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霞的科研經歷與成果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城市土地市場運營機制研究」,2010-2013, 主持人;
2、住房與城鄉建設部軟科學研究項目「土地集約利用與城市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2009-R2-41)」,2009-2011,主持人;
3、江蘇省社科聯研究課題「土地集約利用與江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09-C-31)」,2009-2010,主持人,已結題。
2. 劉繼芳的科研經歷及成就
1988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學位,1991年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獲碩士學位,2001年獲得中國農業大學博士學位。1991年參加工作,曾任中國農科院原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所長助理、副所長,新疆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辦公室副主任、主任。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中國農學會計算機應用分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長期從事可持續發展與信息技術研究工作。主持和參加了國家科技重點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行業科技、北京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業科學院等20餘項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首次通過實驗發現且命名了環境重金屬多離子競爭吸附的「非穩態飽和點」,並設計了競爭吸附動力學模型成功地對此進行了模擬,這一研究結果在國際上尚屬首次,對豐富土壤環境化學理論及實踐具有重要意義。與課題組成員一起在國內首次提出了鹽漬環境土壤修復的系列肥力指標及量化標准,並負責研製出鹽漬土改良有機培肥「淡化肥沃層」信息管理與咨詢系統——國際上第二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此類型系統。作為主要完成人,《黃淮海平原持續高效農業綜合技術研究與示範》,2004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一年三熟超噸糧栽培技術體系研究與示範》,2002年獲新疆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鹽漬化地區培育淡化肥沃層的機理和綜合技術研究》,1997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鋅及其配合物在土壤中的物理化學行為與植物效應》,1995年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發表的關於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等論文被《中國現代化建設研究文庫》(中央文獻出版社)等多個重要文獻收錄。5篇科研論文獲得專業學會的獎勵,3次被評為中國農學會計算機農業應用分會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同時還獲得農業部、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10多項先進個人表彰和獎勵。發表論文40多篇,出版專著1部。
3. 黃炳生的科研經歷與成果
參與和主持了科研項目10多項,發表論文50多篇,編寫著作和教材8本,獲得國家專利項,工程設計、工程監測項目多個,校舍安全堅定10萬平米。主要科研項目和成果 1懸掛吊車作用下螺栓球節點網架疲勞性能 2組合優化的多階段決策運算元理論及高層建築優化設計 3輕鋼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4輕鋼框架方鋼管混凝土柱與鋼梁節點性能研究 5自密實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柱鋼管混凝土結構中的性能研究 6 500kV蘇通大跨越結構可行性研究 7煙草公司物流配送中心鋼結構設計 8南京佛手湖國際藝術會展中心建築藝術博物館鋼結構施工監測 9張家港跨越管道鋼結構橋梁設計 10發明專利,鋼-混凝土組合梁等。 項目名稱、編號 項目來源 起止年月 負責
內容 新型抗剪件鋼-混凝土組合梁關鍵技術研究(2011-JZ-007) 江蘇省第八批「六大人才高峰」資助項目 2012.01-
2014.12 主持 輕鋼框架方鋼管混凝土柱與鋼梁節點性能研究(04KJB560049) 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計劃項目 2004.1-
2006.12 主持 面內荷載作用下薄壁鋼面板單邊接觸屈曲研究(5087810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9.01-
2011.12 參與 自密實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鋼管混凝土結構中的性能研究(BK2006179)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06.6-
2009.12 參與 PCS水箱結構地震振動台試驗研究 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計劃 2012.12-
2013.8 主持
4. 保研面試時科研經歷指哪些方面
隨著學校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的報名開始,已經有不少的同學開始聯系學院的各位教授擔任指導教師,而按照學校的慣例,這學期期末我們年級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也即將啟動,相信到時會有更多的同學參與到其中,在此也有一些心得體會跟大家分享。
做好思想上的准備,培養好自己的研究興趣。為什麼要在本科生期間參與到科研項目中,我相信大家都會有自己的原因,比如說希望發表科研成果在以後評獎保研出國中得到很大的幫助;比如說希望有這樣的一段科研經歷讓自己更清楚我們專業的研究生生活是怎樣的;也比如說憧憬著自己在實驗室鼓搗瓶瓶罐罐和實驗儀器的樣子。前兩類原因是有自己的明確目標,這樣很好,因為有目標就有動力;但我也認為最後的一類原因很重要,因為本科生參與到科研項目中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和基礎就是培養自己對於專業的興趣,通過科研實踐讓自己更加清楚我們專業是做什麼的,我們專業研究的發展方向是什麼。還有就是要去享受科研的樂趣。科研是什麼?科研在某一程度上可以說就是探索未知的世界,和大家參加的教學實驗如工科化學實驗不同,你不能在做科研實驗之前就預知到這次制備出的材料是什麼性能的。科研的樂趣就是不斷的去探索去研究去嘗試如何讓你的材料具備理想的性能,要去享受這個研究的過程。
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在日常的實驗中細心觀察,如實記錄。精確的把握每一次的原料用量,詳細的記錄每一次的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讓每一次的實驗不管失敗還是成功,都能有實際的價值,同時為自己以後的科研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奠定堅實的基礎。
多看文獻,多總結思考和討論。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現在的科研日新月異,經常都會有很多新的研究文獻發表出來,因此一定要堅持多看自己研究領域的文獻,利用好他人已經研究出的科研成果,讓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研究。同時要多跟研究生師兄師姐和導師討論,有的時候,他們的一個觀點或者思路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收獲得絕不僅僅是科研成果。每一個參與科研的同學,不管是博士碩士還是本科生都希望自己能夠發表科研成果,這一點毋庸置疑,誰都希望自己能夠研究出具有重要價值的成果。作為本科生,能發表科研成果固然很好,但不應該將這個作為唯一的目標收獲,畢竟發表的論文只是一時的。更重要的應該是要去養成良好的實驗和思考習慣,去收獲這一段珍貴的科研經歷,這些才是能夠讓你在以後的讀研、工作中感受大有幫助的技能和能力。
堅持,還是堅持。學校啟動創新性實驗應該是已經有10年的時間了,幾乎每年都是最開始積極參加的人很多,不過能夠堅持到最後依然還是在做實驗的同學就並不多了,但這些同學往往是最後發表了很不錯的科研成果的。究其原因是由於科研是需要時間積淀的,同樣也不可避免的會走彎路,會經歷很多次的失敗,需要一次次的去調整自己的實驗方案。不少同學可能會開始覺得沒意義,會放棄,但還是要給大家說堅持,還是堅持。因為像上面說的,為什麼本科生要參與到科研項目中,並不僅僅就是為了發表科研成果,更多的是去培養自己的實驗能力和思維習慣,去收獲這一段珍貴的經歷,在未來能夠更有力的幫助到自己的發展。
5. 科研工作基本情況及主要成果,貢獻怎樣填寫
這個很容易啊,推薦按照成果等級以及你在裡面的排名次序來寫,你最有代表版的科研成果在前面,比如國權家級項目、省部級項目等等,然後項目課題你在裡面的排名,比如寫作為第一完成人完成某省社科規劃基金項目《xxx》,項目成果包括國際論文幾篇。。。研究報告、專利等等,這個沒什麼具體規定,寫明白就可以。
6. 曹金珍的主要科研工作及成果
主持完成了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課題,迄今為止已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回刊物和學術會議上以答第一作者或責任作者發表論文110餘篇,其中22篇論文被SCI收錄(8篇第一作者,16篇責任作者),20篇被EI 收錄。主持制訂國家標准《接觸土壤時木材防腐劑的抗流失性測定方法》1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排名第一),國際PCT專利1項(排名第一)。著有《水基防腐處理木材的性能研究》一書。
7. 科研項目的成果形式具體有哪些
1、論文和專著
2、自主研發的新產品原型
3、自主開發的新技術
4、發明專利
5、實用內新型專利
6、外觀設計容專利
7、帶有技術參數的圖紙等
8、基礎軟體
9、應用軟體
10、其他
8. 請教下簡歷裡面的「學術科研成果」怎麼填
自己發表的論文,或者和導師一起做課題、實驗等都可以填上去
9. 張錦的主要科研經歷及成就
w 1951年考入清華大學航空系
w 經過院系調整,1956年畢業於北京航空學院(後更名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並留校任教
w 1958年開始從事轉子動力學研究
w 1984年8月赴丹麥參加第十六屆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會議,發表了題為《CNV群對稱結構耦合振動分析》的論文,贏得了國際專家的一致承認與贊譽
w 1985年2月赴美國任麻省理工學院宇航系任客座教授,與卞學鐄教授和克勞利教授合作為美國宇航局研究槳扇發動機槳扇葉片。獨立創建槳扇葉片動力特性分析理論和相應的軟體設計
w 1987年從事數值分析有限元素法研究,發表了不少學術論文和相關的著譯。1987年11月,上述軟體通過美國宇航局驗收,被命名為Jin』s Method (Jin是張錦的英文名字),從而為中國特別是女科學工作者贏得了殊榮。在麻省理工學院任客座教授期間,她為宇航系研究生開設了一門課程,並參加指導一名博士生、兩名碩士生的論文工作
w 1987年12月至1988年6月,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結構強度振動數值分析中心的客座研究員,與該校教授E·F·威爾遜合作從事大型軟體微機化的研究工作
w 1988年8月赴法國參加第十七屆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大會,與她合作者們發表了題為《CNV群對稱結構耦合振動分析》的論文,得到與會專家、學者的充分肯定。這意味著她的成果獲得了力學領域最高水平學術會議的承認
w 1987年至1990年曾四次參加國際模態分析學術會議(每年一次)。因1987年她在會議上發表所創建的模群法新理論頗具高水平和影響,此後從1988年至1990年她三次被選為該學術會議的分會主席。過去這一國際學術會議從未有過婦女擔任分會主席的先例
w 1988年9月至1993年10月,先後承擔了我國九項國防科研任務,分析了十幾種各型葉輪的動力特性,對國防技術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w 1991年她作為項目主持人和排序第一的「軸流式與離心式葉輪通用模態分析及軟體包」課題,通過了航空航天部部級鑒定。該項目被評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所創建的方法超過了國內外近期同類方法。用這一方法所建立的軟體包與國際上發行通用程序相比具有突出的優點,它實用性強、便於推廣應用。該項目獲1991年航空航天工業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w 從1990年至2004年,為北航博士與碩士研究生開了「計算結構動力學」、「新型復合材料力學機理」這兩門新課程,並全部用英語講授,用國內外先進科學與自己創建的理論培養年輕人。有八名研究生(一名博士、七名碩士)在她的指導下從事國防科學研究工作。她還主持多種國家基金、航空基金、國防與民用科研項目
w 1991年她因英語講授本科生「航空發動機強度振動」課而獲得北航教學優秀二等獎,同年獲北航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w 1992年2月她將上述獲獎課題在大型計算機上的軟體全部微機化並將後處理中的模態分析發展為動畫顯示。這在航空發動機設計領域中是首創的。同年10月,她為能源部石景山發電廠50萬千瓦發電機鍋爐送風機的葉輪斷裂排除了故障,從而為國家節約了上百萬元(獲能源部電力機械局的應用證明)。
w 1993年《軸流式和離心式葉輪通用模態分析研究及應用》被航空航天工業部推薦申報國家級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993年12月獲三等獎
w 1993年3月,出版了48萬字的專著《新型復合材料力學機理及其應用》一書。這是將國際上尖端科研成果與她本人在美國近四年工作中所獲得的先進知識和實際經驗結合而完成的重要著作
w 1993年11月張錦因突出的國防科研成績,在專門授予為國防建設作出貢獻和成果的科學家所設立的光華基金項目中,獲得一等獎
w 1994年因《軸流式和離心式葉輪的通用模態分析及軟體包》項目突出成績,獲得航空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獲獎名列第1名
w 1996年因《各向異性材料帶密布小孔的空心渦輪葉片振動與響應計算》項目突出成績,獲得航空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獎名列第1名
w 1997年因《A736大型回轉試驗器》項目突出成績,獲得航空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獲,獎名列第7名
w 1999年因《輪盤榫槽損傷力學分析與試驗研究》項目突出成績,獲得航空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獲獎名列第1名
w 由於她突出的科研成就,1995年又傳來喜訊,國際傳記中心授予張錦「世界傑出知識分子成就獎狀」和「1994/95年國際婦女」的光榮稱號。「國際婦女」稱號是婦女在國際上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
w 2001年撰寫的45萬字《葉輪機振動模態分析理論及數值方法》一書,由四位院士推薦,獲國防科技圖書出版基金資助,由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
w 2001年我國第一套完整的、全面的航空發動機設計工具書《航空發動機設計手冊》出版,對振興航空發動機行業、提高設計技術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張錦教授作為編委、編稿人參與了第18冊的編撰工作
w 退休十年左右時,張錦教繼續發揮余熱,不停歇地將自己的熱量奉獻給航空事業,獲得了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10. 孫劍的科研經歷與成果
1、住房與城鄉建設部軟科學計劃「中國建築產業集群機理與集群效應研究(2009-R3-14)」,2009-2010,主持人;
2、江蘇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江蘇省建築產業集群化發展戰略研究(JGJH2008-4)」,2008-2010,主持人;
3、江蘇省水利廳「江蘇水利科技貢獻率的測度與模型研究」,2005-2006,主持人;
4、江蘇省建設廳「新建商品房預售監管體系研究」,2010-2011,主要參加者;
5、江蘇省軟科學研究計劃「江蘇省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評價與規劃問題研究」,2004-2006,主要參加者,排名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