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王景新的浙江研究成果(2003.4.7~今)
(一)專著編著類《中國新鄉村建設叢書》一套5本125萬字,其中涉及本人的4本。1、《現代化進程中的農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重構》,作者王景新,24萬字。2、《鄉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崛起》(ISBN7-5017-6682-7/F.5392),作者王景新,25萬字。3、《村域經濟轉軌與發展—國內外田野調查》(ISBN7-5017-6683-5/F.5393)作者王景新。4、《明日中國,走向城鄉一體化》(ISBN7-5017-6686-X/F.5396),作者王景新、李長江、曹榮慶等。5、《中國新農村建設:理論、實踐與政策》,論文集,54萬字。6、《中國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研究》,專著,詹成付、王景新合著33.3萬字。7、《從傳統到現代——浙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60年》,28萬字,王景新、車裕斌等著。8、《農村改革與長江三角洲村域經濟轉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農村改革30年與長江三角洲村域經濟轉型」。9、《溪口古村落經濟社會變遷研究》,專著,21.2萬字,與廖星成合作。10、《中國城鄉基層社會組織發展與管理研究》,21萬字,與魯可榮合作。11、《村域發展管理研究》,24.9萬字,陳鳳榮、趙興泉、王景新合著。12、《中國共產黨早期鄉村建設思想研究》,22.萬字,王景新、魯可榮、郭海霞合著。13、《諸葛:武侯後裔聚居古村》,32.9萬字,獨著。14、《民國鄉村建設思想史研究》47.6萬字,王景新、魯可榮、劉重來等編著。15、《村域集體經濟:歷史變遷與現實發展》,國家社科基金2010年度(應用經濟學類)重點項目「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實現形式研究」。(二)論文類2003年度1、《由國營農場走向社區農業—「三道模式」的調查、分析與評價》論文,獨立。2、《越南農村考察報告》考察報告(7200),執筆。3、《越南農村改革和經濟發展考察》論文(4500字),2中1。4、《中國農村婦女土地權利——意義、現狀、趨勢》論文(7000字),獨立。5、《用「城鄉統籌」的戰略思想指導農村深化改革》,論文(5000字)。6、《西部農村土地制度與農戶經濟能力》,論文(7000字),獨立。7、《蘇浙農村土地制度重構的新趨勢》,論文(2500字),獨立。8、《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民土地權益保護》系列文章,獨立。
2004年度9、《鄉村現代化中的土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重構—對江蘇、浙江發達地區的調研》,論文(7000字),獨立。10、《「新三農」問題值得關注—對無地、失地、外出打工農民現狀的剖析》論文(3000字),獨立。11、《家庭經營制度走向何方》,論文(3200字)。12、《鄉村工業化誘致用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重構——以江蘇、浙江發達地區為例》,論文(8000字)。13、《農地制度創新與家庭經營》論文(3000字),獨立。14、《「新鄉村運動」轟轟烈烈——對蘇浙農業現代化與農村土地制度的考察》論文(8000字),獨立。15、《全面小康初現長三角》背景報告(3000字)。16、《長三角鄉村農地制度重構的新趨勢》調研報告。17、《長三角鄉村工業化、現代化及其農地制度重構的新趨勢》,論文(8000字)。18、《家庭經營制度的歷史局限和改革出路》,論文(3500字),獨立。19、《城鄉一體化與『三農』新問題》,論文(7000字)。20、《浙江省「十一五」時期推進城鄉一體化對策研究》,浙江省重大招標課題04ZDZB17階段成果(16000字)。21、《現代化進程中農民土地權益保護的現狀和趨勢——浙江農村問卷和實地調查比較分析》,浙江省哲社規劃辦2003年度重點課題。22、《東部農村轉型誘致農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重構——浙江、江蘇兩省農村調查報告》,浙江省哲社規劃辦2003年度重點課題。
2005年度23、《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論文(8000字)。24、《「新鄉村建設」的意義——寫在「中國新鄉村建設叢書」出版之際》論文(3500字)。25、《小組織激活大產業——海南農民組織建設調查報告》調研報告(5000字),與本人指導的研究生合作。26、《我國村域經濟初現「三足鼎立」新態勢》,論文(3500字)。27、《新書介紹<中國政府職能轉型的財政學透視>》,書評。28、《浙江城鄉一體化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論文(7000字)。29、《長三角現代化進程與「三農」新問題》,論文(4000字),獨立。30、《中國新鄉村建設悄然興起——寫在<中國新鄉村建設叢書>出版之際》。31、《中國農民組織建設的現狀與趨勢預期》,論文,與研究生倪建偉合作。32、《在工業反哺的條件下,及時啟動中國新鄉村建設的建議》,建議報告,8000字,獨立。33、《免徵農業稅後的農民負擔問題》,論文。34、《我國鄉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的類型、特徵和發展趨勢》,論文,4500字。35、《長三角鄉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崛起——蘇浙新鄉村建設系列調研報告》1.8萬字。36、《海南農民組織建設調查報告》(2.2萬字),與研究生倪建偉合作。37、《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民土地權益保護問題》,研究報告,3.5萬字。38、《協調發展:村域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報告,2.7萬字,課題主持人,與朱華友、車裕斌、張根福、方湖柳等合作。
2006年度39、《工業反哺條件下的中國新鄉村建設》。40、《鄉村建設的歷史類型、現實模式和未來發展》,論文,1.3萬字。41、《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形態、範例、區域差異及應討論的問題》,論文,8000字。42、《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民土地權益保護》。43、《長三角村域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現狀評估與展望》,調研報告,2.6萬字,與車裕斌合作。44、《如何保證海南新農村建設資金?三農問題專家王景新認為——財政集體私人是三大財源》。45、《再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的歷史局限與改革出路》,論文,6000字。46、《新農村建設:難題待解》,論文,3500字,民政部《中國社會導刊》。47、《浙江師范大學王景新教授談浙江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成立合作社要以農民自願為基礎」》。48、《新農村建設要培育和造就新農民》訪談(光明日報記者田永勝問、王景新答),1.2萬字。49、《現代農業制度的意義和基本框架》,論文,900字,《農民日報》2006年12月15日。50、《鄉村建設思想史研究脈絡》,論文,1.4萬字,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新農村建設的理論、實踐與政策》,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年12月版。51、《中國新農村建設的理論、實踐與政策國際研討會綜述》,1萬字,合作。52、《農民土地使用權立法再建議(15條)》,合作。53、《我國農村改革發展又一次處在歷史關節點上》,合作。54、《農村土地制度創新與農民組織發展》創作於2004年4月22日。
2007年度55、《建立現代農業制度的意義和基本框架》,論文,3000字。56、《城鄉一體化理論和實踐的新趨勢》,論文,6500字。57、《新鄉村建設思想史脈絡淺議》,論文,13000字。58、《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不能損害農民利益》,建議報告,4600字。59、《保護遺落的文明》,論文,2500字。60、《新農村建設中村落文化的保護與創新--以浙江蘭溪諸葛村為例》。61、《再論鄉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的趨勢、問題及政策》,論文,7500字。62、《只有郊區沒有鄉村的大上海》,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史芳等采訪,3500字。63、《合作社是有效維權載體――專訪浙江師范大學教授王景新》作者趙威。
2008年度64、《村域經濟研究取得新進展——<浙江典型村落經濟社會變遷研究叢書>發布》。65、《村域經濟轉型與鄉村現代化――上海農村改革30年調研報告》,論文。66、《城鄉一體化背景下的鄉村現代化和村域經濟轉型》,上海調研報告,月2.5萬字。67、《亟須推進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論文,3500字。 68、《農民互助組織的發育和成長——基於潭門漁民協會的實證研究》,合作,2/2,論文,3500字。69、《村域經濟轉型》主打欄目,《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教育部名刊,CSSCL選用期刊,刊號ISSN1673-8179,雙月刊)2008年第3期。本推出由王景新教授主持的主打欄目——《村域經濟轉型》。70、《我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三十年》,論文,1.1萬字。71、《明確所有權、放活使用權、保障收益權、尊重處分權》,論文。72、《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30年:回眸與瞻望》,論文,1.1萬字。73、《農村土地和勞動力不宜過度轉移》,論文,4500字。
2009年74、《村級組織運轉和村級公益事業發展中的若干問題研究》,調研報告,7000字。75、《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實現條件、路徑和建設思路》,8000字與黃中偉合作。76、《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建設回顧與展望》,論文,6000字,人民日報《內部參閱》。77、《創新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投入機制研究》(上),研究報告,作者陳鳳榮、王景新等,農業部經管司(站)「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投入機制研究課題組」集體成果,課題主持人為陳鳳榮、王景新,課題參與人員包括金國峰、駱鵬、葛深渭、梁開銀、袁志軍、劉繼紅、王彩明、禤燕慶、鄧紅亮、李琳、林海森、羅鵬。78、《經營村域集體經濟應借鑒有益經驗》,2000字。79、《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的世紀變革》,論文,1.1萬字。80、《長江三角洲村域集體經濟轉型發展研究》,論文,1萬字,與趙旦合作。81、《蘇浙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組織的調查與思考》,調查報告,8000字,與研究生李玲合作。82、《資金互助合作社對蘇浙農民意味著什麼——小額信貸,農民不用愁啦》。
2010年83、《蘇浙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調查》,3000字 。84、《長江三角洲的村域集體經濟》,5500字,王景新、趙旦。85、《村域經濟研究是個大課題》3000字,《中國經濟時報》,與柏晶偉合作。86、Green Low-carbon Poverty-Alleviation Development Mode and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in the Desert Areas--UNDP--Case Study in China』s Xinjiang Hotan Region,ContemPorary Asian Economy Research Vo1.1 N0.2 July 2010 (102-119頁)。合作,3中1. 1.5萬字。87、《中共早期鄉村建設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及主要內容》,論文。88、《溫州「強鎮擴權」:探索現代小城市發展的新途徑》,論文,7000字。
2011年89、《農村土地的用途管制與制度創新》,論文,4000字。90、《當前土地問題的症結所在》論文,4000字。91、《中國共產黨鄉村建設思想90年發展脈絡》,論文,11000字。92、《農戶融資需求與對策的靜態博弈》,與研究生陳曦合作。93、《少邊窮地區村集體經濟有效發展研究——來自新疆和田地區的額調查》,與研究生嚴海淼合作。19000字。94、《荒漠化地區綠色扶貧開發模式創新——中國-UNDP新疆和田紅柳大芸產業開發案例研究》,調研報告,9000字。95、《村域經濟轉型發展態勢與中國經驗》,論文,13000字。96、《江南村落土地產權分化與制度安排——基於諸葛古村落土地契約文書的研究》,王景新、麻勇愛、詹靜,論文,2.8萬字。
2012年97、《村級集體經濟的貧困與干預發展——以湖北漢川、老河口兩市為例》,調研報告,11000字。98、《中國共產黨鄉村建設90年:思想脈絡、建設成就與基本經驗》,論文,11000字。99、《少邊窮地區的村集體經濟——新疆和田調查》,4000字,王景新、嚴海淼。100、《重視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作用》,論文,2000字。101、《新疆和田村級集體經濟發揮多種功能》,3000字,王景新、依木沙丁.沙吾提、馬合木提.沙比爾。102、《邊境山區村域的綠色田園生活——雲南省騰沖縣猴橋鎮箐口村調查筆記》,3500字。103、《蘇浙地區農村資金互助社發展模式的分析與評價》,與學生合作,2/2,約3000字。104、 Chinese Experience in Village-wide Economy through Collectivization and Reform after 1949 (《1949年以來村域經濟轉型的中國經驗》,論文,1.4萬字。105、《村域集體經濟歷史發展:廣西萬秀村的印跡》,調研報告,1.7萬字,王景新、餘勇亮。106、《為研究「三農」問題提供學術支撐——「近現代(百年)中國名村變遷與農民發展學術研討會述要」》,800字。107、《集體經濟的歷史演進:從家族公社到合作經濟》,論文,1.5萬字,獨立。108、《斯大林農業全盤集體化運動和集體農庄制度演變及重新評價》,獨立,論文,1.4萬字。
2013年109、《民族自治地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廣西農村調查》,1/2(王景新、餘勇亮),論文,1.4萬字。110、《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方式及結構轉型的區域差異——以浙江省為例》,論文,王景新、陳敏、嚴海淼。111、《「農戶經濟」:將長期存在並有效發展》,獨立,論文,3100字。112、《影響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定的傾向性問題及建議》,論文,1.3萬字。
113、《「兩區同建」:德州市推進平原農區新型城鎮化的成功探索》調查報告。由季昆森、洪高、王景新、程必定、謝培秀、杜歡政、龐波,聯合調查。
2014年114、《農民市民化:中國10個著名經濟強村實證研究》,論文,王景新、郭海霞,1.3萬字。
115、《「兩區同建」破解中國新型城鎮化難題——山東德州農業產業園區和新社區同步建設調查報告》 。
116、《中國特色城鎮化漸入佳境——評《中國的城鎮化》,中國經濟時報A10讀書版,2014.4.11日。
117、《「全域扶貧」接軌「新型城鎮化」——巴中市居村農民就近城鎮化調查》調查報告。由王景新、龐波、劉笑萍、劉龍青、吳一鳴、鄭瀟瀟、周慶運,聯合調查。
118、《「兩區同建」後的新問題、新發展——德州市新型城鎮化跟蹤調查》調查報告,由王景新、龐波、吳一鳴、范丹、倪建偉、李琳琳,聯合調查。
119、《資源型城市轉型推動就近城鎮化——麗江市華坪縣調查》調查報告,由王景新、龐波、陳林生、肖勝和、王小玲、李琳琳,聯合調查。
B. 熊才平的成果獲獎
1、2013年3月,獲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人文社會科學)回(教社科[2013]2號),獲獎項目:答基於網路教學平台的城鄉教師教研互動研究
2、2010年3月,獲浙江省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浙政發[2009]79號),獲獎項目:
教育信息化新視界(叢書)共8冊
3、2008年3月,獲得浙江省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學術進步獎(浙社科規辦〔2008〕3號),獲獎項目:基礎教育信息化城鄉均衡發展:問題與對策(教育研究,2006第3期)排名:1/2
4、2007年9月,獲得2007年度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獎,獲獎項目:「基礎教育信息化區域性均衡發展理論與實踐」,排名:1/3
5、2005年9月,獲得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獲獎項目:「面向教師教育的信息化環境創建與應用」,排名:3/5
C. 2014年最新科技成果
從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酒店,到與《星球大戰》中類似的全息通信,在接下來的2014年中,將有一系列令人難以置信的科學和技術革新成為現實。
全息的交流方式
Leia顯示系統有望使全息視頻在2014年成為現實視頻通信如今已經非常普及,Skype擁有3億多用戶,而2012年的一次調查顯示,如今全世界上有五分之一的人會經常進行「遠程辦公」。對於許多科幻迷來說,他們期待多年的一項新技術將很可能在接下來一年中成為現實。這種技術被稱為「遠程全息呈現」,可以將你的三維移動圖像傳送到任意一個目的地,讓你彷彿身處不同的場合。來自英國的Musion公司利用的是「佩珀爾幻象」(Pepper』s Ghost),這是一種魔術表演中經常使用的技術,藉由一面平坦的玻璃和特殊的光源技術,產生物體出現、消失或變形等幻覺。在一次音樂節上,Musion已經用數字技術復活了饒舌歌手吐派克·夏庫克(Tupac Shakur)。不過,說到全3D全息通信,來自波蘭的Leia公司的產品更加接近現實。該公司的「Leia Display XL」顯示系統利用激光投射儀將圖像投射到一團水蒸氣雲上,產生的三維物體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和操控。近日,在IBM公司對3000名研究者的調查中,全息視頻被普遍視為是將在明年出現的一項技術。
糞便細菌療法
並非每個新興的科學成就都是復雜、尖端的,也不是每項技術都適合拿來飯桌上進行討論。糞便菌群移植(FMT),即將健康人的糞便細菌移入病人體內的過程,在1957年時就已經出現。不過,直到近十年來,糞便菌群移植才逐漸被視為一種簡單、安全、低成本、低風險,而且可以用來替代高強度抗生素的療法。
當給予病人廣譜抗生素之後,病人腸道內的健康細菌也會遭受攻擊,從而使腸道更容易受到其他細菌的感染,如可能會致命的艱難梭菌(學名:Clostridium difficile)。艱難梭菌的高毒性菌株早在2000年就已經出現,目前僅在英國,每年就有超過2000人死於這種細菌。糞便菌群移植可以快速、簡單地恢復病人腸道內的菌群,對抗這種細菌的感染。據報道,有89%的病人都獲得了快速、持久的治療效果。
新的研究顯示,糞便菌群移植不僅可以為腸易激綜合征、結腸炎、便秘和結腸潰瘍等提供治療,也可以為治療逐漸增多的神經和自身免疫疾病,如帕金森氏症等提供幫助。今年10月份,糞便菌群移植療法已經推出了葯片形式,這應該會相對容易接受一點。
E級方程式賽車
E級方程式賽車如果你覺得1級方程式大獎賽還不過癮,那你可以關注將於明年舉辦的E級方程式賽車。在這項賽車比賽中,賽車手駕駛的是鋰離子電池供能的電動汽車,在市中心的環形賽道進行比賽。據國際汽聯的冠軍賽車手稱,這些賽車的駕駛體驗與漢密爾頓、維泰爾等駕駛的燃油賽車一樣美妙。盡管電動賽車的速度預計為155英里每小時,較1級方程式賽車慢,但這項賽事將以精彩的街頭賽道和燈火輝煌的夜間比賽來吸引眼球。比賽中的停車方式也不一樣,由於電池在20分鍾後就能量耗盡,因此賽車手將不再更換輪胎,而是直接換另一部賽車。據悉,第一個賽季將於明年9月13日在北京舉行,之後在里約熱內盧、柏林和洛杉磯等城市的街道上也將舉行這一賽事,而最後的決賽將於2015年6月27日在倫敦市中心進行。
更快捷的物流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為網路購物的商品到達等待數天已經顯得十分過時。從明年開始,類似亞馬遜、eBay這樣的行業巨頭將努力加快送貨的速度,實現當日到達,即使周末也不例外。亞馬遜的創始人傑夫·白佐斯提出了無人機送貨的主意,據稱在半小時之後就可以把商品送到你的門口。與此同時,他還在不斷增加倉庫的數量,並整頓合作夥伴的關系,讓快遞員們盡可能快地將商品送達。毫無疑問,物流的發展對傳統的商店零售業將帶來巨大的沖擊。
維珍銀河的太空飛行
維珍銀河的太空飛行夢想盡管比原計劃的2011年推遲了許多,但理查德·布蘭森爵士從太空中掙錢的夢想正逐漸接近現實。今年4月份,維珍銀河進行了一次試飛。這家屬於維珍集團的公司在11月宣布,在「2014年的某個時候」將在新墨西哥州進行首次公開的飛行,屆時NBC電視台將進行直播。
多功能的信用卡
據近日的一份調查稱,有五分之一的美國消費者已經不再攜帶現金。從明年開始,他們或許也不再需要帶著那麼多的塑料卡片了。舊金山的Coin公司開發了一種與信用卡相同大小的產品,能集合多達8張借記卡、信用卡或禮品卡等的信息。消費者在支付的時候,可以像平時一樣刷卡,然後按鍵選擇其中所需要的服務。如果丟失了Coin卡怎麼辦?不用擔心,這張卡片會與你的智能手機同步,當二者分開的時候,手機會收到一個提示。換句話說,當你離開家(或者商店、餐廳)的時候,不會把它落下。
上海的地下酒店
上海天馬山的地下酒店在距離上海近50公里的天馬山山腳下,有一處廢棄的採石場,那裡一座非凡的酒店正逐漸成形。由洲際酒店集團打造的這座五星級酒店的造價達到3.45億英鎊。酒店有兩層位於一百米高的岩壁上方,有17層位於地平線以下,其中包括位於水下的兩層。如果建設計劃順利的話,這家酒店將在2014年年底左右迎來首位賓客。
火星倒計時
要想完成近8700萬公里的火星之旅,需要差不多9個月的時間。這意味著,在大概39周的時間里,你要面對宇宙輻射、小行星以及骨骼和肌肉的損耗等問題。不過,VASIMR可以改變這一切。VASIMR是可變比沖磁等離子體火箭(Variable Specific Impulse Magnetoplasma Rocket)的英文縮寫。這種實驗引擎將於2014年下半年或2015年初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測試。如果成功的話,我們將有望在三個月內到達火星。
簡單來說,現在的化學燃料火箭盡管燃燒大量的燃料,但只能進行較短時間的加速,速度也相對較低。相比之下,VASIMR只需要少量的推進劑(等離子體),用無線電波加熱到極高的溫度(200萬攝氏度),然後用磁場推動產生極高的速度。於是我們便得到了一個穩定、持續的加速度,而使用的燃料很少。
在理論上,目前的問題是用於加熱等離子體的能源從何而來。在地球附近的短期飛行中,太陽能電池板足夠提供能量,但要想去到火星,就要求一個大得多的能量來源。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建造一個既小又安全的核反應堆,來實現火星之旅的計劃。
更加透明的購物
對有些人來說,這意味著工廠的工人是否遭受虐待;對另一些人來說,這有關人類對環境的影響;而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這只是確定每天給小孩子吃的食物是用來自哪裡的原料製成的。換句話說,在全球化時代,了解產品在那裡製作或生長,以及輸送到市場的途徑,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
引領這一消費習慣轉變的是一個名為「Provenance」的新型搜索引擎。從巧克力棒到夾克、鞋子,再到廚師所用的刀,Provenance將告訴你這些產品是在哪裡生產出來的,誰是生產商,以及產品的確切原料是什麼。
盡管Provenance包含了許多來自農民、工人、手工藝者等的鮮活故事,但這家網站並非只有這些。從小商品生產者到大型的跨國企業,所有人都可以與網站合作,將全球商業網和供應鏈中的神秘之處揭開,使消費者獲得更好的選擇。另一方面,這也將促使各個企業改善它們的環境和社會影響。
D. 2014年高新自體脂肪技術成果發布會是什麼時候
高新發布??什麼意思
E. 浙江成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合果鮮生是一個鮮果電商平台。 浙江成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回旗下。
法定代表答人:黃輝
成立時間:2017-07-21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18400065065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倉前街道景興路999號1號樓308室
F. 2014年到2016年中國取得科學技術新成就有哪些
一、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FAST將投入使用
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一個「大窩凼」里,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預計9月竣工,9月25日投入使用,開始探索宇宙深處的奧秘。
高分衛星是「天眼」觀地,射電望遠鏡是「巨眼」觀天。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副台長鄭曉年表示,FAST突破了射電望遠鏡的百米極限,它擁有30個足球場大的接收面積,與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的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靈敏度提高約10倍。它將在未來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
對科學家們來說,FAST具有極其重大的科學意義。它將可能搜尋到更多的奇異天體,用來觀測脈沖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暗物質暗能量、星系與銀河系的演化等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際通訊信號,開展對地外文明的探索。
二、中國造出世界最大起重船
2016年5月13日,振華重工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12000噸起重船在上海長興島基地交付,並在現場命名為「振華30號」。
這艘船以單臂架12000噸的吊重能力和7000噸360度全回轉的吊重能力位居世界第一。近期在吊重試驗中,該船成功起吊了高於最大吊重能力110%的船舶,顯示其「實力強勁」。
該船的成功交付進一步鞏固了振華重工在巨型起重船領域的地位,為我國打撈救助事業向深海延伸提供了裝備支撐。
三、天河二號
「天河二號」是由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研製的超級計算機系統,以峰值計算速度每秒5.49億億次、持續計算速度每秒3.39億億次雙精度浮點運算的優異性能位居榜首,成為2013年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
2014年11月17日公布的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中,中國「天河二號」以比第二名美國「泰坦」快近一倍的速度連續第四次獲得冠軍。
2015年5月,「天河二號」上成功進行了3萬億粒子數中微子和暗物質的宇宙學N體數值模擬,揭示了宇宙大爆炸1600萬年之後至今約137億年的漫長演化進程。同時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粒子數最多的N體數值模擬。
11月16日,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在美國公布,「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以每秒33.86千萬億次連續第六度稱雄。2016年6月20日,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公布,使用中國自主晶元製造的「神威·太湖之光」取代「天河二號」登上榜首。
2018年11月12日,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在美國達拉斯發布,中國超算「天河二號」位列第四名。
四、中國首位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屠呦呦
屠呦呦,女,漢族,中共黨員,葯學家。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葯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五、首次實現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
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陸朝陽等完成的科研成果,當選歐洲物理學會新聞網站「物理世界」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位居榜首。
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打破了國際學術界從1997年以來只能傳輸基本粒子單一自由度的局限,為發展可擴展的量子計算和量子網路技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國際量子光學專家Wolfgang Tittel教授在同期《自然》雜志撰文評論:「該實驗實現為理解和展示量子物理的一個最深遠和最令人費解的預言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並可以作為未來量子網路的一個強大的基本單元。」該成果已被歐洲物理學會評為「2015年度物理學重大突破」。
G. 梁樹發的代表成果
1.新技術革命與唯物史觀的發展(與趙家祥合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西方馬克思主義辭典(主編之一) 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年版
3.馬克思主義史 第3卷(主編) 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5.唯物史觀的堅持與發展(執行主編之一)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版
6.鄧小平的馬克思主義觀 光明日報 1999年2月26日
7.談談馬克思主義觀 馬克思主義研究 1999年第6期
8.關於「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提問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00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0年第10期
9.盧卡奇方法至上的馬克思主義觀評析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02年第3期
10.柯爾施的革命馬克思主義觀及其啟示 馬克思主義研究 2003年第4期
11.葛蘭西的實踐哲學體系——一種關於葛蘭西的馬克思主義觀的新的觀察視角 浙江學刊 2004年第6期
12.梅洛-龐蒂的「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04年第1期
13.新時期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主題的幾點思考 教學與研究 2002年第6期、新華文摘2002年第10期
14.關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主體的若干思考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年第6期、新華文摘2005年第17期
15.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問題的實質 教學與研究 2005年第8期
16.世界歷史、全球化的社會形態意義——兼論世界社會形態概念的合理性哲學研究 2005年第12期
17.科學發展觀與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哲學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18.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學科內涵及建設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07年第3期
19.西方馬克思學與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建設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8年第1期
20.馬克思逝世周年紀念性話語及其啟示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新華文摘》2008年第18期
21.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路徑的思考 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年第12期
22. 正確認識和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經驗——從劃清馬克思主義具體化民族化與馬克思主義「多元論」界限談起 解放軍理論學習 2009年第2期
23.「以人為本」何以是一個唯物史觀的科學命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哈爾濱) 2009年第2期
24.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學者關於馬克思主義認識的發展——從「西方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關系的認識談起(第一作者,合作者黃剛) 學術研究 2009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9年第16期
25.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學者關於馬克思主義認識的變化與發展——從馬克思恩格斯關系的認識談起 (第一作者,合作者李娉)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2009年第4期
26. 理論提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形式與可能 理論視野 2009年第12期
27. 學科化——馬克思主義與科學發展的互動 黨政幹部學刊 2010年第2期
28. 馬克思恩格斯關系研究方法辨析(第一作者,合作者李慧) 江西社會科學 2010年第2期
29 .試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形成的科學基礎(第一作者,合作者黃剛)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0年第3期
30.梁樹發,於樂軍. 關於「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J]. 理論視野,2010,(8).
31.梁樹發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思潮研究三題[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12-02(004).
32.梁樹發,彭冰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者對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關系的認識發展[J].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1,(1).
33.梁樹發. 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的路徑問題[J]. 理論視野,2011,(2).
34.梁樹發. 共產黨人要做馬克思主義者——寫在紀念建黨90周年之際[J].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
35.梁樹發. 科學「馬克思學」的意義[J].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3).
36.梁樹發.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基礎理論[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7).
37.梁樹發. 具體化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J]. 理論視野,2012,(9).
38.梁樹發.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的幾個方法問題[J]. 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12).
39.梁樹發. 中國經驗、中國式表達中的哲學解讀與哲學發現[J]. 理論視野,2013,(10).
40.梁樹發 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會長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推進三個結合,拓展兩個視野[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10-28(B02).
41.梁樹發. 試論馬克思主義發展規律系統[J]. 教學與研究,2014,(1).
42.梁樹發. 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書寫中的三個關系問題[J].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4,(1).
43.梁樹發.強化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的問題意識[J].河北學刊,2007,(4).《新華文摘》2007年第27期。
獲獎成果:
1.《新技術革命與唯物史觀的發展》1991年獲光明杯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著作二等獎;
2.《馬克思主義史》1997年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一本好書」獎、國家圖書獎「提名獎」。
3.《新技術革命與社會革命》、《評肢解馬克思主義的幾種形式》、《關於「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提問》分別獲中國人民大學論文一等獎。
4.《新時期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主題的幾點思考》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論文獎
5.《關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主體的若干思考》 原載《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年第6期 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2009年9月4日
6.《馬克思逝世周年紀念性話語及其啟示》獲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10.
H. 浙江已往的遙感調查概況和成果
原浙江省地質礦產廳(浙江省地質礦產局)是浙江省最早將遙感技術應用於地質調查的部門,在20世紀60年代初的1∶20萬區域地質調查中就開始應用黑白航空照片解譯來解決一些地層、岩性和構造問題。70年代末期,現代遙感技術引入我國不久,浙江省地質礦產局就抽調骨幹,於1979年建立了浙江省地質礦產局遙感地質站(1992年經省政府批准更名為浙省地質遙感中心),是全國較早設立遙感地質專業工作機構的省份之一。20多年來,浙江省遙感地質站以及一些高等院校、科研和生產單位先後開展了《太湖流域圍湖造田遙感調查》(1981~1984年)、《上海經濟區海岸帶遙感綜合調查》(1984~1988年)、《杭州、寧波城市遙感綜合調查》(1988~1992年)等工作。此外還編制了浙江省1∶20萬衛星影像解譯地質圖系、浙江省1∶25萬遙感影像地圖,並配合1∶5萬區域地質調查工作,開展了1∶5萬區域地質調查遙感方法研究。
在土地資源調查方面,由省土地資源調查辦公室組織進行(1986~1996年),利用航片或正射影像圖和1∶1萬地形圖為工作底圖,採用求積儀或計算機量算系統進行面積量算,歷時10年,已基本查清了全省各縣(市、區)、鄉(鎮)、村、場的土地總面積和各種土地利用類型的面積及其分布狀況;查清了全省各縣(市、區)、鄉(鎮)、村、場范圍內的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的權屬和面積及其插花情況。此外,原浙江農業大學遙感所與紹興市土地局曾利用TM影像圖開展了1990~1996年紹興市城鎮用地擴展情況的調查工作。浙江大學大地科技開發公司與浙江省水土保持委員會辦公室應用分別取自1996~1998年的9景TM數據對浙江的水土流失狀況進行了調查(1997~1999年),編制了《浙江省1∶25萬水土流失現狀圖》。
在海洋遙感方面,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於1978年建立的遙感應用研究室,是我國主要從事海洋遙感數據接收、處理和海洋遙感應用基礎研究的單位,20多年來,先後承擔完成國家和省級項目近百項,其中海洋水色遙感和航天SAR海洋遙感應用研究在國內居領先地位,在國際上亦有一定影響。
浙江大學地球科學系1978年在我國高校中率先建立遙感專業,在承擔完成許多重要項目的同時,至今已為我國各遙感研究和應用機構培養了數百名本科生和研究生,現在他們已成為這些單位的骨幹力量。
原浙江農業大學農業遙感與信息技術應用研究所在土壤、上地資源遙感調查、評價、規劃,土壤和土地信息系統建設,水稻長勢遙感監測與估產等方面開展了許多重要的工作。
綜上可知,20多年來,浙江的遙感研究與應用工作有了很大的發展,目前這些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遙感研究和應用機構及相關技術力量為我省開展國上資源遙感綜合調查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已完成的國土資源遙感調查工作對浙江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然而比較系統的浙江省國土資源遙感調查工作至今尚未開展。另·方而,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特別是最近十年來,浙江經濟飛速發展,城市、交通、生態環境等變化較快,各種人類活動對國土資源與環境的擾動和影響也日益加劇,先前的基礎調查結果的現時性已受到嚴重製約,許多基礎性圖件必須得到更新。另一方面,由於受當時調查方法和技術手段等條件影響,有些重要的基礎資料,例如浙江大陸海岸線和島嶼岸線的長度、面積在500m2以上的島嶼數量、海岸灘塗面積、灘塗被圍墾面積及其開發利用情況等基礎數據,在各種報告中往往出入很大。
此外,在以往的遙感調查工作中,尚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①缺乏從區域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國土資源與相關的經濟、社會和人文等信息進行綜合的分析評價,而這方面的工作對制定浙江在新世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②對遙感信息的提取主要採用圖像的目視解譯方法,並且未涉及深層次的GIS系統應用;③對多源遙感數據的融合及鑲嵌處理等新的遙感圖像分析技術的應用比較薄弱。
利用遙感宏觀、動態、綜合、快速、多尺度、多時相的技術優勢,輔以其他技術方法,對浙江省國土資源和環境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綜合調查研究,在我省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工作,是集多種現代高新技術手段為一體應用於我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工作的一次較全面嘗試,標志著對浙江省國土資源基礎資料進行全面更新的開始。因此,它的實施與完成不僅將為浙江省的國土資源綜合開發整治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提供新的重要基礎資料,為城市化發展的科學規劃與合理布局、重大工程建設以及地質環境保護等提供科學依據和積極有效的技術服務,而且將為發展「浙江數字國上」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