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2五計劃成果

2五計劃成果

發布時間:2021-11-18 02:28:58

① 『一五』計劃的成就

第一,工業方面。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沈陽飛機製造廠、鞍山鋼鐵公司。

1、春第一汽車製造廠。958年製造出新中國第一輛東風牌小轎車和第一輛紅旗牌高級轎車。一汽的建成,開創了中國汽車工業新的歷史。

2、沈陽第一機床廠。1935年建廠,稱三菱機器株式會社(滿洲國)。1953年——1955年,作為國家156項重點建設工程之一(國家投資舊幣6113萬元),引進前蘇聯機床製造與管理技術,實施全面改建。

3、沈陽飛機製造廠。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家飛機製造企業。

4、鞍山鋼鐵公司。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國家集中力量建設鞍鋼。

第二、交通建設方面。寶成鐵路、鷹廈鐵路、青藏公路、康藏公路、武漢長江大橋。

1、寶成鐵路。1952年7月1日在成都動工,1954年1月寶雞端也開工,1956年7月12日,南北兩段在甘肅徽縣黃沙河接軌通車,1958年元旦全線交付運營。寶成鐵路寶雞至鳳州段是中國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

2、鷹廈鐵路。是中國東南部地區重要的鐵路干線。它北起江西鷹潭,南至福建廈門,全長694公里。它在鷹潭與浙贛鐵路交匯。鷹廈鐵路於1954年動工興建,1957年竣工通車,曾經長期是進入福建的唯一鐵路線。

3、青藏公路。這條公路於1950年動工,1954年通車。西寧市至格爾木市段路線計長782公里,其中屬於平原和微丘區的里程為564公里,屬於重丘區的里程為218公里。全段海拔為2200~3800米。格爾木市至拉薩市段計長1161公里,其中屬於平丘區的里程為1013公里,在重丘區為148公里。全段海拔在4000米以上。

4、川藏公路。從1950年4月開始,經過11萬軍民的艱苦修建,北線於1954年12月正式通車,2000多名軍民為此付出了生命。

5、武漢長江大橋。位於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的江面上,是中國在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梁,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在中國橋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農業生產獲得較大的發展。

1957年農業總產值完成原計劃101%,比1952年增長25%,平均每年增長4.5%。糧食產量1957年達到3900億斤,比1952年增長19%;棉花產量為3280萬擔,比1952年增長25.8%。糧食和棉花年平均增長速度,分別為3.7%和4.7%。五年內全國擴大耕地面積5867萬畝。1957年全國耕地面積達到16.745萬畝,完成原定計劃101%。五年內全國新增灌溉面積21.810萬畝,相當於1952年全部灌溉面積的69%。

第四、在基本建設上,五年內全國完成投資總額為550億元,其中國家對經濟和文教部門的基本投資總額為493億元,超過原來計劃427.4億元的15.3%。五年新增加固定資產460億元,相當於1952年底全國固定資產原值的1.9倍。

五年內施工的工礦建設項目達一萬多個,其中大中型項目有921個,比計劃規定的項目增加227個,到1957年底,建成全部投入生產的有428個,部分投入生產的有109個。

蘇聯幫助我國建設的156個建設項目,到1957年底,有135個已施工建設,有68個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產。我國過去沒有的一些工業,包括飛機、汽車、發電設備、重型機器、新式機床、精密儀表、電解鋁、無縫鋼管、合金鋼、塑料、無線電等,從無到有地建設起來,從而改變了我國工業殘缺不全的狀況,增加了基礎工業實力。

1957年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241億元,比1952年增長67.8%。1957年的國民收入比1952年增長53%。1957年工業總產值超過原計劃21%,比1952年增長128.5%。原定五年計劃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4.7%,實際達到18%。

1957年手工業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83%,平均每年增長12.8%。1957年的鋼產量為535萬噸,比1952年增長近3倍,原煤為1.31億噸,比1952年增長98.596,發電量為193億度,比1952年增長164.4%。機床產量達2.8萬台,比1949年增長17.7倍;棉布為50.6億尺,比1952年增長3296,糖86萬噸,比1952年增長92%。

② {初二歷史}「一五計劃」的成就

「一五計劃」的成就:

1、社會主義改造:

生產資料公有制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在國民經濟中佔了絕對的優勢。在國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國營經濟所佔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經濟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營經濟由0.7%提高到8%,個體經濟則由71.8%降低到3%,資本主義經濟由7%降低到l%以下。

2、基本建設:

五年內全國完成投資總額為550億元,其中國家對經濟和文教部門的基本投資總額為493億元,超過原來計劃427.4億元的15.3%。五年新增加固定資產460億元,相當於1952年底全國固定資產原值的1.9倍。五年內施工的工礦建設項目達一萬多個,其中大中型項目有921個,比計劃規定的項目增加227個,到1957年底,建成全部投入生產的有428個,部分投入生產的有109個。

蘇聯幫助中國建設的156個建設項目,到1957年底,有135個已施工建設,有68個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產。中國過去沒有的一些工業,包括飛機、汽車、發電設備、重型機器、新式機床、精密儀表、電解鋁、無縫鋼管、合金鋼、塑料、無線電等,從無到有地建設起來,從而改變了我國工業殘缺不全的狀況,增加了基礎工業實力。

3、工業發展:

1957年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241億元,比1952年增長67.8%。1957年的國民收入比1952年增長53%。1957年工業總產值超過原計劃21%,比1952年增長128.5%。原定五年計劃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4.7%,實際達到18%。1957年手工業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83%,平均每年增長12.8%。

1957年的鋼產量為535萬噸,比1952年增長近3倍,原煤為1.31億噸,比1952年增長98.596,發電量為193億度,比1952年增長164.4%。機床產量達2.8萬台,比1949年增長17.7倍;棉布為50.6億尺,比1952年增長3296,糖86萬噸,比1952年增長92%。

4、農業生產:

農業生產獲得較大的發展。1957年農業總產值完成原計劃101%,比1952年增長25%,平均每年增長4.5%。糧食產量1957年達到3900億斤,比1952年增長19%;棉花產量為3280萬擔,比1952年增長25.8%。糧食和棉花年平均增長速度,分別為3.7%和4.7%。五年內全國擴大耕地面積5867萬畝。1957年全國耕地面積達到16.745萬畝,完成原定計劃101%。五年內全國新增灌溉面積21.810萬畝,相當於1952年全部灌溉面積的69%。

5、交通運輸:

到1957年底,全國鐵路通車里程達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五年內,新建鐵路33條,恢復鐵路3條,新建、修復鐵路干線、復線、支線共約一萬公里。寶成鐵路、鷹廈鐵路、武漢長江大橋,都先後建成。到1957年底,全國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5萬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

6、民生改善:

1957年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達到637元,比1952年增長42.8%,農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費水平,1957年達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4.2%。文教、衛生、科學、藝術事業也有很大發展。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超額完成,奠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並初步積累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

(2)2五計劃成果擴展閱讀:

第一個五年計劃,簡稱「一五」計劃(1953—1957),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經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至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並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標志著系統建設社會主義的開始。

」一五計劃「制定背景:

20世紀50年代是二戰之後兩極格局對峙最為激烈的時期。隨著冷戰的逐漸展開,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兩個陣營不僅在政治制度與軍事實力上展開全方位競爭,還圍繞著兩種不同的經濟發展道路展開了激烈較量。

一五期間,中國身處社會主義陣營,對外採取「一邊倒」的外交策略。資本主義陣營對中國進行政治孤立、經濟制裁與軍事封鎖,導致相比於戰後處於資本主義陣營的日本與西歐各國,中國無法充分利用資本主義陣營充足的資金與先進的技術進行經濟建設。另一方面,蘇聯與一些東歐國家以資金與技術援助的形式積極支持中國的經濟建設,來自蘇聯與東歐的經濟援助在中國工業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國內,國民經濟已經得到全面恢復與初步發展,政治趨於穩定,經濟秩序恢復正常,社會秩序較為安定,加快經濟發展成為全國人民的一致要求,為大規模展開經濟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③ 蘇聯二五計劃成就

1. 蘇聯的工業化

背景:國民經濟恢復基本完成後,蘇聯仍然是一個只能輸出農產品、輸入機器裝備的落後農業國。

目的:為了用現代技術改造落後的工業農業,為了增強國防力量以維護民族獨立,為了給社會主義建立強大的物質技術基礎。

情況:

1925年12月召開的聯共(布)「十四大」通過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決定把蘇聯從農業國變為工業國。這次大會,標志著有計劃、大規模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時期的開始。

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在十分艱難困苦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國際上蘇聯受到帝國主義的包圍和威脅,國內原有的經濟文化和技術基礎十分落後,資金又十分短缺,而且社會主義工業化在人類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事業,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供借鑒。蘇聯黨和人民在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道路上勇於探索,開拓前進。

從1928年至1985年,除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爆發,第三個五年計劃被迫中斷外,完整地執行了10個五年計劃,取得了巨大成就。1932年,「一五」計劃完成時,蘇聯的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達到70%,已從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建立了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同時,工業的社會主義成分佔了99%以上。據蘇聯官方統計, 「二五」計劃的完成,蘇聯的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④ 「一五」「二五」「三五」計劃的內容分別是什麼

1、第一個五年計劃

「一五」計劃,是指我國從1953年到1957年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它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

根據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要求,「一五」計劃所確定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蘇聯幫助我國設計的156個建設項目為中心、由694個大中型建設項目組成的工業建設;

建立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發展部分集體所有制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以建立對農業和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基本上把資本主義工商業分別納入各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以建立對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

2、第二個五年計劃

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主持下,編制出《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並於9月交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討論通過(1956年9月15-27日在北京舉行)。

《建議》提出「二五」的基本任務是:繼續進行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工業建設,推進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鞏固基礎;

繼續完成社會主義改造,鞏固和擴大集體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在發展基本建設和繼續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工業、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相應地發展運輸業和商業;

努力培養建設人材,加強科學研究工作;在工農業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增強國防力量,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5年內確定的主要指標是:1962年工農業總產值比1957年原計劃增長75%左右,工業總產值增長1倍左右,農業總產值增長35%左右,鋼產量達到1050-1200萬噸;

煤產量1.9億-2.1億噸,糧食5000億斤左右,棉花4800萬擔左右,基本建設投資總額比「一五」增長1倍左右,國民收入比1957年增加50%。

3、第三個五年計劃

「三五」計劃從1964年初開始研究和編制。1964年5月,由國家計委提出,經中央工作會議討論並原則同意了《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的初步設想》。

但之後,依據中共中央提出的「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戰略方針,1965年9月初國家計委重新草擬了《關於第三個五年計劃安排情況的匯報提綱》,明確提出:「三五」計劃必須立足於戰爭,從准備大打、早打出發,積極備戰,把國防建設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線」建設。

「三五」計劃的具體任務是:把國防建設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線建設,逐步改變工業布局;發展農業,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強調國防建設,加快三線建設是「三五」計劃實施的重要特徵。

(4)2五計劃成果擴展閱讀:

五年規劃作為國家對經濟發展的干預形式最早並非源於中國,也非中國所獨有。20世紀30年代,蘇聯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斯大林領導蘇聯在探索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問題時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是按計劃進行的」;

其後在1929年4月舉行的聯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上制定並通過了1928-1932年國民經濟計劃,標志著五年計劃在蘇聯的誕生。

蘇聯從自己的國情出發,通過五年計劃取得了輝煌的經濟建設成就,到193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蘇聯已經實現了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工業化,工業總產值迅速躍升至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戰後,隨著歐亞一大批社會主義國家的出現,五年計劃被社會主義陣營中很大一部分國家所借鑒,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相繼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

後來的歷史發展證明,五年計劃不僅深刻影響了蘇聯的經濟發展,還對戰後所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深遠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模式。

中國從1953年開始制定並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到2015年結束已經完成總共十二個五年計劃/規劃。五年計劃與國民經濟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體現出了鮮明的階段性特徵。

從1953年開始制第一個「五年計劃」,簡稱「一五」。從「十一五」起,「五年計劃」改為「五年規劃」。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彭斯在中國「兩會」召開前夕接受新華社記者電郵采訪時說,堅持制定五年規劃讓中國受益匪淺,這一經驗值得西方學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一個五年計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二個五年計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三個五年計劃

⑤ 新中國 一五計劃 特點及成果

第一個五年計劃

「一五」計劃,是指我國從1953年到1957年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它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

根據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要求,「一五」計劃所確定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蘇聯幫助我國設計的156個建設項目為中心、由694個大中型建設項目組成的工業建設,建立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發展部分集體所有制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以建立對農業和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基本上把資本主義工商業分別納入各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以建立對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

成果:

「一五」計劃時期,我國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基本完成。計劃所規定的各項建設任務,主要依靠我國人民的力量,加上當時蘇聯等國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勝利完成,使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基本確定。在整個國民收入中,國營經濟、合作經濟和公私合營經濟所佔比重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五年內完成基本建設投資總額550億元,新增固定資產460.5億元,相當於1952年底全國擁有的固定資產總值的1.9倍。595個大中型工程建成投產,初步鋪開我國工業布局的骨架;工業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128.6%,五年合計鋼產量1656萬噸,等於舊中國從1900年到1948年49年問鋼的總產量760萬噸的218%,煤產量達到1.31億噸,比1952年增長98%;產業結構發生新的變化,在工業總產值中,工業產值所佔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業的比重由26.4%提高到48.4%。1957年糧食產量達到3901億斤,棉花產量達到3280萬擔,都超額完成計劃。

⑥ 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成果如何

「一五」計劃的成績是巨大的,是1953年至1980年的5個五年計劃中增長最快、效益最好的時期。它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並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從經濟增長的數字看,『一五』計劃相當成功。工業總產值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8%(計劃規定為14.7%),國民收入年均增長率為8.9%(按不變價格計算)……第一個五年計劃具有決定性的加速作用。
1956年宣布提前完成了計劃規定的任務。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1956中國第一個飛機製造廠試製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而「156個項目」在「一五」期間投入施工的只有146項,另有4項推遲施工,還有6項最終沒有從圖紙變現實,但這仍是中國近代以來規模最大、效果最好的工業化時期,大多數工程都按期或提前完成建設計劃。

⑦ 兩個五年計劃的完成有什麼歷史影響

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

1953—1957年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是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並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第二個五年計劃(1958—1962)

1958—1962年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是中國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由於實施過程中的巨大波動,「二五」計劃實際上分成 「大躍進」和調整時期兩個階段。

⑧ 蘇聯一五計劃 二五計劃的成就有什麼

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

在四年零三個月的時間內,蘇聯建成了1500多個現代化技術裝備的大型工業企業,在蘇聯歷史上首次出現了拖拉機、飛機製造、汽車、重型機械、機床製造、化學合成工業、精密儀器製造等新興的工業部門。1932年的工業產值是1913年的234.5%。

其中,機器製造業產值比1913年增加9倍,比1928年增加3倍。1932年蘇聯的發電量達到173億千瓦時。1929年開工建設的第聶伯河水電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蘇聯的發電量比1913年增加了6倍。蘇聯的石油、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產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歐洲第一位。

蘇聯第二個五年計劃:

蘇聯在二五期間,高速進行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同時農業集體化的完成,人民生活水平有較大提高,社會主義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在「二五」計劃期間,蘇聯總共有4500個大企業建成投入生產;工業總產值增長了120%,其中重工業增長了139%,輕工業增和了100%,農業總產值由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負增長,增長了54%。

國民收入增長了109%,人民的工資基金增加了1.5倍,集體農庄農民收入增長了2倍多,到1937年,大工業總產值比1932年增加了1倍,比1913年增加了7倍,大工業特別是機器製造工業的增長,使國民經濟各部門獲得了技術上的重新裝備,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在國民經濟的所有部門中基本確立。

(8)2五計劃成果擴展閱讀:

蘇聯第二個五年計劃由來

三十年代初,在蘇聯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過程中,斯大林曾提出「技術決定一切」的口號。當國民經濟各個部門不斷得到新技術的裝備後,又出現了缺乏熟練掌握運用新技術的專門人才和管理現代化企業的專門人才以及一部分領導人輕視人才的新情況。

斯大林1935年5月4日在紅軍高等院校學員畢業典禮上的講話中首先提出「幹部決定一切」這個口號。

⑨ 蘇聯第一五二五計劃的成果

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蘇聯共產黨和政府為擺脫蘇聯落後的農業國面貌而實行的大規模有計劃的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按照預先編制的詳細計劃建設的開端,同時也是人類大規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開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使蘇聯開始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蘇聯初步建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物質基礎。在四年零三個月的時間內,蘇聯建成了1500多個現代化技術裝備的大型工業企業,在蘇聯歷史上首次出現了拖拉機、飛機製造、汽車、重型機械、機床製造、化學合成工業、精密儀器製造等新興的工業部門。1932年的工業產值是1913年的234.5%。其中,機器製造業產值比1913年增加9倍,比1928年增加3倍。1932年蘇聯的發電量達到173億千瓦時。1929年開工建設的第聶伯河水電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蘇聯的發電量比1913年增加了6倍。蘇聯的石油、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產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歐洲第一位。農業機器增加了4.5倍。國民經濟各部門所需要的裝備大部分都能在本國製造了。蘇聯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和克拉瑪托爾斯克建成了規模巨大的重型機械廠。在斯大林格勒歐洲最大的拖拉機廠於1929年破土動工,1932年第一期工程建成。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使蘇聯開始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蘇聯初步建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物質基礎。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占的比重,由1928年的48%上長為70.7%;工業內部輕重工業的比重也由計劃1927年的60.5比39.5,變成46.6比53.4。整個國民收入從1928年的244億盧布增加到1932年的455億盧布,增長了68%。蘇聯初步改變了長期以來落後的農業國的面貌。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經濟發展速度之快,增長幅度之大,超過了同期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蘇聯第二個五年計劃是指自1933年至1937年蘇聯人民在以斯大林為領導核心的聯共布的領導下進行的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的歷程。1934年1月召開的聯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會通過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1933~1937年)。1936年第二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1937年該計劃超額完成。在二五期間,高速進行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同時農業集體化的完成,人民生活水平有較大提高,社會主義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在「二五」計劃期間,蘇聯總共有4500個大企業建成投入生產;工業總產值增長了120%,其中重工業增長了139%,輕工業增和了100%,農業總產值由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負增長,增長了54%;國民收入增長了109%,人民的工資基金增加了1.5倍,集體農庄農民收入增長了2倍多,到1937年,大工業總產值比1932年增加了1倍,比1913年增加了7倍,大工業特別是機器製造工業的增長,使國民經濟各部門獲得了技術上的重新裝備,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在國民經濟的所有部門中基本確立。而同一時期,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產量比1913年僅增長44.3%。到1937年,蘇聯的鋼產量達1770萬噸,鋼材為1300萬噸,生鐵為1450萬噸,煤為1.28億噸,發電量為365億度。經過兩個五年計劃,蘇聯建成了六千多個大企業,建立起鋼鐵、飛機、汽車、拖拉機、化學、重型機械、精密儀器等部門。工業布局有了很大變化。蘇聯的工業水平大幅提升,工業企業的現代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工人們的技術水平比一五期間提高許多。在東部地區興建了烏拉爾—庫茲涅茨克鋼鐵、重型機械、煤炭基地,新庫茲涅茨克鋼鐵基地,伏爾加—烏拉爾石油基地等;在中亞興建了塔什干食品加工和畜產品加工工業基地;在哈薩克建立了機械化采礦基地;在遠東地區的阿穆爾河流域興建了共青城飛機製造廠。1937年蘇聯的的工業總產值佔世界的10.6%,僅次於美國。超過德國、英國、法國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社會主義成分已取得了徹底勝利,國家所有制和集體所有製成為蘇聯社會的經濟基礎,公有經濟在國民經濟的比例佔到99.8%。

閱讀全文

與2五計劃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