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秦漢時期 我國的醫學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1、辯證論治思想的確立。辯證論治的思想出現於先秦。秦漢時期,經過無數醫家的努力,特別是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以六經論傷寒、以臟腑辨雜病,形成了一套理法方葯相結合的體系,建立了辨證論治的基本規范。確立了四診、八綱、臟腑、經絡、三因、八法等辨證論治的基本理論。
2、出現了醫案。西漢淳於意在繼承前入學術經驗的基礎上,記錄所診治病人必詳列姓名、身份、籍里、性別、病名、病因、脈證、診斷、治療(方葯、針灸、含漱葯、竄葯等),預防等,反映了早期醫案淳樸可鑒的學術風格,為後世醫家書寫醫案樹立了榜樣。
3、在臨床醫學進展突出。華佗創用麻沸散施行外科手術,雖然其方葯、操作技術失傳,但它卻在學術思想上啟迪了外科醫家。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在外感熱病和內科雜病等辨證論治方面的理論與實踐,被歷代醫家奉為圭臬。
4、初步奠定葯物方劑學體系。以《神農本草經》為代表,集東漢以前葯物學術經驗之大成,對歷代本草學和方劑學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傷寒雜病論》所載方劑及方劑學理論,被尊為眾方之祖。
5、西漢淳於意對內科雜病的認識與診療水平較之前代都有顯著提高,尤其辨證論治思想的確立與運用,使內科雜病的學術水平達到新的高度。在具體病證的認識上,對虛勞、肺癰、痰飲等辨證論治均有了比較系統闡述的病例。
淳於意「診籍」、《治百病方》、張仲景《金匱要略》等是這一時期與內科雜病有關的重要醫學文獻,尤其後者對內科雜病的理論認識與診治技術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成為中國傳統醫學中在內科雜病方面垂範後世的經典之作。
② 中國醫學成就
戰國時期我國醫學就有很高成就,
有了醫學分科;扁鵲提出了四診法;《內經》提出了病理學說。秦漢時期醫學有重大發展,「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華佗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麻」法。唐朝分科較細的醫學校刊《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和頒布的葯典;「葯王」孫思邈的《千金方》是著名的醫學專著。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集古代醫學之大成,是當時世界上內容最豐富、考訂最詳實的葯物學著作,
被譯成多種文字 。
1)商周醫葯學
①商和西周時期,已有較豐富的醫葯學知識。
②甲骨文中所見的疾病有數十種,包括眼、耳、口腔、腸胃等各種分科。
③商代遺址中還出土了石貶鐮等醫療用具。
(2)秦漢醫學
①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它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早期成就,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
②西漢馬王堆漢墓帛書《醫方經》記載了幾百個葯方。
③東漢的《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葯物學專著。
④東漢末年的張仲景和華佗,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
A.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分成《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兩部書)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為中醫臨床的辨症施治奠定了基礎,後人稱張仲景為「醫聖」。
B.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人譽為「神醫」。他發明的麻沸散,是一種從植物中提取的麻醉葯,適用於外科手術。這一發明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3)隋唐醫學的進步
①唐朝傑出醫學家孫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葯學成果,有許多創見,在我國醫葯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②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
③唐高宗時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葯典。
(4)明清: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①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了葯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地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葯學,被譽為「東方醫葯巨典」。
②李時珍提出「鳥產於林,故羽似葉」的觀點,反映了他在動物適應環境、相關變異以及遺傳特徵等方面的新認識。
③ 解放後我國取得哪些醫學成就
結晶牛胰島素,可沖擊Nobel獎的,別的便是大中華級的啦!
「這個結晶牛胰島素,是咱們中國唯一一次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結果諾貝爾獎委員會給咱們發來邀請函,讓咱們往上報,你有幾個人能夠獲獎啊,應該有幾個啊,報幾個啊。單項獎,至多三個,我們報了二百多人,我們把研究所掃地的,做飯的,刷廁所的全報上去了。我們是社會主義,我們只有集體主義,沒有個人主義,沒有工人給你掃地,做飯,刷廁所,你臭知識分子你結晶什麼牛啊你,結晶耗子去吧,就報上去了。那報上去了,那你想人家能批准嗎?瑞典國王跟掃地的刷廁所的握手?你侮辱的是瑞典民族!對吧!那咱這事就吹了。」
也有人說這個答案不真實,僅作參考吧。
④ 列舉中國自古以來取得的醫學成就
1、 扁鵲創造四診法:以望聞問切為基點, 展開細致的醫學診治, 他成為我國有文字記載以來的第一位偉大的醫學家。
2、 《黃帝內經》: 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 此書原名為內經,它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早期成就,奠定了中國醫學的理論基礎。
3、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 (分成《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兩部書)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為中醫臨床的辨症施治奠定了基礎,後人尊張仲景為 「醫聖 」。
4、麻沸散: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人譽為 「神醫 」。他發明的麻沸散,是一種從植物中提取的麻醉葯, 適用於外科手術。 這一發明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同時華佗還創造了 「五禽戲 」。
5、《千金方》:唐朝傑出醫學家孫思邈著的 ,記錄了八百多個葯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葯學成果, 頗具創見, 其在我國醫葯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6、《天工開物》 :北宋的科學家宋應星寫,被斯大林稱為中國十一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裡面記載了可以用明礬等礦物質治療眼科等復雜的疾病。
7、《本草綱目》:明朝的李時珍對中國古代醫學進行了一次完美的總結,裡面記載了葯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地總結了 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葯學,被譽為 「東方醫葯巨典 」。
8、青蒿素: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⑤ 我國有哪些醫學成就,對治療有很大幫助的
我認為呢,《神農本草經》是個充滿智慧的醫學成就,又稱《本草經》版或《本經》,現存權最早的中葯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經過代代口耳相傳,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經過一代代人的努力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搜集、總結、整理當時葯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其中記載了365種葯物的療效,多數真實可靠,至今仍是臨床常用葯;其中辨證用葯的思想,所論葯物適應病症能達170多種,對用葯劑量、時間等都有具體規定;《本經》是對中國中醫葯的第一次系統總結,是我國第一部完整的葯物學著作,它的問世,標志著中醫學的初步建立。如果認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忙採納下
⑥ 談談我國解放後取得哪些醫學成就
戰國時期我國醫學就有很高成就,
有了醫學分科;扁鵲提出了四診法;《內經》提出了病理學說。秦漢時期醫學有重大發展,「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華佗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麻」法。唐朝分科較細的醫學校刊《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和頒布的葯典;「葯王」孫思邈的《千金方》是著名的醫學專著。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集古代醫學之大成,是當時世界上內容最豐富、考訂最詳實的葯物學著作,
被譯成多種文字
。
1)商周醫葯學①商和西周時期,已有較豐富的醫葯學知識。②甲骨文中所見的疾病有數十種,包括眼、耳、口腔、腸胃等各種分科。③商代遺址中還出土了石貶鐮等醫療用具。(2)秦漢醫學①戰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它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早期成就,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②西漢馬王堆漢墓帛書《醫方經》記載了幾百個葯方。③東漢的《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葯物學專著。④東漢末年的張仲景和華佗,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A.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分成《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兩部書)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為中醫臨床的辨症施治奠定了基礎,後人稱張仲景為「醫聖」。B.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人譽為「神醫」。他發明的麻沸散,是一種從植物中提取的麻醉葯,適用於外科手術。這一發明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3)隋唐醫學的進步①唐朝傑出醫學家孫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葯學成果,有許多創見,在我國醫葯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②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③唐高宗時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葯典。(4)明清:李時珍的《本草綱目》①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了葯物一千八百多種,方劑一萬多個,全面地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葯學,被譽為「東方醫葯巨典」。②李時珍提出「鳥產於林,故羽似葉」的觀點,反映了他在動物適應環境、相關變異以及遺傳特徵等方面的新認識。
⑦ 我國漢代和明代所取得的醫學成就
漢代主要醫學成就: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
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游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
華佗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後世尊之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葯,而且在針術和灸法上的造詣也十分令人欽佩。華佗到處走訪了許多醫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葯物,經過多次不同配方的炮製,終於把麻醉葯試製成功,他又把麻醉葯和熱酒配製,使患者服下、失去知覺,再剖開腹腔、割除潰瘍,洗滌腐穢,用桑皮線縫合,塗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間康復。因此,華佗給它起了個名字——麻沸。
淳於意(約公元前 205 年 - 約前 140 年),西漢初齊臨淄人,因做過齊太倉長管理都城的倉庫,故又稱「倉公」。他是漢初著名的醫學家,因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和在醫學史上的開創性貢獻,司馬遷專門在《史記》中為其立了傳。
明代醫學成就:
談允賢 (1461年-1556年) ,中國古代4位(晉代鮑姑、西漢義妁、宋代張小娘子、明代談允賢)女名醫之一,精通婦科。出生於醫學世家,其祖父曾任南京刑部郎中,是當地的名醫,其祖母對醫葯也十分精通。秉承家學,從十來歲時即「晝夜不輟」地攻讀各種醫學典籍、著作有《女醫雜言》一書傳於世。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明代著名醫葯學家。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後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
李時珍自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葯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夫、葯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葯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
⑧ 我國天文和醫學上取得哪些矚目的成就
中醫與易經關系密切。中醫中有許多學說都是建立在易經哲學基礎上的。比如陰陽學說,五行學說,八卦學說……
醫學和易學都是中華民族祖先聰明智慧的結晶,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過程中,人們在古代的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思想影響和指導下,以日常生活實踐體驗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獨特理論體系,為中華民族的繁榮和世界文化作了巨大貢獻
⑨ 中國在醫學上誕生了哪些重大科技成果
1、脊髓灰質炎系列疫苗的研製及應用:讓脊灰與中國兒童絕緣
2000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WHO)西太平洋區域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委員會宣布中國為無脊灰狀態。這是繼全球消滅天花之後,世界公共衛生史上又一偉大業績。
由於我國政府的大力推廣及免疫規劃策略的實施,自1994年10月以來,全國未有由本土野毒株引起的病例報告,曾被醫學界稱為「威脅兒童生命和健康的最大殺手」的小兒麻痹得到有效控制。
2、全國控制和基本消滅麻風病:向恐懼和絕望宣戰
麻風病,一個曾經讓人談之色變、聞風喪膽的重大傳染病,如今已難覓蹤跡。1957年,為防治在我國多地大面積流行的麻風病,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立了皮膚病研究所,根據我國麻風病流行情況,與國家的發展戰略密切結合。
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提出了符合我國麻風病流行情況的防治策略、技術和措施,並取得顯著成果。
3、根治絨毛膜上皮癌化學療法的創建與推廣:從死亡率90%到治癒率90%的顛覆性突破
北京協和醫院向陽教授帶領團隊對絨癌耐葯機制、耐葯標志物篩查和耐葯逆轉等開展了深入研究,並對耐葯與危重病例的治療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綜合治療方法,使耐葯及危重絨癌病人的治療效果得到顯著提高,完全緩解率達70%以上,治療效果達國際領先水平。
4、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
屠呦呦團隊與中國其他機構合作,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並從《肘後備急方》等中醫葯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先驅性地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全球數億人因這種「中國神葯」而受益。
以青蒿素為基礎的復方葯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准治療葯物,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葯劑列入其基本葯品目錄。
5、難治性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救治體系
以冠心病、瓣膜性心臟病和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是我國的第一大病,也是第一致死病因。近60年來,隨著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創建和發展,我國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水平和防治體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阜外醫院幾代人對建立心血管疾病救治體系進行了大量開創性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科技網-中國醫學科學院建院60周年 十大科技成就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⑩ 十八大以來中國醫學成就有哪些
杭州G20峰會,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
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
2、經濟方面的成就
中國GDP超10萬億美元,是世界上10萬億俱樂部成員,是日本GDP的2倍。
西氣東輸,保護環境,掃除霧霾。
南水北調,史無前例。
三峽大壩,世界第一
西藏天路,世界屋脊上的巨龍。
高鐵2萬公里,佔世界6成。
鋼鐵產量,世界16億噸,中國佔8億噸。
中國高速公路12萬公里,佔世界的52%,力壓美國佔世界第一。
有六個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橋。
世界第一的三峽大壩
外匯儲備N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國美國已經太多,所以中國不斷減持美元。
其他的例如電腦、電視、冰箱、平板、空調、手機產量佔世界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