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識字表
鏈接:
認識圖形(二),這部分內容是在上學期「認識立體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區分常見的立體圖形了,這里主要是通過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這些平面圖形的一些特徵
❷ 2018新版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識字表寫字表(列印版)
鏈接:
❸ 如何促進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改革
一、課堂教學靈活多變
識字教學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以一年級上學期為例,不僅要求會識字160個,而且要求至少認識363個字。對於這樣的教學要求,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將很難完成。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課堂這個「陣地」,採用靈活多變的「戰術」,方能順利到達「目的地」。
(一)字圖結合,直觀形象。
一年級新教材,要求首先識記一定數量的字詞,再學習拼音。這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講,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對抽象的字識記困難,但對字與圖相對應的識字,卻較為輕松。例如在教學象形字「目」時,先將畫著眼睛的圖展示給大家看,然後出示「目」字讓孩子們觀察,問:這幅圖與「目」字有何相似之處?馬上有孩子說:「把圖橫著看就是『目』字。」就這樣,孩子們輕松地記住了「目」的字形。又如,在教學《家》這首兒歌時,筆者將「白雲」、「魚兒」、「種子」、「小鳥」等詞語配上相應的畫面。剛一展示字圖結合,孩子們就異口同聲地讀出了詞語,比教者一字一詞的范讀效果好了許多。在以後的識字教學中,我們盡量將圖與字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直觀形象中輕松識字,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識字過程是枯燥無味的。如何製造歡快愉悅的氛圍讓孩子們識字呢?筆者認為:將游戲引入課堂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在教學一年級語文《上學了》一課中,讓孩子分角色表演「丁丁」、「冬冬」和「教師」的對話以及「丁丁」和「冬冬」的對話。結合教者指導,經過多組表演練習,孩子們在游戲中比較准確的認識了十二個生字。這在一年級新學期的第一次語文學習中是不易的。後來,隨著識字量的增加,我們又將「走出字謎宮」、「山頂奪旗」等有趣的游戲引入課堂。孩子們在歡快愉悅的氛圍中識字激情高漲,達到了預期教學目的。
(三)互助互學,加快識字。
學習是個互助的過程,對於一年級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一直提倡互助互學。首先,將同桌的孩子作為一個最小的互助學習組,在學習中,他們可以互相討論、互相檢閱等。這樣既教育了孩子應該互相幫助,也潛移默化地教會他們合作學習的精神。其次,在平常的識字教學中,如孩子有不認識或遺忘的字詞,既可問同桌,又可下位請教同學或老師。只要學會生字,不管採用什麼方法,都能得到稱贊。這一做法既加快了全班的識字過程,又讓孩子們學到了初識字的一種好方法:多向別人請教。
二、課外引導,興趣為主
課內識字是識字教學的主要途徑,但並不是唯一途徑。筆者認為,課堂外的識字往往更加豐富、更為重要,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識字,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體現。
(一)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引導孩子識字。
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識字願望,只要我們積極引導,定會收到好效果。朋友講述這樣一件事:他與女兒上街,女兒邊走邊看,突然,女兒問道:「爸爸,什麼叫『有錢電話』?『無錢電話』?」朋友一看,不禁笑了,原來廣告牌上寫著「有線電話」、「無線電話」。聽了這件事後,筆者深受啟發:每個孩子都是好奇的,都有識字的願望,我們為什麼不能利用周圍的文化氛圍進行識字教育呢?於是,在一年級孩子入學的第一天,筆者就充分利用了「彭州市實驗小學」這個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育人場所,帶領孩子們參觀熟悉學校的同時,讓學生學會了「彭州市」「實驗小學」「雷鋒」「文明」等詞句。以後,在課余及空隙時間,孩子們又認識了校園內的名言,草坪上的標語„„兩周之後,班上孩子的識字量增加了許多,孩子們識字的興趣也大大增加了。
(二)用故事激發孩子們的識字興趣。
在每天的日常教學中,筆者堅持用一定時間給孩子講故事。記得第一次講故事時,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可在最精彩的地方,突然停下來不講了。看著孩子們渴求的眼睛,筆者告訴他們:「後面的故事只有看了故事書才講得出來」,並說只有多認字,才能看故事書,才能講出精彩的故事。第二天,很多家長打電話來說:「老師,我的孩子原來只喜歡看電視,可是昨天竟然要我講故事,並教他認識上面的字,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現在,班上已經有一些孩子能看著故事書,簡單地講故事了,雖然結結巴巴,但卻可以看出,他們的識字的興趣很大,學習語文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漲。
(三)製作「識字袋」,鞏固識字成果。
孩子識的字多了,如不及時鞏固運用,會漸漸遺忘。因此,筆者在班上指導孩子製作了「識字袋」。將每天認識的字寫在一張紙卡上,裝進袋裡。每周將字卡拿出,認識上面的字。孩子在體會成功的同時又復習鞏固了所學生字。長此下去,「識字袋」漸漸重了,孩子們的識字量也逐漸增多了,知識更加豐富了。
新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對傳統的學習模式勇於探索、大膽改革,讓孩子們能在富於啟發性、具有開發性的氛圍里愉快、自主地學習。持之以恆,教者、學者都會有很大收獲。
❹ 小學一年級語文如何教識字
樓主你好!
一、課堂教學靈活多變
識字教學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以一年級上學期為例,不僅要求會識字160個,而且要求至少認識363個字。對於這樣的教學要求,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將很難完成。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課堂這個「陣地」,採用靈活多變的「戰術」,方能順利到達「目的地」。
(一)字圖結合,直觀形象。
一年級新教材,要求首先識記一定數量的字詞,再學習拼音。這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講,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對抽象的字識記困難,但對字與圖相對應的識字,卻較為輕松。例如在教學象形字「目」時,先將畫著眼睛的圖展示給大家看,然後出示「目」字讓孩子們觀察,問:這幅圖與「目」字有何相似之處?馬上有孩子說:「把圖橫著看就是『目』字。」就這樣,孩子們輕松地記住了「目」的字形。又如,在教學《家》這首兒歌時,筆者將「白雲」、「魚兒」、「種子」、「小鳥」等詞語配上相應的畫面。剛一展示字圖結合,孩子們就異口同聲地讀出了詞語,比教者一字一詞的范讀效果好了許多。在以後的識字教學中,我們盡量將圖與字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直觀形象中輕松識字,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識字過程是枯燥無味的。如何製造歡快愉悅的氛圍讓孩子們識字呢?筆者認為:將游戲引入課堂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在教學一年級語文《上學了》一課中,讓孩子分角色表演「丁丁」、「冬冬」和「教師」的對話以及「丁丁」和「冬冬」的對話。結合教者指導,經過多組表演練習,孩子們在游戲中比較准確的認識了十二個生字。這在一年級新學期的第一次語文學習中是不易的。後來,隨著識字量的增加,我們又將「走出字謎宮」、「山頂奪旗」等有趣的游戲引入課堂。孩子們在歡快愉悅的氛圍中識字激情高漲,達到了預期教學目的。
(三)互助互學,加快識字。
學習是個互助的過程,對於一年級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一直提倡互助互學。首先,將同桌的孩子作為一個最小的互助學習組,在學習中,他們可以互相討論、互相檢閱等。這樣既教育了孩子應該互相幫助,也潛移默化地教會他們合作學習的精神。其次,在平常的識字教學中,如孩子有不認識或遺忘的字詞,既可問同桌,又可下位請教同學或老師。只要學會生字,不管採用什麼方法,都能得到稱贊。這一做法既加快了全班的識字過程,又讓孩子們學到了初識字的一種好方法:多向別人請教。
二、課外引導,興趣為主
課內識字是識字教學的主要途徑,但並不是唯一途徑。筆者認為,課堂外的識字往往更加豐富、更為重要,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識字,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體現。
(一)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引導孩子識字。
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識字願望,只要我們積極引導,定會收到好效果。朋友講述這樣一件事:他與女兒上街,女兒邊走邊看,突然,女兒問道:「爸爸,什麼叫『有錢電話』?『無錢電話』?」朋友一看,不禁笑了,原來廣告牌上寫著「有線電話」、「無線電話」。聽了這件事後,筆者深受啟發:每個孩子都是好奇的,都有識字的願望,我們為什麼不能利用周圍的文化氛圍進行識字教育呢?於是,在一年級孩子入學的第一天,筆者就充分利用了「彭州市實驗小學」這個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育人場所,帶領孩子們參觀熟悉學校的同時,讓學生學會了「彭州市」「實驗小學」「雷鋒」「文明」等詞句。以後,在課余及空隙時間,孩子們又認識了校園內的名言,草坪上的標語……兩周之後,班上孩子的識字量增加了許多,孩子們識字的興趣也大大增加了。
(二)用故事激發孩子們的識字興趣。
在每天的日常教學中,筆者堅持用一定時間給孩子講故事。記得第一次講故事時,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可在最精彩的地方,突然停下來不講了。看著孩子們渴求的眼睛,筆者告訴他們:「後面的故事只有看了故事書才講得出來」,並說只有多認字,才能看故事書,才能講出精彩的故事。第二天,很多家長打電話來說:「老師,我的孩子原來只喜歡看電視,可是昨天竟然要我講故事,並教他認識上面的字,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現在,班上已經有一些孩子能看著故事書,簡單地講故事了,雖然結結巴巴,但卻可以看出,他們的識字的興趣很大,學習語文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漲。
(三)製作「識字袋」,鞏固識字成果。
孩子識的字多了,如不及時鞏固運用,會漸漸遺忘。因此,筆者在班上指導孩子製作了「識字袋」。將每天認識的字寫在一張紙卡上,裝進袋裡。每周將字卡拿出,認識上面的字。孩子在體會成功的同時又復習鞏固了所學生字。長此下去,「識字袋」漸漸重了,孩子們的識字量也逐漸增多了,知識更加豐富了。
新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對傳統的學習模式勇於探索、大膽改革,讓孩子們能在富於啟發性、具有開發性的氛圍里愉快、自主地學習。持之以恆,教者、學者都會有很大收獲。
❺ 一年級上冊語文認字素材-認字9-人教(部編版)
課堂教學靈活多變識字教學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以一年級上學期為例,不僅要求會識字160個,而且要求至少認識363個字。對於這樣的教學要求,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將很難完成。
❻ 如何上好小學一年級語文的識字課
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最基本的教學內容。課堂授課是識字教學的主要手段。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鍾內讓學生按教學計劃學好生字,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值得我們低年級語文教師思考,下面是本人授課過程的幾點體會。
一、設置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按照新教材要求,先識記一定數量的字詞,再學習拼音。這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講,有一定的難度。要克服這一難度,就必須注意結合兒童心理特點,以靈活新穎的形式,為兒童創造了一個快樂的識字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識字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生字。
1、編字謎識字
兒童識字量的積累需要多次重復,強化記憶。這個過程雖不復雜,但往往枯燥。在進行一年級識字教學時,我常常根據字的形狀或意義編成字謎,讓小朋友去猜,去讀,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識字興趣。比如,我教「風」字,謎面編成「樹兒見它把頭搖,苗兒見它就彎腰,雲兒見它快快跑」 小朋友猜對後,興趣來了,我趁機教「手」字謎,編成「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幹活不說話」 字謎,小朋友猜對「手」字謎後,學習興趣更大。再如,我教「雨」字,問小朋友:「誰能給這個字出一個謎面,請大家猜猜?」這樣小朋友的思維得以發展,在「手」字謎的啟發下,很快編成「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裡看不見」的字謎等。經過不斷啟發,小朋友們編出了很多字謎,如「兩人坐在地上」,謎底「坐」;「小時四條腿,長大兩條腿,老了三條腿」,謎底「人」;「回」字,「四周不透風,口字在當中」等等,這樣快樂的教學情境,使學習生動活潑,喚起兒童的學習興趣。
2、編兒歌識字
兒歌或謎語,內容簡單,有的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饒有興味,一旦記住便永久難忘。為低齡兒童喜聞樂見。我平日教學中注意抓住字的特點編一些通俗易懂的兒歌 ,如我叫「問」字,編成「一個小朋友,進門瞧一瞧,見人就張嘴,等待結果到。」又如「磨」編成「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左方,一對孿生樹,長在石頭上」如此一編,易學易記,妙趣橫生。
3、加減法識字
在教學識字中,我出一些花樣翻新的練習來「考考」學生,激發求知慾,強化記憶。例如「門+口=?」(問)、「早+草頭=?」(早)。「草—草頭=?」(早)以次同時,讓學生自己照樣子編題來考考老師,如「坐—土=?」(從)、 「立+日=?」(音)等,在課堂開展競賽,幫助學生記牢字形。
除此之外,我還注意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和發現形近字之間的異同,對一些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用換偏旁的方法識記,稱之為「姐妹字」。如:「蛙、哇、娃、窪」「請、清、情、晴」的字,找出了字形之間的聯系,學習起來便容易多了,而且隨機復習了以前學過的字。
二、引導學生自主識字
自主識字就是讓學生自由選擇願意識記的字、自己選擇不同的方法來記住字形,老師的引導只是體現在恰到好處的點撥上。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隨著學生經驗的積累,我們也就逐步簡化識記生字的過程,增加學生獨立識字的機會,發揮其主體性,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發現行之有效的識記方法,獨立掌握生字,並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形成識字能力。人教社新編的實驗教材在識字的編排上形式多樣,在連、塗、畫、拼、擺等學習活動中,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自主識字,啟迪心智。
1、讀讀背背中自主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我根據語文園地里學生熟悉的古詩,讓他們自己自主學習,讀讀背背古詩的內容,這樣既達到了識字的效果,有豐富了語言、積累了語言。如學生學習古詩《詠鵝》、《春曉》、《村居》這些內容,學生自主識字字,在背誦古詩時,學生能夠把字讀准確、讀流利,正確地背誦。
2、認認塗塗中自主識字
在識字教學時,我引導孩子有意識地關注身邊的漢字,激發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在生活中主動識字,主動運用語文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採用同桌或小組間相互交流自己的姓氏,說說自己平常認識哪些字,展示識字成果,並交流自己的識字心得體會,最後結合園地的練習,讓學生認一認,把認識的姓塗上顏色。這樣做,能夠激勵學生自主識字,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3、讀讀畫畫中自主識字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認偏旁,析字形進行識字,效果較好。如語文園地三的讀讀畫畫,把你認識的偏旁和相對應的字畫上相同的顏色。實踐證明,利用多種形式的練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興趣盎然中完成學習語文、鞏固基礎知識的任務。
三、創設「游戲樂園」,鞏固識字
一年級學生識字,學得快,忘得也快。我認為鞏固識字的最佳辦法便是讓學生進入「游戲樂園」,在輕松、有趣的玩耍氛圍中記住漢字。
1、開火車(分小組進行)
其他孩子學發火車開動的「嗚——咔嚓、咔嚓」 的聲音,教師出示生字,問:火車、火車從哪開?生:從我們這里開!讓一組學生按順序讀字音、認字及分析字形。誰說錯了,火車停下,選其他組的修理員修理(重讀字音),修理好了繼續開(讀錯的學生在車上表演讀兒歌)。
2、交生字朋友
教師准備一些聲母或韻母相同的生字,學生戴生字頭飾,讀出後,選擇字型結構相同的或能組成詞語的兩個生字,讓學生讀後手拉手交朋友。教師也可以把生字發給若干名學生,請他們分別拿著生字找朋友(字型結構相同的或能組成詞語的兩個生字),學生讀後交朋友。教師隨機給予表揚、鼓勵。
輕松的教學環境,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孩子們愉快地學習,加深所學知識印象,鞏固識字教學效果
❼ 怎樣提高小學一年級學生語文識字寫字的實效性
據統計,一年級新生在一類字還沒有開始教的情況下,識字量差異較大,低年級的一堂識字課上,往往出現「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枯燥」的現象,課堂效果不盡人意。
同樣來自一份調查:書寫不達標的學生佔了三成多,達到優秀的學生不足四成;一半左右的學生握筆姿勢不正確;三分之一的學生坐姿有問題……的確,隨著現代技術應用的廣泛運用,電腦和電子文檔使用的愈來愈普及,小學生的書寫現狀愈來愈處於語文教學的邊緣。 有的語文教師不重視寫字教學,認為學生不寫錯別字就行了;或藉助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請大家重視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積極探索出高效的識字、寫字教學策略及方法。
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識字的多少、快慢,直接關繫到讀寫特別是閱讀開始的早晚和閱讀能力的強弱。為了使小學生及早進入利用漢字閱讀,《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低年級識字,要認寫分開,多認少寫,及早閱讀,加強寫字。但當前識字寫字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解決識字寫字教學不強的問題,必須明確下面幾個方面:
一、把握好要求認識的字和要求會寫的字的不同要求
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核心是准確把握兩類字不同的教學要求。教學要求把握不準,如果把要求認識的字當成要求會寫的字去教,提高認字的教學要求,不僅加重課業負擔,疲於奔命,而且會造成「認」「寫」相互掣肘,必然導致該認的不鞏固、該寫的寫不好的結果。
要求認識的字,只要求認識——在課文中認識,換個地方還認識,就可以了;要求會寫的字,要能讀准字音,識記字形,寫得正確、端正,初步了解意思,並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語言中運用。
當前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指導學生認識要認的字時,自覺不自覺地讓學生分析、識記字形,在這方面想了很多辦法,花了很多時間,結果呢,認字的鞏固率並不理想。改變這種狀況辦法就是嚴格按課標關於兩類字不同的教學要求進行教學,把時間、精力以及教法的改革用在刀刃上。
二、採取不斷復現的方法,鞏固要求認識的字
一是第一次指導學生認字要給學生以強刺激,使學生對字的第一印象強烈、深刻。如,利用聲音、圖像、動作、情境等加強漢字與事物的聯系,以加深對所認生字的第一印象。
二是當堂採取多種方法復現,及時鞏固要求認識的字。認字和認人一個道理:一回生,二回似曾相識,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鞏固認字最好的辦法是復現,最有效的辦法是在語言環境中多次見面。根據兒童「先快後慢」的遺忘規律,當堂和認字之後兩三天內進行復習、鞏固尤為重要。要重視在合作中、游戲中、活動中鞏固認字。比如,小組中比賽誰認得快、記得牢,發揮同學間互相激勵、互相幫助的作用;用摘蘋果、走迷宮、找朋友、巧配對等游戲的方式在興趣盎然中加深印象;教師自編句子、兒歌、謎語,在鼓勵學生從身邊、從書報上找到剛認的字,在語言環境中及時鞏固認字。總之,認字教學一定要把工夫花在千方百計讓學生和生字多次見面上,力求做到當堂認識,當堂鞏固。
三是鼓勵、引導學生隨時隨地自主識字,這樣既擴大了認字量,又不斷鞏固課內所認的字。如:指導學生自製「認字樂園」,隨時將課外認的字剪貼成冊;指導學生自製「識字袋」,隨時將課內外認的字寫成卡片裝進識字袋,經常利用字卡鞏固認字;在牆報上開辟「識字園地」,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不斷展示自主識字的成果。只要老師有激勵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不斷提供交流、展示自主識字的機會,認字的目標一定會輕松完成。
三、 加強寫字指導,提高書寫技能
現在很多老師認為指導寫字是軟任務,教學時間不夠,往往就把指導寫字的環節省掉了;還有的老師習慣用課件指導寫字,板書范寫慚慚在寫字指導中消失了。由於指導不利,學生寫字的質量明顯下降。寫字是小學,特別是低年級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任務。學生的字寫不好,就沒有完成語文教學任務;教師自己的板書字寫不好,就是不完全合格的語文教師。
加強寫字,一要從思想上重視。電腦時代仍需要寫好字,不僅是交流的需要,還是提高個人文化修養和民族素質的需要;二要以身作則,語文教師一定要練就一手規范、美觀的板書字;三要加強寫字指導,包括寫字、執筆姿勢,良好的書寫習慣。對低年級學生特別是剛剛入學初學寫字的學生,寫字指導一定要到位,一筆一畫的起筆、止筆,一筆一畫的占格、佔位,每個字的間架結構,每個部件的高矮胖瘦,部件之間的穿插挪讓……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並且要邊講解邊板書示範。而後讓學生先描後臨,發現問題,再作指導。一定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力求使每個學生不僅把字寫對,而且寫得端正、整潔。
❽ 一年級語文識字如何教學
一、識寫分流,多認少寫
二、合理安排識字寫字序列
1.科學選擇字種:高頻常用字,構詞能力強的字優先
2.合理安排字序:寫字由簡單到復雜,由獨體到合體
三、集中識字與分散識字相結合
四、重視揭示規律,循規而學
(特級教師)張敏華《談小學語文教學之道》里說的比較詳細,上面的就是書里關於統編(部編)語文教材識字板塊的幾大特點。書里還講了很多實際案例,如何教,為什麼這樣教,相當清楚了。新書,還沒出多久,網上有賣,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