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成果深度要求包括( )。
正確答案:A,B,C
解析:本題主要考核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成果要求中,其成果表達深度回應滿足以下三方面的要求答,具體包括:(1)深化和細化城市總體規劃,將規劃意圖與規劃指標分解落實到街坊地塊的控制引導之中,保證城市規劃系統控制的要求;(2)控制性詳細規劃在進行項目開發建設行為的控制引導時,將控制條件、控制指標以及具體的控制引導要求落實到相應的開發地塊上,作為土地租讓、招議標底條件;(3)所規定的控制指標和各項控制要求可以為具體項目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具體的建築設計或景觀設計等個案建設提供規劃設計條件。掌握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成果要求,具體包括規劃成果內容、深度要求、規劃文本內容與深度要求、規劃圖紙內容與深度要求、附件的內容與深度要求、控制性詳細規劃強制性內容。
2. 控制性詳細規劃圖則包括哪幾部分
圖則必須包括:
1.指北針;
2.比例尺;
3.風玫瑰圖;
4.位置示意;
5.地塊控制指標;
6.圖例;
7.指導指標;
8.圖則說明;
9.正圖;
正圖包括:
1)規劃用地位置圖;2)規劃用地現狀圖;3)小區總平面圖;4)道路交通及豎向規劃圖;5)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6)工程管線規劃圖;7)附設計單位資質、設計單點陣圖章,按1:1000出的總平面圖(標明各項規小劃指標)及區整體和局部效果圖、每棟樓平面戶型組合圖。
3. 城市規劃中控制性詳細規劃包括那些圖呢
(一)位置圖。圖紙比例不限;
(二)用地現狀圖。圖紙比例為1/1000~1/2000,分類畫出各類用地范圍(分至小類),標繪建築物現狀、人口分布現狀,市政公用設施現狀,必要時可分別繪制;
(三)土地使用規劃圖。圖紙比例同現狀圖,畫出規劃各類使用性質用地的范圍;
(四)地塊劃分編號圖。圖紙比例1/5000,標明地塊劃分界線及編號(和文本中控制指標相對應);
(五)各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圖。圖紙比例為1/1000~1/2000,圖紙標繪以下內容:
1.規劃各地塊的界線,標注主要指標;
2.規劃保留建築;
3.公共設施位置;
4.道路(包括主、次幹道、支路)走向、線型、斷面,主要控制點坐標、標高; 字串4
5.停車場和其他交通設施用地界線;
必要時4、5兩項可單獨繪制。
(六)各項工程管線規劃圖。標繪各類工程管網平面位置、管徑、控制點坐標和標高。
4. 什麼是控制性詳細規劃
控制性詳細規劃(regulatory plan)是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根據城市、鎮總體規劃的要求,用以控制建設用地性質、使用強度和空間環境的規劃。
根據《城市規劃編制辦法》第二十二條至第二十四條的規定,根據城市規劃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般應當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以控制建設用地性質,使用強度和空間環境,作為城市規劃管理的依據,並指導修建性詳細規劃的編制。
歷史發展
第一階段:從形體設計走向形體示意,即通過「擺房子」形式指定規劃管理依據,以約束不合實際的高密度開發和見縫插針式的盲目發展。
第二階段:從形體示意到指標抽象。形體示意的靈活程度往往掌握在具體的辦事人員手中,缺乏規范化,且由於城市建設的不確定因素較多,易造成脫離實際的後果。量化指標的抽象摒棄了形體示意規劃的缺陷,對規劃地區進行地塊劃分並逐一賦值,通過控制指標約束城市開發建設。
第三階段:從抽象指標逐步走向系統的控制性詳細規劃。這一階段特點是文本、圖則和法規三者相互匹配,且各自關聯,共同約束著城市開發建設活動。
5. 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內容有哪些
控制性詳細規劃 (regulatory plan)是城市、鄉鎮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根據城市、鎮總體規劃的要求,用以控制建設用地性質、使用強度和空間環境的規劃。
控制性詳細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基本內容:
(一)土地使用性質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容積率、建築高度、建築密度、綠地率等用地指標;
(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公共安全設施的用地規模、范圍及具體控制要求,地下管線控制要求;
(四)基礎設施用地的控制界線(黃線)、各類綠地范圍的控制線(綠線)、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的保護范圍界線(紫線)、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藍線)等「四線」及控制要求。
編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結合城市空間布局、規劃管理要求,以及社區邊界、城鄉建設要求等,將建設地區劃分為若干規劃控制單元,組織編制單元規劃。
鎮控制性詳細規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或者減少控制要求和指標。規模較小的建制鎮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可以與鎮總體規劃編制相結合,提出規劃控制要求和指標。
資料拓展:
根據《城市規劃編制辦法》第二十二條至第二十四條的規定,根據城市規劃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般應當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以控制建設用地性質,使用強度和空間環境,作為城市規劃管理的依據,並指導修建性詳細規劃的編制。
控制性詳細規劃主要以對地塊的用地使用控制和環境容量控制、建築建造控制和城市設計引導、市政工程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套,以及交通活動控制和環境保護規定為主要內容,並針對不同地塊、不同建設項目和不同開發過程,應用指標量化、條文規定、圖則標定等方式對各控制要素進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的控制和引導。
控制性詳細規劃是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作出規劃行政許可、實施規劃管理的依據,並指導修建性詳細規劃的編制。
6. 簡述控制性詳細規的控制體系與要素有哪些
控制性詳細規劃中首要的內容,就是控制體系的確定。控制體系是影響控制性詳細規劃控制功能發揮的最主要的內部性因素,包括控制內容和控制方法兩個層面。控制內容層面是指控制性詳細規劃所控制的要素,它對控制性詳細規劃功能作用的影響主要在功能作用發揮的廣度上。控制方法層面是指為實現規劃意圖選取控制的手段,它對控制性詳細規劃功能作用發揮的深度有決定性的影響。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控制內容和控制方法是控制體系中互為聯系、互為影響的兩個層面。
規劃控制體系的內在構成是規劃控制體系建立的基礎。從城市規劃管理的眼光看,任何城市建設活動,不管是綜合開發還是個體建設,其內在構成都包括以下6個方面:土地使用、環境容量、建築建造、城市設計引導、配套設施和行為活動。這6個方面的內容基本概括了城市建設活動的主要作用。因此,城市規劃管理對建設項目的營建控制一般也是通過這6個方面來進行。
一、土地使用控制
土地使用控制即是對建設用地上的建設內容、位置、面積和邊界范圍等方面做出規定。其具體控制內容包括用地性質、用地使用相容性、用地邊界和用地面積等。用地使用性質按《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准(GBJl37—90)》規定建設用地上的建設內容。用地使用相容性(土地使用兼容)通過土地使用性質兼容範圍的規定或適建性要求,給規劃管理提供一定程度的靈活性。
二、環境容量控制
環境容量控制即是為了保證良好的城市環境質量,對建設用地能夠容納的建設量和人口聚集量作出合理規定。其控制指標一般包括:容積率、建築密度、人口密度、人口容量、綠地率和空地率等。容積率和建築密度分別從空間和平面上規定了建設用地的建設量;人口密度規定了建設用地上的人口聚集量;綠地率和空地率表示出公共綠地和開放空間在建設用地里所佔的比例。這幾項控制指標分別從建築、環境和人口三個方面綜合、全面地控制了環境容量。
三、建築建造控制
建築建造控制即是為了滿足生產、生活的良好環境條件,對建設用地上的建築物布置和建築物之間的群體關系作出必要的技術規定。其主要控制內容有建築高度、建築間距、建築後退、沿路建築高度、相鄰地段的建築規定等,同時還包括消防、抗震、衛生防疫、安全防護、防洪以及其他專業的規定(如機場凈空、微波通道等)。 四、城市設計引導
城市設計引導多用於城市中的重要景觀地帶和歷史文化保護地帶,即是為了創造美好的城市環境,依照空間藝術處理和美學原則,從城市空間環境對建築單體和建築群體之間的空間關系提出指導性綜合設計要求和建議,乃至用具體的城市設計方案進行導。
建築單體環境的控制引導,一般包括建築風格形式、建築色彩、建築高度等內容,另外還包括綠化布置要求及對廣告、霓虹燈等建築小品的規定和建議。建築色彩一般從色調、明度和彩度上提出控制引導要求,建築體量一般從建築豎向尺度、建築橫向尺度和建築形體三方面提出控制引導要求。對商業廣告、標識等建築小品的控制則規定其布置內容、位置、形式和凈空限界等。
建築群體環境的控制引導,即是對由建築實體圍合成的城市空間環境及其周邊其他環境要求提出控制引導原則,一般通過規定建築組群空間組合形式、開敞空間的長寬比、街道空間的高寬比和建築輪廓線示意等達到控制城市空間環境的目的。
五、配套設施控制
配套設施是生產、生活正常進行的保證,配套設施控制即是對居住、商業、工業、倉儲等用地上的公共設施和市政設施建設提出定量配置要求。包括公共設施配套和市政公用設施配套。公共設施配套一般包括文化、教育、體育、公共衛生等公共設施和商業、服務業等生活服務設施的配置要求,市政設施配套包括給水、排水、電力、通訊及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場(庫)以及基礎設施容量規定等。配套設施控制應按照國家和地方規范(標准)作出規定。
六、行為活動控制行為活動控制即是從外部環境的要求,對建設項目就交通活動和環境保護兩方面提出控制要求。
交通活動的控制在於維護交通秩序,其規定一般包括規定允許出入口方向和數量,交通運行組織規定,地塊內允許通過的車輛類型,以及地塊內停車泊位數量和交通組織、裝卸場地規定、裝卸場地位置和面積等。
環境保護的控制則通過限定污染物排放最高標准,來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有毒有害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雜訊、震動、電磁波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這方面控制應與當地環境保護部門的相關要求相結合。
7. 我國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控制體系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的內容:
總則(編制規劃的依據與原則);主管部門和管理許可權;土地使用和建築規劃管理通則;地塊劃分以及各地塊的使用性質、規劃控制原則、規劃設計要點;各地塊控制指標一覽表(控制指標分為規定性和指導性兩類,前者必須執行,後者參照執行)。
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圖紙:
位置圖、用地現狀圖、土地使用規劃圖、地塊劃分編號圖、各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圖、各項工程管線規劃圖。
修建性詳細規劃
修建性詳細規劃需收集的基礎資料,除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基礎資料外,還應增加以下資料:
①控制性詳細規劃對本規劃地段的要求,
②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等資料,
③各類建設工程造價等資料。
修建性詳細規劃的成果包括:
(一)修建性詳細規劃的規劃說明書:現狀條件分析;規劃原則和總體構思;用地布局;空間組織和景觀特色要求;道路和綠地系統規劃;各項專業工程規劃及管網綜合;豎向規劃;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工程量及投資估算。
(二)修建性詳細規劃的圖紙:規劃地段位置圖、現狀圖、規劃總平面圖、道路交通規劃圖、豎向規劃圖、單項或工程管網規劃圖、表達規劃設計意見圖的模型或鳥瞰圖。
8. 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規劃任務、目的、成果的內容和要求各是什麼
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規劃任務、規劃目的、規劃成果的內容和要求各是什麼?1、規劃任務在旅遊區總體規劃的指導下,為了近期建設的需要,可編制旅遊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旅遊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任務是,以總體規劃為依據,詳細規定區內建設用地的各項控制指標和其它規劃管理要求,為區內一切開發建設活動提供指導。控規主要是用於確定項目地土地使用性質和開發強度的一種規劃。主要用於確定土地性質、開發強度、道路和工程管線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間環境控制的規劃要求。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核心是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因此,建立定性、定量的指標體系是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關鍵。2、規劃目的一般是政府委託,做了控規之後進行招商或者賣地,以控制指標規范開發商建設。旅遊區開發建設,原則上是要求有控規的,但現在很多項目省去控規,做了總規直接做修規了。3、規劃成果的內容詳細劃定所規劃范圍內各類不同性質用地的界線。規定各類用地內適建、不適建或者有條件地允許建設的建築類型。規劃分地塊,規定建築高度、建築密度、容積率、綠地率等控制指標,並根據各類用地的性質增加其它必要的控制指標。規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車泊位、建築後退紅線、建築間距等要求。提出對各地塊的建築體量、尺度、色彩、風格等要求。確定各級道路的紅線位置、控制點坐標和標高。4、規劃成果的要求規劃文本。圖件,包括旅遊區綜合現狀圖,各地塊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圖,各項工程管線規劃圖等。附件,包括規劃說明及基礎資料。5、圖紙要求圖紙比例一般為1/1000/~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