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個人簡歷科研成果論文著作範文
力求題目來的字數要少,用詞需要精選自。至於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並無統一的'硬性'規定,一般希望一篇論文題目不要超出20個字,不過,不能由於一味追求字數少而影響題目對內容的恰當反映,在遇到兩者確有矛時,寧可多用幾個字也要力求表達明確。
常見了繁瑣題名如:'關於鋼水中所含化學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在這類題目中,像'關於'、'研究'等詞彙如若舍之,並不影響表達。既是論文,總包含有研究及關於什麼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題目便可精煉為:'鋼水化學成分的快速分析法'。這樣一改,字數便從原21個安減少為12個字,讀起來覺得干凈利落、簡短明了。
若簡短題名不足以顯示論文內容或反映出屬於系列研究的性質,則可利用正、副標題的方法解決,以加副標題來補充說明特定的實驗材料,方法及內容等信息,使標題成為既充實准確又不流於籠統和一般化。如?quot;(主標題)有源位錯群的動力學特性--(副標題)用電子計算機模擬有源位錯群的滑移特性'。
㈡ 個人的研究成果可以申請專利嗎
個人可以申請專利的。
個人申請專利申請專利需要做好如下幾項工作。
1、 主體。普通的個人在中國申請專利,可自行申請,也可委託專利代理機構辦理。如果是特殊的個人,則必須委託專利代理機構辦理。特殊的個人包括:①在中國無經常居所或營業所的外國人;②在國外長期居住或工作的中國人;③港、澳、台地區同胞。中國個人在國內完成的發明創造向外國申請專利的,應先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申請專利,也要委託專利代理機構辦理,不能自行申請。
2、 客體。發明創造有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在申請前要確定類型,不同的類型申請的條件、成本,權利所要保護的內容,專利權授予之後帶來的經濟效益等都是不同的。申請人需結合自身情況選擇。保護期限,發明為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都為10年,均從申請日起開始計算。
㈢ 張季超的主要科研成果
主持和參加了國家六五至十一五期間近百項各級各類科研、科技開發項目及重點工程,其中國家級重點工程4項,省部級重點攻關項目16項,推動了建築隔震新技術首次在國內外的巨型鋼結構中使用,完善了飽和軟土地基處理技術和巨型鋼結構綠色建造技術,推進了重大工程項目低碳節能的發展,開展了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建設技術創新,取得了多項達到國際領先、國際先進和國內領先水平的科研創新成果。
近5年來主持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建設的管理機制與模式以及運營保障制度研究》、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項目《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基礎耐久性及其安全性評價研究》、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項目(科技平台建設專項)《綠色建築與新型建材產學研合作創新平台》等縱向科研項目。在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AppliedMechanicsandMaterials、《工程力學》、《岩土工程學報》、《施工技術》、《建築結構》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89篇,其中EI、ISTP收錄20餘篇 ;
主編專著及教材30餘本,包括專著:《廣東科學中心建設科技創新》(科學出版社,2011年)、《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建設的管理機制及運營保障制度研究》(科學出版社,2011年)、《基礎工程測試技術與案例分析》(科學出版社,2012年)、《新編地基處理技術與工程實踐》(科學出版社,2014年)、《廣東科學中心建設與管理——建築篇》(科學出版社,2008年)等 ;
先後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1項,廣州市科學技術獎4項,廳局級科技進步獎11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 ,其中,主持的科研成果《廣東科學中心建設與管理的創新實踐》獲200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隔震減振新技術在廣東科學中心的應用與研究》獲2010年度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光纖健康監測技術在廣東科學中心中的研究與應用》獲2010年度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三等獎 、《廣東科學中心飽和軟土地基預處理技術研究與應用》獲2006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大型科技場館土木建築工程災害防護研究應用》獲2011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珠江新城地下空間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獲2013年度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減震隔震技術在土木工程中的創新實踐》獲2013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光纖維健康診斷技術在重大工程結構中的研究與應用》獲2012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城市高密集區大規模地下空間建造關鍵技術及其集成示範》(排4)獲2013年度教育部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 。
㈣ 請教下簡歷裡面的「學術科研成果」怎麼填
自己發表的論文,或者和導師一起做課題、實驗等都可以填上去
㈤ 王加豐的主要科研成果
論文《加爾文與法國宗教改革》(《世界宗教研究》1987-1)、《關於東方道路理論的問題》(《北京大學學報》1991-2)、《法國宗教戰爭與歐洲近代政治思想的產生》(《世界歷史》1998-2)、《理解:二十世紀西方歷史學的追求》(《歷史研究》2001-3)、《原工業化--一個被否定但又被長談不衰的理論》(《史學理論研究》2002-3)、《資本主義起源及現代經濟發展初期的政治前提問題》、《重評西歐中世紀城市與資本主義起源的關系》、《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寬容與不寬容問題》(世界歷史)、《1800—1870年間法國社會思潮的沖突與整合》(《中國社會科學》2011—5)等。專著《朴正熙開發獨裁體制研究》(學苑出版社1999年版)、《擴張體制與世界市場的開辟--地理大發現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西歐原工業化的興起》(與他人合作)、《西歐16—17世紀宗教與政治》(安徽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史學理論與中學歷史教學》(安徽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等;譯著《歷史思想導論》(華夏出版社1989年版)、《霍布斯哲學思想中的理性與修辭》(與他人合作)等。此外,還曾在《解放日報》、《光明日報》理論版發表過40多篇文章。
先後主持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兩項,1999年的「中古西歐農村手工業與原工業化的興起」和2005年的「16、17世紀西歐宗教與政治問題研究」,兩項課題研究成果均通過結題。
㈥ 考研復試 要求帶個人科研成果材料,主要是哪些
有畢業論文和大學時做過的一些實驗。
復試分兩大部分:專業課筆試150分。面試150分(包括口語10分,+專業課面試等項目)。
考生復試時需攜帶的材料
①准考證及身份證、學歷證書、學位證書原件及復印件(應屆本科畢業生交驗學生證,留存學生證復印件,畢業證書及學位證書入學時補驗);
②大學階段成績單(加蓋畢業院校教務部門公章的原件,或將人事檔案中的加蓋畢業院校教務部門公章的成績單復印,並在復印件上加蓋檔案所在單位人事部門公章);
③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寫實材料(參考格式詳見學校網頁)。
有工作單位的考生,寫實材料須由本人人事檔案所在單位政工部門提供,並加蓋政工部門公章;無工作單位的往屆畢業考生,寫實材料須由人事檔案託管部門或戶口所在街道社區政工部門提供,並加蓋政工部門公章;應屆畢業的考生,寫實材料須由所在學校政工部門(學校學生工作部或院系黨委)提供,並加蓋政工部門公章。
④可提交科研成果及證明、等級證書、榮譽證書等能證明自己能力水平的材料,供主考教師評定面試成績時參考。
㈦ 齊兆生的個人研究成果
1、對內吸殺蟲劑的研究
進修期間大量研究
1948年齊兆生在英國潔洛山農業研究所進修期間,就對內吸殺蟲劑的應用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當時各國實驗室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還剛剛開始。他首先以生物測定的手段,研究丙體六六六通過水稻、小麥等作物根系的內吸傳導對植株的毒效情況,並分析了作物各發育期在體內積累的內吸葯量。此外,他還以「希拉丹」(即八甲磷)為供試材料,對多種作物葉面和根系進行了內吸傳導的毒效試驗,並取得初步成果。同時啟發他:若能利用水溶性的八甲磷處理作物種子,生長出來的幼苗可能會有毒殺蚜蟎的效應,這不僅為蟲害的防治開辟了一個新的途徑,而且使用方便、節省人力、物力。
發明專利取得
1949年下半年,齊兆生就著手設計試驗。他選用平均粒重約1克的蠶豆種子,作為供試材料,浸泡入八甲磷系列濃度的水溶液中,然後,在溫室中盆播,幾天後在葯害邊際以下各處理生出幼苗,他將豆蚜接種於植株上。就是這一天,齊兆生的導師侯夫博士聽完他的研究匯報,就趕到溫室觀看接種的豆蚜死亡情況;並高度評價這是內吸劑應用方面頗有意義的重大發現。齊兆生與此同時還證實蠶豆種子對八甲磷水溶液所吸收的水量多於葯量。顯示蠶豆種子存在「選擇吸收」現象。不久,齊兆生將蠶豆葯劑浸種進行了田間試驗,取得了顯著的增產效果。於是他將這項研究申請了發明專利,並寫出論文發表於1950年英國《自然》雜志上。在論文中他闡明了內吸劑處理種子、防治蚜蟎的機理,是葯物處理後使作物增添了對害蟲的預防性的保護效應,並使葯物對吸收式口器害蟲的作用方式,由接觸致死增闢胃毒致死。在五六十年代,這一研究成果常為各國科研工作者引用。
1950年齊兆生回國後,進一步擴展了內吸殺蟲劑的研究,在小麥、棉花害蟲的防治上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有力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2、棉蟲化學防治的研究
對付棉紅蜘蛛
1951年齊兆生回國不久,就接受了農業部交辦的棉紅蜘蛛防治研究任務。他隻身一人背著行李從河南新鄉搭敞篷卡車到山東聊城、高唐縣,繼而又到河北蒿城、衡水等棉區考察,全面了解棉紅蜘蛛分布和發生的情況。他記載了紅蜘蛛寄主植物共113種,分屬32個科屬,提出了徹底鏟除棉紅蜘蛛越冬寄主和冬耕冬灌的措施。為了更有效地控制蟲害,並著手開展棉蟲化學防治的研究。當時我國農葯工業和化防技術都比較薄弱,面對我國實際情況,齊兆生奔赴遼寧蓋平和山海關等處調查總結東北敵偽時期遺留下的製造石灰硫磺合劑的有關設備、煮制技術、包裝、運輸和供應等情況。然後向棉農傳授,使這項技術在棉區推廣應用,有效地控制了棉紅蜘蛛的為害。
防治棉蚜
1953年齊兆生在河北省邯鄲棉區蹲點,他根據生產需要,開展了棉蚜防治的研究。尤其在棉蚜發生規律和化學防治對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出成果。他根據當時較普遍採用的防治棉蚜的植物油葯劑(如棉油皂等)存在的問題,制定出兩種標准規格及有效稀釋濃度。此外還提出煙草石灰水殺蚜劑的配製方法。50年代中期丙體六六六在我國開始大量生產,齊兆生進行該葯劑的毒性及防治技術的研究,其成果在生產推廣後,使棉蚜的防治效果又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60年代有機磷殺蟲劑在我國相繼問世。齊兆生對我國首次研製的對硫磷農葯進行了葯效測定,並迅速應用於大面積治蚜。鑒於我國首次使用劇毒有機磷農葯,他從實踐中總結出一套嚴格的安全操作規程,並建議生產上噴施採用有效成分30ppm的最低稀釋葯液。這些建議和措施,既保證了棉農的安全,又提高了棉蚜的防治效果,對推動我國劇毒農葯的應用起了積極的作用。
棉鈴蟲和棉紅蜘蛛雙效
70年代末,國際上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的開發應用發展很快。齊兆生為了跟上這一形勢,他曾赴法國、英國和象牙海岸等地考察,對這類葯劑的開發、合成、應用做了詳細了解和分析。除向國內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外,還在河南新鄉基點上,進行了用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殺滅菊酯、溴氰菊酯等防治棉鈴蟲的試驗,為80年代初在全國棉區推廣應用這類葯劑創造了條件。在他的研究中還發現,菊酯類殺蟲劑與殺蟲脒混用,既對棉鈴蟲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又能兼治棉紅蜘蛛,還大大降低了防治成本。
防治玉米螟
根據棉蟲化學防治存在的問題,齊兆生積極主張研究棉蟲的綜合防治措施。1952年在研究棉紅蜘蛛防治時,就提出了多項措施綜合應用。70年代初,他強調對多種棉蟲和各種防治措施加以協調運用,並對棉田各有害生物、如病害、蟲害、雜草、鼠害等逐步地進行綜合治理。他在生產中發現,麥棉套作田玉米螟為害棉苗嚴重,被害斷莖率可達30%之多。其原因是收割後的麥梱擱置在棉行里,使玉米螟得以轉移到棉苗上,咬斷嫩莖,造成為害。為此他建議將麥梱及時攜出田外,不給玉米螟爬出為害的機會。這簡便易行的防治方法,群眾樂於採納。
建立示範區,生態防蟲
「六五」期間,齊兆生主持全國6個單位共同承擔了國家攻關任務,即在黃河流域和長江中下游兩大棉區建立綜合防治基點和大面積示範區。協作組在他的主持下,從生態學的原理出發,根據棉田生態系中主要組分及相互關系,對棉花枯萎病、黃萎病、棉蚜、棉鈴蟲、紅鈴蟲、棉紅蜘蛛、虻蝽象等主要病蟲害開展了綜合防治研究。通過幾年努力,制定和修改了5種主要害蟲防治指標,減少用葯次數和防治投資;通過合理作物布局,配合誘集植物,豐富棉田生態的多樣性,有利增殖天敵,結合合理用葯,提高了防治效果。在棉鈴蟲、紅鈴蟲生命表以及棉花品種抗性鑒定等應用基礎研究上也取得了可喜成果。根據這些成果,他們按照不同棉花生態區的特點,組建成棉花主要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對策,在示範區內有效地控制了病蟲為害,收到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1988年這項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同年,齊兆生因對黃淮海平原農業開發試點成績突出獲國務院二級表彰和獎勵。
為噴粉器械付出巨大心血
齊兆生在棉蟲防治上不僅率先研究和推出先進的技術,而且為施葯器械的改進也付出了大量心血。50年代,在推廣應用六六六粉劑的過程中,農村缺少噴粉器械。他走訪棉區,總結棉農治蟲經驗,創造出「皮老鼠」簡易施粉工具。1957年在河南新鄉推廣內吸磷防治棉蚜時,他將單管式噴霧器改進為有個噴頭,使功效提高兩倍。早在1956年,他與民航局合作,在河南安陽進行安二型飛機噴施六六六粉劑防治棉蚜的試驗,為我國北部棉區利用飛機治蟲的先例。1958—1960年,齊兆生與民航局協作,在河南新鄉縣進行大面積飛機防治棉鈴蟲試驗,在大面積上增產效果顯著。通過兩年防治實踐,他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和飛機治蟲經驗,為我國飛機治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3、開發新的國產殺蟲劑
系統監測
隨著殺蟲劑的普遍應用,棉蟲對多種葯劑相繼產生抗性。齊兆生一方面針對棉蟲抗性發展的動態做了系統監測,提出制止或延緩棉蟲抗性發展的設想,另一面為開發新的國產殺蟲劑積極出謀獻策。1963年,各地棉農反映內吸磷治蚜葯效降低,他同助手立刻深入棉區考察,證實棉蚜抗性分別增長了7—15倍。針對這一問題,經研究,他提出應用內吸劑甲拌磷浸種或拌種的方式防治棉蚜,輔之以早期噴灑越冬寄主,減少入侵蚜原,將內吸磷和其他葯劑交替使用、葉背噴灑接觸蟲體等方法,取得了良好成效。
齊兆生這一期間還與本單位農葯室合作篩選「消抗劑」,曾合成了磷酸酯類、亞磷酸酯類和硫代磷酸酯類化合物百餘種,在分別與內吸磷各半混用進行蚜蟲觸殺測定,篩選出提高殺蚜效果的「消抗劑」四五種。與此同時,他還進行了新的治蚜葯劑篩選和應用,在檢測11個類型和150多種葯樣中,找出「保棉豐」比內吸磷葯效高3—15倍,同時證實兼治棉紅蜘蛛的作用。
多方合作
齊兆生從實踐中認識到,我國新殺蟲劑的開發,應由農葯合成研究單位與生產單位協作進行,才能事半功倍。而他和助手們著重進行新農葯的生物監測和葯效鑒定。50年代末,就與南開大學元素研究所合作,對二硫代磷酸酯殺蟲劑進行了檢測和大田試驗。60年代初,他以斜紋夜蛾為供試昆蟲,與沈陽化工研究院積極配合,對敵敵磷殺蟲劑進行檢測,認為該葯具有較高毒效,能被植物吸收傳導,對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蟲有效。同一時期,他對天津師范學院化學系合成的具有干擾取食行為的拒食劑——「拒食胺」及5個同系物進行田間小樣試驗,表明棉鈴蟲幼蟲經取食「拒食胺」後,口器感覺異常,繼而停止取食致死。未死的蛹,即使羽化為成蟲後,也大多數表現為畸形。這項研究在當時來講,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不斷試驗
1971年,齊兆生查閱文獻,發現60年代末問世的久效磷乙用於防治棉鈴蟲兼治蚜蟎很有成效,他積極向化工部門建議,盡快開發。同時,他與南開大學元素研究所協作,對該所試制的小樣和中試葯樣進行一系列室內和大田實驗,為青島農葯廠正式投產提供了葯效數據。
齊兆生在與其他單位之間合作中,總是以極為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極端負責任的工作精神對待每一項工作。70年代與太原化工廠及天津農葯廠協作研究辛硫磷用於棉鈴蟲防治,經數次大田試驗發現對棉花具有不同程度的葯害。在該葯鑒定會上,他實事求是堅持把這種偶發現象寫入鑒定書中,供推廣應用參考。他與山西輕化工研究所等單位協作,對速滅威和混滅威做葯效鑒定時,指出後者乳劑偶有葯害,建議加工成粉劑。滅蚜威是對多種蚜蟲觸殺效果高的殺蟲劑,當時國外對此做了充分肯定。但他對國內有關單位提供的小樣做防治試驗,表明對棉蚜的葯效遠遜於桃蚜和麥蚜,指出該葯劑對不同蚜種間有明顯的選擇性。
80年代初,齊兆生根據試驗數據,積極支持天津市農葯工業研究涕滅威的研製。同時配合農葯的研製,指導本所設計出有關的農具。
㈧ 個人的研究成果能否申請專利
專利保護和商業秘密保護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獲得專利權的標準是該項技術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對於個人專利申請,個人的研究成果能否申請專利呢?個人的研究成果能否申請專利其實我們個人也是可以申請專利的。個人申請專利申請專利需要做好如下幾項工作:1、主體。普通的個人在中國申請專利,可自行申請,也可委託專利代理機構辦理。如果是特殊的個人,則必須委託專利代理機構辦理。特殊的個人包括:①在中國無經常居所或營業所的外國人;②在國外長期居住或工作的中國人;③港、澳、台地區同胞。中國個人在國內完成的發明創造向外國申請專利的,應先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申請專利,也要委託專利代理機構辦理,不能自行申請。2、客體。發明創造有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在申請前要確定類型,不同的類型申請的條件、成本,權利所要保護的內容,專利權授予之後帶來的經濟效益等都是不同的。申請人需結合自身情況選擇。保護期限,發明為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都為10年,均從申請日起開始計算。《專利法》第二十二條: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新穎性,是指在申請日以前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在國內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也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由他人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中。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第二十三條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應當同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或者國內公開使用過的外觀設計不相同和不相近似,並不得與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第二十四條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在申請日以前六個月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喪失新穎性:(一)在中國政府主辦或者承認的國際展覽會上首次展出的;(二)在規定的學術會議或者技術會議上首次發表的;(三)他人未經申請人同意而泄露其內容的。第二十五條對下列各項,不授予專利權:(一)科學發現;(二)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四)動物和植物品種;(五)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對前款第(四)項所列產品的生產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規定授予專利權。
㈨ 吳曉東的個人科研成果
已出版1部個人學術專著《苗族圖騰與神話》和1部普及讀物《中國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多部學術合著,並發表了20餘篇學術論文與關聯文章。
2002a 專著
《苗族圖騰與神話》,23.4萬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b 論文
《長征沿線地區生態民俗調查》(載《來自長征路上的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6月)
2002c 論文
《對搶救瀕危文化的思考》(載《守望民間》,山東西苑出版社,2002年7月)
2001a 譯文
《澳大利亞苗族音樂》(《懷化師專學報》2001年第1期)
2000b 論文
《盤瓠:王爺;盤古:老爺》(《民族文學論叢》,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0年)
2000c 編著集體項目
《中華史詩詠史詩本事》,關紀新主編,本人承擔苗族部分。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2000d 合著
《苗族蝴蝶圖騰質疑》(《苗侗文壇》2000年第1期)
2000e 編著
《西部民族文化:沒有保護就沒有發展》(《現代鄉村》2000年第3期)
2000f 譯文
《美國民間佈道中的口頭演說》(《民族文學研究》2000年增刊),《民族文學研究》2000增刊,總第79期。
㈩ 【個人陳述、科研成果...】請問這個怎麼寫
個人陳述 必須寫嗎? 這個不是和科研的 一起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