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家級建築設計成果獎包含哪些內容
1、項目規模比較前能行性研究、規劃階段
2、建築設計體案設計、擴初(即專擴充初步設屬計)、施工圖設計三階段
3、案設計解決功能布局、總圖關系、外形效等關系相於願景離實施遠更能拿施工基本建築專業參與(復雜項目能別專業結構參與保證其實施性經濟性)階段主要要形合適功能解決案使用功能、造型要求、基處理(包括高差、道路交通等面)要合理
4、擴初簡單說解決案階段實施性問題各專業都要參與定實施框架基本解決技術問題各專業形較完整圖紙、說明等具體參看網路擴初設計解釋處再贅述階段要注意各專業參與配合保證解決技術問題滿足規范尤其防火規范等項目略擴初設計直接進入施工圖階段
5、施工圖設計簡單說施工隊按照施工圖紙完設計意圖所施工圖要表現各面做、尺寸、定位等具體參看網路施工圖設計解釋
B. 科技成果獎怎麼申報需要什麼材料
科技成抄果鑒定及進步獎申報評襲審程序
(一)材料准備階段
由申請鑒定(驗收)單位準備以下材料:
(1)科技成果鑒定證書;
(2)科技成果鑒定(驗收)審批表;
(3)項目計劃任務書或實施方案;
(4)項目實施技術總結(按科技局提供的提綱);
(5)成果應用的有關證明材料。
(二)鑒定申請階段
(1) 申報單位將按照要求組織好的材料報送縣科技局;
(2) 由科技局對申請鑒定(驗收)的項目材料進行審查,需進一步補充完善的,返回申報單位對材料進行補正;
(3) 材料審查合格後准備進行鑒定(驗收)。
(三)鑒定階段
(1) 由科技局聘請同行專家組成鑒定(驗收)委員會(小組),並提前15天將全套材料送交鑒定(驗收)成員審查;
(2) 召開鑒定(驗收)會議,對申請鑒定(驗收)項目進行鑒定(驗收),採取無記名投票方式通過鑒定(驗收)意見;
(四)公告、授獎階段
通過評審的獲獎項目報經縣政府批准後,由政府發出公告,公告時間為30天。
公告期滿後對獲獎項目予以授獎
C. 梁廣文的獲獎成果
1983年廣東海陵稻縱卷葉螟種群動態研究廣東高教科技成果二等獎
1985年以生防為主的水稻害蟲綜合防治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89年水稻病蟲綜合防治技術研究國家「七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階段成果獎
1989年狀態空間分析法在昆蟲種群生命系統研究中的應用廣東系統工程優秀成果一等獎
1989年稻縱卷葉螟種群生命系統的模擬與控制廣東系統工程優秀成果二等獎
1994年突出年輕師資培養加強重點專業建設廣東省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1996年南方水稻主要害蟲種群生命系統研究廣東高教廳科技進步三等獎
華南農業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6年昆蟲學研究生啟發式培養的探索廣東省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1998年美洲斑潛蠅防治與檢疫技術研究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廣東省農業廳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8年名優成年荔枝豐產綜合技術研究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廣東省高教廳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1年害蟲種群系統的控制廣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2001年小菜蛾生物防治系統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通過鑒定與登記成果
2004年蔬菜重要害蟲控制的生態學機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通過鑒定與登記成果
發表論文情況
共發表論文、論著150餘篇。
D. 教育部關於批准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委員會處理過異議項目後,在已經確定成為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項目共計有1355項。其中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將的有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提交的《走向世界的中國數學教育——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改革的上海經驗》、重慶市巴蜀小學校提交的《基於學科育人功能的課程綜合化實施與評價》、平度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提交的《助推縣域三農轉型升級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提交的《深職院——華為培養信息通信技術技能人才“課證共生共長”模式研製與實踐》、四川大學提交的《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教育川大實踐》、華中師范大學提交的《深度融合信息技術的高校人才培養體系重構與探索實踐》等6項成果。
E. 什麼叫教學成果獎
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是國家在教學研究和實踐領域中頒授的最高獎項,每4年評審一次,獲獎項目需在教育教學理論及實踐中取得重大突破。
2013年已擴展為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包含基礎教育(含幼兒教育與特殊教育)、職業教育(含高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含成人高等教育)。獎勵等級分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個等級,授予相應的證書和獎金。
(5)階段成果獎擴展閱讀:
相關事件
1993年國家教委第二次獎勵了普通高等學校國家級教學成果。1994年3月,國務院發布《教學成果獎勵條例》。在高等學校中,形成了由國家法規所確定的,與科技「三項獎」所並行的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勵制度。
1987年開始,國家教委每四年進行一次高等學校國家級教材獎勵。原定於1996年進行的第三次國家級教材獎與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並軌」。1997年國家教委成果獎中有438項教材參加了評審,117項教材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13項教材獲得了一等獎。
第四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國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獎勵額度,對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分別給予8萬元、5萬元和2萬元的獎勵。學校在國家獎勵的基礎上將給予一定程度的配套獎勵。
F. 怎樣獲得科技成果獎
首先必須有成果,這就需要先有科研項目,然後這個項目要已經完成並經過評價(科技成果驗收或科技成果鑒定)。之後到省廳成果處進行科技成果登記(很多省可以網上辦理),拿到科技成果登記證書,就可以等通知了。一般科技成果鑒定、科技成果登記都是常年受理的,你可以在年中辦理。到每年3-4月左右,省開始會發通知申報科技進步獎。然後就組織材料申報就可以了。
這里有幾點需要注意的地方:1、科技成果鑒定時你要盡可能排名靠前(很多排10名以後評獎時是不算的),報獎時的排名一般會跟成果鑒定證書一致。到時評職稱,會看是幾等獎,如果是二等,排前五都有用(評職稱),但如果是三等,可能要求排前三了(不過每個地區具體應該不一樣,但排名靠前比較好);
2、一般企業都是應用成果評獎的居多,這里要求成果必須推廣2年以上(國家的好象是3年),所以今年做的成果鑒定或項目驗收一般2年內再報效益等比較符合條件,較容易得獎。
3、一般先報市科技獎,再由市向省里推薦比較好。科技獎通常需要推薦單位/推薦人,推薦單位市市科技局,推薦人是這方面專家,通常程序是先市評獎,市二等以上再推薦省的。當然,若你的項目特別好,跟行業專家又熟,可以找人推薦。
4、做過科技成果鑒定的一般比只是單純驗收的得獎更容易,獲獎層次更高(此純屬個人觀點)
G. 成果獎 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有哪些
解決問題的九大步驟是:
第一步驟:發掘問題;第二步驟:選定題目;第三步驟:追查原因;第四步驟:分析資料;第五步驟:提出辦法;第六步驟:選擇對策;第七步驟:草擬行動;第八步驟:成果比較;第九步驟:標准化 。
四個階段
發現問題
我們生活的世界處處時時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當某些矛盾反映到意識中時,個體才發現它是個問題,並要求設法解決它。這就是發現問題的階段。從問題解決的階段性看,這是第一階段,是解決問題的前提。發現問題不論對學習、生活、創造發明都十分重要,是思維積極主動性的表現,在促進心理發展上具有重要意義。
分析問題
要解決所發現的問題,必須明確問題的性質,也就是弄清有哪些矛盾、哪些矛盾方面,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以確定所要解決的問題要達到什麼結果,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其間的關系和已具有哪些條件,從而找出重要矛盾、關鍵矛盾之所在。
提出假設
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解決該問題的假設,即可採用的解決方案,其中包括採取什麼原則和具體的途徑、方法。但所有這些往往不是簡單現成的,而且有多種多樣的可能。但提出假設是問題解決的關鍵階段,正確的假設引導問題順利得到解決,不正確不恰當的假設則使問題的解決走彎路或導向岐途。
檢驗假設
假設只是提出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還不能保證問題必定能獲得解決,所以問題解決的最後一步是對假設進行檢驗。通常有兩種檢驗方法:一是通過實踐檢驗,即按假定方案實施,如果成功就證明假設正確,同時問題也得到解決;二是通過心智活動進行推理,即在思維中按假設進行推論,如果能合乎邏輯地論證預期成果,就算問題初步解決。特別是在假設方案一時還不能立即實施時,必須採用後一種檢驗。但必須指出,即使後一種檢驗證明假設正確,問題的真正解決仍有待實踐結果才能證實。不論哪種檢驗如果未能獲得預期結果,必須重新另提假設再行檢驗,直至獲得正確結果,問題才算解決。
H. 科技成果獎怎麼申報
科技成果鑒定及進步獎申報評審程序
(一)材料准備階段
由申請鑒定(驗收)單位回准備以下材料:
(1)科技成答果鑒定證書;
(2)科技成果鑒定(驗收)審批表;
(3)項目計劃任務書或實施方案;
(4)項目實施技術總結(按科技局提供的提綱);
(5)成果應用的有關證明材料。
(二)鑒定申請階段
(1) 申報單位將按照要求組織好的材料報送縣科技局;
(2) 由科技局對申請鑒定(驗收)的項目材料進行審查,需進一步補充完善的,返回申報單位對材料進行補正;
(3) 材料審查合格後准備進行鑒定(驗收)。
(三)鑒定階段
(1) 由科技局聘請同行專家組成鑒定(驗收)委員會(小組),並提前15天將全套材料送交鑒定(驗收)成員審查;
(2) 召開鑒定(驗收)會議,對申請鑒定(驗收)項目進行鑒定(驗收),採取無記名投票方式通過鑒定(驗收)意見;
(四)公告、授獎階段
通過評審的獲獎項目報經縣政府批准後,由政府發出公告,公告時間為30天。
公告期滿後對獲獎項目予以授獎
I. 楊吾揚的成果獎項
楊吾揚先生不僅是國內外公認的中國地理學數量化先驅、理論化的倡導者,還結合實際做了許多創造性工作。此方面的重要創新之一是風向在城市規劃和工業布局中的最佳運用。建國後,規劃設計部門在布置總圖時,沿襲了前蘇聯的主導風向原則。但我國廣大季風區每年有風頻相當但方向相反的風向,若按主導風向原則布局,污染難逃。對此,楊先生與董黎明先生提出用盛行風向、最小風頻等多因素代換單一主導風向,並提出了風向與工業區布置的圖式以及中國風向地理區劃。這一成果被世界氣象組織認為是創新性發現,受到了國內外的重視。為此他應邀參加了許多行業的咨詢和規范制訂工作;並被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T.Oke專函邀請去參加熱帶氣候技術會議。次年T. Oke先生來華,專程來北大訪問,與楊先生交流。中國衛生規范的制訂人、國家醫學科學院衛生所的鈕式如教授對該成果的評價是:「論據充足、結合實際,對我們很有幾讀的價值」。該研究成果被寫入我國城市規劃教科書,並於1987年獲北京市學術成果獎。
已存在上千年的商品經濟,使我國城鄉中心地空間分異明顯。1990年以來,楊吾揚教授以中心地方論為矢,射城市與區域規劃之的,將克里斯塔勒的正六邊形市場區原理巧妙地應用於北京商業中心和網點布局的選址和預測,受到了國內外的重視。他主持編寫、出版的《商業地理學》獲得了甘肅省教材獎。
楊吾揚先生的另一重要貢獻是在城市體系和經濟區劃方面的研究。他提出了城市體系的級別、數目和規模對應模式,以我國一些大中城市為例,實證效果良好。在為體制改革服務的中國經濟區劃研究中,他將經濟地域從上至下劃分為經濟地帶、經濟區、經濟地域類型,提出經濟地帶和經濟地域類型是均質區或規范區,而經濟區則是樞紐區,靈活起見可設經濟亞區。他認為中心城市、交通與能源在經濟區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勞動地域分工規律下的遠景性、開拓性和階段性才是制定經濟區劃的基本原則。從而將科學規律、區劃框架與區劃的工作原則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同時也發展了D. Whittlesey的節點區和均質區概念。
楊吾揚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地理教育家。他40餘年勤奮工作在教學第一線,曾為北京大學本科生講授「經濟地理學概論」、「交通運輸地理學」,為研究生講授「區位論」、「地理學思想史」、「理論地理學」等多門課程。還在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陝西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等眾多大學講課或做學術報告,受到學生的愛戴。他培養了16名碩士生、25名博士生、5名博士後合作者,桃李滿天下。他主持和撰寫的《交通運輸地理學》、《區位論原理》、《地理學思想簡史》、《商業地理學》、《高等經濟地理學》等論著使幾代地理學者受益。同時也不愧為北京大學人文地理重點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在以上多個方向引領了學科的發展。
楊吾揚先生治學嚴謹,為人謙和,處世瀟灑,像空谷幽蘭一樣默默散發著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