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項目管理四個級別要求有何不同
四個級別的不同要求如下:
1、高級項目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一級(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職業項目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3年以上,經高級項目管理師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畢(結)業證書。
(2)取得博士學位,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3年以上,並擔任項目管理領導工作1年以上,負責過2~4項以上復雜項目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果(含研究成果、獎勵成果、論文著作),經高級項目管理師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畢(結)業證書。
(3)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8年以上,並擔任項目管理領導工作3年以上,負責過3~5項以上復雜項目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果(含研究成果、獎勵成果、論文著作),經高級項目管理師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畢(結)業證書。
2、項目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職業助理項目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3年以上。
(2)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或同等學歷),申報前從事本職業工作5年以上,擔任項目管理領導2年以上。
(3)具有研究生學歷(或同等學歷),申報前從事本職業工作3年以上,擔任項目管理領導1年以上,能夠管理一般復雜項目。
3、助理項目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三級(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職業項目管理員職業資格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2年以上,經助理項目管理師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畢(結)業證書。
(2)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或同等學歷),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5年以上,經助理項目管理師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畢(結)業證書。
(3)具有大學本科學歷,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3年以上,經助理項目管理師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畢(結)業證書。
4、項目管理員國家職業資格四級(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
(1)具有高中以上學歷(或同等學歷),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3年以上,經項目管理員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畢(結)業證書。
(2)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從事項目管理工作1年以上。
(1)工作成果分級擴展閱讀
各類從事項目管理工作的專業人員和其他管理人員,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均可報名參加培訓:
1、取得本職業助理項目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3年以上。
2、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或同等學歷),申報前從事本職業工作8年以上,擔任項目管理領導2年以上。
3、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或同等學歷),申報前從事本職業工作5年以上,擔任項目管理領導2年以上。
4、具有研究生學歷(或同等學歷),申報前從事本職業工作3年以上,擔任項目管理領導1年以上,能夠管理一般復雜項目。
㈡ 幹部級別如何分級
1、領導職務層次分為:國家級正職、國家級副職、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廳局級正職、廳局級副職、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科級正職、鄉科級副職。
2、綜合管理類公務員職級序列分為:一級巡視員、二級巡視員、一級調研員、二級調研員、三級調研員、四級調研員、一級主任科員、二級主任科員、三級主任科員、四級主任科員、一級科員、二級科員。
綜合管理類以外其他職位類別公務員的職級序列,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由國家另行規定。
(2)工作成果分級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四十六條公務員晉升領導職務,按照下列程序辦理:
(一)動議;
(二)民主推薦;
(三)確定考察對象,組織考察;
(四)按照管理許可權討論決定;
(五)履行任職手續。
第四十五條公務員晉升領導職務,應當具備擬任職務所要求的政治素質、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職經歷等方面的條件和資格。
公務員領導職務應當逐級晉升。特別優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照規定破格或者越級晉升。
㈢ 公司職員工級別怎麼劃分
政府工作人員即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政級別劃分:
1、中國共產黨各級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2、國家各級權力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即全國與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3、行政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即國務院及其所屬部、委、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管理機構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4、審判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即在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5、檢察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即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6、軍隊各級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7、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各級機關中專職從事公務的人員。此外,在行政機構改革中,一些原為國家行政部門的機關被撤銷或改變體制而組成的「公司」,若靠國家行政撥款,主要擔負行政管理工作的,亦應納入國家行政機關的范圍。
在這些「公司」依法從事公務的人員,亦應視為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3)工作成果分級擴展閱讀
政府行政級別設置
中國行政,基本上分為五套班子,即黨委、政府、政協、人大、紀委。
中國幹部級別劃分, 國家級正職: 包括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全國政協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等國家頭號人物。
國家級副職: 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人大常委等。
省部級正職: 各個省級行政區的省委書記、省長、省政協主席、省人大常委會主席等、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直轄市市委書記等。以及國家各部部長等。
國務院各部委正職幹部(如教育部部長、國家發改委主任),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正職幹部(如江蘇省省長、天津市市長) ,部隊正軍職幹部(如江蘇省軍區司令員、12軍軍長)。
省部級副職: 各個省級行政區的省委副書記、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省人大常委會副主席、省人大常委等。
廳局級正職: 以前叫地廳級,主要是地級市(各自治州)市委書記、市長、市人大主席、市政協主席、省級下屬單位,如省公安廳廳長、國家各部下屬單位,如外交部新聞司司長 國務院部委各司正職幹部(如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
廳局級副職: 地級市市委副書記、市委常委、副市長、市人大副主席、市政副協主席、,省級下屬單位,如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國家各部下屬單位,如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等,還有一些行政級別是正處但是必須要副廳來兼任的,一般認為那個單位是副廳單位。
縣處級正職: 包括縣(縣級市、區、旗等)委書記、(區)縣長、(區)縣人大、(區)縣政協主席、市各單位局長,如市公安局、司法局等。
縣處級副職: 包括縣(縣級市、區、旗等)委副書記、縣(區)委常委、(區)副縣長、(區)縣人大、(區)縣政協主席、市各單位局長,如市公安局、司法局等,還有廳級各單位下屬,如省公安廳X處,省委辦公廳主任等。
國務院部委各司所屬處室副職幹部(如農業部獸醫局防疫處副處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廳局所屬處室副職幹部(如江蘇省教育廳人事處副處長), 副省級市所屬各局處室及區縣各局正職幹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處處長、玄武區衛生局局長)。
鄉科級正職: 包括各鄉、鎮、辦事處黨委書記、鄉長、鎮長、辦事處主任、以及鎮級人大等,還有處級下屬,如縣公安局長等。
鄉科級副職: 包括各鄉、鎮、辦事處黨委副書記、黨委委員、副鄉長、副鎮長、辦事處副主任、以及鎮級人大副主任等,還有處級下屬,如縣公安副局長等 鄉科級在下,就是所股級,是中國行政當中最小的,一般是鄉里邊財政所、派出所之類的。
㈣ 關於分級評價的兩個層次
礦產資源地質勘查分級評價分為兩個層次:對勘查區(井田)整體性的可信度評價;對勘查區內的礦床(層)分塊段的可靠性評價。整體性的可信度按預查、普查、詳查、精查四個勘階段劃分;塊段的可靠性由控製程度逐步提高的四個級別構成———A、B、C、D四級。
地質勘查評價,是指對地質勘查階段所獲得的地質信息的可靠性進行評價。如煤炭資源地質勘查評價其內容包括:①礦體賦存形態信息,即煤層厚度及穩定性、斷層、褶曲、傾角、火成岩、陷落柱等;②煤礦開采技術條件或開采地質環境信息,即瓦斯、水文地質條件、煤層自燃發火、地溫、煤層頂底板岩石物理力學性質、煤層埋深、上覆鬆散層厚度等;③煤的物質組成及其物理化學性質,如煤的灰分、硫分、揮發分、發熱量、粘結性、灰熔點、化學元素組成等;④煤炭資源的數量等。
對煤礦產來講,勘查區內煤層各塊段級別的評價,是對煤層幾何形態的空間變化控制和了解程度的反映,即塊段級別反映的是煤層空間賦存形態及煤炭資數量的可靠性。勘探工程式控制制的密度大,煤層幾何形態圈定準確且數量可靠,如此則塊段儲量級別高(如A、B級),反之則低。對屬於相同層位的同一穩定煤層,各塊段因工程密度不同,資源的級別不同,其中密度大者級別高;相同的工程密度,不同煤層因其穩定性不同,其級別亦不相同,穩定煤層級別高,不穩定煤層級別低。煤層塊段級別劃分的主要目的是為礦井設計及開采服務。提高塊段的可靠性的本質是降低開采成本和開采過程中的各類風險。
整體性評價反映的是勘查區內礦產資源的數量、質量、空間形態、開采技術條件等地質信息的可靠性,即資源總體的可信度。它不僅是各個塊段資源可靠性的累加,而且是在一個更高層次上對總體的再認識。如預查階段,其主要任務是對礦產資源的有無作出評價,故預查階段提交的地質報告,僅能對礦產資源數量做一般了解,其可靠性低;普查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普查區域內的礦產資源有無開發利用前景作出評價;詳查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為礦區總體設計提供地質資料;精查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為礦井設計提供可靠的地質資料。隨著勘查精度的提高,不僅可以獲得更多的礦產資源賦存的空間幾何形態、數量、質量等地質信息量,而且可以提高對諸如礦體(層)空間形態變化趨勢,褶曲、斷層變化組合規律等的認識,以及關系勘查區整體的各種開采技術條件的了解,從而使勘查區總體可信度逐步提高。整體性勘查階段劃分的主要目的是為礦井建設和礦區接續服務、為國家宏觀決策服務和長遠規劃服務。如國家根據預查、普查、詳查、精查的煤炭資源數量、質量的比例,決定地質勘查工作的重點,以及相關的礦業權市場投放的數量和地域布局。
在我國煤炭工業部門,長期以來對煤炭資源的動態分析研究中,不但重視對於煤層塊段不同級別(A、B、C、D)各級資源儲量變化的研究,同時也十分著重對各不同勘查階段在一個勘查區(或井田)所獲得的地質成果中,其資源儲量總體情況的評價研究,並將其劃分為找煤儲量、普查儲量、詳查儲量、精查儲量四大類。且明確指出,找煤和普查儲量是研究煤炭工業戰略發展布局的基礎,詳查儲量是礦區總體規劃的依據,精查儲量是為適應礦井設計建設的需要。同時,根據長期實踐的總結,對煤田地質勘查工作提出了「三、五、十」的要求,即要求精查勘探工作超前三年完成,詳查勘探工作提前五年完成,普查勘探工作提前十年完成。根據不同勘查階段所獲得的資源儲量作出整體性分類評價,這不僅對礦業長遠發展規劃布局和礦區、礦井建設接續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進行宏觀調控也是完全必要的。
㈤ 胡勇勝的工作成果
1.報道了鋰離子能可逆嵌入/脫出到具有金紅石結構的納米二氧化鈦中;
2.提出了具有分級結構的三維混合導電網路應用到納米電極結構中的新思想;
3.系統研究了一系列新型功能電解質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
4.發展了一種「Top-Down」的電化學鋰化方法制備納米多孔材料及其在燃料電池和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 在Nature Mater.、Adv. Mater.、JACS、Nano Letters、Angew. Chem. Int. Ed.等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共合作發表論文50餘篇,SCI引用1000餘次。合作申請6項中國發明專利、5項國際發明專利、已授權3項專利。
代表性10篇研究論文:
10. Yifeng Shi, Bingkun Guo, Serena A. Corr, Qihui Shi, Yong-Sheng Hu*, Kevin R. Heier, Liquan Chen, Ram Seshadri*, and Galen D. Stucky*
Ordered Mesoporous Metallic MoO2 Materials with Highly Reversible Lithium Storage Capacity
Nano Letters 9:4215-4220,2009.
9.Yong-Sheng Hu*, X. Liu, J.-O. Müller, R. Schl?gl, J. Maier* and D. S. Su*
Synthesis and Superior Electrode Performance of Nanostructured V2O5 Using Carbon Tube-in-tube as Nano-reactor and Efficient Mixed Concting Network
Angew. Chem. Int. Ed. 48: 210-214, 2009.
8.Yong-Sheng Hu*, R. D. Cakan, M.-M. Titirici*, J.-O. Müller, R. Schl?gl, M. Antonietti and J. Maier*
Superior Storage Performance of a Si@SiOx/C Nanocomposite as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Angew. Chem. Int. Ed. 47: 1645-1649, 2008.
7.H. Kaper, F. Endres, I. Djerdj, M. Antonietti, B. M. Smarsly*, J. Maier and Yong-Sheng Hu*
Direct Low 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Rutile Nanostructures in Ionic Liquids and their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Small 3: 1753-1763, 2007.
6.Yong-Sheng Hu, Y. -G. Guo, R. Dominko, M. Gaberscek, J. Jamnik and J. Maier
Improved electrode performance of porous LiFePO4 using RuO2 as an oxidic nanoscale interconnect
Adv. Mater. 19: 1963-1966, 2007.
5.Y.-G. Guo, Yong-Sheng Hu*, W. Sigle and J. Maier*
Superior electrode performance of nanostructured mesoporous TiO2 (anatase) through efficient hierarchical mixed concting networks
Adv. Mater. 19: 2087-2091, 2007.
4.Yong-Sheng Hu, Y.-G. Guo, W. Sigle, S. Hore, P. Balaya, and J. Maier
Electrochemical lithiation synthesis of nanoporous materials with superior catalytic and capacitive activity
Nature Mater. 5: 713-717, 2006.
3.Yong-Sheng Hu, L. Kienle, Y.-G. Guo, and J. Maier
High Lithium Electroactivity of Nano-sized Rutile
Adv. Mater. 18:1421-1426, 2006.
2.Yongsheng Hu, W. H. Kong, H. Li, X. J. Huang and L. Q. Chen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n Rection Mechanism of Vinyl Ethylene Carbonate on Graphite Anode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Electrochem. Commun. 6(2): 126-131, 2004.
1.Yongsheng Hu, H. Li, X. J. Huang and L. Q. Chen
Novel Room Temperature Molten Salt Electrolyte Based on LiTFSI and Acetamide for Lithium Batteries
Electrochem. Commun. 6(1): 28-32, 2004.
㈥ 科研成果有哪些級別的如何劃分
科研成果評價
科研成果評價
指對科研成果的工作質量、學術水平、實際應用和成熟程度等予以客觀的、具體的、恰當的評價。這是科研成果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這是一項政策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它直接關繫到科研的發展方向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以及經濟建設的發展。主要應從學術價值、經濟效果和社會影響三個方面進行評審。對不同類型的成果,要有不同的側重,但不能偏廢。對基礎研究成果,主要側重於學術價值;技術研究成果(應用研究印發展研究成果)應側重於經濟效果和社會影響。在成果具體評價上,必須堅持科學性、客觀性原則。體育科研成果有:體育科學理論成果、體育科學新技術成果、體育科學新產品成果、體育軟科學和體育信息成果,以及對已有科技成果的推廣與應用。分為理論性成果和應用性成果兩種形式。對前者通過評審的方式進行評價.對後者用鑒定的方式進行評價。體育科研的理論性成果,通常是以學術論文、研究報告或專著等形式表現出來的。這類成果佔有相當數量.但「可比性」較差,又缺乏一種相對檢驗的標尺,所以較難評審。對這類成果可以通過各種學術會議來宣讀論文,組織評審;組織專題報告,以答辯的形式進行評審;把論文上報本單位學術委員會,或通過本部門年度科研評獎工作進行評審;把材料寄給有關專業研究機構.或通過報刊編輯出版單位進行評審等。具體的評審方法有寫出評審意見、推薦宣讀、批准發表。投票表決、訂分評定等。在組織評審中要注意兩點;(1)參加評審者必須具有廣博和專深的知識,一般都是同行中有一定學術威望的專家或學者;(2)著重對成果在闡明某一現象、特徵和規律方面有無創見或突破做出評價,並衡量其提出納新概念、新建設、新理論、新體系等的深度和廣度。對純理論研究的成果,一般不應要求具有明確的近期應用效果,而對具有應用價值的理論性成果,則應對其實際應用的可行性和意義做出評價。體育科研的應用性成果,是指為解決某一技術問題而取得的具有一定創造性、先進性和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包括基礎研究直接取得的應用性成果),例如研製的新儀器、新方法、新器械等。這類成果應採用科學簽訂的方式進行評價.目前大多是召開各種級別的技術鑒定會。在鑒定之前,一定要十分細致地做好准備工作:提供鑒定的報告、數據准確、說理清楚、論據充分;有關資料、樣品、圖紙齊全;審查討論時要實事求是。目前。有些單位不採用鑒定會而通過「運用檢驗法」或「個別通信評價法」做出鑒定,這是一種有益的探討和嘗試。
㈦ 分等成果分項檢查
(一)文本成果檢查
主要是檢查農用地分等成果報告的內容是否全面、論述是否清楚、處理是否得當,是否與圖件成果和數據成果一致。文字成果的邏輯性檢驗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表達邏輯性,文字成果表述是否簡明扼要、重點突出以及設置是否合理、是否前後一致;二是排版邏輯性,文字成果的排版是否合理、一目瞭然。
(二)圖件成果檢查
圖件成果以綜合、直觀的形式承載農用地的質量及其分布信息,直接為土地管理工作服務,為深入應用提供基礎信息平台。對圖件成果進行檢驗,可以確定成果的可靠程度,明確提高質量水平的方向,提高和擴大成果的應用面和適用面。
圖件成果的檢驗分為形式檢驗和內容檢驗。形式檢驗主要包括工作底圖的形式檢驗、中間成果圖的形式檢驗、最終成果圖的形式檢驗。內容檢驗以分層的思路進行檢驗,主要包括位置誤差檢驗、屬性誤差檢驗、數據的完整性檢驗、數據邏輯的一致性、拓撲關系的正確性。
省級圖件成果的自檢一是將各縣(市、區)的等別成果圖與匯總完成的省級圖件成果進行比較分析,確保兩者在耕地優劣程度方面的整體分布狀況一致;二是檢查工作底圖的內容完整性與准確性,中間成果圖件的基本制圖規定以及數據存儲組織上的合理性與高效性,最終成果圖件的數學基礎和數據存儲組織上的合理性;三是檢查圖件成果的各項屬性數據是否正確表達了成果要素的分類、分級等質量、數量特徵,要素屬性項的完備性、屬性項數據類型的正確性以及屬性值的准確性,檢查圖件成果數據是否按嚴格的拓撲結構組織,是否正確反映各要素的關聯、連接與包含關系。
(三)表格成果檢查
數據成果是分等成果在數據表格上的聚合,具有結構復雜、記錄數多、涵蓋面廣的特點。縣級數據成果有嚴格的數量特徵的要求,既是圖件成果承載的空間及描述特徵信息的基礎和補充,也是全省農用地分等省級匯總的數據保障。縣級數據成果檢驗主要涉及基本情況、指標體系及權重、分等相關參數、系數成果、分等指數成果、等面積和標准樣地;主要採用專家經驗法、實地校驗法、查閱文獻資料等方法。
省級表格成果的自檢主要是在匯總完成後,按照各縣(市、區)各等別、各地類進行匯總,檢查省級成果與縣級成果的一致性。省級匯總出現漏等現象時,先查看省級耕地圖斑對應的縣級耕地圖斑中是否有所缺等別的耕地圖斑,若有所缺等別的耕地圖斑,則檢查對應關系表的准確性,若沒有所缺等別的耕地圖斑,則通過更新地類,分割圖斑和增加圖斑等方法實現不漏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