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貝多芬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貝多芬,生於1770年12月17日,逝世於1827年3月26日。德國著名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 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響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調第3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5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6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7交響曲、d小調第9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調第14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5鋼琴奏鳴曲《春天》、F大調第2號浪漫曲。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貝多芬在音樂史的地位是極其突出的,他不僅是古典主義風格的集大成者,同時又是浪漫主義風格的開創者。作為音樂大師,貝多芬對藝術歌曲同樣予以相當程度的關注,他是德國藝術歌曲創造的先驅,畢生作有鋼琴伴奏的藝術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藝術歌曲以其豐富的表現手法和形式來展現,表達屬於全人類的情感。在藝術歌曲的領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
❷ 貝多芬在音樂方面有什麼成就
貝多芬是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出生於萊茵河畔波恩城的一個音樂世家,自幼從父學音樂。1792年起在維也納定居,進行音樂創作和教學。26歲聽力發生障礙,晚年全聾,但仍然堅持創作。他一生十分坎坷,沒有結婚成家,畢生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在歐洲音樂史上,他集古典派之大成,開浪漫派先河。其作品展現出懾人的活力、罕見的高貴情操以及完美的技巧,他創作的九部交響樂,兩首彌撒曲,還有不勝列舉的序曲、協奏曲、奏鳴曲和弦樂四重奏曲,都深深影響了後來作曲家的風格。他為人類留下了一筆寶貴財富,對世界音樂的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而被世人尊稱為「樂聖」。
❸ 貝多芬取得成功的原因
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世界不曾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正如他那句誓言:「由痛苦換來歡樂。」
例子
貝多芬自幼不幸,他的父親是一個殘暴的酒鬼,他剝奪了小貝多芬學習、休息和娛樂的時間,而只是一味地強迫幼小的兒子沒完沒了地練習鋼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將來成為自己的搖錢樹。貝多芬度過了冷酷的童年生活。 1878年,貝多芬前往維也納拜訪他仰慕已久的偶像莫扎特為師。莫扎特聽了他的即興演奏之後感到十分驚奇,當場對他人說:請注意,這位少年將震動世界。可惜,在維也納學習的時光很快就中斷了,原因是他母親患重病,且很快地離開了人世。失去了心目中唯一的親人的貝多芬悲痛欲絕,過度悲痛使他接二連三地得了幾場大病,其中一次是出天花,永遠地毀了他的容貌。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革命的精神傳遍歐洲,也占據了貝多芬的心。貝多芬親身經歷與耳儒目染的成長過程決定了他世界觀的形成。眾所周知,貝多芬不僅身材矮小,容貌醜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後來發展到耳朵失聰。可是這位自尊心極強的音樂家仍然相信,「誰也無法戰勝我,我要死死握住命運的咽喉。」在悲苦的日子裡,貝多芬從事於誰歌歡樂的事業,只有音樂才能使他戰勝自己的痛苦,將他從死亡的邊緣一次又一次地拽了回來。在貝多芬的創作生涯中,戰勝惡劣的命運,戰勝人類的平庸始終是他主題。《第九交響曲》是貝多芬所有作品中最為深刻和雄偉的,也凝聚著音樂家畢生的心血。1924年的一天,《第九交響曲》在維也納首場公開演出,貝多並親自擔任指揮,這是他最後一次出現在廣大聽眾面前,演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場面之熱烈,幾乎難以形容,演出結束時,由於耳聾,貝多芬聽不見雷鳴的掌聲,女歌唱家溫葛爾含著熱淚跑上去握他的手,扶他轉過身來面對觀眾,使他看到熱烈的場面。據說在奧地利,即使皇帝出場,按習慣也只享有三次鼓掌利,而這一次,貝多芬卻獲得了五次鼓掌歡迎。這一次,是貝多芬一生中最幸福的頂點。因為他親自為人們返歌了歡樂,也為戰勝了人類的平庸邁出了一大步。
貝多芬與海頓、莫扎特生活在同一時代里,然而他的音樂所達到的崇高境界卻使人感到好象生活在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時代。當然,他也是大量從前輩大師那裡汲取營養,經過消化、吸收與提高才取得了成就。他不僅集維也納古典音樂之大成,而且全面繼承和發展了自巴洛克時期以來的音樂精華,所以他成為了音樂中的普羅米修斯,成為世界公認的歐洲音樂史上登峰造極的人物。貝多芬的創作之路持續了35年之久,為了達到完美的境界,他進行了不斷的奮斗。他在事業進入到最後階段時說到:「我感到好象只寫過幾首樂曲。」真正的藝術家一定是謙遜的。 貝多芬曾經為歌德著名的劇作《愛格蒙特》譜寫過舞蹈配樂,但貝多芬看不慣歌德在貴族面前卑躬屈膝的表現,盡管他依然對歌德充滿著崇敬之情。可是傲慢的歌德始終不能原諒貝多芬對他的當面批評,對貝多芬,歌德總是冷淡的,甚至是無情的。其中有一次,貝多芬晚年正好貧困交加之中,便寫信向歌德求救,望他促成魏瑪公爵預定他嘔心瀝血寫成的《庄嚴彌撒》以換取稿費,而得不到歌德的回答……
❹ 貝多芬的主要事跡、作品和主要成就
貝多芬的主要事跡、作品和主要成就: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有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等。
貝多芬一生創作題材廣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響曲、1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多首管弦樂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等。因其對古典音樂的重大貢獻,對奏鳴曲式和交響曲套曲結構的發展和創新,而被後世尊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
貝多芬的創作特點:
貝多芬的一生經歷了法國大革命前後歐洲社會的激烈變革,他的作品是時代和個性結合的產物。他極大地擴展了交響音樂的思想內容,使之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體裁,鋼琴的表現幅度也大大增強。
內容的擴展導致表現手法的創新:他突破了傳統的形式結構,動機型的主題運用和動力性的樂思發展,使音樂具有非凡的氣勢和力量;建立在功能體繫上的變音體系,成為他的和聲風格特徵。
靈活的離調轉調和大幅度的節奏對比和力度對比,對於刻畫矛盾沖突和戲劇性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對位法的運用,樂隊音響的組合,鋼琴音樂的寫作都有鮮明的特點。
❺ 貝多芬的生平及主要成就
貝多芬,生於1770年12月17日,逝世於1827年3月26日。德國著名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 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響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調第3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5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6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7交響曲、d小調第9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調第14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5鋼琴奏鳴曲《春天》、F大調第2號浪漫曲。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貝多芬在音樂史的地位是極其突出的,他不僅是古典主義風格的集大成者,同時又是浪漫主義風格的開創者。作為音樂大師,貝多芬對藝術歌曲同樣予以相當程度的關注,他是德國藝術歌曲創造的先驅,畢生作有鋼琴伴奏的藝術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藝術歌曲以其豐富的表現手法和形式來展現,表達屬於全人類的情感。在藝術歌曲的領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
❻ 貝多芬的 藝術成就是什麼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是一位集古典主義大成、開浪漫主義先河的德意志古典音樂作曲家,也是一位演奏家和指揮家。他一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5首鋼琴奏鳴曲(其中後32首帶有編號)、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2部彌撒、1部清唱劇與3部康塔塔,另外還有大量室內樂、抒情曲與舞曲。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在華文世界,貝多芬被尊稱為樂聖。
❼ 貝多芬有那些成就
貝多芬的成就:
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響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調第3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5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6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7交響曲、d小調第9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調第14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5鋼琴奏鳴曲《春天》、F大調第2號浪漫曲。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貝多芬的影響:
(1)在交響曲的發展和創新上:將高度濃縮的音樂動機進行擴展,又保持全曲的嚴謹統一;擴充了展開部,使其成為烘托作品內在的矛盾、動力的張揚和戲劇性沖突的重心;將諧謔曲(Scherzo)引入交響曲的第三樂章,取代了具有宮廷典雅氣質的小步舞曲;並將人聲加入到交響曲中擴大了作品的表現力。
(2)在鋼琴奏鳴曲上:他的32首鋼琴奏鳴曲在奏鳴曲結構上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還在鋼琴力度對比、戲劇化因素、不同音區的色彩變化上做出了重大發展,使之成為與巴赫《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齊名、在音樂史上有突出貢獻的作品。
(3)在音樂表現上:解放了音樂藝術,表達了他那個時代的精神實質,作品展現了從斗爭到勝利,從黑暗到光明,從苦難到歡樂的精神歷程。他的旋律繼承海頓式動機展開的手法,又吸收莫扎特旋律的深情,而形成簡潔、粗獷、質朴、熱情的特徵。
節奏上頻繁的變換、切分和休止所造成的動力性、不平衡感,和聲的不諧和因素與調性的不穩定范圍的逐漸擴大,力度也形成大幅度起伏,配器上,他重視發揮銅管、木管的作用等等,構成了貝多芬音樂那種強烈的感染力和宏篇巨著的氣魄。他音樂中的那種革命性因素,自由沖動的戲劇效果,使他成為古典主義音樂的集大成者,同時,他又是浪漫主義音樂的開路先鋒,啟發了19世紀的浪漫主義音樂的作曲家。
❽ 音樂家貝多芬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貝多芬——樂聖,西方最偉大的音樂家,著名作品《英雄交響曲》《田園》《命運》等等
貝多芬是人類藝術上最偉大的創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著卓
越的音樂天斌、熾熱的叛逆氣質和巨人般的堅強性格;另一方面
他那百折不撓的意志和對社會的責任感而產生的崇高思想,形成
他作為一個音樂家的特殊品質。他通過自己的創作,特別在他的九部交響曲中,反映了那個時代偉大的人民運動和最進步的思
想。他以時代和個人的命運為題,通過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藝術形象相結合,寫出了一系列交響樂作品,表現了從斗爭到勝利、從黑暗到光明、從苦難到快樂的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精神歷程,
他的九首交響曲象珍珠一樣永遠閃閃發光。
早在貝多芬在世時他就已被公認是具有世界意義的音樂家,
他既是偉大的古典作曲家,又以浪漫派的先驅而載入史冊。
❾ 貝多芬生平簡介及成就是什麼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12月17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歲,德國傑出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和「交響樂之王」。
作為音樂大師,貝多芬對藝術歌曲同樣予以相當程度的關注,他是德國藝術歌曲創造的先驅,畢生作有鋼琴伴奏的藝術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藝術歌曲以極其豐富的表現手法和形式來展現,表達屬於全人類的情感。在藝術歌曲的領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從1796年開始便已感到聽覺日漸衰弱,1813—1817年貝多芬的創作也暫時呈現頹勢;1818—1827年貝多芬左耳朵失聰、健康情況惡化,四十六歲的貝多芬聽覺已完全喪失。
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響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七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F大調第二浪漫曲。——常識藝術篇。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12月17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歲,德國傑出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和「交響樂之王」。
作為音樂大師,貝多芬對藝術歌曲同樣予以相當程度的關注,他是德國藝術歌曲創造的先驅,畢生作有鋼琴伴奏的藝術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藝術歌曲以極其豐富的表現手法和形式來展現,表達屬於全人類的情感。在藝術歌曲的領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從1796年開始便已感到聽覺日漸衰弱,1813—1817年貝多芬的創作也暫時呈現頹勢;1818—1827年貝多芬左耳朵失聰、健康情況惡化,四十六歲的貝多芬聽覺已完全喪失。
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響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七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F大調第二浪漫曲。——常識藝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