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梅街鎮的經濟發展
2001年,全鎮鄉鎮企業總數達470個,其中集體企業18個,私營企業16個,個體工商戶446個。建材和採掘業是全鎮兩大支柱產業,水泥年生產能力達25萬噸。安徽省東方鈣業有限公司和安徽省紫金礦業有限公司是通過招商引資建成的兩個池州市重點項目。其中安徽省東方鈣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納米級碳酸鈣為高新技術產品,此項目已列入國家火炬計劃,總投資3.2億元;安徽紫金礦業有限公司在拋刀嶺開采選煉金礦,項目總投資2億元,年產黃金0.5-1噸。
2008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5億元,銷售收入4.5億元,財政收入1900餘萬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53元,個私企業數增幅達14%,個私經濟稅收增幅達14.6%,全鎮經濟社會呈現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2009年6月,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全省首批「擴權強鎮」試點鎮。
今後,該鎮將傾全鎮之力打造梅街工業集中區。依託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多年形成的工業發展基礎,逐步形成礦業、建材兩大主導產業。礦業以金屬礦和非金屬礦的精深加工為主,建材以水泥及水泥製成品為主。依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品牌優勢和豐富的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遊業,作為梅街工業集中區發展的輔助產業。按現有地理條件、基礎、資源分布進行產業布局,以齊石公路、青十公路為軸線,將整個工業集中區大致劃分為三個產業板塊,即:以桃坡村為中心的建材業功能區;以梅街村為中心的礦業功能區;以姚街村為中心的生態旅遊業功能區。建材業功能區以長江水泥製造有限公司、快力水泥有限公司、白洋河砂石料有限公司為龍頭,打造集水泥製造、新型建材、預拌砂漿等建築材料為一體的建材工業區。礦業功能區以大唐礦業、東方鈣業、鑫隆礦業為龍頭,打造金屬礦、非金屬礦精深加工基地,提高礦產資源附加值。生態旅遊業功能區以青山廟、姚氏宗祠、九華漂流為龍頭,以儺文化為平台,打造集生態旅遊、「農家樂」、儺文化傳承為一體的儺文化旅遊園,帶動三產的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到2010年,規劃面積43平方公里,建成面積30平方公里。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產業優勢突出、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的工業集中區,形成公共服務設施高效利用、管理規范、服務優良、外向度與集中度較高的產業基地。招商引資項目累計引入6億元,固定資產累計投資4.5億元,區內骨幹規模企業達20家,工業集中區內企業年總產值5億元,實現年銷售收入5億元,實現年上交稅收8000萬元,其中主導產業佔全鎮工業銷售收入的85%左右。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大力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注重發揮生態區位優勢,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加快發展開發性農業,強化品牌意識,推陳出新,具有許多優質農產品,如梅街板栗、烏石綠茶、曹山醉李、清溪河魚等等。同時,也涌現出一大批種植、養殖大戶,特別是以養殖大戶為中心的農民協會的成立,引導和帶動了許多農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如養蜂協會、養豬協會以及鷓鴣養殖協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