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廈門大學學術典藏庫里的論文怎麼獲取
資源鏈接:http://dspace.xmu.e.cn/dspace/
簡 介:
廈大學術庫(XMU IR)主要是用來存儲廈門大學教學和科研人員的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學術著作、期刊論文、工作文稿、會議論文、科研數據資料,以及重要學術活動的演示文稿等。可以用來長期保存廈門大學的學術成果;方便校內外及國內外同行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評議、知識共享等;展示廈門大學學術成果,加快學術傳播,提高學術聲譽;促進電子出版(e-Publishing)和公開獲取(Open Access)運動。 這是國內大陸高校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存儲庫,可以查到很多與廈大相關會議的資料,以及廈大教師和學生發表的論文。
『貳』 教授王諾對廈門大學的學術體制有什麼樣的貢獻
教授王諾退出學術界這一行為,讓廈門大學進行了一些改革,如改革研究生培養方案、改革導師研究生項目經費制度,這都讓廈門大學的學術體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再來說說第二點。人文學院有的時候一年就招收一兩個博士生,又如何能夠滿足選修課必須有五名學生選擇呢?如果導師在這種壓力下,選擇和別的導師一起開設課程,又或者降低標准吸引學生,那麼就會大大降低博士生課程的專業性,這樣的課程上著又有多大的意義呢?
隨著這件事情的持續發酵,廈門大學已經針對這幾個方面分別作出了相應的調整,第一點改革研究生培養方案,第二點改革導師研究生項目經費制度,根據科研項目來上交科研經費,這些都或多或少的改善了母親廈門大學的學術體制。
『叄』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的科研成果
2000年以來,教育研究院先後承擔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科)國家重點課題3項,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科)國家一般項目和國家青年項目6項,教育部重點重大項目20多項;出版專著31部,發表論文800多篇,研究成果獲部省級以上獎勵32項;許多政策建議已被政府部門所採納,在國家和地方的教育決策中發揮了作用。
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研究重鎮」,科研既重量,更重質。《2000-2004年我國「教育學」研究報告——基於CSSCI的機構和區域學術影響力分析》(《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9A卷)一文指出,在2000-2004年教育學論文篇均被引前40名機構中,廈門大學發文324篇,被引306次,篇均被引0.944次,位居全國各高校第一。歷年發表論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較多,僅2008年1至4月就被全文轉載了5篇。2008年1月11日—13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了「全國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協作組會暨第二屆全國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機構表彰會」,教育研究院繼2005年之後,再次獲得「全國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稱號。
奠基性的高等教育基本理論研究
該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為潘懋元教授、謝作栩教授,在該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獲2項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科)國家重點課題、2項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學術論文被SSCI收錄9篇,CSSCI高引用率論著多篇,體現了該系列研究成果的社會認可度,是中國家重點學科的核心研究領域。潘懋元主編的《多學科觀點的高等教育研究》是若干奠基性著作之一,於2006年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全國領先的高等教育考試研究
該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為劉海峰教授,該方向史論結合,在高校招生考試制度研究和科舉學研究方面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獲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次和福建省社科成果獎一等獎3次,承擔教育部首批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高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科舉學屬於國內原創的學科,被同行專家譽為「國內領先、獨樹一幟」。
高顯示度的高等教育體制與管理研究
該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是鄔大光教授、史秋衡教授,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科)國家重點課題和教育部首批人文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教育產權與大學制度構建的相關性研究》成為國內第一篇高等教育學科的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已向教育部、省政府提供了8項省部級咨詢報告,獲得省社科優秀成果獎9項。
『肆』 大家對廈門大學教授的學術能力認同嗎
廈門大學,簡稱為“廈大”,是隸屬於國家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有優秀的生源以及優秀的教師團隊。所以廈門大學每年的高考分數線也是居高不下。因此能進入廈門大學的學生可以說是在學習能力方面以及應變能力等方面都頗為優秀了。既然是一群有生氣、有活力的優秀學子,那麼教授他們的必定是一群有著豐厚學識的教育工作者了。對於資深的教育工作者或者說是資深的廈門大學的教授,其學術能力肯定是受到大家一致認同的,否則也無法進入廈門大學。
在我看來,廈門大學無疑是優秀,其教學團隊也是出色的,所以能成為廈門大學的學子是值得驕傲的。這是對自己能力的認可,也是對自己人生的負責。
『伍』 廈門大學教授在國際學術界取得過怎樣的成績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是南京師范大學世界文學碩士、山東大學文藝學博士;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主要講解西方古代文學、西方現代文學、美國學院話語(雙語課:全英文授課)、歐美生態文學、神話學、生態視角的歐美文學研究、英語文學名著原文細讀與翻譯等本科和研究生課程。
『陸』 廈門大學夏寧邵院長的學歷是多高其學術成就是自己的嗎
夏寧邵學歷是中專,但其通過自身努力,達到今天的成就不容易。
夏寧邵去專廈大之前就已經小有成就,當屬時是湖南婁底地區人民醫院副主任醫生,已獲得湖南省科學技術獎勵,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在其領域做得有聲有色。
到廈大之後,從副教授做起,經過7年才拿到教授資格,然後又經過多年拿到博士生資格。
其成果是他領導的團隊一手做起來的,因為這么浩大的工程,肯定不是一個人能做的。但正因為其嚴格要求和努力才有其輝煌的成果。袁隆平的水稻也要請人幹活啊。
我覺得夏寧邵是學校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體現,學校並未追求博士學位比率要高,而否定一個低學歷的人的水平,而夏寧邵自己也並非因為自己學歷低,而非得像現在很多人一樣,讀一個在職學位,美其名曰「博士」,他做人坦盪盪,被方舟子這么譏諷,實在不應該。
統計了一下廈大其它理工學院院長,大部分原來都是在海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所取得終生教職的,而只有這位院長是中專學歷,而且其學院也不泛海龜教授,更顯示除其難能可貴。
方舟子打假不錯,但有些事情說得太絕了。
『柒』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的研究成果
建院20多年來,台灣研究院以「歷史地、全面地、實事求是地認識台灣,促進海峽兩岸學術交流,為祖國統一大業服務」為宗旨,致力於台灣政治、社會、經濟、歷史、文學、法律、文化教育以及兩岸關系等方面的研究。截至2003年底,全院共出版有關台灣研究的專著、論文集、資料集等122部,發表學術論文1800多篇。1988年以來,在國家以及教育部、省、市社會科學成果的各項評比中,本院撰寫的著作、論文共獲得優秀科研成果獎103項。本院主辦的《台灣研究集刊》(1983年創刊),是全國最早創辦的專門研究台灣問題的學術季刊,被海內外學術界譽為在台灣研究領域具有重大影響的權威刊物,已先後列入「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並於2001年入選「中國期刊方陣」,目前《台灣研究集刊》在影響因子方面,排在港澳台問題類刊物的第一位。
台灣研究院在進行系統的基礎研究和理論研究的同時,注重開展現實問題的研究,不僅承擔和完成國家和省部級的大量科研課題,還完成了各級對台工作部門委託的大量調研課題。
『捌』 孟繁傑的學術成果
出版著作
《對外漢語閱讀教學法》(同陳璠合作),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
《漢語平比句的語法化研究》(同李焱合作),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2月。
《卓越漢語 輕松入門1》(附光碟,同李如龍合作),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年12月。 (國際商務漢語教學與資源開發基地(上海)指定教材) 現代漢語形狀量詞來源及演變研究,台灣政治大學出版社,2012年12月。
學術論文
關聯副詞「倒」的演變研究 古漢語研究 2011-09-15
論漢語使役形式向被動形式的轉化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1-28
任務型教學法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同李焱合作),《海外華文教育》2008年第3期
量詞「條」的產生及其歷史演變,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9年 01期
量詞「面」的語法化,(同李焱合作),《海外華文教育》2009年第3期
漢語國際推廣形勢下對外漢語教學發展新方向—基於網路的遠程漢語教學,《現代遠距離教育》,2010,1
從歷時角度看量詞「幅」屬性的演變,《漢字文化》,2010,2(同李焱合作)
量詞「張」的產生及其歷史演變,《中國語文》,2010,5(同李如龍合作)
基礎階段對外漢語教材的漢字選擇,《國際漢語學報》,2010,11(同李焱合作)
量詞「片」的語法化 ,《語言研究》,2011,3(同李如龍合作)
「美麗」、「漂亮」和「beautiful」、「pretty」的對比分析 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6-30
儒佛道三教與山東方言 泰山學院學報2003-08-30
試析慣用語的典型性與非典型性 第六屆漢語詞彙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2005-04-01
現代「月光」族 語文建設2006-05-01
初級階段對外漢語教材漢字輸入量及字目選擇 首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11-01
禁止副詞「別」來源再考 古漢語研究2007-03-30
20世紀以來泰國華文教育政策的歷史演變及今後的發展策略,海外教育五十年,2006年11月
《現代漢語詞典》三音節詞語增刪情況考察,中國辭書論輯,2007年04月
日本留學生量詞學習狀況考察,廈門大學學報(教學論文專輯),2009年0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