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墨家在古代科學技術成就這么偉大,為啥沒能發生在中國
因崇敬老子而改名為李約瑟的英國學者,曾提出一個問題: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許多貢獻,可作為一個整體的近代科學為何沒能發生在中國?
對於墨學的中絕,清華大學文獻和考古中心主任李學勤認為:「墨家的一些文獻書籍,可能不會太普遍流行。比如說《墨經》,都是墨家的人在傳,外面的人有可能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衰萎起來就比較容易。他不像儒家,儒家講詩書禮樂,人人都學。而且,《墨經》由於科技的內容深奧,文字艱澀難懂,一度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難讀懂的著作之一。因此,墨家在科技方面的優勢,在2300年前並沒有體現出來,成為不了一門主流的學說,也就失去了傳承和發揚的可能,最終只能塵封在歷史當中,並且導致中國科學不發達,直到明末清初才開始發現和研究。」
2. 墨子在思想學術上有哪些成就
墨子(約前480~前400)本名翟,魯國人,一說是宋國人,春秋末戰國初的思想家、學者,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出身平民,做過小工業者,精通手工技藝,可與當時的巧匠魯班相比。他做過宋國大夫,曾經從師於儒者,但後來逐漸對儒家的繁瑣禮樂感到厭煩,最終舍掉了儒學,形成自己的墨家學派。墨子對統治者發動戰爭帶來的禍害以及平常禮俗上的奢侈佚樂,都進行了尖銳的揭露和批判,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的主張,並終生為實現這些思想奔走不止。他也是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重要開拓者之一,他比較自覺地大量運用邏輯推論的方法,以建立或論證自己的政治、倫理思想。墨子的哲學思想反映了從宗法奴隸制下解放出來的小生產者階層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為後來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所繼承和發展,其神秘主義的糟粕也為秦漢以後的神學目的論者所吸收和利用。
3. 墨子在科學技術上有哪些成就呢
墨子,就是墨翟,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同時他還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哲學家。墨家曾經的影響很大,他提出墨家十大主張,為“兼愛、非攻、尚賢、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尚同”,其中墨家核心思想是兼愛,而基礎支撐思想為“節用、尚賢”。這些主張思想根據情況不同,而選用不同,比如在混亂時期,就用“尚賢”,在貧弱時,就用“節葬、節用”。
墨子所創立的墨家雖然曾影響很大,又和儒家並稱為顯學,可謂是非儒即墨,但是進入漢朝時期,墨家卻走向消亡。從戰國時期到漢朝,之間雖長久,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卻也不算長。至於墨家為何消亡的這么快,原因有很多,這就就不多言了。
4. 墨子在學術上有什麼成就
在學術上,墨子初受孔子影響,「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後逐漸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創建了與儒家相對立的墨家學派。儒和墨兩派互相駁辯,在先秦首先揭開了百家爭鳴的序幕。
5. 墨子主張的思想成就有哪些
墨子主張尚賢,選舉能人管理國家;主張尚國,建立賢人統治的政權。墨子學說反映了當時手工業勞動者的思想和要求,他們的著作在天文、物理、數學方面有較突出的成就。《漢書·藝文志》保留《墨子》及《尹佚》、《田俅子》等6種先秦墨家著作。
6. 墨家在歷史上的貢獻
墨家 一、開創者:墨翟,中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和自然科學家。 二、墨家理論介紹 (1) 背景 墨者多來自社會下層,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艱苦實踐,「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上》)。「以裘褐為衣,以跂蹻(草鞋)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生活清苦。墨者可以「赴湯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說至死也不後轉腳跟後退。墨者中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墨者必須服從巨子的領導,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例如巨子腹的兒子殺了人,雖得到秦惠王的寬恕,但仍堅持「殺人者死」的「墨者之法」。 按墨家的規定,被派往各國做官的墨者,必須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張;行不通時寧可辭職。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團體捐獻俸祿,做到「有財相分」。當首領的要以身作則。 墨家是一個有領袖、有學說、有組織的學派,他們有強烈的社會實踐情神。墨者們吃苦耐勞、嚴於律己,把維護公理與道義看作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識的勞動者。 前期墨家在戰國初即有很大影響,與儒家並稱顯學。它的社會倫理思想以兼愛為核心,提倡「兼以易別」,反對儒家所強調的社會等級觀念。它提出「兼相愛,交相利」,以尚賢、尚同、節用、節葬作為治國方法。它還反對當時的兼並戰爭,提出非攻的主張。它主張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時又承認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認識論方面提出了以經驗為基礎的認識方法 ,主張「聞之見之」、「取實與名」。它提出三表作為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方法。 後期墨家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幾何學、幾何光學、靜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游俠。前者對前期墨家的社會倫理主張多有繼承,在認識論、邏輯學方面成就頗豐。後期墨家除肯定感覺經驗在認識中的作用外,也承認理性思維在認識中的作用,對前期墨家的經驗主義傾向有所克服。它還對「故」、「理」、「類」等古代邏輯的基本范疇作了明確的定義,區分了「達」、「類」、「私」等3類概念,對判斷、推理的形式也進行了研究,在中國古代邏輯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戰國以後,墨家已經衰微。到了西漢時,由於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政策、社會心態的變化以及墨家本身並非人人可達的艱苦訓練、嚴厲規則及高尚思想,墨家在西漢之後基本消失。
7. 墨子一生有多少成就
墨子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子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生的哲學家、有重大影響力的人,墨家創始人.主要內容有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等項,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先秦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 墨子硯
8. 墨翟的成就有哪些
由於墨翟是先秦主要學派之一、墨家的創始人,在學術思想方面的知名度極高,所以大家都知道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在介紹軍事人物的書籍中,很少提到他。根據他在城邑防禦理論方面的成就和貢獻,在我國、甚至世界軍事史上,也應予以一定的地位。
9. 墨子都有哪些成功的科學研究
墨子可能出生於一個以木工為謀生手段的手工業家庭里,從小耳濡目染,加之聰明巧思, 他很快就成為一名技藝高超的木工匠師和機械製造家。墨子非常好學,一方面不斷汲取前人 各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通過親身實踐不斷創新。這樣,他很快就成長為一代學術大師。
墨子一生的活動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廣收弟子,宣揚自己的學說;一是不遺餘力地反 對兼並戰爭。由於墨子的教學方法靈活獨特,深受弟子歡迎,從者很多,使墨家成為當時與 儒家並稱的顯學。墨子的政治主張是舍己利人,建立一個平等、安定、人人安居樂業的「尚 同」社會。史載墨子與公輸般鬥法來止楚攻宋一事足見他為實踐自己理想所做的努力。
《墨經》是先秦諸子百家著作里最具科學價值的一部。它原來是《墨子》一書中的4篇, 即《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
在清以前,人們都認為《墨經》是墨子所著。後來孫詒讓、胡適等提出「別墨」或「後 期墨家」之作的言論。其懷疑精神可嘉,但是考證分析實難成立。因此,綜論各方,一般認 為《經上》、《經下》二篇應是墨子自著,《經說上》、《經說下》二篇亦可能是墨子自著,即 便不是,亦為墨子弟子記錄師說而成。《墨經》的內容,集中反映了墨子的科學成就。
墨子的科學技術和貢獻是多方面的,涉 及到數學領域里的幾何學和算學,物理學領域 的聲學、力學和幾何光學以及機械製造等。
首先,在數學領域方面。墨子給出了一系 列算學和幾何學概念的命題和定義,計有10 余條之多,都載於《墨經》之中。他具體給出 了 「倍」、「平」、「同長」、「中」、「直線」、「正 方形」等定義,其中關於「圓」的定義;「圓,
—中同長也」,「圓。規寫交也」。也就是說:與 中心同長的線構成圓,如用圓規繞中心一周即 畫成圓。這與歐氏幾何中圓的定義完全相同。
幾何學里的點、線、面、體被墨子稱作「端」、「尺」、「區」、「體」。其中「端」是不佔有空間的,是物體不可再分的最小單位。墨子所給的 定義都是具體而准確的。雖然墨子的數學理論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但是數學概念定義 的嚴密性和抽象性,集中反映了墨子的理性思維深度,開拓了理論數學的發展之路。仔細比 較墨子的概念與歐氏幾何,我們不難發現,其命題和定義基本一致,且比歐幾里德要早100 多年。
其次,在物理學領域。墨子在聲學、力學和幾何光學方面都有重要貢獻。在聲學方面, 墨子對聲音共振現象展開研究,發現井或罌具備放大聲音的作用,並加以利用,將之作為監 聽敵人動向、預防攻城的工具。在力學方面,墨子給出了一些重要的定理和概念。例如他給 出了力的定義:「力,形之所以奮也。」(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盡管是錯誤的,但在當時的 條件下還是先進的。
他也說明了反作用力和阻力的存在。墨子還對杠桿原理作了精闢表述, 比阿基米德要早200年。在光學方面,墨子的成就最為傑出。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對幾何光學 進行系統研究的科學家,他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也是同時代的其他科學家所不及的0其記述集 中於《墨經下》和《墨經說下》,各有8條,內容涉及到了幾何光學的各個方面。通過對小孔 成像的實驗,對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成像的研究,他得出的幾何光學的一系列基本原理, 都堪稱經典。
在春秋戰國時期,就科學技術成就來說,以墨子和墨家成就為最;就其廣度和深度來說, 與同時代的古希臘任何一個學派和任何一位科學家相比,墨家和墨子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可 以這樣說,在對於自然界的理性認識方面,墨子登上了當時科學的最高峰。
10. 墨家在數量科學方面有哪些成就
另外,墨家還直觀地描述了浮力現象和機械運動,對時間、空間和位置之間的關系有了初步認識,還研究了材料在負重情況下的撓度。在幾何學方面,這一學派已基本正確地定義了平、直、圓等概念,對點、線、面、體等概念都已給予了說明,並且還有了類似於極限的概念。墨子學派這些科學成就同略早一些的希臘學者泰勒斯(前624~前546)、畢達哥拉斯(前584~前497)以及略晚一些的歐幾里得(前323~前235)和阿基米德(前287~前212)的風格相似。很明顯,墨家學派在研究上述科學的基本概念和自然現象時已走到了數量科學的大門口。從理論上講,沿著這條道路完全可以進入以數學方法和實驗方法為主要特徵的近代科學領域。但歷史的腳步並不簡單地遵循自然科學的理論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