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程技術成果
在實施深部資源研究計劃的過程中,我們研發的先進鑽探技術和鑽井地球物理測量技術經受了實踐的考驗,證明是實現地質和地球物理研究十分有效的技術手段。
·專門研製了自動化程度非常高的БY-15000鑽機,設計能力為鑽進井深15千米。在油壓達到400千克/平方厘米的條件下鑽機的提升能力為400噸,採用直流電機驅動可實現主要技術過程的無級調節,可實現鑽具的自動升降和給進,使鑽進速度提高好幾倍。
·研究和應用了原理上全新的鑽進方法,使井身結構的金屬耗量減少了80%以上(與油氣鑽井對比),減少了用水泥固定套管的時間損失,預防了難以克服的井內復雜情況,因此保障了鑽至很大深度的可能性。由於採用了最合理的徑向尺寸(214毫米)(應為215毫米——譯者注)鑽進,所以使成井的時間縮短了50%~60%。
·專門為超深井設計了岩石破碎工具、高可靠性的輕質合金鑽桿和能適應深井條件的井底動力機,其工作壽命超過了中深井中設計值的15%~20%,而在超深井中可超過70%~100%。還研製了耐高溫的低速渦輪鑽具,其穩定的工作轉速為80~200轉/分(鑽進中鑽桿柱不回轉或以最低轉速2~4轉/分回轉)。設計並應用了可向地表發送信號的井底渦輪鑽具控制裝置,如果沒有該裝置,井底動力機實際上不可能靠地表感測器實現過程式控制制,並鑽至8~9千米的深度。
·研製了可在井底通過水力把岩心送入貯存倉內的新型取心工具、不用水泥架橋便可在井壁上不定向地鑽出小徑新孔——清除井底大顆粒沉渣的新辦法,以及有效地防治井斜的專用技術等。
·為實現科拉超深井的進一步加深,採用了大量組合新技術。例如,為把套管下到8770米深處並加以固定,我們把套管分成四段下放,每段重140~150噸,長度2000米。研究了特殊辦法並開發了專用軟體確保成功對接,確定了保證最小曲率的專門方案,使套管柱可自由通過。為了固定套管柱,首次在高溫下(150℃)採用廣譜的簡化水泥砂漿,以提高水泥與套管的粘接強度。在固定好了的管柱上每隔100米裝有一個磁性和放射性標記物,以便在進行地球物理勘查時精確掌握物探結果的深度指標。
·由於套管的存在和保證了井身的垂直度,使鑽桿柱在井身中的運轉阻力幾乎下降了2/3,為鑽井繼續加深至14000~15000米創造了有利條件。
·研製開發了一批可在高溫(250℃)高壓(100兆帕)條件下工作的新型地球物理儀器,為進行具有世界水平的全面綜合研究提供技術保障。其中有聲學測井儀和分光計式伽馬測井儀,前者可研究聲學場規律並確定橫波和縱波在區間和層間傳播速度,後者可在250℃高溫和210兆帕高壓條件下進行精確的分光計測量。
總之,前蘇聯成功地按計劃完成了研製並應用新技術的任務,取得了對深部地殼和地幔綜合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實踐證明,我們以深部研究計劃為基礎,藉助現代化技術和工藝手段開展大范圍綜合研究的方針是正確的。我們獲得的成果對許多國家的學者和專傢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和實際意義。因為他們可以根據超深井的資料在全球意義上進行更深入的綜合性地質研究。
⑵ 項目成果報告
完成了所有一級項目來及自子項目的成果報告編寫,編制4 579幅圖件和8 171份表格。其中,常規油氣資源評價完成3 11 1 幅圖件和3 187份表格,編寫了10個二級項目成果報告,編寫了常規油氣資源評價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煤層氣資源評價編制各種圖件450幅、表格2 666份,編寫了4個二級項目報告,編寫了煤層氣資源評價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油砂資源評價編制各種圖件530 幅、表格548份,編寫了5個二級項目報告,編寫了油砂資源評價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油頁岩資源評價編制各種成果圖件91張、成果表格1 044張,編寫了油頁岩資源評價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油氣資源可采系數研究與應用編制各種圖件38張、表格147張,編寫成果報告15餘萬字;油氣資源發現趨勢預測編制各種圖件55幅、表格200份,編寫了5個二級項目成果報告,編寫了油氣資源發現趨勢預測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油氣資源評價系統建設共編制各種成果圖件38張、成果表格37 張,編寫報告43萬余字。在一級項目成果的基礎上,編寫了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成果報告及數據表、圖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