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看待「名校」與「成功」之間的關系
人該有點使命感
② 到底是優生成就了名校,還是名校成就了優生為什麼呢
在孩子的學習道路上,很多家長都會為孩子選擇一些名校,因為名校有著更好的環境,也有著更好的教育資源。那麼名校之所以是名校,也是因為在這所學校當中出了很多的優秀人才,就像清華北大的科學人才輩出,為科研輸送了很多優秀的人。那麼就有人覺得到底是名校成就了這些優生,還是說優生成就了這個名校?
其實可以看到,在這樣子的一個循環當中,是一個良性循環,所以才能造就一個名校。優秀的學生進入名校去學習,是能夠得到更好的資源以及更好的培養,未來的道路也會走得更加順暢。但這批優秀的學生取得成就之後,很多人就會問你是出自哪個學校的,那麼這個時候,學校就會被大家所知道。而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個學校能夠成為名校,是因為有了這一批優秀的人。那麼當學習的優秀出名之後,就會吸引更多的優秀的學生進入這個學校,所以說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③ 名校成就好學生還是好學生成就名校
名校成就好學生。
1. 名校擁有更多的資源,可幫助學生成長;
2. 諸多傑出的科研、教育、經濟等領域人員,皆來自名校;
④ 你認為名校和名人之間是誰成就了誰
應該是互相成就,因為名校有非常強的師資力量,這樣可以給學生帶來最好的教育資源,讓學生全方位的提升自己,而名人可以在學校里得到好的資源,這樣讓自己的實力有所發揮,最終有所成就。
⑤ 在中小學階段,是優生成就了名校,還是名校成就了優生呢
我覺得是互相成就的,如果非要有個先後順序的話,是名校先成就了優生,然後優生表現優秀成就了名校。
最近有一些研究發現,決定一個人能走到哪一步的關鍵因素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智商、思維或者興趣,而是專注力。因為我也發現了這個現象,高中及以前所有成績好的學生幾乎都是注意力特別專一。
總之,名校和優生之間是互相成就的良性循環,但是教育本身不應該有優生和差生的明顯區分,因為本身衡量一個學生優秀的標准都不一樣,學習也不是衡量一個孩子優秀的唯一標准。
⑥ 中小學階段擇校的風氣,到底是名校成就了優生,還是優生成就了名校呢
中小學階段擇校的風氣,到底是名校成就了優生,優生成就了名校?對於此問題,首先我要聲明自己的觀點是「優生成就了名校」。下面我將用三個實例來佐證我的觀念。
咱們國家已叫了N年的教育均衡化,可是這種均衡一直未實現,反倒是擇校之風越演越烈,家長們相互攀比,教育支出負擔越來越重,這有部分來自家長們面對商場上的劇烈競賽的焦慮不安,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了,更多的是來自私立學校和訓練組織的極力引導。作為教育管理部門則應當充沛的做好公立教育均衡化和擴大化的作業,不再人為地給重點學校和名校推廣了,而是應當更多地照料弱勢學校,給他們更多的優生和優師,更好的硬體設備,不要讓擇校和補習成為人們不敢要二胎的妨礙!
⑦ 研究性學習如何展示成果,我組的課題是中國十大名校(大學像清華北大),有無什麼新穎能帶動氣氛的形式
應該有把
⑧ 名校有哪些特色
1、歷史悠久
2、設施 實驗室先進齊全。。。
3、不少著名的專業領域帶頭人 在校內任職教授
4、學校學風 研究氣氛濃厚
5、學校最新研究成果層出不窮
達到這五個條件中的四個以上可謂之名校
⑨ 中國七大名校
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有些高考提前批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已經送到學生們的手中。很多人在羨慕的同時,也有點好奇,那些考上清北復交、浙大、科大、南大名校的學生,他們2020年收到的錄取通知書都長什麼樣子?
下面編者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國7大名校的錄取通知書:
清華大學2020年錄取通知書:精緻、富有儀式感
清華大學是我國兩所頂尖大學之一,是無數學子的夢想,而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也是非常的精緻。2020年清華大學繼續沿用去年的立體二校門錄取通知書,打開通知書的剎那,清華大學標志性建築,立體的二校門躍然紙上,驚艷無比!
據說,設計研發歷時半年,實驗上百次,才有了這個獨特的創意。經過激光雕刻、裁剪、拼插組裝等多個步驟,才終於做成了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這份獨特的禮物,預示著清華大學非常重視每一個拿到錄取通知書的孩子,滿滿的儀式感!
北京大學2020年錄取通知書:古樸文雅
北大與清華一樣是我國最好的頂尖大學,錄取通知書也是比較精緻的,封面可見北京大學中文系袁行霈教授親筆題寫的「錄取通知書」五個大字,打開封面就可以看到「大學堂」的牌匾,立起來仿若一扇門。
浙江大學錄取通知書:榮譽證書式
浙江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以藍色為主題,打開後是簡單又富有山水畫氣息的充滿江南水墨風,雖然看著十分簡練,但十分賞心悅目。
復旦大學2020年錄取通知書:比較低調
復旦大學是除了清北以外我國最好的大學之一,不知道是不是缺少設計師,其錄取通知書有點低調,但打開後還是不錯的。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錄取通知書:卷軸設計+高科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我國科研名校,每年招收本科生數量非常少,從通知書也可以看出,科大對每個錄取的孩子都很愛惜,在錄取通知書下了大功夫。中國科大的通知書採取卷軸式設計,據說錄取通知書中融入了AR技術,盒子的封面就是AR盲盒的識別入口,掃描「入學須知「正面,手機屏幕上還會出現實時彈幕,恩!很符合理工科名校風格。
上海交通大學2020年錄取通知書:略顯簡單
上海交通大學也是我國名校,華東五校之一,錄取通知書與清華大學相比還是稍顯簡陋的,不過能考上上交也是非常不錯的。
南京大學2020年錄取通知書:精緻的紫色風格
南京大學也是華東五校之一,是我國名校,目前南京大學第一份錄取通知書也已經發出去了。可以說南京大學在錄取通知書上還是花了不少心思的,以紫色為主題,滿滿一盒子的東西,打開後也是儀式感爆棚。
這七所大學名校的錄取通知書,你最喜歡哪個呢?
⑩ 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的辦學成果
高考成績 2010屆該校畢業生總數為466人,總成績600分以上的有133人,海淀區排名第7位,其中文科38人,海淀區排名第2位、僅次於人大附中,理科95人,海淀區排名第8位;錄取清華、北大14人,人民大學14人,復旦大學4人,一本錄取率為78.3%,本科錄取率為95%,升學率為100%。
2011屆該校畢業生總數為555人,總成績600分以上的有155人,其中文科53人,海淀區排名第1位,理科102人,海淀區排名第7位;錄取到清華、北大21人、人民大學21人、復旦大學6人,一本錄取率為85%,本科錄取率為99%,升學率為100%。
2012屆高考時共有565人參考,上重點線的505人、比例為90%;上本科線以上的559人、比例為99%。其中:上600分以上的文科49人(海淀151人)、海淀、北京市排名第一名,理科148人(海淀1621人)、海淀排第四名,合計197人(海淀1772人),海淀排名第三名(排人大附中、十一學校之後)、北京市排第五。實現連續6年600分增加30人左右的高考目標;還有文科語文141、數學150分滿分(北京市2人)、文綜252三科奪市、區單科狀元;錄取清華、北大41人,人大、復旦30人,400多人錄取到「985、211」大學,另路宜橋等17名同學上了中國國外和香港等名校。
2013屆高考共560人參加高考(含擇校共建的132人在內的全體學生),554人上本科線,其中上一本線515人,按統招生統計,一本上線率100%。650分以上理科180人(海淀共1510人),海淀區排名第二;文科35人(海淀共128人),海淀區排名第一;合計215人,僅次於人大附中海淀區排名第二;600分以上423人(北京市第一)。錄取清華和北大47人,人大、復旦和上海交大62人,400多人錄取到「985、211」大學,另有17名同學上了中國國外和香港等名校。
2014屆高考該校共有574人參考(含擇校、共建生116人),共有572人上了本科線,其中上一本線535人,統招生一本上線率為100%。650分以上:文科39人(海淀共156人)海淀排名第一;理科99人(海淀共1077人)海淀排名第五,合計138人,海淀排名第三;600分以上的文科125人(海淀共779人)海淀排名第一,理科278人(海淀共3091人)海淀排名第二,合計403人海淀排名第二(海淀共3870人)。錄取清華和北大47人,人大、復旦和上海交大33人,400多人錄取到「985、211」大學。另有張嘉偉、郝赫、謝楠、侯琬瑩等同學已拿到美國、英國和香港等名校的通知書。 學科競賽 2014年學生在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有582人次獲獎,其中市獎388人次,國獎62人次,獲北京電視台《狀元榜》冠軍。
2010-2011參加各級學科競賽獲獎學生名單
數學: 獎項 姓名 全國二等獎 王澤瑋 全國三等獎 騰格爾、安思宇、郭擇良、王梓瀚、池佳聲、馬蘭霽弘、周方浩、李仲、丁一、吳筱、郭玉鑫、謝鳴洲 優勝獎 吳屹帆、廖家琳、榮新馳、龐敏、於暢、王全達、孔敏納、李欣怡、王爾實、董洋、王承夏、向奕榮、胡興錦、李伯妍、王一鵬、張圃銘、劉小鈺、高博、劉詩陽、關小雨 參考資料: 英語: 獎項 姓名 全國一等獎 李頡琳、袁易鑫、肖昱昕、李仲 全國二等獎 吳桐、周俊余、王曉晗 全國三等獎 楊子超、沙津竹、洪怡然、劉偉平、徐平 市級一等獎 李仲 市級二等獎 鐵日根 市級三等獎 京蘭蘇都 參考資料: 物理: 獎項姓名市級預賽一等獎劉晨冉、鍾詩航、王全達、胡超文、向奕蓉、李丹陽、張兆元、謝鳴洲、黃志剛市級預賽二等獎郭擇良、王一博、劉基業、劉浩源、於暢、趙桉煦、馬蘭霽弘、張戈、李欣怡、李若愚、高天馳、陳偉凡、肖昱昕、左東、王澤瑋、蔣金孝、邵博陽、王潤秋、覃帥、吳日夫、武博厚、興錦、丁一、周鄭頤、李勇翰市級預賽三等獎吳屹帆、安思宇、秦思博、蘭弓煜、黃寧、張朔文、孔繁希、杜盛瑀、榮新馳、楊靖、劉佳錚、周方浩、張慧琳、覃思源、曾令昱、曾令琨、田然、王安、韋湉瀏、段立群、張雨緹、伍 潔、羅雪怡、羅可、劉詩陽、王智博、肖知恆參考資料: 化學: 獎項 姓名 市級二等獎 郭舒浩、薛炳堯、蔣思越、伍潔、吳 錚 市級三等獎 吳薇、邰雲劍、張雨緹、孟德培、李勇翰、常東旭、王戈夫 參考資料: 通用技術: 獎項姓名全國二等獎李丹陽、阮航市級二等獎李丹陽、阮航市級三等獎齊驥、劉詩陽、賈千瀾、林日琦、勾通、薛白參考資料: 校徽 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校徽,左邊為校名,右邊則是鴿子與橄欖枝的搭配。鴿子與橄欖枝是和平的象徵,結合校訓,意義即為各民族之間和平共處,互相學習包容。 校訓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各美其美「就是各個民族自己,弘揚自己優美的文化傳統。「美美與共「這樣各個民族、各個國家的優秀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學習,那麼它就可以展現一個多彩的世界,多元的文化。這樣的話,培養我們一代一代的人,我們就可以建立一個大同的社會。 烏蘭夫 蒙古族 前國家副主席 (20世紀20年代校友)
1、榮耀先 蒙古族 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 (20世紀20年代校友)
2、多松年 蒙古族 中共五大代表 (20世紀20年代校友)
3、李欲智 蒙古族 大革命時期內蒙古革命軍創建者 (20世紀20年代校友)
4、賈力更 蒙古族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六期學員 (20世紀20年代校友)
5、吉雅泰 蒙古族 首任駐蒙古大使 (20世紀20年代校友)
6、奎碧 蒙古族 內蒙古政協主席 (20世紀20年代校友)
7、特木爾巴根 蒙古族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20世紀20年代校友)
8、高布澤博 蒙古族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六期學員 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20世紀20年代校友)
9、朱實夫 蒙古族 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20世紀20年代校友)
10、吳勒吉敖喜爾 蒙古族 內蒙古騎兵師師長(20世紀20年代校友)
11、弗鼎 蒙古族 中共國際六大代表 參加中共六大工作(20世紀20年代校友)
12、趙誠 蒙古族 內蒙古高級人民法院原院長(20世紀20年代校友)
13、勇夫 蒙古族 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 《內蒙古日報》的創辦人 (20世紀20年代校友)
14、康根成 蒙古族 內蒙古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 在列寧故鄉度過30個春秋 (20世紀20年代校友)
15、恆生 蒙古族 蒙藏學校帶頭參加五四運動學生之一(20世紀20年代校友)
16、孟純 蒙古族 1924年北京學聯常委擔任李大釗交通員(20世紀20年代校友)
17、克力更 蒙古族 內蒙古自治區五屆人大常委原副主任(20世紀30年代校友)
18、烏蘭 蒙古族 全國總工會書記處原書記(20世紀30年年代校友)
19、黃靜濤 蒙古族 青海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建國後首任校長(20世紀30年年代校友)
20、潮洛濛 蒙古族 內蒙古自治區六屆人大常委原副主任(20世紀30年年代校友)
21、寒峰 蒙古族 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原紀委書記(20世紀30年年代校友)
22、墨志清 蒙古族 包頭市市長(20世紀30年年代校友)
23、浩帆 蒙古族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20世紀30年年代校友)
1、賽西 (蒙古族) 內蒙古建材局原副局長
2、烏蘭木倫 (蒙古族) 商業部原副部長
3、蔡萱 (藏族) 國家民委原計財司長
4、文精 (蒙古族) 國家民委原副主任
5、馬福英 (哈尼族) 雲南省緝毒英雄
6、李先猷 (哈尼族) 雲南省政協副主席
7、胡達古拉 (蒙古族) 原內蒙古婦聯主席、黨組書記
8、高原 (蒙古族) 原內蒙古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一級高級法官
9、瓦哈甫·阿扎買提 (烏孜別克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文史委員會主任
10、阿斯婭(維吾爾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人事委副主任
11、巴和提亞 (維吾爾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科婦聯主席
12、阿扎特 (維吾爾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13、保拉特(維吾爾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路管理局局長
14、吳文彥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
15、扎西頓珠 (藏族)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駐雲南副站長 1、孟和 (蒙古族) 著名骨科專家
2、斯力根 (蒙古族) 內蒙古師范大學教授
3、趙玉英 (蒙古族) 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院長、主任醫師
4、烏林西拉 (蒙古族) 蒙古文文獻、圖書管理學專家
5、布和(蒙古族) 內蒙古自治區科技情報研究專家
6、道布 (蒙古族) 蒙古語言學家
7、沙人 (蒙古族) 中國少數民族第一位遺傳優生專家
8、蔭禾 (蒙古族) 著名園林設計學家
9、青卓力克 (蒙古族) 航天動力研究專家
10、巴林鳳 (蒙古族) 清華大學教授、計算機專家
11、尹宗禹 (回族) 中學教學研究專家、西城區教研中心原主任
12、吳松年 (蒙古族) 中學教學藝術專家、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主講教師
13、姜貴善 (朝鮮族) 原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資源戰略室譯審、北京大學教授
14、木拉提·蘇里堂 (哈薩克族)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技術管理專家
15、王法利 中醫按摩專家
16、李明贊 北京四中特級教師
16、張盛國 北京市人民警察學院原副院長、法學教授
17、王炎華 北京師范大學外交學院副院長、教授
18、劉孜 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19、巴莫曲布嫫 (黎族) 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專家
20、張漢鵬 (回族) 理學博士、應用化學研究專家
21、賀衛光 (俗固族) 民族學博士,社會人類學、民俗學研究專家
22、李壽德 (土族) 管理學博士、交通管理學專家
23、陸孜 (壯族) 清華大學數學博士、運籌組合優化與圖論方向研究專家
24、牙浩明 (壯族)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青年專家
25、尹宏 (蒙古族) 中國阿拉伯文學研究專家
26、林金盈 (壯族) 中華醫學會血液、風濕免疫專家 1、康明德 (蒙古族) 蒙文印刷專家
2、王性純 (蒙古族) 內蒙古毛紡專家
3、蔡昉 經濟學博士、研究員,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4、丁一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5、黃穎 北京出版社教材中心主任、教育出版社總編
6、胡穎 北京東來順集團副總經理
7、肖春平 中國網通集團大客戶部經理 1、郭小川 著名詩人
2、照日格巴圖 (蒙古族) 著名作家
3、畢力格太 (蒙古族) 著名作家
4、烏爾莎娜 (蒙古族) 內蒙古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
5、蘇日圖 (蒙古族) 著名攝影家
6、納穆吉勒 (蒙古族) 著名攝影家
7、妥木斯(蒙古族) 著名畫家
8、婭茹 (蒙古族) 著名戲劇家
9、烏嫰齊 (蒙古族) 革命歷史紀實文學專家 (照片見隨想錄)
10、雲文耀 (蒙古族) 北京電影製片廠一級攝影師
11、斯琴高娃 (蒙古族) 北京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
12、馬國超 (回族)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少將、軍旅作家
13、馬德華 (回族) 著名演員
14、巴彥布 (蒙古族) 著名詩人
15、廣春蘭 (錫伯族) 天山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
16、龐暘 中國和平出版社編審、青年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