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面對疫情的態度和理念有哪些
作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同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展現了中國政府在應對風險時的全球治理視野,彰顯了中國負責任、有擔當的大國形象,有助於將中國疫情防控經驗和衛生健康發展成果惠及世界,推進世界各行為主體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共建合作中探索自身的衛生健康構建模式並攜手共渡難關,突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助推世界發展、變革全球治理體系等關乎人類命運的重大事件中的實踐價值。
塑造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為世界發展傳遞正能量
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首倡者、推動者和踐行者,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維護國際自由貿易規則和實現全球經濟再平衡等諸多事務中扮演了尤為重要的角色,為協調和推進各項國際議程作出了巨大貢獻。
隨著疫情在國內防控的迫切要求與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升級的發展趨勢,全球治理實踐中的全球性責任倫理問題凸顯出來,即如何在全球疫情防控和建設衛生健康事業的差異視域中尋求倫理上的共識。世界各行為主體尤其是各國政府的行動取向表明了其應對全球性責任倫理問題的態度。中國政府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治理價值理念,在保證國內疫情防控順利推進的同時高度關注全球范圍內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與治理情況,為化解全球性疫情危機貢獻中國的責任力量與經驗智慧。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國政府以保障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疫情防控的首要任務,迅速作出周密部署,層層落實各項管控隔離措施,引導確立衛生教育等領域的立體化防控措施、主動分享病毒基因序列、及時公布疫情進展,始終將命運與共的人類責任意識與全球性倫理理念結合起來,發揮中國疫情防控和全球安全治理的自覺性能動性,與世界各國並肩作戰、共抗疫情。中國人民卓有成效的防疫斗爭為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防控工作爭取了寶貴時間。中國政府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挑戰面前採取前所未有的嚴格舉措,以為本國及全球疫情防控貢獻力量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充分展現了一個發展中大國對於本國國民及國際社會應有的責任和擔當,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和多個國家的高度評價。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引疫情防控,充分統籌了中國利益與世界利益,在傳遞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同時,也為世界其他國家履行責任發揮了良好的引領和示範作用;以人類共同利益和公共安全為責任意識來規范世界各國行為的倫理尺度,為維護全球正義,助推世界發展傳遞了正能量。
應對全球性風險和挑戰,為全球治理體系提供新思路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風險時代的一個縮影。全球化推動了人類社會密切聯系和快速發展,也帶來了日益復雜的氣候變化、區域沖突、恐怖主義等現實難題,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和信任赤字等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基於密切聯通、發展與共的世界市場,全球性風險的暴發概率、傳播范圍和破壞程度都在不斷擴增,依靠少數強國主導的傳統全球治理體系已難以應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風險。
蘊含變革全球治理體系、應對全球性風險和挑戰等巨大理論能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時代特徵相融合的智慧結晶,實現了全球治理從「抽象思維」向「實踐思維」的價值轉換,表明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逐漸突破原有國際社會關系的壁壘和全球治理模式的藩籬,開始從社會必然性、時代必然性和現實客觀性的視野來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整體聯系。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以同舟共濟破解和平赤字,以互利共贏破解發展赤字,以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以互商互諒破解信任赤字,有力回應了全球化發展的時代難題。
在治理實踐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觀,摒棄各主體國家在應對全球性危機時依託的傳統「對立式」思維邏輯,用「類」意識反思、迎接和化解人類生存歷史進程中出現的風險與危機,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和「去中心化」的治理模式,號召世界各國在全球治理體系中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就全球性問題展開多邊交流繼而達成普遍共識並付諸一致行動。
中國政府在全球疫情防控和建設公共衛生健康事業的倡議中蘊含著對人類生命價值的尊重,其強調風險化解與安全發展並重的治理觀,將全球范圍內疫情的普遍防控與持久安全的理念辯證統一起來,形成了應對安全危機和規范社會風險治理的思維框架。這一系列主張打破了傳統全球治理體系的窠臼,為變革全球治理體系,塑造更為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模式開辟了新的路徑,彰顯了中國智慧對構建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體系的理論貢獻。
凝聚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為人類社會發展擘畫新藍圖
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是對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社會運行制度和國家治理能力的考驗,更是對人類思想認識的集體啟迪和洗禮。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防控和最終勝利或將成為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進人類向命運共同體大步邁進的一個標志性事件,也是人類同呼吸、共命運、齊發展的共同意識逐漸得到世界人民廣泛認同的重要里程碑事件。正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嚴峻形勢倒逼了世界各國對人類基本生存和全球治理理論學說加以重視,這些理論學說構成了應對各國具體局部問題的必然要求,但疫情防控已然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安全和治理問題。
在疫情陰影的籠罩下,我們除了更加清醒地意識到自身的渺小和生命的可貴,也更加服膺於人類共同命運之協同偉力,深刻感受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與緊迫性,逐漸認識到在世界各國疫情發展及其防控的差異性中尋求共性,樹立整體長遠的全球治理觀和人類基本生命安全的底線倫理思維。
大廈巍峨,梁椽共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世界擘畫了一幅宏偉的藍圖,即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系;營造公平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絕非朝夕之功,也不能僅靠中國一己之力,它需要世界人民群策群力、勠力同心。唯有牢固樹立「天下一家」的全局意識,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旗幟下匯聚世界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不斷戰勝人類進步道路上的艱難險阻,譜寫人類社會發展的新篇章。
中國政府和全體人民為全球疫情防控貢獻的智慧力量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構想的積極實踐,在推動中國和世界疫情防控態勢向好、彌補發展中國家防控力度不足的同時,踐行了全人類共同發展的人文價值關懷,彰顯了中國旨在構建多樣文明、和而不同且共生共存的義利觀和「達則兼濟天下」的人類胸懷。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顯露出全球治理中多元化的理論主張及各國所捍衛的社會利益立場與全人類共同發展要求之間的矛盾,折射出人類共同面臨危機、參與治理的現實境遇和內在要求。全球性的疫情蔓延及其防控工作為建立國際合作、保障現代人公共生活的安全有序提供了重要契機,彰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全球治理的積極思考和有效方案。
由中國率先展開並推動的全球疫情防控以實現人類社會未來的全面自由發展為根本價值目標,明確把握全球疫情防控中必然牽涉到的人類文明中心與非人類中心主義、人類共同利益與各國核心利益、人與自然的倫理領域等矛盾關系,積極探索基於國際形勢、防控全球疫情蔓延的現實路徑,通過構建符合全人類共同利益需要和價值共識的國際社會秩序與全球治理體系,推動構建維護全人類共同利益和基本生存的安全命運共同體與健康命運共同體,把世界各國人民的命運密切關聯起來,把全球疫情防控中的多元主體角色及其實踐與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結合起來,在應對全球性安全威脅事件和國際衛生健康危機中踐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構建與國際認同研究」(19ZDA003)的研究成果)
B. 請同學們結合當前疫情防控所取得的階段性重要成效,談一談如何深刻認識中國抗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截至月12日,有2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超過14天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6個省份超過1周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我國疫情防控形勢繼續積極向好,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2020年4月8日零時起,中國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措施。這一天,距離1月23日武漢關閉機場、火車站等離漢通道,過去了整整76天。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措施的消息,引發了國際輿論的關注。
(2)中國對疫情防控成果擴展閱讀:
報道說,在武漢「解封」之際,中共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5日強調,武漢重啟對中國防控新冠疫情的大局具有標志性意義,但解除管控後不意味著放鬆防疫,政府將繼續加強社區防控措施。俄羅斯「第一頻道」的報道稱,隨著武漢「解封」,中國大部分地區正在恢復正常生活。
但中國並沒有放鬆警惕,自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已經治癒了94%的病例。同時中國正在積極復工復產,在防控疫情的同時迅速恢復經濟。報道同時說,中國在經過兩個多月的抗疫奮戰後,已經由「遏制階段」走向「緩疫階段」。
中國的經驗正在幫助其他處於抗疫初期的國家,使它們可以更好地制定應對疫情的措施。病毒不分國界、不分種族。截至北京時間6日16時,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20萬例,波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這場「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危機」面前,誰也不能置身事外,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C. 如何看待中國疫情防控成果重要分論點
如何看待中國疫情防控成果重要分論點。疫情防控的成果重要分論點。我們國家要堅持疫情防控工作。
D. 談談中國疫情防控對世界的貢獻
只有上下一心,同心同德,方可有效阻止疫情的蔓延。中國以事實說話,給世界各國交出來了一份令人信服的答卷。而我們的抗疫專家學者,以學識為己任,不畏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動容和深深的銘記。表彰他們是順民意的。
E. 中國抗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經驗和啟示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要把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統一在一起服務人民奉獻社會是科學高尚的人生追求重視整體利益。強調責任奉獻是中華傳統美德。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
F. 中國的疫情能夠得到有效控製取得關鍵性勝利你認為是哪方面的力量共同成就的為
1、全面加強黨的領導。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廣泛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引導人民群眾正確理性看待疫情,增強自我防範意識和防護能力。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特別是人民群眾的合理訴求,不迴避矛盾,積極推動問題解決。
3、廣泛凝聚人民力量。
在抗擊疫情的嚴峻斗爭中,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展現出堅韌不拔的頑強鬥志和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為戰勝疫情匯聚強大合力、提供堅強保障。
(6)中國對疫情防控成果擴展閱讀
具體措施:
1、必須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做好分區分級精準防控工作。高風險地區要集中精力做好防控重點工作,切實提高收治率和治癒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抓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盡最大可能切斷傳染源。
2、研究制定有力管用的政策措施,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抓好春耕備耕,確保農業生產不誤農時;切實保障基本民生,穩定物價,保證供應,解決好重點群體就業難問題。
3、建立健全防止返貧機制,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增強外商長期投資經營的信心。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有的放矢:奮力奪取疫情防控人民戰爭勝利
G. 中國疫情防控成功的政治原因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暴發與蔓延,是2019—2020年最大的「黑天鵝」災害事件,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損害和沖擊。中國作為最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沖擊的國家,在全球抗擊疫情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中國力量、中國速度、中國智慧和中國自信,為世界各國建立應對疫情機制提供了參考和借鑒。為此,總結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經驗,與世界各國共同分享中國的戰「疫」經驗,為全球疫情防控、應急管理、風險治理及國際合作提供「中國經驗」,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和借鑒價值。
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及績效:中國力量與中國速度
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已經成為人類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成功典範,最突出之處在於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打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彰顯了抗擊疫情的中國力量。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具有以下六個方面的特點(圖1)。
第一,統一領導,高效決策。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與國家最高決策層果斷的戰略決策是戰勝重大疫情的基礎和前提,集中統一領導和「全國一盤棋」的戰略思維及統籌抗疫部署是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的關鍵。面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僅僅依靠個人、民間組織、地方政府是不可能徹底控制住的,需要具有戰略眼光、全局意識、反應迅速、決策高效的集中統一的領導機構發揮戰略決策和統籌協調職能,全面推進疫情防控。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和高效決策是中國迅速控制疫情並取得階段性勝利的關鍵。
第二,全社會動員,全民參與。強大的社會動員組織能力與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是戰勝重大疫情的關鍵。依託各級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層的社區和村組進行廣泛動員,無縫隙、全覆蓋,形成抗疫的社會動員體系;依靠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構建防疫的核心基層組織網路體系;廣泛宣傳,使廣大民眾充分認識到疫情的危害,增強廣大人民群眾防疫的自覺性;採取各種強有力的「硬核」措施,獎罰分明,嚴厲禁止和處罰各種違反公共衛生安全的行為。
第三,全國統籌,對口支援。一是彌補疫情防控重點地區抗疫物資不足的問題,充分調配全國資源,實現全國抗疫物資的統籌安排;二是增強人民群眾的抗疫信心,通過多地大規模醫護人員的支援、醫療資源的投入、抗疫物資的充足供給,增強了人民群眾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決心和信心;三是加強不同地區之間、疫區與非疫區之間的分工合作,培養了地區協作、患難與共的精神;四是能夠實現當地醫院與全國醫療資源的有效對接、優勢互補,形成規模化、網路化的應對方式。
第四,科技抗疫,保障有力。一是動員民用和軍用高科技醫療設備集中投入疫情重點地區,保障先進設備的充分供給與高效配置;二是集中全國最優秀的專家和醫護工作者,深入重點疫情一線,遏制住重點地區疫情擴散蔓延勢頭;三是利用5G、大數據技術構建全國新冠肺炎疫情數據採集、傳輸、處理與應用網路體系,提高數據傳輸效率,降低數據成本,提高了抗疫效率;四是綜合集成交叉技術,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力度,保障了抗疫的應急之需;五是發達的交通網路體系,為抗疫勝利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全國大量的抗疫和民生保障物資快速運達疫區,保障了抗疫物資和重要民生商品供應,穩定了社會秩序。
第五,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全國人民高度團結,積極配合並遵守政府制定的各種防疫措施,提高了抗疫效率,降低了各種治理成本。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廣大醫務人員不顧個人安危,英勇奮戰,體現了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第六,守望相助,國際合作。基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中國在取得國內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階段性勝利的基礎上,積極援助世界各國。例如,截至4月12日,中國已同153個國家舉行83場衛生專家視頻會議,中國政府和民間已經或正在向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多批急需的醫療物資援助,已有6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同中方出口商簽署防疫物資商業采購協議;中國已向伊朗、伊拉克、義大利、塞爾維亞和柬埔寨等國家派出多批醫療專家組,同時正在籌備向其他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派遣專家組;中國政府向世界衛生組織捐款2000萬美元,支持世界衛生組織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應對疫情的能力,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中國為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疫情防控成效的根本原因是政府與民眾的心在一起,政府積極的進行防控,人們也十分配合政府的防控計劃,合作法上下一條心,所以才能將疫情控制的非常有成效
H. 在抗擊疫情中,中國採取了什麼主要措施
中國採取的主要措施有聯防聯控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本著對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同疫情開展堅決斗爭。
經過艱苦努力,中國國內已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
(8)中國對疫情防控成果擴展閱讀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中國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中國共 產黨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統攬全局、果斷決策,為中國人民抗擊疫情堅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
在中國共產 黨領導下,全國上下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打響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中國付出巨大代價和犧牲,有力扭轉了疫情局勢,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
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維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維護地區和世界公共衛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