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香港新冠病毒研究成果

香港新冠病毒研究成果

發布時間:2021-11-05 16:53:46

Ⅰ 如何看待香港一新冠康復者二次感染這件事呢

香港一新冠康復者發生二次感染,說明新冠抗體不會長時間存在人體內,如果這種現象變得普遍,可能會影響疫苗的研發方向。

香港一名33歲的男子,在今年三月份確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隨後入院治療,於四月中旬康復出院,八月份這名男子到國外旅遊,在返回香港後接受檢測,發現又被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研究發現這名患者並不是病毒復陽,而是確實被再次感染了。由此可以看出新型冠狀病毒的抗體並不會在一個人的體內長時間存在,也可能是原先的抗體抵抗不了變異後的病毒。

三、如果後續還會發生,關繫到疫苗的研發方向。

如果這種二次感染的事件只是個例的話,那麼並沒有什麼研究的意義,如果以後還會陸續發生這種二次感染的情況,那麼研究人員可能需要調整疫苗研發的方向,要考慮到疫苗的時效性,同時還要考慮疫苗對變異後的病毒是否有效。現在具體的科學研究報告還沒有出來,一切都還沒有定論,也不必過於恐慌。

Ⅱ 李蘭娟關於新冠肺炎最新研究成果為何遭到質疑

因為體外實驗與最終應用於人體的臨床試驗往往結果差異很大 。

李蘭娟團隊的研究成果


我希望這一次並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我希望這兩種葯物最終能真到一隻新冠狀病毒。我希望武漢人民可以渡過這次難關,我希望中國可以活這此難關。
那麼你對這次遭到質疑的研究成果有什麼看法呢?


Ⅲ 香港出現全國首例新冠病毒康復後二次感染患者,你怎麼看

此次出現的二次感染病例,說明確診新冠肺炎的患者即使康復後,可能也並非「一世免疫」,新冠病毒或許會像流感病毒等一樣,長期在人群中存在。

而且這次的二次感染病例的出現也會對疫苗的研究有所啟示。對此,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建議康復者應繼續保持防疫意識並考慮將來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據報道,這名男子今年3月曾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當時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經治療後於4月中旬出院;他8月經英國到西班牙旅遊,15日抵港後再次確診,但這次沒有症狀,並在接受治療後於8月21日出院。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的研究團隊通過基因排序發現,這名男子兩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顯不同,並通過對比病毒基因庫發現,第一次感染的病毒,與3、4月時美國和英國的病毒株相似,第二次感染的病毒與7、8月英國和瑞士的病毒株相似。

研究團隊發現,病人第二次感染時,住院初期未能驗出抗體,到住院第5日才驗出抗體,原因之一可能是他首次感染病毒時體內沒有產生抗體,也可能是病人首次感染後產生的抗體隨著時間逐漸減少,所以第二次感染後初期驗不出有抗體。

(3)香港新冠病毒研究成果擴展閱讀:

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進展迅速

據了解,截至8月20日,全球新冠肺炎覆蓋的國家和地區已超過200多個,新冠肺炎病例報告數已達2225萬,死亡人數超過78萬。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表示,基於前期所採取的圍堵策略,尤其是在葯物預防策略上,我國在疫情防護階段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其他國家還沒看到疫情被遏制的情況,所以當下人們還是把希望寄託於疫苗研發。

王華慶說,「這是一個新發的傳染病,對其病原學、臨床學、流行病學和疫苗學還在不斷的認識過程中,雖然目前有這么多的技術路線和疫苗正在被研究,最終誰會走到終點,現在看仍然是未知數。但是對於應對大流行傳染病來說,這將為成功研發疫苗增加勝算,也為之後使用疫苗提供了更多選擇。」

針對新發傳染病研究的疫苗,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一直備受關注。王華慶表示,關於有效性,目前疫苗最低下限是保護率要達到50%。 針對疫苗的保護持久性也有下限要求,一般來說要求1年以上,疫苗最短保護持久性要不低於半年。

Ⅳ 新冠病毒的首個3D圖像曝光,新冠病毒究竟長什麼樣子

新冠病毒究竟長什麼樣子?近日,奧地利研究人員通過提取,掃描和數字化樣本中完整的新型冠狀病毒病毒顆粒,成功拍攝了該病毒的3D照片。今日俄羅斯RT稱,這是新冠病毒首個3D圖像。

冠狀病毒是一個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等較嚴重疾病。新型冠狀病毒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新毒株 。人感染了冠狀病毒後常見體征有呼吸道症狀、發熱、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等。在較嚴重病例中,感染可導致肺炎、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腎衰竭,甚至死亡。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疾病沒有特異治療方法。但許多症狀是可以處理的,因此需根據患者臨床情況進行治療。

此外,對感染者的輔助護理可能非常有效。做好自我保護包括: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衛生,堅持安全飲食習慣,並盡可能避免與任何錶現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狀(如咳嗽和打噴嚏等)的人密切接觸。 2020年8月,最新研究成果揭示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高傳染性和高隱蔽性 ;9月,浙大一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聯合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 ;10月,澳大利亞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在鈔票、玻璃等表面存活近一個月 。12月23日,英國繼又發現了另一種傳染性更強的變異新冠病毒 。

Ⅳ 新冠病毒再次變異,為何如此厲害

根據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新冠病毒再次變異,感染力變得更強了,傳播速度更快。這應該就是新冠病毒如此厲害的原因。新型病毒變異對於一些西方國家來說更是雪上加霜,給疫情防控增添了難度。對於以後的新冠病毒是否會變異的更強,我們不得而知,病毒的變異我們無法阻止,但我們可以科學地應對,無論病毒是否惡化,我們都有信心戰勝它,中國能戰勝病毒一次,就能戰勝它第二次,我們的預防措施已經做到了人類可以做到的極限。現在我國的防控形勢已經逐漸好轉,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新冠病毒變異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的傳播性很強,但只要我們做好防護措施,切斷它的傳播途徑,就能阻止疫情的發生。

Ⅵ 新冠病毒已經波及25個國家,它究竟長什麼樣

從疫情開始到現在,已經出現了很多病例且存在死亡病例,但令人開心的是,有部分患者已經出院了,最近有消息報道新冠狀病毒已經波及到了25個國家了,那這個病毒這么厲害它到底長什麼樣呢?請看以下分析


1、“萬變不離其中”,這個病毒的樣子,好像似曾相識

學過生物的同學應該都有看過病毒的圖片,在圖片上的病毒,雖然名字不一樣,但好像從視覺上感覺都是差不多的,從武漢的2名患者體內提取出來病毒後,中國微生物組數據中心在1月底的時候就發布了新冠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的圖像,這種黑白的照片對於病毒的形狀並不能很好地看清,但是卻也可以大概了解個一二

Ⅶ o型血不易感染新冠病是真的嗎

據南方科技大學、上海交大、武漢中南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等八家重量級單位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新冠肺炎易感性與血型存在關聯。最新新冠病毒研究顯示:A型血患者更易感染,O型血相對風險較低。具體說就是,O型血不是特別受新冠病毒的青睞,相對不易感染新冠肺炎;而A型血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有相對高的風險感染新冠肺炎。


在論文《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O Blood Group and the COVID-19Susceptiblity》中,該科研團隊收集了武漢市金銀潭醫院1775名、武漢大學人民醫院113名,以及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285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ABO型血液樣本。


接著,分別對比了武漢3694名和深圳23386名正常人的血型分布數據。



最終,得出了論文的結論:A型血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比非A型血人群更高,O型血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比其他人群更低。


由於樣本量較小,研究團隊也專門說明這組數據的相關性未達到統計學意義。不過即便如此,這項研究仍具有一定的臨床指導意義。那麼血型與傳染病之間有何關聯?血型是如何決定人體患病風險的?O型血的人在傳染病面前有天然的優勢嗎?


先從血型是如何分類的說起


人體的血型由體內特定的抗原決定,這種抗原是一種依附在血紅細胞表面的糖類,而與臨床密切相關的,主要有A、B兩種類型。如果你體內僅有A型抗原,那麼你就是A型血;如果僅有B型抗原,那麼你就是B型血,如果這兩者你都有,你就是AB型血,如果兩者都沒有,你就是O型血。


血型不同,傳染病的感染風險為何也不同?


關鍵在於決定血液類型的抗原在體內與病原體、病毒甚至人類的免疫系統相互影響,讓人體對某類傳染病的免疫力是增強了還是減弱了。因為此次研究是用統計學的方法探討ABO血型與COVID-19易感性的關系,並未從機制上說明O型血為何相對不易感染。下面我們將以瘧疾(相對其他血型,O型血同樣不易感)為例來揭開抗原與病原體是如何相互作用從而導致易感性差異的。


面對瘧疾,O型血的人有天然的優勢


瘧疾致人死亡的原因是被瘧原蟲寄生的紅細胞,會在細胞膜上表達一種粘附分子,這種粘附分子會與未感染紅細胞上的血型抗原相結合,形成像玫瑰花一樣的血液凝塊,這種玫瑰花結黏附於血管內皮細胞上,導致血管閉塞和嚴重的疾病,而且玫瑰花結的多少與感染的嚴重性成正比。


研究表明,這種粘附分子對A血型抗原有較強的親和力,與B抗原親和力較弱。因此感染瘧疾後,A 型血人相對於B 型血人和O 型血人能形成更多的玫瑰花結。


目前從世界上O 型血和A 型血的人群分布也可反推上述研究結果。在熱帶地區,如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熱帶區域,瘧疾較為流行,現居住的土著居民絕大部分是O 型血。而在寒冷的地區,如斯堪迪納維亞半島、格陵蘭島,以及歐洲和北美的北極圈地區,瘧疾不那麼流行。A型血是出現比率最高的血型。這些數據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O型血有利於對瘧疾的抗性,A型血則不利於對瘧疾的抗性。另外還有研究指出,歐洲較多的A型血人群較多,可能也是天花蔓延的原因。


當然O型血也不總是占盡便宜


O型血的人面對瘧疾時更容易全身而退,但面對霍亂,中招的概率則要大於其他血型的人。大量研究表明,感染霍亂後,O型血的人相對於非O型血的群體,更可能發展為嚴重感染。孟加拉國恆河三角洲地區是霍亂的高發地區,近代幾乎所有的霍亂疫情都是從這個地區傳播出去的,研究認為現代該地區O型血人群數量較少而B型血人數量較多,與早期霍亂的選擇壓力直接相關。


同樣1996年在蘇格蘭爆發了一種由大腸桿菌O157導致的胃腸道感染,死亡人群中有87.5%都是O型血,這意味著O型血的人對這種細菌可能更敏感。


究其原因,是因為A和B抗原可以幫助人體阻止這些細菌捆綁體內的一些細胞,且這種保護機制不是在血液中發生,而是在腸道內,那正是霍亂細菌、大腸桿菌作用的地方。雖說對於體內有A、B抗原的的人,霍亂毒素仍然可以捆綁他的細胞,但是對於O型血來說,它們的捆綁力度會更大,所以O型血的人有更高的風險得霍亂


血型對SARS病毒也呈現不同敏感性


在更早之前,對於其他類型的冠狀病毒,也有血型相關的研究,並得出了與新冠病毒相似的結論。例如,來自香港中文大學Yufeng Chen等人之前的研究表明,香港SARS-CoV病毒易感性可以通過ABO血型系統來區分。研究發現,與非O型血的醫護人員相比,O型血的醫護人員感染的幾率更低。不過與新冠病毒一樣的是,血型與SARS-CoV病毒易感性之間的機制也同樣需要進一步研究加以闡明。


諸多研究證實血型與傳染病之間確實存在關聯,不過血型之間並無優劣等級之分,弄清血型與傳染病之間的聯系,也是為了能更有針對性地去做好防控工作。讓我們一起期待更多有關新冠病毒的研究出爐吧!

Ⅷ 香港一新冠康復者二次感染,那疫苗還有用嗎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導致各國經濟受到了嚴重損害,抗擊疫情耗費了全球大量的人力物力,世界各國人民都深受其害。我國作為新冠疫情爆發最早的國家,犧牲了巨大的代價才取得了疫情防控戰的勝利,同時也利用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技術開展對新冠疫苗的研發,可是目前香港一康復患者二次感染的案例又使人們不禁對疫苗的效果產生了質疑, 認為新冠病毒無法被徹底消滅。

新型冠狀病毒是全人類前所未有的挑戰,疫苗的研發迫在眉睫,全球各主要國家不應該用利用病毒作為攻擊他國的工具,而應當放下偏見,攜手一起加快疫苗研發,盡快推動世界各國復工復產,恢復經濟,將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造福全球人民。

Ⅸ 香港一新冠康復者二次感染,康復者是否不存在免疫體制

香港一新冠康復者二次感染,並不是說康復者體內沒有抗體,有可能是抗體在一段時間後消失了。

近日香港醫院發現一名男子被二次感染了新冠病毒。男子之前感染過一次新型冠狀病毒,但是後來通過治療已經完全治癒,並且出院了,然後出國去旅遊了一趟,回來檢查發現又被感染了,並且兩次病毒的結構並不一樣。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的康復者,體內都會存在一定量的抗體,這名男子再次被感染,並不是說他的體內沒有產生抗體,而是抗體已經消失了,或者是因為原來的抗體抵抗不了新的病毒。

三、第一次感染康復後,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對病毒抵抗。

目前是什麼原因造成這名男子的二次感染,還沒有明確的說明,香港大學也還在對這個病例做研究,後續會出詳細的報告。但是不管他是什麼原因,感染過病毒辣的人在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時候,產生抗體的速度比一般人更快,這說明身體的免疫系統是有一定的記憶功能的。

Ⅹ 全球的新冠病毒都有哪些國家發現了變異情況

目前,有四個國家發現新冠病毒變異情況,分別是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和越南。

越南發現新冠病毒新毒株。7月底新一波疫情與3月的疫情不同,越南每個省每個城市都有感染風險,傳染來源不明,但已確定本輪疫情中的病毒毒株有別於3月,傳播速度也更快,越南科學家推測,新毒株來自海外。

與香港新冠病毒研究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