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司賬上有未分配利潤,現公司股東要股權轉讓,需要交納哪些稅費,一
1、股權轉讓的雙方要按萬分之五稅率繳納印花稅,對於股權轉讓所得,股東是自然人,要按20%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法人股東,要按25%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2、司股東要股權轉讓,公司有未分配利潤,公司不需要進行分紅。上市公司的股票天天交易,上市公司還要天天分紅嗎?
延伸概念:
印花稅是對經濟活動和經濟交往中書立、領受具有法律效力的憑證的行為所徵收的一種稅。因採用在應稅憑證上粘貼印花稅票作為完稅的標志而得名。印花稅的納稅人包括在中國境內書立、領受規定的經濟憑證的企業、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軍事單位、社會團體、其他單位、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
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內資企業和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徵收的一種稅。納稅人范圍比公司所得稅大。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即所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內資企業或其他組織,包括以下6類: (1)國有企業; (2)集體企業;(3)私營企業; (4)聯營企業; (5)股份制企業; (6)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企業所得稅是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居民企業及非居民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其生產經營所得為課稅對象所徵收的一種所得稅。作為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個人獨資企業及合夥企業除外。
B. 股東轉讓股權收入是否包括未分配利潤
關於股權轉讓所得確認和計算問題。《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貫徹落實企業所得稅法若干稅收問題的通知
》(國稅函[2010]79號)第三條規定,企業轉讓股權收入,應於轉讓協議生效、且完成股權變更手續時,確認收入的實現。轉讓股權收入扣除為取得該股權所發生的成本後,為股權轉讓所得。企業在計算股權轉讓所得時,不得扣除被投資企業未分配利潤等股東留存收益中按該項股權所可能分配的金額。
C. 公司法規定股權轉讓時未分配利潤如何計算
公司法並未作出明確的規定。
我國公司法對
利潤分配
的新規定:
從2006年1月1日起
稅後利潤
只需按10%提取
法定公積金
,不用再提取
法定公益金
。2005年底的法定公益金如有餘額,應將其轉至法定公積金,法定公益金2006年余額應為零。
舊的公司法對利潤分配的規定:
第一百六十七條
公司分配
當年稅後利潤時,應當提取利潤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積金。公司法定公積金累計額為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公司的法定公積金不足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在依照前款規定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應當先用當年利潤
彌補虧損
。
公司從稅後利潤中提取法定公積金後,經
股東會
或者
股東大會
決議,還可以從稅後利潤中提取
任意公積金
。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後所余稅後利潤,有限責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規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違反前款規定,在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股東必須將違反規定分配的利潤退還公司。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潤。
D. 股權轉讓後,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潤分給誰
就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時,未分配利潤如何處理,公司法並未作出明確的規定.
根據公司法第三條,公司擁有獨立的財產權.公司的未分配利潤屬公司財產的一部分,屬公司所有.股東在轉讓股權時,也將其股權所對應的股東針對公司的財產權益、管理權利和義務一並轉讓了.也即股權轉讓價款中應該包含未分配利潤的對價,不能另行核算.
會計學堂專注財會培訓,30天讓你成為會計高手!
E. 股權轉讓未分配利潤可以不分配嗎
完全可以不分配。
股權轉讓是新舊股東之間交易行為,持股公司可以不進行利潤分配。
F. 公司法規定股權轉讓時未分配利潤如何計算
公司法並未作出明確的規定。
G. 股權轉讓是否一定要進行利潤分配
地稅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股東之間股權轉讓如果凈資產大於股東原始出資總額,地稅是可以要求對轉讓股權進行評估,以確定轉讓價款,從而可能徵收個人所得稅。但不能要求企業強行進行利潤分配。
H. 股東股權轉讓按未分配利潤計個稅
國稅發[2009]85號文件中關於股權轉讓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文件精神摘要如下:
1、股權交易各方在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並完成股權轉讓交易以後至企業變更股權登記之前,負有納稅義務或代扣代繳義務的轉讓方或受讓方,應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扣繳)申報,並持稅務機關開具的股權轉讓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完稅憑證或免稅、不征稅證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股權變更登記手續。
2、股權交易各方已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但未完成股權轉讓交易的,企業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股權變更登記時,應填寫《個人股東變動情況報告表》(表格式樣和聯次由各省地稅機關自行設計)並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
3、個人股東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以發生股權變更企業所在地地稅機關為主管稅務機關。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應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和稅款入庫手續。主管稅務機關應按照《個人所得稅法》和《稅收徵收管理法》的規定,獲取個人股權轉讓信息,對股權轉讓涉稅事項進行管理、評估和檢查,並對其中涉及的稅收違法行為依法進行處罰。
4、稅務機關應加強對股權轉讓所得計稅依據的評估和審核。對扣繳義務人或納稅人申報的股權轉讓所得相關資料應認真審核,判斷股權轉讓行為是否符合獨立交易原則,是否符合合理性經濟行為及實際情況。
對申報的計稅依據明顯偏低(如平價和低價轉讓等)且無正當理由的,主管稅務機關可參照每股凈資產或個人股東享有的股權比例所對應的凈資產份額核定。
5、稅務機關要建立股權轉讓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內部控管機制。稅務機關應建立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電子台賬,對所轄企業個人股東逐戶登記,將個人股東的相關信息錄入計算機系統,實施動態管理。稅務機關內部各部門分別負責信息獲取、評估和審核、稅款征繳入庫和反饋檢查等環節的工作,各部門應加強聯系,密切配合,形成完整的管理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