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民辦學校轉讓合法嗎
你所述的情況比較特殊,個人認為從形式上看,該服裝培訓學校應根本不具備辦學資質,也未履行批准手續,並不具有股份轉讓協議簽約的主體資格,而應由其掛靠的單位經過法定程序進行,因此該股份轉讓協議應為無效。因協議無效,轉讓方應退回轉讓款,因此造成的損失,雙方均有過錯的,依據過錯程度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我是非常用心回答的,請加分
d▇ax┨jx┨f∵唷im廿r籟工tⅠ34060684122011-9-14 3:07:41
⑵ 民辦學校屬於民辦非企業單位,股權轉讓需要繳納什麼稅
股權轉讓過程中,轉讓方需要交納的各種稅費
一、當轉讓方是個人
如果轉讓方是個人,要交納個人所得稅,按照20%繳納。
二、當轉讓方是公司
如果轉讓方是公司,則需要涉及的稅費較多,詳見參考資料《公司股權轉讓的稅費處理》。具體如下:
(一)內資企業轉讓股權涉及的稅種公司將股權轉讓給某公司,該股權轉讓所得,將涉及到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契稅、印花稅等相關問題:
1、企業所得稅
(1)企業在一般的股權(包括轉讓股票或股份)買賣中,應按《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股權投資業務若干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0)118號,廢止)有關規定執行。股權轉讓人應分享的被投資方累計未分配利潤或累計盈餘公積金應確認為股權轉讓所得,不得確認為股息性質的所得。
(2)企業進行清算或轉讓全資子公司以及持股95%以上的企業時,應按《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企業改組改制中若干所得稅業務問題的暫行規定>的通知》(國稅發(1998)97號,廢止)的有關規定執行。投資方應分享的被投資方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餘公積應確認為投資方股息性質的所得。為避免對稅後利潤重復征稅,影響企業改組活動,在計算投資方的股權轉讓所得時,允許從轉讓收入中減除上述股息性質的所得。
(3)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需要明確的有關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3)45號)第三條規定,企業已提取減值、跌價或壞帳准備的資產,如果有關准備在申報納稅時已調增應納稅所得,轉讓處置有關資產而沖銷的相關准備應允許作相反的納稅調整。因此,企業清算或轉讓子公司(或獨立核算的分公司)的全部股權時,被清算或被轉讓企業應按過去已沖銷並調增應納稅所得的壞帳准備等各項資產減值准備的數額,相應調減應納稅所得,增加未分配利潤,轉讓人(或投資方)按享有的權益份額確認為股息性質的所得。
(4)企業股權投資轉讓所得或損失是指企業因收回、轉讓或清算處置股權投資的收入減除股權投資成本後的余額。企業股權投資轉讓所得應並入企業的應納稅所得,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5)企業因收回、轉讓或清算處置股權投資而發生的股權投資損失,可以在稅前扣除,但每一納稅年度扣除的股權投資損失,不得超過當年實現的股權投資收益和投資轉讓所得,超過部分可無限期向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2、營業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股權轉讓有關營業稅問題的通知》(財稅191號)規定:
(1)以無形資產、不動產投資入股,與接受投資方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
(2)自2003年1月1日起,對股權轉讓不徵收營業稅。
3、契稅
根據規定,在股權轉讓中,單位、個人承受企業股權,企業的土地、房屋權屬不發生轉移,不征契稅;在增資擴股中,對以土地、房屋權屬作價入股或作為出資投入企業的,徵收契稅。」
4、印花稅
股權轉讓存在兩種情況:一是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或託管的企業發生的股權轉讓,對轉讓行為應按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3‰的稅率徵收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二是不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或託管的企業發生的股權轉讓,對此轉讓應按1991年9月18日《國家稅務總關於印花稅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和規定的通知》(國稅發1號)文件第十條規定執行,由立據雙方依據協議價格(即所載金額)的萬分之五的稅率計征印花稅。
(二)內資企業股權轉讓的所得稅處理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股權投資業務若干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18號,廢止)的規定:
企業股權投資轉讓所得或損失是指企業因收回、轉讓或清算處置股權投資的收入減除股權投資成本後的余額。企業股權投資轉讓所得應並入企業的應納稅所得,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被投資企業對投資方的分配支付額,如果超過被投資企業的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餘公積金而低於投資方的投資成本的,視為投資回收,應沖減投資成本;超過投資成本的部分,視為投資方企業的股權轉讓所得,應並入企業的應納稅所得,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⑶ 民辦學校舉辦者可轉讓或者捐贈學校嗎
轉讓的對象應該是具有辦學資質的法人吧,這個不是說轉就可以轉的好像。可以聯系下教育局問問情況和流程。
⑷ 未經批准而成立的民辦學校,轉讓是否有效
無效,非法學校又如何能轉讓,證都辦不了
⑸ 成都有民辦學校要轉讓嗎
無,沒有,別省有。
⑹ 民辦非企業培訓學校可以轉讓嗎
答案是可以轉讓。但是特別要注意的是各類審批手續的問題,其次就是債權債務的糾紛。是否取得了各機關單位的同意。關於民辦學校民事主體資格變更方法:各有關民辦非企業單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九條「民辦學校應當具備法人條件」的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施行前,依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登記為合夥、個體形式的民辦學校,具備法人條件的應當變更為法人形式,申請辦理民事主體資格變更。申請民事主體資格變更,應當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下列材料:(一)民辦非企業單位變更登記表;(二)民事主體資格變更申請書(格式樣本見附件2);(三)經業務主管單位核準的民辦學校章程並附董事會、理事會成員名單;(四)民辦非企業單位章程核准表;(五)民辦非企業單位法定代表人基本情況表;(六)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副本及復印件;(七)社會審計機構出具的審計報告;(八)社會審計機構出具的驗資報告(開辦資金需變更的);(九)民辦學校移交財產協議書復印件(格式樣本見附件3);(十)原《民辦非企業單位(個體)登記證書》正、副本;(十一)登記管理機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以上表格一式一份。申請和辦理民事主體資格變更的程序: 1、民辦學校在提出民事主體資格變更申請前,應當告知債權人、債務人。債權人、債務人對民辦學校民事主體資格變更無異議的,民辦學校方可向登記管理機關提出變更申請。 2、民辦學校向我局提交申請民事主體資格變更的全部材料。 3、我局對符合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條件的民辦學校,發給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證書並在網上進行公告。
⑺ 企業能直接收購高校嗎我們公司想創辦企業大學,老闆想直接收購一個學院作為基礎!
並購】民辦高校重組與退出的路徑及程序
(一)推動民辦院校間的合並重組,實現教育資源優化配置
總體思路 政府可採取鼓勵措施,有選擇地推動一批綜合實力較強、辦學條件和辦學質量俱佳的民辦高校,兼並部分薄弱民辦高校,實現院校間的資源重組。這樣,既可解決薄弱學校存在的諸多問題,也有利於促進部分好學校進一步做大做強。當然,院校合並應是實質性的資產合並,而不是鬆散型的「獨聯體」或「掛靠」關系。
操作程序 ①擬合並院校共同派員成立並校工作組,經充分協商,擬就合並協議書和合並方案;②合並院校各自召開董事會,審議並通過合並方案和合並協議;③經教育行政部門①同意,合並院校雙方協商一致,共同委託具有國家規定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及資產評估機構,分別對各校的校產、債權債務狀況和舉辦者的投入資產進行審計、評估、界定和確認,編制資產負債表及財產清單;④合並院校向審批機關提交合並申請書及可行性報告(包括有學校法人、舉辦人簽署並經董事會2/3董事通過的合並決議案、合並協議書、合並後院校的董事會組成、財務清算報告、資產評估報告以及合並後專業的調整及師生的安置方案等各類附件);⑤審批機關在受理之日起三至六個月內,委託教育專業評估機構組織專家對擬合並院校提交的申請書及其可行性報告進行論證、評審;⑥依據專家的評審論證意見,審批機關作出是否批准合並的決定;⑦在得到審批機關的批准後,合並院校按照有關規定,辦理資產過戶及變更登記手續,重組內部領導機構。
(二)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變更部分民辦高校舉辦者
總體思路 這里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學校原有舉辦人不退出,產權也不轉讓,只是引進新的投資者,把投入這塊「蛋糕」做大,原有投資方和新的投資方協商重新劃分投資比例,同時在增資時明晰學校資產歸屬,合理區分、明晰原投資人投入、新投資人投入、政府投入資產、社會捐贈資產(含贊助費等)以及辦學積累資產等不同資產的類型及比例。另一種是原有投資方整體或部分轉讓其所擁有的學校產權,引進新的出資人後,完全或部分退出原有學校。相對而言,後面一種做法比較復雜,但在實際實施中更普遍,也更有現實意義。
操作程序 ①原有舉辦者向學校董事會或理事會提出資產轉讓要求,並推薦新的舉辦者(資產受讓方)人選(新舉辦者必須符合《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的條件要求);②學校召開董事會會議,經2/3以上董事通過後,作出同意資產轉讓及變更舉辦者的決議,並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資產轉讓及變更舉辦者申請(申請內容包括:學校舉辦者書面意見,董事會轉讓決議、轉讓理由,實施方案及財務審計報告,受讓方名稱、地址、法人,金融機構出具的資產證明,轉讓後學校的辦學宗旨、發展規劃等);③經教育行政部門同意後,學校自行委託並經教育主管部門認可的具有規定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學校資產狀況及舉辦者所有權內的資產進行清算,按照「誰出資,誰所有」的原則,對學校資產作出合理評估和界定,並向教育行政部門提交學校的資產組成清單及擬轉讓的資產情況;④在教育行政部門對原舉辦者擬轉讓的資產予以確認後,原舉辦者(資產轉讓方)與新舉辦者(資產受讓者)進行資產交割,辦理資產轉讓手續;⑤新老舉辦者完成資產交割並經公證後,由學校向審批機關辦理舉辦者變更登記手續。
(三)對於少數不具備辦學條件且長期得不到改善的民辦高校,允許其自行終止或轉變辦學類型
總體思路 對於受到自身資源條件和辦學能力的限制,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雖經努力但長期得不到改善,且沒有產生嚴重後果,主要由舉辦者本人出資創辦的民辦高校,可開辟相對較為寬松的通道,讓其退出民辦高等學歷教育市場。①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第56條第1款的規定,根據學校章程規定要求終止的民辦高校,只要其能夠妥善安置學生且無債權債務糾紛的,應允許其自行終止辦學,並自主處理善後事宜。②對於部分仍有意繼續辦學而且擁有一定教育資源的舉辦者,可考慮讓其繼續留在教育領域,但引導其轉向從事非學歷教育。
操作程序 ①要求自行終止辦學的民辦高校,首先需經董事會會議2/3以上董事通過,並作出會議決議;②學校提出學生安置、教職工遣散和學校債權債務處理方案,連同董事會會議決議一起報審批部門審核;③經教育行政部門核准後,依民辦教育促進法第58條規定,由學校自行組織清算,即由學校舉辦方委託具有規定資質且經教育主管部門認可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學校財務清算,對資產狀況進行審計、評估和鑒定;④清算完成後,依民辦教育促進法第59條規定的順序進行清償(在按規定清退學生學費、應付教職工工資及應繳養老金、補交應納稅額以及償還相關債務後,如有剩餘,舉辦者可以取回投入學校資產的原值及合理的增值部分,其餘資產則歸教育主管部門統籌,用於支持民辦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⑤在妥善安置在校學生和教職工,穩妥處理各類債權債務後,舉辦者應向審批部門交回辦學許可證,並向登記機關辦理注銷手續;⑥要求轉為非學歷教育且符合條件的民辦院校,按照舉辦非學歷教育機構的要求,重新進行申報,審批部門應予以特事特辦、從速審批。
(四)對少數辦學行為極不規范且已導致嚴重後果的民辦高校,吊銷辦學許可證或實施強制終止
總體思路 對於違反有關法律法規規定,②導致嚴重後果,雖經責令整改仍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消除影響的民辦高校,教育行政部門可以依法對其作出吊銷辦學許可證的處罰,取消其辦學資格,強制學校終止。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第58條的規定,被審批機關依法撤銷而終止的民辦學校,應由審批機關組織清算。
操作程序 ①審批機關(教育行政部門)依法對嚴重違反法律法規的民辦高校作出吊銷辦學許可證的決定;②審批機關依法向被吊銷辦學許可證的民辦高校派駐清算工作組,啟動財務與資產清算工作(具體清算業務則可委託專業會計師事務所進行);③審批機關在向學校派駐清算工作組的同時,應妥善做好在校學生的安置和教職工的遣散工作,並先行提供必需的經費援助和渠道支持(必要時要商請公安機關介入學校,以維持穩定;在舉辦方存在隱匿資產或逃廢債務的情況下,還要提請人民法院協助查封或凍結舉辦者與學校相關的資產);④審批機關在清算過程中,一旦發現學校存在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或清算資產不足以抵債的情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應及時與學校舉辦方(債務人)和相關債權人通報,並停止清算工作,建議債權人或債務人直接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⑤在沒有發生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或清算資產不足以抵債的情況下,當清算工作結束之後,審批機關依據《民辦教育促進法》第59條所規定的清償順序,敦促校方啟動清償工作;⑥在妥善處理民辦高校剩餘財產的分配事宜後,審批機關收回學校辦學許可證,勒令學校辦理注銷手續,終止辦學行為。
(五)對個別資不抵債無法繼續辦學的民辦高校,依法啟動破產清算程序
總體思路 參照《企業破產法》第2條規定,③民辦高校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可依法進入破產程序。申請破產清算可以由債務人(即民辦學校)向法院提出,也可以由債權人(如貸款銀行)向法院提出,由法院裁定是否受理。
操作程序 ①法院受理債權人或債務人關於學校破產的申請後,由法院按照相關法律規定組織財產清算工作;②清算完成後,依《民辦教育促進法》第59條規定的順序進行債務清償;③妥善安置學生轉學;④合理分配剩餘財產。
⑻ 民辦學校舉辦者變更等同股權轉讓嗎
這個是可以的。
民辦學校等同股權可以轉讓,
但一定要遵章辦事。
別出差錯。
⑼ 和別人合夥把民辦學校轉讓過來要注意哪些問題
特別要注意的是各類審批手續的問題,其次就是債權債務的糾紛。是否取得了各機關單位的同意。
關於民辦學校民事主體資格變更方法:
各有關民辦非企業單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九條「民辦學校應當具備法人條件」的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施行前,依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登記為合夥、個體形式的民辦學校,具備法人條件的應當變更為法人形式,申請辦理民事主體資格變更。
申請民事主體資格變更,應當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下列材料:
(一)民辦非企業單位變更登記表;
(二)民事主體資格變更申請書(格式樣本見附件2);
(三)經業務主管單位核準的民辦學校章程並附董事會、理事會成員名單;
(四)民辦非企業單位章程核准表;
(五)民辦非企業單位法定代表人基本情況表;
(六)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副本及復印件;
(七)社會審計機構出具的審計報告;
(八)社會審計機構出具的驗資報告(開辦資金需變更的);
(九)民辦學校移交財產協議書復印件(格式樣本見附件3);
(十)原《民辦非企業單位(個體)登記證書》正、副本;
(十一)登記管理機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以上表格一式一份。
申請和辦理民事主體資格變更的程序:
1、民辦學校在提出民事主體資格變更申請前,應當告知債權人、債務人。債權人、債務人對民辦學校民事主體資格變更無異議的,民辦學校方可向登記管理機關提出變更申請。
2、民辦學校向我局提交申請民事主體資格變更的全部材料。
3、我局對符合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條件的民辦學校,發給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證書並在網上進行公告。
⑽ 具有獨立法人的民辦學校的股份能不能轉讓
可以轉讓,但一般是內部股東優先購買,如果沒有認購再進入外部投資人,當然要經過全體股東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