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武漢理工大學湖北省數字製造重點實驗室的研究成果
SCI收錄論文6篇
EI收錄論文45篇
ISTP收錄論文28篇 1.周祖德、王曉光、胡業發、江征風,基於力控制的磁懸浮硬碟驅動器,發明ZL02115472.4,2004.5.5
2.王曉光、胡業發、周祖德、江征風,帶防靜電結構設計的磁懸浮硬碟驅動器,發明ZL02115474.0,2004.3.19
3.王曉光、胡業發、周祖德、江征風,欠感測器磁懸浮轉子系統,發明ZL03118505.3,2004.9.10
4.江征風、王曉光、周祖德、胡業發,高速磁懸浮轉子系統中的氣流特性實驗台,發明ZL03125241.9,2005.5.25
5.胡業發、王曉光、周祖德、江征風,磁懸浮轉子系統耦合特性的測試方法及測試台,發明ZL03125240.0,2005.11.2
6.王春麟、江征風、胡業發、周祖德,基於虛擬儀器技術的多感測器雜訊和振動測量分析儀,發明ZL03128320.9,2005.9.7
7.王曉光、江征風、胡業發,沖浪機,外觀設計ZL200430014827.5,2005.5.11
8.周祖德;劉泉;李方敏;叢力群一種利用DSP處理IPSec安全協議中加/解密的系統,CN03125335.0,2003.08.27
9.周祖德;李方敏;劉泉;叢力群基於嵌入式的智能高速信號採集監控系統,CN03125336.9, 2003.08.27
10.周祖德;劉泉;李方敏;姜雪梅;;梁小宇;鍾毅 基於奇異值分解和擴頻技術的統一數字水印的方法及裝置,CN03125461.6 2003.08.09
11.周祖德;李方敏;鍾毅;胡業發;薛立功 基於DSP的智能高速磁懸浮控制及數字功放裝置,CN200410013275.5,2004.06.10
12.周祖德;肖攸安;劉 泉;李方敏構建單機環境下的分布式應用系統的方法,CN200510018919.4 2005.06.16
13.周祖德;肖攸安;劉 泉;李方敏 一種簡單高效的真隨機數產生方法及裝置,CN200510018917.5, 2005.06.16
14.周祖德;肖攸安;劉 泉;李方敏 高效真隨機數產生方法及裝置,CN200510018918.X , 2005.06.16
15. 周祖德;肖攸安;劉 泉;李方敏 基於嵌入式的高效真隨機信號產生方法及裝置,CN200510018920.7 , 2005.06.16
16.周祖德;肖攸安;劉 泉;李方敏 單機環境中構建製造網格實驗系統的方法,CN200510018916.0 , 2005.06.16
17.周祖德;肖攸安;李方敏;劉 泉 一種安全可靠的受控授權電子簽名方法,CN200510019215.9 , 2005.08.03
18.周祖德;肖攸安;李方敏;劉 泉 一種基於橢圓曲線的可控授權電子簽名方法,CN200510019214.4, 2005.08.03
19.盧紅 大輪徑外徑光學投影測量裝置,CN200510019663.9,2005.10.26
20.盧紅、蘇秀芝、徐漢斌 注射器針頭超聲波銷毀裝置,20050099052.5,2005.11.30
21.盧紅、邱良、徐漢斌 注射器銷毀裝置的針頭夾具,200520098902.X,2005.11.24
22.周祖德、黃濤、盧珞先、李波 嵌入式現場匯流排網關,ZL03118500.2,2005.2.2
23.周祖德、梁磊、王立新、何偉、胡文彬、姜德生 光纖光柵錨索長期工作狀態的監測方法及裝置,ZL02138980.2,2004.9.14
24.周祖德、陳幼平、陳冰、謝經明、艾武、張岡 現場匯流排與串列介面設備間的協議轉換方法 ZL02138703.6,2004.9.29 1.周祖德,數字製造,科學出版社2003.11
2.周祖德,數字化協同與網路交互設計,科學出版社2005.1
3.周祖德,基於網路環境的智能控制,國防工業出版社,2004.1
4.周祖德,虛擬現實與虛擬製造,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2
5.胡業發,磁力軸承的基礎理論與應用,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1.郭順生、周祖德等,汽車行業ERP系統V1.0,國家版權局2004SR00839,2004.2.2
2.周祖德、郭順生等,光電子行業ERP系統V1.0,國家版權局2004SR00840,2004.2.2
3.周祖德、郭順生等,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V1.0,國家版權局2005SR06231,2005.6.16
4.郭順生、周祖德等,面向中小企業智能可重構ERP系統V1.0,國家版權局2005SR05857,2005.6.3
5.基於奇異值分解和擴頻技術的數字水印處理軟體V1.0(Dig-WMPro),2006SR00305
6.嵌入式多點光纖光柵陣列解調系統V1.0(ES-FDemod),2006SR00371
7.類PLC嵌入式閥門控制軟體V1.0(ES-FMControl),2006SR00369
8.類PLC嵌入式紡織機械控制系統V1.0(ES-FZControl), 2006SR00368
9.寬頻VPN安全網關及配置軟體V1.0(ES-VPN),2006SR00370
10.液壓轉轍機道岔的運行狀態在線自動測控系統V1.0(ES-YYMonitor),2006SR00306
11.周祖德、盛步雲等,多通道協同交互工具集V1.0(CSCW-IM),2005SR07345,2004.10.10
12.武漢理工大學,協同產品管理系統V1.0,2003SR4276,2003.1.31
13.武漢理工大學,協同產品開發系統及工具-協同設計工具集V1.0,2004SR00713,2004.1.19 1.用於汽車離合器製造的多功能激光復合加工機,湖北省科技廳,鄂科鑒字【2005】第24211027
2.嵌入式技術在機電監控和大型工程監測中的關鍵技術研究及其應用,湖北省科技廳,鄂科鑒字【2005】第23243181
3.寬頻虛擬專用網(VPN)的研究與開發,武漢市科學技術局,(2005)武科鑒字007號
4.現代嵌入式系統實驗教學平台,鄂科鑒字【2004】第20043075號
5.微型磁懸浮轉子機電耦合動力學研究,教育部科技司驗收 1.水泥回轉窯動態檢測和調整技術,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04.1,張雲等
2.高功率激光切割、焊接及切焊組合加工技術與設備,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4.1,周祖德等
3.磁懸浮轉子的關鍵技術,省技術發明二等獎,2005.12,周祖德、胡業發、王曉光等
4.機電設備監控與工程監測中的嵌入式技術與系統,國家教育部一等獎,2006.1,周祖德等
5.虛擬製造和網路製造的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05.12,周祖德等 .
Ⅱ 怎樣保證科研研究成果的重復再現
任何一項基礎科學的成果都意味著發現新的規律或者現象,因此基礎科學的研究是一項原創性的工作。一個規律一旦被某個機構或者個人首先發現並公諸於世,任何其它機構或者個人的再一次重復發現都將不再增加新的科學價值,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科學發現只需要第一次,而不需要第二次。在本文中,筆者根據自己在國內多家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學習和工作經歷觀察發現,中國國內目前的科研工作中有很大部分停留在重復性階段。在科研領域,一定量的重復別人的實驗,驗證別人已經發現的科學結論是必要的,它是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礎。但是這種重復性工作的價值須建立在研究者准備在某個領域開展系統性工作的前提之上,如果研究者僅僅在某個領域淺嘗輒止,不能系統深入地研究,那麼初期的重復性工作就失去價值,從而變成一種低水平的重復性工作,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費。這個現象如果普遍存在,長此以往,就會出現很多科研人員在很多領域挖了很多小坑,但是其中沒有一口井,永遠沒有科學成果的泉水湧出。
造成科研領域低水平重復性工作的原因很多,據筆者分析直接的原因是實驗室和個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很多實驗室經常頻繁更換研究方向和研究課題,有時剛剛在某個領域完成文獻調研和重復別人的重要實驗,還沒有深入下去獲得創造性的結果,就中止了該項研究工作,又開始申請新的課題,將研究工作轉移到了另一個領域,這樣原來完成了前期准備性工作和基礎,全部變成了低水平的重復性工作。這些工作並不能真正推動科研技術的發展,只是在很多可有可無的雜志中增加了幾篇可有可無的文章。
導致研究者這種過於頻繁更換研究方向的原因有如下幾點:第一,研究者自身的急功近利心理。某些研究者在選擇研究方向時,往往首先考慮自己的研究課題是否容易申請到科研資助,而對更重要的問題,比如自己對該領域是否真正具有興趣等,往往考慮不多。這樣研究者的研究領域很容易跟著科研熱點的風向標走。今天納米熱,就開始申請納米相關的課題,即使和自己的研究背景及研究興趣不符合,也盡量往那邊靠;明天生物熱,又開始申請生物相關的課題。第二,高校和研究機構職稱評定的功利性和機械性。目前中國幾乎所有的高校和研究機構,在評定職稱時都主要根據學術文章的數量和所發表雜志的影響因子。很多科研機構甚至要求研究者,必須在若干時間內發表若干文章。這種強制性的規定,給研究者很大的發表文章壓力,導致發表文章成為很多研究者的科研目的。這種壓力導致研究者在選擇研究方向時既不會根據自己的興趣,也不會根據所選擇科學問題的科學價值,而只是考慮這個領域「容不容易發文章」,也就是能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盡可能多數量的文章。導致了研究者將發文章當成了科研的最終目標,逐漸喪失自己的科研興趣和對一個科學問題本身價值的關注。
上述兩個原因導致科研者,不願意選擇那些需要長期深入研究才能夠有所發現的領域,也不願意選擇那些需要開展系統性的工作才能有所發現的領域,或者即使選擇了這些領域,也希望選擇捷徑,而不願意開展系統深入的工作。而現代科學發展到至今,已經越來越揭示,很多科學領域系統性非常強,要在該領域取得突破性成就,必須開展系統地多學科地深入地研究。比如癌症治療領域,它和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病理學、遺傳學、甚至化學等等學科關系密切,要在該領域取得重大的突破,很可能需要從上述多學科多角度深入系統地開展研究,並不斷積累各項研究成果,直到最終取得突破。這個過程非常漫長且工作量龐大,它需要實驗室幾年乃至幾十年,甚至幾代研究者不停地拓展和深入下去,才可能最終實現。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要真正發展科學,必須要避免不必要的低水平重復性工作,開展真正有創造性的研究。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在如下幾個層次上進行改革。首先,在國家層次上,國家首先要保證科研機構的質量而不是數量。尤其要避免很多研究機構在相同一個領域開展低水平的重復性工作。而要達到的目標應該是不同科研機構在不同領域都開展高水平的原創性工作。要做到這一點,國家需要在全國范圍內規劃科研方向。對於那些重大的科學領域,國家應該將科研資源集中到少數幾個頂尖研究機構和研究者,由它們系統深入長期地展開研究。與此同時,引導那些科研水平相對較弱的研究機構,避免在這些重大領域重復工作。科研水平相對較弱的高校和研究機構,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人才和應用性研究上,同時挖掘和發展若干項有本機構特色的研究內容,力爭在這幾項研究方向上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並使之成為本機構的一個傳統研究強項,而不是在很多領域展開研究,卻沒有一個領域達到國際一流水平。這些研究機構和實驗室尤其應該避免去重復那些國際一流實驗室已經開展的研究內容。科研資助管理部門也應該避免批准,這些競爭力不夠的沒有自身優勢的研究課題。
其次,在研究機構層次上,一個高校和研究所應該引導所屬實驗室和研究人員,在研究內容上的延續性和逐漸積累性,努力實現大多數實驗室都有自己明確的研究內容,同時當某個實驗室的負責人退休,或者離開後,這個實驗室的研究內容和成果能夠被新來的研究者繼承。這樣,這個實驗室的學術底蘊就可以不斷積累。此外,研究機構還亟須取消功利性的學術職稱評定方法。
第三,在研究者自己的層次上,研究者應該選擇那些自己真正有興趣的,計劃長期深入研究下去的,同時有把握取得原創性成果的科學問題進行資助申請。研究者要獲得該素質,需要具備廣闊的科學視野和科研判斷能力。獲得這個視野和能力的一個很好途徑是,研究者在學生階段(主要指博士階段)有機會在某個學科的不同實驗室進行輪換培養。遺憾的是,目前國內高校和研究所的研究生都過早地局限到一個實驗室,過早的局限到一個很狹窄的研究領域。他們在獨立地開展自己的研究之前,不能縱覽這個學科的方方面面,既不清楚自己在這個學科最感興趣的問題是什麼,也不知道這個學科最有價值的科學問題是什麼,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當然那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科學家。因此,基於這點分析,目前高校和研究機構迫切需要改革研究生培養方式,盡快開展在研究生培養階段的實驗室輪換制度,使每個研究生在畢業前能夠獲得在本領域開闊的學術視野,也更明確自己的研究興趣。與這些改革相配套的,還要改革目前研究生畢業發表文章體制,減少或者取消研究生畢業要求發表的文章數。
Ⅲ 《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期刊是省級期刊嗎
非公開發表的期刊。
Ⅳ 哪些高校在基於LabVIEW的虛擬實驗室的研究上取得了成果
淮陰工學院!
去年剛開發了一套基於LabVIEW的虛擬儀器實驗箱,利用數據採集卡通過USB與電腦連接,可滿足大部分實驗需求。
Ⅳ 如何評價清華大學顏寧研究團隊的科研成果
其實顏寧自己在博客裡面說得很清楚。科研的三重境界:生計、興趣和永生。這項工作是她進清華開始就想做的,現在做出來了,而且是可以寫進教科書的工作。毫無疑問,這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算是有些「永生」的味道了。對於純粹的科學家來說這就足夠了。
Ⅵ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為什麼會這么難
1、高校科研機制的限制Ⅶ 幾所大學實驗室情況介紹
這個在高中實驗室文化建設,就太牽強了,很多都是學術性的東西設備,在高中沒有接觸根本不知道做什麼用的,如果你是大學建設實驗室的話,可以有針對的給你一些資料,這個還是太遙遠了點
Ⅷ 「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是什麼級別的期刊呢
學報校刊
Ⅸ 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華東師范大學)的科研成果
實驗室圍繞研究方向共承擔各類課題210項,其中國家級課題57項,包括與中國海洋大學聯合主持「中國典型河口—近海陸海相互作用及其環境效應」973項目;省部委課題55項,包括省部委重大(點)項目8項;橫向協作課題85項,包括參加如長江口深水航道整治等國家和地方重大(點)工程建設項目有關的課題48項;國際合作課題13項。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530多篇,其中國外刊物71篇,國外文集與叢書26篇,國內重要刊物338篇;SCI檢索論文115篇,包括在國際著名刊物(SCI的I區與II區)上發表論文15篇,出版著作18冊,獲省部級獎10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3項,鑒定成果10項。在流域入海物質通量變異及其對河口環境的影響、河口鹽水入侵規律與淡水資源利用、河口動力沉積過程及其在深水航道工程中的應用、三角洲海岸沖淤演變及其工程應用、河口海岸生物地球化學過程、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等領域取得一批有重要影響和創新意義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豐富和發展了具有我國特色的河口海岸學科理論體系,而且有效地解決了長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長江口淡水資源開發利用、杭州灣北岸沖刷防護等重大(點)工程中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Ⅹ 名牌大學的國家重點實驗室PK中國科學院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誰的科研成果更先進
大學和中科院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科學研究上,是不能籠而統之進行比較的,只能具體情況版具體分析。權一般而言,科學院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設備和基礎設施上應該更為先進,科研實力更強一些;但科學院的實驗室在學術氛圍上是不如大學的。大學因為學科齊全,交叉學科容易出成果,這一點,科學院的實驗室是比不了的。要讀研,最好去有名的大學的國家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