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路工程取土場與棄土場的一般規定有哪些
1、取土場應按圖紙要求位置、范圍設置,如有變更時,應按經批準的變更設計要求實施。
2、若取土場發生變更時,另選定的取土場應設置在路線視距范圍外。
3、棄土場應按圖紙要求位置、范圍設置,如有變更時,應按經批準的變更設計要求實施。
4、若棄土場發生變更時,另選定的取土場應設置在路線視距范圍外。
5、在棄土開始前,應將棄土場地的表土垢表土收集並集中儲藏在監理人指定地點,以便用於取土場綠化的表土。
2. 取土辦什麼手續
1、各磚瓦廠、取土場的經營法人應主動到縣文物局進行登記備案,並履行申請、辦理文物調查、考古勘探手續。
2、各磚瓦廠、取土場應對本年度的用土面積進行申請文物調查、考古勘探,勘探費用由經營人承擔,勘探收費標准依據縣物價局蒲價成審[2010]10文件執行。
3、在進行建設工程施工或者農業生產中發現的文物屬國家所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哄搶、私分、藏匿。若發現古墓葬、古遺址等文物的,應採取措施保護好現場,立即報告縣文物局,並配合進行清理工作。
4、對未履行備案登記手續和未申請文物考古調查、勘探而私自動土的磚瓦廠、取土場,我局將依法予以查處,並建議國土、環保等部門不予證照年度審核,直至吊銷證照。
5、對未履行考古調查、勘探擅自施工的單位,將依據《陝西省文物保護條例》第五十七條之規定,責令停止施工,並處人民幣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造成文物損毀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6、發現文物隱匿不報或者拒不上繳的,尚不構成犯罪的,文物部門會同公安機關追繳文物,情節嚴重的,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7、盜竊、哄搶、私分或者非法侵佔出土文物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8、本通知自接到之日起二十日之內前來我局文物稽查大隊辦理相關手續,逾期將按照有關法規進行處罰。
9、群眾有權對未進行文物考古調查、勘探而擅自施工的單位或者發現文物隱匿不報的情況進行舉報,我局將給予獎勵。
3. 取土場跟棄土場需要在招標公告寫明嗎
招標公告要寫明關於招標的標的物的詳細情況避免誤解
4. 擅自取土賣掉從中獲利國土部門應怎樣鑒定處理
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農民承包地的所有權屬於集體,承包人只有使用權,沒有處分權,不得進行買賣和非法轉讓,也不得在承包的土地上建房、葬墳、開礦和毀田打坯燒磚瓦等。
一、《土地管理法》第74條規定:
違反本法規定,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沙、採石、采礦、取土等,破壞種植條件的,或者因開發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鹽漬化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並處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四十條: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74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耕地開墾費的2倍以下。
1、輕微:破壞耕地5畝以下,且種植條件破壞輕微的,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逾期不改正的,處以耕地開墾費0.5倍的罰款;
2、一般:破壞耕地5畝以下,且種植條件破壞較重的,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逾期不改正的,處以耕地開墾費1倍的罰款;
3、較重:破壞耕地5畝以上10畝以下,且種植條件破壞輕微的,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處以耕地開墾費1.2倍的罰款;
4、嚴重:破壞耕地5畝以上10畝以下且,種植條件破壞較重的,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處以耕地開墾費1.5倍的罰款;
5、特別嚴重:破壞耕地10畝以上的,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處以耕地開墾費2倍的罰款;
三、達到以下標準的,構成非法佔用農用地罪:
按照《刑法》第342條規定,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改作他用,數量較大,造成耕地大量毀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最高法《關於審理破壞土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
(一)非法佔用耕地「數量較大」,是指非法佔用基本農田5畝以上或者非法佔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10畝以上;
(二)非法佔用耕地「造成耕地大量毀壞」,是指行為人非法佔用耕地建窯、建墳、建房、挖沙、採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非農業建設,造成基本農田5畝以上或者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10畝以上種植條件嚴重毀壞或者嚴重污染。
5. 國有土地證上標識有取土場可以取土嗎
雖然標有取土場,但是也要到有關部門申批同意,方可取土。
6. 辦取土場要哪級政府部門審批
如果該耕地因修建公路,需要挖坑取土,須國土礦產部門批准,然後才能進行施工。
補償標准按當地公布的標准計算。
7. 單位職工合夥開了一個採石場現役處轉讓法人想變更怎樣變更
職工合夥開了一個採桑,想轉變法人更變,你可以雙方共同協商到工商局去變更注冊就可以了
8. 甘肅省臨時用地取土場怎麼辦手續
這個當然要手續了,去那個土地管理所去辦手續,帶上身份證戶口本啥的。
9. 私自在耕田上取土買賣牟取暴利,但是未破壞耕田,取土面積達到10畝以上,違法嗎怎麼量刑能判幾年
舉報方式 1、向當地黨委、政府(縣委辦、政府辦)舉報; 2、向當地紀委舉報; 3、打電話請當地的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來現場取證,進行輿論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