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無公害農產品證書過期了,如何辦
向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農業環保站或農業質量檢測中心)提交《無公害農產專品產地認定與產屬品認證復查換證申請和審查報告》、《無公害農產品復查換證信息登錄表》、最近生產周期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記錄》(應如實記錄施肥情況、植保措施、收獲情況)、《無公害農產品內檢員證書》,然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會按照您的申請出具《產地認定與產品認證現場檢查報告》,做出是否續展的初步意見,上報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剩下的事情,您自己就不用管了。如果您的產品證書過期時間不是很長的話,應該能順利換領新證。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
B. form A 產地證 和 一般原產地證CO的區別
form A 產地證和一般原產地證CO的作用不同、簽發機構不同以及證書顏色不同。版
1、作用不同。
普惠制原產地證權FORM.A(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 Certificate of Origin)又稱「G.S.P證」、「Form A證」,是指發達國家給予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在經濟、貿易方面的一種非互利的特別優惠待遇。即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出口製成品或半製成品時,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予以免徵或減征關稅。
C.O.產地證是用以證明有關出口貨物和製造地的一種證明文件,是貨物在國際貿易行為中的「原籍」證書。
2、簽發的機構不同。
普惠制原產地證FORM.A 簽證機構必須是受惠國政府指定的,其名稱、地址、印模都要在給惠國注冊登記,在聯合國貿發會秘書處備案。
一般原產地證明書(C.O.)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簡稱CCPIT)簽發, 另外一種是由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簡稱CIQ)簽發。
3、證書的顏色不同。
FORM A正本證書是綠色的
CO正本證書是黃色的
C. 在哪些情況下,將撤銷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證書
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採取產地認定與產品認證相結合的方式,凡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證書的單位和個人,均可以向認證機構申請無公害農產品標志。該項工作的行政主管單位是各地的農業局。凡有需要協助的,均可以向其提出請求。具體的產地認定與產品認證事項,《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中有明確的規定。一、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是為保障農產品生產和消費安全而實施的政府質量安全擔保制度,屬於政府行為,公益性事業,不收取任何費用。二、產地認定,主要解決產地環境和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安全控制問題,是產品認證的前提和基礎。三、產品認證,主要解決產品安全和市場准入問題。四、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與產品認證審批事項,是對申報種植業、畜牧業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與產品認證項目進行審核,審核其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產品質量是否符合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相關標准和規范的要求。1、第三條 農業部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對全國統一的無公害農產品標志實行統一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按照職責分工依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的監督檢查工作。2、第七條 凡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證書的單位和個人,均可以向認證機構申請無公害農產品標志。1、第十三條 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辦法的規定負責組織實施本轄區內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的認定工作。2、第十四條 申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的單位或者個人(以下簡稱申請人),應當向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交書面申請,(八)其他有關材料。3、第十五條 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對申請材料的初審工作。申請材料初審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4、第十六條 申請材料初審符合要求的,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逐級將推薦意見和有關材料上報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結果符合要求的,應當自收到現場檢查報告和產地環境檢測報告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頒發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並報農業部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備案。1、第二十二條 申請無公害產品認證的單位或者個人(以下簡稱申請人),應當向認證機構提交書面申請,(十)認證機構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2、第二十三條 認證機構自收到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申請之日起,應當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對申請材料的審核。材料審核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3、第二十四條 符合要求的,認證機構可以根據需要派員對等進行現場檢查。現場檢查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 4、第二十六條 認證機構對材料審核、現場檢查(限於需要對現場進行檢查時)和產品檢測結果符合要求的,應當在自收到現場檢查報告和產品檢測報告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頒發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證書。5、第四十條 從事無公害農產品的產地認定的部門和產品認證的機構不得收取費用。檢測機構的檢測、無公害農產品標志按國家規定收取費用。申請產品認證的單位和個人應提交以下材料: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申請書;申報材料;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產地《環境檢驗報告》和《環境評價報告》;產地區域范圍、生產規模;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計劃;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控制措施;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操作規程;專業技術人員的資質證明;保證執行無公害農產品標准和規范的聲明;無公害農產品有關培訓情況和計劃,申請認證產品上個生產周期的生產過程記錄檔案樣本;「公司加農戶」形式的申請人應當提供公司和農戶簽定的購銷合同範本,農戶名單以及管理措施;營業執照、注冊商標(復印件);外購原料需附購銷合同;產地區及周圍環境示意圖和說明;初級產品加工廠衛生許可證復印件。(1)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或嚴重不滿足認證要求,包括對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有效性要求的。(2)不承擔、履行認證合同約定的責任和義務的。(3)被有關執法監管部門責令停業整頓的。(4)被地方認證監管部門發現體系運行存在問題,需要暫停證書的。(5)持有的行政許可證明、資質證書、強制性認證證書等過期失效,重新提交的申請已被受理但尚未換證的。(6)主動請求暫停的。(7)其他應當暫停認證證書的。(1)被注銷或撤銷法律地位證明文件的。(2)拒絕配合認證監管部門實施的監督檢查,或者對有關事項的詢問和調查提供了虛假材料或信息的。(3)出現重大的產品或服務等質量安全事故,經執法監管部門確認是獲證組織違規造成的。(4)有其他嚴重違反法律法規行為的。(5)暫停認證證書的期限已滿但導致暫停的問題未得到解決或糾正的(包括持有的行政許可證明、資質證書、強制性認證證書等已經過期失效但申請未獲批准)。(6)沒有運行質量管理體系或者已不具備運行條件的。(7)不按相關規定正確引用和宣傳獲得的認證信息,造成嚴重影響或後果,或者認證機構已要求其糾正但超過6個月仍未糾正的。(8)其他應當撤銷認證證書的。
D. 怎麼申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
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開展無公害專農產品認證工作是促進屬結構調整、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實施農業名牌戰略、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和擴大出口的重要手段。
申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需要經過如下六個步驟:
(1)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完成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包括產地環境監測),並頒發《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
(2)無公害農產品省級工作機構接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申請書》及附報材料後,審查材料是否齊全、完整,核實材料內容是否真實、准確,生產過程是否有禁用農業投入品使用和投入品使用不規范的行為。
(3)無公害農產品定點檢測機構進行抽樣、檢測。
(4)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所屬專業認證分中心對省級工作機構提交的初審情況和相關申請資料進行復查,對生產過程式控制制措施的可信性、生產記錄檔案和產品《檢驗報告》的符合性進行審查。
(5)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根據專業認證分中心審查情況再次進行形式審查,符合要求的組織召開「認證評審專家會」進行最終評審。
(6)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頒發無公害農產品證書,核發無公害農產品標志,並報農業部和國家認監委聯合公告。
E. 到那去申請無公害農產品證書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申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提交以下資料:「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申請書」,「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復印件),地點起源「環境檢驗報告」和「環境狀況評估報告」(2年),佔地產地,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規劃,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控制措施,無污染區域的范圍和規模農業生產實踐,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證書,以確保標准和規范,無公害農業生產條件和認證產品對錄音文件的生產周期相關的培訓方案無公害農產品語句執行(用於輸入在應用程序的形式記錄和害蟲草地病蟲害防治記錄),「公司+農戶」應為企業和農民簽訂購銷合同模板和農民,以及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管理措施的清單(見養殖,牧,漁業產品認證申請
初步的現場檢查→→→產品抽樣檢驗的最終認證
F. 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在哪個部門
申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要到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先由縣級或市級農業部門審核,再往上報。
流程:
1、縣(區)級工作。縣(區)級工作機構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負責完成對申請人申請材料的形式審查。符合要求的,在《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與產品認證報告》以下簡稱《認證報告》)簽署推薦意見,區級連同申請材料報送地級工作機構,縣級直接報送省級工作機構審查。不符合要求的,書面通知申請人整改、補充材料。
2、地級工作。地級工作機構自收到申請材料、區級工作機構推薦意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對全套申請材料進行符合性審查,符合要求的,在《認證報告》上簽署審查意見報送省級工作機構。不符合要求的,書面告之區級工作機構通知申請人整改、補充材料。
3、省級工作。省級工作機構自收到申請材料及縣、地兩級工作機構推薦、審查意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應當組織或者委託地縣兩級有資質的檢查員按照《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現場檢查工作程序》進行現場檢查,完成對整個認證申請的初審,並在《認證報告》上提出初審意見。通過初審的,報請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同時將申請材料、《認證報告》和《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與產品認證現場檢查報告》及時報送部直各業務對口分中心復審。未通過初審的,書面告之地、縣級工作機構通知申請人整改、補充材料。
4、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對材料審核、現場檢查(限於需要對現場進行檢查時)和產品檢測結果符合要求的,自收到現場檢查報告和產品檢測報告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頒發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證書。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
註:
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證書有效期為3年。期滿需要繼續使用的,應當在有效期滿90日前按照無公害農產品復查換證的要不得,進行復查換證
G. 如何考取職業農民證書
考取職業農民證書的流程如下:
1、報考人員需按時參加職業農民的培訓。除了要坐在課堂里接受家庭農場經營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等課程的理論學習,還要接受專家教授授課,在一定時間內學夠足夠學時,並修夠一定學分,才能獲得相應級別綜合素質培訓結業證書。
2、要獲得高級職業農民證書,需要連續4年參加系統培訓,且需持有中級職業農民資格證書1年以上。且對於從事同一種農業生產的人,高級職業農民及他所帶領的合作社或企業,單位面積產量或效益要比周邊農戶增幅10%以上。
3、成為高級職業農民的最後一步是參加考試。據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副校長楊建軍介紹,客觀題是筆試,從事蘋果種植,就考你對果業生產技術、果樹修剪要領等知識的了解;如果養奶山羊,筆試的內容則離不開畜牧養殖產業,如春季疫病防控等。
(7)無農產證書擴展閱讀:
一、職業農民的分類:新型職業農民具體來說可分為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三種類型。
1、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是指以家庭生產經營為基本單元,充分依靠農村社會化服務,開展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和組織化生產的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主要包括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等。
2、專業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在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中,專業從事某一方面生產經營活動的骨幹農業勞動力。主要包括農業工人、農業雇員等。
3、社會服務型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在經營性服務組織中或個體從事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主要包括跨區作業農機手、專業化防治植保員、村級動物防疫員、沼氣工、農村經紀人、農村信息員及全科農技員等。
二、職業農名的基本特徵:
1、新型職業農民是市場主體。
2、全職務農,把務農作為終身職業。
3、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現代觀念,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對生態、環境、社會和後人承擔責任。
4、具有「能創業」的特點。
5、具備較大經營規模,具有較高收入。
6、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受到社會的尊重。
H. 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怎麼區別,它們的證書有什麼本質區別
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
此指地理意義上的一個區域;這個區域由於其耕地的土壤沒有被如重金屬、劇毒農葯以及其它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污染,因而用這類耕地按照「傳統農業生產技術」種植生產的農產品是綠色無公害的。現如今,在中國大陸的耕地來講,能達到如此要求的土地已經不多了。據相關機構的統計報告稱,能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的耕地已經不足總耕地面積的25%了。所以,這就出現了由國家耕地管理部門在經過一系列檢測的基礎上向一些農產品生產地區頒發「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證書的現實;
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此指已經生產出來,經過專門機構進行了一系列的從產地到農產品本身的若干理化指標檢測的農產品;
它們的證書有什麼本質區別
由上述可以知道,「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是對一個地域的耕地而言;「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是對已經生產出來的農產品而言。一個產自具有「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證書的農產品,未必就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證書,因為雖然其產自無公害農產品產地,但其生產的全過程中的作為致使其所出的產品未必就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的要求。所以,「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是兩回事。
I. 如何考取職業農民證書
1、報考人員需按時參加職業農民的培訓。除了要坐在課堂里接受家庭農場經營版管理、農產品質量安權全等課程的理論學習,還要接受專家教授授課,在一定時間內學夠足夠知識時,並修夠一定學分,才能獲得相應級別綜合素質培訓結業證書。
2、要獲得高級職業農民證書,需要連續4年參加系統培訓,且需持有中級職業農民資格證書1年以上。且對於從事同一種農業生產的人,高級職業農民及他所帶領的合作社或企業,單位面積產量或效益要比周邊農戶增幅10%以上。
3、成為高級職業農民的最後一步是參加考試。客觀題是筆試,從事蘋果種植,就考你對果業生產技術、果樹修剪要領等知識的了解;如果養奶山羊,筆試的內容則離不開畜牧養殖產業,如春季疫病防控等。
J. 沒有綠色食品認證可以嗎
不可以 必須要要有的
申請在產品上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程序是:
第一、申請人填寫《綠色食品標志使用申請書》一式兩份(含附報材料),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下同)綠色食品管理部門;
第二、省綠色食品管理部門委託通過省級以上計量認證的環境保護監測機構,對該項產品或產品原料的產地進行環境評價。
第三、省綠色食品管理部門對申請材料進行初審,並將初審合格的材料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第四、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會同權威的環境保護機構,對上述材料進行審核。合格的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指定的食品監測機構對其申報產品進行抽樣、並依據綠色食品質量和衛生標准進行檢測,對不合格的,當年不再受理其申請;
第五、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對質量和衛生檢測合格的產品進行綜合審查(含實地核查),並與符合條件的申請人簽訂「綠色食品標志使用協議」,由農業部頒發綠色食品標志使用證書及編號,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備案,同時公告於眾。對衛生檢測不合格的產品,當年不再受理其申請。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對企業的申報材料進行審核,如材料合格,將書面通知省綠色食品管理機構並委託對申報產品進行抽樣。省綠色食品管理機構委託接到中心的委託抽樣單後,將委派2名或2名以上綠色食品標志專職管理售貨員赴申報企業進行抽樣,並將抽樣品送綠色食品定點食品監測中心。依據技術監測報告,得出終審結果。終審合格後,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將書面通知申報企業前往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辦理領證手續,並交納標志服務費,原則上每個產品1萬元(系列產品優惠)。
綠色食品標志管理人員對所轄區域內綠色食品生產企業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監督檢查,將企業種植、養殖、加工等規程執行情況向中心匯報。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每年年初下達抽檢任務,指定定點的食品監測機構、環境監測機構對企業使用標志的產品及其原料產地生態環境質量進行抽檢,抽檢不合格者取消其標志使用權,並公告於眾。所有消費者對綠色食品都有監督的權利。消費者有權了解市場中綠色食品的真假,對有質量問題的產品可直接向中心舉報。
有機食品必須符合以下四個條件:
①原料必須來自於已建立的或正在建立的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或採用有機方式採集的野生天然產品
②產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嚴格遵循有機食品的加工、包裝、貯運、運輸標准;
③生產者在有機食品生產和流暢過程中,有完善的質量控制、和跟蹤審查體系,有完整的生產和銷售標准。
④必須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的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