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近五年中國發展新成就有哪些
1、載人航天
2017年9月22日18時許,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受控離軌。
至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務全部完成,闊步邁進「空間站時代」。
近幾年來,中國載人航天相繼取得了神舟十號應用性首飛、長征七號首飛、天宮二號穩定運行、神舟十一號航天員中期駐留、神州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天舟一號推進劑順利補加等一系列成就。
2019年1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表示:中國將繼續實施月球探測工程,突破探測器地外天體自動采樣返回技術,2019年年底前後將發射嫦娥五號,實現區域軟著陸及采樣返回,探月工程將實現「繞、落、回」三步走目標。
一次次「中國高度」的刷新,彰顯著國家工程的神聖和榮光。
② 今日中國發展變化,成就的資料
1、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中國的經濟奇跡是建立在中國耀眼的經濟發展成就基礎上的。從數量規模上看,自從1978年改革開放伊始,中國的經濟規模僅有3679億元人民幣;而到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已經高達82.71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12.2萬億美元),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的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6%,僅次於美國。從經濟增速角度看,1978—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均名義增速高達14.5%,刨除年均4.8%通脹率,年均實際增速仍高達9.3%。
按照經濟學家林毅夫所說,「以這么高的速度持續這么長時間的增長,人類歷史上不曾有過」。
從經濟結構的角度看,中國工業化進程加快,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結構日趨合理化,第三產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2017年,中國三產結構的比例分別為7.9%、40.5%和51.6%。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幅已經超過第一、第二產業,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2、政治方面的成就:港澳回歸,一雪百年恥辱;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亞洲投行,由中國主導,打破日本美國控制的亞洲開發銀行對亞洲基建方面的壟斷。杭州G20峰會,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
3、體育方面的成就。北京奧運。
4、科技成就。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十九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說:「科研成果涌現,是多年來在科技創新重點領域長期堅持研發取得成果的集中體現;也是深化改革激發活力、加強政策引導激勵,以及科技創新投入、金融等協同推進的結果。」
5、軍事方面的成就。遼寧航母,大國霸權,東風21D,專打航母,中華神盾,數量佔世界第二。
1949新中國的成立使祖國母親徹底擺脫了被壓迫的境地,中國這頭東方睡獅開始慢慢覺醒,但卻步履維艱,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從此改革開放的春風使中華大地再次煥發了活力,中華民族終於踏上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經濟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世界上任何一個重大事項不能沒有中國的參與,我國越來越在國際舞台上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號」巨輪正在乘風破浪、穩健前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腳步浩浩盪盪,身為一名中學生,對祖國的未來更加期待的同時也更要好好學習,以優異成績走出校門,全身心地加入到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強盛的洪流中來,為祖國奉獻青春、貢獻力量。
③ 中國的發展成就有哪些
袁老袁隆平水地之父,袁隆平。
④ 中國飛速發展,近十年來新中國有哪些驚人成就
1、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墨子號),於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⑤ 中國近年來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首登月球暗面
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2、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於中國廣東省伶仃洋區域內,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開通運營。
3、人造瀑布
人造瀑布是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烈變廣場的一個城市景觀,樓高121米,瀑布設計高度達到108米,也是全世界最高的人造瀑布。
4、渤海之眼
「渤海之眼」摩天輪,位於山東濰坊,是當今世界上最高的無軸摩天輪。有別於傳統的有軸摩天輪,渤海之眼摩天輪中間沒有任何支撐,運行時輪盤不轉動,轎廂自帶行走機構,通過軌道沿輪盤轉動。
5、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
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是世界首個建造在廢石坑內的自然生態酒店。被美國國家地理譽為「世界建築奇跡」。
⑥ 中國發展成果
港澳回歸,一雪百年恥辱;
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
亞洲投行,由中國主導,打破日本美國控制的亞洲開發銀行對亞洲基建方面的壟斷。
杭州G20峰會,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
經濟方面的成就
中國GDP超10萬億美元,是世界上10萬億俱樂部成員,是日本GDP的2倍。
西氣東輸,保護環境,掃除霧霾。
南水北調,史無前例。
三峽大壩,世界第一
西藏天路,世界屋脊上的巨龍。
高鐵2萬公里,佔世界6成。
鋼鐵產量,世界16億噸,中國佔8億噸。
中國高速公路12萬公里,佔世界的52%,力壓美國佔世界第一。
有六個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橋。
世界第一的三峽大壩
外匯儲備N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國美國已經太多,所以中國不斷減持美元。
體育方面的成就
北京奧運,世界最好的奧運會,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里約奧運會,中國發揮的不好,才得了金牌前三。想當年,中國都是奧運會金牌榜第一的國家。
科技方面的成就
中國天眼,世界最大的望眼鏡
北斗衛星,世界排名第二位。
神舟飛船,載人航天;我國是世界第三個把飛行員送入太空的國家
長征衛星,發生成功率、有效載荷都是杠杠的!
嫦娥工程,把飛船發射到月球。
天舟貨運飛船,為太空站提供補給。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太空進行試驗
兩彈一星,國之重器
神威·太湖之光計算機,計算能力世界第一
天河二號計算機,曾經的第一,現在的第二
量子衛星墨子號,世界獨一無二
探索一號深海科考探測器船,探尋水下五千米的秘密
大型客機(C919),世界第三
雪龍號極地考察船,31次赴南極,踏遍世界五大洋。
⑦ 中國這些年的發展成就
1、1953年7月27日,戰爭雙方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2、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同日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稱,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中國發展核武器是為了防禦,為了打破核大國的核壟斷。中國政府鄭重宣布,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3、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
1956年,以聶榮臻為主任的國防部航空工業委員會成立,負責導彈的研製工作和航空工業的發展工作。5月,中央軍委召開會議,討論《關於建立我國導彈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見》。中央果斷作出發展導彈技術的決策。
1965年,導彈和人造衛星的研製被統一納入中央專門委員會的領導范圍之內。全國26個部委,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000多家單位的科技人員大力協同,在攻克尖端科技難關方面顯示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
4、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67年6月17日8時20分,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實測當量330萬噸,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掌握氫彈技術的國家。
「一切准備就緒。……震動世界的時刻來到了。」「驟然間,閃光萬丈,碧藍天空涌現出一個烈焰翻騰的大火球,只聽一聲天崩地裂的巨響,火球消失,一個蘑菇形狀煙雲上升。
我國自己設計、自己製造的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了!」1967年6月18日,人民日報刊發文章,對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進行了紀實報道。
5、中國首次登上了月球的背面
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6、全世界最高的五軸摩天輪—渤海之眼
「渤海之眼」摩天輪,位於山東濰坊,是當今世界上最高的無軸摩天輪。有別於傳統的有軸摩天輪,渤海之眼摩天輪中間沒有任何支撐,運行時輪盤不轉動,轎廂自帶行走機構,通過軌道沿輪盤轉動。
7、墨子號衛星的成功發射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墨子號),於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中國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介紹,如果說地面量子通信構建了一張連接每個城市、每個信息傳輸點的「網」,那麼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就像一桿將這張網射向太空的「標槍」。
這張縱橫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網」織就,海量信息將在其中來去如影,並且「無條件」安全。
2017年1月18日,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了4個月的在軌測試任務,正式交付用戶單位使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等單位相關領導在交付使用證書上簽字 。
⑧ 中國發展有哪些成就
●GDP年均增長由低收入國家躍升至中等偏下收入國家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一國經濟核心指標。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1952年至2008年,扣除價格因素,我國GDP以年均的速度增長,經濟總量增加77倍,位次躍升至世界第3位。
●城鄉居民儲蓄增加2.5萬倍人民生活由貧困邁上總體小康
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44元提高到4761元。2008年底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達21.8萬億元,比1952年底增加2.5萬倍。
1978年全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仍還約有2.5億人,約佔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到2007年末,減少為1479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聯合國和世界銀行認為,近25年來全人類扶貧事業成就中,三分之二應歸功於中國。
●財政收入增長985倍有效提高了政府宏觀調控能力
1950年國家財政收入只有62億元,到1978年上升到1132億元,到1999年達到11444億元。進入新世紀,財政收入連續跨越新台階,2008年達到61317億元,比1950年增長985倍。
●糧食產量增長3.7倍不僅解決了吃飯問題而且支撐工業化進程
2008年我國糧食產量比1949年增長3.7倍,達到52871萬噸;豬牛羊肉類產量達到5337萬噸,而1952年只有339萬噸。
●粗鋼年產從16萬噸到5億噸成為世界製造業大國
2008年與1949年相比,我國粗鋼產量由16萬噸增長到50092萬噸,紗產量由32.7萬噸增加到2149萬噸。我國由一個只能製造初級工業產品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製造業大國。根據聯合國資料,我國製造業增加值佔世界的份額由1995年的上升到2007年的.
●對外貿易增長2266倍從封閉半封閉走向全方位開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走上了對外開放之路,從大規模「引進來」到大踏步「走出去」,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三對外貿易大國。
●城鎮化率從提高到走向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城鎮化水平很低,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僅為,城鄉之間處於嚴格的分割狀態。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化進入加速發展時期,2008年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到,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文盲率降至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教育關繫到國家的未來。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人口80%以上是文盲,學齡兒童入學率只有20%左右。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目前的教育普及程度已經接近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2008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高中毛入學率74%,初中毛入學率,小學凈入學率達,文盲率降至;當年高中階段在校生人數4546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2057萬人。
●科技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
2008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4570億元,占,比1991年提高個百分點。科技成果大量涌現。
●居民平均預期壽命由35歲提高到73歲公共衛生體系初步建立
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村地區缺醫少葯,人民健康水平低下。經過60年建設,我國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體系初步建立,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
2008年年末全國每千人口擁有醫院、衛生院床位數2.8張,處於發展中國家中等偏上水平,而1949年為張。居民平均預期壽命由1949年的35歲提高到2005年的73歲,在世界同等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中居於領先地位。(國家統計局)
⑨ 中國近年來的成就
1、磁懸浮列車技術
2005年,西南交通大學與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術中心簽訂了「上海城軌磁浮列車車輛總體設計」合同,並於次年3月又簽訂了「上海低速(城軌)磁浮交通試驗線工程懸浮控制設備供貨及服務」合同,全面參加上海城軌磁浮試驗線磁浮列車研製。
該試驗列車為三節編組,為全新結構設計並創下多個「首次」:國內首次採用整體電磁鐵結構,首次採用五懸浮架結構,首次採用DC330V懸浮電源,首次採用三選二懸浮感測器,列車最高運行速度100km/h。
2、神州五號飛船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它於2003年10月15日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及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
「神舟」五號飛船載人航天飛行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的願望,是中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航天產業是當今世界經濟中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之一,同時也是競爭激烈、回報豐厚的新興產業,它是一個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神舟五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事業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今後我國還將建立更為完整的載人航天體系。
3、2008年北京奧運會
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Games of the XXIX Olympiad),又稱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舉辦。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辦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陽、秦皇島、青島為協辦城市。香港承辦馬術項目。
2008年北京奧運會共有參賽國家及地區204個,參賽運動員11438人,設302項(28種)運動,共有60000多名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參加。
(9)中國發展成果擴展閱讀
中國2008年以後的成就:
1、我國「人造太陽」裝置創造世界新紀錄
國家大科學裝置——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這一重要突破標志著,我國磁約束聚變研究在穩態運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將繼續引領國際前沿。
東方超環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運行持續時間達到百秒量級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對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計劃具有重大科學意義。由於核聚變的反應原理與太陽類似,因此,東方超環也被稱作「人造太陽」。
2、國產水下滑翔機下潛6329米刷新世界紀錄
我國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於2017年3月在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完成大深度下潛觀測任務並安全回收,最大下潛深度達到632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
「海翼」號水下滑翔機是根據中科院B類戰略先導專項的部署,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研製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水下觀測平台。
此次「海翼」號在馬里亞納海溝共完成了12次下潛工作,總航程超過134.6公里,收集了大量高解析度的深淵區域水體信息,為海洋科學家研究該區域的水文特性提供寶貴資料。
3、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誕生
2017年5月3日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院士科研團隊宣布光量子計算機成功構建。潘建偉團隊在多光子糾纏領域始終保持著國際領先水平,團隊利用自主發展的綜合性能國際最優的量子點單光子源,通過電控可編程的光量子線路,構建了針對多光子「玻色取樣」任務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
實驗測試表明,該原型機的取樣速度比國際同行類似的實驗加快至少24000倍,通過和經典演算法比較,也比人類歷史上第一台電子管計算機和第一台晶體管計算機運行速度快10倍至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