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vie的結構案例
案例一: 你是中國公民,在國內創立了一家企業A,業務很好,想去上市(為了融資、為了退出)。但是無法達到上交所和深交所的要求,即使達到要求,對漫長的審批也無望。於是想到海外(香港、美國等)更容易上市、方便融資和退出的市場去IPO。
但你這家私人企業,要去海外上市,也需要中國證監會等部門審批的,以「防止國內資產外流」。你又一次倒在審批的高牆下。
這時,有一位聰明絕頂的會計,想出個辦法:在海外成立一家殼公司B,B(或者通過其在國內設立的全資子公司C)與內資的公司A簽訂一份幾十年的協議,將A所有債務和權益都轉給B,B以此在海外成功上市。史稱新浪模式,也就是VIE模式(可變利益實體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目前在海外上市的絕大多數中國企業,都採用該模式,包括新浪、網路、騰訊、阿里巴巴(1688)等。
案例二:
你作為中國公民,在中國創立一家公司A,申領了各種許可證。一些行業對外資進入有限制甚至被禁止,比如新聞網站、網路游戲、在線視頻、在線支付等,但對你這內資公司來說,都不是問題。
後來,想找點融資。發現極少有人民幣基金(因為外匯管制的問題),而且很難和他們談。但美元基金又不能直接投你的內資公司。於是,你在海外注冊了一家公司B,基金將美元投給B(你和基金都擁有B的股權),B再到國內注冊成立一家外資全資子公司C。然後,A和C之間,簽訂一份幾十年的協議,A的所有債務、權益全部由C承擔和享有。也就是典型的VIE結構。以上兩個案例,並非獨立,有交叉,可能從創立企業、融資、領取各種牌照、到海外上市,各環節均涉及VIE。
---
歡迎MM交流
⑵ 公司的境外並購不可以採取內擔外貸嗎
在我國,對外擔保是或有外債管理中的重要一環。國際經驗和金融危機的教訓表明,對外或有負債在一定條件下會轉化為實際外債,可能造成資金大量流出,進而引發債務和金融危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形成了一套外債管理體系:發改委匯總規劃並負責中長期外債審批;財政部負責主權外債借入、轉貸和償還;人民銀行負責金融市場包括本外幣管理;外管局(作為央行組成部門)具體負責外債登記及債務信息發布,並負責短期外債、金融機構外債及或有負債的審批或登記。
一、對外擔保定義的沿革
我國的《境內機構對外擔保管理辦法》定義了對外擔保的原始模式:對外擔保是境內擔保人以出具對外保證,或按照擔保法規定對外抵押、動產對外質押或權利對外質押等方式,向境外機構或者境內外資金融機構承諾。當債務人未按照合同約定償付債務時,由擔保人履行償付義務。簡言之,即境內擔保人向境外機構或者境內外資金融機構等債權人擔保,債務人是否為境內法人在所不問。
隨即公布的《境內機構對外擔保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以下稱實施細則)將對外擔保做了擴大解釋:根據該實施細則第47條,境內擔保人為境外機構向境內債權人提供的擔保;境內擔保人為境外機構向境內金融機構離岸中心融資所提供的擔保;經境內金融機構離岸中心作為擔保人提供的離岸項下對外擔保等情況均應納入對外擔保的范疇。
2004年起,《境內外資銀行外債管理辦法》又對涉境內外資金融機構的對外擔保問題做出了修改:境內外資金融機構作為擔保人的,仍為對外擔保;但境內擔保人對境內債務人向境內外資擔保的,不再視為對外擔保。
2010年《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境內機構對外擔保管理問題的通知》(以下稱39號文)再次重申,對外擔保指境內機構以保證、抵押或者質押等形式向境外機構擔保境內外債務人債務履行。境內機構對外提供擔保,如被擔保人為境外機構、而擔保受益人為境內機構,視同對外擔保管理。
二、跨境融資擔保的實務形式
根據前文分析,在將外管局批準的境內金融機構離岸中心視為境外機構的前提下,考慮到三個主體(債權人、債務人、擔保人)均有境內、境外兩種可能的身份,貸款幣種有外匯和人民幣兩種可能,現將涉及對外擔保(以下論述均為融資性對外擔保)的可能情形明確如下:
1.境外銀行向境內債務人提供外匯融資,境內機構作為擔保人(原始模式)。
這是境內企業利用對外擔保舉借外債的最基本結構。
值得注意的是,境內擔保人為自身對外債務或其他對外付款義務提供擔保的,不受對外擔保相關資格條件的限制,不需要納入指標管理或向外匯局申請逐筆核准,但應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對外擔保定期備案或逐筆登記。若發生對外擔保履約,境內非銀行擔保人應向外匯局申請逐筆核准。
2.境外銀行向境外債務人提供外匯融資,境內機構作為擔保人(內保外貸)。
該結構是境外投資的常見方式,實務中稱為「內保外貸」。原始模式最大的缺點是境內經營性工商企業在向外管進行或有外債申請和登記時存在諸多限制。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內保外貸應運而生:境內工商企業(通常為境外借款人的母公司)向境內銀行(境內擔保銀行)提出申請並提供反擔保,由境內銀行為境外借款人提供融資擔保,由境外借款人向境外銀行融資。
內保外貸形式上其與原始模式類似,不過境內擔保人由境內實際用款的非金融機構變更為境內擔保銀行。該模式有兩大優點:
首先,藉助境內母公司實力支持境外子公司進行外匯借款,將境內企業的外匯監管轉化為境內擔保銀行的外匯監管。換言之,內保外貸屬於境內擔保銀行的對外擔保,外管局對境內銀行提供融資性對外擔保實行余額管理,依據本外幣合並的實收資本、營運資金、外匯凈資產規模、上年度對外擔保履約和對外擔保合規情況、執行外匯管理規定考核情況、當年度業務發展計劃、當年度國家國際收支狀況和政策調控需要等指標按年度為銀行核定余額指標 [1]。在外匯局核定的指標內,銀行可自行提供融資性對外擔保,無須逐筆向外匯局申請核准。
其次,外管局放鬆了對境內反擔保的監管。根據39號文第十八條,境內銀行按對外擔保規定為境外債務人提供對外擔保時,其他境內機構向提供對外擔保的境內銀行提供反擔保,不按對外擔保進行管理,但需符合相關外匯管理規定。即境內銀行內保外貸時,要求境內機構(一般是境外借款人的關聯公司)為境內銀行提供反擔保,該境內反擔保不視為對外擔保。
在海外並購為背景的內保外貸業務中,國內銀行是境內擔保人,向境外融資銀行出具融資保函,由境外銀行向境內企業的境外全資SPV貸款。值得注意的合規風險是,根據外管規定境內銀行提供的融資性對外擔保項下的主債務資金不得以借貸、直投或證券投資等形式調入境內使用。境內擔保銀行在開立融資性保函時應當詳細審核境外融資協議的支付路經、資金使用用途等條款是否符合外管規定。一方面我行出具融資保函後並不能真正控制境外資金流向,審查用途是我行向境內外管交待的重要證據;二是境外銀行一般注重合同信譽,改變資金用途或路徑對境外融資銀行風險很大,一般不會得到允許。
3.境內銀行向境內債務人提供外匯融資或人民幣融資,境外機構作為擔保人。(外保內貸)
此情況在實務中被稱為外保內貸,即境外銀行出具融資性擔保給境內銀行,境內銀行為境內企業提供貸款;同時,境內借款人可能需要向境外擔保人提供反擔保。外保內貸包含著境內銀行的或有負債外匯監管和境內債務人反擔保項下的對外擔保外匯監管。
外保內貸有諸多優勢:境內貸款可能為境內外匯貸款,也可能為境內人民幣貸款;可以藉助境外公司的實力支持境內公司的發展;境外公司的外匯資金在不調入境內並享有境外高收益的情況下,作為境內貸款的反擔保條件;境外反擔保資金無須匯入國內,免除資金退出時的外匯管制。
從境內借款人角度看,外保內貸也是有限制條件的,未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境內中資企業向境內金融機構借用貸款不得接受境外機構或個人提供的擔保。該業務目前主要限於外商投資企業。境內銀行需要審核外資企業中長期外債累計發生額、短期外債余額以及境外機構擔保履約額之和是否超過其「投注差」;一旦超過投注差,超出部分沒法結匯。
從境內借款人提供反擔保的角度看,根據39號文第十八條,境內機構向境外擔保人提供的反擔保的,按對外擔保進行管理。也就是說,如果擔保標的是境內資產,或未來涉及購匯承擔反擔保責任,或未來涉及外匯匯出境外承擔反擔保責任,境內借款人應當注意履行相關對外擔保義務。
從境內銀行角度看,應當注意或有負債的外管登記制度。原匯發 [2005]26號文已經被匯發 [2005]74號所取代,即境內貸款項下接受境外擔保由債務人逐筆事前登記改為債權人定期登記;並且境內貸款項下境外擔保由按簽約額改為按履約額納入外債管理。既可以看出我國外管資本項目監管的逐漸寬松,也應關注新加給債權人銀行的登記義務。
4. 境內銀行向境外債務人提供外匯融資,境內機構作為擔保人(擴展模式-外匯貸款)。
此種對外擔保類型來自於實施細則第47條的擴展解釋。此類型對外擔保同內保外貸一樣,也是境外投資貸款的常見形式。如境內母公司在境外成立子公司或SPV公司,以後者作為借款人向國內銀行申請外匯貸款,境內母公司向國內銀行提供擔保。
實施細則將被擔保人身份嚴格限定在境內機構和境外投資企業 [2],境內母公司只能為其境外投資企業中的中方投資比例部分對外債務提供擔保 [3]。隨著39號文的出台,被擔保人的資格條件得以放寬:(1) 境內非金融機構提供對外擔保時,被擔保人從境內企業的境內外一級子公司擴大為擔保人按照規定程序在境內外設立、持股或間接持股的企業。(2) 取消了當被擔保人為境外合資企業時,只能按出資比例提供擔保的相關要求。(3) 放寬被擔保人財務指標,虧損企業或無經營記錄企業也可作為被擔保人。擔保行為本身就是市場判斷,為虧損企業進行擔保時企業應當承擔注意義務,而非外管不分具體情況一概禁止;為特定項目設立的SPV一般情況均無財務經營記錄,禁止無財務記錄的SPV作為被擔保人為跨國項目融資帶來諸多困難。
5. 境內銀行向境外債務人提供人民幣貸款,境內機構作為擔保人(擴展模式-人民幣貸款)。
此類型與前述外匯貸款擴展模式的微小區別是貸款以人民幣計價且人民幣在中國境內流動。由於人民幣在境外無法流通,此類型貸款基本以境內銀行的人民幣計價的出口買方信貸形式進行,境內企業可能需要為境外借款人提供擔保。人民幣資金並不出境,而是按照合同約定由境內銀行直接支付給借款人所購產品或服務的中國賣方。
該種情形下,擔保人為境外借款人向境內債權人提供的擔保是否屬於《實施細則》47條規定的對外擔保值得討論。2002年,外管局資本項目司通過匯便函 [2002]4號的形式已經確認:對外優惠貸款以人民幣計值,境內機構為境外債務人提供的擔保亦以人民幣計值,擔保履約時不形成對外債務,也不形成對境內機構的外幣債務,因此此類擔保無需經外匯局審批,也無需辦理對外擔保登記手續。針對非優惠性的出口信貸,該便函雖然並為直接確認,但如果貸款幣種為人民幣,應當同樣符合該便函的精神,進而不需對外擔保的一系列程序。建議境內銀行憑借該便函向有管轄權的外管機構咨詢、解釋,以獲得確認。
6. 境內銀行向境外債務人提供外匯融資,境外機構作為擔保人。
一般來講,此種業務類型屬於境內銀行參與的純粹國際融資游戲,應屬於境內金融機構對境外債務人的自營外匯貸款,相關擔保應在擔保關系所在國完善公示、登記手續,而不屬於我國外管局監管的境內對外擔保。但如果將經外管批準的境內銀行的離岸中心視為境外機構,則該離岸中心為境外債務人向境內銀行提供的擔保屬於《實施細則》47條第4款規定的對外擔保。
另一方面,根據39號文第十八條,境內機構(一般為境外借款人的國內關聯公司)向境外擔保人(一般為境外金融機構)提供的反擔保的,按對外擔保進行管理。
三、對外擔保的監管及違規後果
1. 我國根據擔保人不同身份實行不同的對外擔保監管方式。
針對境內銀行擔保人,外管局實行報批余額、余額管理、不再履約核準的制度。針對境內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工商企業,外管局對被擔保人條件設定了嚴格限制,實行履約核准制度,並在余額問題上區別對待。
外管局規定了針對「特定」境內企業的額度管理制度,在余額指標內,企業可自行提供一般的對外擔保,無須逐筆向外管局申請核准。39號文對「特定的」標準定義為對外擔保業務筆數較多、內部管理規范的企業。擔保人為企業的,凈資產與總資產的比例原則上不低於15%,外匯局為企業核定的余額指標不得超過其凈資產的50%。長遠看,該規定會對銀行的內保外貸業務造成一定影響。目前尚未細化外管的核定標准、外管核定的態度未知,暫不會產生動搖內保外貸的優勢地位。
無法獲得「特定」企業資格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工商企業,需要逐筆申請核准、逐筆登記對外擔保。
2. 違規後果
對外擔保未獲批准、未按時登記、重大事項變更未及時更新登記等事件將主要導致三種法律後果。
1) 合同無效
《境內機構對外擔保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擔保人未經批准擅自出具對外擔保,其對外出具擔保合同無效。最高法院《關於適用擔保法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第6條明確規定了5種情況下一概認定對外擔保合同無效:(一)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或者登記對外擔保的;(二)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或者登記,為境外機構向境內債權人提供擔保的;(三)為外商投資企業注冊資本、外商投資企業中的外方投資部分的對外債務提供擔保的;(四)無權經營外匯擔保業務的金融機構、無外匯收入的非金融性質的企業法人提供外匯擔保的;(五)主合同變更或者債權人將對外擔保合同項下的權利轉讓,未經擔保人同意和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的,擔保人不再承擔擔保責任。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2) 外匯行政責任
根據《境內機構對外擔保管理辦法》和匯發 [2005]61號文,擔保人違規出具對外擔保的,將面臨警告、通報批評、暫停或者撤銷擔保人對外擔保業務的行政處罰。
銀行為境外投資企業提供融資性對外擔保的,外管局將進行余額管理下業務合規檢查,銀行違規的將按外匯條例進行處罰。企業是對外擔保人的融資業務,即使融資銀行並非直接被處罰人,仍然難辭其咎。
3) 履約障礙
39號文取消了銀行對外擔保履約核准,該核准一直以來是懲罰不進行對外擔保審批和登記利器之一。境內銀行無論提供融資性對外擔保還是非融資性對外擔保,若發生對外履約,均可自行辦理對外擔保履約項下的對外支付。
但其他類型主體對外擔保履約仍須向所在地外匯局逐筆申請核准,其辦理對外擔保履約時可以購匯。39號文還規定,境內企業作為擔保人或反擔保人的,其向債務人追償所得資金為外匯的,經外匯局核准後可以辦理結匯。因此,境內企業對外擔保違規可能導致需要履行擔保責任時無法購匯履約,或者導致履約後向債務人追償所得外匯資金無法合法結匯。
四、現行對外擔保制度下的實務問題
1. 內資公司如何利用改革後的對外擔保制度。
內資企業從39號文獲益良多。首先,外商獨資企業原本可以自行提供對外擔保,無須外管局逐筆審批。39號文明確規定未實行余額管理的外商獨資企業,應參照一般企業的管理原則辦理對外擔保逐筆核准、逐筆登記等相關手續。取消外商獨資企業特權後,內外資對外擔保享有同等待遇。內資企業可以不受股權比例限制對外擔保、可以向間接持股企業對外擔保,可以向經營虧損和無經營記錄企業對外擔保。為企業走出去後境內企業的境外附屬公司獲得融資提供了便利。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加劇的今天,大量企業減少接受外匯,造成年度外匯收入減少,人民幣頭寸巨大。取消了原有被擔保數額與上年度外匯收入掛鉤的計算方法大大有利於內資企業。
其次,在明確區分融資性對外擔保和非融資性對外擔保之後,國內企業更容易獲得「走出去」所需的國內銀行開立的非融資性保函。以往實務中,境內銀行開立的對外非融資性擔保函中規定了擔保的數額和擔保期限(以備外管審批、登記),但同時又規定如果實際付款義務超過該等數額或期限,境內銀行仍得承擔責任。原因在於為滿足外管審批和登記要求而填入了表面的擔保數額和擔保期限,而實際將可能承擔額外責任。39號文將使該種條款成為歷史。
2. 母子公司之間的對外擔保問題。
現有的對外擔保制度允許境內母公司為境外子公司或境外投資合資公司進行擔保;境內子公司為境外母公司對外擔保的(upstream security),暫不符合外管的政策,需要外管局特批,實踐中少有通過。判斷這種母子關系的依據往往是企業登記信息,如果是外資投資企業(FDI),應有商務部的外商投資批准登記和工商登記;如果是中國企業對外投資(ODI),應有商務部境外開辦企業核准登記和外管局的境外投資外匯登記。
可以通過間接擔保的方式解決,即境內銀行為境外母公司提供擔保,境內子公司為境內銀行提供反擔保,該境內反擔保不視為對外擔保。
3. 其他非典型擔保方式的對外擔保
《境內機構對外擔保管理辦法》承認的擔保方式限於對外保證、對外抵押、對外質押等擔保法規定的典型擔保。而在國際融資交易中,經常會遇到以英美法為基礎的非典型擔保方式。比如某境內央企收購澳大利亞某上市公司的融資中遇到的equitable mortgage of shares這種讓與型擔保,或項目融資常見的assignment of insurance rights這種轉讓型擔保。某些讓與型擔保甚至與現行法規定的「禁止流質契約」相違背的,僅在涉外交易中有條件的獲得我國法律承認。
境內擔保人以其擁有的境外擔保標的提供對外擔保的情況下,以上非典型擔保是否屬於對外擔保從明文規定上尚不明確。從境外角度看,非典型擔保的境外標的在境外的公示和登記(如有)是首先應當做到的。從境內角度看,根據實施細則第47條,境內擔保人以其擁有的境外擔保標的提供對外擔保必須獲得外管部門的審批。問題在於審批時外管是否接受非典型擔保方式。無論如何,只要獲得了外管部門的《對外擔保登記證》,該對外擔保就是合規的。
以某境外投資項目為例,境內母公司以其擁有的境外上市公司股權equitable mortgage,擔保其全資擁有的SPV借款人,我行為貸款行。該情況下,需要首先在股權所在國進行equitable mortgage的公示和登記。其次,需要向外管局進行對外擔保審批、登記。與外管局就equitable mortgage擔保方式進行溝通後,只要獲得了外管部門的《對外擔保登記證》,即使該擔保方式不在擔保法規定的擔保范圍內,將來違約事件發生時境外拍賣股權所得外匯也可以合法進入我國。如果外管局沒有批准,折現現金將難以調回境內,可以考慮的是在滿足我國對外投資程序的前提下,由債權人(根據合同文件)擁有標的股權。
⑶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對境內企業開展ODI的規制是
(一)境外投資行為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及企業章程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的規定,國家出資企業合並、分立、改制、上市,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發行債券,進行重大投資,為他人提供大額擔保,轉讓重大財產,進行大額捐贈,分配利潤,以及解散、申請破產等重大事項,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以及企業章程的規定,不得損害出資人和債權人的權益。
(二)境外投資的決定作出機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的規定,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有重大投資行為的,國有獨資企業由企業負責人集體討論決定,國有獨資公司由董事會決定。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國有資本參股公司有重大投資行為的,要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公司章程的規定,由公司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決定。
⑷ 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的含義
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指的是境內投資者向境外非金融類企業的投資。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指的是境內投資者直接向境外金融企業的投資。
1、統計口徑上,非金融類企業投資包含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但是金融類企業的債權投資是其主要的經營性業務,不計入實際投資額度。
2、在國內非金融企業投資由商務部主管,金融類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由外匯局監管。兩個部門在具體實施監管和進行信息統計時操作手法並不完全一樣。因此,人們傾向於將兩個類型的企業分開談論。
(4)odi轉讓擴展閱讀:
分類:
非金融資產按是否具有物質形態劃分為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按產生的方式或過程可劃分為生產資產和非生產資產。
在非金融資產中,「 生產資產」由固定資產、存貨和珍貴物品組成。「非生產資產」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資源資產,即有形非生產資產,由土地資產、水資源資產、地下資產和非培育生物資產組成;另一類是無形非生產資產,如專利權、租約和其他可轉讓合同、購買的商譽等。
由於我國目前在資產負債核算中所面臨的資料來源和技術條件的限制,我們僅將非金融資產簡單地劃分為固定資產、存貨和其他非金融資產]三類。
其他非金融資產 指固定資產、存貨以外的生產性、非生產性有形非金融資產和無形資產。如具有儲藏價值的珍貴物品,土地、地下資源、非培育生物資源、水資源等有形資源資產,礦藏勘探、計算機軟體、文學藝術原作、專利權、版權、商標權、商譽等。
⑸ 求56網紅人資料
兩人一塊在小店忙生意。宋嶠 攝
顧客少時,博士抓緊時間寫論文。
這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叫「絕味鴨脖」,就在進香河路世紀緣大酒店的邊上。
每天早晨6點,他准時起床,剁鴨脖。8點之前他趕回學校,准時出現在導師面前。下午5點他再回到小店,那時正是賣鴨脖子的高峰期。
他叫閆振綱,在南京理工大學讀博士二年級;她叫劉卓,是這家店的店主。
他說,來賣鴨脖子其實並非為了創業,而是要追回曾經屬於他的愛情。
現在
每天只睡4小時,他一邊剁鴨脖,一邊寫論文
這家店開張才一個星期。不過周圍鄰居都已經知道,這個剁鴨脖子的小夥子是個博士呢!「我們剛剛盤下這家小店,光碟店就花了10萬塊呢!房租每個月還要3200塊。」小店總共才20多平方的面積,還被隔出了一個小閣樓,手機竊聽器配置,樓下賣鴨脖子,樓上勉強可放一張床。
賣鴨脖子聽起來輕松,其實一點也不輕松。「貨一般凌晨3點—5點送來,我6點起床剁鴨脖子,30斤的鴨脖子一般要剁一個小時。最怕剁豬耳朵了,因為特別軟,又要切得薄,不然不入味,而且顧客會說:怎麼5塊錢的豬耳朵就這么點啊!你看,我這手一天下來全是泡。」閆振綱給記者看還沒完全好的疤。「不過慢慢就好了,現在雖然動作還不熟練,但不會傷到手了。」
他剁鴨脖子的時候,劉卓就清洗櫃台,消毒。差不多到7點多時,閆振綱就要坐車回南理工,他手頭上正在忙一篇論文,不敢讓導師知道他還在做這樣一份「兼職」。「我必須8點前准時出現在導師面前,雖然他沒明說,我感覺他已經隱約知道了,幾次點我說,一定要保證學習時間,手機監控器真假。我的導師要求很嚴格,論文要求有兩篇SCI的,還要一篇英文的,還是蠻傷腦筋的,博士真的挺難讀的。」下午5點他再回到小店,那時正是賣鴨脖子的高峰期。
就在鴨脖子櫃台邊,擺著一張小桌子,上面放著電腦,一堆記者看不懂的公式——他是光學工程專業的博士,「人少的時候我就抓緊時間寫論文,每天打烊後,再做完清洗消毒什麼的一般都夜裡12點了,我再寫兩個小時左右,兩點睡覺。」
劉卓負責站櫃台。「她脾氣好,就算有一兩個挑剔的顧客,她一笑,別人就不好發火了。」劉卓是一個很清秀的女孩,笑起來甜甜的。賣鴨脖子其實利潤並不高,10塊錢的鴨脖子,只能掙2塊錢,再遇上幾個要求「抹去零頭」的顧客,掙的就更少了。「除去房租,還有一個月得七八百的水電費,一年還要交8000塊的加盟管理費。起步的確蠻難的。」閆振綱說。
過去
她賣彩票,他寧願打游戲也不肯去幫忙
他們倆都是陝西寶雞人,是初中同學。當年,閆振綱考上南理工,劉卓考上淮海工學院,他們的戀愛從大二時開始。
「我家窮,父母都是農民,她家相對富裕,剛開始她家人不同意我們交往,我就天天往她家跑,感動了她,也感動了她家人。」快畢業時,閆振綱考上了研究生繼續讀書,因為成績優秀,又獲得了碩博連讀的資格。劉卓畢業時則面臨一個選擇,家人希望她回去,能幫她在西安找到工作,但劉卓為了愛情毅然選擇留在南京。剛開始,在南理工附近的一家彩票點賣彩票,很辛苦,一個月也只有1000多塊。幹了快兩年,劉卓開始在網上和報紙上尋找其他生意。「其實我不喜歡做生意,也沒這方面的頭腦,但她喜歡,她家人都做生意。」閆振綱說。
「我是個不懂浪漫的人。她賣彩票的時候,每天那麼辛苦。我卻常常寧願打游戲,也不肯去店裡幫她。我總覺得她就是我的,不必在意什麼。」今年4月,劉卓突然提出分手。導火索是劉卓在網上看到了他和另一個女孩的有點小曖昧的對話。
分手後,閆振綱突然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痛楚。他學會了抽煙,整夜喝酒抽煙。一個人去了火車站,隨便上一輛車,不管開到什麼地方。
8月份,劉卓打算盤下一個店,她告訴了閆振綱。閆振綱欣喜若狂,覺得上天重新給了他一個把愛人追回來的機會。他們四處打聽,一共有三家鴨脖子店要轉讓:新街口的一家太貴,轉讓費就要20萬;鬱金香路的一家市口不太好。幾經比較,他們要了這家。他們一起整理收拾小店,一起經營小店。雖然生意並不火,但起步能這樣也不錯了。
憧憬
他想去個買得起房子的小城,讓她輕松點
劉卓很喜歡南京,但閆振綱的想法是:盡快畢業,畢業後找個研究所或高校工作,「我們這個專業的博士,工資也不會太高,從生活的幸福指數考慮,我更想去個離老家近一點的中小城市,房子能買得起,將來也照顧得了爸媽。」閆振綱在家裡是老幺,上面還有三個姐姐,電話竊聽器。劉卓是老大,弟弟才上初中。「劉卓喜歡做生意,以後我掙了錢,一定要給她找個更輕松的生意,只要僱人干就行了,不用像現在這樣盯在店裡,太辛苦了。讀博士以後,也有不少同學都結婚了,我真想早點結婚。我想給她一個溫暖的未來。」
但閆振綱不敢跟劉卓再談感情,「才說一兩句,她就會煩,我知道她的心結還沒有打開,她認為我背叛她了。有時候她會突然讓我走,我會默默上樓,收拾我的幾件衣服,可過一會她又不提了。她也在掙扎。我只能小心翼翼地等待,我知道,說不定哪一天,她就會真的讓我走了,但我不後悔,我也只能為她做這么多了。」在閆振綱的眼裡,劉卓像一個裝滿水的透明玻璃杯,「很乾凈,很透明,很純潔,讓人不忍心去傷害。她是那種只要做出選擇,就一輩子不會背叛的人。」
閆振綱很喜歡五月天的一首歌《你不是真正的快樂》,那首歌是這樣唱的:你的傷從不肯完全的癒合,我站在你左側卻像隔著銀河,難道就真的抱著遺憾一直到老了?
本報記者 張琳
⑹ 在印度開設公司需要如何辦理手續
1、在網上申請臨時董事代碼(DIN),填寫數字簽名(DSC)申請表格。臨時董事代碼獲批之後申請者會即刻收到DIN-1(永久董事代表申請表)。
2、憑DIN 號及DSC,核實公司名稱。
3、起草公司章程(Memoranm)及實施細則(Article of Association),明確公司營業范圍、股東人數、各出資比例、董事會如何召集等。
4、向公司注冊處(ROC,Registar of Companies)提交公司章程及實施細則,申請「公司營業執照」(Certificate of Incorporation in India)。
5、刻章 (董事章及授權簽名章)。
6、收到「公司成立證明」之後,印刷「公司章程及實施細則」小冊子(將COI 置在首頁)。
7、向UTI Investors Services Limited 申請永久賬戶號碼(PAN,Permanent Account Number,也稱「稅號」)。UTI 代表印度財政部稅務局(Income Tax Department) 處理此項申請。
8、到銀行開設往來賬戶。
9、向稅務局評定處(Assessing Office in the Income Tax Department)申請稅務代碼(Tax Account Number for Income Taxes dected at source,TAN 碼)。
10、如果公司主營進口及批發貿易,需申請進出口代碼及TIN(Tax Identification Number),該號碼代表中央銷售稅及地方銷售稅(需提供10萬盧比銀行保函)。
備註:如果公司主營服務業,則需申請服務稅號(Service Tax Number)。一般在印度投資成立獨資或合資企業審批周期最短為一年, 成立印度分公司或合資公司後, 一切公司運營遵守印度公司法,與印度當地私企無異。
股東會行使下列職權:
(1)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
(2)選舉和更換董事,決定有關董事的報酬事項;
(3)選舉和更換由股東代表出任的監事,決定有關監事的報酬事項;
(4)審議批准董事會的報告;
(5)審議批准監事會或者監事的報告;
(6)審議批准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
(7)審議批准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
(8)對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作出決議;
(9)對發行公司債券作出決議;
(10)對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作出決議。
⑺ VIE架構怎麼做
VIE多層架構方案
海外架構的搭法一般是以國內個人或公司為主體在開曼或者BVI成立離岸公司,再以離岸公司為主體在香港設立香港公司,最後再以香港公司為主體返回國內投資設立外資公司,這樣的搭建就是一般的VIE架構。
一般VIE架構的目的156主要是為了減輕稅收6991負擔,同時可以3780對股東的信息進行保密,另外還可以在海外經營國內或他國限制的行業,所以很多國內企業都在海外搭建了這樣的架構,也可以提高企業的影響力,在海外轉一圈回來之後等於鍍了一層金,有助於擴展國內市場。
VIE第一層架構搭建——設立BVI公司
BVI注冊離岸公司,程序簡單,費用低,無實地經營不需要交稅,具有很高保密性。正因為BVI公司的種種優點,在BVI設立第一層架構方便大股東對於上市公司的公司,同時讓開一些禁售期的限制,因為極高的保密性,還可以隱藏一些問題股東,對公司而言,無實地經營無稅收,只需每年繳納很少的管理費。
VIE第二層架構搭建——設立開曼公司
對於運用中國香港紅籌上市的企業而言,通常在BVI公司下面會設立一個開曼公司,在開曼設立公司程序也比較簡單,對於BVI而言,其監管更加嚴格,但對於其他非避稅港的正常國家相比,其政策又要寬松很多。
VIE第三層架構搭建——設立中國香港公司
中國企業通過海外間接上市,通常會把最後一層設置在中國香港公司,主要是因為中國香港與內地有稅收優惠的政策。中國香港公司直接投資內地更容易進行稅務減免。
最後一層可以在國內,通過香港公司控股注冊國內公司,在國內實際運營,架構搭=搭建結構主要是看是什麼目的,簡單的架構兩層也是可以的。
⑻ 關開新會計准則的長期股權的問題 在線急等!!!!!!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體系(2006)的有關規定,題中:
1、購入D公司股權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1 250萬元
貸:銀行存款 1 250萬元
2、D公司宣告分派2006年現金股利
借:應收股利 400萬元(500 * 80%)
貸: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400萬元
3、收到D公司分派的2006年現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400萬元
貸:應收股利 400萬元
4、D公司宣告分派2007年現金股利
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 = ((500 + 600) - 800) * 80% - 400 = -160萬元
應確認的投資收益 = 600 * 80% - (-160) = 640萬元
借:應收股利 480萬元(600 * 80%)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160萬元
貸:投資收益 640萬元
5、收到D公司分派的2007年現金股利
借:銀行存款 480萬元
貸:應收股利 480萬元
6、轉讓股權
借:銀行存款 600萬元
貸: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505萬元((1 250 - 400 + 160) * 50%)
貸:投資收益 95萬元
A公司剩餘股權享有的、收購日D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總額份額 = 4 500 * 40% = 1 800萬元
應調整長期股權投資 = 1 800 - 1 250 * 50% = 1 175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1 175萬元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 175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920萬元((800 + 1 500) * 4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920萬元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320萬元(640 * 50%)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240萬元(480 * 50%)
貸: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80萬元(160 * 50%)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 775萬元(1 175 + 920 - 32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 775萬元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77.50萬元(1 775 * 10%)
貸:盈餘公積——法定公積金 177.50萬元
7、D公司2009年實現凈利潤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400萬元(1 000 * 40%)
貸:投資收益 400萬元
⑼ 鄧國順的個人事件
有關優盤的創意,鄧國順說起由來,在新加坡期間,攜帶的幾張軟盤都壞了,當地屬於熱帶海洋氣候,環境潮濕,軟盤更容易壞;因此想到,是否可以用一種新的產品來替代。
再仔細想一想,電腦的各個部分,從CPU到滑鼠無一不是日新月異,而軟碟機則仍然成為電腦的標配。
鄧國順和成曉華討論著這方面的機會,之後有了共識。
軟盤的容量非常有限,不過1.44M,事後在接受網站訪談時,鄧國順回顧:我們確實感到筆記本電腦與其他電腦進行文件交換的緩慢和不便,這無異於「數字孤島」……
最終決心創業,鄧國順將其歸納為「湘人血液中的勇敢與倔強」,以及技術人思維的單純,沒有顧慮太多。
1999年年初,他們回到了深圳。在羅湖水產大廈租了一套96平米的二房一廳,據說租金是3000元。「廳做會議室,大的一間房間做經理室,另一間做開發室和卧室。」
鄧國順回憶起來,當時差不多有半年時間足不出戶,「閉門造盤」,用壞了四台電腦。
方案是用快閃記憶體晶元來做存儲核心,但當時快閃記憶體在內地買不到,於是鄧國順在新加坡花了244新幣買了一個帝盟32M的MP3,然後拆分成4塊8M的快閃記憶體晶元,做出最初4個8M的樣品。
相對取名字就是一個很簡單的工作了,鄧國順將此取名「優盤」,如果未來涉及的是一個產品系列,那麼就叫「優系列」。
歷史記錄是:1999 年5 月,鄧國順、成曉華、沈文媛共同出資創辦朗科(Netac)電腦,注冊資本30 萬元。沈文媛只佔1%,鄧國順和成曉華是一半對一半。
這一創新在當年的深圳高交會上備受關注,優盤從3米的高度落下安然無恙,體積小到如同鑰匙,可以掛在脖子上。有報道指出,鄧國順獲得了深圳市12萬元的創業基金支持。
產品問世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接下來是尋求風險投資的過程。
一直問到了矽谷的Sandhill街,有一家風險投資商有意向,不過前提是公司要開在矽谷,鄧國順拒絕了,理由是,從長期看,在國內才可能控製成本。
後來他們找到了Trek,Trek是東芝在新加坡總代理,Trek表示樂意投資,前提是朗科讓Trek做代工,這正合鄧國順的思路。
2003年鄧國順在接受《贏周刊》采訪時回顧:後來我們達成協議,朗科讓Trek做代工,Trek投資300萬元人民幣,占股份20%。1999年2月我們和它簽了保密協議,協議內容很明確:技術是我們的,專利是我們的。「所謂傳聞不過是競爭對手在說我們的壞話。」
朗科在官方網站回溯:2000年3月參加德國CeBIT展,引起轟動。
當年7月,鄧國順在太平洋電腦網上打出了首個廣告。兩款產品,8M的標價是599元,16M的標價是999元。幾十張軟盤疊放在一起,突出了快閃記憶體檔的容量;快閃記憶體檔邊是一支鋼筆,旨在對比體積。這個廣告花了6000元。
2000年12月 優盤牌快閃記憶體檔被IBM公司列為其無線應用解決方案唯一推薦存儲產品。
「我們沒有太多經驗……兩個人只單純地想著,這個東西做出來以後將多好多好,那種心態就像小孩子在沙地上堆積木,夢想著那將是一座皇宮。」 找到誰來銷售是一個頗費思考的事情。鄧國順決定同小型代理商合作,他們同樣處於創業初期,有足夠的動力。如此一來,在全國發展了四十多家代理。
前一年基本上是在培育市場,包括發稿件,做活動,來的訂單都很小。
鄧國順經歷了創業者共同的歷程,「我覺得天下最悅耳的聲音就是傳真機的鈴聲。」2000年12月聖誕期間,公司接到了有史以來最大一筆訂單,30片,貨值1萬多元。
當然,IT產品有更高效的銷售方式。2001年3月,朗科同聯想公司結盟,捆綁銷售,並在隨後推出的V系列筆記本電腦中成為標准配置。5月,公司開始盈利。
2001年4月優盤牌加密快閃記憶體檔問世,6月優盤牌無驅動快閃記憶體檔問世。
這一年,朗科開始切入行業細分,鄧國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顧:銀行、工商部門、稅務部門、電訊部門,還有政府采購,慢慢地就做起來了……除了技術領先,工業設計也要出色,兩點都做才能保證成功。這一年到年末的時候,月銷售開始持續過千萬。
「朗科優盤的出現,將是軟盤軟碟機的終結。」
之前索尼為代表的軟碟機業務規模龐大,根據賽迪顧問的數據,2001年國內軟碟機的銷量超過1000萬台,其中多數為OEM。而國內軟盤的年生產能力應該在30億片以上。
2002年年初,三星公司宣布在韓國國內全面淘汰軟碟機,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不再隨機裝配軟碟機,新配置是具備啟動功能的USB移動硬碟。
之後,英特爾在發布的微處理器中添加指令,停止對軟碟機的支持,推廣由英特爾提出標准開發的USB介面產品。
2001年,市場上出現了10多家企業生產快閃記憶體檔;2002年,這個數字猛增十倍以上,競爭異常激烈。
鄧國順後來撰文回憶:對於剛剛起步的朗科來說,1992年成立的魯文無疑是我創業以來第一個強勁對手。2001年下半年,朗科和魯文的競爭進入白熱化,雙方拼廣告,拼銷量,拼價格。雙方還在專利問題上打起口水戰……
不過,2002年魯文因為經營上的一些原因,相對淡出了市場。
「擊退魯文讓我認識到一個道理,口水戰不能成就一個企業。不論是在公司內,還是接受記者采訪,我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們要規范。」
2002年7月2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批准了朗科《用於數據處理系統的快閃電子式外存儲方法及其裝置》的專利申請。
2002年9月公司在中國起訴宏碁,12月,雙方達成和解。
同期起訴北京華旗公司及其代工廠深圳富光輝電子有限公司。2004年6月一審判決朗科勝訴。華旗不服判決,提起上訴。
馮軍回憶說:「最早出現問題的時候我當天就跟給鄧國順打電話,一打就是五十多個。但他一見我是的電話就是不接。後來,我用司機的電話給他打過去,我說我是馮軍,他就掛了。如果當初做飛機過去找他,問題就解決了。」
鄧國順在接受《知識經濟》采訪時談到官司問題:100多家廠商呢,怎麼能收得過來呢?想收也收不過來!只能收幾家大的。我們更多的是為規范市場,現在很多企業都是短期行為,打價格戰。
2002年朗科增資,注冊資本由888 萬元變更為1,200 萬元,同城的深創投出資1000萬元認購朗科243.21萬元出資額。深創投第二年又受讓另一股東的部分出資額,持股比例升至23.62%。
根據調研機構精深博達(JSB Research)相關調查報告顯示,2002年,朗科優盤以總銷量137.86萬片,全國市場佔有率50.06%。
2003年3月,德國CeBIT展上,朗科公司與美國JMTek公司宣布結成戰略聯盟,成立合資公司,拓展全球市場。JMTek位於美國西雅圖,在全美快閃記憶體檔市場銷售領先。
2003年7月快閃記憶體檔控制晶元-「優芯1號」問世。
面對當時的一些傳聞,在接受網站訪談時,鄧國順反應頗大:「優芯I號」如果真能花2萬元買到,那我寧願再多花幾個2萬去買,朗科也就沒必要再聘用100多人的研發團隊了。
他表示:我們「優芯I號」是經過國家知識產權局檢驗過的,是申請了國家專利的,那些質疑「優芯I號」的人,其實就是在挑戰中國的知識產權制度。
同年7月,發布OLA可視快閃記憶體檔、密鑰快閃記憶體檔、音樂精靈MP3、OSD超穩大容量快閃記憶體檔、ODI加密III大容量快閃記憶體檔、USB2.0高速快閃記憶體檔-U2C、USB2.0高速快閃記憶體檔-U2D、IDE電子硬碟等七款新產品。
「如果滑鼠能成就9億美元的事業,快閃記憶體檔為什麼不行?」
2004年3月,朗科全面啟動以2003年環球中國小姐吳薇為形象代言人的新品宣傳活動。 2004 年7月,朗科以ZL99117225.6號專利權受損害為由對索尼電子(無錫)有限公司和代理商深圳市深升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提起訴訟。
當年12月7日朗科「用於數據處理系統的快閃電子式外存儲方法及其裝置」 發明專利獲得美國授權。美國專利US6829672與中國專利ZL99117225.6屬同一發明專利,二者在保護范圍上是一致的。
朗科公司法務中心總監路攀表示,該項專利權的授權是經過美國專利局兩名審查員四年零兩個月的嚴格審查之後才獲得的。就知識產權的問題,「不排除在將美國起訴有關侵權廠商」。
2006年2月,朗科以US6829672 B1號專利受損為由對美國公司PNY 提起訴訟,由美國德克薩斯州東區聯邦法院受理。此案被稱為「中國IT 企業境外專利維權第一案」。
PNY Technologies, Inc.,美國必恩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1985 年,主要提供內存產品、快閃記憶體產品、消費性產品及服務,PNY在基於個人計算機上的全系列快閃記憶體產品居美國零售市場領先地位。
鄧國順無疑是成為了新聞人物,在接受騰訊科技訪談時他透露:這個律師事務所是美國的摩根-路易斯律師事務所,它有100多年的歷史。在知識產權方面,他們打贏過很多的案子。
摩根-路易斯律師事務所(Morgan, Lewis & Bockius LLP)是全球性律師事務所,擁有1,200多名律師。同期在北京開設了辦事處。
2006年5月與索尼達成和解;6月與華旗資訊達成和解。
朗科現在表示:本公司擁有的一系列原創性基礎發明專利及其他核心專利目前已被廣泛應用於快閃記憶體檔、手機、數字音視頻播放設備(包括MP3/MP4)、電視機、數碼相機、數碼相框、快閃記憶體卡、固態硬碟、GPS 導航儀、汽車電子等數碼電子產品。
「該等應用領域市場規模龐大,普遍存在侵害專利的情形,侵權范圍十分廣泛。」
這裡面存在一個關鍵:我國承擔了全球快閃記憶體檔80%以上的生產和供貨量,且產品出口比例逐年上升。因此,運用專利海關保護措施,及時扣押侵權貨物,再通過談判或者訴訟的方式實現盈利,其可行性較高,前景十分廣闊。
2008 年2 月,就在法院即將判決前,美國PNY公司與朗科達成調解,之後簽訂了專利授權許可協議。 這一授權被媒體總結為,朗科成為首家以專利持有者身份與國外企業簽署專利許可協議的中國企業。
公司實現專利授權許可收入1,041.16 萬元、2,813.05 萬元、4,009.91萬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79%、9.37%、16.50%。專利授權許可逐步增長,2007年較上年增長170.18%,2008年較上年增長42.55%。
公司已與Toshiba(東芝)、Kingston(金士頓)、美國PNY、Phison(群聯)等企業簽訂專利授權許可協議。
「我堅信,只要中國企業堅持技術創新,就會大有作為。不想成為規則的受制者,就應成為規則的制定者。」 2008年12月在「第七屆中小企業融資論壇」討論中,鄧國順表示,創業板的推出將重新帶動民間投資,「讓大家看到創業板的希望,大家希望也來了。」
在此之前,2008年1月,深圳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以截至2007年12月31日賬面凈資產12,407.39萬元,按1:0.4030 的比例折股5,000萬股,以整體變更方式設立深圳市朗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
隨著創業板開啟,朗科登陸創業板顯得順利成章。
擬發行1,680萬股,發行後總股本為6,680萬股,擬發行的社會公眾股占發行後總股本的25.15%。
公司產品銷售收入主要來自於快閃記憶體檔、移動硬碟等產品的銷售。公開的資料中顯示:2008年公司產品銷售收入同比下降。其中,快閃記憶體檔銷售收入為15,989.17 萬元,較上年下降28.48%。「由於快閃記憶體檔銷售金額的總體下降幅度大於移動硬碟的上漲幅度,導致公司產品銷售收入下降。」
當然,IC本質上就是一個降價的工業,這一期間,1G 快閃記憶體采購價格從2008 年初的3.2 美元/片下降到年底的1.2 美元/片,下降幅度高達62.5%;相應產品銷售價格亦從2008年初的55元/片下降至22.5元/片。
產品銷售業務毛利占公司毛利總額的比例從2006 年的84.69%下降至2009 年1-9 月的51.01%,專利授權許可業務毛利占公司當期毛利總額的比例則逐漸上升,分別為15.31%、27.34%、39.56%、48.99%,逐漸成為公司盈利的重要來源。
所謂專利池(Patent Pool),即「把作為交叉許可客體的多個知識產權—主要是專利權—放入一攬子許可中所形成的知識產權集合體。」
招股說明書指出:專利會因保護期限屆滿而失效,某些專利也可能經過有關部門的審理而被宣告無效,但由於公司一般以「專利池」整體作為專利授權許可的標的,故不會影響發行人的整體專利保護效果。
或者銷售標準的高通公司是一個樣板。高通擁有超過10,100個無線技術美國專利,在全球范圍向超過165個通信設備製造商進行授權。2006年營業收入為75.3億美元,其中,專利許可費用占收入的1/3。
截至2009年9月30日,朗科已獲授權專利共計116項,其中發明專利79項,另有220項發明專利尚在申請過程中,公司專利授權及申請事項涉及中國、美國、歐洲、韓國、日本等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
前瞻性的研究是固態硬碟和USB3.0。
目前全球從事固態硬碟控制晶元設計開發的公司約有20家左右,產品以32GB為主流容量,單位容量價格是傳統硬碟的10倍左右。固態硬碟的大規模產業化尚未啟動。
公司預計至2010年將出現USB3.0介面的快閃記憶體檔,其速度可達到現有USB2.0快閃記憶體檔速度的10倍,到2012年,USB3.0介面快閃記憶體檔將占據快閃記憶體檔80%左右的市場份額。
12月朗科公司獲得了由國家密碼管理局頒發的《商用密碼產品定點生產單位證書》。當然,加密文檔存在廣泛的需求。
募集資金投資於快閃記憶體應用及移動存儲技術研究平台擴建項目;快閃記憶體應用及移動存儲產品開發平台擴建項目;專利申請/維護/運營項目;營銷網路擴展及品牌運營項目。項目總投資額為21,338萬元。若實際募集資金大於上述項目投資資金需求,則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截至2009 年9月30 日,公司員工總人數為210人。其中研發人員49名,人員學歷構成為:碩士7人,本科25人,其他17人,全部研發人員占公司員工總數的23.33%。
2009 年1-9月主營業務收入18,872.05萬元,研發投入867.97萬元,研發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4.60%。
鄧國順、成曉華持股比例分別為30.90%、22.05%。發行後,持股比例進一步稀釋為23.13%、16.50%。鄧國順是董事長兼總經理,有紐西蘭、中國香港永久居住權,深圳市南山區人大常委會委員。
公司共有46名股東,其中45名股東為自然人股東。沒有戰略投資者。
根據《上海證券報》報道,2004年9月,深創投將其所持朗科有限3.62%股權以投資成本2倍的價格分別轉讓給創始人鄧國順、成曉華。2005年2月,深創投將其所持的剩餘20%股權轉讓給自然人田圃。雖然短期獲得了較高的回報,但是與此次發行無關。
2009年12月23日,朗科科技公告稱,公司首次公開發行A股的發行價確定為39.00元/股,對應市盈率為76.47倍。鄧國順持有的1,545萬股價值就達到了6.025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