭力的政策措施。《河南省專利保護條例》、《河南省科學技術普及條例》等地方法規的出台,推動了自主創新和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全面開展。
圍繞加強科技創新活動,針對科技計劃管理、科技成果獎勵、科技中介機構發展,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和實驗動物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知識產權保護等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為加快科技進步,促進科技創新營造了良好的政策和法制環境。
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
科技投入多元化,政府科技投入引導作用不斷增強。全省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由2001年的28.3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52.4億元。
以實施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小麥優質高效生產技術研究與示範、製造業信息化示範工程和新葯研究開發等重大科技專項為主的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解決了一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技難題,進一步提高了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全省289個農作物新品種通過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有86個品種通過了國家審定,「鄭麥9023優質專用小麥」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並實現了我省優質專用小麥出口零的突破。優質專用小麥、雜交玉米、抗蟲棉、雜交芝麻等一批優良品種在生產中大面積推廣應用,為我省種植業結構調整提供了保障。通過一批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了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到「十五」末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業生產總值的40%左右。
堅持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運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通過實施一批結構調整項目,實現產品結構和工藝技術升級,促進工業競爭力明顯增強,並大大提升了我省支柱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社會發展科技工作取得突破。醫葯衛生領域科技進步步伐加快,「十五」期間,獲得三類以上新葯證書37個,其中化葯一類新葯證書6個,發明專利申請數達到452個。目前已建成5個國家級、7個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成為我省一些類型區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的綜合研究和示範基地。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步伐加快
大力發展具有河南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2005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總產值達到220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86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全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8.5%。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成為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龍頭。截止2005年底進區企業達3721家,產值上億元企業100家。全省高新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156億元,工業總產值860億元,工業增加值277億元,利稅總額148億元。目前已經建立起國家火炬計劃河南超硬材料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中部軟體園、國家火炬計劃濮陽生化產業基地、鄭州信息安全產業基地等4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園)和鄭州生物醫葯產業園等省級產業園。
科技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加速了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目前全省擁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3個,其中國家級8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43個,其中國家級20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0個,在高校、企業共建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工作站61個。
「十五」期間全省專利申請、授權總量分別為29093件、15199件,比「九五」期間分別增長78.3%、53.3%,其中2005年專利申請量居全國第12位、授權量居全國第11位。
全省共取得科研成果4843項,其中省級科技進步獎1690項,國家科學技術獎55項;技術貿易更加活躍,全省共有技術貿易機構6000餘家,共簽訂技術合同16000份,技術合同成交額100.8億元,其中2005年簽訂技術合同3770份,技術合同成交額26.4億元。
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得到支持和加強。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和傑出人才創新基金支持306名省內優秀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和國內外及海外歸來學者的創新活動。全省擁有專業技術人員136.4萬人。從事科技活動人員14.44萬人,居全國第10位。
民營科技不斷發展壯大
全省民營科技企業總數已達11836家,技工貿總收入2280.5億元,實現利稅300.7億元,出口創匯26億美元,研發投入35.3億元,超億元的民營科技企業295家。已認定建設5個省民營科技園,在我省已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科技企業佔三分之二以上,綜合實力居全國第七位。
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的渠道、領域和形式不斷拓寬
全省已經與世界上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與交流關系。建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8個,組織實施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解決了一批產業升級中急需的關鍵技術和先進技術。
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
通過舉辦科技活動周和科技下鄉活動、組織實施科普適用技術傳播工程項目、建設科普示範點,以及組織開展了科普進校園、科普進社區、科普進企業、科普進村戶活動,建立了省市兩級科普網路,有效地提高了公眾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十一五」期間面臨的形勢
2005年我省生產總值已突破1萬億元,經濟總量居全國第五位,成為經濟大省、農業大省和工業大省,為下一步經濟社會和科技的加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促進「中部崛起」的戰略決策,並要求我省在其中發揮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區前列,為我們加速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和強大動力。同時,我省科技工作也面臨著嚴峻挑戰,科技投入嚴重不足,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5%,大大低於1.3%的全國平均水平;科技創新基地和隊伍建設薄弱,優秀科技人才匱乏,每萬人從事科技活動人員為15人,大大低於全國43人的平均水平;科技進步與創新對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我們必須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認清形勢,堅定信心,搶抓機遇,開拓進取,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科教興豫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把科技進步與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推動力量,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競爭力的中心環節,把建設創新型河南作為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選擇。
二、思路和目標
(一)總體思路
全省「十一五」期間科技工作的總體思路:貫徹全省科技工作指導思想,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推動中原崛起」的指導方針,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豫」和「人才強省」戰略,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建設創新型河南。堅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推進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建設創新型河南提供科技支撐。要力爭實現五個方面的重大突破:
——突破約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技術瓶頸。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和重大科技工程,積極研發對經濟增長有重大帶動作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
——突破制約我省科技持續創新能力的薄弱環節。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不斷增加科技投入,加強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夯實科技發展基礎。
——突破限制自主創新的機制性障礙。充分發揮政府在自主創新中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突破阻礙自主創新的政策束縛。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要立足降低創業、創新成本,盡快形成開放競爭環境,加強經濟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協調,形成激勵自主創新的政策體系。
——突破不利於自主創新的社會文化環境制約。弘揚創新文化,引導全民增強創新的自信心和勇氣,要在全社會積極倡導創新的價值觀,加強科學技術普及,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創造有利於人才輩出的良好環境。
「十一五」期間科技發展要堅持以下原則:
——強化自主創新。鼓勵原始創新,突出抓好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逐步形成以自主創新為主動力的增長機制。
——深化體制改革。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科技自身發展規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體制機制創新。
——突出戰略重點。針對發展目標、圍繞戰略部署、集中科技資源,實現跨越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營造環境,優化機制,凝聚優秀科技人才,大力激發創新創業精神,打造「中原人才高地」。
——統籌發展布局。注重加強應用開發研究,加速科技產業化進程,促進項目、基地、人才有機結合,提高全社會科技資源的配置效率。
——促進協調發展。圍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總體布局,優化科技資源配置,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和科技協調發展,提高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F. 河南省增材製造產業發展研究院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河南省增材製造(3D列印)產業發展研究院」是經河南省政府部門批准創建的唯一一家專業從事「增材製造裝備、3D列印技術及應用」的科研成果轉化機構,成立於2015年3月28日,總部位於鄭州市東明路193號;研究生產基地位於(洛陽市增材製造產業發展研究院)地處洛陽市瀍河區310國道工業園區,實行企業化運作。「河南省增材製造(3D列印)研究院」隸屬於河南省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主管單位河南省政協。由原交通報副總編、現任河南省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河南省文化企業服務中心主任、河南省文化產業基金會會長,河南省文化創意科技創新領軍人物戴松成先生擔任名譽院長、由囯之源文化創意產業開發(河南)有限公司CEO石湘罡擔任執行院長。研發團隊包括專職研發隊伍50餘人,來自國內著名高校在職博士、碩士研究生,同時聘請了國內著名高校研究單位,行業知名專家、教授及藝術家80餘人擔任技術顧問、導師或兼職研發人員,其中包括河南省醫學博士生導師、河南省歷史考古文物專家博士生導師、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化工程與技術博士生導師、中南大學材料工程與技術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產業教授博導等,形成了一支專業、學歷和年齡結構合理,多學科綜合交叉的研究開發隊伍。河南省增材製造(3D列印)產業發展研究院」已與國內其他研究機構、知名企業、知名院校等達成戰略夥伴,參照國際先進管理模式,產、學、研、用,相結合集「科技創新、技術服務、產業孵化、人才培養」四位於一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升國家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為根本目標。匯聚吸納國際內外優秀人才,積極開展「增材製造裝備、3D列印技術及應用」的科學研究及設備推廣,力爭建設成為中國增材製造領域中原最強的研究基地,在河南打造一個3D列印的「人才高地、技術高地和產業高地」,成為增材製造技術創新的搖籃,產業化技術供給的源泉,研究成果轉化的平台和孵化器,並向社會持續不斷輸送高質量3D列印技術人才。
法定代表人:石湘罡
成立時間:2015-04-13
注冊資本:3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10300011043530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洛陽市瀍河區310國道工業園區

閱讀全文

與河南省成果轉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