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論文創新點怎麼寫
1.
資料創新,所寫論文用的資料一定要是最新的,比如最新的科研成果或者這個專業最前沿的數據、資料,在看文章質量的時候,老師看的就是這一點,所以一定要用最前沿的是資料進行參考、寫作。
2.
方法創新,就是自己所想所寫一定要有新鮮感,在寫作論文的時候,要寫出一種別人沒有用過的方法,要有新穎,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這樣才能夠讓人想要閱讀你的文章。
3.
觀點創新,這一點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時機很重要,別人都沒有提出來的觀點你提出來了,這就是說的創新性。 比如在自己研究資料的過程中,有一閃而過或者靈光一現的時候,這時候出來的觀點就是具有創新性的。
㈡ 我國近年來科技創新成就
1、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五年來,中國基礎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創新成果。國際論文總數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國際論文檢索系統(SCI,EI,ISTP)論文總數中佔7%,進入世界第二方陣,與英國、德國、日本相當;
納米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二。前沿技術領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不斷縮小。
2、產業技術創新取得多方面突破。
近年來,中國在基礎工業、加工製造業以及新興產業領域,技術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鋼鐵、船舶、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和生物技術等領域重大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產業整體技術素質邁上新台階。
3、科技走進千家萬戶、惠及億萬人民。
近年來中國政府把解決民生問題和發展社會事業放在突出位置,科技進步為人口健康、節能減排、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撐。
雜交水稻的培育和應用,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的實施,為解決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能源領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設備、大型水電設備、先進核電等關鍵技術,攻克一批燃料電池、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關鍵技術,為調整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礎。
4、知識產權產出水平大幅度提高。
五年來,中國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持續、快速增長,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進一步增強。2002年到2006年,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從3.97萬件增長到12.2萬件,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從0. 58萬件增長到2.5萬件。
5、科技投入規模和強度持續提高。
2006年,全社會科技支出經費總額4500億元,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3003.1億元,居世界第5位;研發投入強度不斷提升,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42%。
近5年國家財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較快增長,其中2006年中央財政科技撥款達1009.7億元,比上年增加25.0%。
6、中國成為世界科技人力資源大國。
2005年,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約為3500萬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全時人員達150萬人/年;一支充滿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正在迅速成長,45歲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員占研究人員總數的80%。
㈢ 主要學術成就、創新成果及其學術價值怎麼寫
寫作思路:簡要概括,側重體現成果、創新能力和領導能力。理工科論文的學術價值主要是採用了什麼新方法、新工藝,產生了多少經濟效益等。文科論文的學術價值主要看挖掘到了什麼新的思想,又有了什麼新的見解。
例文:
申請人主要從事新型納米多孔材料的制備及功能研究。曾參與1項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子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並參與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成功申請。獲得德國洪堡基金會洪堡學者博士後資助。
另外,申請人發展了一系列基於膠體晶體模板構築新型圖案化納米結構的材料制備方法,並制備了半導體氧化鋅一維納米結構陣列、半導體硫化物、貴金屬和碳酸鈣的有序大孔薄膜等。發展了一種氣液界面膠體晶體模板制備大面積半導體有序大孔薄膜的方法,申請並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一項。
(3)論文創新成果擴展閱讀:
學術論文,也稱科學論文、研究論文。是對某科學領域中的問題進行研究、表述研究成果的文章。
學術論文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上具有新的科學成果或創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於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討論,或在學術刊物上發表或作其他用途的書面文件。
功能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促進社會發展;二是進行學術交流;三是為人才考核提供依據;四是可以訓練作者的科研能力和寫作能力。
總體上說撰寫論文,可以提高作者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掌握分析研究問題的方法,可以提高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及理論思維水平。研讀論文,則可以從中獲取較為密集的、系統的、深廣的知識,從而大大提高讀者的知識水平和理論水平。
通過論文撰寫來培養高層次的人才,加強對於各學科前沿問題、尖端問題的探討,並通過這種高深問題的研究及各種新知識的廣泛傳播,可大大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水平,提高整個社會的素質。
㈣ 論文成果怎麼寫
1、發表的論文。 發表的論文包括期刊論文和會議論文。可以是長文,也可以是短文,綜述或者demo。可以列出預期發表論文的數量,大致研究點,擬發表在哪類期刊和會議上等。
2、申請的專利。 申請中的專利和申請已得到保護的專利都可以作為預期的成果。可以列出擬申請的專利數量和大致的方向。因為專利審核的時間比較長,項目結束的時候不一定可以得到申請的最終結果,所以已經經過初審的也可以作為預期成果。
3、完成的項目,提升的指標。 在某領域內預計做一個或者幾個什麼類型的項目,項目的研究內容是什麼。預期想的到的結果是什麼,對現有的指標有什麼提升,對現有的技術有什麼改進,對研究領域有什麼貢獻等。
4、參賽和參評的獎項。 有些技術類的研究有很多國內國外的公開評測和比賽,可以列出擬利用研究成果參與哪些比賽,期望能夠得到什麼樣的結果等。
5、公開的數據集合。 在研究的過程中,會逐步採集和整理實驗數據集合。如果方便的話,可以作為開源數據集合供全球范圍內的研究人員使用,這將讓整個領域的人們受益。
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後,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於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後,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探究實驗的一般方法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資料分析法等.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藉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科學的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並及時記錄下來;要有計劃、要耐心;要積極思考,及時記錄;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實驗方案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進行.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一般步驟:發現並提出問題;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並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過程中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收集和分析資料也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資料的途徑有多種.去圖書管查閱書刊報紙,拜訪有關人士,上網收索.其中資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圖片、數據以及音像資料等.對獲得的資料要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中尋找答案。
㈤ 創新成果評價的方法
第一階段是同行評審。在研究的過程當中,研究者的合作者,或者其他有關聯的同行,可能會對研究的課題及可能的結果發表建議和意見。在研究完成之後,研究成果通常會以論文的形式表達出來,論文的評審人會對研究的成果給予評價。這個階段的評價人,是從技術本身來進行評價的。評審人根據自己對技術的理解發表意見。評審人一般局限在比較小的范圍,評價的結果取決於評審的知識結構,技術判斷力,個人愛好以及利益驅動的的非技術因素,因此這個階段的評價經常出現偏差。
第二階段是公眾評審。當論文發表以後就進入了公眾的視野。當有研究人員閱讀了論文, 他們會試圖理解理解你的研究成果。如果他認為有價值,會做進一步的實驗來驗證你的結果, 並且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並通過論文發表自己的觀點。在他們的論文當中會闡述和引用你的論文,並且吸引來更多的研究者。創新的價值通過這種方式在業界進行傳播,形成影響力。公眾一般都是利益無關的第三方,個人偏見的影響大大減少。如果多個不同的研究組能夠得到基本一致的結論,那麼這種結論的可靠性就大大提高了。但是公眾的評審也會可能失靈,受到認知水準的限制,一些錯誤的思想也會流行,比如托勒密的「地心說」,就流行了一千多年。
第三階段是實踐檢驗。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一個創新,無論如何深奧,如何有影響力,在沒有得到應用之前,它的價值是要打個問號的。在得到應用之後,並且為社會、為組織創造了價值,它的價值可被初步確認。但是仍然會出現誤差。最典型的例子是瑞士化學家米勒發明的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於1948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DDT最初目的是用來殺蟲,卻使害蟲產生了抗葯性,被迫時使用更具毒性的葯物。DDT通過食物鏈進入了植物、動物和人體組織,作為美國象徵的白頭雕也曾因殺蟲劑的毒殺而瀕臨滅絕。直到1997年,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評委會才公開 表示,為1948年的諾貝爾醫學獎授予DDT的發明者而感到羞恥。
第四階段是時間檢驗。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創新,成為人類知識寶庫當中的瑰寶,成為人類文明的組成部分,創新的價值才被最終確認。
㈥ 在哪些科學期刊上發表論文,算是創新成果
看你發表的文章是哪一方面的,有新意,有創新,都可以,省級國家期刊即可 http://wenku..com/view/.html?from=search 戳
㈦ 如何寫畢業論文的特色和創新點
1、選題新穎性。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是探討有關全體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與公司業績之間的關系,單獨研究國有上市公司的很少。但隨著「兩大辦法」的相繼出台,股權激勵己經走進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視野,國有企業的特殊性將決定其研究的特殊性。因此,本文將在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這一特定的微觀背景下,研究股權激勵性的有效性。以此豐富相關方面的研究。
2、衡量股權激勵有效性指標的新穎性。之前的研究幾乎全部選用公司的業績作為股權激勵有效性的衡量指標,但股權激勵的對象是公司的管理層,評價激勵的有效性時應該衡量管理層的業績。目前國內大部分的研究都不區分公司業績與管理層業績,考慮到國有企業的特殊性,本文選取管理層業績作為股權激勵有效性的衡量指標,剔除市場環境、市場結構與企業資源對企業經濟業績的影響後,觀察國有企業股權激勵的真實效果。為我國國有企業建立長期有效的激勵制度提供實證依據。
3、引入相對業績評價理論。系統闡述了相對業績評價理論,並基於相對業績評價理論結合我國國有企業的特點從會計回報、公司發展、股票回報三個不同的角度確定國有上市公司的相對業績。
4、運用新的模型。在對我國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有效性實證分析時,本文並沒有直接運用前人已有的模型,而是將各種模型進行回歸比較,探尋最佳模型,以使回歸結果更真實准確的反應股權激勵比例與管理層業績之間的關系,對我國國有上市公司具有直接的借鑒意義。
在對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研究中,筆者深深的感受到了這一研究課題的奧秒無窮。雖然筆者己經做了大量的研究與努力,但由於個人對股權激勵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加之個人的精力能力有限,本文還是存在著以下不足:
1、研究對象的局限性。本文的管理層股權激勵只是針對國有上市公司做了相關的研究,但是管理層激勵問題並非只存在國有上市公司,國有非上市公司中也大量存在。由於國有非上市公司的相關數據難以收集整理,因此本文的研究結論可能只適用於國有上市公司,對國有非上市公司的適用性有待於研究,這導致研究成果的推廣缺乏應用基礎。
2、數據選取的局限性。由於本文選取股權分置改革後的數據為研究樣本,我國分置改革時間很短,相關的法律法規也並不完善,所以實施股權激勵的國有上市公司並不是很多,從而導致了研究樣本容量相對較少。
3、指標選擇的局限性。本文選擇相對業績作為被解釋變數,由於非財務指標難以量化以及我國國有企業業績評價的特殊性,本文在衡量相對業績時只選擇了單一的財務指標,並沒有構建全面的相對業績評價體系。其次,影響股權激勵有效性的因素十分廣泛,由於筆者知識儲備的局限,本文研究只選取了部分控制變數,可能考慮不盡詳全,這些都將影響研究結果的准確性。
4、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本文選擇相對業績作為股權激勵有限性的替代變數,但相對業績評價理論的發展時間尚短。國外有關於相對業績評價理論的研究很多,但我國的研究還處於初始階段。而且大多用於研究管理層薪酬問題,幾乎沒有涉足過股權激勵。那麼相對業績評價理論對股權激勵的適用性有待於進一步檢驗。
5、缺少驗證。由於數據收集的局限性以及時間關系,在進行描述性分析時,國有上市股權激勵前後公司績效是否有所變化本文沒有實施驗證,這是本文的又一不足之處。
㈧ 論文創新點怎麼寫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里有兩個方法供你參考:
薩克斯的吐音技法
在長音的基礎上用舌尖有規律的彈擊哨片,一般法「吐」或「嘟」。
特點:「准」―音準
「巧」―靈巧
「快」―速度
吐音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吐音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以後薩克斯管水平的高低。 按其發音方法的不同可分為舌吐和氣吐兩種。
a、舌吐:舌頭自然鬆弛且微微抬起,舌尖略向上撬,輕抵住哨片與哨片的接面要少而小,此時氣流聚在口腔內,輕收舌尖,氣流通過笛頭,引起哨片振動發音。舌尖再次抵住哨片,如此反復練習發音, tu tu | tu tu | tu tu。
b、氣吐:不同於舌吐,氣吐時舌尖的位置不變,主要是靠咽喉將氣流切斷和對腹肌的控制能力,也就是說需要有良好的氣息支撐,在吸人氣體以後,迅速收腹,喉頭的位置也隨之提升,兩者必須一致,使氣體呈波良式流入管體,ku ku | ku ku| ku ku。
按其演奏風格可分為:單吐、雙吐、三吐和彈吐四種。
(1) 單吐,也稱基本吐音法,採用"突--嘟--啦"(tu----la)三個音節吐音。
a、"突"(tu)式吐音,常用於演奏乾脆快速的樂段。
b、"嘟"()式吐音,又稱軟吐音。舌頭的位置與動作方法和"tu"式吐音大致相同,舌頭可稍平一些略呈圓形。吹奏時要有輕柔的意念,使發出的音更加柔和而富有連慣性,此種吐音常用於抒情樂段和連斷音(Legato--Stacato)的演奏。
c、"啦"(la)式吐音,用的不多但很實用,用舌尖輕掃哨尖下沿,似挨非挨。斷音是極輕弱的吐音,此種吐音充分體現出演奏者的特長。
這三個音的吐音方式各有不同,練習時用心體會其差異所在。
(2) 雙吐法:又稱復吐法,採用"突--庫"(tu--ku)"或者"特--卡"(te--ka)"兩個音節,是舌吐和氣吐的交換使用,這兩種不同的起音和收音方式,在z東習時具有一定的難度,演奏者應該具備對發音力度的控制和音樂表現方面的把握。
(3) 三吐法,採用"突--突--庫"(tu--tu--ku)"特--特--卡"(te--te--ka)三個音節,也是氣吐和舌吐的混用,用於演奏樂句極快的樂曲,特別適合演奏三連音或三個不同音反復形式的樂句結構。
(4) 彈吐法,(也稱滾舌)--記譜術語(Frullato)
彈吐音用(吐魯魯--)(tu--lu--lu--)是用舌頭快速的顫動。初學時不易練習時間過長,練習時舌尖會有麻木的感覺,在爵士樂中亦有應用。
㈨ 如何實現論文選題的創新
選題缺乏創新,就難以寫出創新性的畢業論文。要使選題具有創新性,我們必須具有創新的思考力、創新的實現力和創新的意識,也就是要有正確的思路。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選題的創新:
1.在繼承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找偏頗,求同存異,我們可以去發現別人研究的不足之處,然後去補充和加深這一方面的內容,以求異的眼光去發現別人沒有涉及的問題及其深度。在借鑒別人的基礎上進行自己的創新和擴展。
2.在學術研究的空白之處去尋找課題,尋找別人沒有發現和涉及的空白領域,而不是「老生常談」,想別人之所想,敢為人先。
3. 看文獻——獲取創新靈感或者解決問題方法的路徑
4 是利用多向性、逆向性、求異性思維選題
5 是冷門選題
㈩ 論文的創新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從內容方面來說,論文的創新性體現在材料、方法、觀點和體系,作者要體現論文的創新性,可以從這四個方面出發。
(一)材料的創新,顧名思義就是指材料比較新,是沒有發現、運用過的,這是指論文的學術性主要體現為該論文以新的或未被發現、末被利用的材料為主要依據,並在材料分析的基礎上做出了較有深度的理論歸納。材料是服務於論文寫作目的而搜集、整理出來的事實、理論或數據等信息。材料相當於論文的血肉,沒有客觀、典型材料的支持,論文的科學性、真實性、學術性也就無法實現。論文的論點往往是在大量、廣泛收集資料並做出全面、系統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的,因而新的材料的出現常常會改變論文論點的傾向和評價尺度。
(二)論文方法的創新主要體現在研究者能夠從一個新的、獨特的角度去研究一種現象或問題,從而得出一個全新的、獨到的診斷。方法是研究問題的視角、途徑或媒介,但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方法又不僅僅是船或橋,而是一種世界觀,是一種思維方式。不同的理論研究方法帶來對同一個事物的不同的觀看,可以豐富對事物的認識。方法的創新也會帶來觀念的創新。
方法之間沒有絕對的可比性,方法與研究對象之間有互選性,沒有最好,只有適合。這也導致了理論研究沒有絕對的正誤之分。
(三)觀點創新要求研究者在論文中提出獨到、新穎的觀點,或在客觀分析的基礎上對既有觀點提出不同的見解,這是論文學術價值最重要的方面。觀點即論文中的論點,它是一篇文章的靈魂與統帥,也是論者認識與評價最集中的體現,因此論點的學術價值是論文學術質量高低的最直接的體現。
(四)體系的創新是指論文的內容建構起一個新的理論體系或邏輯體系。獨立的理論體系以獨立的研究問題、邏輯概念、邏輯起點、邏輯框架等為標志,體現出對一個研究問題或研究領域的比較成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體系創新對研究者研究能力要求比較高,如果沒有把握的一般不建設做此類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