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統課游戲教案怎麼寫
感統教案
鏈接:
提取碼:s02b
--來自網路網盤超級會員V1的分享
讓孩子通過感統訓練達到最佳的狀態,從而使孩子更好的學習和生活,對他的一生都起著重大的作用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2. 孩子嚴重感統失調能治好嗎
您好,小孩感統失調在13歲前都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感統訓練矯正的,0~6歲是最佳調整時間。建議您先帶小孩去醫院或者專業的感統訓練機構做測評,了解一下小孩感統失調的程度,和具體是哪方面失調。
如果是嚴重的感統失調,那就需要針對性的感統訓練來調整,有一些感統訓練也可以在家裡進行,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能提高孩子的積極性。不過還是建議選擇專業的感統訓練機構,課程和訓練器具都會更加豐富,更具有針對性的來訓練。
接下來給您介紹一些可以在家進行的感統訓練。
一、觸覺訓練游戲
1、用梳子給孩子梳頭,梳子的尖端能刺激頭皮,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嘗試,對手指的精細動作也有幫助
2、給孩子抓癢,例如腋下、胸口等,根據孩子的反應來控制力道和刺激的強度。如果孩子連一些經常接觸的地方都有強烈的反應,就需要加強此訓練。
3、嘗試進行親子閱讀,給孩子示範如何一頁一頁翻書,並把翻書的工作交給孩子來做,鍛煉小孩的手部觸覺能力。
4、給孩子示範如何折紙飛機,帶著孩子一起折,不僅具有趣味性,同時增加親子之間的關系
二、平衡感訓練游戲
1、讓孩子嘗試隨意倒著走,感受距離和空間的變化,鍛煉方向感和身體協調能力
2、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在家練習跳遠,可以約小夥伴們來一起比賽,准備布袋子,雙手抓住邊緣,向上並向前跳躍,起跳不要太大,注意安全
3、和孩子一起做金雞獨立小游戲,適應之後可以嘗試單腳跳,注意做好地面防護
三、本體覺訓練游戲
1、找家附近比較適合的樓梯,最好帶扶手和欄桿,開始可以帶著孩子一起上下樓梯,在身旁保護,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嘗試自己上下樓梯
2、蒙著眼睛捉迷藏,家長在周圍拍手讓孩子順著聲音去找,注意不要具體太遠,可以讓家長先做下示範
3、讓孩子趴在家長的小腿上,家長抓住孩子的手,上下舉托或旋轉,讓孩子體驗旋轉運動,加強本體感受
四、視覺訓練游戲
1、嘗試讓孩子自己畫畫,或者找一些圖案填色自由發揮,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視知覺,還能豐富想像力和對顏色的認知
2、買或者做一些數字卡片,打亂讓孩子從中找出自己說的那個數字,並按大小擺放,如果找到對的數字可以適當進行獎勵
3、准備一些不同顏色、形狀的玩具或物品,由上到下、由近到遠、由左到右改變玩具的位置,速度盡量慢一點,讓孩子練習視覺追蹤
以上是小編介紹的一些可以在家做的感統訓練游戲,希望能對您有幫助。
3. 感統失調訓練的幾個經典案例
感統失調訓練的幾個典型案例,其實主要就是讓他思想和行動統一,這個你可以找一些專業的訓練人士。
4. 托班《美麗的蝴蝶》感統課,教案怎麼寫!!急!
建議去桃李天下課件看看,裡面很多免費課件教案
5. 國內做得比較好的感統訓練機構有哪些
國內做得比較好的感統訓練機構有武漢優佳加智能教育、東方之星思維館、眾艾國際教育、動漫火車兒童感統訓練中心、東方啟音。
1、武漢優佳加智能教育
武漢優佳加智能教育,是華中地區目前規模最大的專業兒童感統統合訓練機構,而且,武漢優佳加開啟了感統智能訓練4.0時代,在原有的感統訓練課程基礎上,進一步進行課程的深度和廣度延伸,研發出更符合當前兒童需求的「三維八部感統智能訓練法」。
2、東方之星思維館
東方之星成立之初即提出了「幫助孩子構建未來50年可持續發展力」的教育理念,首次將「智力結構理論」應用在中國學前思維教育領域,研發了中國的個幼兒園思維游戲課程,為中國幼兒普及思維教育打下夯實的基礎。旨在幫助孩子獲得優秀的理解力、判斷力、記憶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為孩子未來的學習和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5、東方啟音
東方啟音秉持「讓孩子輕松與世界對話」的服務理念,為國內發育遲緩、自閉症、唐氏症、聽障等言語障礙兒童提供個性化訓練課程,包括口肌發音訓練、啟智認知及邏輯表達、感覺統合訓練、社交與表達訓練等。
6. 游戲《追光》的感統音樂訓練活動方案
人家的音樂訓練活動方案的話是不可能泄露的呀,這是人家的機密嘛。
7. 感統訓練方法
1、找規律訓練法
找規律訓練法是一種訓練兒童發現事物之間的規律,並靈活運用這種規律的方法。具體做法是:讓兒童觀察一些材料,使兒童通過這些材料的前後順序關系,找出其中的規律。
2、找關系訓練法
找關系訓練法是一種通過讓兒童找出兩種事物之間的關系,訓練兒童的比較、概括和綜合能力的方法。
具體訓練題舉例:老師把下列句子念給兒童聽,讓兒童回答問題:太陽與白天的關系,就如同月亮與什麼的關系。
3、找同類訓練法
找同類訓練是一種通過讓兒童尋找一些詞之間的關系和理解它們的含義,從而達到訓練兒童抽象能力和判斷能力的方法。
4、創造能力訓練法
創造能力訓練法是通過讓兒童學習一些簡單的創造技法,從而提高兒童創造能力,培養兒童創造意識的訓練方法。
具體訓練題舉例:
老師把下面的例題念給兒童聽,讓兒童想出一些類似的,把幾個物品組合起來,以達到創造出一個新的物品的目的。
5、邏輯推理訓練法
邏輯推理訓練法是一種通過讓兒童掌握各種邏輯推理方法,學會歸納和概括的能力,從而訓練兒童
邏輯推理能力的方法。
8. 感覺統合是如何提高孩子的各項能力的
介紹感覺統合是指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覺通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從環境中獲得信息輸入大腦,大腦再對其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介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系、統一)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簡稱「感統」
孩子的學習、生活能力發展,主要依賴於大腦和身體運動神經系統之間的協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感覺統合。當感覺統合運作良好時,孩子在學習、運動、移動時,其大腦、眼、耳、手、足等高度的協調,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適應性強、在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強,沒有發展遲緩的情況。當感覺統合運作不良時,孩子的大腦和神經系統活動就象擁擠的交通一樣,眾多感知到的信息流通不良,混亂而緩慢,使孩子的認知、行為、學習、情緒等方面的發展出現異常。因此,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與效率,必須要先了解孩子的腦生理的發展入手。
感覺學習幾乎是一輩子跟著我們,它不但是知覺的基礎,也是思考能力的基礎。
視覺區、聽覺區、味覺區、嗅覺區均位於左腦的底層,觸覺及平衡區位於正中央。寶寶出生的前7個月,大腦的運作功能不強,感官接受訊息後,在左腦進行初步的對照、組織、了解,以及記憶的統合學習。大腦功能分化及神經系統也在感覺學習中,逐漸發展開來。
視覺成熟最重要的是焦距
剛出生的嬰兒,視覺近似盲人,只能接受單純和強烈的光線和顏色。例如黑、白色、大色塊或簡單的線條及圖形。因此有人認為嬰兒只能看到黑、白兩色,甚至將嬰兒房和玩具都已黑白色系呈現,未免矯枉過正了。
嬰幼兒所有的感官和神經系統,都在快速成長中,實在沒有必要將他們的感覺設定在一個點上。事實上,他們大約3個星期左右,對顏色和光線的變化已有很大進展了。大約1個月左右,他們已能辨識紅、黃、藍三原色,到了3個月左右,中間色也沒太大問題了,雖然他無法認識顏色的名稱,但對光線的反應及辨識能力已經相當不錯了。
嬰兒在形狀方面的學習也由簡單到復雜,他們3個月左右就客人是五官的變化,大人以臉部表情都他,嬰兒也會有反映了。
曾有一位媽媽教2歲多的幼兒識字,其實,教幼兒認識字並不困難,只是它不一定能理解文字背後的意義。而且很多圖畫書上的文字實在太小,不適合4歲以前的幼兒閱讀。當我告訴那位母親,文字太小了,幼兒看得很吃力,會傷害幼兒的眼睛。那位母親卻回答我,拿近一點給他看不就得了嗎?顯然他不明白,問題不再與遠近,而在於焦距是否成熟。
東張西望和爬行都是不可或缺的過程
由於正前方的中心視看不清楚,旁邊的周邊視特別有吸引力。3歲以前的幼兒習慣東張西望,只要身旁有東西移動,視覺便被吸引,有人以這種現象,來批評幼兒注意力不集中。其實嬰幼兒非常需要東張西望,它不但可以促使幼兒頸部肌肉及神經體系發展成熟,還有助於幼兒視、聽覺肌肉及神經穩定發展,因此深深影響他們的視覺焦距及傾聽能力的成長。
所以,如果頸部肌肉和頸部神經發展不成熟,連帶影響視覺肌肉及神經的發展,造成幼兒焦距不穩定,看書時容易跳字、跳行,眼睛也容易疲勞,手眼協調及小肌肉的使用也顯得不靈活。
在過去的大家庭中,一個大人常必須帶5-10個孩子,屋內多半都有榻榻米、木板通鋪,讓孩子們東張西望、到處亂爬,頸部運動較能正常發展。現代小家庭因空減少、孩子少,經常是一對一,特別是「阿媽」看顧的孩子,怕骯臟不讓孩子爬行,稍微東張西望,就立刻制止,反而使孩子的頸部運動嚴重不足,視聽覺均無法健全發展。這種孩子4歲以後,焦距仍對不準,所以喜歡東張西望,這是大人卻又來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了。
造物者的巧妙設計一定有他的道理,人類自作聰明的干涉,常常是只會帶來災害而已。
音辨能力來自觸覺
眼睛可以閉起來,耳朵卻無法封閉起來。聽覺的訊息更屬於潛意識領域。聽覺區的訊息深入大腦的潛能記憶區中,因此聽覺的音辨能力,對人類的潛意識影響很大,在心理上也產生很大的作用。
其實,胎兒從母體懷孕5個月起就有了聽覺,他們必須在子宮內聽5個月的心臟搏動及血液的流動聲,胎內環境寧靜、溫暖、安全、這些聲音在人類的潛意識里,具有安心愉悅的功效。若能有效地加以應用,孩子的聽覺教育將會有意外的成果。人老了以後,感到孤單壓力時,也是以敲木魚,來平靜心中的寂寥。深入了解這種感覺,便可以徹底認識聽覺的特性了。
觸覺不足會引起學習障礙
住在都市大樓公寓或是小家庭的孩子,最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觸覺和平衡感覺(前庭感覺)的教育。
現代的孩子整天關在空調房裡,很少出門、吹風、曬太陽,更少有玩沙土、水的機會。加上物質改善後,統一化程度極高,同樣的食物口味和衣服的觸覺,致使孩子的觸覺學習普遍不佳。
由於觸覺在感覺學習中,數量最多、也最復雜。觸覺又以出生那一剎那受到的刺激最具有爆發力,那時全身感覺細胞及感覺神經同時和大腦記憶區進行強而有力的互動,所以觸覺學習不足,會引發大腦分辨能力不足,對外界的刺激不是太遲鈍,便是太敏感,造成嬰幼兒適應環境的困難。觸覺學習不足,經常會有害羞、粘人、怕生、笨手笨腳、情緒不安以及發音不良等現象,還會衍生挑食、偏食、咬人、自傷等行為,嚴重的話更會出現自閉現象。
運動協調能力主導學習能力
人類在進行一件工作時,會先觀察自己和環境間的關系,再依照需要逐步完成,這便是所謂的運動協調能力。運動協調能力並非思考,它只是一種當下的反應,沒有記憶積累,屬於身體的智能。
幼兒的語言學習,重於溝通,而不在思考。幼兒從不去記憶他講過的話,需要怎麽講,他便怎麽講,不受思考的局限。幼兒語言學習能力遠超過大人,主要的秘訣在於此。運動協調能力會影響孩子對環境的認知,使自己和環境得以進行更積極主動地協調,也就是所謂的知覺運動。
9. 感統失調治療效果如何
不少家長得知孩子得了感統失調後,聽從醫生的建議,採取讓孩子到訓練館接受訓練,或者在家讓孩子進行訓練的方法,企圖讓孩子恢復正常。上海虹口區李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8歲孩子得感統失調,醫生建議做培訓 原來,李女士發現其8歲的兒子小龍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說話斷斷續續,不像其他孩子那樣能夠順利把一個故事表述出來,照著課本念的時候還總是漏字甚至有時候甚至會漏掉一大段。小龍的班主任也告訴李女士一些小龍在學校的情況,據班主任介紹,每次提問小龍的時候,他總是很緊張、很害怕,課間不和同學一起玩,總愛自己玩自己的,老師說他一句,他還發脾氣、還頂嘴。 在學校組織的一次體檢當中,李女士竟被告知孩子患感統失調。醫生建議小龍進行感統訓練,保證一個月就有效果。在這名醫生的建議下,李女士每天都會帶小龍到感統訓練館去培訓。在培訓館到處都是平衡觸覺板、圓筒、獨腳椅、大陀螺、腳步器、豎抱筒,小龍玩得不亦樂乎。但是一個月過去了,到醫院檢查時,小龍還是沒有擺脫感統失調,玩性及好動程度反而加深了,而且還常常喊累。無奈,李女士便帶著小龍來到了我院。 專家:培訓治療感統失調效果有限! 接診小龍的專家史積善主任告訴李女士:「以往感統失調治療方法落後,僅僅只是單一採用感統訓練,這種訓練主要是通過協調孩子動作,集中注意力,培訓孩子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通過在訓練過程中和學員的接觸,有意識地培訓孩子的溝通、交流能力。這對於輕微的感統失調孩子來說,作用是明顯的,但是對於中重度的患兒來說,效果就不理想了。」 據史主任介紹,感統失調是一種大腦功能輕微失調之一,治癒感統失調的關鍵是要平衡大腦功能,單一培訓僅僅是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並不能完全修復失調的大腦功能。這使得患兒飽受感統失調的折磨。 得了感統失調的孩子,其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課後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布置的作業,容易與人沖突,調皮任性,愛挑剔,很難與其他人同樂……但是家長又以為他們是調皮,從而誤解他們是不聽話,連老師也會認為他們是「問題學生」。因此,這些孩子背負了沉重的心理壓力,而且很容易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進一步加劇了疾病的加重,每年由於感統失調導致青少年的犯罪案例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