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取得的成果及認識
1.4.2.1 對沂沭斷裂帶演化階段進行了釐定
依據對沂沭斷裂帶深部構造和淺部構造岩、構造形跡、構造盆地建造和改造特徵的論述,將沂沭斷裂帶的演化劃分為四個階段:誕生階段(J1)、左行平移階段(J2-K1)、張扭性裂谷階段(K1-K2)和擠壓斷塊運動階段(E-Q)。其在山東境內的最大平移距離約150 km。
1.4.2.2 對沂沭斷裂帶形成的動力學環境進行了探討
沂沭斷裂帶強烈活動的大陸動力學環境起源於中亞-特提斯構造域向濱太平洋構造域轉化、太平洋板塊的俯沖。在三大板塊即華北板塊與揚子板塊碰撞造山、太平洋板塊向NWW俯沖的大背景下,導致了沂沭斷裂帶的活化並發生左行平移,其最大平移距離超過300 km。新生代則以拉張、擠壓(兼扭動)交替進行為特徵,形成具裂谷特徵的構造格架。
1.4.2.3 對構造演化與成礦關系進行了研究
對各個主要階段沂沭斷裂帶的主要構造事件進行了描述,分別探討了海西-印支運動時期、侏羅紀時期、白堊紀時期、古近紀-新近紀時期和第四紀時期沂沭斷裂帶的構造表現形式,以及構造對礦產資源的控製作用。其中印支期構造-岩漿活動與鐵、銅、金礦有關;燕山早期形成了與鹼性雜岩體有關的歸來庄式金礦床;燕山晚期經歷多次張-壓交替構造岩漿活動,岩漿活動不僅發育在斷裂帶內,在魯東大面積花崗岩的侵入,帶來了豐富的深源金元素,形成膠東金礦床密集區,以焦家式和玲瓏式金礦為典型,及與火山碎屑岩、礫岩有關的白堊紀礫岩型金礦床等;喜馬拉雅運動則形成了以石油和褐煤(古近紀)、藍寶石和硅藻土(新近紀)、地下鹵水和砂金礦(第四紀)等礦床。
對區內典型金礦包括蝕變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脈型和潛火山岩型等金礦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描述,探討了各自產出的成礦地質背景與構造環境,對金礦成礦機理進行了探討;對帶內(外)銅礦、鉛鋅礦、鐵礦和藍寶石礦的形成機理和成礦作用進行了探討,建立了區內構造-沉積-岩漿(火山)-成礦活動時序和成礦系列。
1.4.2.4 探討了金礦成礦作用
通過對金礦穩定同位素、年代學同位素、包裹體、惰性氣體研究,確定了區內金礦的成礦階段與形成時代,探討了物質來源。
對區內典型金礦床硫、氫、氧、碳和鉛等穩定同位素的研究結果表明:黃鐵礦的δ34S值的變化為+2.7‰~+4.4‰,δ18OH值為-1.78‰~4.07‰,δD(SMOW)值為-74‰~-77‰,δ13C平均值為-4.18‰~-5.1‰,鉛同位素具有正常鉛的特點,說明區內金礦的成礦物質來源於地下深處,成礦流體以岩漿水為主,大氣降水為輔。區內金礦的形成主要是岩漿熱液加入天水作用的結果,在成礦過程中,大氣降水的參與改變了成礦熱液的理化條件而發生沉澱形成金礦。
對沂沭斷裂帶中段兩種類型金礦床的方解石、石英包裹體的研究揭示:石英和方解石中包裹體冰點溫度變化於-2~-8.6℃之間,對應的鹽度質量分數在3.39%~12.39%之間,可分為3.5%~6.5%和8.5%~12.39%兩個鹽度段,可能代表了兩種流體端員組分,即中等鹽度的岩漿流體(或深源流體)和低鹽度的深循環的大氣水流體。包裹體顯微測溫結果反映了早期以中溫石英為代表的早期成礦階段(260~330℃),以中低溫石英和方解石為代表的中期成礦階段(177~260℃)和以低溫方解石為代表的晚期成礦階段(125~160℃)。
區內的金礦成礦時代採取了K-Ar和單顆粒鋯石U-Pb同位素測年,結果表明,本區金礦的形成應在中生代白堊紀,金質來源與燕山期火山-岩漿活動有關。
B. 重力成果解釋
野外工作及室內基本資料整理結束後,要求對所測數據進行處理、成圖並解釋。重力勘探要求的成果圖件主要有測區的布格重力異常平面等值線圖及精測剖面的剖面圖。重力資料的解釋內容和要則歸納如下。
1.重力異常解釋內容
重力異常解釋包括重力異常的數學物理解釋和重力異常的地質解釋。數學物理解釋即根據重力異常的分布規律,確定引起重力異常的場源體的幾何參數(形狀、大小和埋深)和物理參數(剩餘密度)。一般途徑是確定或已知剩餘密度值求解場源體的幾何參數。重力異常的地質解釋即是根據地區的地質條件和規律,賦予數學物理解釋以明確的地質含義。
2.重力異常解釋要則
(1)必須認真研究重力勘探的目的和任務。制定完成地質解釋任務的技術路線和措施以及實施的工作計劃。
(2)充分收集、了解和研究所在工區和外圍的地質(地層、構造、岩漿活動以及礦產分布等)、物探、化探、鑽探等資料。完成收集、編制解釋工作所需的各種基礎資料和圖件。
(3)採集、測定、分析工區的岩、礦密度資料。並結合地區地質條件,分析產生工區內重力異常可能的地質因素以及這些因素產生的重力異常的特點。
(4)重力異常質量的審查。
(5)異常特徵的描述和分析。進行異常特徵描述時,一般按區域異常特徵和局部異常特徵分別描述。區域異常的特徵主要是指測區內重力異常的總變化趨勢、異常的走向、異常的最大值、最小值,異常變化梯度以及重力異常的分布特點和異常分區。局部異常特徵是指重力高、重力低、重力異常梯級帶、重力異常線的彎曲、扭曲等,以及局部異常的走向、分布范圍、形態、幅值等特徵。
(6)合理選擇異常的數據處理方法,進行合理的圓滑,以及進行區域異常和局部異常的區分,或利用位場的轉換相對突出和加強研究對象所引起的異常。進行區域異常與局部異常劃分時,應根據平面或湖面上的異常變化特徵,選用不同的劃分方法。常用的有平行直線法、平滑曲線法、圓周法(又稱多邊形法)、滑動平均法和趨勢分析法等。重力異常的向上解析延拓能突出區域異常的特徵,而重力異常垂直導數卻能突出局部異常的特徵。
(7)進行定性解釋。首先要對異常分類,區分開區域異常和局部異常。初步判斷引起異常的地質原因,大致判斷地質體的形狀、產狀、范圍等。一般區域異常與區域地質構造、火成岩體等有關,局部異常與礦化帶、侵入體、礦床等有關,具體情況要結合本區的地質資料而定。其次按物性參數的差別,將異常的分布特徵(強度、梯度、極值、正負值的分布、形狀、走向等)與地質構造、岩石(或地層)、礦體進行對比,分析它們之間的對應規律。最後根據需要進一步對異常資料進行處理,轉換進行深入仔細分析,即可確定地質體的范圍、形狀、產狀、埋深物性參數等。再結合地質資料進行推斷解釋,一般是依據由已知到未知,由局部到整體的原則。採用重力異常直接與已知地質資料對比與分析的辦法。例如找出異常與出露地層、岩石的成分、年代、產狀的關系;異常與地區褶皺運動、斷裂運動方向和特點的關系;異常與已知區域構造、局部構造、岩體分布的關系;異常與鑽井資料以及與其他物探、化探資料的關系。
(8)定量解釋。它是在定性解釋的基礎上進行的。它可以對定性解釋起到補充和深入的效果。我們可以利用基本的具體方法,測算出地質體的形狀、產狀及規模等。
必要時通過定量的計算以驗證定性認識,確定引起異常的地質因素。對具備一定條件的有意義的異常,根據異常的特點和已知條件,選擇合適的反演計算方法進行定量的計算工作,求得相應場源體的形狀、大小、埋深和有關產狀要素。通常採用的方法有反演法、選擇法、積分法等。合理的綜合運用上述方法可得到較好的效果。在解釋中必須注意到重力異常解釋的非唯一性問題。已知條件能控制並減少異常解釋的多解性。在求解單一密度界面反問題時,方法較多。線性公式可用來粗略估算界面的深度變化。不論哪種方法均應滿足以下條件:①觀測異常與密度界面的起伏存在明顯而單一的關系;②界面上、下物質層密度分布比較均勻,且已知其確切的密度差值;③工區內至少要有一個已知的界面深度點。
本次實習由於時間較短,我們不可能做很多解釋工作,但就剖面圖和平面等值線圖上,我們可以確定異常區的位置。按照布格重力異常值等值線的分布規律大致確定異常體的走向、形狀及物性分布特徵。一般說來,平面等值線圖上異常的走向與地質體走向相仿,若地質體為三度體,異常特徵亦為對稱三度,異常體為二度體,異常則表現為二度或近似二度的。地形較高,其布格異常值越小,反之地形低坳,其布格異常值相對較高。對於異常體而言,埋深越深出現異常越小,埋深越淺,異常特徵越明顯。
(9)根據測區重力勘探任務所提出的地質問題和以上解釋結果,作出合理而適當的地質結論和建議。地質結論應盡可能明確、依據充分,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各種可能情況,不掩蓋矛盾,對推斷前提條件和結果的可靠性及可能誤差應加以說明。地質結論文字闡明時應配以各種形式解釋成果圖件予以確切表達。
為驗證解釋成果或進一步的補充工作,提出後續的物探、山地和鑽探工作的建議和技術要求。
C. 科技成果報告在名詞解釋中怎麼解釋
科技成果報告是科技工抄作者對自己所承擔的科研課題取得實質性成果而擇寫的科技文書,它表達了某項科研課題的進展情況與階段成果,或是表述某一具體項目研究的總體與階段成果,或是表述某一研究、試制的結果,或是論述某個科學技術問題研究的現狀及發展情況。
按照研究學科的不同,科技成果報告分為三類:
基礎科學學科的創造性研究成果;
應用技術學科領域的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研究成果;
重大科研項目的階段性成果。對於重大科研項目的階段性成果報告,又可分為定期總結報告和進度總結報告兩類,定期總結報告包括月報、季報、年報;進度總結報告包括階段性小結報告、終止報告。
D. 成果的解釋
【拼音】chénɡ ɡuǒ
【解釋】1.成全,成立。 2.收獲到的果實。常用於指工作或事業方面的成就。3. 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英文】achievement;fruit;gain;positive result;harvest
E. 你的成果是什麼意思
你的成果就是你在什麼活動中所取得的成就啊。你可以把自己取得的各項成績應以列舉出來內,當然也包括自身容各方面的提高,可以算作你的成果。不知道你是否是在填寫某個表格,後者寫某分總結。讓你列舉所取得的成果。就是你這一段時間或者參加某種活動所取得的各項成就,把他一一列舉出來就可以了。
F. 成就跟成果有什麼區別
二者在含以、適復用范圍和出制處上不同。
一、含義不同
成就:事業上的成績,完成(某項事業)。
成果:成全,成立。是收獲到的果實,
二、適用范圍不同
成就:多用於指再某項研究上獲得了成就。
成果:常用於指工作或事業方面的成就。也可指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三、出處不同
成就:冰心 《庄鴻的姊姊》:「你不要看我是個女子,我想我將來的成就未必在你之下。」
成果:徐遲 《生命之樹常綠》:「重大的科學研究成果,連接不斷地取得了一百多項。」
G. 效果與成果的區別
1、「效果」回答的是變革後的績效問題,具體說明「研究的結果怎麼樣」。 通俗的版講效果是表明通過教權育科研,解決問題中「得實惠」的問題。
「成果」回答的是變革後的思路和措施,具體說明「研究的結果是什麼」。 通俗的講成果是表明通過教育科研解決問題中「有路子」的問題。
2、效果是感性的:學生的變化,班風校風,教師的變化,各種獎勵,社會影響,上級評價,家長反應,媒體關注。效果通常需要通過典型材料事跡加以展示。
成果是理性的:指形成概念、原理、原則等理論成果,也包括具體的操作策略、基本模式、方法策略等技術成果。
3、效果的影響范圍較小。效果的影響作用通常直接表現在研究的局部領域內。
成果的影響范圍效廣。成果的影響作用由於其帶有一定的理論色彩、規律意義,影響的范圍較大。而且一般都是可以產生積極影響。
H. 成果的主要意義
本次研究立足於尋找煤炭接替資源,創新劃分了魯西北隱伏區構造單元,系統建立了各構造單元煤系地層序列,分析了其特徵,研究了賦煤規律,科學預測了煤炭資源潛力,取得的成果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重要的社會、經濟價值,其意義主要表現為:
1)對地層劃分研究的意義。魯西北地區為第四系覆蓋區,基礎地質研究程度低,地層序列建立難。本項目對古生代—中生代地層序列的劃分研究填補了本地區的研究空白,大幅度提高了地層研究程度,對於正確認識坳陷區與隆起區的地層對比和地質構造演化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全面認識華北板塊組成提供了資料基礎。本項目在一些地區識別出部分新的岩石地層單位,則修正了部分傳統認識誤區。
2)對大地構造劃分演化的意義。本項目將基底構造單元與上疊構造單元分別劃分,充分考慮構造單元的疊加、復合關系,改變了以往僅考慮中新生代地質構造特徵的構造單元劃分思路。高級別構造單元與山東省和全國構造單元劃分保持一致,有利於區域大地構造對比研究。低級別構造單元劃分與油田構造單元劃分相統一,有利於地質部門與油田部門的研究相協調。新的大地構造單元劃分方案既具有全國劃分對比意義,又突出了本地區特點,大大提高了地質構造演化認識水平。
3)對煤炭資源勘查的意義。新中國成立以來,山東省煤炭資源開發強度逐年增大,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隨著地質工作強度的不斷加大,新的煤炭發現難度越來越大,許多礦山成為危機礦山。因此開展深部找礦,尋找新的接替資源迫在眉睫。本項目開拓了魯西北煤炭找礦新空間,提出了新的找礦方向和目標,對於指導找礦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對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4)經濟意義。本項目成果具有巨大的潛在經濟價值,預測資源總量潛在經濟價值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可供近期勘查的預測資源量潛在價值近50億元人民幣。今後應用本成果開展深部找礦,必將取得令人振奮的新成果,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
I. 成果解釋
原始資料經過整理,在確信可靠的前提下,對工作成果進一步分析,正確的判斷異常是解釋推斷工作的基礎,現將解釋推斷的初步認識略述如下。
(一)異常的圈定
確切的圈定異常段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系統的測定出露於地表的岩(礦)石的電性參數,經仔細分析,對工區內背景值及異常的強度值進行估計,做到心中有數。
(2)在覆蓋地區,可通過野外觀測的幾條典型剖面結合工區內掌握的電性參數,分析確定背景值。
(3)當背景值(即正常場)確定後,如果背景值穩定可按觀測誤差和異常所包括的點數來確定異常的下限。通常認為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式中:M為均方相對誤差;A為觀測值ρs(或ηs)。
以上分析只作參考。還應與其他物化探資料對照判斷,結合地質情況,並認真分析電測剖面平面圖,圈出正確、可靠的異常。
(二)真假異常的判斷
當把異常圈定之後,還要認真分析,把由人為因素造成的假異常區分出來。如出現的個別跳躍異常、局部急劇變化等,應核實原始記錄,若確實無誤,還應到現場檢查有無地下管道、變壓器地線、鑽孔套管等情況,因為這些因素均可引起曲線的局部變化。
對於中間梯度裝置供電電極附近的異常也要慎重研究,增加部分工作量找出真正異常體的位置。在移動供電電極更換測區時,如脫節點處出現高值,也應將AB對稱於脫節點布置,重新觀測作出正確判斷。
(三)異常性質的判斷
現階段激發極化法還不能區分極化體的礦物成分。存在有非礦異常的干擾,如炭化、黃鐵礦化,地表呈散狀金屬礦化、強蝕變的火山岩、磁鐵礦化超基性岩等。如與要找的礦床有成因上的聯系,可作為間接找礦標志,否則為干擾。因此要加強地表地質,地質構造的研究,選出較有意義的異常進行驗證。
判斷有意義的異常可考慮以下幾個方面:①與有利含礦地段相吻合的電測異常;②與其他物化探異常相比有意義的電測異常;③在已知礦體和干擾體上進行觀測,分析其特點,與所獲的電測異常相比較,為識別礦與非礦異常提供資料,選出有意義異常。
(四)異常體產狀的確定
異常體產狀指:異常體走向、傾向、平面位置、延伸、埋深等。
1.異常體走向的判斷
平面剖面圖上,異常在各剖面上連續出現的方向即為異常體走向方向。
平面等值線圖上,等值線形態的拉長方向反映異常體走向。
2.異常體傾斜方向的判斷
用不同極距的聯合剖面曲線交點位移特點來判斷傾斜方向。較大極距的交點相對於較小極距交點的位移方向即為異常體的傾向。
同一極距聯剖曲線交點兩側極小值的高低,兩側兩條曲線所包圍面積的大小等判斷異常體傾向,但應注意當地表干擾存在曲線跳躍時可造成誤解。
異常體有露頭時,可採用充電法判斷異常體傾向。
3.異常體延伸的判斷
中間梯度法異常值(ηs)兩側出現明顯的極小值時,表示異常體延伸不大;兩側無極小,而加大AB距離時ηs峰值明顯升高,表示延伸較大。
4.異常體埋深的判斷
異常體埋深的確定,如激發極化法是採用測深曲線轉折點的AB/2值作為異常體的埋深。
J. 成果的形式是什麼意思
成果的形式是指通過對某一領域課題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探討而獲得的成果,形式可以是文字形式的、也可以是產品、形式類別不拘一格。課題成果是來自於團隊實踐思考的結果,具一定的研究價值和實踐價值,能對某一領域的發展起到指導性和推動性的作用。
成果形式可以分為書面式和產品式兩大類。書面形式例如著作、論文、研究報告;產品形式例如可供參觀的產品、已具規模的生產經營活動。
(10)成果的解說擴展閱讀:
產品特色,是指產品基本功能之外的附加功能。它是與競爭者產品區別的有效方法,也是市場競爭的有利武器。企業可根據目標用戶的需要來設計產品的特色。如豐田公司總是通過增加一些功能,以此提高價格,並獲得經營上的成功。
企業的營銷者一定要了解用戶對各種特色的感受,然後研究各種特色的成本,這樣企業就可以對各種特色的利潤大小作到心中有數,並在營銷管理活動中,優先增加那些利潤多的特色,從而實現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產品質量是產品的生命,是競爭力的源泉。優良的質量對企業贏得信譽、樹立形象、滿足需要、佔領市場和增加收益,都具有決定性意義。對質量的理解不僅包括產品本身質量,還包括產品質量形成全過程各個環節的質量,是一個全面質量的概念。
書面形式,是指以文字表現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訂立合同的合同形式。合同書以及任何記載當事人要約、承諾和權利義務內容的文件,都是合同的書面形式的具體表現。