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1959年,地質學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陸相生油」理論,打破了西方學者的「中國貧油」內說
1960年,物理學家王淦昌容等人發現反西格瑪負超子
1964年,中國第一顆 原 子 彈 裝置爆炸成功
1965年,生物學家們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
1966年,中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
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成功
1970年,「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70年代初期,數學家陳景潤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向著解決哥德巴赫猜想邁進了一大步。
建成了正負電子對撞機等重大科學工程
秦山核電站並網發電成功
銀河系列巨型計算機相繼研製成功
長征系列火箭在技術性能和可靠性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科學家完成了人類基因組計劃的1%基因繪制圖
在世界上首次構建成功水稻基因組物理全圖
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許多指標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記錄
神州五、六、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並順利返回
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嫦娥一號成功發射
② 列舉建國以來的四項重大科技成就。
1.
兩彈一星
-衛星發射回收(1964-1970)
2.
人工合成牛胰島素(1965)
3.
哥德巴赫猜想證明到「1+2」(1966)
4.
雜交水稻(1973)
5.
核潛艇(1974)
6.
激光照排(1979)
7.
運十大飛機(1980)
8.
銀河巨型計算機(1983)
9.
載人航天(2003)
10.殲十飛機(2006)
③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中國近年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升天;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成功升天;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成功升天;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成功升天;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天成功
近幾年國家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1、「天河一號」成為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11月17日,國際超級計算機TOP500組織正式發布第36屆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名榜。排名第一。
2、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英文簡稱剛好是FAST。 FAST是世界在建的最大射電望遠鏡,藉助天然圓形溶岩坑建造。
3、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的一款貨運飛船,也是中國首個貨運飛船。
4、「天河二號」是由國防科大研製的超級計算機系統,以峰值計算速度每秒5.49億億次、持續計算速度每秒3.39億億次雙精度浮點運算的優異性能位居榜首,成為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
5、C919客機(COMAC C919):學名是 "中短程雙發窄體民用運輸機"(而C929是遠程寬體客機),在中國飛機史上自然是大飛機,但在當代世界客機界屬中型(而大型客機是遠程寬體)。
6、量子衛星就是以量子信號做為衛星與地面之間數據傳輸媒介的衛星。
1、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亮相。經過7年設計研發,中國自主研製的首款新一代噴氣式干線客機C919的首架機2015年11月2日在上海總裝下線,公開亮相。
2、世界首顆 「量子衛星」發射升空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④ 新中國成立後有那些重大科技成果
核武器(包括原子彈、氫彈等)、人造衛星、載人航天(神州飛船)、銀河巨型計算機
什麼飛機、造船是談不上啦。
⑤ 新中國成立後取得的三項重大科技成果
1、兩彈一星
2、人工合成胰島素
3、袁隆平雜交水稻
⑥ 簡述新中國成立後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和意義
軍事科技上:兩彈成功爆炸,火箭、衛星順利上天、神六、神七上天、龍芯的開發研製等等,與國外合作發射衛星計劃,我國開始向航天科技領域發展。 政治地位上:聯合國五大常委之一,隨著國力不斷提升,中國在國際上也有了更多的話語權,為發展中國謀福利,參與到各個國際事項。 外交上:與各個國家開展友好關系,加強地區經濟間的合作,增加對非洲的援助,參與到更多的國際事物中,承擔更多的責任。 經濟上: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從沿海經濟圈到西部大開放,從少數人致富到全國人民慢慢都富裕起來,改善了人民生活條件。 社會文化上: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發展,教育改革中。 影視文化上:電影、電視劇產量逐年增長,藝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民間藝術開始得到有效保護。 體育上:已經連續幾屆人類奧運會名列前三甲了,中國的優勢項目有較大的爭金優勢,在亞洲地區連續運動會上,自1990年來一直在金牌和獎牌榜上名列第一。劉翔、姚明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響力,使全世界更了解中國,近幾年經常承辦國際賽事,舉辦世界級別各大體育賽事:奧運會、F1、亞洲會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香港、澳門的回歸,與台灣開通兩岸合作關系。 原因: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確立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和平、穩定的政治環境;中共領導下符合國情的正確策略;廣大勞動者不懈的努力。軍事上有堅定的信念和目標,把之視為己任,刻苦忍耐;客觀:接觸外國先進技術融入世界,國家支持,社會對這樣學術氛圍強力支持。新中國以來科技成就包括保衛國家安全的「兩彈一星」,解決溫飽作出巨大貢獻的「東方魔稻」、跨入世界先進行列的「銀河」宇宙,這都說明了我國綜合國力的上升,現如今發展建設、加快經濟建設,促進了我國在各個領域的取得更大的成就。 自己的話總結的,你看看,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⑦ 新中國成立後有哪些科技成就
(1)在大型建築方面,1957年建成武漢長江大橋,這是我國長江第一橋;1968年建成南京長江大橋.1992年三峽水電站獲得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建設,1994年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開始蓄水發電,於2009年全部完工.
(2)在核工業和核技術方面,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20世紀90年代我國建成了大亞灣核電站.
(3)在航天技術方面,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多次成功發射了多種性能的人造地球衛星
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蘇美日法)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79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遠洋航天測量船的國家.
1982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從潛艇水下發射戰略導彈技術的國家
1999年,我國第一艘「神舟」號宇宙實驗飛船安全返回
2003年10月15號,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成功,把楊利偉順利地送上了太空,
並安全返回,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把宇航員送入太空的國家.
2005年10月11日,神舟六號發射升空,並於16號成功返回
2007年10月24日18點05分04秒,搭載著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飛船成功發射,此次任務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
2011年9月29日中國成功將無人太空實驗艙天宮一號送入低地球軌道,在相繼實現航天員上天、太空行走之後,為建設探索太空的前哨——永久載人空間站邁出關鍵一步.
2011年11月1日清晨5時58分10秒,中國「長征二號F」遙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火箭飛行583秒後,將「神舟八號」飛船成功送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330公里的預定軌道.
2011年11月3日天宮一號與神八成功對接.
(4)在生命科學方面,1965年我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獲得成功,21世紀又研究發現了SARS病原體.
(5)在物理學研究方面,1988年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對撞成功,這是我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在納米技術材料方面也取得巨大成功.
(6)在水利樞紐工程方面,1989年葛洲壩工程全部建成;21世紀初三峽大壩水利樞紐工程也基本建成並開始並網發電.
(7)在電腦研究方面,1997年每秒鍾能運算100億次的「銀河—III」型計算機研製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這項先進技術的國家之一.
(8)在農業科學方面,1937年我國成為世界上首次育成秈型雜交水稻的國家,為緩解世界糧食危機做出了貢獻.望採納
⑧ 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1、中國發射首枚人造衛星
1970年4月1日21時35分,衛星發射時刻終於到來了。「東方紅一號」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在發動機的轟鳴中離開了發射台。
21時48分,星箭分離,衛星入軌。21時50分,國家廣播事業局報告,收到中國第一顆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音,聲音清晰宏亮。
1970年4月25日18點,新華社授權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衛星運行軌道的近地點高度439公里。
遠地點高度2384公里,軌道平面與地球赤道平面夾角68.5度,繞地球一圈114分鍾。衛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頻律播送「東方紅」樂曲。
2、神舟五號進入太空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
它於2003年10月15日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及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
這個飛船標志著中國成為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它標志著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3、嫦娥一號衛星升空
嫦娥一號是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總重量為2350千克左右,尺寸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開長度18米,預設壽命為1年。
該衛星的主要探測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間環境。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UTC+8時)左右,嫦娥一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預定地點。
4、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眼」
直徑500米,全球最大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也被稱為「天眼」,在貴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啟用。FAST將在未來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成為中國和世界天文學研究的「利器」。
5、核聚變實驗裝置「人造太陽」
「人造太陽」實驗裝置在電子溫度超過5000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沖等離子體放電。這一重大成果標志著中國在穩態磁約束聚變研究方面繼續走在國際前列。
⑨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有哪些重大的科技成就
1、兩彈一星
「兩彈一星」最初指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兩彈」中的原子彈和氫彈後來合稱核彈,另一彈指早期研發的導彈。後來「兩彈一星」指導彈、核彈、人造衛星。
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
⑩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有哪些重大的科技成就
人工胰島素,人造衛星,原子彈,氫彈,導彈,萬噸水壓機,動車,雜交水稻畝產三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